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规范训练] 练思维 练规范 练就考场满分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最好用H2O2作实验底物
B.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
C.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无水乙醇进行分离,扩散速度最快的是胡萝卜素
D.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两个实验中盐酸的作用相同
解析:高温下H2O2易分解,故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能选用H2O2作实验底物,A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含有色素,妨碍实验结果的观察,B错误;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层析液进行分离,扩散速度最快的是胡萝卜素,C错误;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两个实验中盐酸的作用相同,都是解离的作用,使组织中的细胞分离开,D正确。
答案:D
2.下列以洋葱为材料所进行的实验,其操作或分析合理的是( )
A.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减数分裂时可以用改良的苯酚品红染液染色
B.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时看不到线粒体和细胞核
C.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被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后细胞质呈绿色
D.将洋葱放在4 ℃的冰箱中培养3天,所有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加倍
解析: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不能进行减数分裂,A错误;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时只能看到逐渐缩小的紫色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看不到线粒体和细胞核,B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被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后细胞质呈红色,细胞核呈现绿色,C错误;将洋葱放在4 ℃的冰箱中培养3天,只有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染色体数目才加倍,D错误。
答案:B
3.(2018·河北保定模拟)高中生物实验中多次用到了酒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可用无水酒精作为提取剂
B.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花生子叶中的脂肪时,需要用酒精洗去浮色
C.在碱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溶液鉴定酒精,溶液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D.用15%的盐酸和95%酒精的1∶1混合液对洋葱根尖细胞进行解离
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可以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来提取,A正确;用苏丹Ⅲ鉴定脂肪时需要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B正确;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溶液鉴定酒精,溶液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C错误;解离根尖细胞所使用的解离液是由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和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形成的,D正确。
答案:C
4.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研究方法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密闭培养瓶中酵母菌的数量会呈“S”型增长,最终长期稳定在K值附近
B.经过一次捕捉的动物更难被重捕到,会导致标志重捕法计算出的结果偏小
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D.单子叶植物、蚜虫、跳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都不适合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解析:密闭培养瓶中活酵母菌的数量在开始一段时间内会呈“S”型增长,但是由于营养物质的不断消耗,最终会逐渐减少而灭亡,A错误;经过一次捕捉的动物更难被重捕到,会导致重捕数中的标记数偏小,最终计算出的结果偏大,B错误;标志重捕法是一种估算方法,用其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C正确;单子叶植物、蚜虫、跳蝻等生物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其种群密度适合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D错误。
答案:C
5.下列有关酒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的实验,酒精的作用是洗去花生子叶薄片上的浮色
B.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酒精的作用是对小动物进行固定和防腐
C.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酒精的作用是漂洗被解离后的根尖
D.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酒精的作用是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解析:脂肪的检测实验中使用酒精洗去浮色,A正确;在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使用酒精对小动物进行固定和防腐保存,B正确;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将盐酸与酒精按1∶1混合后用于解离,其目的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C错误;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所以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可利用无水酒精提取色素,D正确。
答案:C
6.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把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症状的变化作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正确顺序是( )
A.先注射胰岛素,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葡萄糖溶液,再注射胰岛素
C.先注射胰岛素,后注射生理盐水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
解析: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一种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给正常小鼠注射胰岛素后,正常小鼠体内的葡萄糖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迅速合成糖原和被分解,使小鼠因低血糖而处于休克状态,要使其苏醒,可注射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来补充葡萄糖。
答案:A
7.(2018·广东汕头一模)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选项
材料和试剂
实验现象
结论
A
萝卜汁+双缩脲试剂
溶液不呈紫色
萝卜汁中不含蛋白质
B
人口腔上皮细胞+甲基绿
细胞核和细胞质都呈绿色
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分布有较多的DNA
C
酵母菌培养液滤液+重铬酸钾酸性溶液
溶液呈灰绿色
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了酒精
D
橘子汁+苏丹Ⅲ
溶液呈橘黄色
橘子汁中含有较多脂肪
解析:萝卜汁+双缩脲试剂,溶液不呈紫色的原因有可能是实验操作不当,如硫酸铜溶液滴加过多,不能说明萝卜汁中不含蛋白质,A错误;人口腔上皮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B错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C正确;橘子汁本身呈橘黄色,不宜用来作为检测脂肪的实验材料,D错误。
答案:C
8.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中“绿”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叶绿素a为蓝绿色,酸性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后变为灰绿色
B.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可使DNA呈绿色
C.用菠菜叶肉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绿色物质主要位于图中的b处
D.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遇CO2由蓝变绿再变黄
解析:叶绿体中含有四种色素,其中叶绿素a为蓝绿色,叶绿素b为黄绿色;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后由橙色变为灰绿色,A项正确。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显现出绿色,B项正确;菠菜叶肉细胞的绿色主要是叶绿体呈现出来的颜色,绿色物质主要位于图中的c处,C项错误;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遇CO2由蓝变绿再变黄,D项正确。
答案:C
9.(2018·安徽合肥模拟)对下表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 )
待测物质
检测试剂
预期显色结果
①
DNA
甲基绿
红色
②
脂肪
苏丹Ⅲ
橘黄色
③
淀粉
斐林试剂
蓝色
④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①错误;脂肪的鉴定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颜色变化——橘黄色或红色,②正确;淀粉的检测和观察,试剂——碘液,颜色变化——蓝色,③错误;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④正确。
答案:D
10.染色是生物实验常用的方法,下列有关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A.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去浮色→染色→制片→观察
B.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步骤:制片→解离→漂洗→染色→观察
C.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步骤:制片→水解→染色→冲洗→观察
D.观察线粒体:滴染液→涂片→观察
解析:观察细胞中的脂肪,把苏丹Ⅲ染液滴到载玻片的花生子叶薄片上,并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步骤: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步骤: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观察线粒体时先滴染液,然后刮取口腔上皮细胞,放在染液中涂抹几下,再盖上盖玻片观察。
答案:D
1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是( )
A.在单侧光照射下,金丝雀草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说明生长素在尖端发生了横向运输
B.在鉴定还原糖时为避免样液本身颜色的干扰,应选取接近白色或无色的甘蔗提取液
C.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后,可用记名计算法进行统计
D.使用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可以观察到新鲜菠菜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内部结构
解析:在单侧光照射下,金丝雀草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只能说明胚芽鞘的向光性与尖端有关,A错误;甘蔗中富含蔗糖,蔗糖属于非还原糖,B错误;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后,可以用记名计算法进行统计,C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只能看到叶绿体的形态,看不到内部结构,D错误。
答案:C
12.下列是关于科学史中生物实验研究课题和实验方法或技术手段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卡尔文循环、DNA复制特点——同位素标记法
B.分离细胞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离心技术
C.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种群增长曲线——模型构建法
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酶具有催化作用——对比实验法
解析:卡尔文用14C作标记发现了CO2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DNA半保留复制特点的发现用15N标记大肠杆菌的DNA分子,两者都使用的是同位素标记法,A正确;分离细胞器应用的是差速离心法,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也应用了离心技术,B正确;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是通过构建物理模型,绘制种群增长曲线(“J”或“S”型曲线)属于构建数学模型,C正确;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用的是对比实验法,而探究酶具有催化作用采用的是对照实验的方法,D错误。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A酶和B酶(A酶和B酶分别是两种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进行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A酶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提高催化反应效率。
(2)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80 ℃条件下,B酶活性为0,试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探究pH对A酶和B酶活性的影响,应将温度控制在________℃左右,其中因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适宜条件下,取一支试管加入A酶和蛋白酶溶液并摇匀,一段时间后加入纤维素,几分钟后加入新配制的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结果试管中没有产生砖红色沉淀,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催化反应效率。(2)根据图中横坐标和纵坐标,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研究)温度对A酶和B酶活性的影响。高温条件下,酶容易失活,原因是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3)要探究pH对A酶和B酶活性的影响,应在最适温度即50 ℃条件下进行实验,自变量是pH,因变量为A酶和B酶的活性。(4)A酶(纤维素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A酶能被蛋白酶催化分解。
答案:(1)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探究(研究)温度对A酶和B酶活性的影响 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
(3)50 A酶和B酶的活性
(4)A酶(纤维素酶)已被蛋白酶催化分解
14.(2018·浙江嘉兴测试)草莓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叶绿素被逐渐降解,并在一定阶段合成某种水溶性花色素使果实颜色逐渐变红。现取即将成熟的完整草莓果实进行实验:去除草莓表面种子(去籽),分别喷施等量的水、生长素类似物(NAA)和生长素抑制剂(POA),一段时间后测定果实中花色素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
(1)草莓果实细胞中叶绿素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花色素存在于果实细胞的________内。
(2)由实验结果可知,完整草莓表面的种子产生________类激素,对果实中花色素的合成起________作用,在草莓果实成熟过程中,该激素含量________。欲获得色泽深红的草莓,可在草莓成熟阶段喷施适宜浓度的________的化合物。
(3)欲延长草莓果实保鲜期,可喷施安全、适宜浓度的________类似物。
解析:(1)草莓果实细胞中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花色素存在于果实细胞的液泡中。(2)完整草莓和去草莓种子加生长素类似物(NAA)两组实验花色素相对含量低,说明种子能产生生长素类激素。果实在成熟过程中,花色素含量越来越多,生长素含量越来越少。由图可知,加生长素抑制剂实验组,有利于花色素含量增加。因此欲获得色泽深红的草莓,可在草莓成熟阶段喷施适宜浓度的对抗生长素的化合物。(3)欲延长草莓果实保鲜期,抑制果实成熟,可以喷施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延长贮藏时间。
答案:(1)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液泡
(2)生长素 抑制 下降 对抗生长素
(3)细胞分裂素
15.(2018·广东仲元中学测试)某生物兴趣小组想探究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的问题。他们将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氧气),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当测定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两锥形瓶中的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1和滤液2。
请分析回答:
(1)甲、乙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2个即可)。
(2)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利用提供的U形管(已知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U形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滤液1和滤液2等,继续完成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①将________的滤液1和滤液2分别倒入U形管的A、B两侧并标记;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________的变化。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Ⅰ.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
Ⅱ.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Ⅲ.如果A、B两侧液面高度相同,则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
解析:(1)甲、乙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氧气的有无,温度、pH、培养液量、培养液浓度等都是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3)实验步骤:①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所以需要将等量的滤液1和滤液2分别倒入U形管A、B两侧并标记;②一段时间后观察液面的变化。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Ⅰ.如果A侧液面上升,B侧液面下降,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Ⅱ.如果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Ⅲ.如果A、B两侧液面高度相同,则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
答案:(1)有无氧气 温度、pH、培养液量、培养液浓度等
(2)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实验步骤:①等量 ②(两侧)液面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Ⅰ.A侧液面上升,B侧液面下降 Ⅱ.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