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前的局部战争和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课后检测(附解析北师大版选修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战前的局部战争和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课后检测(附解析北师大版选修3)》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3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2节 战前的局部战争和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课后知能检测 北师大版选修3‎ 一、选择题 ‎1.一位政治人物曾经表示:“如果意大利向多瑙河、巴尔干半岛扩张,会造成欧洲战争,如果他们在非洲沙漠通行无阻,或者就能安静下来。”这种说法主要是针对(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B.巴黎和会上意大利提出领土扩张要求 C.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D.二战前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 ‎【解析】 据“意大利”“非洲沙漠”等信息可判断,材料中政治人物所指的是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答案】 C ‎2.1936年,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自己购买武器,国联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一国投赞成票。这件事(  )‎ ‎①表明德、日在国联中起重要作用 ②反映了英、法的绥靖意图 ③表明国际形势对意大利有利 ④反映了国联的虚伪性,违背了其宗旨及义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埃塞俄比亚之所以在国联中遭受这种待遇,主要是由于英法推行绥靖政策;而①说法明显错误,排除带①的选项。‎ ‎【答案】 D ‎3.聂耳和田汉所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1934年)中有“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一句,其实质是指(  )‎ A.重新修筑起万里长城 B.进行长城阻击战 C.全民族共同投入抗战 D.组成第二次反日同盟 ‎【解析】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全国人民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答案】 C ‎4.歌曲《雅拉玛》中唱道:“▲▲▲有个山谷叫雅拉玛/人们都在怀念着它/多少个同志倒在山下/雅拉玛开遍了鲜花/国际纵队留在雅拉玛/保卫自由的▲▲▲/他们宣誓要死守山旁/打败法西斯狗豺狼。”上述歌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为(  )‎ A.中国的抗日斗争 B.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5‎ C.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 D.波兰的抗德斗争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国际纵队”“法西斯狗豺狼”可以判断,歌曲《雅拉玛》反映了西班牙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因此答案为C项。‎ ‎【答案】 C ‎5.西班牙内战时,英国统治者说:“如果让现在正在西班牙和法国流行的共产主义传染病传播到其他国家,那么已经在自己的国土上消灭了传染病的两个政府 ‎——德国和意大利政府就会是我们最有益的朋友。”这段话表明(  )‎ A.英国资产阶级政府与法西斯主义没有利害冲突 B.英国统治者企图利用法西斯削弱社会主义力量 C.英国实际上是西班牙内战的幕后操纵者 D.英国实际上与法西斯国家结成了反西班牙联盟 ‎【解析】 由题干材料中的“共产主义传染病”可以看出,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之一,英国统治者视消灭“共产主义传染病”的德、意为其“有益的朋友”,说明英国的态度实质仍是推行绥靖政策。‎ ‎【答案】 B ‎6.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会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署了把苏台德等地区割给德国的协议。至此,英、法两国推行的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竭力避免战争,维护既得利益 B.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满足法西斯欲望 C.打击进步势力,维护资本主义 D.赢得备战时间,准备与法西斯斗争 ‎【解析】 任何一国的外交政策,根本目的都是维护其国家利益。从题目给定的选项来看,只有A项符合要求。‎ ‎【答案】 A ‎7.丘吉尔在1919年的一次演讲中说:“人类的两个强大的支脉,斯拉夫人和条顿人(古代日耳曼人的一支),在目前都陷于最深的灾难之中。一个曾是我们战时的敌人,一个曾是我们的朋友……如果他们走到一起,那是绝对不可取的。”下列条约的签订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预言的是(  )‎ A.《布列斯特和约》 B.《慕尼黑协定》‎ C.《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D.《反共产国际协定》‎ ‎【解析】‎ 5‎ ‎ 根据丘吉尔的言论,斯拉夫人指的是苏俄,条顿人指的是德国,二者走到一起的条约是1939年8月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故选C项。‎ ‎【答案】 C ‎8.1938年,张伯伦从慕尼黑回到伦敦时,手中挥舞着一纸“英德和平宣言”,宣称“我们这一代的和平已经得到了保证”。首先击碎这一和平的是 ‎(  )‎ A.德军吞并苏台德区 B.德军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C.德军入侵波兰 D.《慕尼黑协定》的签署 ‎【解析】 由题干意思可知,张伯伦回到伦敦时《慕尼黑协定》已经签署,而希特勒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打破了这一“和平”协定。‎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6年,当希特勒主张重占莱茵河非军事化地区时,德军将领们对于他的决定和可能挑起的法国反应感到十分忧惧。由于他们的抗议,结果,(希特勒)最初只派遣了少数象征性的部队来作为一种试探……但是在1938年3月,当希特勒决心向奥地利进军时,他却不理会那些将领们的反对。‎ ‎——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材料二 正当独裁者们兴风作浪之际,西方民主国家正在严重的和平主义支配下摇来摆去,没有定见。所谓和平主义,大体可以说是不顾后果而硬要坚持和平。英美两国许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140万法国人死亡;在法国人看来,再重复这样的人类灾难实在是不可思议。……在大不列颠和美国,情形也差不多。人们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流血与损失念念不忘,既悲伤又恼怒。‎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张伯伦与达拉第接受了希特勒的条件,然后对捷克政府施加极大压力,要它屈服,即签署它自己的死亡证书。在英国纵容下,法国宣告放弃所承担的保护捷克斯洛伐克的条约义务……张伯伦和达拉第各自回到国内,受到人们的欢呼。张伯伦向国人报告说,他带来了“我们时代的和平”。‎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希特勒采取了哪些行动?反映了希特勒怎样的心理变化?指出这些行动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5‎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英法等国一种什么思潮?为何出现这一思潮?‎ ‎(3)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英法推行什么政策有关?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其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指出这一政策导致的最终后果。‎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能得出哪些历史启示?‎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第(1)题第一问“行动”根据材料“重占莱茵河非军事化地区”“向奥地利进军”概括;第二问根据材料“作为一种试探”“不理会那些将领们的反对”分析回答;第三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题“思潮”根据材料“西方民主国家正在严重的和平主义支配下摇来摆去”概括,“原因”根据材料“英美两国许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个错误”等概括。第(3)题中“政策”很容易概括,“原因”根据材料“西方民主国家正在严重的和平主义支配下摇来摆去”“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等分析,“后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4)题回答时要分层次、多角度。‎ ‎【答案】 (1)行动:出兵莱茵非军事区、进军奥地利。心理变化:从试探变为无所顾忌。影响:打破了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约束。‎ ‎(2)思潮:和平主义思潮。原因:许多人认为一战是个错误,带来重大伤亡,因而恐惧战争。‎ ‎(3)政策:绥靖政策。原因:英法等国流行和平主义思潮;认为一战后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以自保,并将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后果: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4)启示:对侵略和扩张行为不能姑息纵容,也不能牺牲他国利益来保护自己;和平需要世界各国共同维护,要警惕历史重演。‎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协定签订后,希特勒曾对他的党羽说:“我们必须……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度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 材料二 日本驻英国大使吉田茂指出:“尽管日本军部说防共协定只不过是反共的意识形态问题,但这个完全是表面上的借口,骨子里显然是要和德意联合起来对抗英法,并进而对抗美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协定”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德日的这一策略取得了成功?‎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吉田茂为什么说德、意、日要联合起来对付英法和美国?‎ ‎(3)请以20世纪30年代的事例证明,德、意、日三国已挑战了英法和美国。‎ ‎【解析】‎ 5‎ ‎ 本题以德日勾结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为突破口,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第(1)题根据“德国是反赤祸的决定性堡垒”等信息即可得出答案。第(2)题应围绕旧格局由谁主导,而法西斯国家要打破旧格局回答。第(3)题注意紧扣教材知识即可举例答出。‎ ‎【答案】 (1)1936年11月德日签订的《反共产国际协定》。这一策略表面上打起了“反共”的旗号,好像站在了英法的一边。‎ ‎(2)原有的国际关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由英法和美国主导,日、德、意三国受到束缚。随着三个法西斯国家势力的增长,它们加快了侵略扩张的步伐,注定最终要打破原有的国际秩序。‎ ‎(3)德: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并于次年占领莱茵非军事区。1936年德国干涉西班牙内战。意:1935年侵略埃塞俄比亚。日: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略中国。‎ 5‎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