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物质的溶解(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中考化学专题--物质的溶解(带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物质的溶解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物质都易溶于水 B.可将工业废水任意排入内河 C.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检验软水和硬水 D.水电解过程与电源正极连接的一端产生氢气 ‎2.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碘放入汽油中﹣不溶解 B.打开浓硫酸的瓶盖﹣瓶口有白雾 C.在空气中加热铜片﹣表面变黑 D.点燃纯净的氢气﹣尖锐的爆鸣声 ‎3.下列物质中,易溶于水的是(  )‎ A.植物油 B.汽油 C.蔗糖 D.塑料 ‎4.一定温度下,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制成溶液.下列有关的量不随水的质量改变而改变的是(  )‎ A.溶液质量分数 B.溶液的pH C.氢氧化钠的溶解度 D.最多能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 ‎5.下列图象与所叙述的化学原理不相符的是(  )‎ A.‎ t℃时向不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B.‎ 向盐酸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 37‎ C.‎ 实验室用KClO3与MnO2共热制O2‎ D.‎ 向盛有HNO3和Cu(NO3)2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6.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A.‎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滴加水 C.‎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 37‎ D.‎ 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7.如图为市售盐酸标签的部分内容,其中36.0%~38.0%表示该盐酸中(  ) ‎ 技术条件 HCl含量 36.0%~38.0%‎ 外观 合格 A.氯元素含量 B.溶质溶解度 C.溶质质量分数 D.溶质式量 ‎8.下列探究实验中,没有利用对比方法的是(  )‎ A.‎ 探究高锰酸钾的溶解性 ‎ B.‎ 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C.‎ 探究氧气的性质 ‎ 37‎ D.‎ 探究分子的运动 ‎9.‎20℃‎时,取四份一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后,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A.保持温度不变,减少‎10g溶剂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保持温度不变,加入‎10g溶质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C.保持温度不变,减少‎10g溶剂后,溶质的溶解度减小 D.降低至‎10℃‎后,溶质的溶解度减小 ‎10.将‎50g 98%的浓硫酸溶于‎45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9.8% B.10.2% C.10.8% D.19.6%‎ ‎1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20℃‎时,向一定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B.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 C.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A.A B.B C.C D.D ‎1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某温度下两种不同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定相同 B.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200毫升某溶液,密度为‎1.2克/厘米3,其中含溶质‎24克 C.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 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13.化学学习中常用到“质量守恒”、“反应先后”等思想来分析、解决问题.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50mL酒精中加入50mL水,根据溶质守恒推出酒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B.酒精燃烧生成CO2和H2‎ 37‎ O的分子个数比为2:3,根据原子守恒推出酒精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3‎ C.少量铁粉放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根据反应的先后推出析出固体铜 D.向硫酸铜与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根据反应的先后推出先生成蓝色沉淀 ‎14.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点A对应的ZnSO4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点B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能达到饱和 D.‎40℃‎时,ZnSO4的溶解度为‎41g ‎15.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向一定量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人硝酸钾晶体(不考虑温度变化)‎ B.‎ 用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C.‎ 37‎ 向硝酸铜和硝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 相同质量的镁粉和铁粉分别与过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1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B.‎ 向一定量的锌粉中滴加稀盐酸 C.‎ 向一定量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 D.‎ 用相同质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17.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37‎ A.‎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 向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D.‎ 向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金属镁和铝 ‎18.工业上用Mg(NO3)2作浓缩HNO3的吸水剂.向m‎1g溶质质量分数为65%的HNO3溶液中加入m‎2g溶质质量分数为72%的Mg(NO3)2溶液,蒸馏,分别得到97.5%的HNO3溶液和60%的Mg(NO3)2溶液.若蒸馏过程中HNO3、Mg(NO3)2和H2O均无损耗,则投料比的值为(  )‎ A.0.3 B.‎0.4 ‎C.0.5 D.0.6‎ ‎19.在‎80℃‎时,物质A的溶解度比B小.分别取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析出A、B晶体的质量分别为mg和ng(A、B均不含结晶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80℃‎时,A饱和溶液与B饱和溶液相比,前者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比后者小 37‎ B.‎30℃‎时,若A的溶解度比B大,则m一定小于n C.‎30℃‎时,若A的溶解度比B小,则m一定大于n D.‎30℃‎时,A饱和溶液与B饱和溶液相比,后者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前者大 ‎20.如图所示的图象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 A.在恒温条件下,将足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蒸发一定量水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石灰石充分反应 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 D.等质量且过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 ‎ ‎ 二、填空题 ‎21.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2)“结构决定性质”,请画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该原子容易  电子(填“得到”或“失去”),成为  (填“阴离子”或“阳离子”).‎ ‎(3)HClO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4)在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中加入3gNaCl和‎17g水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22.下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1)若要比较KNO3与 NaCl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水的质量和  .‎ ‎(2)‎20℃‎时,各取NaCl、KNO3固体‎3.5g分别加入‎10g水中,充分溶解后达到饱和状态的是  ‎ 37‎ 溶液.‎ ‎(3)若将上表数据在坐标系中绘制成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两条曲线的交点对应的温度范围是  (填序号).‎ A‎.0℃‎~‎20℃‎B‎.20℃‎~‎40℃‎C‎.40℃‎~‎60℃‎D‎.60℃‎~‎‎80℃‎ ‎ ‎ 三、解答题 ‎23.农业生产上通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的食盐溶液来选种.‎ ‎(1)现要配制‎120k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需要取用固体食盐  kg;‎ ‎(2)用‎60k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可稀释成12%的食盐溶液  kg.‎ ‎24.配制‎200克质量分数为15%的蔗糖溶液,需要蔗糖  克;水  克.‎ ‎25.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分别是 ‎(1)氯化钠  g;‎ ‎(2)水  g.‎ ‎26.农业生产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现配制‎100kg这种溶液,需氯化钠  kg;将其中的‎50g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的质量  g;‎20℃‎时,向‎5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钠,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68g,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 ‎27.“84消毒液”广泛应用于物体表面的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 ‎(1)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次氯酸钠溶液中,需要固体次氯酸钠  g.水  mL ‎(2)可将上述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0.2%的次氯酸钠溶液  g.‎ ‎28.实验室要配制‎50克5%的Na2S04溶液.‎ ‎(1)需要Na2S04固体  g ‎(2)Na2SO4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29.韩国“岁月号”沉船事故发生后,几百名潜水员参与了打捞工作,他们携带的水下供氧设备中供氧剂是过氧化钠(Na2O2),它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及水蒸气反应生成氧气供人呼吸.某同学想进一步探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2Na2O2+2H2O═4NaOH+O2↑),将‎15.6g过氧化钠加入盛有‎147.6g水(过量)的烧杯中充分反应,直至固体完全消失,不再有气泡产生.请计算:‎ ‎(1)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7‎ ‎30.某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由碳酸钠和氯化钠组成的混合溶液.为了测定该混合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该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该混合溶液‎50g,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当加入盐酸的质量为‎15g、‎30g、‎45g、‎60g时,生成气体的质量见下表(气体的溶解度忽略不计).‎ 第Ⅰ组 第Ⅱ组 第Ⅲ组 第Ⅳ组 稀盐酸的质量/g ‎15‎ ‎30‎ ‎45‎ ‎60‎ 生成气体的质量/g ‎1.8‎ n ‎4.4‎ ‎4.4‎ ‎(1)第Ⅱ组数据n为  g.‎ ‎(2)混合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0.1%)‎ ‎ ‎ 37‎ 物质的溶解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物质都易溶于水 B.可将工业废水任意排入内河 C.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检验软水和硬水 D.水电解过程与电源正极连接的一端产生氢气 ‎【考点】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水体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C、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根据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正氧负氢”,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不是所有物质都易溶于水,如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硫酸钡难溶于水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B、将工业废水任意排入内河,会造成水体污染,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电解水的实验结论:“正氧负氢”,水电解过程与电源正极连接的一端产生的是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水体污染、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电解水的实验结论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2.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碘放入汽油中﹣不溶解 B.打开浓硫酸的瓶盖﹣瓶口有白雾 37‎ C.在空气中加热铜片﹣表面变黑 D.点燃纯净的氢气﹣尖锐的爆鸣声 ‎【考点】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碘能溶于汽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纯净的氢气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碘能溶于汽油,碘放入汽油中能溶解,故选项说法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硫酸的瓶盖,瓶口上方无明显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会观察到表面变黑,故选项说法正确.‎ D、点燃纯净的氢气,会观察到氢气安静的燃烧,不会产生尖锐的爆鸣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金属的化学性质、氢气燃烧的现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3.下列物质中,易溶于水的是(  )‎ A.植物油 B.汽油 C.蔗糖 D.塑料 ‎【考点】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溶解性、生活常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植物油难溶于水,故选项错误.‎ B、汽油难溶于水,故选项错误.‎ C、蔗糖易溶于水,故选项正确.‎ D、塑料难溶于水,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常见物质的溶解性,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溶解性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 ‎ 37‎ ‎4.一定温度下,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制成溶液.下列有关的量不随水的质量改变而改变的是(  )‎ A.溶液质量分数 B.溶液的pH C.氢氧化钠的溶解度 D.最多能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A.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分析;‎ B.根据碱溶液的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来分析;‎ C.根据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来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A.氢氧化钠的质量是一定的,水的质量越大,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着水的质量的改变而改变;‎ B.溶液中水越多,溶液的碱性越弱,氢氧化钠溶液的pH越小,可见溶液的pH随着水的质量的改变而改变;‎ C.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也不会改变;‎ D.二氧化碳不但与氢氧化钠反应,还能与水反应,可见水的量改变,被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也随之改变.‎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组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及溶剂质量的变化对溶液的浓度、溶液的酸碱度、溶解度等量的影响,要结合各选项认真分析解答.‎ ‎ ‎ ‎5.下列图象与所叙述的化学原理不相符的是(  )‎ A.‎ t℃时向不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37‎ B.‎ 向盐酸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 C.‎ 实验室用KClO3与MnO2共热制O2‎ D.‎ 向盛有HNO3和Cu(NO3)2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A、根据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转化中的溶质质量分数解答;‎ B、根据酸碱中和的原理解答;‎ C、根据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过程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解答;‎ D、根据混合溶液间的反应解答.‎ ‎【解答】解:A、t℃时向不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能继续溶解至形成饱和溶液,故溶质质量分数开始增大,直至不变,正确;‎ B、向盐酸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酸碱中和,则酸性减弱,当氢氧化钾过量,则溶液呈碱性,正确;‎ C、实验室用KClO3与MnO2共热制O2,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开始不是零,错误;‎ D、向盛有HNO3和Cu(NO3)2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则氢氧化钠先与硝酸反应,硝酸消耗尽则氢氧化钠与硝酸铜反应,故沉淀不会是从0开始,正确;‎ 故选C.‎ 37‎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变化与图象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 ‎ ‎6.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A.‎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滴加水 C.‎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 D.‎ 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电解水实验;酸的化学性质;酸碱溶液的稀释.‎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本题是图象题,图象题主要是把化学问题数学化,认真分析图象的纵横坐标及图象的起点、拐点、终点,进行逐一判断.也可以四个图象同时分析起点或终点,进行分析比较作答.‎ ‎【解答】解:A.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为零,故图象错误;‎ 37‎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稀释,溶液的浓度减小,酸性减弱,pH变大,但是溶液始终显酸性,pH小于7,故图象错误;‎ C.在NaOH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是先与氢氧化钠反应不会生成气体,故图象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而图象的纵坐标是质量,质量比不等于体积比,所以图象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和所代表的反应的反应原理和相关物质的定量反应关系.‎ ‎ ‎ ‎7.如图为市售盐酸标签的部分内容,其中36.0%~38.0%表示该盐酸中(  ) ‎ 技术条件 HCl含量 36.0%~38.0%‎ 外观 合格 A.氯元素含量 B.溶质溶解度 C.溶质质量分数 D.溶质式量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知道标签中标的是HCl的含量,所以可以判断是该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溶解度和溶质的式量都不是用百分数表示的,而氯元素的含量只能标出Cl;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知道标签中标的是HCl的含量,所以可以判断是该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即C正确.‎ 故选C.‎ ‎【点评】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比值,没有单位;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 ‎ ‎8.下列探究实验中,没有利用对比方法的是(  )‎ 37‎ A.‎ 探究高锰酸钾的溶解性 ‎ B.‎ 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C.‎ 探究氧气的性质 ‎ D.‎ 探究分子的运动 ‎【考点】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氧气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根据对比实验是指只允许一种变量,其它条件相同的实验进行解答.‎ ‎【解答】解:A、探究高锰酸钾的溶解性,分别把高锰酸钾溶解在水和汽油不同的溶剂中,存在对照实验,故A不符合题意;‎ B、铁钉锈蚀的实验是通过在不同的环境中来比较而得出其锈蚀的条件,属于对比实验,故B不符合题意;‎ C、研究氧气中性质,就是看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以及产物的验证,所以根本不存在对照实验,故C符合题意;‎ 37‎ D、探究分子的运动性,是探究同一物质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属于对比实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对比实验的设计思路,能够分析出变量和不变量,了解通过对比实验能验证出什么结论.‎ ‎ ‎ ‎9.‎20℃‎时,取四份一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后,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A.保持温度不变,减少‎10g溶剂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保持温度不变,加入‎10g溶质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C.保持温度不变,减少‎10g溶剂后,溶质的溶解度减小 D.降低至‎10℃‎后,溶质的溶解度减小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根据饱和溶液,减少溶剂,会析出晶体分析;‎ B、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分析;‎ C、根据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分析;‎ D、根据硝酸钾的容积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分析.‎ ‎【解答】解:A、饱和硝酸钾溶液减少溶剂,会析出晶体,仍为该温度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A结论不正确;‎ B、饱和硝酸钾溶液加入硝酸钾不再溶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B结论不正确;‎ C、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是溶质、溶剂的性质和温度,与溶剂的多少无关.故C结论不正确;‎ D、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降低至‎10℃‎后,溶质的溶解度减小.故D结论正确.‎ 故选D.‎ ‎【点评】准确地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饱和溶液中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 ‎ ‎10.将‎50g 98%的浓硫酸溶于‎45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9.8% B.10.2% C.10.8% D.19.6%‎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37‎ ‎【分析】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结合溶质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将‎50g 98%的浓硫酸溶于‎45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9.8%.‎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分数=100%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1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20℃‎时,向一定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B.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 C.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A.A B.B C.C D.D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实验操作型.‎ ‎【分析】A.根据饱和溶液的形成来分析;‎ B.根据金属与酸的反应过程来分析;‎ C.根据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的过程来分析;‎ D.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来分析.‎ ‎【解答】解:A.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溶液中加入溶质,会溶解,慢慢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溶质就不能再继续溶解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就不再增大,故A正确;‎ B.等质量的铁和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是镁产生的多,且镁的活动性大于铁,镁的斜率较大,故B错误;‎ 37‎ C.高锰酸钾加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故C错误;‎ D.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产生氧气的质量应该不断增大,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根据曲线的纵横坐标轴的说明,判断曲线所表示的变化关系,此是正确答题的根本.‎ ‎ ‎ ‎1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某温度下两种不同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定相同 B.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200毫升某溶液,密度为‎1.2克/厘米3,其中含溶质‎24克 C.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 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解答;‎ B、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的密度×溶液的体积分析解答;‎ C、恒温蒸发溶剂,物质的溶解度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据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分析解答.‎ ‎【解答】解:A、溶质的质量分数=×100%,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可能溶解度不同,等量的水溶解等量的溶质造成,若是饱和溶液,则该说法成立,但不知溶液是否饱和,故错误;‎ B、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200毫升某溶液,密度为‎1.2克/厘米3,其中含溶质200毫升×‎1.2克/厘米3×10%=‎24克,正确;‎ C、若恒温蒸发溶剂,物质的溶解度不变,则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 D、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常用方法是加入溶质、蒸发溶剂、降温,若采取降温恰好饱和的方法,溶质、溶剂不变,则溶质的质量发生不变,故错误;‎ 故选B.‎ ‎【点评】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以及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方法等,并能依据所学知识灵活分析解答问题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37‎ ‎ ‎ ‎13.化学学习中常用到“质量守恒”、“反应先后”等思想来分析、解决问题.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50mL酒精中加入50mL水,根据溶质守恒推出酒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B.酒精燃烧生成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2:3,根据原子守恒推出酒精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3‎ C.少量铁粉放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根据反应的先后推出析出固体铜 D.向硫酸铜与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根据反应的先后推出先生成蓝色沉淀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溶液、浊液与溶解度;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A.根据酒精和水的密度不同和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答.‎ B.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来分析;‎ 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分析解答;‎ D.硫酸铜与硫酸的混合溶液,硫酸先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开始不会出现沉淀.‎ ‎【解答】解:A、因为酒精和水的密度不同,故相同体积的酒精和水的质量不相等,故A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和水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完全来自酒精,故可根据CO2和H2O分子个数比推出酒精中的C、H原子个数比为:1×2:2×3=1:3,故正确;‎ C、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铁、铜、银,当把铁粉加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时,银首先被置换出来,在银完全置换后,铜才能被置换出来;故C错误;‎ D、硫酸铜与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铜沉淀能溶于酸,硫酸先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开始不会出现沉淀,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是对学过的多种知识的考查,同学们要熟记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等才能正确解答本题.‎ ‎ ‎ ‎14.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7‎ A.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点A对应的ZnSO4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点B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能达到饱和 D.‎40℃‎时,ZnSO4的溶解度为‎41g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0℃‎﹣‎70℃‎,溶解度逐渐增大,大于‎70℃‎,溶解度逐渐减小,故A错误;‎ B、点A在溶解度曲线上,所以点A对应的ZnSO4溶液是饱和溶液,故B错误;‎ C、通过观察溶解度曲线,升温或降温,溶解度都会减小,所以点B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能达到饱和,故C正确;‎ D、‎40℃‎时,ZnSO4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1%,所以溶解度应该是大于‎41g,大约是‎69.5g,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15.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  )‎ 37‎ A.‎ 向一定量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人硝酸钾晶体(不考虑温度变化)‎ B.‎ 用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C.‎ 向硝酸铜和硝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 相同质量的镁粉和铁粉分别与过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实验操作型.‎ ‎【分析】A.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转化时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来分析;‎ B.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的反应反原理及催化剂的作用来解答;‎ C.向硝酸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待硝酸完全反应,继续与硝酸铜反应形成氢氧化铜沉淀,至硝酸铜完全反应沉淀质量不再增加;‎ D.镁的活动性比铁强,镁与稀硫酸反应比铁剧烈;等质量两金属完全反应后,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镁产生氢气质量大于铁.‎ 37‎ ‎【解答】解:A.向不饱和溶液中加入溶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在增大,故A正确;‎ B.用相同浓度、相同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有无催化剂不影响生成氧气的多少,只是改变反应速率,氧气质量相等,故B正确;‎ C.向硝酸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待硝酸完全反应,继续与硝酸铜反应形成氢氧化铜沉淀,至硝酸铜完全反应沉淀质量不再增加,故C正确;‎ D.图示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与反应事实不符,因为等质量的两金属完全反应后,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镁产生氢气质量大于铁,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此题是化学反应及化学实验与图象知识的考查题,要结合反应和实验的过程与图象情况的走势联系起来,这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 ‎ ‎1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B.‎ 向一定量的锌粉中滴加稀盐酸 C.‎ 向一定量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 37‎ D.‎ 用相同质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实验操作型.‎ ‎【分析】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不再溶解,故其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 B、在一定量的锌粉中加盐酸,生成氢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气由0逐渐增大,当锌粉全部反应完,反应停止氢气质量不变;‎ 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开始溶液的pH小于7;‎ D、根据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有无催化剂只是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影响生成氧气的量进行解答;‎ ‎【解答】解: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不再溶解,故其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故A错误;‎ B、在一定量的铁粉中加盐酸,生成氢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气由0逐渐增大,当铁粉全部反应完,反应停止氢气质量不变,故B正确;‎ 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开始溶液的pH小于7,随着氢氧化钠的加入,溶液的pH会大于7,故C错误;‎ 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有无催化剂只是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影响生成氧气的量,所以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应该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正确辨别坐标所表示的变化量,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分析变化中相关量的变化关系,是解答问题的基础.‎ ‎ ‎ ‎17.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37‎ A.‎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 向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D.‎ 向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金属镁和铝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实验操作型.‎ ‎【分析】A、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来进行解答;‎ B、氯化铜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沉淀,但是在酸性环境中沉淀难以形成,可以据此解答;‎ C、向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开始溶液的pH大于7;‎ D、当加入少量金属时,等质量的Al和Mg,Al产生氢气的质量比Mg多,因此Al所对应的曲线在Mg的上方,且产生等质量的氢气消耗Al的质量比Mg少.‎ 37‎ ‎【解答】解:A、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再加入硝酸钾固体还能继续溶解,等到饱和后硝酸钾不再溶解,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会改变,故A正确;‎ B、加入的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反应完全后氢氧化钠再和氯化铜反应,所以开始加入澄清石灰水时溶液中不会产生沉淀,直至把稀盐酸消耗完全后才会产生沉淀,故B错误;‎ C、向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开始溶液的pH大于7,故C错误;‎ D、将镁片和铝片(均足量)分别和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混合,则酸全部参加反应,酸相同,最后生成的氢气质量相同,图中横坐标表示的是金属的质量,当加入少量金属时,等质量的Al和Mg,Al产生氢气的质量比Mg多,因此Al所对应的曲线在Mg的上方,另一方面,产生等质量的氢气消耗Al的质量比Mg少,图象符合该特点,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与图象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 ‎ ‎18.工业上用Mg(NO3)2作浓缩HNO3的吸水剂.向m‎1g溶质质量分数为65%的HNO3溶液中加入m‎2g溶质质量分数为72%的Mg(NO3)2溶液,蒸馏,分别得到97.5%的HNO3溶液和60%的Mg(NO3)2溶液.若蒸馏过程中HNO3、Mg(NO3)2和H2O均无损耗,则投料比的值为(  )‎ A.0.3 B.‎0.4 ‎C.0.5 D.0.6‎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根据蒸馏过程中被蒸馏的水的质量,分别找出硝酸与硝酸镁中转移的水的等量关系,分别求出 m1、m2,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设被转移的水的质量为X,由题意HNO3的质量为m1,Mg(NO3)2的质量为m2.‎ ‎65%的硝酸含水量为35%,72%的硝酸镁溶液含水量为28%,97.5%的硝酸含水量为2.5%,60%的硝酸镁溶液含水量为40%.则 硝酸中水:‎0.35m1﹣X=(m1﹣X)×0.025‎ 解得:m1=3X 硝酸镁中水:‎0.28m2‎+X=(m2+X)×0.4‎ 解得:m2=5X 故=0.6.‎ 答案:D.‎ 37‎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溶质、溶液、溶剂,及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关系的理解,并能在解题中理清其关系进行解题.‎ ‎ ‎ ‎19.在‎80℃‎时,物质A的溶解度比B小.分别取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析出A、B晶体的质量分别为mg和ng(A、B均不含结晶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80℃‎时,A饱和溶液与B饱和溶液相比,前者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比后者小 B.‎30℃‎时,若A的溶解度比B大,则m一定小于n C.‎30℃‎时,若A的溶解度比B小,则m一定大于n D.‎30℃‎时,A饱和溶液与B饱和溶液相比,后者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前者大 ‎【考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根据‎80℃‎时,物质A的溶解度比B小但不知道‎80℃‎时A饱和溶液与B饱和溶液的质量进行解答;‎ B、根据‎30℃‎时,若A的溶解度比B大,而‎80℃‎时,物质A的溶解度比B小,说明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进行解答;‎ C、根据‎30℃‎时,若A的溶解度比B小,而‎80℃‎时,物质A的溶解度也比B小,不能说明A、B物质的溶解度哪一个受温度影响较大进行解答;‎ D、根据‎30℃‎时A、B的溶解度大小不知道进行解答.‎ ‎【解答】解:A、虽然‎80℃‎时,物质A的溶解度比B小,但是‎80℃‎时,A饱和溶液与B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知道,所以无法比较二者者所含溶质的质量的大小,故A错误;‎ B、‎30℃‎时,若A的溶解度比B大,而‎80℃‎时,物质A的溶解度比B小,说明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m一定小于n,故B正确;‎ C、‎30℃‎时,若A的溶解度比B小,而‎80℃‎时,物质A的溶解度也比B小,不能说明A、B物质的溶解度哪一个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无法比较m、n的大小,故C错误;‎ D、根据‎30℃‎时A、B的溶解度大小不知道,所以无法比较‎30℃‎时A饱和溶液与B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37‎ ‎20.如图所示的图象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 A.在恒温条件下,将足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蒸发一定量水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石灰石充分反应 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 D.等质量且过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压轴实验题.‎ ‎【分析】A、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分析;‎ B、根据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大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分析;‎ C、稀盐酸显酸性,pH小于7,碳酸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向稀盐酸中不断的滴加碳酸钠溶液时,由于发生反应,会使溶液的酸性逐渐的减弱直至为中性,进而变为碱性;‎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反应的速度越快,单位时间内生成的氢气越多;锌粉和铁粉都过量,因此最终生成的氢气一样多.‎ ‎【解答】解:A、恒温蒸发饱和硝酸钾溶液时,因溶解度不变,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图象与实际相符;‎ B、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大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因此溶液质量不断增加,直至反应结束,但图象的起点不是零,故图象与实际不相符;‎ C、稀盐酸显酸性,pH小于7,碳酸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向稀盐酸中不断的滴加碳酸钠溶液时,由于发生反应,会使溶液的酸性逐渐的减弱直至为中性,进而变为碱性,因此图象的起点和终点都不对,故图象与实际不相符;‎ D、锌比铁活泼,反应速度越快,反应用的时间短,所以曲线最先到达最高点;锌粉和铁粉都过量,因此最终生成的氢气一样多,故图象与实际相符;‎ 故选BC.‎ 37‎ ‎【点评】在处理图象类问题时,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是分析曲线的重要依据.‎ ‎ ‎ 二、填空题 ‎21.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填元素符号).‎ ‎(2)“结构决定性质”,请画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该原子容易 失去 电子(填“得到”或“失去”),成为 阳离子 (填“阴离子”或“阳离子”).‎ ‎(3)HClO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7 .‎ ‎(4)在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中加入3gNaCl和‎17g水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15% .‎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有关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1)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和金属元素的判断方法考虑.‎ ‎(2)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1个电子,画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即可.‎ ‎(3)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高氯酸(HClO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4)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氧、硅、铝、铁、钙,汉字中带钅字旁(汞和金除外)的属于金属元素,所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故答案为:Al.‎ ‎(2)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1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7‎ ‎;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答案为:;失去;阳离子.‎ ‎(3)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4=0,则x=+7价,故答案为:+7;‎ ‎(4)3gNaCl完全溶于‎17g水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5%,和原溶液的质量分数一样,故答案为:15%.‎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了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以及掌握化合价原则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22.下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1)若要比较KNO3与 NaCl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水的质量和 温度 .‎ ‎(2)‎20℃‎时,各取NaCl、KNO3固体‎3.5g分别加入‎10g水中,充分溶解后达到饱和状态的是 KNO3 溶液.‎ ‎(3)若将上表数据在坐标系中绘制成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两条曲线的交点对应的温度范围是 B (填序号).‎ A‎.0℃‎~‎20℃‎B‎.20℃‎~‎40℃‎C‎.40℃‎~‎60℃‎D‎.60℃‎~‎‎80℃‎ ‎【考点】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根据固体的溶解度的因素来分析;‎ ‎(2)根据‎2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来分析;‎ ‎(3)对比硝酸钾和氯化钾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分析溶解度相同时对应的温度范围.‎ ‎【解答】解:(1)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外界因素主要是温度,因此要比较KNO3与 NaCl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水的质量和温度;‎ 故答案为:温度;‎ ‎(2)‎20℃‎时NaCl、KNO3固体的溶解度分别为‎36.0g、‎31.6g,则该温度下,‎10g水中分别溶解 37‎ ‎3.6g氯化钠或‎3.16g硝酸钾就能达到饱和状态;‎20℃‎时,各取NaCl、KNO3固体‎3.5g分别加入‎10g水中,充分溶解后达到饱和状态的是硝酸钾溶液;‎ 故答案为:KNO3;‎ ‎(3)由表中的硝酸钾和氯化钠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可知:若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时所对应的温度范围在‎20℃‎~‎40℃‎.‎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对溶解度知识的具体应用,对学生深入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有一定的帮助.‎ ‎ ‎ 三、解答题 ‎23.农业生产上通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的食盐溶液来选种.‎ ‎(1)现要配制‎120k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需要取用固体食盐 ‎24 kg;‎ ‎(2)用‎60k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可稀释成12%的食盐溶液 ‎100 kg.‎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20k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需要取用固体食盐的质量为‎120kg×20%=‎24kg.‎ ‎(2)设稀释成12%的食盐溶液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60kg×20%=x×12% x=‎100kg.‎ 故答案为:(1)24;(2)100.‎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 ‎ ‎24.配制‎200克质量分数为15%的蔗糖溶液,需要蔗糖 ‎30 ‎克;水 ‎170g 克.‎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可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要的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即可求得水的质量.‎ 37‎ ‎【解答】解:配制‎200克质量分数为15%的蔗糖溶液,需要蔗糖的质量为‎200g×15%=‎30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200g﹣‎30g=‎170g.‎ 故答案为:30;‎170g.‎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25.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分别是 ‎(1)氯化钠 ‎6 ‎g;‎ ‎(2)水 ‎94 ‎g.‎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1)由公式:溶质质量分数=可得: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根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2)根据公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得: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根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解:(1)由公式:溶质质量分数=可得: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故‎10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6%=‎6g,故答案为:6;‎ ‎(2)根据公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得: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故水的质量为:‎100g﹣‎6g=‎94g;故答案为:94.‎ ‎【点评】题目难度不大,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溶液质量与溶质、溶剂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 ‎ ‎26.农业生产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现配制‎100kg这种溶液,需氯化钠 ‎16 kg;将其中的‎50g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的质量 ‎50 ‎g;‎20℃‎时,向‎5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钠,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68g,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 ‎g.‎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利用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7‎ 根据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液的质量分数,利用加水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解答;‎ 利用题目所给的数据,结合溶解度的概念解决.‎ ‎【解答】解:‎100kg16%的氯化钠溶液中含溶质氯化钠的质量=‎100kg×16%=‎16kg,‎ 设需加水质量为x,‎ ‎50g‎×16%=(‎50g+x)×8% ‎ 解得x=‎‎50g 设‎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z,‎ z=‎‎36g 答案:16;50;36.‎ ‎【点评】有关溶液的基本计算,以及溶解度的有关计算,把计算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体现化学的学以致用.‎ ‎ ‎ ‎27.“84消毒液”广泛应用于物体表面的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 ‎(1)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次氯酸钠溶液中,需要固体次氯酸钠 ‎6 ‎g.水 44 mL ‎(2)可将上述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0.2%的次氯酸钠溶液 ‎3000 ‎g.‎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1)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可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要的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即可求得水的质量;‎ ‎(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次氯酸钠溶液中,需次氯酸钠的质量=‎50g×12%=‎6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g﹣‎6g=‎44g(合44mL).‎ ‎(2)设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0.2%的次氯酸钠溶液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x×0.2%=‎6g x=‎3000g.‎ 故答案为:(1)6;44;(2)3000.‎ 37‎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 ‎ ‎28.实验室要配制‎50克5%的Na2S04溶液.‎ ‎(1)需要Na2S04固体 ‎2.5 ‎g ‎(2)Na2SO4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计算溶质的质量;‎ 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计算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解答】解:(1)需要Na2S04固体质量为:‎50g×5%=‎2.5g;‎ ‎(2)Na2SO4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16×4)=1:2.‎ 故填:2.5;1:2.‎ ‎【点评】本题是借助于数学模型,利用公式来分析和解决化学计算中的有关问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 ‎ ‎ ‎29.韩国“岁月号”沉船事故发生后,几百名潜水员参与了打捞工作,他们携带的水下供氧设备中供氧剂是过氧化钠(Na2O2),它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及水蒸气反应生成氧气供人呼吸.某同学想进一步探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2Na2O2+2H2O═4NaOH+O2↑),将‎15.6g过氧化钠加入盛有‎147.6g水(过量)的烧杯中充分反应,直至固体完全消失,不再有气泡产生.请计算:‎ ‎(1)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过氧化钠的质量可以计算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设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2Na2O2+2H2O═4NaOH+O2↑‎ ‎ 156 160 32‎ ‎ ‎15.6g y x 37‎ ‎==,‎ x=‎3.2g,y=‎16g,‎ 答: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为‎3.2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0%,‎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 ‎ ‎30.某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由碳酸钠和氯化钠组成的混合溶液.为了测定该混合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该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该混合溶液‎50g,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当加入盐酸的质量为‎15g、‎30g、‎45g、‎60g时,生成气体的质量见下表(气体的溶解度忽略不计).‎ 第Ⅰ组 第Ⅱ组 第Ⅲ组 第Ⅳ组 稀盐酸的质量/g ‎15‎ ‎30‎ ‎45‎ ‎60‎ 生成气体的质量/g ‎1.8‎ n ‎4.4‎ ‎4.4‎ ‎(1)第Ⅱ组数据n为 ‎3.6 ‎g.‎ ‎(2)混合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0.1%)‎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1)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可知‎15g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8g,所以‎30g盐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3.6g;‎ ‎(2)根据图表中数据可知最多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4.4g,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再求出混合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即可.‎ ‎【解答】解:(1)‎15g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8g,‎45g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所以‎30g盐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3.6g,故填:3.6;‎ ‎(2)根据前两组实验数据分析可知每‎15克盐酸完全反应生成‎1.8克二氧化碳,则‎45克盐酸完全反应应生成‎5.4克二氧化碳,在第三组实验中加入‎45克盐酸只生成‎4.4克二氧化碳,说明第三组实验中盐酸有剩余,碳酸钠反应完,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为‎4.4克,设生成‎4.4g二氧化碳,需要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则:‎ Na2CO3 +2HCl=2NaCl+CO2↑+H2O 37‎ ‎106 44‎ x ‎‎4.4g x=‎10.6g ‎ 混合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100%=21.2%‎ 答:混合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21.2%.‎ ‎【点评】解答本题可用数据分析法,即解题时正确分析数据,找出数据的变化特征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将综合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简单的计算,从而顺利解题.‎ 37‎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