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
展命题点一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❶“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
谁知道变作了欺人计。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摇头摆尾,便
道是圣门高第。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这段材料反映了( )A.科举制度是一种公开公平的选官制度
B.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C.明朝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
D.科举制度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人才支持命题点二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
1.一个集中: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在皇帝手中。
2.两对矛盾:中央政府与地方势力之间的矛盾;君权与
相权之间的矛盾。3.三大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到被废
除;中央权力不断增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和地方
机构不断完善,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4.四个特征: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服从中央、思想控制
不断强化、文化专制不断强化。❷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一到
图三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题组一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史料一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
事,侍郎贰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
学士鲜所参决。
史料二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
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常考角度】 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影响。
【考点链接】 历代帝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知识运用】
(1)史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史料中的“帝”
是指谁?“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答案】 明朝。明太祖。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
的手中。 (2)史料一中所说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答案】 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3)史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对该
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答案】 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
权的进一步强化。题组二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史料一 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
异域,示中国富强。(敕郑和)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
八百余人,多赍(携带)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
丈者六十二。史料二 (郑和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 年)奉使西洋,迨今
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和等上荷圣君宠命之隆,下致远夷敬信之厚,统舟师之众,
掌钱帛之多,夙夜拳拳,唯恐弗逮,无不竭忠于国事,尽诚
于神明乎!
——《天妃灵应之记》碑史料三 关于闭关锁国政策,梁廷枏的《粤海关志》记载:
因清政府担心“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
久,将又成一澳门矣”。故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下令停
止厦门、宁波等港口的贸易,只留广州一个港口与外商贸
易。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乾隆帝在给英王的训谕中说: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常考角度】 郑和下西洋的路线、意义,闭关锁国政策
的原因及影响。
【考点链接】 丝绸之路,唐朝、宋朝的对外交往,“一
带一路”战略,新航路开辟。
【知识运用】
(1)根据史料一,分析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答案】 寻找建文帝和宣扬国威。 (2)根据史料一、史料二,归纳郑和航海活动的特点。【答案】 人多、船大、时间早、次数多、航程远。 (3)根据史料三分析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答案】 统治者害怕外国人久居割占中国土地;清朝前期
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
富,无需同外国互通有无等。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
一定的自卫作用;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