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碱
一、选择题
1.化学实验室发生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烧碱变质 B.盐酸挥发 C.稀释浓酸 D.试管破碎
2.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碱、盐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A.H2O KOH NaNO3 B.HCl NH3•H2O CaCO3
C.HNO3 K2SO4 Ba(OH)2 D.FeCl2 NaOH H2CO3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稀释浓硫酸
C.
量取液体
D.
过滤
4.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容易受碱性溶液的侵蚀.所以我们洗发时,在用过洗发剂后再使用护发剂,这样对头发有保护作用.由此可知,护发剂的pH( )
25
A.<7 B.>7
C.=7 D.比洗发剂的pH大
5.已知家庭中常见的物品:食盐水pH=7,中华牙膏pH=9,肥皂或洗衣粉pH=10,米醋pH=3.黄蜂刺中的毒液是碱性,若被黄蜂蜇了,下列物品中可暂时涂在皮肤上缓解疼痛的是( )
A.食盐水 B.中华牙膏 C.肥皂或洗衣粉 D.米醋
6.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向反应结束时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
D.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 结合生成水
7.工业生产中,可用盐酸洗去铁材表面的致密氧化层,但冬天应该反应变缓而影响生产,为提高酸洗液的浓度或温度以加快反应,保证生产,可在酸洗液中加入( )
A.食盐 B.生石灰 C.浓硫酸 D.固体氢氧化钠
8.下列有关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塞,瓶口出现白雾
B.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C.实验室用稀硫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
D.把铜片放入稀硫酸中,产生大量气泡
9.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Na2CO3+2HCl═2NaCl+H2O+CO2↑
B.2NaOH+H2SO4═Na2SO4+2H2O
C.CO2+2NaOH═Na2CO3+H2O
D.Fe+CuSO4═Cu+FeSO4
10.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弹簧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①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②中的导管内没有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可能是( )
25
A.稀盐酸和碳酸钠 B.水和生石灰
C.锌和稀盐酸 D.水和硝酸铵
11.下列四组溶液,只用紫色石蕊溶液就能鉴别的一组是( )
A.NaOH KOH HCl B.NaCl NaOH HCl
C.H2SO4 HCl NaOH D.NaCl Na2CO3 Na2SO4
12.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
A.CaO(CaCO3)滴加稀盐酸
B.HCl(H2O)将混合气体通过固体CaO
C.CO2(CO)通入氧气点燃
D.KCl(MnO2)加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13.为检验某混合气体成分做了如下实验:将一定体积的该混合气体通过量的澄清石灰水,石灰水无明显现象,气体总体积减小,把剩余气体导出后,可在氧气中燃烧,燃烧产物能使白色CuSO4粉末变蓝色,则原混合气体的成分可能是( )
A.HCl和CO B.HCl和H2 C.CH4和CO2 D.CO2和CO
14.下列4个图象中,能正确反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
B.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片
25
C.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
15.10%的NaOH溶液40g与10%的H2SO4溶液40g 充分反应后,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 )
A.紫色 B.红色 C.蓝色 D.无色
二、填空题
16. “硝酸”是高中化学将要学习的物质,浓硝酸见光会发生化学变化,其化学方程式为4HNO34NO2↑+2H2O+X↑.
(1)X的化学式为 .
(2)硝酸具有酸的一些共同性质,它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 色.
(3)浓硝酸敞口放置时瓶口也会出现白雾,说明它具有 性.
(4)根据硝酸见光易分解的性质可知:实验室里保存硝酸时应注意 ,常密封保存于 色细口瓶中.
17.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一次活动中,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每隔5分钟用pH计测定一次pH,其数据如下表:
测定时刻
6:05
6:10
6:15
6:20
6:25
6:30
p 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已知: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
(1)所取的雨水是否为酸雨? (填“是”或“否”);在测定的期间,雨水水样的酸性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 (填“增强”或“减弱”).
(2)经调查,这一地区有一座燃煤发电厂(生产过程中产生SO2),某同学设计用火碱来吸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SO2,将其转化成亚硫酸钠(Na2SO3).请你帮他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若用pH试纸测定雨水的酸碱度,测定方法是: .
25
18.(8分)盐酸先生闻迷宫,前面有很多妖魔鬼怪会“吃掉”它(即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或物质的溶液),盐酸先生必须避开它,否则会被“吃掉”.
(1)试将盐酸走出迷宫不会被“吃掉”的路线,从入口至出口的顺序(用序号相连) ;
(2)写出“吃掉”盐酸的置换反应 ;
(3)盐酸想走捷径,从最近距离走出,却被“吃掉”,生成一种固体时叫“干冰”的气体,其化学方程式为 .
(4)用迷宫中的物质检验(3)中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 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G为紫红色固体单质,B为红棕色粉末,H为蓝色的硫酸盐溶液.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 ,H中溶质的化学式 .
(2)反应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反应①~③中为置换反应的是 (填序号).
(4)写出稀盐酸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探究题
20.某校同学开展了如图所示“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的实验活动:
25
(1)把自制的紫色紫薯汁按图1所示分别滴加到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表所示:
溶液
白醋
盐酸
蔗糖水
草木灰水
石灰水
加入紫薯汁后的颜色
红色
红色
紫色
绿色
绿色
①图1中存放紫薯汁的仪器名称是 ;
②由表可知,紫薯汁能做酸碱指示剂,遇到稀硫酸溶液显示的颜色是 ;
(2)用pH试纸测定图1中部分溶液的酸碱度:草木灰水pH>7,属于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溶液,白醋pH (填“>”、“<”或“=”)7;
(3)图2是三位同学分别测定某溶液酸碱度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填“A”、“B”或“C”,下同),可能导致被测溶液的pH数值发生改变的错误操作是 .
21.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包装上除了表明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外,还提醒了人们注意不可食用、不可浸水、不可开袋、儿童勿喷.甲、乙两同学想知道刚从食品袋中取出的生石灰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生石灰干燥剂中含有哪些物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Ⅰ.含有氧化钙[CaO]、氢氧化钙[Ca(OH)2];
猜想Ⅱ.含有氧化钙[CaO]、碳酸钙[CaCO3];
猜想Ⅲ.含有含有氧化钙[CaO]、氢氧化钙[Ca(OH)2]、碳酸钙[CaCO3].
【活动与探究】甲、乙两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反应后,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可观察到溶液呈红色.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与反思】(1)猜想 错误.(填“Ⅰ”、“Ⅱ”或“Ⅲ”)
25
(2)甲同学实验中发生的反应的方程式: ,溶液变红色的原因: .
(3)乙同学检验气体的方程式: .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是多余的,因为: .
【拓展应用】甲、乙最终无法确定该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实验失败,丙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定量实验来确定,在定量实验时,一定要用到的实验操作是: .
四、计算题(共10分)
22.某石油化工厂化验室的实验员用15%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测得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
洗涤后溶液的pH
①
30g
pH<7
②
40g
pH=7
③
50g
pH>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欲计算出一定量石油产品中所含H2SO4的质量,你觉得应该选择实验序号 的数据.
(2)若一定量石油产品中残余硫酸的质量为100g,请计算该残余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25
酸和碱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化学实验室发生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烧碱变质 B.盐酸挥发 C.稀释浓酸 D.试管破碎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烧碱变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钠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盐酸挥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稀释浓硫酸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试管破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碱、盐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A.H2O KOH NaNO3 B.HCl NH3•H2O CaCO3
C.HNO3 K2SO4 Ba(OH)2 D.FeCl2 NaOH H2CO3
【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
【解答】解:A、H2O属于氧化物,KOH属于碱,NaNO3属于盐.故选项错误;
B、HCl属于酸,NH3•H2O属于碱,CaCO3属于盐.故选项正确;
C、HNO3属于酸,K2SO4属于盐,Ba(OH)2属于碱.故选项错误;
D、FeCl2属于盐,NaOH属于盐,H2CO3属于碳酸.故选项错误.
25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阴阳离子组成,然后再根据酸碱盐概念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稀释浓硫酸
C.
量取液体
D.
过滤
【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测量容器﹣量筒;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加热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25
C、根据量筒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解答】解:A、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与桌面成45°角,试管架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容易受碱性溶液的侵蚀.所以我们洗发时,在用过洗发剂后再使用护发剂,这样对头发有保护作用.由此可知,护发剂的pH( )
A.<7 B.>7
C.=7 D.比洗发剂的pH大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根据物质的pH>7,物质显碱性,pH<7,物质显酸性考虑作答;从弱酸性有益于头发的健康出发考虑.
【解答】解:洗发水的pH大于7,显碱性,而护发素的pH小于7,显酸性,故利用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既能去除污垢又能使头发健康成长.
答案: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生活中的酸碱性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酸碱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是热门考点之一.
5.已知家庭中常见的物品:食盐水pH=7,中华牙膏pH=9,肥皂或洗衣粉pH=10,米醋pH=3.黄蜂刺中的毒液是碱性,若被黄蜂蜇了,下列物品中可暂时涂在皮肤上缓解疼痛的是( )
A.食盐水 B.中华牙膏 C.肥皂或洗衣粉 D.米醋
25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黄蜂刺中的毒液是碱性的,可以依据中和反应的原理,涂抹显酸性的物质.
【解答】解:黄蜂的碱性刺液是造成疼痛的原因,故涂抹酸性的物质把碱性物质反应掉就可以减轻疼痛,
A、食盐水pH=7,显中性,不能把碱性物质反应掉,故错误;
B、中华牙膏pH=9,显碱性,不能把碱性物质反应掉,故错误;
C、肥皂或洗衣粉pH=10,显碱性,不能把碱性物质反应掉,故错误;
D、米醋pH=3,显酸性,能把碱性物质反应掉,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中和的应用,完成此题,要熟悉各种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6.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向反应结束时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
D.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 结合生成水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根据中和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Na+、OH﹣和H2O,盐酸中含有H+、Cl﹣和H2O,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H+和碱中的OH﹣结合生成了水分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H+和OH﹣没有剩余,溶液呈中性,向反应结束时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氢氧根离子和水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25
D、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H+和碱中的OH﹣结合生成了水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H+和OH﹣结合生成了水分子)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工业生产中,可用盐酸洗去铁材表面的致密氧化层,但冬天应该反应变缓而影响生产,为提高酸洗液的浓度或温度以加快反应,保证生产,可在酸洗液中加入( )
A.食盐 B.生石灰 C.浓硫酸 D.固体氢氧化钠
【考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实验目的是提高酸的浓度和溶液的温度,围绕加入试剂后对实验目的影响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加入食盐,对反应液的酸度和温度没有影响,所以不能得到实验目的.
B、加入生石灰,生石灰和盐酸反应,降低了盐酸的浓度,不合题意.
C、加入浓硫酸,浓硫酸溶于水要放出热量,同时使溶液的酸性增强,符合题意.
D、加固体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反应,降低了溶液的酸度,所以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初中三种溶于水有热量变化的物质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要熟悉.
8.下列有关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塞,瓶口出现白雾
B.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C.实验室用稀硫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
D.把铜片放入稀硫酸中,产生大量气泡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A、根据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
B、根据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解答;
C、根据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会生成阻碍物质继续反应硫酸钙,分析解答;
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铜在氢的后面,与稀硫酸不反应解答.
25
【解答】解:
A、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打开瓶盖,瓶口不会出现白雾,故错误;
B、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正确;
C、稀硫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碍反应进一步进行,故错误;
D、在属活动性顺序中,铜在氢的后面,与稀硫酸不反应,故错误.
答案:B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查看选项需要应用的原理,然后根据化学原理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对于浓硫酸的性质等都需要加强记忆.
9.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Na2CO3+2HCl═2NaCl+H2O+CO2↑
B.2NaOH+H2SO4═Na2SO4+2H2O
C.CO2+2NaOH═Na2CO3+H2O
D.Fe+CuSO4═Cu+FeSO4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判断中和反应时一要看反应物是否是酸和碱,二是看生成物是否是盐和水,二者缺一不可.
【解答】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盐和酸,生成物是盐、水和二氧化碳,不属于中和反应,故A错误;
B、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B正确;
C、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碱和非金属氧化物,不属于中和反应,故C错误;
D、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弹簧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①
25
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②中的导管内没有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可能是( )
A.稀盐酸和碳酸钠 B.水和生石灰
C.锌和稀盐酸 D.水和硝酸铵
【考点】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酸的化学性质;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结论探究.
【分析】A、稀盐酸和碳酸钠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B、生石灰与水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热使①内气体膨胀.
C、锌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氢气.
D、水与硝酸铵结合形成溶液,吸热.
【解答】解:A、稀盐酸和碳酸钠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在②中会有气泡产生,此选项错误
B、生石灰与水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热使①内气体膨胀,②中会有气泡生成,此选项错误
C、锌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氢气,②中会有气泡生成,故此选项错误
D、水与硝酸铵结合形成溶液,吸热①内气压变小,无气泡生成,水会倒流入①中,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多为物质性质的方面,是对物质性质的训练与延伸.
11.下列四组溶液,只用紫色石蕊溶液就能鉴别的一组是( )
A.NaOH KOH HCl B.NaCl NaOH HCl
C.H2SO4 HCl NaOH D.NaCl Na2CO3 Na2SO4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25
【解答】解:A、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均显碱性,均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与稀盐酸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钾和水,均无明显变化,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NaCl、NaOH、HCl分别显中性、碱性、酸性,分别能使紫色石蕊溶液显紫色、蓝色、红色,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C、H2SO4、HCl均显碱性,均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H2SO4、HCl与NaOH反应,分别生成硫酸钠和水、氯化钠和水,均无明显变化,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NaCl、Na2CO3、Na2SO4分别显中性、碱性、中性,分别能使紫色石蕊溶液显紫色、蓝色、紫色,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12.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
A.CaO(CaCO3)滴加稀盐酸
B.HCl(H2O)将混合气体通过固体CaO
C.CO2(CO)通入氧气点燃
D.KCl(MnO2)加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H2O和HCl气体均能与氧化钙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KCl易溶于水,MnO2
25
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3.为检验某混合气体成分做了如下实验:将一定体积的该混合气体通过量的澄清石灰水,石灰水无明显现象,气体总体积减小,把剩余气体导出后,可在氧气中燃烧,燃烧产物能使白色CuSO4粉末变蓝色,则原混合气体的成分可能是( )
A.HCl和CO B.HCl和H2 C.CH4和CO2 D.CO2和CO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根据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变浑浊,但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小,说明有气体被吸收;把剩余气体导出后,在O2中能够点燃,燃烧产物中有水蒸气生成进行解答.
【解答】解: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变浑浊,一定不含二氧化碳气体,但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小,说明有气体被吸收,只能是HCl气体,说明含有HCl;把剩余气体导出后,在O2中能够点燃,燃烧产物中有水蒸气生成说明可能有甲烷和氢气,故原混合气体中含有HCl和甲烷或HCl和氢气.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气体的组成判断,难度不大,做题时注意从物质反应的典型现象入手判断.
14.下列4个图象中,能正确反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
B.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片
25
C.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溶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钠的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硫酸钠的质量不变解答;
B、根据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解答;
C、根据高锰酸钾受热会分解生成氧气解答;
D、根据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充当的是催化剂,可以结合催化剂的定义来完成解答.
【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钠的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硫酸钠的质量不变,故正确;
B、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片,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65份锌进入溶液,减少2份氢气,溶液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不变
,故错误;
C、加热高锰酸钾固体,会生成氧气,导致固体质量减少,而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故锰元素的含量会增大,故错误;
D、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充当的是催化剂,其质量在反应前后不会改变,故错误.
答案: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15.10%的NaOH溶液40g与10%的H2SO4溶液40g 充分反应后,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 )
A.紫色 B.红色 C.蓝色 D.无色
25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完全反应后剩余的是哪一种溶液,再根据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4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40克10%的硫酸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均为40g×10%=4g.
反应中消耗硫酸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关系如下:
H2SO4+2NaOH═Na2SO4+2H2O
98 80
可知,98份质量的硫酸与8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则4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40克10%的硫酸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显碱性,最终混合后的液体呈蓝色.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应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判断出反应后剩余的物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6.“硝酸”是高中化学将要学习的物质,浓硝酸见光会发生化学变化,其化学方程式为4HNO34NO2↑+2H2O+X↑.
(1)X的化学式为 O2 .
(2)硝酸具有酸的一些共同性质,它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 红 色.
(3)浓硝酸敞口放置时瓶口也会出现白雾,说明它具有 挥发 性.
(4)根据硝酸见光易分解的性质可知:实验室里保存硝酸时应注意 密封 ,常密封保存于 棕色 色细口瓶中.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开放性简答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2)根据已有的石蕊试液的变色特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3)根据浓硝酸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4)考虑硝酸见光易分解的性质.
25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反应前H的数目为4个,N的数目为4个,O的数目为12个;反应后H的数目为4个,N的数目为4个,O的数目为10个,所以X为O2;
(2)因为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遇中性溶液不变色,故硝酸具有酸的一些共同性质,它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 红色.
(3)浓硝酸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硝酸的试剂瓶盖,从浓硝酸中挥发出来的硝酸气体和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硝酸小液滴,故瓶口会出现白雾;
(4)根据硝酸见光易分解的性质可知:实验室里保存硝酸时应注意 密封,常密封保存于 棕色色细口瓶中.
故答案为:
(1)O2.(2)红.(3)挥发.(4)密封,棕色.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7.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一次活动中,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每隔5分钟用pH计测定一次pH,其数据如下表:
测定时刻
6:05
6:10
6:15
6:20
6:25
6:30
p 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已知: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
(1)所取的雨水是否为酸雨? 是 (填“是”或“否”);在测定的期间,雨水水样的酸性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 增强 (填“增强”或“减弱”).
(2)经调查,这一地区有一座燃煤发电厂(生产过程中产生SO2),某同学设计用火碱来吸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SO2,将其转化成亚硫酸钠(Na2SO3).请你帮他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2+2NaOH═Na2SO3+H2O .
(3)若用pH试纸测定雨水的酸碱度,测定方法是: 用玻璃棒沾取雨水样品滴在pH试纸上,将pH试纸所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数值. .
【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溶液的酸碱性测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当溶液的pH<
25
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用pH试纸可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解答】解:(1)雨水的pH小于5.6,属于酸雨,在测定的期间,雨水水样的pH逐渐减小,酸性增强.故填:是;增强.
(2)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
(3)用pH试纸测定雨水的酸碱度的方法是:用玻璃棒沾取雨水样品滴在pH试纸上,将pH试纸所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数值.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增强的判断.
18.盐酸先生闻迷宫,前面有很多妖魔鬼怪会“吃掉”它(即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或物质的溶液),盐酸先生必须避开它,否则会被“吃掉”.
(1)试将盐酸走出迷宫不会被“吃掉”的路线,从入口至出口的顺序(用序号相连) ②④⑥⑨⑧⑪ ;
(2)写出“吃掉”盐酸的置换反应 Fe+2HCl=FeCl2+H2↑ ;
(3)盐酸想走捷径,从最近距离走出,却被“吃掉”,生成一种固体时叫“干冰”的气体,其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4)用迷宫中的物质检验(3)中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1)解决该题应该找出一条不能和盐酸发生反应的物质构成的路.酸的化学性质有:能够和酸碱指示剂变色,能够和活泼金属反应,能够和金属氧化物反应,能够和碱反应,能够和某些盐反应.活泼金属即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的金属,酸和金属氧化物、碱、盐发生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因此必须有水、沉淀或气体生成.
(2)根据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解答;
(3)根据固体时叫“干冰”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盐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5
(4)根据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解答.
【解答】解:(1)由于盐酸不能和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氯化钾、二氧化硫、不活泼金属银、硫酸、汞反应,所以正确路线为:②④⑥⑨⑧⑪;
(2)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3)固体时叫“干冰”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盐酸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4)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与石灰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答案为:(1)②④⑥⑨⑧⑪;
(2)Fe+2HCl=FeCl2+H2↑;
(3)CaCO3+2HCl=CaCl2+H2O+CO2↑;
(4)Ca(OH)2+CO2═CaCO3↓+H2O;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酸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9. 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G为紫红色固体单质,B为红棕色粉末,H为蓝色的硫酸盐溶液.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 Fe2O3 ,H中溶质的化学式 CuSO4 .
(2)反应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Fe+CuSO4═Cu+FeSO4 .
(3)反应①~③中为置换反应的是 ①、③ (填序号).
(4)写出稀盐酸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6HCl═2FeCl3+3H2O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置换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框图型推断题.
25
【分析】根据A为黑色固体单质,而B为红棕色粉末,所以可以判断A为碳单质,而B为氧化铁粉末,它们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而C可以和A在高温下反应,所以可以判断C为二氧化碳,D为铁,那么E为一氧化碳,G为紫红色固体单质,所以可以知道G为铜,而F为氧化铜,D可以和H反应生成G,所以可以判断H为铜盐的溶液,例如硫酸铜,至此各物质均已鉴定完毕,带入验证,符合题意,可以据此解答.
【解答】解:根据A为黑色固体单质,而B为红棕色粉末,所以可以判断A为碳单质,而B为氧化铁粉末,它们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而C可以和A在高温下反应,所以可以判断C为二氧化碳,D为铁,那么E为一氧化碳,G为紫红色固体单质,所以可以知道G为铜,而F为氧化铜,D可以和H反应生成G,所以可以判断H为铜盐的溶液,例如硫酸铜,带入验证,符合题意;
(1)根据分析,B的化学式Fe2O3,H中溶质的化学式CuSO4.
(2)反应③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溶液,故其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
(3)根据(1)的解答可以知道,反应①为氧化铁和碳的反应,为置换反应;而反应②为二氧化碳和碳的反应,为化合反应;③为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反应①~③中为置换反应的是①、③.
(4)稀盐酸与B反应,即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故答案为:
(1)Fe2O3;CuO;(2)Fe+CuSO4═Cu+FeSO4.
(3)①、③;(4)Fe2O3+6HCl═2FeCl3+3H2O.
【点评】此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顺向或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推,逐一导出其他结论.
三、实验探究题
20.某校同学开展了如图所示“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的实验活动:
25
(1)把自制的紫色紫薯汁按图1所示分别滴加到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表所示:
溶液
白醋
盐酸
蔗糖水
草木灰水
石灰水
加入紫薯汁后的颜色
红色
红色
紫色
绿色
绿色
①图1中存放紫薯汁的仪器名称是 滴瓶 ;
②由表可知,紫薯汁能做酸碱指示剂,遇到稀硫酸溶液显示的颜色是 红色 ;
(2)用pH试纸测定图1中部分溶液的酸碱度:草木灰水pH>7,属于 碱性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溶液,白醋pH < (填“>”、“<”或“=”)7;
(3)图2是三位同学分别测定某溶液酸碱度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B (填“A”、“B”或“C”,下同),可能导致被测溶液的pH数值发生改变的错误操作是 C .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测定;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1)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在酸碱溶液中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据此解答;
(2)根据pH值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解答;
(3)根据测定溶液pH值的方法解答.
【解答】解:(1)①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存放紫薯汁的仪器名称是滴瓶;
②上表推测,紫薯汁遇到稀硫酸溶液可能显示的颜色是红色;
(2)用pH试纸测定图1中部分溶液的酸碱度:草木灰水pH>7,属于碱性溶液;白醋pH<7;
(3)正确的pH试纸的使用方法是取待测液少许涂与其上进行检验,故答案为B;C把pH试纸润湿会使溶液被稀释导致数值不准确,A直接放入待测液中会使溶液被污染.
答案:(1)①滴瓶;②红色;(2)碱性;<;(3)B;C.
【点评】掌握酸碱指示剂好的溶液酸碱性的关系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包装上除了表明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外,还提醒了人们注意不可食用、不可浸水、不可开袋、儿童勿喷.甲、乙两同学想知道刚从食品袋中取出的生石灰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生石灰干燥剂中含有哪些物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Ⅰ.含有氧化钙[CaO]、氢氧化钙[Ca(OH)2];
猜想Ⅱ.含有氧化钙[CaO]、碳酸钙[CaCO3];
猜想Ⅲ.含有含有氧化钙[CaO]、氢氧化钙[Ca(OH)2]、碳酸钙[CaCO3].
25
【活动与探究】甲、乙两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反应后,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可观察到溶液呈红色.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与反思】(1)猜想 Ⅰ 错误.(填“Ⅰ”、“Ⅱ”或“Ⅲ”)
(2)甲同学实验中发生的反应的方程式: CaO+H2O=Ca(OH)2 ,溶液变红色的原因: 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
(3)乙同学检验气体的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是多余的,因为: 乙在有氧化钙的情况下,无法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
【拓展应用】甲、乙最终无法确定该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实验失败,丙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定量实验来确定,在定量实验时,一定要用到的实验操作是: 称量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结合实验现象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结论与反思】(1)因为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进一步说明干燥剂中含有碳酸钙,所以猜想Ⅰ不正确;
(2)甲同学实验中,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溶液呈红色的原因是: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填:CaO+H2O=Ca(OH)2;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3)检验二氧化碳气体通常用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填:CO2+Ca(OH)2=CaCO3↓+H2O;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是多余的,因为在有氧化钙的情况下,无法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钙;故填:乙在有氧化钙的情况下,无法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拓展应用】通过定量实验来确定时,在定量实验时一定要用到的实验操作是称量;故填:称量.
25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所给的知识进行解答.
四、计算题(共10分)
22.某石油化工厂化验室的实验员用15%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测得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
洗涤后溶液的pH
①
30g
pH<7
②
40g
pH=7
③
50g
pH>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欲计算出一定量石油产品中所含H2SO4的质量,你觉得应该选择实验序号 ② 的数据.
(2)若一定量石油产品中残余硫酸的质量为100g,请计算该残余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1)根据反应后溶液的pH值进行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依据恰好完全反应的数据进行计算.
【解答】解:(1)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实验②反应后,溶液的pH值等于7,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所以应该选择实验序号②的数据;
(2)设残余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2NaOH+H2SO4=Na2SO4+2H2O
80 98
40g×15% x×100g
=
x=7.35%
故答案为:(1)②;
(2)残余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