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江苏镇江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2018秋高三期中考试试卷(一)‎ 语  文 ‎(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18.11‎ 一、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1) 她在这次的数学奥赛中得了一等奖,大家都觉得她太厉害了。她却________,笑笑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自己还要继续努力。‎ ‎(2) 元旦晚会上,同学们各具特色与风格的优美歌声在音乐厅内________,久久回荡在大家的耳边。‎ ‎(3) 国庆节,商场里人流如潮,非常热闹,叫卖声、说话声,笑闹声________。‎ A. 求全责备 此起彼伏 不绝于耳  B. 虚怀若谷 交相辉映 不绝如缕 C. 虚怀若谷 此起彼伏 不绝于耳  D. 求全责备 交相辉映 不绝如缕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 《中国教育报》开辟了刊登教学一线老师阐述自己在教学中,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如何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使学生学会做人的文章的专栏。‎ B. 与此同时,一个传承红色传统、励志精武建功为主题的“学旅史、唱旅歌、铸旅魂”活动也在部队蓬勃开展。大力宣扬部队光荣历史,用红军精神引领、感召和激励新一代官兵。‎ C. 所谓核心价值观,说到底就是一种德。它既是体现个人品行修养的“私德”,又是彰显民族进步和国家发展价值目标的“大德”,更是体现社会精神追求的“公德”。‎ D. 一个人能否成才,能否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有益的成员,不光取决于他的专业能力、知识技能,还取决于他拥有正确的“三观”。‎ ‎3. 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 B.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 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  ‎ D.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4. 下面是四个日常生活交际情景,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 昨日本人手机遗落在图书馆,如有拾获,速速交还,必有重赏。(寻物启事)‎ B. 杨老师作为考古界有名的前辈,我能成为他的高足,深感荣幸。‎ C. 感谢阁下当初的鼎力相助,这是一点心意,请笑纳。‎ D. 哥哥把他最重要的手表给了我,我一定惠存。‎ ‎5. 对右面这幅漫画寓意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教育呼唤公平,要有教无类,特别要关注弱势群体。‎ B. 教育不能固守教条,要与时俱进。‎ C. 教育不能模式化,否则抹杀学生个性,阻碍学生发展。‎ D. 教师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教学,不能人云亦云。‎ 二、 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郑浑字文公,河南开封人也。浑兄泰,与荀攸等谋诛董卓,为扬州刺史,卒。浑将泰小子袤避难淮南,袁术宾礼甚厚。浑知术必败。时华歆为豫章太守,素与泰善,浑乃渡江投歆。太祖闻其笃行,召为掾,复迁邵陵令。天下未定,民皆剽轻,不念产殖;其生子无以相活,率皆不举。浑所在夺其渔猎之具,课使耕桑,又兼开稻田,重去子之法。民初畏罪,后稍丰给,无不举赡;所育男女,多以郑为字。辟为丞相掾属,迁左冯翊。‎ 时梁兴等略吏民五千余家为寇钞,诸县不能御,皆恐惧,寄治郡下。议者悉以为当移就险,浑曰:“兴等破散,窜在山阻。虽有随者,率胁从耳。今当广开降路,宣喻恩信。而保险自守,此示弱也。”乃聚敛吏民,治城郭,为守御之备。遂发民逐贼,明赏罚,与要誓,其所得获,十以七赏。百姓大悦,皆愿捕贼,多得妇女、财物。贼之失妻子者,皆还求降。浑责其得他妇女,然后还其妻子,于是转相寇盗,党与离散。又遣吏民有恩信者,分布山谷告喻,出者相继,乃使诸县长吏各还本治以安集之。兴等惧,将余众聚鄜城。太祖使夏侯渊就助郡击之,浑率吏民前登,斩兴及其支党。前后归附四千余家,由是山贼皆平,民安产业。转为上党太守。‎ 太祖征汉中,以浑为京兆尹。浑以百姓新集,为制移居之法,使兼复者与单轻者相伍,温信者与孤老为比,勤稼穑,明禁令,以发奸者。由是民安于农,而盗贼止息。及大军入汉中,运转军粮为最。太祖益嘉之。复入为丞相掾。文帝即位,迁阳平、沛郡二太守。郡界下湿,患水涝,百姓饥乏。浑于萧、相二县界,兴陂遏,开稻田。郡人皆以为不便,浑曰:“地势洿下,宜溉灌,终有鱼稻经久之利,此丰民之本也。”遂躬率吏民,兴立功夫,一冬间皆成。比年大收,顷亩岁增,租入倍常,民赖其利,刻石颂之,号曰郑陂。转为山阳、魏郡太守,其治放此。又以郡下百姓,苦乏材木,乃课树榆为篱,并益树五果;榆皆成藩,五果丰实。入魏郡界,村落齐整如一,民得财足用饶。明帝闻之,下诏称述,布告天下。浑清素在公,妻子不免于饥寒。及卒,以子崇为郎中。‎ ‎(选自《三国志·魏书十六·郑浑传》)‎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其生子无以相活,率皆不举    举:生养,养育 B. 比年大收,顷亩岁增  比:等到 C. 租入倍常,民赖其利  赖:获得 D. 榆皆成藩  藩:行列 ‎7.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郑浑治理政绩的一组是(3分)(  )‎ ‎① 后稍丰给,无不举赡。② 由是民安于农,而盗贼止息。③ 山贼皆平,民安产业。④ 勤稼穑,明禁令,以发奸者。⑤ 终有鱼稻经久之利。⑥ 村落齐整如一,民得财足用饶。‎ ‎                              ‎ A. ①③⑥  B. ①②⑤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郑浑带领哥哥的小儿子在淮南避难时,受到袁术礼待,但考虑到袁术最终必败,他就渡江投靠哥哥的好友华歆。‎ B. 郑浑有胆有识,智勇双全:在平叛梁兴等人的劫掠时,他既能力排众异,又亲率吏民前往鄜城,斩杀梁兴及其党羽。‎ C. 郑浑任阳平、沛郡太守期间,亲率吏民兴修水利,开辟稻田,以致连年丰收,租入倍常。等到曹操的大军进入汉中,他转运的军粮也最多。‎ D. 郑浑之所以能受到曹魏政权的重用和褒扬,是因为他不仅治理有方,政绩突出,而且具有“清素在公”的优秀品质。‎ ‎9.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 浑所在夺其渔猎之具,课使耕桑,又兼开稻田,重去子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浑责其得他妇女,然后还其妻子,于是转相寇盗,党与离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浑以百姓新集,为制移居之法,使兼复者与单轻者相伍,温信者与孤老为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狂  夫 杜 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①娟娟净,雨裛②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篠:即“筱”,细小的竹子。②裛:即“浥”,滋润。‎ ‎10. 这首诗的颔联在写景上有何特色?(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构思脉络。(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_______,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 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3) 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5) ____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 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7) 察己可以知人,________________。(《吕氏春秋》)‎ ‎(8) 流水不腐,________________,动也。(《吕氏春秋》)‎ 五、 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祁 茂 顺 汪曾祺 他原先不是蹬车的,他有手艺:糊烧活,裱糊顶棚。‎ 祁茂顺在家里糊烧活,他家的门敞着,为的是做活有地方,也才豁亮。他在糊烧活的时候,总有一堆孩子围着看。糊得了,就在门外放着:一匹高头大白马——跟真马一样大,金鞍玉辔紫丝缰,拉着一辆花轱辘轿子车,蓝车围,紫红软帘,软帘贴着金纸的团寿字。不但是孩子,就是路过的大人也要停步看看,而且连声赞叹:“地道!祁茂顺心细手巧!”‎ 后来订烧活越来越少了,都兴火葬了,谁家还会弄一堂“车船轿马”到八宝山去?‎ 祁茂顺主要的活就剩下裱糊顶棚了。后来,糊顶棚的活也少了,纸糊的顶棚很容易坏,而且招蟑螂,招耗子。住钢筋水泥楼房的没有谁家糊个纸顶棚的。‎ 祁茂顺只好改行。‎ 经人介绍,祁茂顺到历史博物馆来蹬三轮车。祁茂顺每天一早蹬车接馆长上班,中午送他回家吃饭,下午再接他到馆里,下班送他回家。祁茂顺很爱护这辆三轮车,总是擦洗得干干净净的。晚上把车蹬回家,锁上,不许院里的孩子蹬着玩。‎ 不过街坊邻居有事求他,他总是有求必应的。‎ 隔壁陈大妈来找祁茂顺。‎ ‎“茂顺大哥,你大兄弟病了,高烧不退,想麻烦你送他上一趟医院,不知您的车这会见得空不得空?”‎ ‎“没事,交给我了!”‎ 祁茂顺把病人送到医院。挂号、陪病人打针、领药,他全都包了。‎ 离祁茂顺家不远,住着一家姓金的。他是旗人皇室宗亲,旗人见面时还称他为“四贝勒”,街坊则称之为“金四爷”。贝勒府原是很大的四合院,后来大部分都卖给同仁堂乐家当了堆放药材的栈房。他只保留了三间北房。金四爷还保留一些贝勒的习惯。他不爱“灰顶花砖地”,爱脚踩方砖,头上是纸顶棚,四白落地。‎ 上个月下雨,顶棚漏湿了,垮了一大片。金四爷找到了祁茂顺,说:‎ ‎“茂顺,你给我把顶棚裱糊一下。”‎ 祁茂顺说:“行!星期天。”‎ 祁茂顺星期天一早就来了,带了他的全套工具:棕刷子,棕笤帚,一盆稀稀的糨子,一大沓大白纸。‎ 金四爷看着祁茂顺做活。‎ 只见他用棕刷子在大白纸上蹭蹭两刷子,轻轻拈起来,用棕笤帚托着,腕子一使劲,大白纸就“吊”上了顶棚。棕笤帚抹两下,大白纸就在顶棚上呆住了。一张一张大白纸压着韭菜叶宽的边,平平展展、方方正正、整整齐齐。拐弯抹角用的纸也都用眼睛量好了的,不宽不窄,正合适。棕笤帚一抹,连一点褶子都没有。而且,用的大白纸正好够数,不多一张,不少一张。连糨子都正好使完,没有一点糟践。金四爷看着祁茂顺的“表演”,看得傻了,说:“茂顺,你这两下子真不简单,眼睛、手里怎么能有那么准?”‎ ‎“也就是个熟。”‎ ‎“没有个三年五载,到不了这功夫。”‎ ‎“那倒是。”‎ 金四爷给祁茂顺倒了一杯沏了两开的热茶。祁茂顺尝了一口:“好茶!还是叶和元的双窨香片?”‎ ‎“喝惯了。”‎ 祁茂顺告辞。‎ ‎“茂顺,别走,咱们到大酒缸喝两个去。”‎ ‎“大酒缸?现在上哪儿找大酒缸去?”‎ ‎“八面槽不就有一家吗?他们的酥鱼做得好。”‎ ‎“‎ 金四爷,你这可真是老黄历了。八面槽大酒缸早都没了。现在那儿改了门脸儿,卖手表照相机。酥鱼?可着北京,现在大概都找不出一碟酥鱼!”‎ ‎“大酒缸没有了?”‎ ‎“没有喽。”‎ 金四爷喝着茶,连说了几句:‎ ‎“大酒缸没有了。大酒缸没有了。”‎ 很难说得清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13. 文章对祁茂顺糊顶棚的描写有何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祁茂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文章的标题是祁茂顺,但用了很大篇幅来写金四爷,有何用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汪曾祺的小说追求“质朴而凝重”,请结合本篇小说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长篇小说的边缘化 沈敏特 进入新世纪,评论界的基本共识是:数量上有“井喷”之势,质量上大面积滑坡,长篇小说进一步边缘化。‎ 长篇小说边缘化的原因复杂。上世纪80年代文学很“火”,原因是它给长期处在封闭状态中的读者带来了新信息、新观念,成为思想解放的推动力。但其中多是政治原因,文学的本体并没引起充分关注。如今,可以传播新信息、新观念的媒体纷至沓来,在传播的覆盖率和快速度上远远超过了纸本的文学。满足这方面的要求,从各种媒介看,文学不占优势。再加上一种非规范的市场经济,以强大的物质诱惑催生着人们的“暴富欲”,由此而来的贫富差距又使太多的人陷入谋生的紧张中。一种浮躁的、低道德的、低人文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泛漫开来,直接影响着文化的接受方式。广大的人群不可能沉下心来进行纸本阅读,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更是令人“望而生畏”。作家也有生存之虞,为了适应现实,相当一部分作家走上了媚俗之路。这真是悲剧中的悲剧,因为媚俗恰是文学本体的丧失。‎ 本体,是指一个物种的不可替代性:丧失了本体,也就丧失了它的价值,丧失了它发展的空间,长篇小说亦是如此。就我个人的偏见,高贵应该是长篇小说不可替代的特性,它不能失去这个本体。‎ 长篇小说以人道主义的关怀和透视人的心灵,从而最深刻、全面地展示人的命运。哪一种艺术品种可以直接透视和描述人的心灵状态和历程?只有文学,尤其是长篇小说。‎ 我们知道,只有语言文字,才能保存和表达人类最精密的思维活动,才能承载和显示人类最细腻的感情变化,提供人类最高级的审美方式。语言文字不直接提供图景、人像、声音,它要通过阅读,融入读者自身的经历、感受、思索、联想,转化为读者自己创造的图景、人像、声音,延伸出读者相同而又各自不同的感情的波澜、人生的感悟、思维的成果。这是一个美妙、丰富的审美大餐,在这样高级的审美活动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人之为人的骄傲和自 豪。一部小说能不能坚持文学的本体性,必须看语言是否具有调动读者在阅读中进入再创造状态的张力。长篇小说在发挥语言文字应有的审美功能上无与伦比,它的高贵就在于充分使用了没有可以替代的人类最高级的传播手段——语言文字。‎ 无论中外,人们愈来愈认识到一个人类共同的迫切任务:这个世界的生活方式,需要重新认识和重新规划。“娱乐至死”正在被反思和理解替代,这种趋势反映在文化消费领域,就是高贵的审美需求的苏醒。愈来愈多的人对过度娱乐化的痴迷逐渐厌倦,开始意识到通俗和低俗、喜剧和搞笑、幽默和无厘头的区别。换句话说,愈来愈多的人需要多一些经得起回味、咀嚼、思索,能在孤独中品味、反思一切,包括品味、反思自己的高贵的文化享受。‎ 新的需要开拓着长篇小说重生的新空间,我们听到了长篇小说走出边缘化的鼓声。虽是隐隐约约,但我想,只要世界在进步,文化在更新,这鼓声就会响亮、会清晰。‎ ‎17. 试简述长篇小说边缘化的原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文章说,“高贵应该是长篇小说不可替代的特性”,请根据文意指出长篇小说的高贵本体是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作者在文末表达了对长篇小说重生的信心,他的依据何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作文(70分)‎ ‎20. 根据下面材料,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是一座桥梁,而非目的。‎ 桥梁是使行人等顺利通行的构筑物,亦比喻能起沟通作用的人或事物。‎ ‎2018秋高三期中考试试卷(一)‎ 语文附加题 ‎(满分40分,考试时间30分钟)‎ 一、 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10分)‎ ‎21.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 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靖深不及也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边皆枯淡,亦何足道?佛云:“如人食蜜,中边皆甜。”人食五味,知其干枯者,所在皆是,能分别其中边者,百无一二也。‎ ‎(选自苏轼《评陶韩柳诗》)‎ ‎22. 在所评的诗人中,哪两个人的风格比较接近?作者是喜欢的是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材料中引用佛语“如人食蜜”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名著阅读题(15分)‎ ‎24.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 《哈姆雷特》中克劳狄斯利用雷欧提斯之子波罗涅斯急于报父之仇的心态,挑唆他与哈姆雷特决斗,并准备了毒剑毒酒,准备置哈姆雷特于死地。‎ B. 《茶馆》共有三幕,以北京城中的一个茶馆串起所有故事,描绘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三个黑暗的社会发展片段。‎ C.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当了刘备的军师后,短时间内三次火攻曹操,分别是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这三把火便是后来人们常说的“新官上任三把火”。‎ D. 《红楼梦》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罪恶,对行将就木的腐朽封建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小说同时还通过朝代更替与家族兴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层的内部矛盾和斗争。‎ E. 《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是巴尔扎克笔下具有“美好感情”的理想人物,她对父母有深挚的孝心,对查理有无私的爱意,对宗教有虔诚的信仰。‎ ‎25. 简答题(10分)‎ ‎(1) 简述《红楼梦》中“蘅芜君兰言解疑癖”和“贤宝钗小惠全大体”这两回里薛宝钗是如何为人处事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欧也妮·葛朗台》中,查理走后,老葛朗台为何要监禁欧也妮?后来为什么又改变主意,把欧也妮放出来?结合情节谈谈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材料,完成26~28题。‎ 对诗词的欣赏研究,不能一味寻章摘句,因为一首诗首先是一个整体,必须营造出自洽而完整的意境。然而,大数据分析是一项纯客观的方法,处理的是客观的数据和材料。如果对苏轼全部诗词进行分词研究,再从中分析出高频词,此时苏轼的诗词是以“数据”形成呈现的,仅仅是一个个语词的序列,而非气脉浑成、寄托深远的整体——这不啻为对诗词的解构。正如刘慈欣《诗云》里举的例子,唯有从整体来看,一个美女才是美女:用一把利刃将 其切开,取出每个脏器、剔出每块骨头,把肌肉和脂肪分门别类,再把血管和神经拣成两束,还能是美女吗?用大数据来处理古诗词,无异于对一个美女进行肢解,与诗词的审美相违。‎ 对诗词的欣赏研究,也不能一味搜罗求全,传统集部之学的要义在于“选”,是一门“别裁伪体亲风雅”的学问。这就要求我们浸润式地细读、辨别与体味。不可否认,大数据在检索、统计、定位方面的高效便捷对研究工作确有帮助,但再先进的技术手段也不能代替对作品本身的体察涵泳,正如捷径无法代替苦功。对苏轼诗词中高频词的搜索定位,只能得出某些外在印象,无法细腻深刻地触及作品的内涵和义旨。通过对“归来”一词的统计,的确能够指向苏轼被贬这一事实,但只有通过揣摩“嗟予潦倒无归日,令汝蹉跎已半生”(《侄安节远来夜坐》)这样的诗句,我们才能深入体会苏轼彼时的心境和况味:同样,通过大数据固然不难得出苏轼的兄弟情深,然而当我们吟咏“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狱中寄子由》)这样的句子时,对苏轼笔下的手足之情的感受,难道不会来得更真切、更直观吗?‎ ‎26. 结合文本,谈谈诗词欣赏研究的两个误区和最该注意的两个方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分析画线句子的论证手法和表达效果。(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谈谈大数据分析在诗词欣赏研究中的特点和不足。(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秋高三期中考试试卷(一)(镇江)‎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C (求全责备: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虚怀若谷: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形容十分谦虚。交相辉映:指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辉映,不能形容歌声。此起彼伏:这里起来,那里落下,表示连续不断。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这里的语境是说“非常热闹”,矛盾。不绝于耳: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2. A (B项成分残缺,应为“以……为主题”;C项语序不当,“大德”一句与“公德”一句调换; D项不合逻辑,“能否”与后句两面对一面)‎ ‎3. C (A、B、D三项借代,C项比喻)‎ ‎4. C (A项“速速交还”,B项“高足”,D项“惠存”使用不得体)‎ ‎5. C ‎6. B (比:接连,连续)‎ ‎7. A (④是所采取的措施,⑤是为郡人讲述兴修水利的好处)‎ ‎8. C (转运的军粮最多“是郑浑在京兆尹任上”的事,不是“任阳平、沛郡太守期间”的事)‎ ‎9. (1) 郑浑所到之处就强行收缴百姓他们手中捕鱼、打猎的器具,督促让他们耕田采桑,同时让他们开垦稻田,加重对遗弃婴儿罪的法律惩罚。(“夺”“课”“重”,各1分)‎ ‎(2) 郑浑就要求他们再去抢夺其他盗贼的妇女,这样做了之后才归还他们的妻子儿女,于是盗贼转而相互劫掠,同伙很快就散了。(“相寇盗”“党与”、句意正确,各1分)‎ ‎(3) 郑浑认为百姓新从各地迁来,于是给他们制定移居的法律,让人多的和人少的家庭为伍,温和诚实的人家与孤寡老人为邻。(“以”“比”、句意正确,各1分)‎ ‎【参考译文】‎ 郑浑,字文公,是河南开封人。郑浑的哥哥郑泰,和荀攸等人谋划诛杀董卓,担任扬州刺史,去世。郑浑领着郑泰的小儿子郑袤前往淮南避难,袁术以宾客之礼厚待他,但是郑浑知道袁术必然失败。当时华歆担任豫章太守,平日里和郑泰关系友善,郑浑于是渡江投奔华歆。太祖(曹操)听说他有忠厚的德行,封他为掾吏,不久又升为邵陵令。当时国家动荡不安,老百姓都强悍轻捷,从不考虑农业生产和养殖牲畜;生的子女也没有办法养活他们,于是都不生养。郑浑所到之处就强行收缴百姓手中捕鱼、打猎的器具,并督促让他们耕田采桑,同时让他们开垦稻田,对遗弃婴儿的人依法从重惩罚。百姓起初害怕犯罪,后来逐渐生活丰足,没有不生养子女的;所生育的子女取名多以郑为字。不久郑浑被征召为丞相掾属,升为左冯翊。‎ 当时梁兴等人掳掠五千余户进行攻劫掠夺,各县邑不能抵御,都很恐惧,向州郡告急。商议的人都认为应当转移占据险要之地,郑浑说:“梁兴等人疲惫已极,人心离散,流窜在崇山峻岭之中,即使是有追随者,也不过是被胁迫跟从罢了,现在应当乘机打开他们投降的大门,向他们宣示皇朝的恩德和信义,如果为安全起见占据险地,一味退守以保自己的话,就等于向敌人示弱啊。”于是招募官吏百姓修筑城郭,就征召百姓讨伐贼寇,讲明赏罚原则,和百姓一起盟誓,他们所捕获的,十分之七就作为奖赏,老百姓十分高兴,都愿意前去捕贼,以多得些捕获妇女和财物,那些丢掉妻子儿女的贼寇就回来请求投降,郑浑就要求他们再去抢夺其他盗贼的妇女,这样做了之后才归还他们的妻子儿女,于是盗贼转而相互劫掠,同伙很快就散了。郑浑又派遣官吏、百姓中有恩威信誉的人,分别到山谷中去通告晓喻(身陷贼中的人归降),出来归降的人络绎不绝,郑浑就让所属各县的官吏各自回到本县的治所去安抚召 集百姓。梁兴等人十分害怕,召集剩余贼寇聚集在鄜城,太祖派夏侯渊前往帮助州郡攻打,郑浑率领官吏百姓率先登城,斩杀梁兴和其部下,前后归顺的有四千多家,从此贼乱被平叛,老百姓安居乐业。郑浑升迁为上党太守。‎ 太祖(曹操)征讨汉中,任命郑浑为京兆尹。郑浑看到百姓新从各地迁来,于是制定移居的法律,让人多的和人少的家庭为伍,温和诚实的人家与孤寡老人为邻。让百姓勤于耕种,明晓禁令,同时处罚奸人,因此百姓安心农业,盗贼也不再出现。等到征讨大军进入汉中,他辖地输送的军粮是最多的。太祖更加嘉奖他,又升为丞相掾。魏文帝即位后,他调任阳平、沛郡两地太守,辖地处于低洼、潮湿地带,常有水灾,百姓生活困顿。郑浑在萧、相两县交界处,开塘筑坝,围建稻田,郡人都认为不便利。郑浑说:“这里地势低湿,积水不流,适宜灌溉,最终能长久收到鱼稻之利,这是使百姓富足的最根本方法。”于是亲自率领官吏和百姓,兴田开塘建筑坝,一个冬天就好了。结果连年大丰收,田亩粮食产量年年递增,赋税收入比常年翻倍,百姓得到了他带来的好处,刻碑颂扬他,号曰郑陂。不久他调任山阳、魏郡太守,其管理和做法与前面一样。又因为辖地百姓,以缺乏树木为苦,于是督促他们种植榆树作外围,内围种植各种果树,榆树长成了行列,果树也获得丰收。进入魏郡地界,村落整齐划一,百姓财用丰足,生活富饶。魏明帝听说了他的事迹,下诏表彰他并通告全国。 郑浑清廉朴素为官,妻子儿女却遭饥寒。他去世后,明帝任命他的儿子郑崇为郎中。‎ ‎10. ① 选词精当。动词细腻生动:“含”有小心呵护之意,运用了拟人手法;“裛”是滋润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然风雨的微细、轻柔;形容词“净”“香”巧妙地营造了微风中有细雨、细雨中夹微风的清新朗润的美妙意境。叠词“娟娟净”秀美光洁,“冉冉香”,阵阵清香,既生动地点出了竹子和荷花的美好形态,又平添音韵之美。② 色彩清新明丽。“翠竹”“红蕖”。③ 从视觉、嗅觉等角度描写。(每点2分,三点5分)‎ ‎11. 先写居住环境、暗寓疏放之意:诗的前四句描写眼前幽美清静的草堂环境,表达诗人饱经丧乱之后的舒展愉悦乃至旷放的心情;五六两句笔锋调转,写出世态炎凉和生活艰辛,点出诗人现实处境之艰难,为下文抒发心志做铺垫;七八句表明心志:即使生活如颈联所述那般残酷,诗人并未被打倒,而是愈发“疏放”“老更狂”,可见诗人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每点2分,三点6分)‎ ‎12. (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 长河落日圆 (3) 弓如霹雳弦惊 (4) 濯清涟而不妖 (5) 荡胸生曾云 (6) 似曾相识燕归来 (7) 察今可以知古 (8) 户枢不蠹(每空1分)‎ ‎13. 呼应文章开头,(2分)以生动的细节和动作描写表现出祁茂顺精湛的手艺。(2分)和他当下所从事的苦力活形成巨大的反差,含蓄地表达了小人物在历史变迁中生活的不易和坚持。(2分)‎ ‎14. 手艺精湛,敬业,有求必应(善良),细心,坚韧(灵活应变),勤快。(答对4点满分)‎ ‎15. 对比,(1分)相比于用金四爷和社会的脱节与没落,祁茂顺表现出他坚韧的性格和对新社会的适应。(1分)用金四爷的眼光来评价祁茂顺的手艺,推动情节发展,客观真实,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对话反映了社会的变迁。(2分)‎ ‎16. 质朴:语言生活化,小说的主人翁是平常百姓,所描写的内容都是日常小事;(3分)凝重:表达的核心是社会的变迁和个体命运的沉浮。(3分)‎ ‎17. ①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的本体没引起充分关注;② 今天,传播信息、观念的媒介很多,文学已没有优势;③ 非规范的市场经济影响了社会的文化接受方式,人们对长篇小说望而却步;④ 作家走上了媚俗之路。(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四点6分)‎ ‎18. 长篇小说的高贵之一是借人道主义的关怀和透视人的心灵,来深刻、全面地展示人的命运;长篇小说的高贵之二是充分使用了没有可以替代的人类最高级的传播手段——语言文字来传递信息和观念。(每点3分;第二点中必须有“充分使用”的意思在)‎ ‎19. ①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人类的生活方式需要重新认识和规划,高贵的审美需 求开始苏醒;② 长篇小说具有满足人们对高贵的文化享受的本体特性。(每点3分)‎ ‎20. 略 高三语文试卷(一)附加题参考答案 第页(共1页)(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2018秋高三期中考试试卷(一)(镇江)‎ 语文附加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1. 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靖深不及也/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每处1分) ‎ ‎22. 柳子厚、陶渊明;(1分)陶渊明。(1分) ‎ ‎23. 说明“中边皆甜”与“中边皆枯淡”一样都不是好诗,(2分)只有“外枯而中膏”才是诗的上品,可惜一般人难以识别。(2分) ‎ ‎【参考译文】‎ 柳宗元的诗比不上陶渊明,却比韦应物好。韩愈文风豪放奇险的气势超过他,但温和华丽精微深沉的细节却比不上他。喜欢枯瘦淡然风格的人,常说表面枯瘦而实质丰满,表面淡然而实质美好,陶渊明和柳子厚都是这样。但如果表里全枯,即使风格淡然又有什么用呢? 佛说:“就像人吃蜂蜜一样,怎么吃都觉着很甜。”人在世间,品尽酸甜苦辣,五谷杂粮,知道味道不好的很多,可是能识别(表面和实质)真正味道的,实在太少了。‎ ‎24. A D (A项,波洛涅斯应是雷欧提斯的父亲;D项《红楼梦》没有讲述朝代更替的内容)‎ ‎25. (1) 黛玉在行酒令时无意中说出禁书《西厢记》《牡丹亭》中的诗句,宝钗事后善意提醒,并说出自己小时偷看禁书及杂书之害,黛玉心中暗服;(3分)探春将大观园中瓜果花木承包与众婆子后,宝钗提出承包的婆子可不向账房交账,各揽一宗开销过去,每年再拿出若干贯钱,散于园中其他照看当差之人,众人皆大欢喜。(3分)‎ ‎(2) 因为欧也妮把自己的6 000法郎送给了查理。(2分)欧也妮母亲病重,如果她去世,葛朗台的财产将被重新登记,欧也妮也有继承母亲遗产的权利,他害怕财产被分割。(2分)‎ ‎26. 误区一:一味寻章摘句;误区二:一味搜罗求全。(2分)最该注意的两个方面:要关注诗歌的整体意境;欣赏诗词要有选择、有甄别。(2分)‎ ‎27. 运用比喻论证,(2分)将用大数据来处理古诗词比喻成对一个美女进行肢解,(2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用大数据处理古诗词实际上是对诗词美的破坏。(1分)‎ ‎28. ① 大数据分析是一项纯客观的方法,处理的是客观的数据和材料;② 大数据在检索、统计、定位方面的高效便捷;③ 用大数据分析缺少对诗歌的整体感知;④ 与诗歌审美相违背;⑤ 无法细腻深刻地触及作品的内涵和义旨。(每点1分,五点6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