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招远一中2018-2019高一政治12月月考试卷(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山东招远一中2018-2019高一政治12月月考试卷(有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招远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 ‎ 使用时间:2018年12月 日 学生姓名:_______ 班级:_______‎ 名 称 ‎《文化生活》测试题 年 级 高一 级 部 学 科 政治 拟题人 吴春燕 审核人 王金波 使用班级 等级 一、单选题 ‎1. 在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 ‎③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侨华人的传统节日。虽然在各地人们过中秋的形式不一样,但吃月饼、赏月等仍然是许多海外华人世代相传的中秋习俗。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①潜移默化的特点 ‎ ‎②自身传承的特点 ‎ ‎③深远持久的特点 ‎ ‎④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 下列对待文化创新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 交流借鉴是创新的根本途径 B.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C. 文化创新就是注入时代活力 D. 人民群众核心利益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4. 越剧《寇流兰与杜丽娘》在英、法、德、奥四国进行了巡演,产生了巨大影响。该剧把莎士比亚戏剧《大将军寇流兰》和中国戏剧《牡丹亭》结合在一起,采纳西方话剧、音乐剧的方式、借鉴中国昆曲的程式,让西方观众在欣赏我们传统戏剧的同时,重新认识他们的经典。《寇流兰与杜丽娘》的成功表明 ‎①文化创新需要植根于本民族文化的土壤 ‎②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博采众长有利于更好地发展本民族文化 ‎④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5. 2017年8月5日,由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研究所发起并主办的“2017年首届四川省《红楼梦》研究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红楼梦》是中国经典文学名著,一批优秀的华裔创作人员用自己在西方所学专业知识,加之对原作的理解,对其大胆改编。既基本忠实于原作,又采用西方人乐于接受的形式来诠释。曾在旧金山歌剧院这个世界一流舞台上,美国观众通过这部剧领略了中国文化的巨大魅力。材料说明 ‎①推动文化形式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②要用美丽的中国语言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③文化创新能使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 ‎④文化创新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 A. 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 ‎6. 《中国社会科学报》曾刊发濒危语言系列报道,探讨濒危语言的使用与现状,为语言保存、记录、传承建言献策。之所以挽救和保护濒危语言,是因为()‎ ‎①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②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7. 进行文化创新,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使文化更贴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材料反映的道理是(  )‎ A. 文化创新是被动地反映环境的变化 B. 文化创新要适应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 C. 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适应实践的变化 D.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 ‎8. 由西藏藏医学院古籍文献整理课题组搜集整理、西藏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丛书出版,成为我国最大的藏医药学古籍抢救类出版项目。这些古籍珍本(  )‎ ‎①反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 ‎②是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见证 ‎ ‎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 ‎④体现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9. 2017年7月1日,我国首部为传统中医药振兴而制定的国家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将正式施行。该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综合性法律,对于促进中医药文化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材料表明,对待民族文化我们应当做到 ‎①树立文化自觉,主动担当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 ‎ ‎②在继承中发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 ‎③领略民族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 ‎④通过立法保护的重要途径,加快文化交流与传播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10. “我们只有读懂过去的厚重,才懂得现在要干什么,才可以展翅未来。”从文化的角度看,这句话启示我们(  )‎ ‎①对传统文化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②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 ‎③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 ‎④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1.通过文化界、学术界、出版界共同努力,一大批中华文化经典和优秀读物走出国门,为更多的外国读者知晓和喜爱。据统计,近五年来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版权书达到1.2万种,年均增长10%。中华文化经典和优秀读物走出去有利于 ‎①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进世界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②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③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 ‎④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地位,抢占世界文化发展至高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要求我们 ‎①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增强文化传播亲和力 ‎②在中外人文交流中,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③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④努力提升文化竞争力,加强对外文化渗透能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2017年 10月,非物质文化遗产直播专场在陌陌直播、斗鱼直播等互联网直播平台开启。核雕项目传承人马宁、古彩戏法传承人田学明、口技项目传承人方浩然等非遗大师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一时间在互联网上“圈粉无数”,令被誉为国粹之美、非遗之妙、民乐之雅的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收获了关注量和口碑的双赢。非物质文化遗产直播专场获得成功的原因在于 ‎①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②拓展传统文化市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④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创新了传统文化的呈现形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自古以来,天下大同理念就引领着中华民族对理想世界的憧憬和永恒价值的追求。今天,对于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同。这说明文化具有 A.时代的先进性 B.鲜明的民族性 C.相对的稳定性 D.强大的包容性 ‎15.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文献纪录,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2017年10月30日,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的成功入选 ‎①提供了创新中华文化的成功案例 ‎②促进了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③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④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6.2017年11月17日,中央文明委决定授予黄大年等58名同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道德模范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了精神的升华。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 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 C.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 D.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17.2017年9月4日晚,“扬帆未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文艺晚会在厦门拉开帷幕。《闽南听雨》《南音随想》《月亮月光光》等曲目向世人展示了国家品质、闽南特色、厦门风情。这说明 A.中华文化具有自强不息的品格 B.中华文化具有区域特色的风采 C.中华文化具有一脉相承的特征 D.中华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18.河南坠子民间艺人白金山用村民通俗易懂的戏词,把一个个身边所见所闻的故事娓娓道来,时常引得村民开怀大笑。他自编宣传十九大精神的坠子小段“五湖四海气象万千,神州大地万民欢,同心同德奔小康,十九大精神天下传”深受村民喜欢,每次演出都是“保留节目”。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创作要呼应时代需求,体现时代价值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和重要源泉 ‎③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是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要创作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9.家风正则行得正,家风淳则风气淳。由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打造的全球华人家庭文化传承节目《谢谢了,我的家》2017年12月在北京亮相。该节目展现了不同身份、不同命运的中国人的家庭故事,为中华家风代言。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央视推出这一节目意在 ‎①讲述文化故事,传递中华人文精神 ‎②发挥家风对人健康成长的决定作用 ‎③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熏陶 ‎④传递正能量,引领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山东省深入开展“学雷锋,做山东好人”活动,全省每年选树村级以上典型10万多人、县级以上1万多人,“中国好人榜”入选数量连续3年蝉联全国第一。这一活动 ‎①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②有效的杜绝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对人们的侵蚀 ‎③说明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④能引导更多的人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 以“读好书养堂正之气,说好话树君子之风”为主题的“青年之声·净语良言我承诺”行动正式启动。这是因为(  )‎ ‎①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学习中形成的,是持久不变的 ‎③统一的汉字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绵延不绝的重要文明标志 ‎④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22.在我国56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都有自己的舞蹈音乐人生礼仪岁时礼仪等,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各民族在长期的文化互动交流中形成同质化和一体化现象并逐步整合成一个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模式。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②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 ‎③各民族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④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总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3.有专家指出,《大圣归来》从古典名著《西游记》中汲取灵感,大胆创造、合理想象、不恶搞,对经典充满了敬意,体现出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这表明(  )‎ ‎①文化自信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源泉 ‎ ‎②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丰厚底蕴 ‎ ‎③博采众长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 ‎④要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24.近年来,我国在实现载人航天工程的探索与突破中逐步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助推了中国航天事业的高位发展。这表明(  )‎ ‎①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成就伟大事业 ‎②载人航天精神是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③传承和发扬载人航天精神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④载人航天精神是鞭策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根本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 ‎25.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成为一场现象级的文化盛宴,像一道清流直入人心、浸润心灵。以下是几位同学谈节目火爆原因:‎ 同学甲 中国诗词,是中国人的精神礼赞。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近现代经典诗词……这些耳熟能详、打动人心、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的篇章,不自觉地唤起渗透于每个人心中的诗歌情怀,油然地生长出民族自豪感。‎ 同学乙 在诗词大会中,竞猜、“飞花令”等对抗性安排,增加了节目悬念;超大演播室、水舞台、大屏幕意境展示等全新舞美设计,增加了节目观赏性;手机摇一摇等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应用大大提升了节目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同学丙 参加诗词大会的100余位选手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普通人:独臂女孩张超凡,修车大爷王海军,抗癌农民白茹云,北大工科博士陈更,拥有古典气质的夺冠才女武亦姝……是诗歌让他们在或浮躁纷扰、或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仍能保持一份心中的恬淡、宁静,也让观众感悟到古典诗词滋养的诗意人生。‎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国诗词大会为何倍受追捧?(2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一件文物都是记载民族血脉的基因密码,千百年流传的国家宝藏中体现的文化基因,正是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2017年12月3日,《国家宝藏》在中央电视台一经播出,就收获了几乎“零差评”的良好口碑。随着以故宫为首的九家著名博物馆的大门一一推开,27件“国宝重器”的传奇一一揭晓……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语言,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制片人于蕾说:“我们要让观众感觉文物像一个历经风雨的人,是有性格和生命的。他们不仅可以代表我们民族的性格、价值观,有些还在影响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观众能够触摸到文物身上的温度,能够感知文物背后的人文精神与自己的血脉相连,从而树立起真正的民族文化自信。”‎ 伴随《国家宝藏》的正式启动,一系列丰富有趣的主题互动也在线上线下同时开展,在体验和交互的润物无声中建立情感的链接和共鸣,让博物馆融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去发现、去呵护、去激活传统文明的生机与活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国家宝藏》的热播对我们守护民族文化基因的启示。(12分)‎ ‎27. 材料: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历来具有不畏强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面对极其野蛮、极其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具有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空前斗志,坚定了抗日救国的必胜信念。在中国共产党号召和引领下,在全民族各种积极力量共同行动下,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前仆后继,共御外敌,表现出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作出了彪炳史册的巨大贡献,更给我们留下了血火淬炼的抗战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1)结合材料二,运用“我们的民族精神”知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继续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性。(16分)‎ ‎(2)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期间,某中学拟举办爱国主义活动周,请你为该活动设计两条宣传标语。(每条10~25字)(4分)‎ 招远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 ‎ 使用时间:2018年11月 日 学生姓名:_______ 班级:_______‎ 名 称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测试题 年 级 高一 级 部 学 科 政治 拟题人 吴春燕 审核人 王金波 使用班级 等级 一、单选题 ‎1. 在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 ‎③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①不选;几万人一起读诗,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这说明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②正确;大众文化不一定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并不一定会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③不选;通过微信公众号来一起读诗,这表明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 ‎2.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侨华人的传统节日。虽然在各地人们过中秋的形式不一样,但吃月饼、赏月等仍然是许多海外华人世代相传的中秋习俗。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①潜移默化的特点 ‎ ‎②自身传承的特点 ‎ ‎③深远持久的特点 ‎ ‎④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题目中,受中华文化的影响,‎ 虽然在各地人们过中秋的形式不一样,但吃月饼、赏月等仍然是许多海外华人世代相传的中秋习俗。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即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故③④入选。①选项没有体现。②选项错误,没有该特点。选D。‎ ‎3. 下列对待文化创新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 交流借鉴是创新的根本途径 B.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C. 文化创新就是注入时代活力 D. 人民群众核心利益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答案】B ‎【解析】社会实践是创新的根本途径,A项说法错误;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B项说法正确;文化创新表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注入时代活力并不是文化创新的全部,C项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文化创新的途径:‎ 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重要途径:A、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什么?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B、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与融合。(为什么?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可以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可以“取长补短”;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能够突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4. 越剧《寇流兰与杜丽娘》在英、法、德、奥四国进行了巡演,产生了巨大影响。该剧把莎士比亚戏剧《大将军寇流兰》和中国戏剧《牡丹亭》结合在一起,采纳西方话剧、音乐剧的方式、借鉴中国昆曲的程式,让西方观众在欣赏我们传统戏剧的同时,重新认识他们的经典。《寇流兰与杜丽娘》的成功表明 ‎①文化创新需要植根于本民族文化的土壤 ‎②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博采众长有利于更好地发展本民族文化 ‎④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寇流兰与杜丽娘》的成功表明,文化创新需要植根于本民族文化的土壤,博采众长有利于更好地发展本民族文化,故选项①③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②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排除;选项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5. 2017年8月5日,由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研究所发起并主办的“2017年首届四川省《红楼梦》研究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红楼梦》是中国经典文学名著,一批优秀的华裔创作人员用自己在西方所学专业知识,加之对原作的理解,对其大胆改编。既基本忠实于原作,又采用西方人乐于接受的形式来诠释。曾在旧金山歌剧院这个世界一流舞台上,美国观众通过这部剧领略了中国文化的巨大魅力。材料说明 ‎①推动文化形式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②要用美丽的中国语言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③文化创新能使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 ‎④文化创新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 A. 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 ‎【答案】B ‎【解析】一批优秀的华裔创作人员对《红楼梦》大胆改编,采用西方人乐于接受的形式来诠释,受到美国观众的好评,这说明推动文化形式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①正确;材料并不是强调用中国语言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而是强调对传统文化要大胆创新,②不选;“美国观众通过这部剧领略了中国文化的巨大魅力”这说明文化创新能使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③正确;文化创新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6. 《中国社会科学报》曾刊发濒危语言系列报道,探讨濒危语言的使用与现状,为语言保存、记录、传承建言献策。之所以挽救和保护濒危语言,是因为()‎ ‎①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②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详解】‎ ‎①③说法正确,从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两个角度正确地说明了挽救和保护濒危语言的原因,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也没有涉及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7. 进行文化创新,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使文化更贴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材料反映的道理是(  )‎ A. 文化创新是被动地反映环境的变化 B. 文化创新要适应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 C. 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适应实践的变化 D.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要适应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B项符合题意;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客观要求,是积极主动的创造新文化的过程,A项说法错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和服务实践,C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D项强调文化的来源和作用,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8. 由西藏藏医学院古籍文献整理课题组搜集整理、西藏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丛书出版,成为我国最大的藏医药学古籍抢救类出版项目。这些古籍珍本(  )‎ ‎①反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 ‎②是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见证 ‎ ‎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 ‎④体现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的特征,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文化构成的,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③不符合题意;西藏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丛书出版反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体现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答案为D ‎9. 2017年7月1日,我国首部为传统中医药振兴而制定的国家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将正式施行。该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综合性法律,对于促进中医药文化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材料表明,对待民族文化我们应当做到 ‎①树立文化自觉,主动担当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 ‎ ‎②在继承中发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 ‎③领略民族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 ‎④通过立法保护的重要途径,加快文化交流与传播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促进中医药文化发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表明对待民族文化我们应当做到树立文化自觉,主动担当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领略民族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①③项符合题意;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是指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②项与题意不符;通过立法保护民族文化是手段而不是途径,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10. “我们只有读懂过去的厚重,才懂得现在要干什么,才可以展翅未来。”从文化的角度看,这句话启示我们(  )‎ ‎①对传统文化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②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 ‎③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 ‎④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我们只有读懂过去的厚重,才懂得现在要干什么,才可以展翅未来。”从文化的角度看,这句话启示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②③项符合题意;题意强调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①项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与题意不符;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11.通过文化界、学术界、出版界共同努力,一大批中华文化经典和优秀读物走出国门,为更多的外国读者知晓和喜爱。据统计,近五年来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版权书达到1.2万种,年均增长10%。中华文化经典和优秀读物走出去有利于 ‎①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进世界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②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③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 ‎④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地位,抢占世界文化发展至高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1.B ‎12.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要求我们 ‎①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增强文化传播亲和力 ‎②在中外人文交流中,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③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④努力提升文化竞争力,加强对外文化渗透能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12.A ‎ ‎13.2017年 10月,非物质文化遗产直播专场在陌陌直播、斗鱼直播等互联网直播平台开启。核雕项目传承人马宁、古彩戏法传承人田学明、口技项目传承人方浩然等非遗大师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一时间在互联网上“圈粉无数”,令被誉为国粹之美、非遗之妙、民乐之雅的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收获了关注量和口碑的双赢。非物质文化遗产直播专场获得成功的原因在于 ‎①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②拓展传统文化市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④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创新了传统文化的呈现形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13.D ‎ ‎14.自古以来,天下大同理念就引领着中华民族对理想世界的憧憬和永恒价值的追求。今天,对于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同。这说明文化具有 A.时代的先进性 B.鲜明的民族性 C.相对的稳定性 D.强大的包容性 答案: 14.C ‎ ‎15.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文献纪录,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2017年10月30日,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的成功入选 ‎①提供了创新中华文化的成功案例 ‎②促进了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③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④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15.D ‎ ‎16.2017年11月17日,中央文明委决定授予黄大年等58名同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道德模范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了精神的升华。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 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 C.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 D.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答案: 16.A ‎ ‎17.2017年9月4日晚,“扬帆未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文艺晚会在厦门拉开帷幕。《闽南听雨》《南音随想》《月亮月光光》等曲目向世人展示了国家品质、闽南特色、厦门风情。这说明 A.中华文化具有自强不息的品格 B.中华文化具有区域特色的风采 C.中华文化具有一脉相承的特征 D.中华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答案: 17.B ‎ ‎18.河南坠子民间艺人白金山用村民通俗易懂的戏词,把一个个身边所见所闻的故事娓娓道来,时常引得村民开怀大笑。他自编宣传十九大精神的坠子小段“五湖四海气象万千,神州大地万民欢,同心同德奔小康,十九大精神天下传”深受村民喜欢,每次演出都是“保留节目”。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创作要呼应时代需求,体现时代价值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和重要源泉 ‎③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是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要创作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1 8.C ‎ ‎19.家风正则行得正,家风淳则风气淳。由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打造的全球华人家庭文化传承节目《谢谢了,我的家》2017年12月在北京亮相。该节目展现了不同身份、不同命运的中国人的家庭故事,为中华家风代言。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央视推出这一节目意在 ‎①讲述文化故事,传递中华人文精神 ‎②发挥家风对人健康成长的决定作用 ‎③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熏陶 ‎④传递正能量,引领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1 9.A ‎ ‎20.山东省深入开展“学雷锋,做山东好人”活动,全省每年选树村级以上典型10万多人、县级以上1万多人,“中国好人榜”入选数量连续3年蝉联全国第一。这一活动 ‎①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②有效的杜绝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对人们的侵蚀 ‎③说明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④能引导更多的人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20.C ‎21. 以“读好书养堂正之气,说好话树君子之风”为主题的“青年之声·净语良言我承诺”行动正式启动。这是因为(  )‎ ‎①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学习中形成的,是持久不变的 ‎③统一的汉字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绵延不绝的重要文明标志 ‎④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该行动以“读好书养堂正之气、说好话树君子之风”为主题,从读好书、说好话入手,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看,是因为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①项符合题意;该活动从读好书、说好话入手,从文化的载体看,汉字记录着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绵延不绝的重要文明标志,③项符合题意;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虽然比较稳定,但并不是持久不变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认知等都影响三观的形成、变化,②项观点错误;材料不涉及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④项不合题意。答案选D。‎ ‎22.在我国,56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都有自己的舞蹈、音乐、人生礼仪、岁时礼仪等,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各民族在长期的文化互动、交流中形成同质化和一体化现象,并逐步整合成一个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模式。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②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 ‎③各民族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④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总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①符合题意,56‎ 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体现了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②不合题意,这里都是民族文化,没有提到外来文化。③符合题意,各民族的文化互动“逐步整合成一个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模式”体现了各民族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④表述错误,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故选B。‎ ‎【点睛】‎ 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一)各民族文化的地位: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二)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性。2、各民族文化间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三)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3.有专家指出,《大圣归来》从古典名著《西游记》中汲取灵感,大胆创造、合理想象、不恶搞,对经典充满了敬意,体现出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这表明(  )‎ ‎①文化自信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源泉 ‎ ‎②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丰厚底蕴 ‎ ‎③博采众长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 ‎④要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文化创新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社会实践,①表述错误。国产3D动画电影《大圣归来》取得成功,就在于从古典名著《西游记》中汲取灵感,体现出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满足人民大众需求,②④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博采众长强调文化的横向学习,学习其它民族的优秀文化。故本题答案为C。‎ ‎24.近年来,我国在实现载人航天工程的探索与突破中逐步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助推了中国航天事业的高位发展。这表明(  )‎ ‎①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成就伟大事业 ‎②载人航天精神是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③传承和发扬载人航天精神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④载人航天精神是鞭策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根本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材料强调了在实现载人航天工程的探索与突破中逐步形成了载人航天精神,这种载人航天精神助推了中国航天事业的高位发展,体现了①;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特定时期的表现,②正确;③说法错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社会实践是鞭策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根本动力,④说法错误。所以本题选A。‎ ‎25.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成为一场现象级的文化盛宴,像一道清流直入人心、浸润心灵。以下是几位同学谈节目火爆原因:‎ 同学甲 中国诗词,是中国人的精神礼赞。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近现代经典诗词……这些耳熟能详、打动人心、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的篇章,不自觉地唤起渗透于每个人心中的诗歌情怀,油然地生长出民族自豪感。‎ 同学乙 在诗词大会中,竞猜、“飞花令”等对抗性安排,增加了节目悬念;超大演播室、水舞台、大屏幕意境展示等全新舞美设计,增加了节目观赏性;手机摇一摇等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应用大大提升了节目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同学丙 参加诗词大会的100余位选手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普通人:独臂女孩张超凡,修车大爷王海军,抗癌农民白茹云,北大工科博士陈更,拥有古典气质的夺冠才女武亦姝……是诗歌让他们在或浮躁纷扰、或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仍能保持一份心中的恬淡、宁静,也让观众感悟到古典诗词滋养的诗意人生。‎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国诗词大会为何倍受追捧?(20分)‎ ‎【答案】中国诗词大会利用大众传媒等现代文化传播手段,让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依托电视、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提供更方便、快捷的传递、选择、共享文化资源的方式,促进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深入人心。‎ ‎②‎ 中国诗词大会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对抗性、参与性、互动性,诗歌与传媒、文化与科技的有机结合,为传统文化搭起了一个最大的、最接地气儿的课堂,注入时代精神,让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充满生机与活力,增强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③中国诗词大会通过中国诗词不自觉地唤起渗透于每个人心中的诗歌情怀,人们在潜移默化中从古人的智慧中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油然地生长出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或者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民鲜明民族性)‎ ‎④《中国诗词大会》展现了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见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⑤中国诗词大会来自普通人的诗意人生,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增强精神力量。‎ ‎26.(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一件文物都是记载民族血脉的基因密码,千百年流传的国家宝藏中体现的文化基因,正是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2017年12月3日,《国家宝藏》在中央电视台一经播出,就收获了几乎“零差评”的良好口碑。随着以故宫为首的九家著名博物馆的大门一一推开,27件“国宝重器”的传奇一一揭晓……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语言,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制片人于蕾说:“我们要让观众感觉文物像一个历经风雨的人,是有性格和生命的。他们不仅可以代表我们民族的性格、价值观,有些还在影响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观众能够触摸到文物身上的温度,能够感知文物背后的人文精神与自己的血脉相连,从而树立起真正的民族文化自信。”‎ 伴随《国家宝藏》的正式启动,一系列丰富有趣的主题互动也在线上线下同时开展,在体验和交互的润物无声中建立情感的链接和共鸣,让博物馆融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去发现、去呵护、去激活传统文明的生机与活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国家宝藏》的热播对我们守护民族文化基因的启示。(12分)‎ 答案:①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文化创新,用好大众传媒,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国宝活起来,既要满足观众审美需求又要使人们更好地理解民族文化的基因。(6分)②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引导人们积极参与有益的文化活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成为民族文化基因的自觉传承者。(6分)‎ ‎27. 材料: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历来具有不畏强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面对极其野蛮、极其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具有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空前斗志,坚定了抗日救国的必胜信念。在中国共产党号召和引领下,在全民族各种积极力量共同行动下,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前仆后继,共御外敌,表现出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作出了彪炳史册的巨大贡献,更给我们留下了血火淬炼的抗战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1)结合材料二,运用“我们的民族精神”知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继续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性。(16分)‎ 答案:①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中的突出表现,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②新时代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坚持中国道路,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期间,某中学拟举办爱国主义活动周,请你为该活动设计两条宣传标语。(每条10~25字)(4分)‎ 答案:示例: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铭记苦难历史,传承爱国精神。(每条2分,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