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甘肃玉门一中)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2019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甘肃玉门一中)》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玉门一中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命题教师:魏龙 审核:高二语文备课组 说明:保持答题纸卷面整洁,使用黑色中性笔答卷,2B铅笔涂卡。请将选择题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将非选择题书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答错地方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鼙(pí)鼓 钗擘(bò) 澧(lǐ)水 踟蹰(chí chú)‎ B. 花钿(diàn) 马嵬(wéi) 鲍(bào)照 衰鬓(bìn)‎ C. 衾(qīn)被 眇眇(miǎo) 踯躅(zhí zhú) 鹧鸪( zhè gū)‎ D. 凝睇(tì) 薜(bì)荔 踌躇(chóu chú) 锦(jǐn)书 ‎2. 从修辞的角度看,和例句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例: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A.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B.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C.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D.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3.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项羽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外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 项羽之所以拒渡乌江,是因为觉得老天要灭掉自己,且失败无颜见江东父老。‎ C. 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均表现了项羽在末路时的英雄本色。‎ D. 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4. 对下列例句中“后人”的含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例句: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 A. “后人”①是秦朝人以后的唐朝人。 B. “后人”②是指秦朝以后的人。‎ C. “后人”③是指唐朝以后的人。 D. “后人”④是指秦朝以后的唐朝人。‎ ‎5. 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B.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C.苛政猛于虎也 D.霜叶红于二月花 ‎6.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 A. 倒影水中 B. 遂行泛彭蠡口 C. 今为定江军 D. 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7. 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 直夜溃围南出 B.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C. 项王则夜起 D.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8.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 视为止,行为迟 B. 虽然,每至于族 C. 依乎天理,批大郤 D. 未尝见全牛也 ‎9. 下列各句中加粗、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B. 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C. 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D. 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1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今年副热带高压不仅控制南方地区的时间长,而且没有强有力的台风来与副热带高压相抗衡,这两种反常状况使得南方很多地区出现了比较极端的高温天气。‎ B. 近来,一些地方屡屡传出党员领导干部在办公室设“镇邪兽”、“转运石”,甚至请风水大师对办公室重新摆设或对办公楼周围作出调整,以换来好运保官员“不倒”,引起舆论哗然。‎ C. 学术大师寥若晨星、江湖“大师”不断涌现的时代,我们应该用独立的思想与科学的精神去收复曾被“大师”们侵蚀的领地,在变动的时代给精神一个寄托。‎ D. 重阳节上午,江西庐山西海风景区司马旅游码头发生了桥面塌陷事故,18名游客擦伤或落水,当地旅游部门表示,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游客拥堵所致。‎ ‎11. 下列句子措辞得体的一项是 ( )‎ A. 鲁迅先生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举国震悼。‎ B. 张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赏识你的教学方法。‎ C. ‎ 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 D. 你既然身体欠佳,那你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半天假。‎ ‎12. 下列古代诗句所蕴含的理趣与故事内容最不相符的一项是 ( )   ‎ 相传,古希腊有位国王做了一顶纯金王冠,便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假。如何鉴别真假又不损坏原物?国王将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尝试过很多办法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洗澡,踏入浴盆,水往外溢。他恍然大悟,终于找到了答案。‎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 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     “原生态”文化,是指根植于某个地域并且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特征、没有经过商业开发的文化形态,是自然界最初的、最原始的状态,其特征是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文化艺术领域的“原生态”即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典型的代表如音乐、舞蹈等。原生态的音乐声调古朴原真、嗓音鲜润婉转、高亢雄浑,让人们犹如听到了来自高远的天籁之音;原生态的舞蹈服饰绚丽斑斓、动作豪迈铿锵、舞步翩跹袅娜,将古朴轻松、厚重愉悦的乡野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示出原型化的乡土风貌。‎ ‎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表现语言。苗寨的山歌闪烁如祖传的银冠,蒙族的乎麦宽广如无垠的草原;一曲十二木卡姆,一书“山药蛋”,一嗓子信天游;那古朴原真的乡间俚语、原汁原味的山歌吆喝、节奏铿锵的翩跹舞步无不展现出各民族音乐舞蹈所独有的艺术语言。各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歌舞中独有的形体动作和节奏都构成了各民族原生态舞蹈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得让人获得反璞归真的快感。在歌唱领域中,要是没有正确把握各民族的语言,唱得再好,也不是地道的原生态民歌。用民族语言或地方方言来演唱,就是在强调原生态唱法语言上的特点,不然,就失去了原生态歌唱的意蕴。如:在劳动中所产生的“劳动号子”,在田野山间所产生的“山歌”,其语言韵调都有明显特点。‎ ‎     ‎ ‎ 原生态艺术同时也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地方色彩浓郁。如:陕北的信天游;甘肃、青海、宁夏的花儿;蒙古的长调牧歌等;侗族大歌;彝族的阿诗玛;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等。我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既有高山大川,又有丘陵平原;既有江南水乡,又有北方草原。许多地区交通阻塞,人迹罕见,这在客观上也为原生态艺术的保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许多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歌舞、音乐我们还是第一次欣赏到,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原生态民歌相比传统的美声、通俗等,唱法更加丰富,更加有味道,也更能获得观众的喜爱。如:本届青歌赛上云南省代表队的原生态唱法选手纳西姐妹组合,以动情感人的《嫁女调》获得青歌赛第五名,很多观众都说,这个剧目唱得非常好,很有地方色彩,非常感人。‎ ‎     当前,民族文化正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许多文化现象正快速消失,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生存的土壤也正在发生变化。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受到现代文明的冲毁,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虽然目前原生态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原生态的土壤依旧一寸一寸地被吞噬,如何更好地保护原生态文化,避免原生态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冲击下变质,在不断发扬中消失,最终沦为一种表演,这是我们值得深思和需要理性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原生态文化的美需要我们去呵护,去尊重!而不要去排斥!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原生态文化中那种纯洁美!‎ ‎13.下列对“原生态”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原生态”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它植根于某个地域,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特征,且未经商业开发。‎ B. “原生态”文化具有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的特征,是自然界最初的、最原始的状态。‎ C. “原生态”文化的特质在原生态舞蹈上有充分的体现:服饰绚丽斑斓、动作豪迈铿锵、舞步翩跹袅娜。‎ D. “原生态”文化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最典型的代表是音乐和舞蹈,它们是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 ‎14.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各民族的原生态艺术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表现语言。如苗寨的山歌、蒙族的乎麦、节奏铿锵的翩跹舞步等,无不展现出各民族音乐舞蹈所独有的艺术语言。‎ B. 在歌唱领域中,原生态唱法只要用民族语言或地方方言来演唱,就不会失去原生态歌唱的意蕴。‎ C. 原生态艺术地方色彩浓郁,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而我国许多地区交通阻塞,人迹罕见,这在客观上为原生态艺术的保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D. 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受到现代文明的冲毁,也许会像许多受到经济全球化冲击的文化现象一样快速消失。‎ ‎15.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 目前,原生态文化生存的土壤正一寸一寸地被吞噬,如果我们不去想办法更好地保护原生态文化,那么,它最终会变质,沦为一种表演。‎ B. 原生态艺术有着独有的艺术语言和地方特色,其它地方的观众会因为语言不通和民俗不同而很难接受它,更谈不上喜欢它、欣赏它。‎ C. 原生态民歌因为唱法丰富,有味道,真实得让人获得反璞归真的快感,所以,相比传统的美声、通俗等唱法,更胜一筹,从而获得观众的喜爱。‎ D. 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离开这块土壤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所以,对民歌手的精心策划、包装完全是不必要的。‎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临江仙·梅①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②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  【注】①这首词为李清照效仿欧阳修《蝶恋花》所作的数阕《临江仙》之一。②玉瘦檀轻:谓梅花姿态清瘦,颜色浅红。檀:原为木名,此处指浅绛色。‎ ‎16. 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4分)‎ A. 起句效仿欧词,一字不改,以设问的口气连用三个“深”字, 表现了庭院的深邃。‎ B. “云窗”一句通过描写云簇窗前、雾绕髙阁的景象,描绘出庭院缥渺清幽的特点。‎ C. 上阕第二句中的“迟”字不仅客观交代春来得“迟”,也表现了对春来迟缓的厌恶。‎ D. 上阕的第三句和下阕的第三句遥相呼应,均通过对“谁”的质问,借梅花表达了词人的落寞之情。‎ E. 这首词用梅花暗喻词人自己,把独居的幽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17. 本词除了运用设问的手法外,还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小题。‎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成感物华。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我亦稻粱①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注:①稻梁,比喻衣食生计。‎ ‎18.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A. 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 B. 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C. 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A. 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 B. 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19. 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 萧何,沛人也。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①。 ‎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初,项羽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汉王。汉王怒,欲谋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独何谏之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周书》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汉王曰:“善”,乃遂就国,以何为丞相。‎ 汉五年,即皇帝位,论功行封。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上曰:“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得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从我,多者三两人;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后皆莫敢言。‎ 高祖崩,何事惠帝,素不与曹参相能。何病,上亲自临视何疾,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何死不恨矣!”‎ 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为家不治垣屋。曰:“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孝惠二年,何薨,谥曰文终侯。 ( 选自《汉书》,有删改 )‎ 注:①三:指三百钱。五:指五百钱。‎ ‎20. 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A. 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B. 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C. 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2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中“高祖”是指汉高祖刘邦,是其庙号。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 B. 布衣,指麻布衣服,古代衣服的质料主要是丝与麻,丝织品价格昂贵,富贵人家才能穿用,平民一般只能穿布农,因以布衣借指平民。‎ C. 文中“酂侯”是萧何的爵号。爵称、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D. 《汉书》属于纪传体史书,它的体例与孔子编录的《春秋》一致。‎ ‎22. 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萧何善于识人。高祖为平民时,萧何多次凭为官的职权保护沛公。高祖以吏的身份到咸阳服役,小吏们都出三百钱为高祖送行,只有萧何出了五百钱。‎ B. 萧何有大功。刘邦对群臣争功很生气,他否定了将领们的功绩,认为他不过是一群“能得走兽”的“功狗”罢了。‎ C. 萧何对于贤才不避仇。在他病危之际,惠帝向他询问曹参可不可以替代他为相时,他认为曹参是个很不错的人选。‎ D. 萧何不重私产。购置田宅居处偏僻,建造家园、不修筑有矮墙的房舍。‎ ‎23. 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庖丁解牛》 (2分)‎ ‎②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阿房宫赋》 (3分)‎ ‎③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文本划横线语句) (3分)‎ ‎24.名句默写(10分)‎ ‎① ,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 ‎② ‎ ‎《湘夫人》中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 , ”。‎ ‎③ 秦国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的语句是“ , ”。‎ ‎④ 《蜀相》中描写景色,以乐景衬哀情的句子是:“ , ”。‎ ‎⑤“ ”,《一剪梅》中的这一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 ‎⑥《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从视觉和触觉写出一幅清冷明丽的月夜图的句子“ , ”。‎ 四、 文学类文本阅读。 ‎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骆驼刺 ‎ 甘泽 ‎ ①一出嘉峪关,就是茫茫千里的大戈壁。没有河流湖泊,没有绿洲村镇,只有酷热的白昼和阴冷的黑夜。青灰色的沙砾和深蓝色的天空,占据了全部的视野。一望无际的荒原,一览无遗的苍穹,没有一棵树,也没有一片云,干燥强劲的狂风,时常会卷地而来,把整个宇宙,变成黑暗的风沙的战场。 ‎ ‎   ②风沙过后,戈壁被铲掉了一层,然而却有一种例外。那就是骆驼刺生长的地方,那一眼望不到头的“坟场”。提到坟场,有人会觉得惊悸,但是如果你真的看到了那种景象,你心中感受到的就只有震撼。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坟丘一样的沙石堆,紧密却又均匀地散布开来,往往能占据几十乃至上百平方公里的地方。这种地形足以让所有带轮子的东西却步,但就在那坟丘的顶上,一丛丛紧扎扎乱蓬蓬的刺,坚硬的锐利的刺,正在保护着那比黄豆大不了多少的叶片。任风狂沙密,任地燥天寒,一到春天,它们就重新焕发出生命的光彩,顽强地、执着地占据着一片又一片领地,这就是骆驼刺。 ‎ ‎   ③如果说沙枣树是戈壁滩的美女,骆驼刺则当仁不让地成为戈壁上的士兵。不论脚下的大地多么贫瘠,也不论天空上太阳多么酷热,只要被骆驼刺占领,就再也休想让它们起身。正因为骆驼刺的抗争,狂风可以带走草根旁边的沙石,却无法夺去骆驼刺脚下的沙土,它们用那特别强劲的根系,紧抓住脚下一方寸土,于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斗争后,沙漠没能入侵,却形成了戈壁滩特有的坟场一样的地形。但是这坟场的出现不是因为死亡,恰恰相反,是生命,造就了这戈壁滩的坟场,这自然的奇观。 ‎ ‎   ‎ ‎ ④骆驼刺的全部生活,就是生存,生存与生活在这里是划了等号的。也许对于人来说,这是人生的悲哀,但是在这死亡的禁地,却是一种傲然不可侵犯的生命的尊严。无论如何,我活着,生存着,生活着并且快乐着,狂风也好,烈日也好,干旱也好,其奈我何。即使被骆驼啃去了枝叶,来年照样东山再起;即使被风沙掳掠了领土,但是更强劲的根系,更坚韧的毅力,仍能与风沙拼个高下,直到狂风再也带不走一粒尘沙。那便是骆驼刺的胜利,生命的胜利。‎ ‎   ⑤戈壁的荒凉与城市的繁华,恰是这世界的两个极端。但是比起骆驼刺相互尊重并且保持距离,互相留下生存的空间这一点,城市的冷漠和戒备,心灵的空寂与荒芜,更像是另一种戈壁滩。 ‎ ‎   ⑥在这个心灵的戈壁中,也生存着无数的骆驼刺。他们外表寒酸甚至丑陋,他们贫寒而且无助, 他们像骆驼刺一样在城市中生活着、生存着、挣扎着。忍受着周围恶劣的环境,忍受着城里人鄙夷的眼光,但是大街小巷里,这样的人却无处不在。你看那街角上打烧饼的,天桥上擦皮鞋的,工地上扛水泥的,不都是这城市的美丽花园中杂草一样的人吗?他们就是城市中的骆驼刺,被人遗忘,遭人诟病,但却顽强地存在着,用伤痕累累的双手,握着自己自由的灵魂而快乐生活,没有任何修饰,也没有多少夸张,但是坚忍不拔的生命乐章却如此华丽。他们每天起早贪黑,数着那不多的几张零票,满足地回到蜗居,安排明天的工作和孩子的学费。为自己的生存,为家人的幸福而努力着,抗争着,活得辛苦,活得快乐,不是吗? ‎ ‎   ⑦愿天下所有像骆驼刺一样活着的人,幸福安康!  ( 选自2006年《且听风吟》,有删改 )‎ ‎2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4分)‎ A. 第①段描写沙砾遍地、风沙肆虐,荒芜、辽阔的戈壁,突出了戈壁滩生存环境的严酷与险恶,为写驼骆刺旺盛的生命力作铺垫。‎ B. 无论风沙肆虐,还是地燥天寒,骆驼刺一到春天,都会重新焕发出生命的光彩,顽强地、执着地占据着一片又一片领地。‎ C. 作者称骆驼刺生长所形成的沙石堆为“坟场”“坟丘”,仅仅是因为沙石堆的形状与坟场的土堆外形相近。‎ D. 第④段中“死亡的禁地”是指沙漠中恶劣的生存环境,“傲然不可侵犯的生命的尊严”则是指骆驼刺无论外界环境多么险恶,都能生存下来,是生命的胜利。‎ E. 能从戈壁滩上的“骆驼刺”联想到城市中打烧饼、擦皮鞋的人,可见作者眼光敏锐,观察细致, 关心社会,敢于对当今社会因为出身不同而带来的不公平加以抨击。‎ ‎26. 第③段中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3分)‎ ‎27. 作者在第⑤段中提到的“另一种戈壁滩”,在文中有怎样的含义?请联系实际,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 张尚洁 ‎   “您好,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她望着妈妈房里的表,时针和分针在凌晨两点的空气中纠缠,模糊不清。‎ 床上没有一丝温度,被夜晚的风吹得冰凉。她看看空空的床,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却只传来忙音。借着手机屏上微弱的光,环视房间一周,精致的装饰品褪去了白天的招摇,隐在黑暗中,只剩下一个黑乎乎的影子。妈妈又走了,还是没有回来?工作越来越忙,应酬越来越多,妈妈已经很少回家,剩下她一个人,过着三点一线的高中生活。‎ ‎   她滑坐在地板上,眼泪突然就落了下来。生活什么时候开始起了变化呢?自从爸爸去世,妈妈好像突然变了一个人,从前温婉的小城姑娘突然变成了叱咤风云的女强人,支撑起了只剩两人的家庭,让房子越变越大,却让温暖越来越少。‎ ‎   她想起了小时候,房子不足五十平方米,晚上三个人只能挤在一张床上,中间挂着一块软软的棉布,她和妈妈睡在这头,爸爸睡在那头,她躺在妈妈温柔的臂窝里,听着棉布那头爸爸讲的故事睡去,心里是安稳的。而现在,妈妈很少回家,她们之间好像只是靠着每月信用卡上不断增加的数字来维持关系,让她还能感受到妈妈的存在。‎ ‎   “嘭——”她望向门口,是妈妈进了家门。看见她坐在地上,妈妈吃了一惊:“还不睡?”说着便走到镜子前卸妆,一下一下,露出了深深的疲惫。“学校最近还好吗?有没有什么费用要交的?”见她迟迟不出声,妈妈回过头来。“没有,我……”话音刚起,镜子前的新款三星手机闪烁起来,妈妈神情严肃地接起电话,“嗯”了几声,便抓起口红开始补妆。她望着妈妈,从来没有这么强烈地感觉到距离的存在感。“我走了,你自己……好好的。”妈妈深深地看她一眼,拿起衣服匆匆地、却又恋恋不舍地走出家门。‎ ‎   又剩了她一个人。‎ ‎   凌晨两点,又剩了她一个人。‎ ‎   “您好,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   她望着机场的落地钟,时针与分针在下午三点的空气中分离,依依不舍。‎ ‎   一排排金属座椅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下,明亮得让人无法直视。她低头看看自己的机票,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却只传来忙音。她又低头看看自己的机票,上面毋庸置疑地印着“墨尔本,下午两点”。她闭上眼睛,没有记忆中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   她想起了小时候,学校开家长会,她孤独地在校门口等着妈妈的到来,却只看见一双双高跟鞋从看起来很高档的车上下来,从两边走过。她始终寻不到属于妈妈的自行车与老布鞋。正当她灰心想回教室,身后却响起了锁自行车的声音和急促的脚步声,转头,妈妈已在身前冲她温柔地笑。长大以后,自行车与老布鞋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汽车的鸣笛声与“哒哒”的高跟鞋的声音,没有一丝温暖。‎ ‎   这时,一条新信息传进她的手机。‎ ‎   “妈妈在开会,你自己……好好的。”‎ ‎   少年时的场景又一次袭来,冰冷的门撞上门框的声音似乎还回荡在耳边。尽管是午后,阳光温暖地洒在每个人的身上,但她依然觉得寒冷,刺骨的寒冷。‎ ‎   她猛地站起身,撕碎了机票,将碎屑狠狠地扔进垃圾桶。“两点飞往墨尔本的航班马上就要停止登机……”大厅中传来航班信息,却被她抛在脑后。‎ ‎   从来没有问过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努力地工作,努力到连家都不顾。生活可以漂泊,可以孤独,但心灵必须有所归依,难道家不是最好的依靠吗?明明是最亲的人,为什么还会有这么遥远的心的距离呢?‎ ‎   她冲出机场,拦下一辆出租车,在后座上泪水决堤。‎ ‎   又剩了她一个人。‎ ‎   下午三点,又剩了她一个人。‎ ‎   “您好,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她望着家门口超市的表,时针与分针在傍晚四点的空气中告别,清晰可见。‎ 楼道里安静得很,只有她的行李箱行走在地上的声音。她看看家门,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却只传来忙音。妈妈一定还在工作吧,她苦笑了一下。良久,她掏出钥匙轻轻插进锁眼,门“咔嗒”一声,开了。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回来,回到这个没有温暖的、似乎不值得留恋的家。她靠近妈妈的房间,房间里没有一丝声音。走进去,却看见妈妈蜷缩在床头,泪水簌簌地落着,在被单上印下深色的痕迹。‎ 远处,是被摔碎的手机。‎ ‎   她蓦地愣了,心里竟泛起一丝久违的温暖。‎ ‎   “妈,我不走了。”开口时是微颤的声音。妈妈抬起红肿的双眼,惊讶又惊喜地望向她。她突然懂了,妈妈是有多爱她,尽管这爱是走的另一条路,但她们依然是最亲近的人。‎ ‎   她们两个人相拥在一起。 ‎ ‎ (选自《当代小说》2012年10期) ‎ ‎28.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2分)‎ A. 在机场,“她闭上眼睛,没有记忆中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一句中“急促”表明母亲生活的忙碌和迟到的着急以及“她”想要远离母亲的急切。‎ B. 文章插叙了小时候一家挤在小房子里的温馨故事和家长会时“她”等待妈妈的自行车和老布鞋的情节,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凸显了文章的主题。‎ C. 文章几处环境描写都渲染了温暖的气氛,正面烘托了人物形象,使得人物形象鲜活,跃然纸上。‎ D. 文章通过三处精细的场景描写和对人物的动作心理神态等的生动描写,有力地表现了代沟的普遍与可怕的主题。‎ 29. 标题“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分) ‎ ‎30.文中画线句子传达了作者对于亲情的怎样的体验? (4分)‎ 五、作文(60分)‎ ‎ 3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小和尚跟着老和尚出来化缘,满心不情愿,看见几尾逆水而游的鱼,便借题发挥:“这些鱼真傻呀,逆水而游,多费力,多辛苦!”“可它们正在享受奋斗的快乐呢!”老和尚说,顺手一指河面上的落叶,“你看见那片黄叶了吗?只有死去的东西,才会享受这种随波逐流的安逸和舒适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书写不规范适当扣分。‎ ‎2018年下半学期期末考试高中语文试卷答案 ‎1.答案:D 解析:dì ‎2.答案:C解析:选C。A项,夸张;B项,对偶;C项和例句一样,都是比喻;D项,顶真。‎ ‎3.答案:A 解析:A项,应是刘邦及诸侯在项羽的军营外面唱起楚歌。‎ ‎4.答案:B解析:句中①②④意思相同,都指秦朝以后的唐朝人,具体指唐朝统治者。‎ ‎5.答案:B解析:B项中的“于”为介词,译为“到”。其他三项均译为介词“比”。‎ ‎6.答案:D解析:D项为被动句。其余为省略句。‎ ‎7.答案:D解析:名词用作动词。A、B、C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8.答案:D解析:古今义相同,加在否定词前面,构成双重否定;不是。A项,古义:行动,因而;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B项,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C项,古义: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或伦理道德。‎ ‎9.答案:D解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辨识,然后做出判断。A巧舌如簧:舌头灵巧得就像乐器里的簧片一样,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多用作贬义。语境中意在表达选手令人惊奇的口才,没有贬低的意思。褒贬不当。句中可改为“辩口利舌”。B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语境中是说陶渊明田园式的生活,与“引起嫌疑”无关。望文生义。句中可改为“林籁泉韵”。C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语境是说官员没有长期请假不回来的现象。不合语境。句中义找不到相关成语替换,可用另外的意思,如“玩时贪日”。D奔走呼号:一边奔跑,一边喊叫,形容为办成某事而到处宣传,以争取同情和支持。语境中“救亡图存”等词语凸显困境。符合语境。所以选D。‎ ‎10.答案:C解析:选项A,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仅”应放在“今年”和“副热带高压”之间,分句的前后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前;选项B,成分残缺,“传出……”缺少中心宾语,应在“不倒”后面加上“的新闻”;选项D结构混乱,因“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游客拥堵”“事故主要是游客拥堵所致”两个句式杂糅,导致结构混乱。‎ ‎11.答案:A解析:B“赏识”用在上对下,C应用严肃庄重的书面语体;D根据内容,应是对话该用口语语体,而“身体欠佳”是书面语体。‎ ‎12.答案:A解析:这则故事主要的大意是苦思不得的情况下,由于偶然的事情而找到了答案。A项重在说对事情的执看,与故事内容理趣不符。‎ ‎13.答案:D解析:题干问的是“对‘原生态’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D项,“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音乐和舞蹈”有误;文章第一段是说“文化艺术领域的‘原生态’即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典型的代表如音乐、舞蹈等”,可见文中是说“典型的代表如音乐、舞蹈等”,并非选项所说“最典型的代表……”。 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B项,“原生态唱法只要……就不会……”有误;原文是说“用民族语言或地方方言来演唱,就是在强调原生态唱法语言上的特点,不然,就失去了原生态歌唱的意蕴”。 15.答案:A 解析:.B项,原生态艺术正是因其鲜明的语言特色和地域特色受到观众的喜爱;C项,“更胜一筹”错,主观夸大,原文无此意;D项,前后没有因果关系,且说法太绝对。‎ ‎16.答案:CD;解析:1.C项,错在“厌恶”,这里主要表现词人思念丈夫时的孤独哀怨之情;D项,应是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 ‎ ‎17.①拟人。“玉瘦檀轻无限恨”“浓香吹尽有谁知”两句中的 “恨”“有谁知”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梅花以人的心态。②衬托。用梅花的“瘦”衬托杏花的“肥”,视觉形象鲜明。③借物抒情。本词主要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并借助梅花的口吻表达自己的闺怨之情。(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解析:本词像词人的其他词作一样,通过借助意象来表现自己的某种情感,统揽词人的诸多作品,多数是借助某种事物来表现自己对丈夫的思念和自己的闺怨之情,本词也基本属于这类作品。分析表现手法,主要应在用词、造句、抒情等方面进行分析。‎ ‎18.答案:AD;解析:A“萧瑟凄凉”不符,D“千村杵”是作者想象.‎ ‎19①悲秋之情:作者看到秋天萧瑟的景象,顿生感慨。②思乡之情,孤独寂寞:漂泊在外,孤身一人。③为生计而愁:岁末为温饱奔波。④感慨年华老去:每年白发增加,越显苍老。(最少答出三点即可得4分)‎ ‎20.答案:D。解析:原文标点: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故选D。‎ ‎21.答案:D。解析:《春秋》是编年体史书。故选D。‎ ‎22.答案:B。解析:刘邦没有完全否认将领们的功劳。故选B。‎ ‎23.①厨师丁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的自然规律,已经超过技术了。”②他们早晚唱歌弹琴,做了秦国的宫人。光如明星闪亮,使他们打开梳妆的镜子。墨绿的云彩纷纷扰扰,那是宫女早上起来梳理鬓鬟。③沛公到了咸阳,诸位将领都争着跑到存放金帛财物的府库,瓜分它们,只有萧何先进去收集起秦丞相御史的律令图书,并把它收藏起来。‎ ‎24.天长地久有时尽;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红藕香残玉簟秋;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25.答案:CE;解析:C.不仅是因为外形的相近,更是因为“坟场”意味着死亡,这样同戈壁滩残酷的生存环境相吻合。而驼骆刺却能在死亡之地创造生命的奇迹,作者以此衬托歌颂驼骆刺坚贞不屈的生存意志。E.“敢于对当今社会因为出身不同而带来的不公平加以抨击”无中生有。‎ ‎26.①比喻,把沙枣树比作戈壁滩的美女,骆驼刺比作戈壁上的士兵,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骆驼刺与狂风的抗争,对沙土的保护。②对比,把像美人一样美丽的沙枣树和像士兵一样坚强的骆驼刺作对比,突出了骆驼刺对沙漠入侵的顽强抵抗和守护。③拟人,写骆驼刺的抗争,赋予了骆驼刺人的动作与精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骆驼刺对沙漠入侵的抵抗。‎ ‎27.作者把城市的冷漠和戒备,心灵的空寂与荒芜,比作另一种戈壁滩。对像骆驼刺一样生活在城市底层贫寒无助却努力抗争从中尽享欢乐的弱者,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同时也批评了当今社会遗弃和鄙视弱势群体的现象,呼唤人文关怀和社会和谐。结合社会现实。‎ ‎28.答案:1.B;解析:A项中“‘她’想要远离母亲的急切”错误,原文表明“她”对母亲出现的期盼,而非想要远离母亲的急切。C项错在不是所有的环境描写都正面烘托了人物形象,比如在机场时“阳光温暖地洒在每个人的身上,但她依然觉得寒冷,刺骨的寒冷”,此处描写应该是用阳光的温暖来反衬“她”内心的孤寂和凄冷及对温暖的渴盼。D项的主题表述错误,文章应有力地赞扬了传统文化中孝亲文化之美与亲情的可贵等深刻主题。‎ ‎29.①是文章的线索。串联起三个生动的场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②具有象征意义。小说借“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这一语音提示,象征生活的忙碌和亲情的隔阂;③暗示小说的主题。电话可能因某种原因而关机,但亲情永不关机;爱的表达方式有多种,陪伴是爱的表达,奔波忙碌也是爱的表达;亲人之间要理解、宽容、珍惜。‎ ‎30.①现实的重压和生活的忙碌常让我们忽略了亲情;②沟通的缺乏拉开了亲人之间心与心的距离;③在忙碌生活中,家是亲人的心灵归依,家是亲人最好的依靠。‎ ‎31.[分析]‎ 此作文题话题指向明确,但又不过于直白,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论,这是作文命题的一大规律。关注个体的成长,培养有道德素养的人才,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具体体现,也是作文命题发展的趋势与方向。此作文命题正是基于以上考虑。‎ 这是一道富有思辩色彩的作文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的思维,以发展的眼光、联系的眼光进行理性分析,思考蕴含其中的哲理,进而确立最佳立意角度。材料是小和尚与老和尚的对话,小和尚的话是次要方面,老和尚的话是主要方面,只要深入理解对话的含义,挖掘材料隐含的哲理,文章就易于动笔了。‎ ‎“逆水而游”“费力辛苦”与“顺水而行”“安逸舒适”是一对辩证联系的矛盾统一体。“顺水而行”确实暂得安逸和舒适,但其“随波逐流”,如死去的“飘落黄叶”,“安逸和舒适”是短暂和无意义的。“逆水而行”虽然“费力辛苦”,但“享受的是奋斗的快乐”。材料中的核心词语即“奋斗”和“快乐”。‎ 把握了材料核心内容后,有必要联系现实生活,进行由此及彼的深层思考,循事探理,条分缕析,形成生活的理性体验,以开掘思想的深度。社会生活中,有的人也如顺水漂流的“黄叶”,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殊不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有的人正如逆水而游的“鱼”,虽衣食用无忧,生活安逸,小有成就,却仍然积极进取,奋发有为,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了“我奋斗,我快乐”的含义。‎ 只要分析深入,理解透彻,思辩准确,定能写出令人信服的文章来。参考立意:快乐的含义是行动;不要随波逐流;要勇于逆流而上;在奋斗中享受快乐;等。‎ 文言文翻译:‎ 萧何,沛地人。高祖为平民时,萧何多次在吏事上袒护高祖。高祖以吏的身份到咸阳服役,小吏们都出钱三百为高祖送行,只有萧何出了五百钱。监郡的秦御史,和属官一起考察他,萧何于是被授予泗水郡卒吏一职,考核成绩第一。‎ 等到高祖起事做了沛公,萧何曾经任丞督事。沛公到了咸阳,诸位将领都争着跑到存放金帛财物的府库,瓜分它们,只有萧何先进去收集起秦丞相御史的律令图书,并把它收藏起来。沛公之所以详细地知道天下要塞,户口多少,强弱分布,人民痛恨忧苦的事情,就是因为萧何收得了秦的图书。‎ 起初,项羽立沛公为汉王,把关中地分为三份,把秦的降将封王来抗拒汉王。汉王很生气,要策划攻打项羽。周勃、灌婴、樊啥都鼓励汉王,唯独萧何劝谏说: “现在兵士不如人家多,百战百败,除了死还能怎样? 《周书》说‘天给予却不去接受,反会遭受其害。能够在一人之下受委屈,却在万乘诸侯之上伸张其志的,是商汤、武王。为臣希望大王在汉中称王,休养百姓,招致贤才,收用巴蜀的财力,回军平定三秦,就可以谋取天下了。”汉王说:“好。”于是去封国即位,任命萧何为丞相。‎ 汉五年,刘邦登上帝位,按功劳封赐。皇上因萧何功劳最大,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功臣们都说:“我们亲自披着锁甲,拿着兵器,多的经历百余战,少的也有几十回合,攻城略地,多少不等。现在萧何没有汗马功劳,只是舞文弄墨发表议论,不去打仗,地位却在我们之上,为什么?”皇上说: “打猎,追杀野兽的是狗,而发现踪迹,指出野兽处所的是人。现在各位只能追逐获得野兽,功劳和猎狗类似;至于萧何,操纵指挥,功劳与猎人一样。而且各位只是以己身跟随我,多的三两个人,萧何全族几十人都跟随我,功劳不可忘记!”以后群臣都不敢说了。‎ 高祖崩,萧何事奉惠帝。萧何病重,皇上亲自去探望他,于是问道:“百岁之后,谁可以代替您呢?”回答说:“没有比主上更了解臣下的了。”帝说:“曹参怎么样?”萧何顿首说:“皇上得到贤才了,我死而无憾了!”‎ 萧何买田地住宅一定处于贫穷偏僻的地方,治家不修有围墙的房屋,他说:“如果后代贤能,将学习我的俭朴;不贤,也不会被权贵掠夺。”‎ 孝惠二年,萧何薨,谧号文终侯。‎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