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七~八单元测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攻击对方的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等。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D )
A.冷战不是战争,两极相互对峙 B.冷战两极均衡,达到相对稳定
C.美苏对峙时期,世界相对和平 D.美苏兵戎相见,人民死伤惨重
2.1947年,为帮助西欧摆脱经济动荡的局面,美国总统杜鲁门强调:“我们的帮助应该首先通过经济和财政援助的途径。”为此,美国采取的行动是( B )
A.发表“铁幕”演说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组织 D.建立“华约”组织
3.杜鲁门说:“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 )
A.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 B.其实质都是维护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C.都以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D.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
4.(2016·辽宁沈阳)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学习时,设计了以“冷战”为主题的示意简图。根据下图内容推断,当时的世界格局是( A )
冷战中的对峙
A.两极格局 B.多极化趋势 C.一超多强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5.右图漫画形象地反映了( C )
A.苏德战争
B.巴以矛盾
C.美苏争霸
D.海湾战争
6.握手是一种礼仪,但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都赋予这个动作丰富的内涵。1972年,中美“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就美国而言,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D )
A.在美苏争霸过程中处于劣势 B.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C.与中国友好交往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 D.只有联合中国,世界才能和平
7.(2016·四川达州)美国法里德·扎卡里亚在《后美国世界》中写道:“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其中第三次权力转变是指( B )
A.区域集团化 B.政治多极化 C.文明多元化 D.技术信息化
8.下列选项属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表现的是( A )
5
A.欧洲联盟的成立 B.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C.慕尼黑会议的召开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9.陈乐民在《20世纪的欧洲》中指出:“只有美国,鹤立鸡群,世界上哪里有热点,就必然有它的身影,试看今日之天下……何处没有美国的炙手可热的影响。”这说明( A )
A.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 B.冷战已经结束
C.单极世界已经形成 D.国际恐怖主义横行
10.下表的内容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有关,其中史实与结论一致的是( A )
史实
结论
①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
打破资本主义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
②德日法西斯政权建立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崩溃
③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④苏联解体
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11.(2016·湖南娄底)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2013年,第五届金砖国家峰会的主题是“金砖国家与非洲:致力于发展、一体化和工业化的伙伴关系”;2015年,在中国倡导下,“亚投行”正式成立。这些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主要趋势是( D )
A.区域化 B.多极化 C.集团化 D.全球化
12.(2016·四川雅安)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D )
A.改变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B.完全实现了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C.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 D.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13.有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D )
①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②经济区域化阻碍了全球化的实现 ③经济全球化加强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 ④发展中国家必须全盘西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14.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积极参与地区和全球性的经济组织活动。下列属于我国参与全球性经济组织活动的是( D )
A.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B.成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C.积极加强与欧盟的合作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5.
空闲时聊聊天,吃饭时拍个照片发朋友圈,看到二维码扫一扫。据统计,目前国内外微信活跃用户已达5亿人,微信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便捷的交流方式源于( D )
A.航天技术的进步 B.生物技术的突破
C.新材料技术的应用 D.网络技术的发展
16.(2016·江苏盐城)19世纪以来人类科技成果灿若星辰、层出不穷。以下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 D )
5
A.克隆羊 B.计算机 C.人造卫星 D.汽车
17.下面为美国1997年和2006年三大产业占GDP比例示意图。导致图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D )
A.全球经济区域化的加强 B.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C.联合国积极作用的发挥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18.下列有关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及其影响的组合,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瓦特改良蒸汽机——大工厂的发展
B.“旅行者号”试车成功——水上交通迅速发展
C.电动机的发明——汽车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交通工具
D.生物工程——促使了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19.下列文艺作品与阐述搭配不正确的是( D )
A.《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个伟人而作
B.《战争与和平》——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巨著
C.《格尔尼卡》——抗议法西斯的暴行
D.《美国的悲剧》——谴责美国黑人奴隶制的罪恶
20.100多年来,电影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窄银幕到宽银幕、从普通影片到数码影片这样几个发展阶段。电影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化工业,它对现代的社会文化产生深远影响。下列为电影所代表的现代文化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A )
A.科技的发展 B.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C.现代文学艺术的多元化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21题10分,22题14分,23题16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
——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
材料三 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开始实施什么政策?(2分)
5
冷战政策。
(2)材料二中“另一场战争”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后果?(4分)
美苏冷战,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但两方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3)材料三中“冷战消失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是说世界政治格局将出现什么趋势?(4分)
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22.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发展不断增添新的活力,对世界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让我们沿着世界经济发展的轨迹,完成下面问题。
(1)“地理大发现”开始把分散割据的世界连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请写出发现美洲和率船队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的两位航海家的名字。(4分)
两位航海家:哥伦布、麦哲伦。(顺序不能错)
(2)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请写出:世界上第一艘汽船的建造者是谁?世界上第一辆火车的发明者是谁?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发明者是谁?(6分)
汽船建造者:富尔顿;火车发明者:史蒂芬孙;汽车发明者:卡尔·本茨。
(3)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洪流势不可挡,出现了一些国际和区域性经济组织。请写出两个经济组织的名称。(2分)
经济组织名称: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或WTO);欧洲联盟(欧盟或EU)。
(4)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中国该如何应对?(2分)
如何应对:从“经济全球化对于中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的角度回答。(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3.(2016·江苏扬州)创新是民族进步和国家富强的不竭源泉。科技创新推动了近代英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大国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百多年前,英国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这场变革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改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上)
材料二 以爱迪生为代表的美国众多发明家们的发明……成为创造财富的源泉。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在19世纪末迅速赶上并超过在过去两个世纪里一直走在前面的欧洲强国。
5
——电视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二战后,新的技术革命给美国提供了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大批新兴工业如原子能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激光工业等应运而生,逐渐成为美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
——北师大版九(下)历史教材
(1)材料一中英国的“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和平的变革”是指什么重大事件?请写出推动这场“变革”的机器发明。这场“变革”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6分)
工业革命;蒸汽机;蒸汽时代。
(2)根据材料二,回答19世纪末美国赶超欧洲强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美国在这一时期交通运输业的两项新发明。(4分)
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应用;汽车流水生产线、发明飞机。
(3)材料三中的“新的技术革命”应是哪一次科技革命?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在哪一个国家?(4分)
第三次科技革命;美国。
(4)根据本题所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说科技创新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积极意义。(2分)
创新促进发展,科技引领未来,科技创新发展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