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精练一 鉴赏古诗的形象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济州道中寄叶勋秀才
晁补之
晓路入西郊,新霜着鬓毛。
贫交借羸马,慈母授征袍。
野静狐狸出,天寒雁鹄高。
艰难忆亲旧,清泪渍平皋。
注 绍圣元年,宋王朝政局大变,新党复起,乃尽逐元祐相臣,晁补之亦受累离开京师,出知济州(今山东济南)。
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描绘了一幅凄寒、悲凉的秋晨郊野出行图。“晓路入西郊”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事件,“晓”突出了作者出行之早;“新霜着鬓毛”中的“新霜”突出天气之凄寒,烘托出作者悲凉的心境。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迷神引
贬玉溪,对江山作
晁补之
黯黯青山红日暮,浩浩大江东注。余霞散绮,向烟波路。使人愁,长安远,在何处。几点渔灯小,迷近坞。一片客帆低,傍前浦。
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误。觉阮途穷,归心阻。断魂素月,一千里、伤平楚。怪竹枝歌,声声怨,为谁苦。猿鸟一时啼,惊岛屿。烛暗不成眠,听津鼓。
词的上片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上片描绘了青山渐暗、红日西沉、余霞满天、江水东流、烟波浩渺、渔火迷坞的壮丽而又迷离的景象,勾勒了一幅日暮黄昏江景图。词人借助景物描写外化了贬谪的郁闷情怀、羁旅的迷茫心绪,为下片的抒情做了铺垫。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宋中[注]
耿
日暮黄云合,年深白骨稀。
旧村乔木在,秋草远人归。
废井莓苔厚,荒田路径微。
唯馀近山色,相对似依依。
注 宋中:地名,唐朝“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在此与叛军进行过殊死搏斗,杀敌万人,但最后二人战败被杀。
诗歌首联的意境和作用分别是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首联通过对宋中暮色四合、白骨稀少的景物描写,营造了一种凄凉、惨淡的意境。②为全诗定下悲凉的基调,引出下文对宋中苍凉、寥落景色的描写。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洛桥晚望
孟 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诗歌前三句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试描绘其体现的环境氛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前三句主要运用了冰、陌上、榆柳、楼阁等意象。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凄清氛围:桥下冰初结,路上行人绝,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
解析 提炼意象要准确,避免不全面或者无中生有;“描绘其体现的环境氛围”要求语言体现“描写性”,作答时切忌写成说明性、议论性的文字,“氛围”需要抓住意象特点准确概括。
5.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蝴蝶儿
[五代]张泌
蝴蝶儿,晚春时。阿娇①初著淡黄衣,倚窗学画伊②。 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无端和泪湿胭脂,惹教双翅垂。
咏蝴蝶
[北宋]谢逸
桃红李白一番新,对舞花前亦可人。
才遇东来又西去,片时游遍满园春。
注 ①阿娇:汉武帝陈皇后小名阿娇,此处借指少女。②伊:第三人称代词,词中指蝴蝶。
两首作品都刻画了“蝴蝶”的形象,两个形象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张词中的蝴蝶,是概括的形象,强调了其“双双对对飞”的特点;同时作者又赋予它人的情感,看到因怀春而伤心的少女,以致双翼下垂。
谢诗中的蝴蝶更加具体生动。它在桃李花前飞舞,忽东忽西,自由自在,活泼灵动,赏遍满园春色,欢快愉悦。
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踏枝
[五代]冯延巳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①?穿帘海燕②又飞去。 满眼游丝③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注 ①钿筝:用金翠宝石装饰的筝。玉柱:筝上定弦用的玉制码子。②海燕:传说燕子来自海上,故称“海燕”。③游丝:指在空中飞扬的虫丝。
结合“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两句,分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刻画了一位独守空闺、孤独寂寞的女子形象。女主人公整日孤单,好不容易睡浓梦好,偏是莺语惊醒,美好的梦境消失无影;“乱”字暗示了心情烦乱,“无寻处”写出了伤感与惆怅。
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秋夜
白居易
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
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
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意象:溶溶的月光、凋残的菊花、疏篱、飘零的桐叶、寒井、急飞的塞鸿、迟鸣的鸡。(写出四个即可)营造了一种清冷、寂寥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