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技巧专题: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技巧专题: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限时规范训练]                      单独成册 专题练十五 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 ‎(建议用时 45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张邵,字茂宗,初为晋琅邪内史王诞龙骧府功曹,桓玄徙诞于广州,亲故咸离弃之,惟邵情意弥谨,流涕追送。时变乱饥馑,又馈送其妻子。桓玄篡位,及武帝讨玄,王谧为扬州,召邵为主簿;刘毅为亚相,爱才好士,当世莫不辐辏,独邵不往。或问之,邵曰:“主公命世人杰,何烦多问。”刘穆之闻以白,帝益亲之,转太尉参军,署长流贼曹。卢循寇迫京师,使邵守南城。时百姓临水望贼,帝怪而问邵,邵曰:“若节钺未反,奔散之不暇,亦何能观望。今当无复恐耳。”寻补州主簿。邵悉心政事,精力绝人。及诛刘籓,邵时在西州直庐,即夜诫众曹曰:“大军当大讨,可各修舟船仓库,及晓取办。”旦日,帝求诸簿署,应时即至,怪问其速,诸曹答曰:“昨夜受张主簿处分。”帝曰:“张邵可谓同我忧虑矣。”十二年,武帝北伐,邵请见,曰:“人生危脆,必当远虑。穆之若邂逅不幸,谁可代之?尊业如此,苟有不讳,事将如何?”帝曰:“此自委穆之及卿耳。”武帝重其临事不挠,有大臣体。十四年,以世子镇荆州,邵谏曰:“储贰之重,四海所系,不宜处外,敢以死请。”从之。元嘉五年,转征虏将军,领雍州刺史,加都督。初王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是任也华实举之及至襄阳,筑长围,修立堤堰,开田数千顷,郡人赖之富赡。丹、浙二川蛮屡为寇,邵诱其帅,因大会诛之,悉掩其徒党。江夏王义恭镇江陵,以邵为抚军长史,持节、南蛮校尉。后为吴兴太守,卒,谥曰简伯。邵临终,遗命祭以菜果,苇席为轜车,诸子从焉。‎ ‎(节选自《宋书·张邵传》)‎ ‎★1.(文言文断句)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王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是任也/华实举之/‎ B.初/王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是任也/华实举之/‎ C.初/王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 正义/是任也/华实举之/‎ D.初/王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是任也/华实举之/‎ 解析:“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的意思是“等到王华担任重要的官职后,亲人故友都为张邵担忧”,故应断为“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的意思是“王子陵方正大度,秉公办事,一定不会因个人的私怨有害正义”。故选C。‎ 答案:C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扬州”又称淮扬,与“雍州”“荆州”都是古九州之一,古代包括淮河以南、长江下游及岭南地区。‎ B.“节钺”指符节和斧钺,古代往往授予统兵在外的将帅,作为朝廷赋予和加重将帅权力的象征。‎ C.“储贰”也叫储副、太子,是古代帝王或国君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需要帝王或国君专门册封。‎ D.“元嘉”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始于西汉时武帝。‎ 解析:“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宋武帝刘裕的儿子)的年号。教材上学过辛弃疾词中“元嘉草草”。‎ 答案: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邵颇有才华,受到武帝信任。尽管很多士人投奔刘毅,但他认为武帝是当世人杰;武帝认为他有大臣风度,对他寄予重托。‎ B.张邵善于观察,了解民众心理。贼寇卢循来犯,他镇守南城,针对当时百姓隔着护城河看贼寇的情况,他觉察出民众的心态。‎ C.张邵临事不挠,处事富有远见。武帝诛杀刘籓,他吩咐属下连夜准备物资,武帝为此事感到忧虑;武帝北伐,他提醒要有远虑。‎ D.张邵勤于政务,用计歼灭蛮寇。他镇守襄阳时,修建堤坝水塘,开垦田地;面对蛮人的多次进犯,他利用聚会诱杀敌人主帅。‎ 解析:C项“武帝为此事感到忧虑”说法错误,原文说“张邵可谓同我忧虑矣”‎ ‎,应是武帝对张邵的认同与赞许。‎ 答案:C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惟邵情意弥谨,流涕追送。时变乱饥馑,又馈送其妻子。‎ 译文: ‎ ‎(2)应时即至,怪问其速,诸曹答曰:“昨夜受张主簿处分。”‎ 译文: ‎ 答案:(1)只有张邵情意更为谨厚,流着眼泪赶去送别。当时天下发生动乱、灾荒, 他又馈送财物给王诞的妻子儿女。(2)所需物资立即准时送到,武帝惊异,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快,吏曹们回答说:“昨天晚上张主簿已经做了安排。” ‎ ‎【参考译文】‎ 张邵,字茂宗,起初任晋琅邪内史王诞龙骧府功曹,桓玄将王诞流放到广州,亲戚朋友都离弃他,只有张邵情意更为谨厚,流着眼泪赶去送别。当时天下发生动乱、灾荒,他又馈送财物给王诞的妻子儿女。桓玄篡夺皇位后,等到武帝讨伐桓玄时,王谧管理扬州,召张邵担任主簿;刘毅担任亚相,喜爱有才华的人,当时的才士没有不到他那里去的,唯有张邵没有前往。有人问张邵为什么,他说:“只有主公是当世的人杰,何必还要多问。”刘穆之听到这句话后告诉武帝,武帝对张邵更加亲厚,调任太尉参军,代理长流贼曹。卢循侵犯京都,武帝派张邵镇守南城。当时的百姓隔着护城河观看贼寇,武帝感到惊奇,就问张邵,张邵说:“如果您率军还没有回来,百姓逃跑都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在这里观望。现在该是不再有恐慌罢了。”不久,补任州主簿。 张邵对政事尽心处理,精力超过别人。等到诛杀刘籓时,张邵正在西州官舍当值,当天夜里告诫众吏曹说:“大军将有大讨伐,你们应当准备好舟船仓库,到天亮时办好。”第二天早晨,武帝召唤众吏曹,所需物资立即准时送到,武帝惊异,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快,吏曹们回答说:“昨天晚上张主簿已经做了安排。”武帝说:“张邵可以说知道我的忧虑啊。”十二年,武帝北伐,张邵请求进见,说:“人的生命脆弱危险,一定要对未来有个安排。刘穆之如果遇到不幸,谁可以代替他任职?您也是一样,如果也有不幸,后事将怎么安排?”武帝说:“这自然委托刘穆之和你了。”武帝看重张邵遇到紧急情况不失法度,具备大臣的风度。十四年,武帝要以世子出镇荆州,张邵进谏说:“‎ 太子的地位极为重要,与全国的利害相关,不应当离开朝廷在外,臣以生命请求收回成命。”武帝听从了他的意见。元嘉五年,改任征虏将军,兼任雍州刺史,加任都督。起初,王华与张邵有嫌隙,等到王华担任重要官职后,张邵的亲戚朋友为他担心,张邵说:“王华(字子陵)方正大度,秉公办事,一定不会因个人的私怨有害正义。”张邵所担任的新职,实际上也是王华举荐的。等张邵到了襄阳, 筑起长的围栏,修建堤坝水塘,开垦田地数千顷,襄阳郡的百姓依赖这富裕起来。丹、浙二川的少数民族多次进犯,张邵诱骗他们的主帅,趁聚会的时机将其诛杀,并捕灭他的党徒。江夏王义恭镇守江陵,让张邵担任抚军长史,持节兼任南蛮校尉。后来担任吴兴太守,任上去世,谥号为简伯。张邵临死前,留下遗嘱,命用蔬菜水果作为祭品,以苇席作为运灵柩的车,儿子们听从了他的话。‎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卫景瑗,字仲玉,韩城人。天启五年进士,授河南推官。崇祯四年征授御史,劾首辅周延儒纳贿行私数事,复劾吏部侍郎曾楚卿佞邪。帝不纳。出按真定诸府。父丧不俟命竟归服阕起故官疏救给事中傅朝佑李汝璨以论温体仁下吏故帝不怿左迁行人司正历尚宝、大理丞,进少卿。十五年春,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岁饥疫,疏乞振济。搜军实,练火器,戢豪宗,声绩甚著。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将犯山西,宣大总督王继谟檄大同总兵官姜瓖扼之河上,瓖潜使纳款而还。景瑗不知其变也,及山西陷,景瑗邀瓖歃血守。瓖出告人曰:“卫巡抚,秦人也,将应贼矣。”代王疑之,不见景瑗,永庆王射杀景瑗仆。会景瑗有足疾,不时出,兵事,瓖主之。瓖兄瑄,故昌平总兵也,劝瓖降贼。瓖虑其下不从,人犒之银,言励守城将士,代王信之。诸郡王分门守,瓖每门遣卒二百人助守。至三月朔,贼抵城下。瓖即射杀永庆王,开门迎贼入。绐景瑗计事,景瑗乘马出,始知其变也,自坠马下。贼执之见自成,自成欲官之。景瑗据地坐大呼皇帝而哭,贼义之,曰“忠臣也”,不杀。景瑗猝起,以头触阶石,血淋漓。贼引出,顾见瓖,骂曰:“反贼,与我盟而叛,神其赦汝耶!”贼使景瑗母劝之降。景瑗曰:“母年八十余矣,当自为计。儿,国大臣,不可以不死。”母出,景瑗谓人曰:“我不骂贼者,以全母也。”初六日自缢于僧寺。贼叹曰:“忠臣!”移其妻子空舍,戒毋犯。福王时,赠景瑗兵部尚书,谥忠毅。‎ ‎(《明史·卫景瑗传》)‎ ‎★5.(文言文断句)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丧/不俟命竟归/服阕/起故官/疏救给事中/傅朝佑李汝璨以论温体仁下吏/‎ 故帝不怿/左迁行人司正/‎ B.父丧不俟命/竟归/服阕/起故官/疏救给事中傅朝佑李汝璨以论温体仁下吏/故帝不怿/左迁行人司正/‎ C.父丧/不俟命竟归/服阕/起故官/疏救给事中傅朝佑李汝璨以论温体仁下吏/故帝不怿/左迁行人司正/‎ D.父丧不俟命/竟归/服阕/起故官/疏救给事中/傅朝佑李汝璨以论温体仁下吏/故帝不怿/左迁行人司正/‎ 解析:“父丧不俟命/竟归”一句中“不俟命”的主语应该是景瑗,故正确的断句应为“父丧/不俟命竟归”。排除B项和D项。“疏救给事中/傅朝佑李汝璨”一句中“给事中”是“傅朝佑、李汝璨”二人的官职,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项。‎ 答案:C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B.服阕,按旧俗,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在服丧期满之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C.左迁,指降职或贬官,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右迁是升官的意思。‎ D.歃血,指的是古代举行盟会时,微饮牲血,或含于口中,或涂于口旁,以示信守誓言的诚意的行为。‎ 解析: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这种行为叫居丧。服阕的意思是指守丧期满除服。阕的意思是终了。‎ 答案:B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瑗公正廉洁,执法不阿。他在担任御史一职时,先弹劾首辅大臣周延儒贪污受贿,又弹劾吏部侍郎曾楚卿邪佞,不避权贵,秉公办事,深受皇帝信任。‎ B.景瑗勤政爱民,政绩显著。他在担任大同巡抚期间,百姓饥寒交迫,疾病流行,他及时上疏朝廷,请求赈济灾民。此外,他还厉兵秣马,铸造火器,打击豪强,有很高的声望。‎ C.景瑗孝顺父母,恪守孝道。父亲过世,他未等朝廷准假即归故里。景瑗被贼所擒,贼使其母来劝降,景瑗为保全其母,故不骂贼。‎ D.景瑗尽忠守节,宁死不屈。李自成犯山西,因姜瓖叛主投敌,景瑗不幸被擒。但他宁死不降,终以死报国。其气节令义军叹服,后被福王追赠兵部尚书,谥忠毅。‎ 解析:A 项“深受皇帝信任”的理解有误。景瑗担任御史期间,先后弹劾周延儒贪污受贿,吏部侍郎曾楚卿邪佞,尽管其不避权贵,秉公办事,但并没被皇帝采纳。‎ 答案:A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宣大总督王继谟檄大同总兵官姜瓖扼之河上,瓖潜使纳款而还。‎ 译文: ‎ ‎(2)绐景瑗计事,景瑗乘马出,始知其变也,自坠马下。‎ 译文: ‎ 答案:(1)宣大总督王继谟晓谕大同总兵官姜瓖在黄河边据守,姜瓖偷偷地派人(与义军联络),归顺义军后返回。(2)姜瓖欺骗景瑗议事,景瑗乘马而出,(目睹满街义军,)才知他已经叛变了,惊讶得从马上跌下来。‎ ‎【参考译文】‎ 卫景瑗,字仲玉,明韩城县人。天启五年进士,初任河南推官。崇祯四年授监察御史,弹劾首辅周延儒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数件事,又劾吏部侍郎曾楚卿邪佞。皇帝不采纳。皇帝任命他为巡按,巡察真定各府。后遭父丧,未等朝廷准假即归故里。服孝期满后,任御史。卫景瑗上疏朝廷营救给事中傅朝佑、李汝璨,此二人因弹劾温体仁触怒皇帝而被交付司法官吏审讯。(卫景瑗替他们讼冤,)因而令皇帝恼怒,卫景瑗被贬为行人司正。后调尚宝局丞,又调大理寺丞,晋升少卿。十五年春调景瑗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当时晋北一带遭灾,百姓饥寒交迫,疾病流行。景瑗到任后,上疏朝廷请求赈济灾民。 厉兵秣马,铸造火器,打击豪强,政绩显著。十七年正月,李自成率义军渡黄河进军山西,宣大总督王继谟晓谕大同总兵官姜瓖在黄河边据守,姜瓖偷偷地派人(与义军联络),归顺义军后返回。景瑗不知其变,等到山西沦陷,景瑗邀姜瓖歃血盟誓共同守卫。 姜瓖在外告诉别人:“卫巡抚是陕西人,早已与李自成暗中勾结,将要叛变投敌了。”‎ 代王对此有所怀疑,故不肯见景瑗。 加之永庆王射杀景瑗仆从。又适逢景瑗患足疾,不能时常出外理事,于是大同军权被姜瓖独揽。姜瓖的哥哥姜瑄是原来昌平的总兵,劝说姜瓖投奔义军。但是姜瓖又怕守城将士不依从,于是拿出库存银两犒赏将士,用言语激励守城将士,赢得了代王的信任。诸位郡王分门守卫,姜瓖每门派遣二百人协助防守。三月初一,义军兵临城下,姜瓖立即将永庆王射杀,开门迎义军入城。姜瓖骗景瑗议事,景瑗乘马而出,(目睹满街义军,)才知他已经叛变了,惊讶得从马上跌下来。义军活捉他见李自成。李自成想给他封官。景瑗据地而坐,大呼皇帝而哭。义军认为他很讲忠义,说他是“忠臣”,不要杀他。景瑗猛然起身,用头碰阶石,血流满面。义军拉他出去,他回头看见姜瓖,骂曰:“反贼,与我结盟却反叛变,神灵一定不会赦免你的。”义军派景瑗母亲劝其投降。景瑗说:“母亲八十多岁了,应当替自己考虑。儿是国家的大臣,不可以不为国而死。”母出,景瑗对别人说:“我不骂贼, 是为了保全母亲。”三月初六日,景瑗于僧寺自缢而死。义军叹曰:“这是忠臣啊!”李自成把景瑗的家属迁移到官府的空房子里,告诫部下不要冒犯。福王(朱由崧)时,赠景瑗兵部尚书,谥号“忠毅”。‎ ‎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郭守敬,字若思,河北邢台人。生有异操,不为嬉戏事。大父荣,通五经,精于算数、水利,使守敬从刘秉忠学。中统三年,张文谦荐守敬习水利巧思绝人世祖召见面陈水利六事每奏一事世祖叹曰任事者如此人不为素餐矣至元元年,从张文谦行省西夏。先是,古渠在中兴者,一名唐来,其长四百里,一名汉延,长二百五十里,它州正渠十,皆长二百里,灌田九万余顷。兵乱以来,废坏淤浅。守敬更立闸堰,皆复其旧。二年,授都水少监。守敬言:“金时,分引卢沟一支东流,穿西山而出,灌田若干顷,其利不可胜计。今若按视故迹,使水得通流,上可以致西山之利,下可以广京畿之漕。”帝善之。初,秉忠以《大明历》自辽、金承用二百余年,议欲修正而卒。十三年,江左既平,帝思用其言。守敬首言:“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今司天浑仪,宋皇佑中汴京所造,不与比处天度[注]相符。”守敬乃尽考其失而移置之。又作候极仪、浑天象、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景符、窥几等。又作《仰规覆矩图》《异方浑盖图》《日出入永短图》与上诸仪互相参考。大德二年,召守敬至上都,议开铁幡竿渠,守敬奏:“山水频年暴下,非大为渠堰,广五七十步不可”。执正吝于工费,以其言为过,缩其广三之一。‎ 明年大雨,山水注下,渠不能容,漂没人畜庐帐,几犯行殿。成宗谓宰臣曰:“郭太史神人也,惜其言不用耳。”七年,诏内外官年及七十,并听致仕,独守敬不许其请。自是翰林太史司天官不致仕,定著为令。延祐三年卒,年八十六。‎ ‎(节选自《元史·郭守敬传》,有删节)‎ ‎【注】 天度:周天的度数,用来计算日月的运行。‎ ‎★9.(文言文断句)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文谦荐守敬习水利/巧思绝人/世祖召见/面陈水利六事/每奏一事/世祖叹曰/任事者如此/人不为素餐矣/‎ B.张文谦荐守敬/习水利巧思绝人/世祖召见面/陈水利六事/每奏一事/世祖叹曰/任事者如此/人不为素餐矣/‎ C.张文谦荐守敬/习水利巧思绝人/世祖召见/面陈水利六事/每奏一事/世祖叹曰/任事者如此人/不为素餐矣/‎ D.张文谦荐守敬习水利/巧思绝人/世祖召见面/陈水利六事/每奏一事/世祖叹曰/任事者如此人/不为素餐矣/‎ 解析:“习水利巧思绝人”都是说郭守敬的特点的,是两句话,不能连在一起。“面陈水利六事”是一句话,意思是“当面陈说了六件事”,不能断开。据此可断开。‎ 答案:A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省即行中书省,是元朝中央政府为维护其统治,在地方行政上所设的全权机关。在当时主要用作军事管理。‎ B.在地理上,古人与今人相反,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所以江左泛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又称为江东或江表。‎ C.古代官员正常退休称为“致仕”,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翰林为皇帝的文学侍从官,专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因参与机要,有较大实权,一度与丞相相当。‎ 解析:江表为长江以南地区。‎ 答案:B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守敬精通水利工程,灵巧绝人。他师从刘秉忠,被张文谦引荐,常就水利问题向皇帝进言献策,得到历任皇帝的信任和赞赏。‎ B.郭守敬主持修复旧渠,利国利民。他修复了中兴州内因战乱而废弃淤塞的十余条正渠及唐来、汉延二渠,浇灌九万余顷田地。‎ C.郭守敬做事提纲挈领,严谨务实。他认为修订历法的关键在于测量所用的仪器,于是校订并移置了不符合司天台天度的浑仪。‎ D.郭守敬通晓天文地理,博学多才。为了修订历法,他还亲自制造了大量用于测量的仪器,并绘制了与这些仪器互相参照使用的图画。‎ 解析:十余条正渠不属于中兴州,原文是“它州正渠十,皆长二百里”。‎ 答案:B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若按视故迹,使水得通流,上可以致西山之利,下可以广京畿之漕。‎ 译文: ‎ ‎(2)执正吝于工费,以其言为过,缩其广三之一。‎ 译文: ‎ 答案:(1)现在如果考察原有河道,使水能够通畅流动,在上游可以用来使西山获得好处,在下游可以用来使京畿地区的漕运范围变广。(2)主持政事的人吝惜工程费用,认为他的话过分夸大,缩减了渠堰三分之一的宽度。‎ ‎【参考译文】‎ 郭守敬,字若思,是河北邢台人。他从小就跟别人不同,不喜欢耍玩游戏。他祖父郭荣熟悉五经,精通数学与水利,让郭守敬跟从刘秉忠学习。中统三年时,张文谦向朝廷推荐郭守敬,说他是位擅长水利工程的人才,并且思想灵巧,胜过平常人。元世祖忽必烈召见他,他当面陈述了六项水利事业,每奏报一项,元世祖赞赏道:“办事的人都像这样,大家方才不是白吃饭的。”至元元年,郭守敬随从张文谦任职于西夏行省。这之前,在中兴州的古渠,一条叫唐来,它的长度有四百里,一条叫汉延,长二百五十里,其他州还有正渠十条,都长两百里,灌溉田地九万余顷。战乱以来,废弃损坏淤积。郭守敬重新修建水坝水闸,都恢复了它们的原貌。第二年,被授予都水少监。郭守敬上奏说:“‎ 金朝时,分引卢沟河一条支流向东,穿过西山流出,灌溉田地若干顷,它的好处不可胜数。现在如果考察原有河道,使水能够通畅流动,在上游可以用来使西山获得好处,在下游可以用来使京畿地区的漕运范围变广。”皇帝认为这些意见很好。早年,刘秉忠认为《大明历》从辽、金两代开始沿用已经二百多年了,计议想要修改历法却随即去世了。至元十三年时,江东的南宋已攻灭,皇帝想到采纳刘秉忠的意见。郭守敬首先指出:“修订历法的根本在于作测量,作测量的工具首先在于仪器。现在司天台上的浑仪,是故宋皇佑年间在汴京制作的,跟这里的天文度数并不相合。”郭守敬于是详尽地考查缺失,重新作了安顿。又制作了候极仪、浑天象、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景符、窥几等仪器。此外还制作了《仰规覆矩图》《异方浑盖图》和《日出入永短图》,可以同以上各种仪器互相参照使用。大德二年,朝廷召郭守敬到上都,商议开凿铁幡竿渠,郭守敬上奏说:“山洪常年暴发,一定要造宽广的渠道,宽度非五十步到七十步不可。”主持政事的人吝惜工程费用,认为他的话过分夸大,缩减了渠堰三分之一的宽度。第二年大雨,山洪暴发,渠不能容纳,淹没了人畜及庐帐,差点危及行宫。元成宗对相关官员说:“郭太史真是个神奇的人物!可惜他的话没有被采用。”大德七年,朝廷下诏书说,内外官员年纪到了七十岁的,都可退休,唯独没有同意郭守敬的请求。从此以后,翰林、太史、司天官员都不退休,成为一项规定。郭守敬延祐三年去世,时年八十六岁。‎ 专题练十六 文言文阅读(文化常识)‎ ‎(建议用时 45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服除,为晋州刺史。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椽发瓦,呼嗟道路。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不纳。复谏曰:“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 ‎,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先天元年,为侍中。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与姚元崇不协,除工部尚书,罢政事。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谥曰忠。‎ ‎(节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B.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C.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D.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解析:这段文字断句的关键在于“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其意思是“一旦时机成熟兵强马壮,如果乘中原饥荒,窥犯边塞,又如何防备呢?”,故知C项断句最恰当。‎ 答案:C ‎★2.(文化常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第”是科举考试录取考选进士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进士”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服除”是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亲族中,按五服制度,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亦先后不一。‎ C.“赠幽州都督”中的“赠”‎ 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可称“追赠”。‎ D.“谥号”是古代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平民等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解析: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 答案: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知古才能卓著,仕途顺利。他曾先后以著作郎和黄门侍郎的身份编修国史;考中进士后多次升迁,历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吏部侍郎等职。‎ B.魏知古为人耿直,敢于进谏。他针对给公主造道观而劳民伤财一事两次进谏;随从皇帝在渭川打猎时,献诗婉言规劝,但也称颂了皇帝的政绩。‎ C.魏知古忠于朝廷,敢于揭发。魏知古得知窦怀贞等将阴谋乱国,就秘密地揭发了他们的阴谋,终使窦怀贞被杀,他被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 D.魏知古深受赏识,屡受封赏。他先因皇上赞赏他耿直而担任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后在担任侍中期间,多次受到封地、财物的赏赐。‎ 解析:B项“献诗婉言规劝,但也称颂了皇帝的政绩”错,应是“他献诗婉言规劝,皇帝亲笔下诏答复给予表扬”。‎ 答案:B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 译文: ‎ ‎(2)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 译文: ‎ 答案:(1)违背人事和天时,兴起无用的劳作,注重不急的事务,百姓心里动荡不安,众人议论纷纷。‎ ‎(2)宋璟听说后感叹道:“叔向是古代流传的正直的典范,子产是古代流传的仁爱的典范,兼而有之者就是魏公啊!”‎ ‎【参考译文】‎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正直有才能,考中进士。以著作郎的身份编修国史,几次升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年,担任吏部侍郎一职,因为母亲去世而解职。守孝期满,担任晋州刺史。睿宗即位,因为他是旧属吏而授任黄门侍郎,兼修国史。适逢建造金仙、玉真观,虽然正值盛夏,工程紧迫,魏知古进谏说:“臣听说‘古代的君主统治百姓,一定会时时注意百姓忧虑的事情,如果百姓忧虑食物就废除百事’,因此说‘不做以无益害有益的事’。又说‘不要违背百姓而放纵自己的欲望’。这都是兴化立治、施政养民的根本。如今为公主建造道观,将以此树立功德祈求福佑,然而造观的地方都是百姓的住宅,忽然逼迫,令他们转移搬迁,扶老携幼,拆椽除瓦,怨声载道。违背人事和天时,兴起无用的劳作,注重不急的事务,百姓心里动荡不安,众人议论纷纷。陛下为民父母,想要凭什么安定他们呢?希望颁下明诏,顺从人愿,停止劳役,赢得美名,这样过失还不算太多。”疏奏不被皇帝采纳。魏知古又进谏说:“自从陛下剪除凶逆,继承帝位,百姓仰慕,认为朝廷有了新政。如今风俗教化衰败日益严重,府库空虚,官员日增,各部门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超过两千,太府的布帛为此用尽,太仓的米粮不能供给。臣先前请求停止营造金仙、玉真二观,到现在还未停止。如今前遭水患后遇旱灾,五谷不熟,因此到来年春天,必定严重饥荒,陛下想要如何救济天下呢?另外突厥对中原为患已久,虽然派遣使者请求婚娶,恐怕豺狼之心,弱小时就顺服,强大时就骄逆,一旦时机成熟兵强马壮,如果乘中原饥荒,窥犯边塞,又如何防备呢?”皇帝赞赏他耿直,让他担任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先天元年,魏知古担任侍中。随从皇帝在渭川打猎,献诗婉言规劝,皇帝亲笔下诏答复给予表扬,并且赏赐五十匹布帛锦缎。第二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阴谋乱国,魏知古秘密揭发他们的阴谋,窦怀贞被杀,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遗憾先前的赏赐少,亲笔下诏又增加一百户,表彰他显著的节操。这年冬天,诏令魏知古主持东都吏部选事,他以称职而闻名,皇帝下诏称赞并赐衣一套。从此皇帝待他恩意更厚,他由黄门监改任紫微令。与姚元崇不和睦,改授工部尚书,罢除参知政事的宰相职位。开元三年魏知古去世,终年六十九岁。宋璟听说后感叹道:“叔向是古代流传的正直的典范,子产是古代流传的仁爱的典范,兼而有之者就是魏公啊!”追赠魏知古为幽州都督,谥号忠。‎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贾涉,字济川,天台人。以父任高邮尉,改万安丞。宝应择令堂差涉至邑请城之役兴以忧去金人犯光州起涉竟前役珪[注]等以涟水诸军度淮屯南渡门焚掠几尽涉时在宝应,授淮东提点刑狱兼楚州节制本路京东忠义人兵。涉亟遣傅翼谕珪 等逆顺祸福,自以轻车抵山阳,德广等郊迎,伏地请死,誓以自新。金太子及仆散万忠等数十万大入,且以计诱珪等。涉虑珪等为金用,亟遣陈孝忠向滁州,珪与夏全、时青向濠州,季先、德广趋滁、濠,李全、李福要其归路,以傅翼监军。数日,孝忠捷至,珪屡破金人,遂与先及李全趋安丰。时金人环百余砦,攻具甫毕,珪等解其围,李全挟仆散万忠以归。金人不敢窥淮东者六七年。涉又遣李全以万人取海州。王琳以宁海州归,青州守张林以滨、棣、淄州降,自是恩、博十余州相继请降。涉传檄中原:“以地来归及反戈自效者,朝廷裂地封爵无所吝。”仍厉诸将,图未下州郡。擢太府少卿。金十余万众犯黄州,涉遣李全等赴之。丞相史弥远拟升全留后,涉曰:“近弃西城,免死为幸,若无故升迁以骄其志,非全之福,亦岂国家之福?曷若待事定,与诸将同升可也。”迁权吏部侍郎。金人再犯淮西。先是,蕲州受围,徐晖往援,乃鼓众宵遁,金乘间登城,一郡为血,前帅不敢问。涉斩晖以徇,诸将畏惧,无不用命,淮西之势大振。涉时已疾,力辞事任。值金人大入,强起视事。金将时全、合连率细军及众军三道渡淮,涉以合连善战,乃命张惠当之。惠,所谓“赛张飞”者,所部花帽军,有纪律,它军不及也。惠率诸军出战,自辰至酉,金人大败。卒,超赠龙图阁学士、光禄大夫。‎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二》)‎ ‎【注】 珪即石珪,与下文的杨德广、先(季先)等都是忠义军(当时率军抗金的武装)首领。‎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宝应择令/堂差涉至邑/请城之/役兴/以忧去/金人犯光州/起涉竟前役/珪等以涟水诸军度淮/屯南渡门/焚掠几尽/‎ B.宝应择令/堂差涉至邑/请城之役/兴/以忧去/金人犯光州/起涉竟前役/珪等以涟水诸军度淮/屯南渡门/焚掠几尽/‎ C.宝应择令/堂差涉至邑/请城之役/兴/以忧去/金人犯光州/起涉/竟前役/珪等以涟水诸军度淮/屯南渡门/焚掠几尽/‎ D.宝应择令/堂差涉至邑/请城之/役兴/以忧去/金人犯光州/起涉/竟前役/珪等以涟水诸军度淮/屯南渡门/焚掠几尽/‎ 解析:句中“城”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在“之”后断开,排除B、C两项。“起涉”是“起用贾涉”之意,“竟”是动词,和“前役”构成动宾关系,“起涉”与“竟前役”不可分开,排除D项。‎ 答案:A ‎★6.(文化常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是女真族建立的国家,先后灭辽与北宋,后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 B.太府,官署名,以卿、少卿为正副主官,掌金帛府帛、营造器物、商税等事。‎ C.自辰至酉,属于干支计时法,将天干“辰”和地支“酉”搭配,来表示时辰。‎ D.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如果超过规格,就叫超赠。‎ 解析:按十二时辰制,“自辰至酉”中“辰”“酉”都是十二地支,辰时是上午七点至九点,酉时是傍晚五点至晚上七点。‎ 答案:C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涉审时度势,收服义军。他派遣傅翼对石珪等讲明叛逆和归顺的祸福,自己乘轻车到达山阳,杨德广等到郊外迎接,表示服从节制,改过自新。‎ B.贾涉谋事于未然,心思缜密。金人大规模入侵,他担心石珪等人被金人利用,于是主动出击,取得了各方捷报,粉碎了金人诱降石珪等的阴谋。‎ C.贾涉把握全局,推动抗金形势发展。他派遣李全等将领四处出击,恩州、博州等十余州相继请降,还勉励将领们巩固自己的地盘,以更好抗击敌人。‎ D.贾涉坚持原则,很有魄力。对造成整个郡被血洗惨案的徐晖,原来的主帅竟不敢过问,贾涉将徐晖斩首示众,震慑了其他将领,改变了淮西形势。‎ 解析:C项“巩固自己的地盘”错,原文“仍厉诸将,图未下州郡”,应是“谋取没有打下的州郡”。‎ 答案:C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金人环百余砦,攻具甫毕,珪等解其围,李全挟仆散万忠以归。‎ 译文: ‎ ‎ (2)以地来归及反戈自效者,朝廷裂地封爵无所吝。‎ 译文: ‎ 答案:(1)这时金兵围绕安丰有一百多个营寨,攻城器具刚准备完,石珪等解了安丰之围,李全活捉仆散万忠回来。‎ ‎(2)献地来归顺以及反戈一击自动效力的,朝廷赏地封爵绝无吝惜。‎ ‎【参考译文】‎ 贾涉,字济川,天台人。靠父亲恩荫任高邮尉,(后)改任万安丞。宝应选择县令,堂官差遣贾涉到邑中上任,贾涉请求筑城。工程开始后,贾涉因父丧离职。金兵侵犯光州,起用贾涉完成原来的工程。石珪等人率领涟水各军渡过淮河,屯兵南渡门,将当地焚烧抢掠几乎一空。当时,贾涉在宝应,任淮东提点刑狱兼楚州节制本路京东忠义军。贾涉紧急派遣傅翼对石珪等讲明叛逆和归顺的祸福,自己乘着轻车到达山阳,杨德广等到郊外迎接,伏在地上请求死罪,发誓改过自新。金国太子以及仆散万忠等几十万人大举入侵,并且想用计诱降石珪等人。贾涉担心石珪等人被金人利用,立即派陈孝忠前往滁州,石珪与夏全、时青奔向濠州,季先、杨德广往滁州、濠州进发,李全、李福在敌人的退路邀击,派傅翼做监军。几天后,陈孝忠的捷报传来,石珪多次击败金军,于是和季先以及李全向安丰进军。这时金兵围绕安丰有一百多个营寨,攻城器具刚准备完,石珪等解了安丰之围,李全活捉仆散万忠回来。金兵有六七年不敢窥视淮东。贾涉又派李全率领一万人攻取海州。王琳献宁海州归降,青州太守张林献滨州、棣州、淄州归降,从此恩州、博州等十多个州相继请求降宋。贾涉在中原地区传布檄文:“献地来归顺以及反戈一击自动效力的,朝廷赏地封爵绝无吝惜。”并且勉励将领们,谋取没有打下的州郡。贾涉升任太府少卿。金兵十多万人侵犯黄州,贾涉派遣李全等奔赴黄州。丞相史弥远拟议提升李全为留后,贾涉说:“最近放弃西城,能免除死罪已是幸运,如果无故提升使他产生骄傲的心思,不但不是李全的福分,也岂能是国家的福气?不如等到事情平定后,与其他将领同时升迁就可以。”贾涉迁升代理吏部侍郎。金兵再次进犯淮西。在这之前,蕲州被围,徐晖前去增援,竟然鼓动众人在夜里逃跑,金兵乘机登上城墙,整个郡被血洗,原来的主帅不敢过问。贾涉将徐晖斩首示众,将领们都很害怕,没有不听从指挥的,淮西的形势大为好转。贾涉这时已经得病,极力推辞职务。遇到金兵大肆入侵,强撑着起来到职办公。金将时全、合连率领精锐部队以及众军分三路渡淮河,贾涉因为合连善战,就命令张惠去抵挡他。张惠被称作“赛张飞”,他率领的花帽军,纪律严明,其他军都不如。张惠率领各军出战,从辰时到酉时,金兵大败。贾涉去世后,破格赠官龙图阁学士、光禄大夫。‎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杨崇勋,字宝臣,蓟州人。祖守斌,事太祖为龙捷指挥使。父全美,事太宗为殿前指挥使。崇勋以父任为东西班承旨,事真宗于东宫。帝尝曰:“‎ 闻若嗜学,吾授若书。”崇勋自是稍通兵法及前代兴废之事。真宗即位,迁右侍禁、西头供奉官、寄班祗候。雷有终讨王均,崇勋承受公事,以奏捷擢内殿崇班。累迁西上阁门使、群牧都监,改副使,以左卫大将军、恩州刺史为枢密都承旨,寻提举枢密诸房、通进银台司事。真宗久不豫,寇准罢。入内副都知周怀政谋奉帝为太上皇,传位太子,复相准。尝以谋访崇勋,崇勋以变告,丁谓得其辞,夜造曹利用,共议发之。翌日,诛怀政,擢崇勋邓州观察使,不拜,乃以内客省使领桂州观察使,复兼群牧使。初,群牧置使皆以文臣领之,崇勋曰:“马者战备,虽无事,可去邪?”崇勋性贪鄙,久任军职。在藩镇日,尝役兵工作木偶戏人,涂以丹白,舟载鬻于京师。当真宗时,每对,辄肆言中外事,喜中伤人,人以是畏之。仁宗即位,以彰德军节度观察留后知陈州,授殿前都虞候、真定府定州路副都总管、知定州。宫中火,为修葺副使。章献与仁宗言,先帝最称崇勋质信,可任大事,乃进枢密使。百官诣洪福院上章懿册,退而立班奉慰,宰相张士逊过崇勋园饮,日中期不至。御史中丞范讽劾奏,与士逊俱罢,以同平章事、河阳三城节度使判许州。翌日,改陈州。景祐初,怀政家人讼冤,遂罢同平章事,知寿州,徙亳州,复知陈州。契丹将渝盟朝廷择将备边崇勋请行复拜同平章事判定州既而老不任事徙成德军又徙郑州坐其子宗诲纳赇枉法,以左卫上将军致仕,改太子太保,卒。赠太尉,溢恭密,寻改谥恭毅。‎ ‎(选自《宋史·杨崇勋传》,有删节)‎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契丹将渝盟朝廷/择将备边/崇勋请行/复拜同平章事/判定州/既而老/不任事/徙成德军/又徙郑州/‎ B.契丹将渝盟/朝廷择将备边/崇勋请行复拜同平章事/判定州/既而老/不任事/徙成德军/又徙郑州/‎ C.契丹将渝盟朝廷/择将备边/崇勋请行/复拜同平章事/判定州/既而/老不任事/徙成德军/又徙郑州/‎ D.契丹将渝盟/朝廷择将备边/崇勋请行/复拜同平章事/判定州/既而/老不任事/徙成德军/又徙郑州/‎ 解析:“朝廷”是“择将”的主语,不能做“渝盟”的宾语,故排除 A项和C项;“老不任事”是年老不能担负重任,不能分开,排除B项。‎ 答案:D ‎★10.(文化常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宫,中国古代宫殿名称,因方位在东而得名;又因是国储所居,名曰储宫,后代指太子。‎ B.藩镇,唐中期以后设立的保国卫边的军镇,“藩”意为保卫,“镇”指军镇,长官为节度使。‎ C.仁宗,宋朝皇帝赵祯的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大臣等给予的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致仕,古代官员退休,官员以怎样的官职和待遇退休,与其功绩及皇帝对他的恩宠度有关。‎ 解析:“仁宗”是庙号而非谥号。‎ 答案:C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崇勋非常喜爱学习。他因嗜学很有名气,连皇帝都知道,皇帝因此亲自送书给他,他从此渐渐通晓了兵法以及前代兴衰之事。‎ B.杨崇勋仕途比较顺畅。最初以恩荫入仕,一生历仕三朝,或在地方,或在朝廷,偶尔被降职,去世后还被赠太尉之职,获得谥号。‎ C.杨崇勋很受真宗信任。真宗刚即位,就升他担任寄班祗候;真宗曾称赞他质朴诚实,可以担任大事,后来又提升他担任枢密使。‎ D.杨崇勋有贪鄙的一面。他长时间在藩镇任职,曾役使兵卒工匠制造演木偶戏的木偶,涂上红白之色,然后用船只运到京城贩卖。‎ 解析:C项概括分析不正确。“提升他担任枢密使”的是宋仁宗。‎ 答案:C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崇勋以变告,丁谓得其辞,夜造曹利用,共议发之。‎ 译文: ‎ ‎(2)每对,辄肆言中外事,喜中伤人,人以是畏之。‎ 译文: ‎ 答案:(1)杨崇勋把政变的阴谋报告朝廷,丁谓得到他的密报,连夜造访曹利用,共同商议揭发此事。(2)‎ 杨崇勋每次奏对,总是肆意谈论朝廷内外大事,喜欢中伤别人,人们因此惧怕他。‎ ‎【参考译文】‎ 杨崇勋,字宝臣,蓟州人。祖父杨守斌,侍奉宋太祖,任龙捷指挥使。父亲杨全美,侍奉宋太宗,任殿前指挥使。杨崇勋因父亲的荫庇,任东西班承旨,在东宫侍奉真宗。皇帝曾对他说:“听说你很好学,我送你书籍。”杨崇勋从此渐渐通晓了兵法及前代兴衰之事。宋真宗即位后,他升任右侍禁、西头供奉官、寄班祗候。雷有终征讨王均时,杨崇勋在他手下做事,因为作战获胜,他被提升为内殿崇班。积官升任西上阁门使、群牧都监,改官做副使,担任左卫大将军、恩州刺史,兼任枢密都承旨,不久担任提举枢密诸房、通进银台司事等职。宋真宗长时间患病,寇准被罢相。入内副都知周怀政谋划要立皇帝为太上皇,而传位给太子,再用寇准为宰相。他曾拿这个计划咨询杨崇勋,杨崇勋把政变的阴谋报告朝廷,丁谓得到他的密报,连夜造访曹利用,共同商议揭发此事。第二天,处死周怀政,升杨崇勋为邓州观察使,杨崇勋推辞不受,于是以内客省使身份兼任桂州观察使,仍兼群牧使。当初,群牧使都由文臣兼任,杨崇勋说:“马是用来备战的,虽太平无事,怎能抛弃呢?”杨崇勋生性贪婪而浅陋,久任军队职务。 他驻守藩镇时,曾派兵卒工匠制造演木偶戏的木偶,再涂上色彩,用船运到京城贩卖。当着宋真宗时,杨崇勋每次奏对,总是肆意谈论朝廷内外大事,喜欢中伤别人,人们因此惧怕他。宋仁宗即位后,杨崇勋以彰德军节度观察留后身份任陈州知州,并被授殿前都虞候、真定府定州路副都总管、定州知州等职。宫中失火后,又任修葺副使。章献太后对仁宗说,先帝最称赏杨崇勋的质朴和诚实,他可担任大事。于是升他为枢密使。文武百官前往洪福院呈上章懿皇后的贺册,然后退下排队接受慰勉,当天宰相张士逊到杨崇勋的花园饮酒,到中午没有按时到洪福院。御史中丞范讽上奏弹劾,杨崇勋因此与张士逊都被罢职,他改以同平章事、河阳三城节度使身份离京出任许州知州。第二天,改任陈州知州。景祐初,因周怀政的家人上诉冤情,杨崇勋又被免去同平章事的头衔,改任寿州知州,后调任亳州知州,最后又任陈州知州。契丹将要背叛盟约,朝廷选将到边境备战,杨崇勋请求前去,因此又复任同平章事、定州知州。后来,因年老不能担负重任,调为成德军节度,又降为郑州知州。因受儿子杨宗诲受贿枉法的牵连,以左卫上将军职位退休,改封太子太保。不久去世。追赠太尉,谥为“恭密”,不久又改谥为“恭毅”。‎ 专题练十七 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 ‎(建议用时 45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柳公绰,字宽,京兆华原人。幼孝友,起居皆有礼法。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补校书郎。岁歉馑,其家虽给,而每饭不过一器,岁丰乃复。或问之,答曰:“四方病饥,独能饱乎?”累迁开州刺史地接夷落寇常逼其城吏曰兵力不能制愿以右职署渠帅公绰曰若同恶邪何可挠法立诛之,寇亦引去。召为吏部郎中。逾月,拜御史中丞。李吉甫复当国,出为湖南观察使。以地卑湿,不可迎养,求分司东都,不听。元和十一年,为李道古代还,除给事中,拜京兆尹。方赴府,有神策校乘马不避者,即时搒死。帝怒其专杀,公绰曰:“此非独试臣,乃轻陛下法。”帝曰:“既死,不以闻,可乎?”公绰曰:“臣不当奏。在市死,职金吾;在坊死,职左右巡使。”帝乃解。以母丧去官。服除,为刑部侍郎,改礼部尚书,以家讳换左丞。俄检校户部尚书、山南东道节度使。行部至邓,县吏有纳贿、舞文二人同系狱。县令以公绰素持法,谓必杀贪者。公绰判曰:“赃吏犯法,法在;奸吏坏法,法亡。”诛舞文者。太和四年,为河东节度。遭岁恶,撙节用度,辍宴饮,衣食与士卒钧。北虏遣梅禄将军李畅以马万匹来市,所过皆厚劳,饬兵以防袭夺。至太原,公绰独使牙将单骑劳问,待以至意,辟牙门,令译官引谒,宴不加常。畅德之,出涕,徐驱道中,不妄驰猎。以病乞代,授兵部尚书,不任朝请。忽顾左右召故吏韦长,众谓属诿以家事。及长至,乃曰:“为我白宰相,徐州专杀李听亲吏,非用高瑀不能安。”因瞑目不复语,后二日卒,年六十八。赠太子太保,谥曰元。‎ ‎(节选自《新唐书卷·列传第八十八》,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累迁开州刺史/地接夷/落寇常逼其城/吏曰/兵力不能/制愿以右职署渠帅/公绰曰/若同恶邪/何可挠法/‎ B.累迁开州刺史/地接夷落/寇常逼/其城吏曰/兵力不能制/愿以右职署渠帅/公绰曰/若同恶邪/何可挠法/‎ C.累迁开州刺史/地接夷/落寇常逼/其城吏曰/兵力不能/制愿以右职署渠帅/公绰曰/若同恶邪/何可挠法/‎ D.累迁开州刺史/地接夷落/寇常逼其城/吏曰/兵力不能制/愿以右职署渠帅/公绰曰/若同恶邪/何可挠法/‎ 解析:比较四个选项,断句的关键点是“地接夷落,寇常逼其城”与“兵力不能制,愿以右职署渠帅”两处的断法。“夷落”是夷人居住的地方,不能分开;“兵力不能制”的意思是“兵力不能控制”,“不能制”不能分开。‎ 答案:D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神策,是唐朝中后期北衙禁军的主力,负责保卫京师、宿卫宫廷及行征伐事。‎ B.服除,父母死后守孝三年,期满除服谓之“服除”,又称“服阕”“服丧”。‎ C.家讳,指家族内部遵守的避父祖名的做法。与“国讳”相对,也叫“私讳”。‎ 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长官为户部尚书。掌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 解析:B项“服除”与“服丧”不同,“服丧”是守孝期间通过穿孝服等形式对死去的长辈或平辈亲属表示哀悼。‎ 答案:B ‎★3.(概括分析)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公绰为官清廉。遇荒年歉收,他家虽然丰衣足食,但他说百姓受苦挨饿,自己不能独自饱食,每餐饭不超过一碗,直到丰年才恢复正常。‎ B.柳公绰正直耿介。他任京兆尹时处死了一名神策军校,皇上恼怒他擅自杀人,他据理力争,说这是自己的职责,最终使皇上平息了怒气。‎ C.柳公绰谨守礼法。邓县有两个县吏分别因受贿和舞文弄法而被关押,他认为破坏法律比触犯法律的罪行更为严重,所以杀掉了舞文弄法者。‎ D.柳公绰忠心为国。他临终前命人召来原来的部下韦长,大家都认为他要托付家事,他却一心想着徐州乱局,嘱咐韦长将他的建议转达给宰相。‎ 解析:B项“这是自己的职责”不对,皇帝责问他为何不上报,他说上报不是他的职责。‎ 答案:B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地卑湿,不可迎养,求分司东都,不听。 ‎ 译文: ‎ ‎(2)畅德之,出涕,徐驱道中,不妄驰猎。‎ 译文: ‎ 答案:(1)因湖南潮湿荒僻,不能迎接侍奉父母同去,请求在东都洛阳分司任职,没有被批准。(2)李畅感激他的恩德,还流出眼泪,在路上慢慢行进,不敢胡乱奔驰打猎。‎ ‎【参考译文】‎ 柳公绰,字宽,京兆华原县人。年幼时,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行为都有礼法。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被补授为校书郎。荒年歉收,他家虽然丰衣足食,但每餐饭他不超过一碗,到丰年才恢复饭量。有人问他,他回答说:“四方的人都困苦饥饿,我怎能独自吃饱呢?”经连续提升,任开州刺史。开州土地连着夷族部落,敌军经常逼近开州城袭扰,他属下的一个官员说:“我们的兵力不能阻止他们,希望暂时任他们的首领担任重要官职。”公绰说:“你与他们同流合污吗?怎么能违犯法律?”立即杀了他,敌军也就领军退走了。召回朝任吏部郎中。过了一个月,任命公绰为御史中丞。李吉甫再次主持朝政,让公绰外任湖南观察使。因湖南潮湿荒僻,不能迎接侍奉父母同去,请求在东都洛阳分司任职,没有被批准。元和十一年(816),柳公绰被李道古替代后返回朝廷,任命为给事中,拜授为京兆尹。公绰正去府衙途中,有一个神策军军校骑马不回避,立即用棍打死。皇帝生气他擅自杀人。公绰说:“这不只是称量我的权威,更是轻视陛下的法规。”皇帝说:“已经处死了,不向我报告,对吗?”公绰说:“这事不应该我报告,在大街上打死了人,向上报告是金吾的职责;在街坊间打死了人,向上报告是左右巡使的职责。”皇帝才不追究。公绰因为守母亲的丧辞去官职,守丧期满,任刑部侍郎,又改任礼部尚书,因避祖父的讳改任左丞。不久,任命为检校户部尚书、山南东道节度使。他巡行所辖地来到邓县,有两个县吏各因接受贿赂和玩弄法律条文一起囚禁在狱中。县令因为公绰一向秉公执法,认为一定会杀死贪污的县吏。公绰断案说:“贪污的县吏犯法,法律还在;奸猾的县吏毁法,法律就灭亡了。”就杀死了玩弄法律行奸使诈的县吏。太和四年(830),公绰出任河东节度使。碰到荒年,他节约开支,停止宴请,吃穿与士兵一样。北方的部族派梅禄将军李畅赶一万匹马来做生意,所经过的地方都热情地招待他,同时又加强兵力防止他们突袭掠夺。李畅到达太原,公绰只派牙将一人一骑去慰劳,用极友好的态度接待他,打开牙门,使翻译官引入谒见(拜见)‎ ‎,宴席不超过常规。李畅感激他的恩德,还流出眼泪,在路上慢慢行进,不敢胡乱奔驰打猎。公绰因为生病请求朝廷派人代替他,回朝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可以不上朝班行参见礼。忽然命亲随人召来老部下韦长,大家认为公绰要把家事托付给他。到韦长来了,竟对他说:“替我报告宰相,徐州擅自杀害李听的亲信部下,除非任用高瑀镇守徐州,否则不能安宁。”接着闭上眼睛不再说话,过了两天就去世了,享年六十八岁。追封为太子太保,追赠谥号“元”。‎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范述曾字子玄,吴郡钱唐人也。幼好学,从余杭吕道惠受五经,略通章句。道惠学徒常有百数,独称述曾曰:“此子必为王者师。”齐文惠太子、竟陵文宣王幼时,高帝引述曾为之师友。起家为宋晋熙王国侍郎。齐初,至南郡王国郎中令,迁尚书主客郎、太子步兵校尉,兼开阳令。述曾为人謇谔,在宫多所谏争,太子虽不能全用,然亦弗之罪也。竟陵王深相器重,号为“周舍”。时太子左卫率沈约亦以述曾方汲黯。以父母年老,乞还就养,乃拜中散大夫。‎ 明帝即位,除游击将军,出为永嘉太守。为政清平,不尚威猛,民俗便之。所部横阳县,山谷险峻,为逋逃所聚,前后二千石讨捕莫能息。述曾下车,开示恩信,凡诸凶党,襁负而出,编户属籍者二百余家。自是商贾流通,居民安业。在郡励志清白,不受馈遗,明帝闻甚嘉之,下诏褒美焉。征为游击将军。郡送故旧钱二十余万,述曾一无所受。始之郡,不将家属;及还,吏无荷担者。民无老少,皆出拜辞,号哭闻于数十里。‎ 高祖践阼,乃轻舟出诣阙,仍辞还东。高祖诏曰:“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可太中大夫,赐绢二十匹。”述曾生平得奉禄,皆以分施。及老,遂壁立无所资。以天监八年卒,时年七十九。注《〈易〉文言》,著杂诗赋数十篇。‎ ‎(选自《梁书·列传四十七》,有删节)‎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 B.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 C.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 D.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 解析:这段文字,句式整齐,可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根据名词、动词的关联关系切断。原文标点是“‎ 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 答案:C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五经,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易经》《论语》的合称。‎ B.商贾,泛指做买卖的人,行走贩卖货物谓之商,住着出售货物谓之贾。‎ C.编户,官府把民户的详细信息登记在册,并据此征收赋税和摊派徭役。‎ D.践阼,践为履之意,阼指主人阶,意为走上主人阶位,特指皇帝登基。‎ 解析:A项《五经》,是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答案:A ‎★7.(概括分析)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述曾学有所成。曾师从余杭吕道惠学习“五经”,在学生中脱颖而出,受到老师吕道惠的称赞和奖赏。‎ B.范述曾能力出众。刚就任永嘉太守时,便昭示恩德,申明信义,顺利地解决了横阳县凶徒聚集的难题。‎ C.范述曾清正廉洁。在永嘉郡任职期间,努力保持操守,不接受馈赠,明帝对他很是赞赏,下诏褒扬他。‎ D.范述曾乐善好施。一生所得到的俸禄,都分别施赠给人,等到自己年老之时,家徒四壁,没有资产。‎ 解析:A项“奖赏”于原文无据。‎ 答案:A ‎8.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述曾为人謇谔,在宫多所谏争,太子虽不能全用,然亦弗之罪也。‎ 译文: ‎ ‎ ‎ ‎(2)始之郡,不将家属;及还,吏无荷担者。民无老少,皆出拜辞。‎ 译文: ‎ ‎ ‎ ‎ ‎ 答案:(1)范述曾为人正直敢言,在宫中对很多事都敢于直言规劝,太子虽然不能全都采用,但也不怪罪他。‎ ‎(2)(范述曾)刚到郡中上任的时候,不带家属,到离郡回京的时候,(他手下的)吏员(依然行李简单)没有谁的行李需要用担子挑的。百姓无论老少,都出来拜辞。‎ ‎【参考译文】‎ 范述曾,字子玄,是吴郡钱唐人。(他)从幼年开始就爱好学习,曾师从余杭吕道惠学习《五经》,精通《五经》的经义解说。吕道惠的学生曾经有数百人,但他唯独称赞范述曾说:“这个人一定会成为帝王的老师。”齐文惠太子、竟陵文宣王年幼时,齐高帝选拔范述曾任他们的师友。范述曾初出仕任宋晋熙王国侍郎。齐代初年,范述曾出任王国郎中令,迁任尚书主客郎、太子步兵校尉,兼任开阳县令。范述曾为人正直敢言,在宫中对很多事都敢于直言规劝,太子虽然不能全都采用,但也不怪罪他。竟陵王非常器重范述曾,称他为“周舍”。当时太子左卫率沈约也拿范述曾和汉代的汲黯相提并论。因为父母年老,(范述曾)请求返回家乡赡养父母,于是(朝廷)授任范述曾为中散大夫。‎ 明帝登上帝位,范述曾被任命为游击将军,出京任永嘉太守。(范述曾)治政清廉公正,不崇尚用威严凶猛的办法治理百姓,百姓感到安适。永嘉所属的横阳县,山高谷深,地势险要,是逃亡的罪人聚集的地方,前两任太守采用征讨的办法都没能平定这地方。范述曾初一上任,就昭示恩德,申明信义,那些凶恶之徒,拖儿带女从深山中出来,被编入户籍成为良民百姓的共有二百余家。从此之后,这地方商人往来通行无阻,百姓安居乐业。范述曾在永嘉郡任职时,努力保持清正廉洁的操守,不接受馈赠,明帝听说(范述曾的事迹),很是赞赏,下诏褒扬他。(范述曾)又被征调为游击将军。范述曾离开永嘉郡的时候,郡中按旧例送给离任太守二十余万钱币,他一分也没有接受。(范述曾)刚到郡中上任的时候,不带家属,到离郡回京的时候,(他手下的)吏员(依然行李简单)没有谁的行李需要用担子挑的。百姓无论老少,都出来拜辞,哭声在数十里外都能听到。‎ 高祖登上帝位,(范述曾)就乘坐小船离开家乡,到京城拜见高祖,接着辞别高祖东归。高祖下诏说:“中散大夫范述曾,从前在齐代,忠实耿直事奉主上,他担任永嘉太守时,清廉简约,坚守高洁,应当加赐爵禄,用以激励有高洁操守的人。应当任命他为太中大夫,赏赐绢二十匹。”范述曾一生得到的俸禄,都分别施赠给人。到他年老之时,已家徒四壁,没有资产。范述曾在天监八年去世,死时七十九岁。范述曾为《〈易〉文言》作注,著有杂诗赋数十篇。‎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方岳贡,字四长,谷城人。天启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进郎中。历典仓库,督永平粮储,并以廉谨闻。崇祯元年,出为松江知府。海滨多盗,捕得辄杖杀之。郡东南临大海,飓潮冲击,时为民患,筑石堤二十里许,遂为永利。郡漕京师数十万石,而诸仓乃相距五里,为筑城垣护之,名曰“仓城”。他如救荒助役、修学课士,咸有成绩,举卓异者数矣。薛国观败,其私人上海王陛彦下吏,素有隙,因言岳贡尝馈国观三千金,遂被逮。士民诣阙讼冤,巡抚黄希亦白其诬,下法司谳奏。一日,帝晏见辅臣,问:“有一知府积俸十余年,屡举卓异者谁也?”蒋德璟以岳贡对。帝曰:“今安在?”德璟复以陛彦株连对,帝颔之。法司谳上,言行贿无实迹,宜复官。帝奖其清执,报可。无何,给事中方士亮荐岳贡及苏州知府陈洪谧,乃擢山东副使兼右参议,总理江南粮储。所督漕艘,如期抵通州。帝大喜。吏部尚书郑三俊举天下廉能监司五人,岳贡与焉。 帝趣使入对,见于平台,问为政何先,对曰:“欲天下治平,在择守令;察守令贤否,在监司;察监司贤否,在巡方;察巡方贤否,在总宪。总宪得人,御史安敢以身试法。”帝善之,赐食,日晡乃出。越六日,即超擢左副都御史。尝召对帝适以事诘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曰臣正纠驳岳贡曰何不即题参深合帝意翌日,命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时十六年十一月也。故事,阁臣无带都御史衔者,自岳贡始。李自成陷京师,岳贡及邱瑜被执,幽刘宗敏所。贼索银,岳贡素廉,贫无以应,拷掠备至。搜其邸,无所有,松江贾人为代输千金。四月朔日与瑜并释。‎ ‎(选自《明史》卷二百五十一,有删节)‎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召对/帝适以事诘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曰/臣正纠驳/岳贡曰/何不即题参/深合帝意/‎ B.尝召对帝/适以事诘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曰/臣正纠驳/岳贡曰/何不即题参/深合帝意/‎ C.尝召对/帝适以事诘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曰/臣正纠驳岳贡/曰/何不即题参/深合帝意/‎ D.尝召对帝适以事/诘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曰/臣正纠驳/岳贡曰/何不即题参/深合帝意/‎ 解析:“召对”是古代帝王召臣子询问问题。“召对”后应停顿;“臣正纠驳”‎ 后要停顿,从文意看,李遇知并不是纠驳方岳贡,当时方岳贡与李遇知都在皇帝面前,三人一同说话。‎ 答案:A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中,官名,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宋代以后,也称医生为郎中。‎ B.举,提拔官职,在文言文中有许多表示官职升迁的词语,如本文中的“授”“出”等,就含有授予或者调动官职的意思。‎ C.日晡,即晡时,汉代将十二个时辰命名为“晡时、日入、黄昏、人定”等,晡时对应干支中的申时,即下午三点至五点。‎ D.朔日,中国农历将每月的第一天称为“朔”,即初一。将农历每月的十五称“望”,十六称“既望”,每月的最后一天称“晦”。‎ 解析:B项中的“举”在本文中出现三次,都是“推举”“举荐”的意思,属于政绩考核;“出”也不表示“升迁”,是京官外调。‎ 答案:B ‎★11.(概括分析)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岳贡廉洁谨慎。在负责掌管仓库、管理永平粮仓时就因廉洁谨慎而闻名于世,在被贼军抓获时,又因无钱进献备受拷打。‎ B.方岳贡政绩卓异。将数十万石粮食漕运到京城并建立“仓城”,连皇帝也知道有一位担任知府十几年屡有卓异政绩的官员。‎ C.方岳贡勤政为民。担任松江知府时,飓风大浪带来灾难,修筑石堤二十多里,使人民免受祸患,成为松江人民永久的福利。‎ D.方岳贡善于应对。被召应对,恰逢皇帝诘问吏部尚书李遇知,方岳贡的回答深合皇帝心意,被赏赐食物,到了晡时才出宫。‎ 解析:D项“被赏赐食物”是第一次应对时皇帝的赏赐。‎ 答案:D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他如救荒助役、修学课士,咸有成绩,举卓异者数矣。‎ 译文: ‎ ‎ ‎ ‎ (2)法司谳上,言行贿无实迹,宜复官。帝奖其清执,报可。‎ 译文: ‎ ‎ ‎ 答案:(1)其他如救济灾民辅助工役、修治学堂考核士子,都有成绩,多次以特别卓越奇异被举荐。‎ ‎(2)司法官将审问的结果上报,称行贿之事没有确凿的证据,应恢复方岳贡官职。皇帝褒奖他判罚公正,批复同意。‎ ‎【参考译文】‎ 方岳贡,字四长,谷城人。考中天启二年进士。授官户部主事,晋升郎中。历任掌管仓库的官,管理永平粮仓,都以廉洁谨慎闻名于世。崇祯元年,出任松江知府。海滨多盗贼,抓捕到就用木棍打死。郡东南面临大海,飓风大浪冲击,时常成为百姓的祸患。方岳贡修筑石堤二十多里,于是成为永久的福利。郡漕运粮食到京城数十万石,而众仓库相距五里,为此建城墙保护,称为“仓城”。其他如救济灾民辅助工役、修治学堂考核士子,都有成绩,多次以特别卓越奇异被举荐。薛国观事败露,他的同党上海王陛彦被交付司法官审讯,和方岳贡向来有仇,就诬陷方岳贡曾经贿赂薛国观三千金,于是岳贡被逮捕。士民到京城直接向皇上申诉冤情,巡抚黄希也为他的被诬陷辩白,被送交司法官审讯上报。一天,皇帝晚上召见辅臣,问:“有一个知府官任十几年,屡有卓著政绩的是谁?”蒋德璟用方岳贡来回答。皇帝说:“如今在哪儿?”德璟又以王陛彦一事而被株连来回答,皇帝点头。司法官将审问的结果上报,称行贿之事没有确凿的证据,应恢复方岳贡官职。皇帝褒奖他判罚公正,批复同意。不久,给事中方士亮荐举方岳贡及苏州知府陈洪谧,于是被提升为山东副使兼右参议,总管江南粮仓。督率的漕船,如期抵达通州。皇帝大喜。吏部尚书郑三俊推举天下廉洁有才能的监司五人,方岳贡名列其中。皇帝立即派人召他来应对,在平台召见,问治理朝政以什么为先,方岳贡回答说:“想让天下大治安定,在于选择守令。察看守令是不是贤良,在于监司。察看监司是不是贤良,在于巡方。察看巡方是不是贤良,在于总宪。总宪人选适当,御史怎敢以身试法?”皇帝认为好,赐给他食物,到了晡时才出宫。过了六天就破格提升他为左副都御史。曾被召应对,皇帝恰好因事诘问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说:“臣正在纠弹批驳他。”方岳贡说:“何不立即上本参奏?”‎ 深合皇帝心意。第二天被任命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当时是十六年十一月。先例,阁臣没有带都御史官衔的,从方岳贡开始才有。李自成攻陷京城,方岳贡及邱瑜被抓获,幽禁在刘宗敏家。贼寇索要银两,方岳贡向来廉洁,贫穷没有钱财进献,备受拷打折磨。搜查他的家,没有钱财,松江商人代他交纳千金。四月初一,与邱瑜一并获释。‎ 专题练十八 文言文阅读(翻译)‎ ‎(建议用时 45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虞潭,字思奥,会稽余姚人。父忠,仕至宜都太守。潭清贞有检操,州辟从事、主簿,大司马齐王请为祭酒,除祁乡令。值张昌作乱,郡县多从之,潭独起兵斩昌别率邓穆等。襄阳太守华恢上潭领建平太守,以疾固辞。遂周旋征讨,以军功赐爵都亭侯。绥抚荒余,咸得其所。寻被元帝檄,使讨江州刺史华轶。潭至庐陵,会轶已平,而湘川贼杜弢犹盛。时甘卓屯宜阳,为杜弢所逼。潭进军救卓,卓上潭领长沙太守,固辞不就。帝为晋王,除屯骑校尉,迁宗正卿,以疾告归。会王含、沈充等攻逼京都,潭遂于本县招合宗人,及郡中大姓,共起义军,众以万数,自假明威将军。乃进赴国难,至上虞。明帝手诏潭为冠军将军,领会稽内史。潭即受命。义众云集时,有野鹰飞集屋梁,众咸惧。潭曰:“起大义,而刚鸷之鸟来集,破贼必矣。”遣长史孔坦领前锋过浙江,追蹑充。成帝即位,出为吴兴太守。苏峻反,加潭督三吴、义兴五郡军事。会王师败绩,大驾逼迁,潭势弱,不能独振,乃固守以俟四方之举。会陶侃等下,潭率众与诸军并势,东西掎角。遣督护沈伊距管商于吴县,为商所败,潭自贬还节。寻而峻平,潭以母老,辄去官还余姚。诏转镇军将军。以前后功,进爵武昌县侯。是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馑死亡涂地潭乃表出仓米振救之又修沪渎垒以防海抄百姓赖之潭貌虽和弱,而内坚明,有胆决,虽屡统军旅,而鲜有倾败。以母忧去职。服阕,以侍中、卫将军征。年七十九,卒于位。追赠左光禄大夫,谥曰孝烈。‎ ‎(选自《晋书·虞潭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馑/死亡涂地/潭乃表出仓米/振救之/又修沪渎垒/以防海抄/百姓赖之/‎ B.是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馑/死亡涂地/潭乃表/出仓米振救之/又修沪渎垒以防/海抄/百姓赖之/‎ C.是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馑/死亡涂地/潭乃表/出仓米振救之/又修沪渎垒/以防海抄/百姓赖之/‎ D.是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馑/死亡涂地/潭乃表出仓米/振救之/又修沪渎垒以防/‎ 海抄/百姓赖之/‎ 解析:“出仓米”与“振救之”同属于“表”的内容,中间不可断开,可排除A、D两项;介词短语“以防海抄”是“修沪渎垒”的目的,意思完整,断开后语意不通,可排除B项。‎ 答案:C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祭酒,本是在大飨宴时以年老宾客一人举酒祭祀地神的风俗,后用为官名,意为首席、主管。‎ B.檄,原是指较长的竹木筒,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文书,后成为古代皇帝征召时所用文书的专称。‎ C.服阕,最早出自汉朝蔡邕的《贞节先生陈留范史云铭》,指守丧期满除服,与“服除”同义。‎ D.谥,即谥号,是古人死后依据其生前行迹所立,用来褒贬善恶的称号,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解析:“檄”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书名称之一,并非皇帝征召时所用文书的专称。‎ 答案: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潭清正有操守,屡次推辞他人的举荐。虞潭平叛有功,得到华恢、甘卓等人的举荐,他却极力推辞,最后推辞不了才接受屯骑校尉一职。‎ B.虞潭有主见,善于化解危机。王含、沈充攻近京城,他果断组织义兵勤王救国;接受皇帝任命后,机智化解危机,派兵追击沈充的部队。‎ C.虞潭遇事冷静,攻防有略。面对苏峻叛军的强大势力,虞潭担任总督后并没有立即组织进攻,而是待各处援军到来后才派兵去抵挡。‎ D.虞潭忠于职责,鞠躬尽瘁。虞潭身处国家多事之秋,多次领兵平定国内的叛乱,为国尽忠,晚年还担任侍中、卫将军等职,最终死在任上。‎ 解析:A项“最后推辞不了才接受屯骑校尉一职”分析有误,由“帝为晋王,除屯骑校尉,迁宗正卿”可知,他的屯骑校尉一职是元帝直接任命的。‎ 答案:A ‎★4.(文言文翻译)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王师败绩,大驾逼迁,潭势弱,不能独振,乃固守以俟四方之举。‎ 译文: ‎ ‎(2)潭貌虽和弱,而内坚明,有胆决,虽屡统军旅,而鲜有倾败。‎ 译文: ‎ 答案:(1)恰逢朝廷军队战败,皇上被逼迁都,虞潭势单力薄,无法独自挽救大局,就先坚定地防守来等待四方发兵(救援)。(2)虞潭表面上虽然温和文弱,但内心坚定明确,有胆识,有决断,虽然多次领军作战,却少有大败。‎ ‎【参考译文】‎ 虞潭,字思奥,会稽郡余姚县人。他的父亲虞忠,官至宜都太守。虞潭清正坚贞有品行节操,州郡征辟他为从事、主簿,时任大司马的齐王请他担任祭酒,出任祁乡县令。时逢张昌造反,很多郡县都跟着他作乱,虞潭独自领军斩杀了张昌副将邓穆等人。(平乱后)襄阳太守华恢向上级推荐虞潭兼任建平太守,虞潭以生病为由坚决推辞。于是转战征讨,凭借军功被赐封都亭侯。虞潭安抚了荒乱后的灾民,让他们都各得其所。不久,虞潭被元帝征召,被派遣去讨伐江州刺史华轶。虞潭到庐陵时,正赶上华轶已经被平定,但湘川乱贼杜弢还声势旺盛。当时,甘卓在宜阳驻军,被杜弢军所逼迫。虞潭便领军前去解救甘卓,甘卓向上级推举虞潭兼任长沙太守,(虞潭)坚决推辞不去就任。皇帝为晋王时,(虞潭)被封为屯骑校尉,升任宗正卿,后来他因病请假回家(休养)。正赶上王含、沈充等人进攻逼近京城,虞潭便在本县内招揽聚合宗族众人,以及郡中大户人家,一起组织义军,参与人员数以万计,他借用明威将军之名。于是他领军前去勤王救国,到了上虞。晋明帝司马绍亲手写了诏书任命虞潭担任冠军将军,兼任会稽内史。虞潭立即领受了任命。义军汇集时,有野鹰飞来,聚集在屋梁上,大家都感到害怕(认为是不祥之兆)。虞潭说:“(我们)凭大义起兵,连这刚烈凶狠的猛禽都前来集结,一定会打败反贼的军队!”虞潭派遣军中长史孔坦率领前锋先过浙江,追击沈充。晋成帝即位后,虞潭出任吴兴太守。苏峻造反,(朝廷)提拔虞潭总领三吴、义兴等五个郡的军事事务。恰逢朝廷军队战败,皇上被逼迁都,虞潭势单力薄,无法独自挽救大局,就先坚定地防守来等待四方发兵(救援)‎ ‎。恰逢陶侃领军南下,虞潭率领众将士与各路兵马合并势力,东西各路义军便互相借势而起。后来虞潭派督护沈伊在吴县抵挡苏峻的将领管商,被管商击败,虞潭自己贬了自己的职权,归还节度之权。不久,苏峻之乱被平定,虞潭以母亲年老为由,就辞去官职回到故乡余姚。(朝廷)下诏让他转任镇国将军。因之前的各种功绩,提升他的爵位为武昌县侯。当时,正是战乱刚过,百姓饥荒交迫,饿殍遍野。虞潭于是上表请命,取出官仓中的粮食赈济灾民,又主持修筑了沪渎垒,来防御海潮,百姓们都仰赖他。虞潭表面上虽然温和文弱,但内心坚定明确,有胆识,有决断,虽然多次领军作战,却少有大败。后因母亲去世而离职。服丧完毕后,以侍中、卫将军身份被征召。(虞潭)七十九岁时在任内逝世。(朝廷)追赠他为左光禄大夫,赐谥号孝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陶安,字主敬,当涂人。少敏悟,博涉经史,尤长于《易》,避乱家居。太祖取太平,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太祖召与语。安进曰:“今海内鼎沸,豪杰并争,然其意在子女玉帛,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明公渡江,神武不杀,人心悦服,应天顺人。以行吊伐,天下不难平也。”太祖问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太祖曰:“善。”留参幕府,授左司员外郎。安从克集庆,进郎中。及聘刘基、宋濂、章溢、叶琛至,太祖问安:“四人者何如?”对曰:“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太祖多其能让。黄州初下,思得重臣镇之,无逾安者,遂命知黄州。宽租省徭,民以乐业。后坐事谪知桐城,移知饶州。陈友定兵攻城,安召吏民谕以顺逆,婴城固守。援兵至,陈友定败去。诸将欲尽戮民之从寇者,安不可。太祖赐诗褒美,州民建生祠事之。洪武元年,命知制诰兼修国史。帝尝御东阁,与安及章溢等论前代兴亡本末。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又论学术。安曰:“道不明,邪说害之也。”帝曰:“邪说害道,犹美味之悦口。邪说不去,则正道不兴,天下何从治?”安顿首曰:“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御制门帖子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时人荣之。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曰:“闻之道路。”帝大怒,立黜之。‎ ‎(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四》,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 B.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 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 C.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 D.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 解析:此题可根据对称句式以及虚词“者”“则”“而”进行断句。‎ 答案:C ‎6.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易》即《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被誉为“大道之源”。‎ B.“耆儒”是指年高博学的读书人。“耆”意为年老。“儒”在汉以后泛指读书人,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不同。‎ C.“吊伐”是把要惩处的人或有罪的人悬挂起来,人们一齐讨伐他(们)。这是古代在国家军队收复失地时常见的做法。‎ D.“生祠”是指为活人修建的祠堂。建生祠,是古代民俗,对于有德政的官员,民为之立生祠,以颂其功德,并加以奉祀。‎ 解析:C项“吊伐”是“吊民伐罪”的省略,在古代国家军队收复失地时,凭吊死去之人讨伐有罪之人。‎ 答案:C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安学养丰厚。他自小聪明,广泛阅读经史,学有专攻,在侍奉皇帝的读书人中资格最老,皇帝还专门赐门帖子赞扬他。‎ B.陶安深谋远虑。他深知金陵的战略地位,肯定太祖攻克金陵的战略目标;陈友定叛军攻打饶州城时,陶安抚民心待援兵,最终获胜。‎ C.陶安擅长政治投机。元末大乱,陶安避世不出,但明太祖大军一到,他又率领乡亲迎接,并奉承太祖说起兵是顺天意得民心。‎ D.陶安对朝廷极忠诚。他在地方任职爱民如子、政绩显著,深受百姓崇敬;在中央任职出谋划策、针砭时弊,深受皇帝信任。‎ 解析:C项 “擅长政治投机”“奉承太祖”表述错误,应该是他富有政治远见。‎ 答案:C ‎★8.(文言文翻译)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友定兵攻城,安召吏民谕以顺逆,婴城固守。‎ 译文: ‎ ‎(2)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 译文: ‎ 答案:(1)陈友定带兵进攻饶州,陶安召见饶州官员和百姓,把顺正与邪逆的道理告诉他们,要官民围住城池牢牢守卫。‎ ‎(2)有的御史向皇帝提到陶安私下的过失。皇帝盘问说:“陶安怎么有这样的事?况且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参考译文】‎ 陶安,字主敬,当涂人。幼年时就很聪敏,广泛阅读经史,在《周易》方面特别有造诣,避乱而隐居在家。明太祖朱元璋攻取太平府,陶安与老儒李习率领城中的百姓出城迎接。太祖接见他,并跟他谈论。陶安进言说:“如今天下大乱,豪杰们纷纷起来争夺,然而那些人的用意在于掠夺子女玉帛,没有治理乱世、拯救人民、安定天下的胸怀。您这次渡江作战,军威神武而又不害百姓,使人们心悦诚服。上应天意,下顺民心,执行抚慰人民、讨伐罪人的神圣使命,天下不难平定。”太祖问:“我想攻取金陵,怎么样?”陶安说:“金陵,是古代帝王的都城。如果取为己有,占据优越便利的地势来面对四方,那么向哪里进攻而不能取胜呢?”太祖说:“好!”就留下他参与幕府,授职左司员外郎。陶安跟太祖攻克集庆后,又提升为郎中。等到聘请的刘基、宋濂、章溢、叶琛到了之后,太祖问陶安:“这四个人怎么样?”陶安回答说:“我在谋略方面不如刘基,在学问方面不如宋濂,在治理百姓的才干方面不如章溢、叶琛。”太祖赞许他能谦让。黄州刚被攻下的时候,太祖想要派一个重要的大臣去镇守那里,朝中没有胜过陶安的,于是就任命他做黄州的知州。陶安宽缓租赋,减少徭役,百姓因而安居乐业。后因事受牵连,陶安被贬桐城知府,后改为饶州知府。陈友定带兵进攻饶州,陶安召见饶州官员和百姓,把顺正与邪逆的道理告诉他们,要官民围住城池牢牢守卫。援军到达后,陈友定的军队失败逃走。各位将领想全部杀掉投降叛军的人,陶安不同意。太祖赐诗赞扬他,饶州百姓建造生祠供奉他。洪武元年,太祖任命陶安掌管起草诏命,兼修撰国史。皇帝曾经驾临大臣们议事的东阁,与陶安及章溢等谈论前代兴亡的原委。陶安说,丧乱的根源,由于骄纵奢侈。皇帝说:“‎ 处在高位的人容易骄纵,处在安逸享乐的环境的人容易奢侈。骄纵,好的话就听不进去,有了过失也听不到;奢侈,正确的思想道德就不能树立,行为也会无所顾忌。这样下去,没有不灭亡的。你说得很恰当。”君臣又谈论到立国的学说、道统。陶安说:“正道不明,是因为有邪说为害。”皇帝说:“邪说妨害正道,犹如美味使人吃了愉快。邪说不除去,正道就不能兴起,天下还怎么治理?”陶安叩头说:“陛下所说的,可以说是深深地探求到了治国的根本了。”陶安侍奉皇帝十余年,与其他读书人相比资格最老,皇帝制作了门联送给他,说:“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非常荣耀的。有的御史向皇帝提到陶安私下的过失。皇帝盘问说:“陶安怎么有这样的事?况且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那个御史回答说:“我也是道听途说。”皇帝大怒,立刻罢免了他。‎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宗越,南阳叶人也。本河南人,晋乱,徙南阳宛县。父为蛮所杀,杀其父者尝出郡,越于市中刺杀之,太守夏侯穆嘉其意,擢为队主。蛮有为寇盗者,常使越讨伐,往辄有功。家贫无以市马,常刀楯①步出,单身挺战,众莫能当。每一捷,郡将辄赏钱五千,因此得市马。世祖镇襄阳,以为扬武将军,领台队。随元景伐西阳蛮,因值建义,转南中郎长兼行参军,新亭有战功。臧质、鲁爽反,越率军据历阳。爽遣将军郑德玄前据大岘,德玄分遣偏师杨胡兴、刘蜀马步三千,进攻历阳。越以步骑五百于城西十余里拒战,大破斩胡兴、蜀等。爽平,又率所领进梁山拒质,质败走,越战功居多。又逼略南郡王义宣子女,坐免官系尚方②。寻被宥,复本官,追论前功,封筑阳县子,食邑四百户。竟陵王诞据广陵反,越领马军隶沈庆之攻诞。及城陷,世祖使悉杀城内男丁,越受旨行诛,躬临其事,莫不先加捶挞,或有鞭其面者,欣欣然若有所得,所杀凡数千人。前废帝凶暴无道,而越及谭金、童太壹并为之用命,诛戮群公及何迈等,莫不尽心竭力。故帝凭其爪牙,无所忌惮。赐与越等美女金帛,充牣其家。越等武人,粗强而识不及远,咸一往意气,皆无复二心。帝将欲南巡,明旦便发,其夕悉听越等出外宿,太宗因此定乱。明晨,越等并入,上抚接甚厚,越改领南济阴太守,本官如故。越善立营阵,每数万人止顿,越自骑马前行,使军人随其后,马止营合,未尝参差。而御众严酷,好行刑诛,睚眦之间,动用军法。时王玄谟御下亦少恩,将士为之语曰:“宁作五年徒,不逐王玄谟。玄谟尚可,宗越杀我。”越等既为废帝尽力,虑太宗不能容之,上接待虽厚,内并怀惧。‎ 上亦不欲使其居中从容谓之曰卿等遭罹暴朝勤劳日久苦乐宜更应得自养之地兵马大郡随卿等所择越等素已自疑,及闻此旨,皆相顾失色,因谋作难。以告沈攸之,攸之具白太宗,即日收越等下狱死。越时年五十八。‎ ‎(《宋书·宗越传》)‎ ‎【注】 ①楯:盾牌。②尚方:服苦役的监所。‎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亦不欲使其居中/从容谓之曰/卿等遭罹暴朝/勤劳日久/苦乐宜更/应得自养之地/兵马大郡/随卿等所择/‎ B.上亦不欲使其居中/从容谓之曰/卿等/遭罹暴朝勤劳日/久苦乐/宜更应得自养之地兵马/大郡随/卿等所择/‎ C.上亦不欲使/其居中从容谓之/曰卿等遭罹暴/朝勤劳日久/苦乐宜更/应得自养之地兵马/大郡随卿/等所择/‎ D.上亦不欲使/其居中从容谓之/曰卿等遭罹暴朝/勤劳日久苦乐/宜更应得自养之地/兵马大郡/随卿等所择/‎ 解析:比较四个选项可知,A项停顿最为合理。“上亦不欲使其居中”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意思是皇帝也不想让他们居住在京城中;“卿等遭罹暴朝,勤劳日久,苦乐宜更,应得自养之地”这是皇上的劝慰之语,句式整齐。“兵马大郡,随卿等所择”的意思是“马多的大郡,任由你们挑选”。根据意思可以断开。‎ 答案:A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提拔官职。如李密《陈情表》提到“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中的“擢”,“擢”与“拔”同义。‎ B.“食邑”,又称采邑、封地,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C.“南巡”,指帝王到南方巡视。与此相对,北狩,指帝王到北方狩猎,也是帝王被掳到北方的婉辞。‎ D.“太守”,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负责治民、进贤、决讼、检奸,但不能自行任免所属掾吏。‎ 解析:太守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吏。‎ 答案:D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越以寡敌众,勇猛善战。他曾率五百步骑抵御杨胡兴、刘蜀三千兵马,平定鲁爽、臧质叛乱,立功颇多。‎ B.宗越严酷嗜杀,冷血无情。他受皇帝诏令杀人,亲自到场主持,欣然自得。就连王玄谟都对他感到十分恐惧。‎ C.宗越粗野强悍,忠贞不贰。宗越与谭金、童太壹为前废帝效力,诛杀何迈及群公等人,因此得到大量美女和金帛赏赐。‎ D.宗越治兵有方,善于布阵。宗越带领数万人出征,骑马前行,军士跟从,主将停止,营阵也随之弥合,毫无漏洞。‎ 解析:B项从“宁作五年徒,不逐王玄谟。玄谟尚可,宗越杀我”可以看出,应该是宗越手下将士对宗越感到恐惧,选项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答案:B ‎★12.(文言文翻译)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贫无以市马,常刀楯步出,单身挺战,众莫能当。‎ 译文: ‎ ‎(2)又逼略南郡王义宣子女,坐免官系尚方。寻被宥,复本官。‎ 译文: ‎ 答案:(1)宗越家中贫穷,没有办法买马,常提着刀和盾步行出阵,单独挺身出战,敌众没有人能抵挡。(2)(后来)宗越又胁迫掠夺南郡王刘义宣的子女,因此获罪而被免官,被囚禁在监所服苦役。不久就被宽宥,恢复原有官职。‎ ‎【参考译文】‎ 宗越,南阳叶人。本是河南人,晋时动乱,迁徙到南阳宛县。他父亲被蛮人杀害,杀他父亲的人曾到郡中来,宗越在集市上刺杀了那个蛮人,太守夏侯穆赞赏宗越这种为父复仇的心意,把宗越提拔为队主。(当时)‎ 有进行抢劫偷盗的蛮人,太守常常派宗越去征讨,每次征讨往往成功。宗越家中贫穷,没有办法买马,常提着刀和盾步行出阵,单独挺身出战,敌众没有人能抵挡。每一次取得胜利,郡中就给五千钱奖赏,宗越凭这钱才得以买马。世祖镇守襄阳时,以宗越为扬武将军,统领台队。宗越跟随柳元景讨伐西阳蛮,因为正逢孝武帝刘骏起义讨伐元凶,宗越转任南中郎长兼行参军,在新亭立有战功。臧质、鲁爽反叛,宗越率军驻守历阳。鲁爽派遣将军郑德玄进军占据大岘,郑德玄又另外派出杨胡兴、刘蜀率领一支有马军步兵三千人的部队进攻历阳。宗越率领步兵骑兵五百人在城西十余里处迎战,大破敌军,斩杨胡兴、刘蜀等人。鲁爽叛乱平息以后,宗越又率领自己统领的部队进军梁山迎战臧质,臧质败逃,宗越的战功居多。(后来)宗越又胁迫掠夺南郡王刘义宣的子女,因此获罪而被免官,被囚禁在监所服苦役。不久就被宽宥,恢复原有官职,并追评以前的功劳,被封为筑阳县子爵,食邑四百户。竟陵王刘诞占据广陵反叛,宗越率领马军隶属沈庆之攻打刘诞。等到广陵城被攻破,孝武帝刘骏命令把城里的成年男子全都杀掉,宗越受命杀人,亲自到场主持,对要诛杀的人,个个都先加捶挞,有时鞭打到面孔,宗越见到这场面极其高兴,好像有很大的乐趣,被他杀死的共有几千人。前废帝凶残暴虐,不行君道,但宗越和谭金、童太壹等人都为他效力,诛戮群公及何迈等人,他们几个都尽心竭力,所以前废帝以他们为爪牙,凭借他们的勇武而无所顾忌惧怕。赐给宗越等人的美女金帛,充斥他们的家中。宗越等人均一介武夫,粗野强悍,见识不远,都是凭一时意气用事,不再有别的心计。前废帝将要南巡,第二天早上就要动身,当晚准许宗越等人出宫住宿,宋明帝刘彧就乘这机会废黜前废帝,平定局势。第二天早上,宗越等人一起入宫,刘彧安抚接待很是宽厚,宗越改领南济阴太守,本官不变。 宗越善于安营布阵,每每几万人驻扎,宗越自己骑马往前走,命军人跟随在自己身后,宗越的马停下来,营阵也就弥合,未曾有过丝毫的误差。宗越管束将士十分严酷,喜欢动刑杀人,对于一些小的仇怨,往往使用军法处置。当时王玄谟管理手下人也少施恩惠,将士们为他俩人编了几句顺口溜说:“宁作五年役徒,也不愿跟随王玄谟。王玄谟尚可,到宗越手下,宗越要杀我。”宗越等人既然已经为前废帝尽心竭力,因而担心刘彧不能宽容自己,刘彧对待他们虽然宽厚,但他们都心怀恐惧。刘彧也不想让他们在京城中任职,在听朝之暇对他们说:“你们几个人遇上暴虐的君主,勤劳辛苦多时,现在苦乐应该变换,你们应当得到可以养身的领地。兵马多的大郡,任由你们挑选。”宗越等一向已经自感畏惧,听了刘彧的这番话,都相顾失色,因此图谋发动叛乱。他们把计划告知沈攸之,沈攸之把情况全都向刘彧禀告,刘彧当天就下令把宗越等人逮捕下狱处死。宗越死时五十八岁。‎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