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第三期--动态问题试题(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年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第三期--动态问题试题(附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动态问题 一.选择题 1.(2018·辽宁省葫芦岛市) 如图,在▱ABCD 中,AB=6,BC=10,AB⊥AC,点 P 从点 B 出 发沿着 B→A→C 的路径运动,同时点 Q 从点 A 出发沿着 A→C→D 的路径以相同的速度运动, 当点 P 到达点 C 时,点 Q 随之停止运动,设点 P 运动的路程为 x,y=PQ2,下列图象中大致 反映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在 Rt△ABC 中,∠BAC=90°,AB=6,BC=10,∴AC= =8. 当 0≤x≤6 时,AP=6﹣x,AQ=x,∴y=PQ2=AP2+AQ2=2x2﹣12x+36; 当 6≤x≤8 时,AP=x﹣6,AQ=x,∴y=PQ2=(AQ﹣AP)2=36; 当 8≤x≤14 时,CP=14﹣x,CQ=x﹣8,∴y=PQ2=CP2+CQ2=2x2﹣44x+260. 故选 B. 2. (2018•广安•3 分)已知点 P 为某个封闭图形边界上的一定点,动点 M 从点 P 出发,沿 其边界顺时针匀速运动一周,设点 M 的运动时间为 x,线段 PM 的长度为 y,表示 y 与 x 的函 数图象大致如图所示,则该封闭图形可能是(  ) A. B. C. D.2 【分析】先观察图象得到 y 与 x 的函数图象分三个部分,则可对有 4 边的封闭图形进行淘汰, 利用圆的定义,P 点在圆上运动时,PM 总上等于半径,则可对 D 进行判断,从而得到正确选 项. 【解答】解:y 与 x 的函数图象分三个部分,而 B 选项和 C 选项中的封闭图形都有 4 条线段, 其图象要分四个部分,所以 B.C 选项不正确;D 选项中的封闭图形为圆,y 为定中,所以 D 选项不正确;A 选项为三角形,M 点在三边上运动对应三段图象,且 M 点在 P 点的对边上运 动时,PM 的长有最小值.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函数图象是典型的数形结合,图象应用信息广泛, 通过看图获取信息,不仅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用图象解决问题时,要理清图象的含义即会识图. 3. (2018•莱芜•3 分)如图,边长为 2 的正△ABC 的边 BC 在直线 l 上,两条距离为 l 的平 行直线 a 和 b 垂直于直线 l,a 和 b 同时向右移动(a 的起始位置在 B 点),速度均为每秒 1 个单位,运动时间为 t(秒),直到 b 到达 C 点停止,在 a 和 b 向右移动的过程中,记△ABC 夹在 a 和 b 之间的部分的面积为 s,则 s 关于 t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 A. B. C . D. 【分析】依据 a 和 b 同时向右移动,分三种情况讨论,求得函数解析式,进而得到当 0≤t< 1 时,函数图象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的一部分,当 1≤t<2 时,函数图象为开口向下的抛物 线的一部分,当 2≤t≤3 时,函数图象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的一部分. 【解答】解:如图①,当 0≤t<1 时,BE=t,DE= t,3 ∴s=S△BDE= ×t× t= ; 如图②,当 1≤t<2 时,CE=2﹣t,BG=t﹣1, ∴DE= (2﹣t),FG= (t﹣1), ∴s=S 五 边 形 AFGED=S △ ABC﹣S △ BGF﹣S △ CDE= ×2× ﹣ ×(t﹣1)× (t﹣1)﹣ × (2﹣t)× (2﹣t)=﹣ +3 t﹣ ; 如图③,当 2≤t≤3 时,CG=3﹣t,GF= (3﹣t), ∴s=S△CFG= ×(3﹣t)× (3﹣t)= ﹣3 t+ , 综上所述,当 0≤t<1 时,函数图象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的一部分;当 1≤t<2 时,函数图 象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的一部分;当 2≤t≤3 时,函数图象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的一部分,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函数图象是典型的数形结合,通过看图获取 信息,不仅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填空题 1.(2018·辽宁省盘锦市)如图①,在矩形 ABCD 中,动点 P 从 A 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4 A→B→C→D→A 方向运动到点 A 处停止.设点 P 运动的路程为 x,△PAB 面积为 y,如果 y 与 x 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则矩形 ABCD 的面积为 24 . 【解答】解:从图象②和已知可知:AB=4,BC=10﹣4=6,所以矩形 ABCD 的面积是 4×6=24. 故答案为:24. 三.解答题 1. (2018·广西贺州·12 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 y=ax2+bx+c 交 x 轴于 A.B 两点(A 在 B 的左侧),且 OA=3,OB=1,与 y 轴交于 C(0,3),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 D (﹣1,4). (1)求 A.B 两点的坐标; (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过点 D 作直线 DE∥y 轴,交 x 轴于点 E,点 P 是抛物线上 B.D 两点间的一个动点(点 P 不与 B.D 两点重合),PA.PB 与直线 DE 分别交于点 F、G,当点 P 运动时,EF+EG 是否为定值? 若是,试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解答】解:(1)由抛物线 y=ax2+bx+c 交 x 轴于 A.B 两点(A 在 B 的左侧),且 OA=3, OB=1,得 A 点坐标(﹣3,0),B 点坐标(1,0); (2)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a(x+3)(x﹣1), 把 C 点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得 a(0+3)(0﹣1)=3, 解得 a=﹣1,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x+3)(x﹣1)=﹣x2﹣2x+3;5 (3)EF+EG=8(或 EF+EG 是定值),理由如下: 过点 P 作 PQ∥y 轴交 x 轴于 Q,如图. 设 P(t,﹣t2﹣2t+3), 则 PQ=﹣t2﹣2t+3,AQ=3+t,QB=1﹣t, ∵PQ∥EF, ∴△AEF∽△AQP, ∴ = , ∴EF= = = ×(﹣t2﹣2t+3)=2(1﹣t); 又∵PQ∥EG, ∴△BEG∽△BQP, ∴ = , ∴EG= = =2(t+3), ∴EF+EG=2(1﹣t)+2(t+3)=8. 2. (2018·湖北江汉·12 分)抛物线 y=﹣ x2+ x﹣1 与 x 轴交于点 A,B(点 A 在点 B 的 左侧),与 y 轴交于点 C,其顶点为 D.将抛物线位于直线 l:y=t(t< )上方的部分沿 直线 l 向下翻折,抛物线剩余部分与翻折后所得图形组成一个“M”形的新图象. (1)点 A,B,D 的坐标分别为 ( ,0) , (3,0) , ( , ) ; (2)如图①,抛物线翻折后,点 D 落在点 E 处.当点 E 在△ABC 内(含边界)时,求 t 的 取值范围; (3)如图②,当 t=0 时,若 Q 是“M”形新图象上一动点,是否存在以 CQ 为直径的圆与 x 轴相切于点 P?若存在,求出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6 【分析】(1)利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点 A.B 的坐标,再利用配方法即可找 出抛物线的顶点 D 的坐标; (2)由点 D 的坐标结合对称找出点 E 的坐标,根据点 B.C 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直 线 BC 的解析式,再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得出关于 t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解之即可得出 t 的取值范围; (3)假设存在,设点 P 的坐标为( m,0),则点 Q 的横坐标为 m,分 m< 或 m>3 及 ≤m≤3 两种情况,利用勾股定理找出关于 m 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 m 的值,进而可找出点 P 的坐标,此题得解. 【解答】解:(1)当 y=0 时,有﹣ x2+ x﹣1=0, 解得:x1= ,x2=3, ∴点 A 的坐标为( ,0),点 B 的坐标为(3,0). ∵y=﹣ x2+ x﹣1=﹣ (x2﹣ x)﹣1=﹣ (x﹣ )2+ , ∴点 D 的坐标为( , ). 故答案为:( ,0);(3,0);( , ). (2)∵点 E.点 D 关于直线 y=t 对称, ∴点 E 的坐标为( ,2t﹣ ). 当 x=0 时,y=﹣ x2+ x﹣1=﹣1, ∴点 C 的坐标为(0,﹣1). 设线段 BC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 y=kx+b, 将 B(3,0)、C(0,﹣1)代入 y=kx+b,7 ,解得: , ∴线段 BC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 y= x﹣1. ∵点 E 在△ABC 内(含边界), ∴ , 解得: ≤t≤ . (3)当 x< 或 x>3 时,y=﹣ x2+ x﹣1; 当 ≤x≤3 时,y= x2﹣ x+1. 假设存在,设点 P 的坐标为( m,0),则点 Q 的横坐标为 m. ①当 m< 或 m>3 时,点 Q 的坐标为(m,﹣ x2+ x﹣1)(如图 1), ∵以 CQ 为直径的圆与 x 轴相切于点 P, ∴CP⊥PQ, ∴CQ2=CP2+PQ2,即 m2+(﹣ m2+ m)2= m2+1+ m2+(﹣ m2+ m﹣1)2, 整理,得:m1= ,m2= , ∴点 P 的坐标为( ,0)或( ,0); ②当 ≤m≤3 时,点 Q 的坐标为(m, x2﹣ x+1)(如图 2), ∵以 CQ 为直径的圆与 x 轴相切于点 P, ∴CP⊥PQ, ∴CQ2=CP2+PQ2,即 m2+( m2﹣ m+2)2= m2+1+ m2+( m2﹣ m+1)2, 整理,得:11m2﹣28m+12=0, 解得:m3= ,m4=2, ∴点 P 的坐标为( ,0)或(1,0).8 综上所述:存在以 CQ 为直径的圆与 x 轴相切于点 P,点 P 的坐标为( ,0)、( , 0)、(1,0)或( ,0). 3.(2018·四川省攀枝花)如图,在△ABC 中,AB=7.5,AC=9,S△ABC= .动点 P 从 A 点出 发,沿 AB 方向以每秒 5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 B 点匀速运动,动点 Q 从 C 点同时出发,以相 同的速度沿 CA 方向向 A 点匀速运动,当点 P 运动到 B 点时,P、Q 两点同时停止运动,以 PQ 为边作正△PQM(P、Q、M 按逆时针排序),以 QC 为边在 AC 上方作正△QCN,设点 P 运动时 间为 t 秒. (1)求 cosA 的值; (2)当△PQM 与△QCN 的面积满足 S△PQM= S△QCN 时,求 t 的值; (3)当 t 为何值时,△PQM 的某个顶点(Q 点除外)落在△QCN 的边上. 解:(1)如图 1 中,作 BE⊥AC 于 E. ∵S△ABC= •AC•BE= ,∴BE= .在 Rt△ABE 中,AE= =6,∴coaA= =9 = . (2)如图 2 中,作 PH⊥AC 于 H. ∵PA=5t,PH=3t,AH=4t,HQ=AC﹣AH﹣CQ=9﹣9t,∴PQ2=PH2+HQ2=9t2+(9﹣9t)2. ∵S△PQM= S△QCN,∴ •PQ2= × •CQ2,∴9t2+(9﹣9t)2= ×(5t)2,整理得: 5t2﹣18t+9=0,解得 t=3(舍弃)或 ,∴当 t= 时,满足 S△PQM= S△QCN. (3)①如图 3 中,当点 M 落在 QN 上时,作 PH⊥AC 于 H. 易知:PM∥AC,∴∠MPQ=∠PQH=60°,∴PH= HQ,∴3t= (9﹣9t),∴t= . ②如图 4 中,当点 M 在 CQ 上时,作 PH⊥AC 于 H. 同法可得 PH= QH,∴3t= (9t﹣9),∴t= .10 综上所述:当 t= s 或 s 时,△PQM 的某个顶点(Q 点除外)落在△QCN 的 边上. 4.(2018·吉林长春·10 分)如图,在 Rt△ABC 中,∠C=90°,∠A=30°,AB=4,动点 P 从点 A 出发,沿 AB 以每秒 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 B 运动.过点 P 作 PD⊥AC 于点 D(点 P 不与点 A.B 重合),作∠DPQ=60°,边 PQ 交射线 DC 于点 Q.设点 P 的运动时间为 t 秒. (1)用含 t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 DC 的长; (2)当点 Q 与点 C 重合时,求 t 的值; (3)设△PDQ 与△ABC 重叠部分图形的面积为 S,求 S 与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4)当线段 PQ 的垂直平分线经过△ABC 一边中点时,直接写出 t 的值. 【分析】(1)先求出 AC,用三角函数求出 AD,即可得出结论; (2)利用 AD+DQ=AC,即可得出结论; (3)分两种情况,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面积差即可得出结论; (4)分三种情况,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在 Rt△ABC 中,∠A=30°,AB=4, ∴AC=2 , ∵PD⊥AC, ∴∠ADP=∠CDP=90°, 在 Rt△ADP 中,AP=2t, ∴DP=t,AD=APcosA=2t× = t, ∴CD=AC﹣AD=2 ﹣ t(0<t<2); (2)在 Rt△PDQ 中,∵∠DPC=60°, ∴∠PQD=30°=∠A, ∴PA=PQ, ∵PD⊥AC, ∴AD=DQ, ∵点 Q 和点 C 重合, ∴AD+DQ=AC, ∴2× t=2 ,11 ∴t=1; (3)当 0<t≤1 时,S=S△PDQ= DQ×DP= × t×t= t2; 当 1<t<2 时,如图 2, CQ=AQ﹣AC=2AD﹣AC=2 t﹣2 =2 (t﹣1), 在 Rt△CEQ 中,∠CQE=30°, ∴CE=CQ•tan∠CQE=2 (t﹣1)× =2(t﹣1), ∴S=S△PDQ﹣S△ECQ= × t×t﹣ ×2 (t﹣1)×2(t﹣1)=﹣ t2+4 t﹣2 , ∴S= ; (4)当 PQ 的垂直平分线过 AB 的中点 F 时,如图 3, ∴∠PGF=90°,PG= PQ= AP=t,AF= AB=2, ∵∠A=∠AQP=30°, ∴∠FPG=60°, ∴∠PFG=30°, ∴PF=2PG=2t, ∴AP+PF=2t+2t=2, ∴t= ; 当 PQ 的垂直平分线过 AC 的中点 M 时,如图 4, ∴∠QMN=90°,AN= AC= ,QM= PQ= AP=t, 在 Rt△NMQ 中,NQ= = t, ∵AN+NQ=AQ, ∴ + t=2 t, ∴t= , 当 PQ 的垂直平分线过 BC 的中点时,如图 5, ∴BF= BC=1,PE= PQ=t,∠H=30°, ∵∠ABC=60°,12 ∴∠BFH=30°=∠H, ∴BH=BF=1, 在 Rt△PEH 中,PH=2PE=2t, ∴AH=AP+PH=AB+BH, ∴2t+2t=5, ∴t= , 即:当线段 PQ 的垂直平分线经过△ABC 一边中点时,t 的值为 秒或 秒或 秒. 【点评】此题是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垂直 平分线的性质,正确作出图形是解本题的关键.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