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检测卷
(100分,90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得 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关于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书写一个数字所用的时间约1 s B.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2 s
C.升旗唱国歌用时约3 min D.普通中学生跑100 m用时约10 s
2.如图所示,小华时轻时重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是改变鼓声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第2题图) (第4题图)
3.2015年3月27日,中国城堡室内乐团在福州于山九日台音乐厅举办音乐会。台下的听众能够辨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振幅
4.如图所示,医生通过听诊器来了解患者心肺的工作情况,听诊器运用的物理原理是( )
A.改变发声响度,使响度变大
B.增大振幅,从而增大响度
C.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D.缩短人耳与发声体之间的距离,使响度更大
5.生活与物理息息相关,小芳烧水,她观察到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气”冒出来,从水到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汽化后凝固 D.先升华后熔化
6.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B.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C.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
7.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8.如图所示,表示光从空气射向玻璃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是( )
9.汽车夜间行驶时,一般车内不开灯,这是因为( )
A.要节约用电
B.车内开灯形成漫反射,光线刺眼,影响司机开车
C.车内开灯,司机前面的玻璃会反射车内物体的像,妨碍司机开车
D.车内开灯,光射到车外后视镜上,反射到司机眼中,妨碍司机开车
10.在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图中的( )
(第10题图)
11.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哪个光学器材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 )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近视眼镜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2
.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图像如图所示,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分别是( )
液体与量杯的质量 m/g
40
60
80
100
液体的体积V/ cm3
20
40
60
80
A.20 g,0.8×103 kg/m3 B.60 g,0.8×103 kg/m3
C.60 g,1.0×103 kg/m3 D.20 g,1.0×103 kg/m3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3.萍萍帮妈妈刷洗餐具,演奏出锅、碗、筷、勺的“交响曲”。响声是由于餐具的________产生的;根据声音的________可以判断出是锅还是碗发出的响声。
14.如图是对一定质量的水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其温度________。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15.如图,水平桌面上有一块圆形玻璃转盘,距转盘2 m高处有一盏灯成像在其中。灯的像距离该灯________ m;若用手水平拨动转盘,则会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________(填“改变”或“不改变”)。
16.如图所示,桥在湖中的“倒影”是由光的________所形成的_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这些“倒影”看起来比桥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桥反射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________进入了水中;拍摄该照片的照相机镜头相当于________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作用,可用来矫正________(填“近”或“远”)视眼。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17.某同学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这时应该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砝码;当他在天平右盘中放入一个50 g砝码、一个20 g砝码和一个10 g砝码,并将游码拨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指针恰好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则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三、作图题(每题4分,共8分)
18.挪威留坎镇被群山包围,难以获得阳光照射。工程师在位置A处安装平面镜,使广场中心B处被照亮。若太阳位于图中所在位置,请在A处添加平面镜并完成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19.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在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如图所示,请你画出光的反射光线和光的大致折射方向。
四、实验与探究题(每题8分,共16分)
(第20题图)
20.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想起了走过教学大楼门厅内的大平面镜时的情景:靠近镜子时,感觉自己的像变大了,远离镜子时感觉像变小了。自己的感觉对吗?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小明进行了实验探究。小明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以透明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另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当把蜡烛B移动到某一位置的时候,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测量并记录此时物、像和玻璃板之间的位置关系。
②多次改变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发现总能找到一个对应位置,在玻璃板前从不同角度观察,蜡烛B与蜡烛A的像均重合,测量并记录每次实验的相关数据。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能验证小明感觉的是步骤________(填“①”或“②”);
(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____。
(3)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________(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________(填“虚”或“实”)像。
21.小刘同学发现一杯热水冬天比夏天冷却快,为了掌握物体保温和降温的规律,小刘根据热水冷却快慢的一些现象,做了以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猜想】
猜想一:热水冷却的快慢与温差(温差=热水温度-环境温度)有关;
猜想二:热水冷却的快慢与装水容器的材料有关;
猜想三:热水冷却的快慢与热水表面空气的流速有关。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小刘选用3个玻璃杯、一个塑料杯、一个铝杯(5个杯子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在杯中分别倒入热水放在温度可调控的房间里做了5次实验,每次实验杯子都装满同质量、同温度的热水。用温度计和秒表记录每次实验热水温度从90 ℃降至50 ℃所用时间,只有第2次实验用电风扇对杯中热水吹风(水不溢出)。
实验数据记入下表:
序号
杯子材枓
水的质量
有无电风扇吹风
起始温度/℃
终止温度/℃
室内环境温度/℃
冷却时间/s
1
玻璃
相等
无
90
50
30
920
2
玻璃
相等
有
90
50
30
612
3
玻璃
相等
无
90
50
15
665
4
塑料
相等
无
90
50
15
780
5
铝
相等
无
90
50
15
508
【分析与论证】
(1)请你提出一个新的科学猜想:热水冷却快慢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分析比较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可知热水表面空气流速越快,冷却时间________;
(3)用序号为3、4、5的三个实验可以验证小刘的第________(填序号)个猜想;
(4)在验证热水冷却快慢与温差有关的两次实验中,小刘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对以上实验探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条合理的评价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应用题(10分)
22.建筑工地要用500 m3的沙石,现取这种沙石1×10-3m3,测得其质量为2.6 kg则:
(1)这种沙石的密度为多少?
(2)若用载重4 t的卡车运送,需运送多少车?
参考答案
一、1.A 点拨: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0.4 s,升旗唱国歌用时约50 s,普通中学生跑100 m用时约15 s。
2.A 点拨:改变敲鼓的轻重,可以改变鼓面振动的幅度,从而改变鼓面发声的响度。
3.B 4.C
5.B 点拨:烧水时,水先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珠,即“白气”。
6.B 点拨: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7.B 点拨:A、C是光的反射现象,D是光的折射现象。
8.B 点拨: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9.C
10.B 点拨: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1.B 点拨:观察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则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12.D 点拨:由图及表格中数据可知,当液体体积为0时,即量杯中没有装液体时,质量为20 g,这就是量杯的质量,则m杯=20 g;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60 cm3时,液体质量m液=80 g-20 g=60 g,则液体的密度ρ=m液/V==1 g/cm3=1×103 kg/m3。
二、13.振动;音色 14.98;吸热;不变 15.4;不改变
16.反射;虚像;折射;凸;会聚;远 17.增加;83.2
三、18.解:如图所示。
(第18题图)
点拨:连接AB,即反射光线;然后画出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角平分线,最后根据平面镜与法线(角平分线)垂直画出平面镜。
19.解:如图所示。
(第19题图)
点拨:反射光线可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画折射光线时应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四、20.(1)② (2)物体大小相等;相等;垂直
(3)不能;虚
21.(1)热水的表面积或热水的质量等
(2)越短 (3)二
(4)容器的材料和热水表面空气的流速
(5)在验证某一个猜想时,应多做几次实验,这样才能得出普遍的实验结论
五、22.解:(1)这种沙石的密度ρ=m/V==2.6×103 kg/m3。
(2)沙石的总质量m总=ρV总=2.6×103 kg/m3×500 m3=1.3×106 kg=1300 t,
需运送的车数n===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