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带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作业 一、选择题 ‎1.儒家将“喻于义”的人称为君子,墨家将能够扶危济困作为“兼士”的标准。这表明儒墨两家都(  )‎ A.忽视了个人利益 B.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 C.追求个性的自由 D.具有平等的社会观念 答案 B 解析 无论是君子还是“兼士”,都是儒墨两家对有修养的人的一种称呼,“喻于义”“扶危济困”都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要求,故选B项。A、C、D三项材料均未涉及,故排除。‎ ‎2.(2018·山东日照模拟)春秋晚期,孔子(前551~前479年)的弟子们因政治主张分歧而分化成两个阵营:以颜回等为代表的德治派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在道德而不在政治,主张以周礼为手段重建社会秩序;以冉求等为代表的事功派认为政治应高于道德,主张打破礼制束缚,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这表明(  )‎ A.不同政见的争论丰富了儒学的思想内容 B.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影响了儒学的发展 C.儒家与法家的争鸣导致了儒家学派分化 D.儒家学派开始主动借鉴其他学派的思想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是儒家的两大派别的争论,并不是不同的政见的争论,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儒家内部分化成两大派别,一派主张维护周礼,一派主张打破礼制束缚,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说明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春秋战国政治形势影响着儒学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仅仅是儒家内部因为政治形势的发展所导致的分化,不是借鉴其他学派思想,故D项错误。‎ ‎3.(2018·广东深圳调研)“云梦秦简”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文字)。其中,《为吏之道》说:“以此为人君则鬼(读为怀,和柔的意思),为人臣则忠;为人父则兹(慈),为人子则孝……君鬼臣忠,父兹(慈)子孝,政之本(也)”材料可以证明秦朝(  )‎ A.“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B.并没有完全排斥儒家思想 C.官吏注重修身养性 D.主要是竹简与毛笔书写文字 答案 B 解析 材料关键信息“忠”“孝”体现出儒家的思想主张,A项体现的是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与材料主旨无关,故错误;材料中竹简内容反映出秦朝为吏之道仍然强调儒家的伦理关系,并没有完全排斥儒家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忠”“孝”处理的是人际关系,而非个人的修身养性,故C项错误;材料只能推断出用竹简书写文字,与毛笔书写无关,故D项错误。‎ ‎4.(2018·辽宁五校联考)董仲舒在其文章《高庙园灾对》中,用灾异观念解释辽东高庙和长陵高庙殿火灾的原因,遭到主父偃的告发,董仲舒差点被杀。据此可知,董仲舒的灾异观念意在(  )‎ A.借助天来限制君权 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C.阐述君权神授思想 D.巩固儒家正统地位 答案 A 解析 董仲舒认为发生灾异是由于天子无道,天子要反省,意在借助天来限制君权,故A项正确;董仲舒并不反对君主专制,相反他的君权神授等思想有助于加强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董仲舒的灾异观念意在用天来限制君权,并未强调君权神授,故C项错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才获得正统地位,故D项错误。‎ ‎5.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人叹为观止,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玮,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  )‎ 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 B.唐代书法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 C.唐代书法“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 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 答案 C 解析 据题干材料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可以看出唐代“尚法”的审美追求,从“‘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玮”可以看出唐代“尚情”的审美追求,故选C项。根据唐代楷书、草书共存的局面可以排除A项;B项表述过于绝对,可以排除;三教合一与楷书、草书共存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 ‎6.下面是宋代绘画作品的有关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名人绘画作品已具有品牌化 B.社会风俗已成绘画主流题材 C.宋代绘画创作的世俗性增强 D.宋代画家以出售作品来谋生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熟食店张挂名画、绘画作品在市场出售和“工画村田乐”“往画院前易也”,说明宋代绘画作品无论从内容还是欣赏者来看都具有大众化倾向,这是绘画作品世俗化的体现,C项正确。仅凭一则材料信息不能得出A项结论;材料中只有“工画村田乐”体现了社会风俗性,B项错误;D项材料依据不足。‎ ‎7.在民间传说中,春秋时期的介子推奉母至孝,且淡泊名利、施恩不图回报。汉代民间开始兴起纪念介子推的寒食节。唐宋时,寒食节作为民间习俗得到了官方认可,甚至用法令维护寒食礼制。据此可知(  )‎ A.民间习俗都来源于民间传说 B.儒学的社会影响力日趋扩大 C.民众好恶决定官府统治政策 D.统治者创设民俗以强化专制 答案 B 解析 ‎ 材料表明,纪念介子推的寒食节影响力日趋扩大,甚至得到官府认可并维护,这反映出儒家学说社会影响力的扩大。春秋时期的介子推的形象与儒家所宣扬的忠孝仁义思想相契合,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主导地位后,民间开始关注并纪念介子推。唐宋时期官方维护寒食礼制,也是出于宣扬儒家思想、笼络民心以维护统治的需要,故B项正确。‎ ‎8.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这种变化反映出(  )‎ A.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B.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实现融合 C.儒家思想逐渐走向封闭和停滞 D.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 答案 D 解析 宋代儒学家以《大学》《中庸》《孟子》《周易》注释《论语》,结束了魏晋学者以《老子》《庄子》诠释《论语》的学术风尚,从而回归到先秦儒学体系,故选D项。材料不能得出A、B、C三项结论。‎ ‎9.中国先哲们对天文学的要求只是“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和“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至于宇宙的性质怎样,日月星辰为何东升西落,则以“天道渊微,非人力所能窥测,故但言其所然,而不复求其所以然”。由此可知,古代中国的天文学(  )‎ A.进行了理性的深入思考 B.缺乏长期系统的天象观测 C.有着较明显的功利色彩 D.整合算学为统一研究领域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天道渊微,非人力所能窥测,故但言其所然,而不复求其所以然”可知,古代中国的天文学缺乏探究精神和理性的深入思考,A项错误;B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由材料“以察时变”“敬授人时”可知,古代中国天文学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具有较明显的功利色彩,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算学,D项错误。‎ ‎10.清人李渔《闲情偶寄》载:“(元杂剧)其事不取幽深,其人不搜隐僻,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这反映了元杂剧(  )‎ A.缺少精练的艺术特色 B.具有非常鲜明的生活化特征 C.实现了诗书的平民化 D.较好地发挥了社会教化功能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中“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元杂剧具有鲜明的生活化特征,而并未涉及其艺术特色,故B项正确,A项错误;“杂剧”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不同于传统“诗书”的体例,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社会教化的内容,D项错误。‎ ‎11.(2018·全国卷Ⅲ)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现象说明书籍在人们的生活和日常交往中影响较大,体现出当时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只是书籍的普及,不能得出学术文化水平的高低,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士大夫地位及经世致用的思想,排除B、C两项。‎ ‎12.(2018·衡水一中模拟)黄宗羲在《原臣》中说:“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材料中的主张(  )‎ A.有利于缓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是对君主强化统治弊端的反思 C.为规范君臣关系提供思想基础 D.深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 答案 B 解析 题干主要论及君与臣的关系,它强调的是各自的职责,并未涉及君臣矛盾如何,故A项错误;黄宗羲认为君主与臣子都应该为天下,否则臣不过是君的“仆妾”,故B项正确;题干主要谈及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并不是规范君臣关系的思想,并且黄宗羲的思想在当时并没有占据主流地位,故C项错误;西方启蒙思想开始影响中国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梁启超先生曾说:“王阳明是一位豪杰之士,他的学术像打药针一般,令人兴奋,所以能做五百年道学结束,吐很大光芒。”‎ 在这里,我最赞成梁启超先生的话,因为阳明学说正好像给一个已失去思维能力的人注射了一针健脑滋补剂,使凝固的思想活跃起来。……我认为“阳明学说”是对当时的正统思想——程朱理学的反动。这个反动,正是当时时代的需要。……王阳明不仅提出不以朱熹之是非为是非,还进一步提出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这在以孔子为至圣的当时,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大胆的行动。他实际上是否定了圣人和众人之间的差别,树立起众人的自信心和人格的独立意识,大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王阳明认为:“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你看满街都是圣人。”‎ ‎——摘自诸焕灿《王阳明心学的 思想解放作用》‎ 材料二 从表面上看,路德是典型的“离经叛道者”,以致1520年6月,教皇利奥十世发布训令宣布路德的思想为“异端”。但实际上,路德的学说中有相当大一部分继承了传统基督教教义。……他摒弃天主教烦琐的圣礼和教阶制度,主张信徒凭着“信”就能与上帝沟通,得到拯救。他斥责罗马教会道德沦丧,玷污了宗教生活的纯洁性。“经商、来往、吃喝、睡觉和其他一切于身体……有益的事,都是善功。”“所有基督徒……在他们之间除了职务不同以外,没有其他差别。……我们有同一个洗礼,同一个福音,同一个信仰……凡经过施洗的人,都可以自豪地说,他已是一个被授予圣职的神甫、主教和教皇。”‎ ‎——摘编自胡玉娟《拯救信仰——评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阳明学说”“正是当时时代的需要”和梁启超肯定王阳明学术的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学说和马丁·路德学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答案 (1)程朱理学日益僵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和欲望;市民工商业者力量崛起,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君主专制加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统治日益腐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西方民主思想和维新思想的传播;借用王阳明思想批判封建传统思想。‎ ‎(2)相同之处:批判权威;树立独立意识,主张平等;强调人心中有信仰;解放人们思想。(任答两点)‎ 不同之处:王阳明的思想没有超出封建儒家思想的范畴;路德的思想则体现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原因:王阳明所处时期,君主专制加强,且资本主义仍处在萌芽阶段,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而16‎ 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人文主义也有所发展,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实际就是考查王阳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依据材料一信息“程朱理学”“不以朱熹之是非为是非”等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来说明即可。第二小问实际考查梁启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信息“王阳明不仅提出不以朱熹之是非为是非,还进一步提出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你看满街都是圣人”“路德是典型的‘离经叛道者’”“主张信徒凭着‘信’就能与上帝沟通,得到拯救”等概括相同之处;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概括其不同之处;第三小问可从二人生活的时代背景等方面概括。‎ ‎14.(2018·广西梧州、柳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答案 (示例一)论题:明代戏剧体现了对封建统治思想的宣传。‎ 阐述:明代崇祯年间40‎ 个戏剧剧目中忠孝、节义、功名类占到整体的九成左右,说明当时戏剧注重以封建思想教化民众;作为明代官学的理学极力倡导忠孝思想,以忠孝为主体的戏剧剧目正体现了这一点;这种通过艺术形式宣传封建思想并教化民众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固化民众的价值观,从而稳定社会秩序和政治统治。‎ ‎(示例二)论题:明代戏剧体现了人们的个性自由受到压抑。‎ 阐述:明代崇祯年间40个戏剧剧目中表现男女情爱的风情剧只占整体的十分之一左右,说明当时人们的个性自由受到束缚;明代理学占据统治地位,理学所主张的“存天理,灭人欲”自然在戏剧中有所体现,这就使体现冲破封建伦理道德的风情剧受到压抑而数量极少;对于民众文化生活重要内容的戏剧很少提倡个性自由,必然会对压制人性自由起到辅助作用。‎ 解析 本题为开放型试题。首先围绕“明崇祯年间所刻曾楚卿编《莆曾太史汇纂鳌头琢玉杂字》中40副演戏对联中剧目”提炼出一个论题,如:明代戏剧体现了对封建统治思想的宣传;明代戏剧体现了人们的个性自由受到压抑。再结合史实进行论述,史实论述时必须多角度进行论证,史实必须准确。‎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