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2019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检测题(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2019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检测题(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8分)‎ ‎1.春秋战国时期,“新乐”兴起。孔子的弟子子夏认为:新乐进退无序,“奸声以滥,溺而不止”,舞者的动作犹如猴戏,观赏之后既不能述说礼乐的美妙,又不能体会古人的道理。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A.社会转型下新旧文化的冲突                B.专制影响评判问题的客观性 C.战乱环境中艺术发展受制约                D.文化在交流融合中不断发展 ‎2.“灾异示警”是中国古代神学政治理论的核心主张,更是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的精神支柱,由于其与“君权神授”同为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础而广为统治阶级所接受,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这表明 A.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    B.“灾异示警”有效制约了君主集权 C.言谏制度源于原始宗教迷信思想        D.统治者借宗教思想稳定政治秩序 ‎3.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4.明末清初出现了著名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他们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命题,臂如“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知古必先通今”、“史书之作,签往所以训今”。这反映了三大思想家 A.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B.呼吁清政府进行政治改革 C.仍然属于儒家学派的代表                    D.力图深刻反思明亡的原因 ‎5.《三才图会》(图2)“地理一卷”记载:“地与海本是圆形,而同为一球,居天球之中,如鸡子黄在青内。有谓地为方者,乃语其定面不移之性,非语其形体也。”材料反映了 ‎ 图2(明) 《三才图会》插图 ‎ A.西学传入受到旧有观念的解释与重构 B.地圆学说颠覆“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 C.近代自然科学成为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D.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 ‎6.在中国古代,一代一代的诗人们用磅礴的气势,有力的语言,唱出了无数振奋人心的黄钟大吕之声。“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这是鲍照的决心和誓言。“大鹏一日从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是李白的宏伟之志。对于这类诗词所创造的意境,唐代诗僧皎然用“忠”、“志”、“力”去标举它。这反映了 A.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                    B.儒学精神融入社会生活 C.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                    D.儒家思想受到普遍认同 ‎7.中国山水画往往通过对自然界的赞美来表现出人的理想心态及人格。许多画家在创作中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并对人类心意与自然物性的对应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画家们在作画时力求简单、随意,把画作为纯粹的内心直觉体验。这表明中国山水画 A.注重营造温馨的气氛                            B.体现出儒道思想的影响 C.都用于表达政治观念                            D.力求再现客观真实世界 ‎8.公元前5世纪中叶,由于社会需要,古希腊出现了“教授智慧”的智者。但是到了后期,某些智者为达目的,通过不顾事实地玩弄概念,把哲学蜕化为概念游戏、颠倒是非的方术,因而有些人又把智者称为诡辩者。材料反映出在古希腊 A.思想学术走向没落                                B.诡辩亦为社会需要 C.智、诡界限逐渐消失                            D.个人主义有泛滥迹象 ‎9.亚里士多德认为:“使用奴隶与使用家畜的确没有很大的区别。因为两者都是用身体提供生活必需品。……很显然,有些人天生即是自由的,有些人天生就是奴隶,对于后者来 说,被奴役不仅有益而且是公正的。(《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九卷《政治学》第11—12页)”。 下列哪一观点符合亚里士多德的这一逻辑 A.对于不平等的人施以不平等才是真平等 B.对于平等的人施以不平等才是真平等 C.奴隶和自由人的不平等不是天生的 D.正义与否在于是否使用和奴役奴隶 ‎10.新教伦理所表现的现世禁欲精神,合理安排的伦理生活却无意中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开展,新教伦理赋予了经商逐利行为以合理的世俗目的;印度教、佛教、儒教、道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没有经过宗教改革的各大宗教,其古老宗教伦理精神对于这些民族的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上述材料体现了 A.新教伦理精神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 B.只有奉行现世禁欲精神才能发展资本主义 C.没有经历宗教改革的地区经济不可能发展 D.经商逐利的世俗目的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11.自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当时罗马公教以教皇为首,利用宗教在中世纪的欧洲逐渐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象征,维持着欧洲的统治秩序。而到14、15世纪,欧洲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君主和平民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国人。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增强了民族意识            B.人文主义者大胆揭露教会的腐败 C.科学发展破除了对神学的迷信            D.德国宗教改革冲击了教皇的权威 ‎12.法国启蒙学者博马舍在剧作中为老贵族巴尔多洛安排了这样一段台词:“我们这个时代产生过什么东西值得赞扬?尽是些胡说八道的东西,地心引力、电气、种牛痘、‘百科全书’、信教自由、思想自由。”这反映出在当时的法国 A.启蒙运动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            B.启蒙思想推动了近代科学发展 C.出现了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            D.新旧思想之间存在激烈的斗争 ‎13.某学者指出,牛顿发现的三大定律,使得天体和地上物体的运动规律被统一在一个经典力学框架中,致使上帝和天堂无容身之地。人们因而思考,如果人们无法依靠启示 (上帝的命令)来获得真理,那么怎样才能获得真理。可见,该学者认识到,人们对牛顿科学革命的思考 A.催生了启蒙运动                                    B.直接导致进化论的诞生 C.普及了无神论                                        D.加速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14.晚年的严复对天演论有所反思:“万物流变、演进,自由、平等、博爱,就像庄子说的‘仁义”“只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对严复上述言论理解准确的是 A.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B.运用西方进化论批判传统文化 C.更加客观评价社会进化学说                D.进一步宣扬西方社会进化思想 ‎15.晚清梁廷相在《夷氛闻记》中对林则徐的抗英活动称赞有加,但在书的结尾却说,“天朝全盛之日,即资其力,又师其能,延其人而受其学,失体孰甚”,“反求胜夷之道于夷也,古今无是理也”。这反映出 A.传统夷夏观念是近代化的障碍            B.“师夷长技”不能顺应时代潮流 C.华夷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D.学习夷狄“长技”有失国体尊严 ‎16.洋务运动兴起之际,冯桂芬提出中国传统任命官吏的方法“岂不以才德虚而无据”,因而他建议“吏部籍之以得举(举:选举)多少为先后,遇应升缺列上,其无举者不得列”。到1898年,京官们对这一改革建议几乎持清一色的敌对态度。以上材料说明了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最初思想渊源 B.早期维新思想突破了“器物”的限制 C.冯桂芬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D.京官们在1898年一致反对变法图强 ‎17.章炳麟、刘师培等人所主持的《国粹学报》(一九0五年创刊)从表面上看,国粹派是排斥西方文化,提倡中国古学的复兴。但事实上,他们却把近代西方文化中的许多价值和观念都包括在中国古学之内了。这主要是由于 A.传统的古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B.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共性 C.借鉴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做法                D.民族危机和时代潮流的推动 ‎18.1915—1918年间,陈独秀等人在《新青年》杂志大力宣传西方民主、科学思想时;梁启超、梁漱溟、马一浮等人纷纷发表文章,表示要反思西方文化,重新认识中国文化。这说明 A.“尊孔复古”逆流再次出现                  B.封建礼教遗毒仍根深蒂固 C.新文化运动思想内涵丰富                    D.学者混淆先进与落后界限 ‎19.1924年8月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指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所以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这表明孙中山 A.奋斗目标是实行社会主义                    B.与中共在民生问题上认识完全一致 C.没有超出民主主义的范畴                    D.把民生问题作为新三民主义的核心 ‎20.戴维·麦克莱伦说“毛(泽东)超出列宁关于专政只是一个革命阶级的专政的论断,他想强调的是中国人民作为一个整体的革命性质。强调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使那些对于社会主义缺乏热情的农民感到满意。”据此可知,毛泽东的这一思想 A.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B.否定了列宁主义的政治原则 C.扩大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基础                D.规定了农民阶级的领导地位 ‎21.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发表一系列谈话。他说:“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这一论断 A.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B.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22.1978年12月,邓小平指出:“现在立法的工作量很大,人力很不够,因此法律条文开始可以粗一点,逐步完善。有些法规地方可以先试搞,然后经过总结提高,制定全国通行的法律。修改补充法律,成熟一条就修改补充一条,不要等待‘成套设备’。”这说明在立法问题上,邓小平 A.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B.倡导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C.注重地方与中央、点与面结合            D.强调循序渐进并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23.‎2017年7月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军队的常规重型武器装备是火炮,本次阅兵式上先后亮相歼—20、歼—‎10C,红旗—22等六种新型战略武器成为合成兵种的常规装备。这一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后 A.全面实施“科技强军”战略的成效    B.工业化为国防现代化提供保障 C.人民军队突破西方国家的军事封锁    D.教育与军事科技创新高度结合 ‎24.他们反对当时学院派的保守思想和表现手法,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氛围的创作方法,一反过去宗教神话等主题内容和陈陈相因的灰褐色调,使欧洲绘画出现发挥光色原理加强表现力的新方法,对绘画技法的革新有很大影响。“他们”的作品 A.强调对自然真实客观的刻画                B.抒发对理想世界的强烈追求 C.着重于描绘自然的瞬间景象                D.表现了西方世界的精神危机 二、材料阅读(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 材料一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作为政府的教育总长,蔡元培在一次向参议院宣布政见的演说中,即主张男女教育平等,不应限制女子所享权利。受传统“男女授受不亲”等封建礼教的禁锢,男女同校在高等小学即无法实行,在大学更是不允许。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后,努力打破男女不同校惯例,在他的推动下,1920年春北大即准予9名女生入校旁听,自秋季起则开始正式招收女生。蔡元培还大力主张妇女应享有平等的参政权,1922年10月间,他就曾抗议北洋政府颁布的《治安警察条例》剥夺女子参政权,但未有结果。 ‎ ‎——摘编自赖朝霞《蔡元培与中国近代女权运动》(《文史知识》2004年第8期) ‎ 材料二 美国社会中早就形成阻止妇女参政的顽固传统,政党大佬们长期以来反对赋予妇女选举权。1897年,科罗拉多成为第一个赋予妇女选举权的州,到1914年,西部12个州也先后实行了类似改革。意识到改革的不可避免,国家层面的政党领袖开始改变立场,共和党在1916年的总统选举中支持赋予妇女选举权。随着一战期间从事工商业的妇女人数猛增,妇女地位和作用无法否认,改革变得不可抗拒且势在必行。1919年,国会批准了妇女选举权修正案,1920年8月,第19条修正案成为美国宪法的一部分。 ‎ ‎——摘编自陈其《美国历史中的妇女》(《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3年第3期)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元培的女权思想并加以简要评价。(10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期中国的女权运动与20世纪初期美国的女权运动在争取妇女参政权方面的不同结果,并说明其原因。(15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说中国“在文学上他们是成人,在科学上他们是儿童”。这个科学的儿童在人生之初,也有基本的科技经验与积累,但它们的实用性、整体性和直观经验性,决定了它们只能停留于初级阶段,永远没有科学意义上的突破。比如:中国的罗盘,西方人用来探险,中国人则更多的用来测风水选坟茔;中国的火药,西方人用来制造火器,中国人则过多的用来放鞭炮、点烟花;对于数学,西方人为数学而数学,中国人则更多地用来丈量土地、测量收成;对于天文学,西方人是为了发现上帝造人的方法,而中国人是为了种地和占卜。 ‎ ‎——摘编自端木赐香《那一次我们挨打了: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全景解读》 ‎ 围绕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 合)‎ ‎27.阅读材料,完戒下列要求。(15分) ‎ 材料 秦国在面对强邻魏国的威胁与进攻的情势下,秦献公时代被迫进行改革,但改革力度尚小,到了秦孝公时代,由商鞅主持的变法真正地开启秦国改革的序幕。商鞅吸取了李悝、吴起等法家在魏、楚等国实行变法的经验,结合秦国的具体情况,对法家政策作了进一步发展,后来居上,变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 ‎ 商鞅领导的全国改革经历了两波,分别发生在前356年和前350年。第一次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下:一是编组全民监督网,即“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二是强行小家庭制,力促增产。三是奖励军功。四是重订爵禄秩序等级,以显尊严。第二次改革的内容主要如下:一是禁大家制,行分户令。二是统一度量衡,颁标准器。三是重整耕地,征收口赋。四是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五是迁都咸阳,修建宫殿。 ‎ ‎——摘编自李警林《秦国崛起背景下的商鞅国家间政治思想研究》 ‎ ‎(1)根据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的特点。(6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能够取得较大成效的因素。(9分)‎ ‎‎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8分)‎ ‎1.春秋战国时期,“新乐”兴起。孔子的弟子子夏认为:新乐进退无序,“奸声以滥,溺而不止”,舞者的动作犹如猴戏,观赏之后既不能述说礼乐的美妙,又不能体会古人的道理。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A.社会转型下新旧文化的冲突                B.专制影响评判问题的客观性 C.战乱环境中艺术发展受制约                D.文化在交流融合中不断发展 ‎2.“灾异示警”是中国古代神学政治理论的核心主张,更是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的精神支柱,由于其与“君权神授”同为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础而广为统治阶级所接受,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这表明 A.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    B.“灾异示警”有效制约了君主集权 C.言谏制度源于原始宗教迷信思想        D.统治者借宗教思想稳定政治秩序 ‎3.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4.明末清初出现了著名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他们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命题,臂如“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知古必先通今”、“史书之作,签往所以训今”。这反映了三大思想家 A.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B.呼吁清政府进行政治改革 C.仍然属于儒家学派的代表                    D.力图深刻反思明亡的原因 ‎5.《三才图会》(图2)“地理一卷”记载:“地与海本是圆形,而同为一球,居天球之中,如鸡子黄在青内。有谓地为方者,乃语其定面不移之性,非语其形体也。”材料反映了 ‎ 图2(明) 《三才图会》插图 ‎ A.西学传入受到旧有观念的解释与重构 B.地圆学说颠覆“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 C.近代自然科学成为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D.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 ‎6.在中国古代,一代一代的诗人们用磅礴的气势,有力的语言,唱出了无数振奋人心的黄钟大吕之声。“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这是鲍照的决心和誓言。“大鹏一日从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是李白的宏伟之志。对于这类诗词所创造的意境,唐代诗僧皎然用“忠”、“志”、“力”去标举它。这反映了 A.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                    B.儒学精神融入社会生活 C.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                    D.儒家思想受到普遍认同 ‎7.中国山水画往往通过对自然界的赞美来表现出人的理想心态及人格。许多画家在创作中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并对人类心意与自然物性的对应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画家们在作画时力求简单、随意,把画作为纯粹的内心直觉体验。这表明中国山水画 A.注重营造温馨的气氛                            B.体现出儒道思想的影响 C.都用于表达政治观念                            D.力求再现客观真实世界 ‎8.公元前5世纪中叶,由于社会需要,古希腊出现了“教授智慧”的智者。但是到了后期,某些智者为达目的,通过不顾事实地玩弄概念,把哲学蜕化为概念游戏、颠倒是非的方术,因而有些人又把智者称为诡辩者。材料反映出在古希腊 A.思想学术走向没落                                B.诡辩亦为社会需要 C.智、诡界限逐渐消失                            D.个人主义有泛滥迹象 ‎9.亚里士多德认为:“使用奴隶与使用家畜的确没有很大的区别。因为两者都是用身体提供 生活必需品。……很显然,有些人天生即是自由的,有些人天生就是奴隶,对于后者来说,被奴役不仅有益而且是公正的。(《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九卷《政治学》第11—12页)”。 下列哪一观点符合亚里士多德的这一逻辑 A.对于不平等的人施以不平等才是真平等 B.对于平等的人施以不平等才是真平等 C.奴隶和自由人的不平等不是天生的 D.正义与否在于是否使用和奴役奴隶 ‎10.新教伦理所表现的现世禁欲精神,合理安排的伦理生活却无意中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开展,新教伦理赋予了经商逐利行为以合理的世俗目的;印度教、佛教、儒教、道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没有经过宗教改革的各大宗教,其古老宗教伦理精神对于这些民族的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上述材料体现了 A.新教伦理精神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 B.只有奉行现世禁欲精神才能发展资本主义 C.没有经历宗教改革的地区经济不可能发展 D.经商逐利的世俗目的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11.自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当时罗马公教以教皇为首,利用宗教在中世纪的欧洲逐渐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象征,维持着欧洲的统治秩序。而到14、15世纪,欧洲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君主和平民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国人。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增强了民族意识            B.人文主义者大胆揭露教会的腐败 C.科学发展破除了对神学的迷信            D.德国宗教改革冲击了教皇的权威 ‎12.法国启蒙学者博马舍在剧作中为老贵族巴尔多洛安排了这样一段台词:“我们这个时代产生过什么东西值得赞扬?尽是些胡说八道的东西,地心引力、电气、种牛痘、‘百科全书’、信教自由、思想自由。”这反映出在当时的法国 A.启蒙运动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            B.启蒙思想推动了近代科学发展 C.出现了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            D.新旧思想之间存在激烈的斗争 ‎13.某学者指出,牛顿发现的三大定律,使得天体和地上物体的运动规律被统一在一个经典力学框架中,致使上帝和天堂无容身之地。人们因而思考,如果人们无法依靠启示 (上帝的命令)来获得真理,那么怎样才能获得真理。可见,该学者认识到,人们对牛顿科学革命的思考 A.催生了启蒙运动                                    B.直接导致进化论的诞生 C.普及了无神论                                        D.加速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14.晚年的严复对天演论有所反思:“万物流变、演进,自由、平等、博爱,就像庄子说的‘仁义”“只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对严复上述言论理解准确的是 A.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B.运用西方进化论批判传统文化 C.更加客观评价社会进化学说                D.进一步宣扬西方社会进化思想 ‎15.晚清梁廷相在《夷氛闻记》中对林则徐的抗英活动称赞有加,但在书的结尾却说,“天朝全盛之日,即资其力,又师其能,延其人而受其学,失体孰甚”,“反求胜夷之道于夷也,古今无是理也”。这反映出 A.传统夷夏观念是近代化的障碍            B.“师夷长技”不能顺应时代潮流 C.华夷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D.学习夷狄“长技”有失国体尊严 ‎16.洋务运动兴起之际,冯桂芬提出中国传统任命官吏的方法“岂不以才德虚而无据”,因而他建议“吏部籍之以得举(举:选举)多少为先后,遇应升缺列上,其无举者不得列”。到1898年,京官们对这一改革建议几乎持清一色的敌对态度。以上材料说明了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最初思想渊源 B.早期维新思想突破了“器物”的限制 C.冯桂芬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D.京官们在1898年一致反对变法图强 ‎17.章炳麟、刘师培等人所主持的《国粹学报》(一九0五年创刊)从表面上看,国粹派是排斥西方文化,提倡中国古学的复兴。但事实上,他们却把近代西方文化中的许多价值和观念都包括在中国古学之内了。这主要是由于 A.传统的古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B.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共性 C.借鉴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做法                D.民族危机和时代潮流的推动 ‎18.1915—1918年间,陈独秀等人在《新青年》杂志大力宣传西方民主、科学思想时;梁启超、梁漱溟、马一浮等人纷纷发表文章,表示要反思西方文化,重新认识中国文化。这说明 A.“尊孔复古”逆流再次出现                  B.封建礼教遗毒仍根深蒂固 C.新文化运动思想内涵丰富                    D.学者混淆先进与落后界限 ‎19.1924年8月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指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所以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这表明孙中山 A.奋斗目标是实行社会主义                    B.与中共在民生问题上认识完全一致 C.没有超出民主主义的范畴                    D.把民生问题作为新三民主义的核心 ‎20.戴维·麦克莱伦说“毛(泽东)超出列宁关于专政只是一个革命阶级的专政的论断,他想强调的是中国人民作为一个整体的革命性质。强调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使那些对于社会主义缺乏热情的农民感到满意。”据此可知,毛泽东的这一思想 A.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B.否定了列宁主义的政治原则 C.扩大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基础                D.规定了农民阶级的领导地位 ‎21.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发表一系列谈话。他说:“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这一论断 A.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B.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22.1978年12月,邓小平指出:“现在立法的工作量很大,人力很不够,因此法律条文开始可以粗一点,逐步完善。有些法规地方可以先试搞,然后经过总结提高,制定全国通行的法律。修改补充法律,成熟一条就修改补充一条,不要等待‘成套设备’。”这说明在立法问题上,邓小平 A.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B.倡导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C.注重地方与中央、点与面结合            D.强调循序渐进并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23.‎2017年7月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军队的常规重型武器装备是火炮,本次阅兵式上先后亮相歼—20、歼—‎10C,红旗—22等六种新型战略武器成为合成兵种的常规装备。这一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后 A.全面实施“科技强军”战略的成效    B.工业化为国防现代化提供保障 C.人民军队突破西方国家的军事封锁    D.教育与军事科技创新高度结合 ‎24.他们反对当时学院派的保守思想和表现手法,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氛围的创作方法,一反过去宗教神话等主题内容和陈陈相因的灰褐色调,使欧洲绘画出现发挥光色原理加强表现力的新方法,对绘画技法的革新有很大影响。“他们”的作品 A.强调对自然真实客观的刻画                B.抒发对理想世界的强烈追求 C.着重于描绘自然的瞬间景象                D.表现了西方世界的精神危机 二、材料阅读(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 材料一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作为政府的教育总长,蔡元培在一次向参议院宣布政见的演说中,即主张男女教育平等,不应限制女子所享权利。受传统“男女授受不亲”等封建礼教的禁锢,男女同校在高等小学即无法实行,在大学更是不允许。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后,努力打破男女不同校惯例,在他的推动下,1920年春北大即准予9名女生入校旁听,自秋季起则开始正式招收女生。蔡元培还大力主张妇女应享有平等的参政权,1922年10月间,他就曾抗议北洋政府颁布的《治安警察条例》剥夺女子参政权,但未有结果。 ‎ ‎——摘编自赖朝霞《蔡元培与中国近代女权运动》(《文史知识》2004年第8期) ‎ 材料二 美国社会中早就形成阻止妇女参政的顽固传统,政党大佬们长期以来反对赋予妇女选举权。1897年,科罗拉多成为第一个赋予妇女选举权的州,到1914年,西部12个州也先后实行了类似改革。意识到改革的不可避免,国家层面的政党领袖开始改变立场,共和党在1916年的总统选举中支持赋予妇女选举权。随着一战期间从事工商业的妇女人数猛增,妇女地位和作用无法否认,改革变得不可抗拒且势在必行。1919年,国会批准了妇女选举权修正案,1920年8月,第19条修正案成为美国宪法的一部分。 ‎ ‎——摘编自陈其《美国历史中的妇女》(《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3年第3期)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元培的女权思想并加以简要评价。(10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期中国的女权运动与20世纪初期美国的女权运动在争取妇女参政权方面的不同结果,并说明其原因。(15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说中国“在文学上他们是成人,在科学上他们是儿童”。这个科学的儿童在人生之初,也有基本的科技经验与积累,但它们的实用性、整体性和直观经验性,决定了它们只能停留于初级阶段,永远没有科学意义上的突破。比如:中国的罗盘,西方人用来探险,中国人则更多的用来测风水选坟茔;中国的火药,西方人用来制造火器,中国人则过多的用来放鞭炮、点烟花;对于数学,西方人为数学而数学,中国人则更多地用来丈量土地、测量收成;对于天文学,西方人是为了发现上帝造人的方法,而中国人是为了种地和占卜。 ‎ ‎——摘编自端木赐香《那一次我们挨打了: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全景解读》 ‎ 围绕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7.阅读材料,完戒下列要求。(15分) ‎ 材料 秦国在面对强邻魏国的威胁与进攻的情势下,秦献公时代被迫进行改革,但改革力度尚小,到了秦孝公时代,由商鞅主持的变法真正地开启秦国改革的序幕。商鞅吸取了李悝.吴起等法家在魏.楚等国实行变法的经验,结合秦国的具体情况,对法家政策作了进一步发展,后来居上,变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 商鞅领导的全国改革经历了两波,分别发生在前356年和前350年。第一次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下:一是编组全民监督网,即“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二是强行小家庭制,力促增产。三是奖励军功。四是重订爵禄秩序等级,以显尊严。第二次改革的内容主要如下:一是禁大家制,行分户令。二是统一度量衡,颁标准器。三是重整耕地,征收口赋。四是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五是迁都咸阳,修建宫殿。 ‎ ‎——摘编自李警林《秦国崛起背景下的商鞅国家间政治思想研究》 ‎ ‎(1)根据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的特点。(6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能够取得较大成效的因素。(9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先秦时期的孔子儒学主张“克己复礼”,而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在文化上的体现就是诸侯地位的不断攀升,这与孔子儒学的观点和主张出现了尖锐的对立,故A项正确;先秦儒学并不主张政治专制,故B项错误;根据史实,战乱纷争的春秋战国时期恰恰是中国古代史中思想文化最为繁荣和璀璨的一个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新旧文化的矛盾与冲突,而并未有对二者融合与发展的提及,故D项错误。‎ ‎2.【答案】D 【解析】题干主要论述的是“灾异示警”和“君权神授”为广大的统治阶级接受,没有提及是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制约君主集权的方法,故B项错误;题干述及的是“灾异示警”是中国古代言谏制度的精神支柱,没有提及言谏制度的来源,故C项错误;通过题干可知,“灾异示警”和“君权神授”是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础,同时统治阶级也接受了这一思想,并且“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意即统治阶级借助了宗教思想而稳定了统治秩序,故D项正确。‎ ‎3.【答案】B 【解析】理学从本质上讲是儒学融合佛教、道教等思想,并非是排斥儒学以外一切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中“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体现了其博大精深,但是“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又说明其具有封闭性,故B项正确;C项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理学对世界本源的探究,故D项错误。‎ ‎4.【答案】D 【解析】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早于西方启蒙思想,且二者没有思想上的交流,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都参加过反清复明的斗争,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三大思想家思想主张的现实内涵而非儒家思想的代表,故C项错误;由材料“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知古必先通今、史书之作,签往所以训今”可知希望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故D项正确。‎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地与海本是圆形,而同为一球,居天球之中,如鸡子黄在青内。有谓地为方者,乃语其定面不移之性,非语其形体也”得出《三才图会》作者用西方科学的地圆学说来解释中国的“天圆地方”学说,是对旧有观点的重新解释,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作者用西方科学的地圆学说来解释中国的“天圆地方”学说,并不是用地圆说颠覆“天圆地方”学说,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是中国知识分子介绍西方先进的自然科学,没有涉及西学成为反封建的思想武器,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中国人开始 ‎“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是近代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林则徐和魏源,与材料所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6.【答案】B 【解析】道德观念依附于政治早于诗词出现,故A项错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扶摇直上九万里”等诗句体现了儒家的历史担当和进取精神,说明儒家思想已经融入诗词,融入社会生活,故B项正确;这些诗词表达了作者的思想,不能体现经世致用,故C项错误;儒家思想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受到佛教和道教的挑战,故D项错误。‎ ‎7.【答案】B 【解析】根据题目中“山水画往往通过对自然界的赞美来表现出人的理想心态及人格”,故A项错误;儒道思想强调人的内心体验,强调借物抒情,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表达政治理念,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把画作为纯粹的内心直觉体验”,故D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公元前5世纪中叶,古希腊思想文化繁荣发展,故A项错误;B选项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C选项表述错误,故C项错误;由材料“某些智者为达目的,通过不顾事实地玩弄概念,把哲学蜕化为概念游戏、颠倒是非的方术”可知个人主义的泛滥,故D项正确。‎ ‎9.【答案】A 【解析】通过题干可知,题干叙述的是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分为自由人和奴隶,两者都是天生的,而且自由人奴役奴隶是对奴隶来讲是有益的也是正义的,故A项正确;题干述及的是以不平等对待不平等思想,故B项错误;题干认为奴隶是天生不平等,故C项错误;古代雅典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如同工具,显然不能把使用和奴役奴隶作为正义与否的标志,故D项错误。‎ ‎10.【答案】A 【解析】“合理安排的伦理生活却无意中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开展,新教伦理赋予了经商逐利行为以合理的世俗目的”可得出这种伦理对资本主义发展是有帮助的,故A项正确;“现世禁欲精神”对发展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不能由此得出只有信仰才能发展资本主义,从本质上说,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摆脱宗教的束缚,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仅限于欧洲天主教地区,其它地方的发展与宗教改革无关,故C项错误;“经商逐利的世俗目的”不是宗教改革的核心意思,而是宗教改革后承认了这种观点的合理性,故D项错误。‎ ‎11.【答案】A 【解析】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材料中“利用宗教在中世纪的欧洲逐渐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象征”是宗教标准,“英、法、西班牙等国君主和平民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国人”是民族的标准,故A项正确;文艺复兴揭露教会的腐败,但材料中 是“把教皇看作外国人”,外国人不等于腐败,故B项错误;材料中“把教皇看作外国人”不等于不要宗教,故C项错误;1517年,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兴起,与材料中“14、15世纪”不符,故D项错误。‎ ‎12.【答案】D 【解析】材料中讲述的是老贵族巴尔多洛的台词,这只能体现出他代表的老贵族阶层是反对新生事物的,不能说明启蒙运动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故A项错误;材料中是老贵族发对新生事物的台词,无法体现启蒙运动对近代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中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老贵族反对新生事物的台词,并没有体现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故C项错误;材料是法国启蒙学者博马舍设计的老贵族的台词,一方面体现了新思想的出现,而台词中的内容又体现出老贵族是带有浓厚的旧思想的,反映出当时法国新旧思想存在激烈斗争,故D项正确。‎ ‎13.【答案】A 【解析】根据题目中“人们因而思考,怎样才能获得真理”得出人们对牛顿科学革命的这种理性思考正是后来启蒙运动所追求的理性,故A项正确;牛顿的三大定律属于物理学领域,进化论属于生物学领域,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牛顿的三大定律动摇了上帝的地位,题目设问的是“人们对牛顿科学革命的思考”,更侧重的是人们的理性思考,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题目的设问不相符,故D项错误。‎ ‎14.【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严复晚年对天演论的反思,故A项错误;材料中严复更多的是对进化论持负面看法,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只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一改过去对进化论的全面肯定,更加客观公正,故C项正确;进一步宣扬西方社会进化思想,与材料“只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不符,故D项错误。‎ ‎1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不难看出,晚清文人虽然称赞林则徐的抗英活动,但对其主张学习西方的观点却是大加鞭鞑,这不难看出在这一时期近代中国思想界还尚未冲破夷夏之辩的保守观念,这也是近代中国实现近代化的巨大障碍,故A项正确;“师夷长技”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故B项错误;根据史实我们不难得知,华夷之间的鸿沟随着西学的持续传入和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而逐渐淡化甚至近乎消失,故C项错误;很明显,认为“学习夷狄‘长技’有失国体尊严”的观念是一种保守、落后的封建思想,是违背历史和时代发展潮流的,故D项错误。‎ ‎16.【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了冯桂芬对官员任命的看法,不体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等内容,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冯桂芬提出……”,冯桂芬属于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涉及内容为政治领域,超脱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范畴,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故C项错误;材料京官们反对的是选官的建议,不是 变法,故D项错误。‎ ‎17.【答案】D 【解析】章、刘二人将西方和传统相融合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表现,故A项错误;将西方价值融入古学之内既能够宣传西方进步思想又能够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而非二者的共性,故B项错误;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从制度上学习西方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其做法,但非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和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更新但同时也需要保存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故D项正确。‎ ‎18.【答案】C 【解析】重新认识中国文化并不代表“尊孔复古”,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中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的绝对肯定和中国文化的绝对否定倾向,梁启超等人表示反思西方文化、重新认识中国文化有一定的合理性,并非封建礼教遗毒仍根深蒂固,故B项错误;伴随着陈独秀等人对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推崇和对传统文化的否定,梁启超等人反思西方文化,主张重新认识中国文化,使得人们对于东西方文化的认识更加深刻,丰富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内涵,故C项正确;东西方文化的区别并非先进与落后的差别,并不是西方文化先进、中国传统文化落后,故D项错误。‎ ‎19.【答案】C 【解析】孙中山奋斗目标是实现资本主义,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是一个好朋友”,即它们存在相同点,但不是完全一致,故B项错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与中共的社会主义存在差异,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故C项正确;民权主义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故D项错误。‎ ‎20.【答案】C 【解析】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与材料中“强调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毛(泽东)超出列宁关于专政”是继承发展而非否定,故B项错误;通过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新中国,与材料中“使那些对于社会主义缺乏热情的农民感到满意”相符,故C项正确;工人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故D项错误。‎ ‎21.【答案】D 【解析】材料讲述的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部分内容,在谈话中他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中共十四大上才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故A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已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材料表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已比之前更进一步,故B项错误;1987年中共十三大已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时间不对,故C项错误;材料中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也要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的优势,这一系列讲话深刻地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故D项正确。‎ ‎22.【答案】B 【解析】材料说的是立法工作的流程,不是一开始就要建立法律体系,故A项 错误;材料意思是:由于法律条文工作量大等问题,所以应该制定过程中要留有余地,随着各种情况的出现,以便能更有宽泛的去补充完善法律,并且有些地方可以先搞试点,不能像以前一样法律条文制定了,就完全照搬执行,所以说材料倡导在立法问题上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央与地方的结合,而是要符合地方情况,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而是1978年的立法工作与以前“成套设备”相比来说应该怎么做,故D项错误。‎ ‎23.【答案】A 【解析】从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军队的常规重型武器装备是火炮,本次阅兵式上先后充相歼—20、歼—‎10C,红旗—22等六种新型战略武器成为合成兵种的常规装备”,可知这一变化反映出改革开放后国家武器装备中科技含量的提升,故A项正确;工业化的发展体现不出本次阅兵新式武器增多,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初期与改革开放后军事力量变化,与人民军队突破西方国家军事封锁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仅体现军事科技,没有涉及教育,故D项错误。‎ ‎24.【答案】C 【解析】根据“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光色变化”“发挥光色原理”可以判断“他们”的作品属于印象画派美术作品(强调光和色的作用),强调对自然真实客观的刻画是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特点,故A项错误;抒发对理想世界的强烈追求是浪漫主义美术作品的特点,故B项错误;印象画派着重于描绘自然的瞬间景象,故C项正确;表现西方世界的精神危机是现代主义美术作品的特点,故D项错误。‎ ‎25.【答案】(1)思想:女子应享有平等的教育权;男女同校;妇女应享有平等的参政权。(6分,每点2分) 评价:有利于打破封建礼教的思想禁锢;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女权运动(或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中国教育、政治和文化的近代化进程。(任两点,4分) ‎ ‎(2)结果:美国妇女获得了参政权(选举权),并上升到法律层面,而中国妇女没有获得参政权。(3分)原因:美国民主政治的日益完善有利于妇女争取参政权,而中国北洋军阀专制独裁剥夺妇女的参政权;启蒙思想宣扬平等自由观念,为美国妇女参政提供了理论武器,而中国妇女则深受封建礼教禁锢;一战时美国妇女地位提高,推动妇女参政权的改革,而当时中国妇女地位依然低下,不利于推动妇女参政权的改革。(12分)‎ ‎【解析】(1)第一小问思想,根据材料一“主张男女教育平等,不应限制女子所享权利”,主张女子享有平等教育权;根据材料一“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后,努力打破男女不同校惯例”,倡导男女同校;根据材料一“蔡元培还大力主张妇女应享有平等的参政权”,主张妇女享有平等参政权;第二小问评价,根据材料一“主张男女教育平等……努力打破男女不同校惯例……大力主张妇女应享有平等的参政权”,有利于打破传统封建思想的禁 锢;同时推动近代女权运动的发展;结合所学,有利于推动中国思想、政治近代化。 ‎ ‎(2)第一小问不同结果,根据材料一“北洋政府颁布的《治安警察条例》剥夺女子参政权”,北洋政府剥夺了妇女的参政权;根据材料二“1919年,国会批准了妇女选举权修正案,1920年8月,第19条修正案成为美国宪法的一部分”,美国妇女获得了参政权,并有宪法的保障;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可以从当时美国、中国的政治、思想、妇女的地位等角度作答。如:从政治角度看,美国近代民主政治的日益完善有利于妇女争取参政权,而中国北洋军阀专制独裁剥夺妇女的参政权。‎ ‎26.【答案】论题:中国缺乏产生近代科技的土壤。(2分) ‎ 阐述:政治上的封建专制束缚了科技进步,科举制忽视实际应用学问: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和推广;自然经济占主导,限制了生产力的提高;思想上,清朝大兴文字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外交上推行闭关锁国,严格限制了对外交往。(10分,言之成理即可) ‎ ‎【示例2】 ‎ 论题: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2分) ‎ 阐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10分,言之成理即可) ‎ ‎(以上“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解析】该论述题实则就是课本“破解李约瑟难题”的另一种版本,为什么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科技长期独领风骚的中国,在向近代过渡的时期却被西方远远的甩在后面,究其原因,则是由于古代中国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繁荣的农耕经济曾长期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雄厚的经济基础,而至明清之际,中国则丧失了产生近代科技的土壤;只须结合课本知识,从政治、经济、外交以及思想文化等各个角度进行分层阐述即可。‎ ‎27.【答案】(1)特点:逐步开展;涉及面广;改革力度大;成果明显。(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 ‎(2)因素:得到最高统治者支持;吸收和借鉴了前人变法经验;围绕秦国实际状况进行;有步骤.有组织地推行变法。(9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由材料“商鞅领导的全国改革经历了两波”可知逐步开展;由材料中商鞅变法的内容“一是编组全民监督网,即‘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二是强行小家庭制,‎ 力促增产。三是奖励军功。四是重订爵禄秩序等级,以显尊严。第二次改革的内容主要如下:一是禁大家制,行分户令。二是统一度量衡,颁标准器。三是重整耕地,征收口赋。四是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五是迁都咸阳,修建宫殿”可知涉及面广;改革力度大;由材料中商鞅变法的影响“(商鞅)结合秦国的具体情况,对法家政策作了进一步发展,后来居上,变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可知成果明显。 ‎ ‎(2)结合史实可知商鞅变法得到秦孝公的支持说明得到最高统治者支持;由材料“商鞅吸取了李悝、吴起等法家在魏、楚等国实行变法的经验,结合秦国的具体情况,对法家政策作了进一步发展”可知吸收和借鉴了前人变法经验及围绕秦国实际状况进行;由材料中商鞅变法分两拨进行可知有步骤、有组织地推行变法。‎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