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分项解析--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带解析2017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中考历史分项解析--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带解析2017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03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2017年甘肃省庆阳卷)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采用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这一制度创立于(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太宗时大大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提高进士科的地位,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状元。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创设了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因此,科举制创立于隋唐时期。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定位】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 ‎2.(2017年广东卷) 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 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 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答案】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对外友好往来 ‎3.(2017年河南卷) 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 A.寺院建筑的中国化 B.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41‎ C.文化传播者的坚韧 D.雕塑艺术的古朴与精湛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佛教的内容。洛阳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中国出现的佛教建筑物;洛阳龙门石窟是为了宣传佛教开凿的石窟;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学问僧的邀请,去日本弘扬佛法,六次东渡,历尽艰辛,到达日本后受到朝野的热烈欢迎,并主持设计了唐招提寺。因此,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B。 ‎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 ‎ 4.(2017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卷) 科举制是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重要制度,科举制正式形成于( )‎ A.隋文帝时 B.隋炀帝时 C.唐太宗时 D.唐玄宗时 ‎【答案】B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的诞生 ‎5. (2017年湖南省怀化卷) 中共中央发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勤俭节约。中国古代就有一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宋太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唐太宗的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使得贞观一朝,人才济济,朝臣进谏成风,他重用著名的谏臣魏征,魏征敢于犯颜直谏,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定位】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 ‎6. (2017年江苏省南京卷) 16世纪至19世纪,传教士向西方广泛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肯定地认为,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曾效仿中国的科举制度。”据材料可知,科举制度( )‎ A.引发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B.直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C.对西方文明进程产生一定影响 D.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自由 4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科举制诞生在我国隋朝。从题文材料的“传教士向西方广泛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肯定地认为,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曾效仿中国的科举制度。”可以看出科举制度对西方文明进程产生一定影响。ABD不能正确解读材料,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的诞生 ‎7. (2017年山东东营卷) 一位中国作家评论道:此项工程的发起者隋炀帝“虽使他的朝代缩短了许多年,但给子孙万代却带来莫大的好处。”“此项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赵州桥 D.大运河 ‎【答案】D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 ‎8. (2017年山东东营卷)下图是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它见证了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下列与之相关的人物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班超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学问僧的邀请,去日本弘扬佛法,六次东渡,历尽艰辛,到达日本后受到朝野的热烈欢迎,并主持设计了唐招提寺。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C选项是正确的。‎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 41‎ ‎9.(2017年山东聊城卷) “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奉行。”这段材料介绍的是( )‎ A.西周的分封制 B.唐朝的三省制 C.元朝的行省制 D.明朝的廷杖制 ‎【答案】B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 ‎10. (2017年山东聊城卷)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_______父子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的赵州桥是由隋朝著名工匠______设计的。‎ ‎【答案】李冰 李春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著名建筑。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 ‎【考点定位】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生产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辉煌的隋唐文化 ‎11.(2017年贵州六盘水卷)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联系与交流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开放与包括是各国文明进步的重大理念。根据示图和材料下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41‎ 材料二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源自中国,但属于世界。它依托历史,弘扬丝路精神,顺应世界潮流,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提供了新的契机,也为世界联动发展注入澎湃活力。‎ ‎(1)张骞通西域奠定了古丝绸之路的基础,中国古丝绸之路开始开辟于哪个朝代?( 2分)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传入西方的技术有哪些?(4分)‎ ‎(2)唐朝时在广州设置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是什么?(2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2分)‎ ‎(3)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新航路开辟后,最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的是哪两个西方围家?(2分)‎ ‎(4)根据本题的前提语、示图和材料,概括古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丝路精神”。(4分)‎ ‎【答案】(1)汉朝(或西汉、汉武帝时期)(2分)凿井、冶铁(4分)(写出一个给2分,但不超过4分)‎ ‎(2)市舶司(2分)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或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写出一个给1分,不超过2分)‎ ‎(3)欧洲工商业的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或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即可)(2分)西班牙和葡萄牙(2分)(写出一个给 1分)‎ 41‎ ‎(4)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平等互惠、联系交流、和平与发展。(写出一点给2分,但不超过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丝绸之路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西汉张骞通西域的基础上,开创了丝绸之路。古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到西亚,再转运欧洲。“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等商品和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入西方。‎ ‎(2)本题考查的是对外交往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广州设置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市舶司。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积极遣使到亚非各地,促进中外交流,为了宣扬国威,即宣传明王朝的强盛,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为宫廷购回奢侈品,1405-1433年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先后拜访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因此,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或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4)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分析材料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联系与交 流是世界经济发展 的重要手段,开放与包括是各国文明进 步的重大理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体现的精神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平等互惠、联系交流、和平与发展等精神。‎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步入近代•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血腥的资本积累 ‎12. (2017年黑龙江龙东卷)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6分)‎ ‎(1)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什么?(1分)‎ ‎(2)北宋时,哪一项发明为航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分)‎ ‎(3)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哪部作品?(1分)‎ ‎(4)《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西方国家称它为“东方医学巨典”。 作者是谁?(1分)‎ ‎(5)近代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什么?(1分)‎ ‎(6)揭开制碱奥秘,使我国制碱技术跃居世界前列的著名化学家是谁?(1分)‎ 41‎ ‎【答案】⑴《金刚经》;(1分)      ⑵指南针;(1分)‎ ‎⑶《天工开物》;(1分)     ⑷李时珍;(1分)‎ ‎⑸京张铁路;(1分)       ⑹侯德榜;(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唐朝《金刚经》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我国发明雕版印刷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因此,本题答案是《金刚经》。‎ ‎(2)本题主要考查宋朝指南针的有关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已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北宋时,制成了罗盘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并开始向外传播。‎ ‎(3)本题主要考查《天工开物》的地位。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深入到工农业生产现场,进行调查和探索,写了一部《天工开物》。书中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后来被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李时珍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明代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西方国家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为“东方医学巨典”。‎ ‎(6)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侯德榜的科技成就知识点结合课本所学分析,20世纪20年代,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经过刻苦钻研制出纯碱,还撰写《制碱》,将制碱的奥秘公布于世,打破碱业垄断,后来探索出制碱的新工艺,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联合制减法”。‎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辉煌的隋唐文化;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3. (2017年湖北襄阳卷) 【中国智慧: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5 分)‎ ‎(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理念。春秋时期,我国哪位思想家的主张能为“以德治国”这一理念提供思想来源?(1 分)请写出一例汉唐时期因重视“德治”‎ 41‎ 而出现的盛世局面名称。(1 分)‎ ‎(2)《中国诗词大会》栏目的播出掀起了国人学习唐诗宋词的热潮。唐宋时期,哪一制度的实施促进了诗词文学的繁荣?(1 分)‎ ‎(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始终。请列举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学习汉族文明的一项措施。(1 分)指出孝文帝改革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做出的贡献。(1 分)‎ ‎【答案】(1)思想家:孔子 盛世局面: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2)制度:科举制 ‎(3)措施:迁都洛阳;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或说汉话);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或穿汉服);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或改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或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实行均田制或租调制(或学汉制);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贡献:促进了民族融合。(或促进了民族交融;或促进了民族交流)‎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主张为政以德。汉朝重视德政,出现了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唐朝重视德政,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3)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关知识。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北魏的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495 年正式迁都洛阳;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有改官制、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以孝治国等。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科举制的诞生;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 ‎14.(2017年湖南衡阳卷) (5分)观察图一《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回答问题。‎ 41‎ 图一 ‎(l)请写出图一A、B两点的地名与B点通往A点之间运河段的名称。(3分)‎ ‎(2)隋朝大运河是哪个皇帝下令开凿的?运河的开凿有何意义?(2分)‎ ‎【答案】(1)A.洛阳;B.涿郡。永济渠。(3分)‎ ‎(2)隋炀帝。(1分)意义: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至今仍具有交通运输、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等价值。(1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此题考查的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分类四段,由北向南依次为从涿郡到洛阳这段叫永济渠、从洛阳到淮水叫通济渠、从淮水到江都叫邗沟、从江都都余杭叫江南河。全长两千余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故答案是:A.洛阳;B.涿郡。永济渠。‎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 ‎15.(2017年湖南衡阳)(16分)处理好民族关系历来是各朝代政权实施治国理政,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北魏改革】‎ 材料一 孝文帝日:“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引自《资治通鉴》‎ 41‎ ‎(1)北魏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北朝政权,它在孝文帝改革时对鲜卑等少数民族实行汉化政策。材料一体现了汉化政策的哪一方面?汉化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唐皇长策】‎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2)材料二体现了唐朝政府对于民族关系怎样的态度或政策?试举唐与吐蕃交往的一例予以说明。(4分)‎ ‎【清帝奇功】‎ 材料三 1761牟,居住在伏尔加河下游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举行反抗沙俄的起义,遭到沙皇军队的残酷镇压。在生死存亡之秋,首领渥巴锡等率部众于1770年10月再次发动了反抗沙俄的武装起义,他们高呼:“我们的子孙永不当奴隶,让我们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经长途跋涉,东归祖国。受到了乾隆皇帝隆重接待和妥善安置。‎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学参考书》‎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皇帝对于少数民族的爱国义举一种怎样的态度?(2分)此外,清朝前期,为维护国家统一,在处理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关系上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又体现了哪几个方面的特点?并举例说明。(6分)‎ ‎【答案】(1)说汉话(或语言方面)。(2分)影响:有利于北方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或社会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2分。答出其中1点即可)‎ ‎(2)平等(或团结或友爱或开明或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2分)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唐中宗时金城公主人藏;821年吐蕃与唐朝会盟建碑,约定“患难相恤,暴掠不作”。(2分。答出其中l点即可)‎ ‎(3)态度:鼓励(或欢迎、表彰、奖励、团结或隆重接待、妥善安置等相近意思皆可)。(2分)其他特点:一是严惩叛乱。举例:粉碎准噶尔部噶尔丹的叛乱;粉碎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二是加强管理。举例:设立伊犁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驻藏大臣,在中央设理藩院。三是实行册封。举例:册封达赖、班禅。(6分。每一特点1分,每一举例2分,写出两个特点两个例子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关知识的认识。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又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措施:穿汉服;改用汉姓;同汉族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材料一 的“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反映的是说汉话。‎ 41‎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这句话的意思:自古以来都重视汉族人,轻视少数民族地区和人,只有我对汉族和少数民族一视同仁,说明了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青藏高原一带。7世纪前期,吐蕃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7世纪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和同为一家”;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6.(2017年湖南邵阳卷)(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片史话 ‎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是近年网络上的流行语。有学者认为,在中日关系发展史上,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军国主义盛行,对外侵略扩张,导致中日“友谊之船”说翻就翻。‎ ‎【友谊之船】‎ ‎【侵略之船】‎ 4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唐朝及近代史上中日关系的主要特征,并说说导致近代中日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材料二 新闻纪实 ‎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明确要求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从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期间,抗战处于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部分华北和华中地区的中国军队的局部抗战阶段;从七七事变至日本递交无条件投降书期间,抗战处于全国抗战阶段,即“八年抗战”,把局部抗战与全国抗战联结起来,就是“十四年抗战”。 “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加全面地概括了中国的抗战历史,进一步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及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行为……‎ ‎——摘编自人民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十四年抗战”的起止时间,并列举该时期中国抗战史实两例。(6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重大意义。(4分)‎ ‎【答案】(1)唐朝:中日友好交往占主流。(2分)‎ 近代史上:中日关系对抗占主流(侵略与反侵略关系,日本发动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或甲午中日战争、 20 世纪 30~40 年代全面侵华)。(2分)‎ 变化的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军国主义盛行,奉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3分)因闭关自守而落后的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后更加虚弱等。(1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十四年抗战:1931~1945 年,(2分)史实:血战台儿庄、百团大战等。(任写抗战史实一例得2分,共4分)‎ ‎(3)全面地概括了中国的抗战历史,进一步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及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行为,这种说法是对抗战历史本质的真实回归,是更完整、更准确的抗战表述,有利于揭露日军侵华罪行,有利于宣传抗战,对七七事变前的抗战军民更加公平,更加符合历史实际,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弘扬爱国主义,提高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等。(每点 2分,共4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 41‎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中日关系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一的图一和图二,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还将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介绍到日本。鉴真是唐朝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使者。隋唐时期的日本遣唐使,是中日友好交流的事例。图三和图四是中日之间的战争。从图片和所学知识来看,唐朝及近代史上中日关系的主要特征是:唐朝时,中日友好交往占主流。近代史上,中日关系对抗占主流。导致近代中日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日本明治维新后,强大起来,但日本军国主义盛行,奉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因闭关自守而落后的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后更加虚弱等。‎ ‎(2)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沈阳城。随后,日军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人民进入局部抗战时期。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1938年,李宗仁指挥了台儿庄战役。这次战役歼灭了日军精锐部队1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1940年8月,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十四年抗战取得胜利。‎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难忘九一八;人教版八年级上•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 ‎17.(2017年江苏苏州卷)(6分)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具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昂扬进取的精神。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13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28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1)据材料一指出该诗人生活在唐朝的什么特殊时代?他的诗被后人称誉为什么?(2分)‎ ‎(2)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材料二的数据印证了材料一中哪一句诗所描述的情况?(2分)‎ ‎(3)材料二中,639~751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2分)‎ 41‎ ‎【答案】(1)特殊时代: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诗史”。‎ ‎(2)社会现实:开元盛世时期国家呈现经济繁荣(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允实),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百姓富足的景象。印证:“小邑犹藏万家室”。‎ ‎(3)趋势:连续增长(上升)。‎ 原因:“贞观之治”(奠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继续发展);“开元盛世”(全盛)。‎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唐朝诗人杜甫的有关知识。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依据材料一的“忆昔开元全盛”可知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杜甫的诗语言精炼凝重,艺术技巧高超,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复杂、动荡的历史,被称为“诗史”。‎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数据的能力。分析材料二的数据“639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28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可以看出 639~751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连续增长的趋势。从639~751年间唐朝先后经历了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三位皇帝的统治,出现了“贞观之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隋朝•辉煌的隋唐文化;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18.(2017年山东聊城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摘自《中国历史》‎ 材料二 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摘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材料一、材料二中选拔官吏的标准分别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科举制度的作用。(4分)‎ ‎【答案】(1)标准:材料一:门第(或出身)。(2分)材料二:才能(或学识)。(2分)‎ 41‎ ‎(2)作用:有利于打破门第限制;有利于创造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有利于扩大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有利于增强国家机构的活力;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4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得满分。) ‎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分析材料一的“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可以看出选拔官吏的标准是门第。分析材料二的“机会均等”可知选拔官吏的标准是才能。‎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的诞生 ‎19.(2017年山东潍坊卷)(16分)唐朝社会繁荣开放,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以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4分)‎ 材料二 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因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兴盛的原因。(6分)‎ 材料三 唐政府有太常寺等机构专管乐舞,当时知名的音乐家有万宝常、许和子、段善本,舞蹈家有公孙大娘、段旻等。唐玄宗和杨贵妃也分别是音乐家和舞蹈家。乐舞方面的著作也很多,《新唐书·艺文志》载唐代有31家、38部专著共257卷。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形成十部乐,即燕乐、清高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 41‎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哪一社会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6分)‎ ‎【答案】(1)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增强官员任用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加强了中央集权。(答对一点得2分,共4分) ‎ ‎(2)特点: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贸易范围较广;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以原料、贵重奢侈品为主。(答对一点得2分,共4分)原因:地理环境影响。(2分)‎ ‎(3)乐舞发达。(2分)统治者重视;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民族间、中外间文化交流。(答对一点得2分,共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一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是: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改变了用人制度;增强官员任用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 ‎(2)分析材料二的“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可以概括出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是: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贸易范围较广;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以原料、贵重奢侈品为主。从材料二的“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因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可以概括出唐朝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是地理环境影响。‎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的诞生;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辉煌的隋唐文化 ‎20.(2017年山西卷)“和谐”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髓,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共同的发展愿景。某班同学以“和谐之光”为主题设计了一期板报,并提出了如下问题,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 任务一【搜集名言——汲取思想智慧】(2分)‎ ‎(1)阅读同学们搜集的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名言,请你任选其中两位,分别概括他们的思想主张。‎ A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41‎ B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D “兼相爱,交相利”——墨子 任务二【赏析名画——见证民族团结】(3分)‎ ‎(2)下面名画分别反映出中央政府在处理与西藏地区民族关系时采取了什么方式?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任务三【对比事件——感悟②】(2分)‎ ‎(3)完成下表中①处内容的填写。通过比较后,请你为本栏目提炼一个恰当的主题词。(填写在②处)‎ ‎(4)“求大同,存小异”对和平发展意义重大,请从下列史实中任选两个加以说明。‎ 任务五【联系现实——构建和谐社会】(4分)‎ ‎(5)右边是同学围绕“科技与生活”开展问卷调查后,整理出的百姓关注的生活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2分)‎ 41‎ ‎(6)完成板报任务后,谈谈“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2分)‎ ‎【答案】(1)老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孔子:要有爱心和同情心,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自己不希望的事情,也不要强迫别人接受;墨子:主张互爱互利,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孟子:主张为政以德,以民为本。(分别答出上述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2)和亲(1分)册封(1分)元朝设置宣政院(1分)‎ ‎(3)②合则两利;民族大义 ;责任担当;国共关系等。(答出符合上述意思的任意一点得1分)‎ ‎(4)示例1:万隆会议:针对会前帝国主义国家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总理指出,亚非国家不应陷入关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争论,而应本着“求同存异”的方针团结起来,积极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示例2:《联合国家宣言》: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二战的战火不断扩大,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面对共同的敌人,26个国家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形成反法西斯同盟,成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示例3:欧 洲联盟:二战后,西欧国家为振兴经济,并在美苏两级对抗中维护自己的国际地位,摒弃前嫌走向了联合之路,成立了欧共体。此后,组织规模逐渐扩大,逐步向政治、经济一体化目标迈进。到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任选两例作答,答出具体史实得1分,说明作用得1分,共4分。)‎ ‎(5)积极: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快捷;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科技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科技推动 经济发展转型等。消极:科技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短缺等问题 ‎(积极、消极各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6)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良好社会秩序的重要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谐的国际关系是和平与发展的前提;民族团结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保障;国共两党团结合作有利于维护全民族共同利益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解析】‎ 41‎ ‎(2)本题考查民族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步辇图》反映的是吐蕃使臣到大唐求亲的情景,反映的是唐和吐蕃的和亲。《顺治帝会晤五世达赖图》反映的是清朝顺治皇帝对西藏佛教首领五世达赖的册封。元朝设立宣政院,专门管理藏族地区的事务。‎ ‎(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国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爆发。因此,研究的主题是:合则两利;民族大义 ;责任担当;国共关系等。‎ ‎(4)本题答案不唯一,任选两例即可。选万隆会议:针对会前帝国主义国家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总理指出,亚非国家不应陷入关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争论,而应本着“求同存异”的方针团结起来,积极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选《联合国家宣言》: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二战的战火不断扩大,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面对共同的敌人,26个国家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形成反法西斯同盟,成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选欧洲联盟:二战后,西欧国家为振兴经济,并在美苏两级对抗中维护自己的国际地位,摒弃前嫌走向了联合之路,成立了欧共体。此后,组织规模逐渐扩大,逐步向政治、经济一体化目标迈进。到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5)本题考查对科技与生活的认识。分析科技与生活的表格信息可以看出科技的积极影响是: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快捷;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科技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科技推动经济发展等。科技的消极影响是:科技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短缺等问题。‎ ‎【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和同为一家”;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难忘九一八;人教版八年级下•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外交事业的发展;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人教版九年级下•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41‎ ‎1. (2017年广东卷)题5图列举的历史现象出现的朝代是( )‎ A、汉朝 B、唐朝 ‎●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 ‎●瓦子(舍)在城市出现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句子长短不一的新诗歌体裁的出现 C、宋朝 ‎ D、明朝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分析题干材料“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是在北宋;“瓦子(舍)在城市出现”是在北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在北宋;句子长短不一的新诗歌体裁指的是词,是宋朝的主要文学形式。ABD和题文无关,不符合题意,故C选项是正确的。‎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 ‎2. (2017年黑龙江龙东卷)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 )‎ A.唐朝 B.南朝 C.北宋 D.南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南方经济逐步赶上北方,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 ‎3.(2017年湖南衡阳卷) 年,忽必烈建立元朝。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答案】1271;1640;‎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4.(2017年湖南怀化卷)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最后完成于(  )‎ A.唐朝 B.南宋 C.元朝 D.清朝 41‎ ‎【答案】B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5.(2017年湖南怀化卷) 科技发展水平是一个时期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下列各项科技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李时珍写出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 ‎②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③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④祖冲之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数。‎ A.②④③① B.①③②④ C.③②④① D.④③②①‎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李时珍写出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是在明朝;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是在战国时期;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在北宋;祖冲之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数是在南朝。②④③①排列顺序正确,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定位】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6.(2017年湖南怀化卷) 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答案】C ‎【解析】‎ 4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民族政权并立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契丹的兴起和辽的建立有关,澶渊之盟是在宋辽之间,“岳飞抗金”发生在南宋和金之间。ABD和题文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此题选择答案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7.(2017年湖南怀化卷) 元朝时,居住在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与汉、蒙等族逐渐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判断对错)‎ ‎【答案】√‎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8.(2017年湖南省邵阳卷) 《邵阳市志》载,1225年,理宗赵昀登基,用年号命名其曾领防御使的封地,并升邵州为宝庆府,宝庆之名始于此。据此判断,邵阳被称为“宝庆”是在(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朝的有关知识。1127年金灭掉北宋,同年赵构在临安重建宋朝,史称南宋。1276年,南宋被元所灭。1225年属于南宋统治时期,故邵阳被称为“宝庆”是在宋代。ABD选项不和要求,故选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9.(2017年湖南省岳阳卷) 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己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下列史实和此表述不相符的是( )‎ A.制瓷业发达,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B.北宋中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C.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D.宋初,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南方的两倍多 ‎【答案】D ‎【解析】‎ 4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南方经济逐步赶上北方,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答案为D。ABC都是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北方人口是南方的两倍,不能证明经济重心南移,故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定位】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10. (2017年湖南省长沙卷) 《中国诗词大会》嘉宾王立群教授在谈到李白与苏轼的比较时说,末代诗人群体的学问胜于唐代,下列各项中对这一现象的出现影响最大的是( ) ‎ A.科举制的创立 B.印刷术的发展 C.经济重心的南移 C.民族政权的并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词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李白生活在唐朝,苏轼生活在宋朝,末代诗人群体的学问胜于唐代的主要原因是印刷术的发展。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B。‎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 ‎11. (2017年江苏南京卷)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相继灭掉西夏、金和南宋,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封建王朝。( )‎ ‎【答案】F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2.(2017年江苏苏州卷)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苏州和湖州是我国的经济重心 C.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 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南宋时,‎ 41‎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都是经济重心的南移的表现,说明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ABC不符合题意,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 ‎13. (2017年山东东营卷) 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对下列图片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图①反映了商朝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 B.图②中的发明对航海事业产生重要影响 C.图③反映了宋代活字印刷技术的高超水平 D.图④中的著作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答案】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14. (2017年山东东营卷)下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 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戚继光抗倭 41‎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岳飞抗金。北宋灭亡后,赵构在临安重建宋朝,史称南宋。金军几次南下,遭到了南宋抗战派将领的英勇抵抗,岳飞就是其中一位。岳飞率领岳家军,骁勇善战,纪律严明,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曾收复建康,后又在郾城打败兀术,乘机收复失地,直捣黄龙。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此题选择答案B。‎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5. (2017年山东聊城卷) 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6. (2017年甘肃庆阳卷) 科技发展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崛起后的大国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新的记录。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 ‎﹣﹣杨宁﹣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的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而不是更多。”英国是最先发生这个5‎ 41‎ 分钟事件的地方,工业革命可能是最初的关键几秒钟。正是这个革命使现代文明降临人间,人类开始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从近代以来世界历史的发展来看,国际格局的发展演变与大国的兴衰、大国或大国集团的战争以及战后的和平安排密切相关。‎ ‎﹣﹣彭树智主编《世界史•当代卷》‎ ‎(1)材料一所说的三项文明分别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三项发明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中的”5分钟事件“指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5分钟事件“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一战后形成的国际统治秩序是什么?二战后形成了怎样的国际格局?”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 ‎【答案】(1)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及火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及火药配方的改进和完善,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的有关史实。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已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北宋时,制成了罗盘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等。北宋时,平民毕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火箭、火枪、火炮等。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使用,是宋元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分析材料一的“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以概括出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项发明的历史作用是: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难度不大。20世纪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为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了的“两极格局”‎ 41‎ ‎,苏联解体后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冷战中的对峙;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7.(2017年甘肃庆阳卷) 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重要保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60年,汉政府设置哪一行政机构,使今新疆地区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 ‎(2)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是在哪一朝代?清朝时,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行政长官是什么?‎ ‎(3)台湾地区曾先后被哪两个殖民者侵占?后来分别是怎样回归祖国的?‎ ‎(4)新中国成立后,为维护民族团结而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新时期,为实现祖国统一,我国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案】(1)西域都护.‎ ‎(2)元朝;驻藏大臣.‎ ‎(3)荷兰;日本;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台湾回归祖国;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域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本题考查台湾的有关知识。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年郑成功从金门横渡台湾海峡,抵达台湾西海岸。郑成功指挥舰队切断台湾城和赤嵌楼荷军的联系。最后赤嵌楼荷军只好投降。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1945年8月15‎ 41‎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4)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20世纪七八十年代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海峡两岸的交往 ‎18.(2017年甘肃省武威市、白银市、定西市、平凉市、酒泉市、临夏州、张掖市卷)(12分)科技发展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崛起后的大国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新的记录。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 材料二:“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的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而不是更多。”英国是最先发生这个5分钟事件的地方,工业革命可能是最初的关健几秒钟。正是这个革命使现代文明降临人间,人类开始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 材料三: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庚申之变”圆明园被焚的极大刺激和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了30多年的“自强运动”。‎ ‎——郑家馨《中华文明同西欧工业文明的融会和碰撞》‎ ‎(l)材料一所说的三项发明分别是什么?(3分)根据材料一,概括三项发明的历史作用。(2分)‎ ‎(2)材料二中的“5分钟事件”指什么?(1分)根据材料二,概括“5分钟事件”的影响。(2分)‎ ‎(3)材料三中的“自强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4分)‎ ‎【答案】(1)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3分);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分)。‎ ‎ (2)工业革命(1分);人类开始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进入工业时代。(2分)‎ 41‎ ‎(3)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4分) ‎ ‎【解析】‎ 试题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北宋时,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火箭、火枪、火炮等。故材料一所说的三项发明分别是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依据材料一的“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可以概括出三项发明的历史作用是: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3)依据材料三的“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了30多年的自强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自强运动”指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 ‎19.(2017年黑龙江龙东卷)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6分)‎ ‎(1)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什么?(1分)‎ ‎(2)北宋时,哪一项发明为航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分)‎ ‎(3)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哪部作品?(1分)‎ ‎(4)《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西方国家称它为“东方医学巨典”。 作者是谁?(1分)‎ ‎(5)近代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什么?(1分)‎ ‎(6)揭开制碱奥秘,使我国制碱技术跃居世界前列的著名化学家是谁?(1分)‎ ‎【答案】⑴《金刚经》;(1分)      ⑵指南针;(1分)‎ ‎⑶《天工开物》;(1分)     ⑷李时珍;(1分)‎ ‎⑸京张铁路;(1分)       ⑹侯德榜;(1分)‎ ‎【解析】‎ 41‎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唐朝《金刚经》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我国发明雕版印刷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因此,本题答案是《金刚经》。‎ ‎(2)本题主要考查宋朝指南针的有关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已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北宋时,制成了罗盘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并开始向外传播。‎ ‎(3)本题主要考查《天工开物》的地位。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深入到工农业生产现场,进行调查和探索,写了一部《天工开物》。书中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后来被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李时珍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明代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西方国家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为“东方医学巨典”。‎ ‎(6)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侯德榜的科技成就知识点结合课本所学分析,20世纪20年代,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经过刻苦钻研制出纯碱,还撰写《制碱》,将制碱的奥秘公布于世,打破碱业垄断,后来探索出制碱的新工艺,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联合制减法”。‎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辉煌的隋唐文化;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20.(2017年湖北襄阳卷)【大国崛起: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8 分)‎ 材料一 ‎ 图3 图4‎ 材料二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41‎ 材料三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其中第四阶段是赞赏阶段(1937—1944 年)。‎ 材料四 2011 年10 月,西班牙《起义报》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虽然西方传统大国(美国、英国和法国)仍自认为代表着‘国际社会’,但‘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已不再听命于它们的号令。”‎ ‎(1)材料一中的图3 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哪一伟大发明的雏形?(1 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4 所示路线的历史作用。(1 分)‎ ‎(2)指出材料二中“公约”的名称。(1 分)它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1 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1937—1944 年”期间的中国被美国人赞赏的原因。(2 分)‎ ‎(4)依据材料四,从世界格局的角度,请你为西班牙《起义报》的这篇文章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2 分)‎ ‎【答案】(1)发明:指南针 作用: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或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或传播了东西方文明等)‎ ‎(2)名 称:《九国公约》‎ 影响:便利了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或使中国重新恢复到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或形成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等)‎ ‎(3)原因:中国的抗日战争成为对日作战(或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抗战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 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4)主题: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指南针和丝绸之路有关知识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我国发明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图3是指南针。古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到西亚,再转运欧洲。“丝绸之路”成为横穿欧亚的陆上交通要道,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2)本题考查《九国公约》的有关知识。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签署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表面上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进一步肯定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41‎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以知道,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材料四就是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体现,故主题是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1.(2017年湖南邵阳卷)(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 1~ 1840 年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世界科技发明中的比例 ‎——依据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③》绘制 材料二 从公元 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 14~16 世纪文艺复兴之前, 欧洲是政教合一的封建时代,宗教裁判所可以仅仅因为布鲁诺信奉哥白尼的日心说这样一个科学学说,而把他视为异端判处死刑,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上。因此,欧洲中世纪的科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史称“黑暗的中世纪”。而这一千年,中国国家长期统一,经济持续发展,中华封建文明在大踏步前进……以四大发明为标志的传统技术更为世人所称道……只是到了近代才落后于西方。‎ ‎——摘编自王渝生《传统文化与中国科技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变化情况。(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公元401~1500年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 ‎(3)下图是某校初三·三班吕亚楠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手抄报照片, 其中“四大发明是什么”的答案有点模糊不清,请你补充完成。( 4 分)‎ 41‎ ‎(4)就科技发展问题谈谈你的认识。(2分)‎ ‎【答案】(1)由领先世界到落后于西方(所占比例总趋势由多到少)。(4分)‎ ‎(2)国家长期统一,经济持续发展,政治制度完善,教育发展,前代基础,先辈刻苦钻研与探索精神,中华民族的智慧,积累的生产生活经验,对外交往、民族融合等。(每点2分,共 6分)‎ ‎(3)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每点1分,共4分)‎ ‎(4)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有利于科技发展,经济发展是科技发展的前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等。(任写一点得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科技的认识。分析材料一的公元 1~ 1840 年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世界科技发明中的比例,可以看出在公元1000年之前,中国的科技领先世界,在公元1000年之后,中国的科技落后于西方。‎ ‎(3)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理解。造纸术早在西汉就已出现,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传播;火药发明于唐朝,唐末用于军事;北宋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这个时候应运而生;唐朝出现的是雕版印刷,有很大的局限性,到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再一次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交流。‎ ‎(4)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对比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变化情况,我们对科技发展的认识是: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有利于科技发展,经济发展是科技发展的前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应注意趋利避害等。‎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 41‎ ‎22.(2017年湖南岳阳卷)(16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源远流长】‎ 材料一: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互相辩论,形成了学术繁荣的局面。‎ ‎——岳麓书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博大精深】 ‎ 材料二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34‎ ‎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36‎ ‎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42‎ ‎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46‎ ‎——《高中历史(必修三)》‎ ‎【中西交融】 ‎ 材料三:伏尔泰对孔子的思权极为推崇,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他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德治主义”,坚定地主张法国应实行“德治主义”。‎ ‎——《孔子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材料四:辛亥革命的失败使他(陈独秀)对中国历史和中国现状进行反思……他认为只有首先打倒中国的封建文化而代之以西方的文明,中国才有救。‎ ‎——岳麓书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与时俱进】‎ 材料五:雷锋精神犹如一座魏然矗立的灯塔,始终放射出夺目的光芒,照亮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雷锋身上体现出爱党爱国、助人为乐、敬业奉献、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 ‎——《人民日报》 ‎ 请回答:‎ ‎(l)材料一中“学术繁荣的局面”指什么?在这个局面中主张“以法治国”的代表人物是谁?(4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中的哪一发明为后来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条件?明清小说中,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魔小说是哪一部?湖南古代书法家中独创“欧体”的是谁?(6分)‎ ‎(3)依据材料三谈谈伏尔泰为什么推崇孔子思想?(2分)‎ 41‎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后,陈独秀为救中国发起了什么运动?(2分)‎ ‎(5)依据材料五,请说说“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2分)‎ ‎【答案】(1)“百家争鸣”;韩非子 ‎(2)指南针;《西游记》;欧阳询 ‎(3)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开明君主制;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要求人相互关爱,体现博爱的精神,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这些思想有利于伏尔泰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意思相近即可)‎ ‎(4)新文化运动 ‎(5)“雷锋精神”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他主张实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用严酷的刑罚镇压反抗,巩固国家的统治。‎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后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指南针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也是明清小说中,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神话巨著是《西游记》。湖南古代书法家中独创“欧体”的是欧阳询。‎ ‎(4)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依据材料四的“他(陈独秀)对中国历史和中国现状进行反思……他认为只有首先打倒中国的封建文化而代之以西方的文明,中国才有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等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5)分析材料五的“雷锋身上体现出爱党爱国、助人为乐、敬业奉献、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可以概括出“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是:“雷锋精神”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1‎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 ‎23.(2017年江苏南京卷)(10分)赣鄱人杰地亦灵,古往今来重创新。红色文化励后人,绿色崛起家国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瓷都美名扬天下】‎ 材料一 景德镇原称昌南镇,北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因该地出产的御用瓷器底书“景德年制”,故改称景德镇。南宋时,有瓷窑两三百座。来自四方的工匠博来众家之长,创造出青白瓷等新品种,生产出各种各样的精美瓷器。由荷兰人从泉州贩至欧洲的瓷器,售价几乎与黄金相等。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 摘编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 ‎(l)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的原因。(2分)‎ ‎【革命道路新开辟】‎ 材料二 毛泽东等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在实践中开辟出一条前所未有的从农村开始的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摘编自朱志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用书》‎ ‎(2)依据材料,指出毛泽东开辟出的新道路。(1分)‎ ‎【枪杆子里出政权】‎ 材料三 下图中,手枪上有两行字:“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 ‎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百万人民解放军在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的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西、中、东三路强渡长江。‎ ‎——摘编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 41‎ ‎(3)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2分)它们给中国革命带来怎样不同的影晌?(2分)‎ ‎【绿色崛起谱新篇】‎ 材料四 2016年10月20日,全国第18个、中部地区第2个国家级新区——江西赣江新区正式挂牌。国家将在财税金融、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江西省委省政府也将举全省之力,推进赣江新区建设。‎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今天建设“幸福江西”的建议。(3分)‎ ‎【答案】(l)原因:经济重心南移;皇宫瓷器用品生产地;瓷窑众多;瓷器精美;能工巧匠汇聚;博采众长;品种创新;驰名中外;资源丰富等。(2分)(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 ‎(2)新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l分)‎ ‎(3)历史事件:① 南昌起义(1分) ② 渡江战役(l分)‎ 影响:①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l分)‎ ‎② 渡红战役——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l分)‎ ‎(4)评分标准:本题为探究性试题,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清晰。‎ 例答: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的倾斜支持,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江西人民的聪明才智,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加快产业升级,发挥区域优势,走可持续发展道路。(3分)(有其它言之有理的答案,参照给分)‎ ‎【解析】‎ ‎(2)依据材料二的“在实践中开辟出一条前所未有的从农村开始的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新道路”结合已学知识可知,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41‎ ‎(4)此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本题答案开放。今天我们建设“幸福江西”,应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的倾斜支持,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江西人民的聪明才智,继承祖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加快产业升级,发挥区域优势,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发展江西经济。 ‎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战略大决战 ‎24.(2017年山西卷)“和谐”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髓,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共同的发展愿景。某班同学以“和谐之光”为主题设计了一期板报,并提出了如下问题,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 任务一【搜集名言——汲取思想智慧】(2分)‎ ‎(1)阅读同学们搜集的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名言,请你任选其中两位,分别概括他们的思想主张。‎ A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B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D “兼相爱,交相利”——墨子 任务二【赏析名画——见证民族团结】(3分)‎ ‎(2)下面名画分别反映出中央政府在处理与西藏地区民族关系时采取了什么方式?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任务三【对比事件——感悟②】(2分)‎ ‎(3)完成下表中①处内容的填写。通过比较后,请你为本栏目提炼一个恰当的主题词。(填写在②处)‎ 41‎ ‎(4)“求大同,存小异”对和平发展意义重大,请从下列史实中任选两个加以说明。‎ 任务五【联系现实——构建和谐社会】(4分)‎ ‎(5)右边是同学围绕“科技与生活”开展问卷调查后,整理出的百姓关注的生活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2分)‎ ‎(6)完成板报任务后,谈谈“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2分)‎ ‎【答案】(1)老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孔子:要有爱心和同情心,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自己不希望的事情,也不要强迫别人接受;墨子:主张互爱互利,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孟子:主张为政以德,以民为本。(分别答出上述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2)和亲(1分)册封(1分)元朝设置宣政院(1分)‎ ‎(3)②合则两利;民族大义 ;责任担当;国共关系等。(答出符合上述意思的任意一点得1分)‎ ‎(4)示例1:万隆会议:针对会前帝国主义国家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总理指出,亚非国家不应陷入关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争论,而应本着“求同存异”的方针团结起来,积极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示例2:《联合国家宣言》: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二战的战火不断扩大,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面对共同的敌人,26‎ 41‎ 个国家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形成反法西斯同盟,成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示例3:欧 洲联盟:二战后,西欧国家为振兴经济,并在美苏两级对抗中维护自己的国际地位,摒弃前嫌走向了联合之路,成立了欧共体。此后,组织规模逐渐扩大,逐步向政治、经济一体化目标迈进。到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任选两例作答,答出具体史实得1分,说明作用得1分,共4分。)‎ ‎(5)积极: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快捷;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科技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科技推动 经济发展转型等。消极:科技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短缺等问题 ‎(积极、消极各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6)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良好社会秩序的重要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谐的国际关系是和平与发展的前提;民族团结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保障;国共两党团结合作有利于维护全民族共同利益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此题考查诸子百家的有关知识。任选两位思想家即可。老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具有辩证思想;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主张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自己不希望的事情,也不要强迫别人接受;墨子:主张互爱互利,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孟子:主张“仁政”,以民为本。‎ ‎(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国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爆发。因此,研究的主题是:合则两利;民族大义 ;责任担当;国共关系等。‎ ‎(4)本题答案不唯一,任选两例即可。选万隆会议:针对会前帝国主义国家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总理指出,亚非国家不应陷入关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争论,而应本着“求同存异”的方针团结起来,积极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求同存异”‎ 41‎ 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选《联合国家宣言》: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二战的战火不断扩大,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面对共同的敌人,26个国家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形成反法西斯同盟,成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选欧洲联盟:二战后,西欧国家为振兴经济,并在美苏两级对抗中维护自己的国际地位,摒弃前嫌走向了联合之路,成立了欧共体。此后,组织规模逐渐扩大,逐步向政治、经济一体化目标迈进。到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5)本题考查对科技与生活的认识。分析科技与生活的表格信息可以看出科技的积极影响是: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快捷;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科技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科技推动经济发展等。科技的消极影响是:科技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短缺等问题。‎ ‎(6)本题考查学生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良好社会秩序的重要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谐的国际关系是和平与发展的前提;民族团结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保障;国共两党团结合作有利于维护全民族共同利益等。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都要和谐相处。‎ ‎【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和同为一家”;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难忘九一八;人教版八年级下•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外交事业的发展;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人教版九年级下•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 41‎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