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 (2017年广东卷)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明太祖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控制军队 B、强化皇权
C、钳制思想 D、改革科举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题干引文主要反映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杀掉丞相胡惟庸,废除了宰相制度。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强化君主专制。AC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明朝君权的加强
2. (2017年广东卷)《中国历史十讲》指出: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
A、闭关锁国 B、休养生息
C、轻徭薄赋 D、重文轻武
【答案】A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闭关锁国”
3. (2017年贵州省六盘水市卷) 魏源在《圣武记》中写道:“是时,朝廷已平二藩,定陇蜀,收台湾,鄂(俄)罗斯,天下无事。圣祖以噶尔丹势炽,既入犯,其志不在小……六月集大以于朝,下诏亲征”这里的“圣祖”是( )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降帝
【答案】B
25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析题文的“朝廷已平二藩,定陇蜀,收台湾,鄂(俄)罗斯,天下无事。圣祖以噶尔丹势炽”可知圣祖是康熙帝。因为康熙帝平等三藩之乱,派清军进入台湾,平定了噶尔丹叛乱。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4. (2017年黑龙江龙东卷) 雍正五年,淸朝始置“钦差驻藏办事大臣”,又称“钦命总理西藏事务大臣”,淸政府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设置哪一机构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
A.设乌里雅苏台将军 B.设置驻藏大臣
C.设置伊犁将军 D.安置土尔扈特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对西藏的管辖。清朝前期,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1727年,雍正皇帝在西藏设置了驻藏大臣,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B选项是正确的。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5. (2017年湖北省鄂州卷) 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在我国古代,有一项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的著作,它是( )
A.《天工开物》 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答案】D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6.(2017年湖北省襄阳卷) 下列史实,不属于中外友好交往的是( )
A.玄奘西游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25
本题考查的是戚继光抗倭。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被称为“倭寇”。明朝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威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明政府派年轻的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他组建一支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戚家军,九战九捷,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被尊为民族英雄,永远载入史册。戚继光抗倭属于反抗外来侵略,不属于中外友好交往。ABC属于中外友好交往,不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7.(2017年湖南怀化卷) 科技发展水平是一个时期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下列各项科技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李时珍写出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
②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③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④祖冲之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数。
A.②④③① B.①③②④ C.③②④① D.④③②①
【答案】A
【考点定位】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8.(2017年湖南邵阳卷) 听说新版的初一历史教材将岳飞的称谓改为民族英雄之后, 黄明同学就着手在现行初中历史教材中寻找“民族英雄”。下列人物中不会被黄明同学列入“民族英雄”的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宋应星 D.邓世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应星的相关知识,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著作《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5
。ABD都是民族英雄,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9.(2017年湖南岳阳卷) 清朝前期,为维护国家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属于乾隆帝在位期间的是( )
A.组织雅克萨之战 B.平定三藩之乱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设驻藏大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政府对新疆地区的管辖。乾隆帝在位时,派兵平定新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叛乱之后,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组织雅克萨之战和平定三藩之乱的是康熙帝,设驻藏大臣的是雍正帝。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0.(2017年江苏苏州卷) 1405~1433年,明朝________,是中外航海史上的壮举。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______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发现了新大陆。
【答案】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
【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11.(2017年山东东营卷) 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其目的是( )
A.提高行政效率 B. 扩大统治基础 C.加强君主权力 D. 避免藩王割据
【答案】C
【解析】
25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即位后,为加强君权,改革了行政机构。在中央:明太祖废除了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皇帝的权利空前提高,秦汉以来丞相制度从此废除,皇权与相权的斗争最终以皇权的胜利而告终。因此,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其目的是加强君主权力。ABD不符合题意。C评价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定位】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朝君权的加强
12. (2017年山东东营卷)《全球通史》:“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航海业以其杰出的技术和惊人的范围,明确证明了中国在世界航海业中的领先地位”。 能证明以上观点的是( )
A.郑和下西洋 B.吴国船队到夷洲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清军进入台湾
【答案】A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13.(2017年山东聊城卷)描写封建家族的衰亡和一对贵族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艺术地再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形,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的著作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西游记》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我国古代反映现实的文学作品的相关史实。考察的是学生对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识记能力。曹雪芹的《红楼梦》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是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的著作。ABD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择答案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14. (2017年山东聊城卷)下图是某著作中描绘我国古代井火煮盐工艺的一幅插图。该著作应是( )
25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天工开物》 D.《海国图志》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天工开物》的有关知识。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深入到工农业生产现场,进行调查和探索,写了一部《天工开物》。书中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后来被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综合以上所述,描绘我国古代井火煮盐工艺的一幅插图应出现在《天工开物》,ABD和题文插图无关,故选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15. (2017年山东聊城卷)清朝后期,“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主要表明,清政府( )
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B.断绝中外贸易往来
C.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D.禁止官员出海经商
【答案】A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的危机•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16. (2017年山西卷)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明洪武十三年(1381年)全国总人口为59873305人,而山西人口已达到4103450人。明朝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 经济,便大量从山西往外地迁民。明政府在移民同时,给予外迁之人相关政策上的优惠和照顾,这无疑让外迁的山西人更快地投人到当地的农业生产中,与当地人共同创业,使明朝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从这段话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 )
A.山西人口在明朝增加的原因
B.明朝政府从山西移民的原因
C.政府的优惠政策调动移民积极性
D.山西移民对迁入地经济作出贡献
【答案】A
25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分析题文的材料“明朝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便大量从山西往外地迁民。”可以提取的信息是山西人口在明朝增加的原因;分析题文材料的“明政府在移民同时,给予外迁之人相关政策上的优惠和照顾,这无疑让外迁的山西人更快地投人到当地的农业生产中,与当地人共同创业,使明朝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可以提取的信息是:政府的优惠政策调动移民积极性和山西移民对迁入地经济作出贡献。山西人口在明朝增加的原因在题文材料不能体现,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朝君权的加强
17. (2017年山西卷)下列选项与“古代对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不符的是( )
A.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B.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
C.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亚非交流
D.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外来侵略
【答案】D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18. (2017年甘肃庆阳卷) 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重要保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60年,汉政府设置哪一行政机构,使今新疆地区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
(2)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是在哪一朝代?清朝时,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行政长官是什么?
(3)台湾地区曾先后被哪两个殖民者侵占?后来分别是怎样回归祖国的?
(4)新中国成立后,为维护民族团结而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新时期,为实现祖国统一,我国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案】(1)西域都护.
25
(2)元朝;驻藏大臣.
(3)荷兰;日本;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台湾回归祖国;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域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本题主要考查西藏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设立宣政院,专门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1727年,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4)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20世纪七八十年代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海峡两岸的交往
19.(2017年贵州六盘水卷)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联系与交流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开放与包括是各国文明进步的重大理念。根据示图和材料下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25
材料二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源自中国,但属于世界。它依托历史,弘扬丝路精神,顺应世界潮流,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提供了新的契机,也为世界联动发展注入澎湃活力。
(1)张骞通西域奠定了古丝绸之路的基础,中国古丝绸之路开始开辟于哪个朝代?( 2分)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传入西方的技术有哪些?(4分)
(2)唐朝时在广州设置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是什么?(2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2分)
(3)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新航路开辟后,最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的是哪两个西方围家?(2分)
(4)根据本题的前提语、示图和材料,概括古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丝路精神”。(4分)
【答案】(1)汉朝(或西汉、汉武帝时期)(2分)凿井、冶铁(4分)(写出一个给2分,但不超过4分)
(2)市舶司(2分)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或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写出一个给1分,不超过2分)
(3)欧洲工商业的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或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即可)(2分)西班牙和葡萄牙(2分)(写出一个给 1分)
25
(4)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平等互惠、联系交流、和平与发展。(写出一点给2分,但不超过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丝绸之路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西汉张骞通西域的基础上,开创了丝绸之路。古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到西亚,再转运欧洲。“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等商品和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入西方。
(2)本题考查的是对外交往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广州设置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市舶司。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积极遣使到亚非各地,促进中外交流,为了宣扬国威,即宣传明王朝的强盛,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为宫廷购回奢侈品,1405-1433年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先后拜访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因此,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或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4)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分析材料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联系与交 流是世界经济发展 的重要手段,开放与包括是各国文明进 步的重大理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体现的精神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平等互惠、联系交流、和平与发展等精神。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步入近代•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血腥的资本积累
20.(2017年黑龙江龙东卷) 指出下列表述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雍正时,锦衣卫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错误: 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
(2)邓稼先培育了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
错误: 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
(3)《天方夜谭》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
错误: 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
(4)标志着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的事件是德国进攻苏联。
25
错误: 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错误:锦衣卫 改正:军机处
⑵错误:邓稼先 改正:袁隆平
⑶错误:《天方夜谭》 改正:《荷马史诗》
⑷错误:德国进攻苏联 改正:日本偷袭珍珠港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军机处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清朝雍正帝在位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因此,本题说法错误,锦衣卫改正为军机处。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荷马史诗》价值的认识。依据学过的知识可知,古希腊的诗人荷马整理成《荷马史诗》,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故本题说法错误,《天方夜谭》改正为《荷马史诗》。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有关“二战”的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偷袭美军事基地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故本题说法错误,德国进攻苏联改正为日本偷袭珍珠港。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君主集权的强化;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科技教育与文化•科学技术的成就;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1. (2017年黑龙江龙东卷) 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6分)
(1)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什么?(1分)
(2)北宋时,哪一项发明为航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分)
(3)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哪部作品?(1分)
(4)《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西方国家称它为“东方医学巨典”。 作者是谁?(1分)
(5)近代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什么?(1分)
(6)揭开制碱奥秘,使我国制碱技术跃居世界前列的著名化学家是谁?(1分)
25
【答案】⑴《金刚经》;(1分) ⑵指南针;(1分)
⑶《天工开物》;(1分) ⑷李时珍;(1分)
⑸京张铁路;(1分) ⑹侯德榜;(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唐朝《金刚经》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我国发明雕版印刷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因此,本题答案是《金刚经》。
(2)本题主要考查宋朝指南针的有关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已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北宋时,制成了罗盘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并开始向外传播。
(3)本题主要考查《天工开物》的地位。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深入到工农业生产现场,进行调查和探索,写了一部《天工开物》。书中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后来被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李时珍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明代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西方国家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为“东方医学巨典”。
(6)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侯德榜的科技成就知识点结合课本所学分析,20世纪20年代,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经过刻苦钻研制出纯碱,还撰写《制碱》,将制碱的奥秘公布于世,打破碱业垄断,后来探索出制碱的新工艺,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联合制减法”。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辉煌的隋唐文化;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22.(2017年黑龙江龙东卷) 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示。在我国对外交往的历史中,既有辉煌的过去,也饱受过近代的屈辱,如今的中国正在逐渐影响着世界。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7分)
材料一 郑和船队带去了大量的中国瓷器、铜器、铁器、
25
金银和各种精美的丝织品,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特产,如胡椒、象牙、宝石、香料和长颈鹿、狮子、鸵鸟等珍贵动物。郑和所到之处,受到各国的热情接待。
——岳麓版七年级下册
⑴根据材料一,请你概括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历史意义?(1分)
材料二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⑵材料二中,淸政府在对外交往中采取了什么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1分)
材料三 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⑶依据材料三,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什么影响?(1分)
材料四 在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收回青岛主权等正义要求。但被英、法、美等列强拒绝。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⑷根据材料四,概括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1分)
材料五 新中国成立后结束了近百年的屈辱外交,特别是改革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开始走向世界并改变世界。
——摘自人教版普通髙中《历史》必修II
⑸被国际公认的己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1分)
⑹右图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1分)
⑺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中国外交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1分)
【答案】⑴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1分)
⑵闭关锁国;(1分)
⑶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
⑷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1分)
25
⑸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分)
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分)
⑺弱国无外交;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外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言之有理即可)(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积极遣使到亚非各地,促进中外交流。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2)本题考查的是“闭关锁国”政策的弊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控制海外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4)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分析材料四的“在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收回青岛主权等正义要求。但被英、法、美等列强拒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外交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6)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外交事业的发展。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中国安理会任理事国的席位。11月15日,乔冠华率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大会,心情激动,仰天大笑。
(7)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由于中国近代的落后,导致了中国的被动挨打,在外交上没有地位,弱国无外交。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新中国的外交取得辉煌的成就。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25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人教版八年级下•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外交事业的发展
23.(2017年湖南衡阳卷) (16分)处理好民族关系历来是各朝代政权实施治国理政,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北魏改革】
材料一 孝文帝日:“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引自《资治通鉴》
(1)北魏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北朝政权,它在孝文帝改革时对鲜卑等少数民族实行汉化政策。材料一体现了汉化政策的哪一方面?汉化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唐皇长策】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2)材料二体现了唐朝政府对于民族关系怎样的态度或政策?试举唐与吐蕃交往的一例予以说明。(4分)
【清帝奇功】
材料三 1761牟,居住在伏尔加河下游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举行反抗沙俄的起义,遭到沙皇军队的残酷镇压。在生死存亡之秋,首领渥巴锡等率部众于1770年10月再次发动了反抗沙俄的武装起义,他们高呼:“我们的子孙永不当奴隶,让我们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经长途跋涉,东归祖国。受到了乾隆皇帝隆重接待和妥善安置。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学参考书》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皇帝对于少数民族的爱国义举一种怎样的态度?(2分)此外,清朝前期,为维护国家统一,在处理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关系上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又体现了哪几个方面的特点?并举例说明。(6分)
【答案】(1)说汉话(或语言方面)。(2分)影响:有利于北方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或社会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2分。答出其中1点即可)
(2)平等(或团结或友爱或开明或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2分)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唐中宗时金城公主人藏;821年吐蕃与唐朝会盟建碑,约定“患难相恤,暴掠不作”。(2分。答出其中l点即可)
25
(3)态度:鼓励(或欢迎、表彰、奖励、团结或隆重接待、妥善安置等相近意思皆可)。(2分)其他特点:一是严惩叛乱。举例:粉碎准噶尔部噶尔丹的叛乱;粉碎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二是加强管理。举例:设立伊犁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驻藏大臣,在中央设理藩院。三是实行册封。举例:册封达赖、班禅。(6分。每一特点1分,每一举例2分,写出两个特点两个例子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关知识的认识。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又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措施:穿汉服;改用汉姓;同汉族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材料一 的“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反映的是说汉话。
(3)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材料三的“受到了乾隆皇帝隆重接待和妥善安置。”可以看出清朝皇帝对于少数民族的爱国义举持鼓励态度。清朝对边疆的少数民族的做法:一是严惩叛乱。如康熙帝粉碎准噶尔部噶尔丹的叛乱;乾隆帝粉碎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二是加强管理。如:乾隆帝设立伊犁将军,雍正帝设驻藏大臣等。三是实行册封。如顺治帝册封达赖,康熙帝班禅。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和同为一家”;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24.(2017年湖南怀化卷)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举世瞩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此次论坛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多来中国就此召开的规格最高的国际性会议,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形成于什么时候?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开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是谁?
(2)明朝前期,明成祖为了扩大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决定派谁出使西洋?他的船队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3)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为了顺应这一趋势,中国在2001年加入了那一个国际组织?
(4)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融入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这一潮流?
25
【答案】(1)西汉或汉朝;张骞.
(2)郑和;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
(4)积极参加经济全球化;重视发展科技;重视培养人才;借鉴和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丝绸之路的开辟。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湘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丝绸之路。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扩大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当今世界经济对中国影响的准确理解与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这一趋势,中国在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25. (2017年湖南怀化卷)回顾中国近代历史,呈现出一种“弱国无外交”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后,独立自主的走向国际舞台,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清朝后期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是由于实行了一种什么政策?
(2)“弱国无外交”,在哪一次国际会议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
(3)上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提出的什么外交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4)20世纪70年代,哪些外交成就的取得,标志着我国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举出两例)
25
【答案】(1)闭关锁国政策.
(2)巴黎和会;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中国成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恢复邦交正常化。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明清闭关锁国政策。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西方殖民者侵犯,同时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勾结会危害自身的统治,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后来只留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有关知识的认识。巴黎和会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给日本,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1919年5月4日,青年学生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的发动五四运动。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人教版八年级下•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外交事业的发展
26.(2017年湖南岳阳卷) (16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源远流长】
材料一: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互相辩论,形成了学术繁荣的局面。
——岳麓书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5
【博大精深】
材料二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34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36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42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46
——《高中历史(必修三)》
【中西交融】
材料三:伏尔泰对孔子的思权极为推崇,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他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德治主义”,坚定地主张法国应实行“德治主义”。
——《孔子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材料四:辛亥革命的失败使他(陈独秀)对中国历史和中国现状进行反思……他认为只有首先打倒中国的封建文化而代之以西方的文明,中国才有救。
——岳麓书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与时俱进】
材料五:雷锋精神犹如一座魏然矗立的灯塔,始终放射出夺目的光芒,照亮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雷锋身上体现出爱党爱国、助人为乐、敬业奉献、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
——《人民日报》
请回答:
(l)材料一中“学术繁荣的局面”指什么?在这个局面中主张“以法治国”的代表人物是谁?(4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中的哪一发明为后来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条件?明清小说中,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魔小说是哪一部?湖南古代书法家中独创“欧体”的是谁?(6分)
(3)依据材料三谈谈伏尔泰为什么推崇孔子思想?(2分)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后,陈独秀为救中国发起了什么运动?(2分)
(5)依据材料五,请说说“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2分)
【答案】(1)“百家争鸣”;韩非子
(2)指南针;《西游记》;欧阳询
(3)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开明君主制;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25
“仁”,要求人相互关爱,体现博爱的精神,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这些思想有利于伏尔泰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意思相近即可)
(4)新文化运动
(5)“雷锋精神”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他主张实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用严酷的刑罚镇压反抗,巩固国家的统治。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后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指南针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也是明清小说中,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神话巨著是《西游记》。湖南古代书法家中独创“欧体”的是欧阳询。
(3)依据材料三的“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他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德治主义”,坚定地主张法国应实行“德治主义”。可以概括出伏尔泰推崇孔子思想的原因是: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开明君主制;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要求人相互关爱,体现博爱的精神,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这些思想有利于伏尔泰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
(5)分析材料五的“雷锋身上体现出爱党爱国、助人为乐、敬业奉献、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可以概括出“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是:“雷锋精神”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
27.(2017年湖南长沙卷)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边疆的安定对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图有着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5分)
25
材料 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
——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调整与创新》
请回答:
(1)“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秦朝时期我国疆域最南到了哪里?(2分)汉朝哪一机构的设置使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2分)
(2)明期中后明至清明前期,我国边疆危机主要来自外来的侵略和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叛乱,请各举一例说明中央政府是怎样应对的?(4分)
(3)清雍正皇帝时胡期(1722-1735年在位)采取什么措施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2分)19世纪7O年代,率军收复了新疆地区(除伊犁荤之外) 的湖南人是谁?( 2分)
(4)当前,我国边疆地区也面临主要来自日美等外来势力和台独等分裂势力的威胁。根据材料及历史经验。你认为我国应该如何应对?(3分)
【答案】(1)南海;西域都护
(2)明 抗击外来侵略 戚继光抗倭等 清平定内部叛乱 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
(3)设驻藏大臣,左宗棠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对分裂祖国的行为坚决打击。加强国际合作等等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秦汉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正式管辖,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2)本题考查明清的有关知识。明朝戚继光抗倭,荡平了侵犯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维护了祖国的海防。清康熙帝在位时,派兵平等了三藩之乱。乾隆帝派兵平定新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叛乱之后,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
25
(4)本题考查学生对边疆问题的认识。我国边疆地区也面临主要来自日美等外来势力和台独等分裂势力的威胁。通过分析秦汉和明清时期对边疆问题的处理,左宗棠收复新疆,我们获得的启示是:我国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对分裂祖国的行为坚决打击。要加强国际合作,坚决制止分裂祖国的行为。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收复新疆
28. (2017年山西卷)“和谐”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髓,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共同的发展愿景。某班同学以“和谐之光”为主题设计了一期板报,并提出了如下问题,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
任务一【搜集名言——汲取思想智慧】(2分)
(1)阅读同学们搜集的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名言,请你任选其中两位,分别概括他们的思想主张。
A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B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D “兼相爱,交相利”——墨子
任务二【赏析名画——见证民族团结】(3分)
(2)下面名画分别反映出中央政府在处理与西藏地区民族关系时采取了什么方式?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任务三【对比事件——感悟②】(2分)
(3)完成下表中①处内容的填写。通过比较后,请你为本栏目提炼一个恰当的主题词。(填写在②处)
(4)“求大同,存小异”对和平发展意义重大,请从下列史实中任选两个加以说明。
25
任务五【联系现实——构建和谐社会】(4分)
(5)右边是同学围绕“科技与生活”开展问卷调查后,整理出的百姓关注的生活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2分)
(6)完成板报任务后,谈谈“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2分)
【答案】(1)老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孔子:要有爱心和同情心,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自己不希望的事情,也不要强迫别人接受;墨子:主张互爱互利,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孟子:主张为政以德,以民为本。(分别答出上述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2)和亲(1分)册封(1分)元朝设置宣政院(1分)
(3)②合则两利;民族大义 ;责任担当;国共关系等。(答出符合上述意思的任意一点得1分)
(4)示例1:万隆会议:针对会前帝国主义国家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总理指出,亚非国家不应陷入关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争论,而应本着“求同存异”的方针团结起来,积极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示例2:《联合国家宣言》: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二战的战火不断扩大,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面对共同的敌人,26个国家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形成反法西斯同盟,成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示例3:欧 洲联盟:二战后,西欧国家为振兴经济,并在美苏两级对抗中维护自己的国际地位,摒弃前嫌走向了联合之路,成立了欧共体。此后,组织规模逐渐扩大,逐步向政治、经济一体化目标迈进。到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任选两例作答,答出具体史实得1分,说明作用得1分,共4分。)
(5)积极: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快捷;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科技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科技推动 经济发展转型等。消极:科技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短缺等问题
25
(积极、消极各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6)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良好社会秩序的重要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谐的国际关系是和平与发展的前提;民族团结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保障;国共两党团结合作有利于维护全民族共同利益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此题考查诸子百家的有关知识。任选两位思想家即可。老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具有辩证思想;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主张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自己不希望的事情,也不要强迫别人接受;墨子:主张互爱互利,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孟子:主张“仁政”,以民为本。
(2)本题考查民族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步辇图》反映的是吐蕃使臣到大唐求亲的情景,反映的是唐和吐蕃的和亲。《顺治帝会晤五世达赖图》反映的是清朝顺治皇帝对西藏佛教首领五世达赖的册封。元朝设立宣政院,专门管理藏族地区的事务。
(4)本题答案不唯一,任选两例即可。选万隆会议:针对会前帝国主义国家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总理指出,亚非国家不应陷入关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争论,而应本着“求同存异”的方针团结起来,积极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选《联合国家宣言》: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二战的战火不断扩大,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面对共同的敌人,26个国家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形成反法西斯同盟,成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选欧洲联盟:二战后,西欧国家为振兴经济,并在美苏两级对抗中维护自己的国际地位,摒弃前嫌走向了联合之路,成立了欧共体。此后,组织规模逐渐扩大,逐步向政治、经济一体化目标迈进。到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5)本题考查对科技与生活的认识。分析科技与生活的表格信息可以看出科技的积极影响是: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快捷;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科技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科技推动经济发展等。科技的消极影响是:科技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短缺等问题。
25
(6)本题考查学生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良好社会秩序的重要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谐的国际关系是和平与发展的前提;民族团结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保障;国共两党团结合作有利于维护全民族共同利益等。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都要和谐相处。
【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和同为一家”;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难忘九一八;人教版八年级下•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外交事业的发展;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人教版九年级下•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