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八年级语文下学期3月调研试题(苏教版苏州吴中区)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2018八年级语文下学期3月调研试题(苏教版苏州吴中区)》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江苏省苏州吴中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3月调查试题 ‎ 第一部分(17分)‎ 1、 阅读下列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4分)‎ 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多姿多彩,有的随风摇yè,有的羞羞答答的。一张张大圆盘似的叶子,青翠无xiá,上面滚动着比珍珠还要透明的水珠,把杜鹃花衬托得更加wǔ媚动人。瞧那饥渴的柳树,它们贪婪地shǔn吸着春天的甘露。无数条好像用绿玉装扮起来的柳枝如同一根根轻柔的丝带,纷纷下垂。‎ ‎①摇yè②无xiá③wǔ媚④shǔn吸 ‎2.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  A. 一场春雨之后,漫山遍野都是雪白的梨花,绽放出五彩缤纷的世界。‎ ‎  B. 楼兰古国原址如今已变成人迹罕至的沙漠。‎ ‎  C. 精益求精体现了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它是我们战无不胜的法宝利器。‎ ‎  D. 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3、古诗文默写,并写出相应的作家或篇名。(6分)‎ ‎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 ‎②,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今年中考期间,呼市市政府将严格整治辖区内的噪音污染,为考生营造安静的考试环境。‎ ‎  B.社会角色不同,承担责任各异。教师、医生、军人在各自的岗位上救死扶伤,教书育人,站岗放哨。‎ ‎  C.当“钢琴王子”李云迪和“歌坛巨星”王力宏来到呼和浩特时,受到首府歌迷的热烈欢迎。‎ D.从某种意义上说,睡眠质量决定着生活的质量。我们必须全面改善公众的睡眠健康水平。‎ ‎5、“狼”在人们心目中往往是“凶残”或“贪婪”的代名词,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用你熟悉的文学作品或资料为例证明你的看法。(3分)‎ 11‎ 第二部分(43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6--7题。(6分) ‎ 晚春 韩愈 ‎ 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6、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3分) ‎ ‎7、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3分) ‎ 阅读《马说》,完成8—9题(4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8、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  B、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 ‎   C、 故虽有名马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食之不能尽其材 两狼之并驱如故 ‎9、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3题 (8分)                                                                 ‎ ‎ 陆象山①少年时,常坐临安市肆②观棋,如是者累日。棋工曰:“官人日日来看,必是高手,愿求教一局。”象山曰:“未也。”三日后却来,乃买棋局一副,归而悬之室中。卧而仰视之者两日,忽悟曰:“此《河图》③数也。”遂往与棋工对,棋工连负二局。乃起谢曰:“某④是临安第一手棋,凡来着者,皆饶一先。今官人之棋,反饶得某一先,天下无敌手矣。”象山笑而去。‎ ‎  【注】①陆象山,南宋哲学家。 ②肆:店铺。 ③河图:介绍占卜等内容的书。 ④某:我。‎ 11‎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  常坐临安市肆观棋 ‎11.依据短文内容,你认为对陆象山棋艺进步的原因是什么?(3分)‎ ‎12. 请你说说结尾“象山笑而去”中“笑”的含义。(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5题(8分)‎ ‎《因为阅读而平视世界: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 ‎①有句电影台词说:“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世界那么大,出去走走看看确实是见世面、长阅历的好方法。然而,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阅读同样可以洞察芸芸众生、大千世界。 ‎ ‎②“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穷极一生,我们通过感官感知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行万里路替代不了读万卷书。书乃人生成长的精神食粮,片页之间足以驰骋古今、经天纬地,常读之可以新知、可以医愚、可以立德,甚至可以平治 天下。阅读的意义就在于,不管富甲一方还是一贫如洗,不管位居高位还是一介布衣,不管志得意满还是穷困潦倒,都能在书籍的世界里摆脱世俗庸常、凝望永恒哲理,找到人生的意义。 ‎ ‎③有怎样的眼界,就能看到怎样的远方;有多大的胸襟,就能包纳多大的世界。古人总结,“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书籍,正是脚下的高山,帮助我们看到更遥远的风景。阅读是与意义紧密相连的,它让我们知晓,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也不只有面包,还有玫瑰和咖啡。阅读又是与现实密不可分的,它教会我们审视自身、迎接挑战、辨别善恶,继而读懂生活的真谛、探得生命的意趣。 ‎ ‎④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不读书,接触到的世界就和纸一样单薄;多读书,学识、阅历乃至生命体验会 随着页码的递增而不断累积。“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时间的改变可能是静悄悄的, 但阅读对气质的塑造终究会显露出来。正是在日复一日的博览群书中,我们感受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 有关”,体悟出“不迁怒,不贰过”的修身奥秘,即便处身失落失望甚至失掉所有方向之时,也能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 ‎⑤阅读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读《资治通鉴》,可以获得王朝更替的历史教益;读 《红楼梦》,可以洞晓世家望族的兴衰荣辱;读《平凡的世界》,可以从苦难的生活中发现人性的温暖、奋斗的价值。书籍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有认识这个世界的逻辑、 ‎ 11‎ 方法和哲理,帮助我们于升平气象中看到隐患风险,于问题荆棘中看到出路希望,从历史幽暗之中看到璀璨未来,从人性冷漠之中看到道德之光。 ‎ ‎⑥阅读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让我们在自我省视中学会谦卑和从容,在平视静观中同这个世界和解。今天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不是为了满足“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和虚荣感,而是为了实现内在的淡定从容,赢得开阔的人生境地,达致自我与外界的调和容纳。 ‎ ‎ ⑦不读书犹如自我放弃,非读书不足以实现精神的富足。 ‎ ‎13.第③自然段中的划线语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 ‎14.请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概括文中③④两段作者的主要观点。(2分) ‎ ‎15.请概括第⑤自然段的论证思路。(3分)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21题(17分)‎ ‎《故乡的炊烟》‎ ‎  ⑴许多年前,在我故乡的每一座瓦房或草房的后边,都有一根矗立的烟囱。早晨、午间、傍晚,每一根烟囱里都会飘出袅袅的炊烟,缓缓地向天空飘荡,村庄里到处都弥漫着柴草燃烧后的那种淡淡的、糊糊的气息。如果你站在山坡上,把目光凝聚在村庄,你就会看到几十根、上百根烟囱里冒出的青烟是多么的壮观。这样的景象,比任何一幅山水风景画都优美十倍,让你无法忘却,伴着你生生世世,永远留在你的记忆深处。‎ ‎  ⑵在我的印象中,最美的炊烟是清晨的炊烟。清晨的炊烟,淡淡的、蓝蓝的,在村庄的房舍、绿树上弥漫,很容易让人想起清晨山野树林里飘动的雾霭。偶尔有微风吹来,弥漫在村庄的炊烟便向蔚蓝的天空飘去,村庄便脱去轻纱般的睡衣,裸露出乡村初醒的清新与美丽。这样的早晨,让人感到神清气爽,无比的愉悦。‎ ‎  ⑶傍晚的炊烟,在我看来,它是一种无声的召唤。炊烟飘起时,其实是在告诉田间劳作的家人,该回家了。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我一直无法弄清楚的是,没有手表的父亲为什么总是那么准时地回到家中,我常常看到母亲将饭烧好放到桌上的时候,就会看到父亲吆喝着牛走进院内,那时我就觉得父亲简直就是一只时钟,总是那么准时准点。后来我才知道,父亲之所以那么准时地回家,是因炊烟的缘故,只要父亲看见炊烟升起,就可以根据回家的路程而断定何时收工。‎ ‎  ⑷‎ 11‎ 对于故乡炊烟刻骨铭心的怀念,更多是缘于母亲。因此,一想起炊烟,我就会想起母亲,想起母亲博大无私的爱。记忆里,炊烟是与烤红薯、烤玉米、烤土豆,甚至是与烤鱼、烤螃蟹联系在一起的。小时候我们家穷,没有富足人家的糖块、饼干之类的零食,因此,母亲常根据季节的变化为我们烤红薯、玉米、土豆之类的东西,有时候甚至下河捉鱼捉螃蟹来满足我们兄妹的馋嘴。母亲为我们烤东西的时候总是小心谨慎,翻来覆去地慢慢烤,生怕稍不留心将东西烤糊烤黑。我清晰地记得母亲烤的红薯、玉米是那样的焦香可口,如今想来,依然满口生香。‎ ‎  ⑸可如今,母亲已是七十多岁的人了,而且疾病缠身。记得前年我回家,正好赶上玉米成熟的时节,母亲对我说:“你小时候最喜欢吃烤玉米了,我给你烤两穗吧!”那天,母亲把多年不用的土灶又烧了起来,母亲在土灶里小心地烤着玉米,玉米烤熟的时候,母亲长叹一声:“人老了,手脚不麻利,烤糊了。”吃着母亲烤的玉米,泪水在我的眼眶里打转,我知道,这烤玉米分明是母亲一颗拳拳的慈母之心啊!‎ ‎  ⑹我不知道故乡的炊烟在其他人心中是一个什么概念,但对我来说,故乡的炊烟是连接我生命的血脉。如今,生活越来越好,大鱼大肉不断,可我总觉得电饭锅、高压锅里做出的饭菜和炖出的肉没有乡下的土灶铁锅里做出的饭菜有味。原因在于,我是在故乡的炊烟下长大的,对故乡土灶里烧出的饭菜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怀念,大概就是这种怀念冲淡了现在饭菜的滋味吧!‎ ‎  ⑺如今,在我的故乡,你很难看到村庄里飘起的炊烟,因为故乡的瓦房和草房越来越少了,土灶和烟囱也基本上成了绝迹的候鸟。偶尔飘起的一缕炊烟,似乎在告诉我们,这将是乡村最后的风景。昔日那几十根、上百根烟囱飘出袅袅炊烟的景象只有永远珍藏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  ⑻当炊烟渐渐从乡村里消失的时候,当我对故乡的炊烟充满怀念的时候,昔日贫穷落后的乡村已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乡村城镇化的步伐将越来越大。也许,这就是人类社会向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吧!尽管如此,我依然是那样强烈地思念故乡的炊烟。因为,故乡的炊烟,曾经是我慈祥的母亲为我放飞的。‎ ‎  选自《散文选刊》‎ ‎16.文章第一段说故乡的炊烟“让你无法忘却,伴你今生今世……”,请联系全文,说说为什么故乡的炊烟让人无法忘却?(3分)‎ ‎17.赏析第二段中 “偶尔有微风吹来,弥漫在村庄的炊烟便向蔚蓝的天空飘去,村庄便脱去轻纱般的睡衣,裸露出乡村初醒的清新与美丽”这句的表达效果。(2分)‎ ‎18.文章第⑴段对许多年前故乡的炊烟景象进行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9.文章第⑷段和第⑸段写母亲为我烤玉米的情节,有什么用意?(3分)‎ ‎20.结合全文,理解 “偶尔飘起的一缕炊烟,似乎在告诉我们,这将是村庄最后的风景”‎ 11‎ 的含义。(3分)‎ ‎21. 联系全文,请说说作者对乡村炊烟渐渐消失的看法。(3分)‎ 第三部分 ‎25.作文。(40分)‎ 生活中有很多看似鸡毛蒜皮的平凡小事,放下、不去计较,虽然不需要多么崇高的精神、伟大的人格,却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因为常常会担心吃亏,因为忍不住计较公平不公平,因为自觉不自觉地衡量着自己和别人谁付出的多、谁付出的少……要知道,心胸狭窄、冷漠自私不会带给你真正的快乐,宽容大度、待人友善才是做人的真谛。‎ ‎  请你以“不再计较”为题,结合自身的感悟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情感真实,内容具体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个人真实信息 ‎  ‎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3月份教学质量情况调查答题卷 初二语文 ‎1题(4分)①②③④‎ ‎2题(2分) ‎ ‎3题 (6分) ①。‎ ‎,()‎ ‎②,……。(《》)‎ ‎4题(2分)‎ ‎5题(3分)‎ 11‎ ‎6题(3分)‎ ‎ ‎ ‎7题(3分)‎ ‎8题(2分) ‎ ‎9题(2分)‎ ‎10题(2分)‎ ‎11题(3分)‎ ‎12题(3分)‎ ‎13题(3分)‎ ‎14题(2分)‎ ‎15题(3分)‎ ‎16题(3分)‎ 11‎ ‎17题(2分)‎ ‎18题(3分)‎ ‎19题(3分)‎ ‎20题(3分)‎ ‎21题(3分)‎ ‎200‎ 11‎ ‎400‎ 11‎ ‎600‎ ‎800‎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3月调研测试 初二语文调查卷参考答案 ‎1题 ①曳 ②瑕 ③妩 ④吮 ‎2题 A3题 略4题 A ‎5题 例:同意,如《东郭先生和狼》。分析略 ‎6.题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7题 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写出“漫天”“作雪”基本意思得2分,语言生动流畅得1分。) ‎ ‎8题 C ‎9题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 ‎10题(陆象山)常坐在临安集市的店铺里看人下棋。‎ ‎11题 经常观摩他人下棋 善于知识迁移 善于思考领悟 ‎12题 (赢棋后)得意;笑棋工自大 ‎13题.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阅读教会我们审视自身、迎接挑战、辨别善恶,继而读懂生活的真谛、探得生命的意趣的观点。‎ ‎14题.第③段:阅读教会我们审视自身、迎接挑战、辨别善恶,继而读懂活的真谛、探得生命的意趣。第④段: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 ‎15题.先提出观点:阅读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接着举了阅读《资治通鉴》、《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的意义,最后得出结论:书籍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有认识这个世界的逻辑、方法和哲理。‎ 11‎ ‎16题①清晨的炊烟是最美的风景,乡村因它显得清新美丽,人因它感到愉悦。②傍晚的炊烟是无声的召唤,农家的生活因它而有规律且十分和谐。 ③故乡的炊烟里更有母亲博大无私的爱。‎ ‎17题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清晨雾霭笼罩下村庄的清新与美丽,让人感到神清气爽,无比愉悦.‎ ‎18题①这样写既起到了照应文章标题的作用,②又引出下文对故乡炊烟的深情回忆。③同时也和结尾处思念故乡、感悟母爱亲情呼应。‎ ‎19题①记忆中的母亲烤出的是“焦香可口”的玉米,如今年岁已老的母亲烤糊了玉米。但在作者口里,两种玉米吃出的都是一样的味,一样的情。 ②作者在这里将两次烤出的玉米构成对比,意在突出母亲的那颗拳拳之心,那份博大无私的爱。‎ ‎20题随着乡村逐渐城镇化,昔日贫穷落后的乡村已经越来越远,乡村的炊烟也在渐渐消失,因此偶尔出现的炊烟成为难得一见的风景,昔日炊烟袅袅的景象只能珍藏在记忆深处了。‎ ‎21题炊烟是乡村的一道风景,寄予了作者对故乡人事的怀念,所以对消失的炊烟作者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但同时作者意识到这又是人类社会向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 11‎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