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同步训练(附解析苏教版七年级上)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端午日》同步训练(附解析苏教版七年级上)》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11课《端午日》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屈原是我国春秋时期哪国人( )‎ A.秦国 B.楚国 C.魏国 D.赵国 答案:B 解析:‎ 分析: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人。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习俗礼节的积累识记。‎ ‎2.下列划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茶峒( dòng ) 干燥(zào )‎ B.擂鼓( lèi ) 洞穴( xué )‎ C.泅水( qiú ) 节拍( pāi )‎ D.蘸(zhàn)酒 划桨(jiāng) ‎ 答案:D 解析:‎ 分析:D项“桨”应读jiǎng。其余正确。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3.端午节是农历几月初几( )‎ A.八月十五 B.正月十五 C.九月初九 D.五月初五 答案:D 解析:‎ 分析: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习俗礼节的积累识记。‎ ‎4.属于屈原作品的是( )‎ A.离骚 B.天问 9‎ C.九歌 D.九章 答案:ABCD 解析:‎ 分析:以上均属于屈原的作品。故选ABC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习俗礼节的积累识记。‎ ‎5.下列句中加粗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我国加入WTO之后,“诚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B.远处奇峰叠翠,水中倒影如墨,让人领略到如诗如画的山水之美。‎ C.本届全国书市上亮相的不少作品,文质兼美,引人入胜。‎ D.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答案:D 解析:‎ 分析:D项“栩栩如生”描述的是视觉形象,而此句中应是听觉形象。其余正确。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使用能力。‎ ‎6.我国的传统节日有( )‎ A.春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圣诞节 答案:ABC 解析:‎ 分析:圣诞节是西方人的节日。前三项是我国的节日。故选AB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习俗礼节的积累。‎ ‎7.属于端午节风俗的有(  ) ‎ A.吃粽子 B.插艾叶 C.赛龙舟 D.烧纸 答案:ABC 9‎ 解析:‎ 分析:烧纸是清明节的风俗,其余三项均为端午节风俗。故ABC。‎ 点评:考查学生习俗礼节的积累识记。‎ ‎8.跟端午节有关的故事( )‎ A.屈原投江 B.大禹治水 C.后羿射日 D.桃园三结义 答案:A ‎ 解析:‎ 分析: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屈原不堪看到祖国灭亡,投汨罗江而死。所以应该选A。‎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习俗礼节的积累识记。‎ ‎9.跟端午有关的诗句( )‎ A.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 B.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C.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D.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答案:ABCD 解析:‎ 分析:跟端午有关的诗句很多,学生要注意积累识记。以上四项均对。故选ABCD。‎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积累分类。‎ ‎10.属于端午节别名的( )‎ A.端五节 B.重五节 C.五月节 D.夏节 答案:ABCD 解析:‎ 分析:端午的别名有很多,学生要注意积累识记。以上四项均是正确的。故选ABC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史知识的积累识记。‎ 9‎ ‎11.填在下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________嘭嘭铛铛地把锣鼓很________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 A.立即 纯粹 B.即刻 单纯 C.即刻 单调 D.顿时 纯粹 ‎ 答案:B 解析:‎ 分析:“即刻”“立即”都是表示马上,很快的意思。不同点是“即刻”更书面语。“单纯”指简单、纯净;“纯粹”指不搀杂其它成分的。前者突出更“简单”二字,也就是鼓点简单。故选B。‎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的使用,要仔细辨别词语的细微差别。‎ ‎12.填在下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________,手脚________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 ‎ ‎ A.强壮 粗大 B.结实 伶俐 C.健康 伶俐 D.结实 粗大 ‎ 答案:B 解析:‎ 分析:划船需要手脚伶俐,身体结实。故选B。‎ 点评:考查学生词语的使用。‎ ‎13.下面诗句描述的节日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 ‎ B.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贴,却疑账主怕灵符。(端午节) ‎ 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 ‎ D.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元宵节) ‎ 答案:ABCD 解析:‎ 分析: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风俗。根据诗句体现的诗句内容判断所属节日即可,以上四项均正确故选ABCD。‎ 点评:考查学生习俗礼节的积累。‎ ‎14.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两边的小岛上长满了茂盛的芒果树,树冠相接如山丘起伏。‎ 9‎ B.为了更好地了解如皋的历史文化,我校有近90%左右的同学参加了“馆校衔接”活动。 ‎ C.虽然香椿树芽作为蔬菜在湛江少见,但是在北方却是高档蔬菜,营养丰富,还具有食疗作用。 ‎ ‎ D.能否加快开发建设如皋港新区,对提升如皋城市形象,支撑发展崛起意义深远。‎ 答案:B 解析:‎ 分析:A句“保护并了解”词序不当,应为“了解与保护”,只有选了解才能去保护;C句在“在”介词错用,就为“对”,引出对象;D 句“从事……”之后缺少中心语“活动”,且“登岛”与“捕鱼”与事理不符。此句应改为“一直在岛上采药,在附近海域捕鱼”。故答案选B。‎ 点评: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 ‎1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为了改变这个班学风不正的局面,周老师服从了领导的安排,粉墨登场担任了该班的班主任。 ‎ B.王校长不辞辛劳,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休养的杨老师。 ‎ C.玉树地震发生后,许多青年志愿者纷纷奔赴灾区,我市的医务工作者也蠢蠢欲动。 ‎ D.大家认为他没有真才实学,只是浪得虚名而已,对他的印象也就极差。‎ 答案:D 解析:‎ 分析:A项“粉墨登场”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用在该句不合适;B项“三顾茅庐”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用在该句不合适;C项“蠢蠢欲动”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用在该句不合适。故选D。‎ 点评:考查学生病句修改的能力。‎ 二、填空题 ‎16.《端午日》作者_______,_____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散文集《 》。‎ 答案:沈从文|现代|《边城》|《长河》|《湘行散记》。‎ 解析:‎ 分析:背诵默写一定的文学常识。‎ 9‎ 点评: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等考点的掌握。 ‎ ‎17.虽然《端午日》不是专门写民俗的文章,但我们从中也可了解到当地端午节的民俗。当地的端午节的民俗例如有以下几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穿新衣|雄黄酒|画王字|赛龙舟 解析:‎ 分析:梳理、概括故事情节 点评:学生如果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找出当地端午节民俗很容易。‎ ‎18.本文是一篇着重描写端午日赛龙船场面的短文,全文紧扣“端午日”这个题目,按___________顺序来安排材料。‎ 答案:时间 解析:‎ 分析:该文按“争看划船一竞追鸭子一结束赛事”的思路展开,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 点评:学生要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19.这是一篇重点描写端午日___________的短文,全文紧扣"端午日"这个文题展开。通过____________相结合的方面,突出了龙舟竞赛的热烈与欢腾。同时运用了________的手法,渲染出竞赛的紧张、激烈程度。‎ 答案:赛龙舟|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l联想 解析:‎ 分析: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分析主要写作手法。‎ 点评: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写作手法的分析。‎ ‎20.根据下面的情境,按要求答题。‎ 在一次大型的优秀歌手颁奖晚会上,一位知名女歌手因不满评奖的结果,在台上扔下话筒,拒绝演唱,引起全场哗然。请设想一下,下列不同年龄、身份的人在这种场合会说出怎样的话。‎ ‎①晚会主持人充满歉意地对观众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个小朋友不解地问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一位歌迷对歌手这种表现失望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一位知名的老歌唱家气愤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十分抱歉,没能让大家尽兴。我们一定会把精彩的节目奉献给大家!|②这个阿姨怎么啦?|③真遗憾,我所崇拜的歌星竟这样没风度!|④‎ 9‎ 现在这些小年轻,没唱几首歌就自以为了不得,太不像话了!‎ 解析:‎ 分析:根据不同人物,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不同年龄作答。‎ 点评:考查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阅读理解 ‎2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分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党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 ‎(1)选文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 答案:出城看划船、河上赛龙船、胜利者领赏等三个场面。‎ 解析:‎ 分析:阅读选文内容,找出相关场面即可。语言表达要简洁。‎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 ‎ ‎(2)下列句中画线的动词能否换成括号里的词?为什么?‎ 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撑)‎ 答案:‎ 9‎ 不能。“撑”的速度没有“划”的速度快,且“撑”这个动作发出者应是站在船上,而龙舟竞赛的桨手是坐在船上,因此用“撑”这个动词不恰当。‎ 解析:‎ 分析:仔细区别“划”与“撑”的细微差别。“划”比“撑”更恰当,不能替换。‎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表达作用的赏析。 ‎ ‎(3)体会文中画线的三个“莫不”一词的作用。‎ 答案:莫不,程度副词,从程度上渲染观看龙舟竞赛的人之多,涉及面之广,具体写出了“全茶峒人”欢度端午节的盛况。‎ 解析:‎ 分析:“莫不”是“无不”的意思,也就是“全部都”的意思。在理解词义基础上,结合语境分析其作用。‎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2.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浪涌飞舟 五月初五头端午,正是栽秧割麦两头忙;五月十五大端午,农活告一段落,人们从农田里爬起来,休整两天。姑娘女婿拎了粽子走娘家,更多的是穿上花花绿绿的新衣到岑河镇上“晒叶子”(指穿好衣服逛大场合)。那一天,无论大路小路,都是新的、亮的,满街满巷都是笑脸和喜气。 ‎ 岑河上雄跨着两座古老的圆拱石桥,南桥和北桥之间,两岸早已站满了人。花花绿绿的人山,光彩照人的笑脸,拥挤在依依垂柳之下,倒映在清清河水之中。‎ ‎“龙船来了——”“黄龙!”有人呼喊。说是龙船,其实并没有龙头龙尾的简装,更没有雕龙画凤的屏风廊檐,有的只是八条黝黑健壮的汉子,黄裤黄褂黄头巾。龙的灵气,龙的威武,龙的精神,鼓得我们热血沸腾。我们迅速让开道,龙船缓缓下了水,清清的河水便映出一条仿佛真的黄龙来。龙开始舞动爪牙,缓缓前进,明镜上漾起一层层涟漪,荡漾开去,龙的倒影便在层层鳞浪之下缓缓飞翔了。‎ ‎“白龙来了!”“红龙来了!”几条龙下了河,河水晃动,河里倒映的柳枝也跳起舞来。龙们先是自由自在地划呀,试呀,力往一处使,劲往一处用。几条龙一碰上并排的机会就“抢标”。你听,鼓声响了,船头的鼓手昂首奋臂擂鼓,两厢的龙人埋头奋臂划龙。两岸的小孩、大人都和着鼓点的节拍唱着:“咚咚地划,咚咚地划,划得快快前哟,吃碗麦炒面;划得慢慢后哟,吃碗枯豌豆。”‎ 正式“抢标”开始了,各龙舟的步伐基本到位。急促的鼓点催龙奋进,船就像短跑运动员的最后冲刺,又像离弦的箭,“嗖嗖”地射向前方。众桨划出汹涌的波浪,一浪高过一浪,浪涌飞舟,溅起一阵阵水花。‎ 9‎ ‎“杂龙来了!”果然,青红紫白黑,握桨的汉子服饰杂乱无章。杂龙匆匆赶到,匆匆下水,匆匆上阵。黄龙眼看就要取胜,杂龙后来居上,和黄龙并排了。鼓点更加密集急骤,“咚咚”的划声更加震耳嘹亮。黄龙如强弩之末,杂龙如喷薄之日出,虎虎向前,腾腾而上。杂龙取胜了!‎ 黄龙不服,和杂龙打起来,从船上打到水里,从水里扯到岸上,两个龙头扭成一团。我们围过去看众人劝架:“除了栗柴无好火,除了郎舅无好亲。一边姑爷,一边舅爷,输了赢了又不是外人。”“不,在船赢船。两船相争,各为其船。什么姑爷舅爷,不认那一套!”舅爷一口回绝。‎ ‎“算了算了,别生气了,今天我请客,到我家喝酒吃炒面……过端午。”“不,今天在自家吃枯豌豆喝闷酒,明年老子请客,到老子家吃炒面喝酒过端午节!”‎ 如今,清清的岑河只有柳枝在那里静静地照着倩影。‎ ‎(1)文中写出了岑河端午的哪些风俗?‎ 答案:姑娘女婿拎了粽子走娘家,更多的是穿上花花绿绿的新衣到岑河镇上“晒叶子”;赛龙舟;喝酒、吃炒面。‎ 解析:‎ 分析:文章主要讲了这三件事,理清了文章的段落结构,就能准确解答本题。‎ 点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 ‎(2)姑爷领头的杂龙取胜了,从姑舅之争说说姑爷、舅爷的性格特点。‎ 答案:姑爷性格随和、宽容;舅爷性格争强好胜。‎ 解析:‎ 分析:从倒数第2、3段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两人的性格特点。‎ 点评:学生要熟悉小说阅读的基本要点,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 ‎ ‎ ‎ 9‎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