吉林辽源一中2018-2019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题(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吉林辽源一中2018-2019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题(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 ‎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江西玉山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期中考)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项羽何以输给刘邦 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是个贫民,是个流氓。项羽的出身是相当高贵的,他的祖父是楚国名将,到了项羽父亲他们这一代,这个家族就开始破落了,不过破落也还是贵族。刘邦是没有名也没有字的,他被唤做刘季,就是刘小的意思;项羽可是正儿八经有名字的,叫做项籍,也是有字的,叫项羽。‎ 楚汉战争中,刘邦手下有一个神箭手楼烦一箭就把项羽那边的一个人给射死了。项羽大怒,出来往那儿一站大吼一声,楼烦被吓得屁滚尿流。 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项羽几乎是每战必胜。而刘邦的本事就是司马迁说的“好酒及色”。在整个战争中,没有一场战争是刘邦指挥的。刘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话——“为之奈何?”问张良,问陈平,问韩信。‎ 但是我们如果冷静地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攻进了关中,后来项羽也进入了咸阳,他们获得了推翻秦王朝的胜利。在这场胜利面前,刘邦和项羽的表现完全不同。刘邦不杀子婴,约法三章,秋毫无犯。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举动。范增对项羽说:“项王,刘邦这个人可不能小看。”但项羽听不进去,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项羽完全不动脑筋。有人劝说项羽,说:“咸阳这个地方是帝王之都,您应该定都咸阳。”但是,这个时候秦宫已经被项羽烧光了,也没地方住了,项羽又一门心思想回老家去。于是就说了这样的话:“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到了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刘邦准备和项羽在垓下会战,这时韩信、彭越和英布都按兵不动。这时候刘邦就问张良说:“子房啊,我准备胜利以后把天下给分了,你看分给哪些人比较合适呢?”张良说:“彭越和英布本来是在楚汉之间摇摆的,现在倾向于汉;韩信现在独当一面,如果你愿意把土地分给他们的话,他们一定会来帮助你合围项羽的。”刘邦说:“行,就这么跟他们约定了。”结果这几支军队全都来了,把项羽团团围住,予以消灭。‎ 韩信说:“项王这个人婆婆妈妈的,将士有谁受了伤,他会亲自拎着饭篮去探视,流着眼泪拉着你的手,说长道短。可是我们有了战功,他要封一个官爵,一颗印捏在手上,磨过来磨过去,直到方的变成圆的,他都不给人。”‎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刘邦是英雄,项羽是英雄,只不过他们是不同的英雄而已。项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没有遮掩顾忌、不计利害成败地把它表现出来,因此在“成者王败者寇”这样一种历史传统中,项羽依然能得到人们的凭吊和同情。‎ ‎(节选自《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有删改)‎ ‎1.“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是个贫民,是个流氓。‎ B.项羽的能力是很强的,而且他非常勇敢;而刘邦只喜欢酒色。‎ C.就家庭背景、集团力量和个人魅力而言,刘邦和项羽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D.项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没有遮掩、不计利害地把它表现出来。‎ ‎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围绕“项羽何以输给刘邦”这一话题,结合刘邦、项羽的所作所为,联系史实,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论述。‎ B.刘邦知人善任,麾下群臣才华横溢,他们君臣携手,最终打败了兵多将广、不可一世的项羽。‎ C.作者认为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他鲁莽骄横,文章由此对项羽这一形象的分析递进到对本色英雄失败的反思。‎ D.作者认为冷静地做一个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和项羽两个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正是这些性格的差别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3.项羽入咸阳后说“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对此理解有误的是(3分)( )‎ A.这句话显示出在待人方面,刘邦豁达大度,项羽气量狭窄。‎ B.这句话充分反映出项羽不听旁人劝告只求衣锦还乡的心理。‎ C.通过项羽说的这句话,与刘邦相比,更显示出他的目光短浅。‎ D.这句话表现了项羽在胜利面前的那种得意狂妄,这也是他输给刘邦的原因之一。‎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擅于到来的人和擅于离别的人 李娟 我妈是擅于到来的人。她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总是伴随着坏天气和无数行李。‎ 她冒雪而来,背后背一个大包,左右肩膀各挎一个大包,双手还各拎一只大包。像是一个被各种包劫持的人。‎ 一见面,顾不上别的,她先从所有包的绑架中拼命脱身。气儿还没喘匀,就催着我和她去拿剩下的东西。我跟着她走到楼下,看到单元门外还有两倍之多的行李。‎ 我妈为我带来的东西五花八门。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两根长棍。‎ 准确地说,应该是两棵小松树的树干。笔直细长,粗的一端比网球略粗,细的一端比乒乓球略细。大约三米多长……‎ 难以想象她是怎么把这两根树干带上班车的。‎ 要知道,在当时,所有的班车都不允许在车顶上装货了。‎ 放进下面的行李仓?也不可能。‎ 放到坐椅中的过道里?更不可能。况且她还倒了三趟车。总之这是千古之谜。‎ 她把这两根树干挂在我的阳台上方,然后……让我晾衣服……‎ 她骄傲地说:“看!细吧?看!长吧?又长又细又直!我找了好久才找到这么好的木头!真是很少能见到这么好的,又长又细又直!……”——于是就给我带到阿勒泰了。‎ 是的,她扛着这两根三米长的树干及一大堆行李,倒了三趟车。‎ 没有候车室,没有火炉。她在省道线或国道线的路口等着。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她守着她的行李站在茫茫风雪之中。‎ 不知车什么时候来,也不知车会不会来。‎ 头一天她也在同一个路口等了半天,又冷又饿,最后却被路过的老乡告之班车坏了,要停运一天……但第二天她仍站在老地方等待,心怀一线希望。‎ 世界上最强烈的希望就是“一线希望”。‎ 后来车来了。司机在白茫茫天地间顶着无边无际的风雪前行,突然看到前方路口的冰雪间有一大团黑乎乎的事物。据他的经验,应该有三到五个人在那里等车。‎ 可是走到近前,却发现只有一个人和三到五个人的行李。‎ 总之,她不辞辛苦给我带来了两根树干。‎ ‎——它们又长又直又匀称,最难得的是,居然还那么细。她觉得这么好的东西完全能配得上城里人。却没想到城里人随便牵根铁丝就能晾衣服。‎ 后来我搬家了。那两根木头实在没法带走,便留给了房东。不知为什么,当时一点也不觉得可惜。‎ 又过去了好几年,搬了好几次家,最后打算辞职。我妈说:“你要是离开阿勒泰的话,一定记得把我的木头带回来。”……到那时,才突然间感到愧疚。‎ 我告诉她早就没了。她伤心地说:“那么好的木头! 那么直,那么长,关键是还那么细! 你怎么舍得扔了!”‎ 却丝毫不提当年把它们带到阿勒泰的艰辛。‎ 那是2003年左右,我在阿勒泰上班,同时照料不能自理的外婆。工资六百块,两百块钱交房租费,两百块钱存到冬天交暖气费,剩下两百块钱是生活费。也就是说,日子过得相当紧巴。‎ 我妈第一次来阿勒泰时,一进到我的出租屋,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房间的30瓦灯泡拧下来,统统换成她带来的15瓦的。‎ 第二件事是帮我灭蟑螂。‎ 那时我不敢杀生,后果便是整幢楼的邻居都跟着遭殃。‎ 我妈烧了满满一壶开水,往暖气片后面猛浇。黑压压的蟑螂爆炸一般四面逃窜,更多的被沸水冲得满地都是。‎ 接下来的行程内容是逛街。‎ 乡下人难得进一次城,她列了长长的清单。然而什么都嫌贵。最后只买了些蔬菜。‎ 菜哪儿没卖的? 但是阿勒泰的菜比富蕴县的便宜。‎ 还买了几株带根的花苗。‎ 天寒地冻的,她担心中途倒车的时候花苗被冻坏,便将它们小心地塞进一个暖瓶里,轻轻旋上盖子。‎ 她每次来阿勒泰顶多呆一天。一天之内,她能干完十天的事情。‎ 每次她走后,好像家里撤走了一支部队。‎ 走之前,她把她买的宝贝花慷慨地分了我一支。‎ 我家没有花盆,她拾回一只塑料油桶,剪开桶口,洗得干干净净。又不知从哪儿挖了点土,把花种进去,放在我的窗台上。‎ 因为油壶是透明的,她担心阳光直晒下土太烫了,对根不好,特意用我的一本书挡着。‎ 她走后,只有这盆花和花背后的那本书见证了她曾到来。‎ 而我,我最擅长离别。迄今为止,我圆满完成过各种各样的离别。‎ 我送我妈离开,在客运站帮她买票,又帮她把行李放进班车的行李厢,并上车帮她找到座位。‎ 最后的时间里,我俩一时无话可说,一同等待发车时间的到来。‎ 那时,我想起来很久很久以前的另一场离别。旧时的伤心与无奈突然深刻涌上心头。‎ 我好想开口提起那件事,我强烈渴望得知她当时的感受。‎ 却无论如何都说不出一句话来。‎ 此时此刻,彼此间突然无比陌生。甚至微微尴尬。‎ 我又想,人是被时间磨损的吗?……不是的。人是被各种各样的离别磨损的。‎ 这时,车发动了。我赶紧下车,又绕到车窗下冲她挥手。‎ 就这样,又一场离别圆满结束了。最后的仪式是我目送这辆平凡的大巴车带走她。‎ 然而,车刚驶出客运站就停了下来。高峰期堵车。‎ 最后的仪式迟迟不能结束。我一直看着这辆车。我好恨它的平凡。‎ 我看着它停了好久好久。有好几次强烈渴望走上前去,走到我妈窗下,踮起脚敲打车窗,让她看到我,然后和她再重新离别一次。‎ 但终于没有。‎ ‎(本文节选自《遥远的向日葵地》)‎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母亲千辛万苦带来的两根木头,在搬家时我却毫不怜惜地把它留给了房东”表现了“我”对母爱受之无愧的冷漠。‎ B.母亲念念不忘两根木头,说明生活中的母亲是个勤俭节约的人,文中多次重复这件事,也说明生活中母亲是一个爱唠叨的人。‎ C.文章结尾“但终于没有”独立成章,语言精练,韵味深长,耐人寻味。‎ D.本文写得跌宕起伏,将往事不断穿插叙述,表现母亲不计回报关心子女的慈爱形象,也蕴含了我的愧疚之情。‎ ‎5.赏析文中画线句“像是一个被各种包劫持的人”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6分)‎ ‎6.文中对“到来”和“离别”的叙写一详一略,请结合内容谈谈这样安排的好处。(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1035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以下简称“传承学校”)。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承学校创建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参与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的过程中,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自信。‎ 第二批传承学校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实现了31个省(区、市)全覆盖,实现了城区、镇区和乡村学校的全覆盖。二是传承项目种类丰富。各地各校充分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培育传承项目,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55%。三是凸显育人特质。传承学校以教育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的方法,聘请社会艺术工作者、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展传承项目教育教学活动。以成果展示为助推,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 ‎(摘自2018年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有删改)‎ 材料二:‎ 某杂志社进行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如下:‎ 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教师眼里导致活动开展困难的因素 材料三:‎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然而,轰轰烈烈的活动之后,不少学校发现,师资缺,涵养浅,不系统,课时紧,不持久,家校分……成为实践中几乎所有学校都要面对的问题。‎ 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最现场,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基础。“教师本身的素养,人文价值,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非常重要。仅从这三个方面来说,我们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仍很欠缺。”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袁济喜看来,教师数量不足、内涵不够使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难以展开。‎ ‎“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以一种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是对现有教育体制的有益补充,应该充分肯定这种进步。”在袁济喜看来,当下主要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要与现在的西式教育体系融合还需要一个过程。‎ ‎(摘自《中国教育报》,有删节)‎ 材料四:‎ 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校园文化要有活动设计方案,扩大师生参与度。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不是比赛拿奖,少数特长生参加的活动虽然有“看点”,但受众面不广,要提供给更多学生锻炼成长的机会和平台。‎ 从学理上而言,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道”是理念,是文化的内核、本质;“术”是形式、方法。“道”承载的是价值观体系,抽去“道”,文化将成为没有生命的空壳。两者孰轻孰重,毋庸赘言。因此,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堆积”,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层面,而要不断挖掘校园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校园文化其实也是一种和谐文化,和谐能激活教育的潜力,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正能量。‎ 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弱势”问题,要整合现有教材,结合师生需求,进行板块式的专题教育,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真正实现课程育人。当前,“互联网+”浪潮如火如荼,要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来弥补师资不足的“短板”。‎ ‎(摘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二批传承学校覆盖了31个省(区、市),传承项目种类丰富,其中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55%。‎ B.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最现场,教师本身的素养、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都影响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成效。‎ C.被调查教师普遍认为课程设置是导致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困难的主要障碍,而袁济喜教授则认为师资力量不足、内涵不够才是主要问题。‎ D.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要在活动层面开展文体活动,而是要不断挖掘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戏曲、书法、传统手工技艺等进校园是传统文化进校园,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也是传统文化进校园。‎ B.虽然近年来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但调查显示,比较了解传统文化的教师不足40%,这有可能成为制约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一个因素。‎ C.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主要以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虽然值得肯定,但不如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方式好。‎ D.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开展具有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9.结合三、四两则材料,谈谈你认为有效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应采取哪些措施。(6分)‎ 二、(内蒙古奋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月考)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谭纶,字子理,宜黄人。历职方郎中,迁台州知府。纶沉毅知兵。时东南倭患已四年,朝议练乡兵御贼。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倭犯栅浦,纶自将击之,三战三捷。倭复由松门、澶湖掠旁六县,进围台州,不克而去。转寇仙居、临海,纶擒斩殆尽。进海道副使,益募浙东良家子教之。倭自象山突台州纶连破之加右参政会忧去四十二年春再起纶道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倭屯崎头城,都指挥欧阳深搏战中伏死,倭遂据平海卫,陷政和、寿宁,各扼海道为归计。纶环栅断路,贼不得去,移营渚林。纶自将中军,大破贼,复一府二县。诏加右副都御史。纶以延、建、汀、邵间残破甚,请缓征蠲赋。又考旧制,建水寨五,扼海口,广东境内悉定。纶上疏请复行服,世宗许之。纶练兵事,朝廷倚以办贼,遇警辄调,居官无淹岁。迨南寇略平,而边患方未已。隆庆元年,给事中吴时来请召纶练兵。诏征纶还部,进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纶相度边隘冲缓,道里远近,分蓟镇为十二路,路置一小将,总立三营。诸将以时训练,互为掎角,节制详明。是岁秋,蓟、昌无警。异时调陕西、河间、正定兵防秋,至是悉罢。纶初至,按行塞上,谓将佐曰:“秣马厉兵,角胜负呼吸者,宜于南;坚壁清野,坐制侵轶者,宜于北。”遂筑敌台三千,起居庸至山海,控守要害。纶召入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协理戎政。会台工成,益募浙兵九千余守之。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以功进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协理如故。其冬,予告归。万历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襄敏。‎ ‎(节选自《明史·谭纶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倭自象山/突台州/纶连破之/加右参政/会忧去/四十二年春再起/纶道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 B.倭自象山突台州/纶连破之/加右参政/会忧去/四十二年春再起纶/道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 C.倭自象山/突台州/纶连破之/加右参政/会忧去/四十二年春再起纶/道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 D.倭自象山突台州/纶连破之/加右参政/会忧去/四十二年春再起/纶道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倭,我国古代对日本人的称呼,明代常有日本海盗船到沿海武装掠夺,史称“倭寇”。‎ B.行服,就是服丧、守孝,尊亲死后,在服满以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C.兵部,我国古代官署六部之一,掌管文武官员的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 D.赠,指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的爵位、官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谭纶不畏凶险,身先士卒。尽管倭寇伏击了都指挥欧阳深,攻陷多地,但他毫无畏惧,围起栅栏截断其海上退路,亲率军队进攻,收复了失地。‎ B.谭纶仁爱宽厚,体恤民生。他担任右副都御史后,看到延平、建宁、汀州、邵武地区民生凋敝,十分残破,于是请求朝廷缓征、减免其他赋税。‎ C.谭纶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他担任边帅,一方面修筑防备敌人的楼台控制要害地区,另一方面又增招浙江兵士驻守,使边境防备得到增强。‎ D.谭纶沉着刚毅,懂得用兵。他在总督蓟、辽、保定的军务期间,考察研究地形,分路建营,形成犄角之势,确保了蓟镇、昌平地区的稳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 ‎(2)纶练兵事,朝廷倚以办贼,遇警辄调,居官无淹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行香子 赵 鼎 草色芊绵,雨点阑斑。糁飞花、还是春残。天涯万里,海上三年。试倚危楼,将远恨,卷帘看。‎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谩凝眸、老泪凄然。山禽飞去,榕叶生寒。到黄昏也,独自个,尚凭阑。‎ ‎【注】1138年,面对金国的进攻,南宋大臣多主张割地求和;赵鼎坚决反对,遭到秦桧忌恨。秦桧做宰相后,将他一贬再贬,最后流放到吉阳军(今海南三亚)。赵鼎最终绝食而死。‎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举头见日,不见长安”中的“长安”实际上是指南宋的都城临安,这是作者的一种委婉的说法。‎ B.“天涯万里,海上三年”概括了作者被贬谪到海南的三年生活,万里之遥,三年之久,语甚沉痛。‎ C.“草色芊绵,雨点阑斑”描写了草木繁密茂盛、小雨淅沥的景色,作者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 D.“谩凝眸”是说枉自定睛远望,不能慰己胸怀,所以紧跟着的就是“老泪凄然”,这七个字直抒胸臆。‎ ‎1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6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回忆自己年轻时,与同学一起畅游橘子洲,度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岁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深情回忆了往昔“沙场秋点兵”的雄壮场景。‎ ‎(3)《爱莲说》中表达作者欣赏莲独立于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三、(黑龙江尚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期中考)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建设一支强大的中国军队一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奋斗和努力。每年不断增加的军费投入,是我国加强军事建设的最好体现。‎ 任何时候,只有自己强大,才能避免__________。‎ 那么建设一支强大的一流军队的意义到底有多大呢?也许经历了太久的和平年代,人们已经忘记了_________。十九到二十世纪,西方国家仗着拥有强大的军队和先进的武器,侵略中国,__________。要是没有足够强大的军队和武器保护祖国和人民,那么注定会被强者欺负。‎ ‎《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对于大家再也熟悉不过了,从小唱到大,告诉大家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那些曾经屈辱的教训。但是随着日子过得越来越舒服,人们好像已经淡忘了这样的意识。甚至产生了一个很可笑的现象:有些人_________,总觉得国外的东西好一点,前段时间甚至有留学生说她觉得国外的空气更清新。但请别忘了,是祖国赋予你生命,赋予你出国留学的机会。( )。有的人觉得国外的大学更好,出去镀一层金回来就更有市场,有的人甚至出去就不回来了,这些都是我们思想在退化的表现,作为国人,首先一定要爱国。‎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对大家再也熟悉不过了,被人们从小唱到大,告诉大家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那些曾经屈辱的教训。‎ B.《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对于大家来说再也熟悉不过了,被人们从小唱到大,告诉大家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那些曾经屈辱的教训。‎ C.大家对于《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再也熟悉不过了,被人们从小唱到大,告诉大家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那些曾经屈辱的教训。‎ D.大家对于《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来说再也熟悉不过了,从小唱到大,告诉大家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那些曾经屈辱的教训。‎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人不能忘本,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努力把祖国建设得更好,而不是整日地吐槽、发牢骚 B.出国留学就要努力学习,不懂就问,不要浪费时光 C.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图我们能有多大的回报 D.自己的梦想就要实现,崭新的未来通向远方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优胜劣汰 居安思危 不破不立 崇洋媚外 B.优胜劣汰 亡羊补牢 不破不立 数典忘祖 C.弱肉强食 居安思危 无恶不作 崇洋媚外 D.弱肉强食 亡羊补牢 无恶不作 数典忘祖 ‎20.某网络论坛组织了一场讨论,网友们围绕人生、金钱、事业、爱情、家庭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下面是某网友关于“爱情”的观点,请仿照下面的表述,以“人生”为话题,另写一段话。‎ ‎(6分)‎ 示例:‎ 爱情如果是十分,我渴望这样收藏:三分是望断秋水的等待,三分是彼此的独立和自由,三分是两情相悦的厮守,剩下一分就留给痛不欲生的误会。‎ ‎21.下面是某班长在班会上的结束语,其中五处用语不够简明得体,请找出并修改。(5分)‎ 为了让我们班有一个良好的学风、班风,我们坐在一起献计献策。刚才同学们的抛砖引玉,体现了对班级的爱心和责任心,我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表示要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也表示会遵守纪律,迎头赶上。我殷切期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我班的班风从此有一个彻底的改观!这既是目前的当务之急,也是责无旁贷的。‎ 四、(安徽郎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期中考)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小确幸”一词,出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随笔,由翻译家林少华直译而进入现代汉语,意思是“微小而确实的幸福”。‎ 何为“小确幸”?口渴的时候,手边正好有一瓶水;排队时,你所在的队前进得最快;电话响了,拿起听筒发现是你正在想念的人……这些就是生活中尽管微小但确实令很多人感到幸福的东西。‎ 对于“小确幸”,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感悟?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小确幸”呢?请自定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答 案 ‎1. ‎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D项中的内容是作者的观点,不属于对让人不可思议原因的理解。故选D。‎ ‎2. ‎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C项,“作者认为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他鲁莽骄横”错误,“鲁莽骄横”并非作者所认为的主要原因,而“对本色英雄失败的反思”这种说法也不妥。故选C。‎ ‎3. ‎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A项,“这句话显示出在待人方面……项羽气量狭窄”错误,这句话没有显示出项羽在“待人方面”的缺点。故选A。‎ ‎4. ‎ ‎【答案】B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B项,“生活中母亲是一个爱唠叨的人”不正确,从文中来看,母亲的话并不多,她不是一个爱唠叨的人。母亲念念不忘两根木头,主要是表现出母亲的勤俭节约。故选B项。‎ ‎5.‎ ‎【参考答案】采用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母亲来看望我时负重劳顿的艰辛,蕴含着深沉朴实的母爱。‎ ‎【解析】此题考查 赏析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把句子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从手法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从手法上来看,“劫持”本是人的行为,句中却用来写各种包裹,赋予包裹以人的特点,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被各种包劫持”来形容一个人带的包裹多,使用了夸张的手法。从内容上来看,写出了母亲所带的东西多,说明母亲在路上的负重劳顿和艰辛,结合上下文可知,这些包都是母亲带给“我”的,表现出母亲对“我”的爱。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概括出本题答案。‎ ‎6. ‎ ‎【参考答案】一详:母亲到来时极尽铺陈,写母亲带的东西多,写母亲长途劳顿的艰辛,写母亲做的家务多,写母亲对“我”的照顾无微不至。在记叙和描写中表现母亲对“我”的深沉、细腻、无怨无悔的关爱。‎ 一略:写“我”送别母亲的流程化、形式化,写“我”无话可说的尴尬,表现出“我”对母爱受之无愧而对报答却疏于表达的冷漠、惫懒。通过详略对比,鲜明地表达出“我”作为子女,顿悟到母爱的伟大无私和子女报答母亲的迟钝疏忽。表现了作者的反思,也引发了读者共鸣。‎ ‎【解析】此题要求分析文中的详略安排,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时可通读全文,分别找出文中详写和略写的部分,结合主题和人物形象来分析。题干已经指出文中对“到来”和“离别”一详一略,也就是说详写了母亲的到来,略写了“我”和母亲的别离,从原文来看,作者写母亲“到来”时,详细写了母亲带的东西、等车、中途转车、帮“我”收拾家务等情况,表现出母亲旅途的艰辛与劳苦,更反映出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和细腻深沉的爱。文中写“我”送母亲离开时,写了“我”给母亲买票,送母亲上车,不知如何和母亲话别等,突出的是一种形式化的分别“仪式”,反映出“我”坦然享受着母爱,却疏于表达对母亲感情的惫懒与冷漠。母亲的表现和“我”的表现形成对比,也就是一详一略形成了对比,突出了母爱的伟大,也反映出作者的反思,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考生分点概括可得到本题答案。‎ ‎7. ‎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D项,“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要在活动层面开展文体活动”错,原文为“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堆积’”。故选D项。‎ ‎8. ‎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信息概括文章要点的题目,采用的是选择题形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做出判断。C项,“不如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方式好”错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方式”是“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的具体表现形式。故选C项。‎ ‎9. ‎ ‎【参考答案】课程方面:整合现有教材,开发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展师生参与度高且具有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 师资方面: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的办法,聘请专人开展传承项目教育教学活动;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弥补师资不足的“短板”。‎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通读全文,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即可。由材料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材料四“要整合现有教材,结合师生需求,进行板块式的专题教育,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校园文化要有活动设计方案,扩大师生参与度”“要不断挖掘校园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可概括出课程方面的措施;由材料三“教师数量不足、内涵不够使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难以展开”,材料四“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来弥补师资不足的‘短板’”,可概括出师资方面的措施。‎ ‎10. ‎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根据句意,“自象山”是作“突”的状语,不能单独成句,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C;比较BD两项,主要区别在“四十二年春再起纶”的断句。“起”是起用的意思,后面应有宾语,故“纶”放前一句,作“起”的宾语。故选B。‎ ‎11. ‎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 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作答。C项,“文武官员”错误,只是武官。故选C。‎ ‎12. ‎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C项,“另一方面又增招浙江兵士驻守”错误,从原文来看,“益募浙兵九千余守之”时,谭纶已被召到京城担任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不再担任边帅了。故选C。‎ ‎13. ‎ ‎【参考答案】(1)谭纶也训练了一千人。他制定了约束队伍的纪律,从副将以下,一级控制一级,职分明确以后,行动整齐划一。‎ ‎(2)谭纶熟悉兵事,朝廷依靠他来对付倭寇,遇到紧急的情况就调动他,他担任官职没有满一年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束伍”,约束部队,治军;“裨将”,副将;“进止”,指进退举止,文中可意译为“行动”。第二句得分点:“练”,熟悉、熟练;“倚以办贼”,省略句,“倚(之)以办贼”,“依靠他来对付倭寇”;“辄”,“就”;“居官”,“担任官职”;“淹”,“滞留”。‎ ‎【参考译文】‎ 谭纶,字子理,宜黄人。历任职方郎中,调任台州知府。当时东南地区已经遭受了四年的倭患,朝廷商议训练乡兵来防御贼寇。谭纶也训练了一千人。他制定了约束队伍的纪律,从副将以下,一级控制一级,职分明确以后,行动整齐划一,不久就成为精锐部队。倭寇侵犯栅浦,谭纶亲自率领军队迎击他们,三战三捷。倭寇又从松门、澶湖劫掠附近的六个县,进而围攻台州,没有攻克只得离去。转而侵犯仙居、临海,谭纶几乎将他们全部擒拿、斩杀。升任海道副使,招募更多浙东地区的良家子弟训练他们。‎ 倭寇从象山突袭台州,谭纶接连打败他们。晋升为右参政,遇上父母的丧事离职而去。嘉靖四十二年春天,第二次启用谭纶。上任途中被升任右佥都御史,任福建巡抚。倭寇驻扎在崎头城,都指挥欧阳深战时中埋伏而死,倭寇就占据了平海卫,攻陷政和、寿宁,各自控制海道作为退路。谭纶围起栅栏截断他们的退路,倭寇不能逃走,就将营地移到了渚林。谭纶亲自统率中军进逼,大败倭寇,收复了一府二县。诏令加封他为右副都御史。谭纶认为延平、建宁、汀州、邵武地区残破不堪,请求缓期征收、减免赋税。又考察旧制,建立了五座水寨,扼守海口,广东境内全部平定。谭纶上奏再次请求回乡服丧,世宗同意了。谭纶熟悉兵事,朝廷依靠他来对付倭寇,遇到紧急的情况就调动他,他担任官职没有满一年的。等到南方的倭寇大致平定后,边关的祸患却没有停止。隆庆元年,给事中吴时来奏请征召谭纶训练兵马。诏令谭纶回兵部,升任左侍郎兼任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的军务。谭纶考察研究边境关口地形的冲要和平缓,道路的远近,将蓟镇分成十二路,每路设置一名小将,全军总共建立三个营。各位将领按时训练,互为犄角,管辖责任非常清楚。这年秋天,蓟镇、昌平地区没有紧急的情况。过去调集陕西、河间、正定的兵马在秋天加紧防卫,到这时候全部停止。谭纶刚刚上任,巡视塞上,对身边的将领说:“喂饱战马,磨利兵器,较量胜负于呼吸之间的方法,在南方适宜;加固营垒,疏散人口、财物,以逸待劳制服侵犯之敌的方法,在北方适宜。”于是修筑了三千多个屯兵御敌台,从居庸关到山海关,控制着要害地区。谭纶被召到京城担任右都御史兼任兵部左侍郎,协助处理军务。到了御敌台修成,他又招募了九千多名浙江兵驻守。边防经过此番大整治,敌人不敢前来侵犯。因功升任兵部尚书,兼任右都御史,协助处理原来的事务。这年冬天允许他回乡休假。万历五年,死于任上。被追封为太子太保,谥号襄敏。‎ ‎14. ‎ ‎【答案】C ‎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项,“以乐景衬哀情”错误,词中的“草色芊绵,雨点阑斑”不是乐景。故选C。‎ ‎15. ‎ ‎【参考答案】①作者以“天涯万里,海上三年”“谩凝眸、老泪凄然”等抒发被长期贬谪海上的孤独、落寞。②“试倚危楼,将远恨” 饱含了对权奸的愤怒之情。③“举头见日,不见长安”和“尚凭阑”等写出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贞及怀才不遇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查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注意根据“天涯万里,海上三年”“谩凝眸、老泪凄然”分析抒发被长期贬谪海上的孤独、落寞之情;根据“试倚危楼,将远恨”分析对权奸的愤怒之情;根据“举头见日,不见长安”和“尚凭阑”分析对国家的忠贞及怀才不遇之情。‎ ‎16.‎ ‎【答案】(1)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稠”“麾”“濯”等。‎ ‎17. ‎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主要考查主语一致性及主客体关系。该句主要有两处语病。一处是主客颠倒,“《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对于大家再也熟悉不过了”,改为“《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对于大家来说再也熟悉不过了”。第二处是中途易辙,在“从小唱到大”前加“被人们”。根据理解原句和辨析选项。故选B。‎ ‎18. ‎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句的衔接和连贯能力,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通读语段,括号前后都在告诫读者不要崇洋媚外,要爱国。比较四个选项,只有A项符合这一内容,其余三项均偏离主题。故选A。‎ ‎19. ‎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能力。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弱肉强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泛指弱者被强者欺凌、吞并。优胜劣汰:在竞争中强者胜出,弱者被淘汰。根据句中语句是增强军事建设,应填“弱肉强食”。居安思危:处在安定的环境而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难。亡羊补牢:比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类似的损失。前文没有说损失,所以用“亡羊补牢”不正确。无恶不作:没有哪样坏事不干。形容人极坏。不破不立:不破除旧的,就不能建立新的。此处形容西方国家的侵略,应用“无恶不作”。崇洋媚外:崇拜洋人,巴结外国。数典忘祖:泛指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语境是说有些人觉得国外的东西好,应用“崇洋媚外”。故选C。‎ ‎20. ‎ ‎【参考答案】人生如果是十分,我渴望这样度过:三分是永不放弃的梦想,三分是别人口中不争的事实,三分是自己无所畏惧的追求,剩下一分就留给偶尔的怠慢与逃避。‎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运用的仿写的能力。答句式仿写类试题,要注意抓住以下两点:一是句式的特点,二是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答题时,注意从句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着手:句式是“XX如果是十分,我渴望这样:三分是……,三分是……,三分是……,剩下一分就留给……”;内容上,前面的三个“三分”所引导的内容是积极向上的一面,“剩下一分”所引导的内容是消极的一面。同时考生要注意所选话题“人生”在解读的时候要注意语言前后的逻辑性要紧密。‎ ‎21. ‎ ‎【参考答案】(1)“抛砖引玉”用于先发言者自谦,应改为“精彩的发言”;(2)“给予高度评价”不合身份,应改为“感到十分高兴”;(3)“学习成绩差”应改为“学习成绩不大理想”;(4)“殷切期望”与身份不合,应改为“希望”;(5)“目前的”与“当务之急”重复,应删去“目前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语言得体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主要是要符合特殊问题的特殊要求,语体得体要注意讲话者的身份、环境、尊卑、主客以及“谦辞”和“敬辞”的运用,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语体的得体。本题题干已经指出语段是“某班长在一次班会上的结束语,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够简明得体”,要求“找出并作修改”。仔细阅读邀请函初稿的主要内容,可发现:(1)“抛砖引玉”谦辞。比喻自己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此处是说别人发言,表达不得体,应改为“精彩的发言”;(2)“给予高度评价”,不合身份,一般是上级对下级,应改为“感到十分高兴”;(3)“学习成绩差”应改为“学习成绩不大理想”;(4)“殷切期望”与身份不合,一般用于长辈对晚辈,应改为“希望”;(5)“目前的”与“当务之急”重复,应删去“目前的”。‎ ‎22. ‎ ‎【写作指导】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题干要求“对于‘小确幸’,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感悟?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小确幸’呢”,要准确把握话题“小确幸”的内涵和范围,从而准确的立意。①“小”,不大也;②“确”,实实在在也;③“幸”,幸福也,快乐也。“小确幸”的意思是“微小而确实的幸福”,指稍纵即逝的美好。“小确幸”的感觉在于“小”,持续的时间超短,却是很实在的幸福。要从生活中的微小事件中选材,来表达幸福的感悟。它们是生活中小小的幸运与快乐,是流淌在生活中的每个瞬间且稍纵即逝的美好,是内心的宽容与满足,是对人生的感恩和珍惜。当我们逐一将这些“小确幸”拾起的时候,也就找到了最简单的快乐!材料的暗示性极强,那就是肯定。其立意可以从一下几方面考虑:幸福不是抽象、遥远的。它切切实实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只有我们有一颗感受幸福的心,我们时时刻刻都是幸福的。“以小见大”是本文构思的不错选择。拟题既要涵盖主题,又要考虑统领材料。本文最好通过几则材料来表现主题,也可以通过一件完整的事来表现主题,一定要注意材料要充实,切忌空洞。‎ ‎【参考例文】‎ ‎“小确幸”无处不在 有的人总是眉头紧锁,这一锁,便也关闭了通往身边“小确幸”的大门;有的人总是步履匆匆,这一匆匆,便也就任指缝间的“小确幸”匆匆而逝。因此,他们总抱怨命运的悲惨与凄苦,悲叹为何幸福的阳光总不能洒入自己的心房,殊不知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那些微小但确实令我们感到幸福的事物无处不在,只是他们隐匿了身形,躲藏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之中。‎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小确幸”就藏在那瓦砾之中,石缝之间,融化于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美景中。伴着霭霭的薄雾、惺忪的睡眼,嗅那吹面不寒的杨柳风带来第一缕清香,混合着草籽与泥土的芬芳,听那清脆的鸟啼声划破天际,虽不似那“杜鹃啼血猿哀鸣”,也不像那莺声燕语般婉转撩人,但已足以感万物生长之灵动的气息。此时,一股微弱但幸福的小溪便将淌遍周身,体会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的惬意。我们也便会惊喜于自然的多彩与美好,心灵与万物一起得到净化。这样微妙的陶醉其间哪能不值得我们感到幸福?‎ 太白诗云,“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小确幸”就隐身于墨香之间,徜徉在与名人先哲的交流之中。烦闷么?与青莲居士同酌花间美酒,共游神秘莫测的天姥山;浮躁么?品陶潜斟的一壶菊花茶,在南山下共看云卷云舒、日出日落;孤独么?携春香与杜丽娘共赏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到牡丹亭去寻梦。有这么多古人智者为伴,有何愁不能找到“小确幸”呢?更何况,与古书哲人为侣,本身就是一种小幸福。‎ 生活中的我们也许不能事事顺利,有求必应,但却能通过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拼搏去尽力完成自己的梦想,给予我们机会证明自己的成功。这样的小感动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当有一天我们回忆往昔的时候,想起每一天的天空都很高很清澈,从头到脚趾都很快乐,想起一生平凡快乐,谁能说这样人生不幸福呢?‎ 不论是在自然世界,还是徜徉于书本的海洋,亦或是平庸的生活在世上,随处可见令我们热泪盈眶的“小确幸”。正是它们,让我们一次次舒展眉头,放慢匆匆的步履,感谢生活,感恩生命的美好。‎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