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单元检测卷
(100分,90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得 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3分)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2.据说,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失聪后,为了“聆听”谱写的乐曲,将硬棒的一端抵住琴板,另一端咬在嘴中。这说明( )
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 B.固体能将声音放大
C.固体传声效果好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教室外狂风暴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雷声大作”指的是声音特征中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反射
4.如图所示,小丽唱不上去的原因是“高原”的( )
(第4题图)
A.响度大 B.音调高 C.音色好 D.声速快
5.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已建成的三峡大坝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了人类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察觉,原因是超声波的( )
A.速度太快 B.响度太小 C.频率太高 D.频率太低
6.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
(第6题图)
A.甲: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乙: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C.丙: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丁: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具有能量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 D.声音是一种波
8.下列对声现象的描述,应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响度较大
B.“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
C.“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调可以辨别来人是谁
D.“大雪过后,万籁俱寂”说明大雪会使声音完全消失
9.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回声来测距离。一座高山,看上去很近,走了好久还走不到,“望山走死马”,距离有多远呢?不妨请“回声阿哥”来帮个忙:对着高山大喊一声,听一下回声,记下两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就可以估算出距离了。如果一人对着高山呼喊,若经过10 s后听到回声(声速为340 m/s),那么我们可以断定( )
A.高山距离我们1 700 m B.高山距离我们3 400 m
C.高山距离我们170 m D.高山距离我们340 m
10.星光中学有一个150 m×70 m大小的操场,广播室在操场两端架起两个音箱S1和S2(如图),吴老师绕操场一周试听了一下,在甲、乙、丙、丁四处(它们分别是各边的中点),觉得有两处声音含混不清,则这两处是( )
A.乙和丁 B.甲和乙 C.丙和丁 D.甲和丙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11.如图所示,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传播较远距离的声音是( )
A.频率较低的 B.音调较高的 C.能量较小的 D.响度较小的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2.把一根长管的一头插入水中,另一头放入耳中,就能听到远处船只航行的声音,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够传声,声能够传递______________。
13.如图所示,接通电源,此时能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现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这种研究方法叫实验推理法,又叫理想实验法。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14.如图所示,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________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________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5.小丽用两把伞做“聚音伞”的实验,如图所示,地面上有两把伞,在右边伞柄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到了手表的嘀嗒声,当把左边伞拿走后,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表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也可以发生反射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________,生活中的________应用与这一原理相同;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________。
16.雅西高速公路在靠近村庄的公路两旁安装有高大的隔音板,这是在________________减弱噪声。在城市某些街道旁安装有如图所示的标志,这是在____________减弱噪声。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题12分,共36分)
17.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v:
介质
v/(m·s-1)
介质
v/(m·s-1)
水(5 ℃)
1 450
冰
3 230
水(15 ℃)
1 470
软橡胶(常温)
40~50
水(20 ℃)
1 480
软木
500
海水(25 ℃)
1 531
铁(棒)
5 200
(1)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推断:
①声速大小可能跟__________有关;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声速大小可能跟__________有关;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海水温度为25 ℃,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 s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s=____________,计算出海水深度为________ m。
18.在学习二胡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弦发声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弦发声的音调高低可能与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弦发声的音调高低可能与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弦发声的音调高低可能与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出的不同规格的弦,还借来一个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编号
材料
长度/ cm
横截面积/ mm2
1
铜
60
0.5
2
60
1.0
3
60
1.5
4
80
0.5
5
6
100
0.5
7
钢
80
1.5
8
尼龙
80
1.5
9
100
1.5
19.小华学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盒子里,将衣服盖在闹钟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嘀嗒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依次将各种材料盖在闹钟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如下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钟声的距离/m
2.1
2.8
3.7
5.2
1.2
请你回答问题: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实验数据,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
(3)根据小华的实验结果,请你提出一个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20题9分,21题10分,共19分)
20.汽车驶出高速公路后,进入某国道,如图为此国道某直线路段的一处测速仪,测速仪内有能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传感器。在汽车以某一速度v远离测速仪某段距离L=64 m时,测速仪发出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后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的时间为0.4 s。已知此路段限速为80 km/h,超声波的速度为340 m/s。试计算并说明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第20题图)
21.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潜艇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 kHz~30 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好的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kHz到________kHz。
(2)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 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多少?(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 500 m/s)
(3)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收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 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过1 min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2为多少?
(4)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1.A 2.C 3.A 4.B 5.C
6.D 点拨: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时,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
7.C 点拨: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8.B
9.A 点拨:高山与我们的距离s=vt/2=340 m/s×10 s/2=1 700 m。
10.D 点拨:由图可见,乙和丁距离两个声源一样远,声音同时到达,不会产生干扰,会听起来比较洪亮;而甲和丙两处则不同,距离两个声源的远近明显不同,两个声源传来的声音相互干扰,导致听不清楚。
11.A 点拨:近处的A能录到高音、低音,远处的B只能录到低音,说明音调低的声音传播得远;音调的高低与声音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故频率低的声音传播距离远。
二、12.液体;固体;信息
13.变小;介质 14.音色;响度
15.响度;喇叭(听诊器);空气
16.传播过程中;声源处
三、17.(1)①温度;声音在5 ℃、15 ℃、20 ℃的水中的速度不同 ②介质种类;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 (2)vt/2;1 531
18.(1)1;2;3 (2)1;4;6 (3)80;1.5 点拨:由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可知,要验证猜想一:声音的音调高低与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应改变弦的横截面积,控制弦的材料和长度不变;可见,选用编号为1、2、3的弦可以完成实验。应选择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的弦1、4、6验证猜想二。应选择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的弦验证猜想三,因此编号5的材料长度为80 cm,横截面积为1.5 mm2。
19.(1)小 (2)袜子、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
(3)表面粗糙多孔的材料隔音性能好
四、20.解:依题意可得如图行程线段图,可见,声音在t/2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声与L和s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s声=L+s车,即v声·=L+v车·,则340 m/s×0.4 s/2=64 m+v车×0.4 s/2,解得v车=20 m/s=72 km/h<80 km/h,故该车不超速。
(第20题图)
21.解:(1)10;20
(2)s1===7 500 m。
(3)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变低,说明B潜艇在远离潜艇A,则1 min后两潜艇之间的距离s2=s1+s3=7 500 m+20 m/s×60 s=8 700 m。
(4)不能;因为月球表面是真空,而真空不能传播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