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三峡》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A.或: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
B.林:青林翠竹 林寒涧肃
C.绝:哀转久绝 沿溯阻绝
D.素:素湍绿潭 以调素琴
答案:B
解析:
分析:A项分别译为:有时,有的(人);B项均译为:树木;C项分别译为:消失,断;D项分别译为:白色,不加装饰。故应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
2.下列加点词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阙:通“缺”) B.良多趣味(良:实在)
C.晴初霜旦(旦:早晨) D.林寒涧肃(肃:严肃)
答案:D
解析:
分析:D项的“肃”译为:清冷。其余全部正确。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字词的翻译的掌握。
3.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答案:A
解析:
分析:按时序本该先写春,作者却先写了夏,接着写了春和冬,最后写的是秋。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理解能力。
8
4.下列一词多义的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从)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B.沿溯阻绝(断) 绝巘多生怪柏(极) 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C.或王命急宣(或者) 或以钱币乞之(有人)
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中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答案:C
解析:
分析:C项前一个“或”指有时,后一个“或”指有的(人)。其余三项正确。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掌握。
5.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或王命急宣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哀转久绝
答案:C
解析:
分析:A项分别译为:连接,叮嘱;B项分别译为:有时,有的(人);D项分别译为:隔绝,消失、停止。只有C项均译为:早晨。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的掌握。
6.体现三峡长的句子( )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三峡七百里
C.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答案:B
解析:
分析: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七百里”描写的是三峡的长,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7.体现三峡险的句子( )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8
B.三峡七百里
C.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答案:A
解析:
分析:A项译为:两岸山连着山,几乎没有半点空隙。充分描写了三峡的险,所以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8.体现三峡窄的句子( )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三峡七百里
C.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答案:D
解析:
分析:D项译为:重重叠叠的岩石和直立像屏障的山峰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充分描写了三峡的窄,所以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掌握能力。
9.体现三峡山河秀丽的句子( )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三峡七百里
C.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答案:C
解析:
分析:A、B、D分别表现三峡的险、长、窄,而C是对三峡的水和山的描写,所以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10.最能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句子( )
A.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C.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8
D.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答案:D
解析:
分析:A项为《三峡》中的名句,B、D项描写的是春冬之时的三峡,C项中“晴初霜旦”可以推断是秋季,这句话正是对三峡秋季的描写,所以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11.下边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有错的一项是( )
A.或/王命急宣
B.至于/夏水襄陵
C.其间/千二百里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答案:D
解析:
分析:D项的停顿应为: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其余三项正确。故选D。
点评: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12.下列各句翻译错误的是( )
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C.“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D.“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正确翻译文言文语句,D项的翻译应为: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少了对“回清”的翻译。其余三项正确。故选D。
点评:考查文言文翻译。
13.形容三峡江水澄清、风光妩媚的句子( )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C.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8
D.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答案:B
解析:
分析:“素”“绿”突出了三峡江水澄清的特点。“回清倒影”突出了三峡风光妩媚。故选B。
点评: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1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良多趣味:真(或实在)
B.林寒涧肃 :白色
C.属引凄异:连接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
答案:B
解析:
分析:B项的肃应译为:清冷,寂静。 其余正确。故选B。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15.从侧面交代三峡两岸山势之高的句子( )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答案:D
解析:
分析:D项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都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突出了三峡两岸山势之高。
点评: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二、填空题
16.《三峡》的作者北魏地理学家 (人名) ,本选自 ,三峡是 、 、 的总称。
答案:郦道元|《水经注疏》|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解析:
分析:背诵默写一定的文学常识。
8
点评: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等考点的掌握。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重岩叠嶂 嶂:___________
②沿溯阻绝 溯:___________
③不以疾也 疾:___________
答案:像屏障一样的山峰。|逆流而上。|快。
解析:
分析: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准确翻译词语的意思。
点评: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
18.默写
①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③写出文中千古传诵的佳句:
答案: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析:
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选择相应句子填写。
点评: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识记能力。
19.文章末尾引用渔者的歌词,其作用是 。
答案: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解析:
分析:“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是渔者的歌词,它体现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的氛围。
点评: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20.找出两个写山的四字短语: , ;找出两个写水的四字短语: 。
答案: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解析:
8
分析:本文分别从山、水两个方面去描写三峡,所以到相应的描写山和水的地方找到描写的四字短语即可。
点评: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三、阅读理解
2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解析:
分析:渔歌并不是三峡的景物,写渔歌是通过它从侧面描写三峡的景物。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对写作手法的把握。
(2)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
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飞悬的瀑布,悲凉的渔歌;险峻的山峰,凄厉的猿啼。
解析:
分析:根据示例写出类似的描写。所给例句是偏正短语。选出两种景物,进行修饰限制即可。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
(3)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
答案:三峡的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解析:
8
分析:文章分别对山和水进行了描写,前面的题目中也涉及到很多,此处只需找出文中对山和水的描写加以翻译即可。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概括。
22.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1)用原文中的话回答问题:
第一段中描写演习中阵势变化的文字是 。
“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表现 。
答案:“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水兵作战技艺娴熟
解析:
分析:正确理解文章,在此基础上答题。
点评: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第二段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点明这是在潮水暴涨时表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弄潮健儿的英姿|“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解析:
分析:正确理解文章,归纳内容要点、
点评: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概括能力。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