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3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4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和结束课后知能检测 北师大版选修3
一、选择题
1.“像希特勒这样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毛泽东的这番话是针对希特勒在下列哪次战役中的失败( )
A.斯大林格勒会战 B.莫斯科保卫战
C.柏林战役 D.阿拉曼战役
【解析】 从材料信息“进攻上面”“希特勒……的生命也就完结”,说明此次战役是希特勒发动的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会战成为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转折点。
【答案】 A
2.“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该文献资料最早见于( )
A.《开罗宣言》 B.《波茨坦公告》
C.《德黑兰宣言》 D.《雅尔塔协定》
【解析】 给出的四个文件中,最早的是A项。它向世人庄严宣告: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这与材料的意思是相符的。
【答案】 A
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一次国际会议中,为了不失去“上场取得最后一分,以决定全局胜利”的机会,罗斯福说服丘吉尔同意了斯大林的一项建议,客观上加快了德国法西斯灭亡的进程,这次会议是( )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解析】 德黑兰会议期间斯大林提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建议,1944年诺曼底登陆,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答案】 B
4.下图漫画是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的代表作之一《榜样》,对这幅漫画的背景描述不正确的是( )
4
A.美英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两面夹击德国
B.召开波茨坦会议
C.召开雅尔塔会议
D.美苏军队易北河会师
【解析】 解答本题,一是理解漫画的含义,二是注意漫画的时间(1945年5月)。
【答案】 B
5.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好转,主要表现在( )
①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②苏军转入战略反攻
③北非战事结束 ④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指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故①时间不符。
【答案】 D
6.1942—1943年,反法西斯三大战场均出现转折,主要原因在于( )
A.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持、相互配合
B.苏军的英勇作战
C.美国实力强大
D.轴心国内部矛盾重重
【解析】 本题考查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 。反法西斯国家同盟之间的互相支持、相互配合是各大战场反法西斯取胜的根本原因。
【答案】 A
7.为了抗击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反法西斯国家军民浴血奋战,逐渐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下列各次重要战役,按其开始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斯大林格勒会战 ②中途岛战役 ③诺曼底登陆
④柏林战役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②④①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①开始时间是1942年7月;②开始时间是1942年6月;③开始时间是1944年6月;④开始时间是1945年4月。
【答案】 A
8.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下列实物中,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A.一枚铸有苏、美、英国旗和“1944年6月”的纪念币
B.一份“1940—1944年租借法受援国及物资”的清单
4
C.一本20世纪40年代的中文版《开罗宣言》
D.一张布雷顿森林会议场景的照片
【解析】 注意题干信息“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B、C两项体现的是反法西斯国家合作的一面,D项不属于军事上的内容,排除B、C、D三项。A项体现了苏、美、英盟国围绕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斗争与合作,故A项正确。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面材料:
彩虹是由各不相同的颜色组成的,但它们汇集在一起,就成了一条绚丽夺目的彩带。我们的国家也是如此。我们有不同的习惯、哲学和生活方式。……我们的理想是可以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当我们结束这历史性的聚会,我们定能在世界的天空上看到这条希望的彩虹。
——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在丘吉尔生日宴会上的演讲
请回答:
(1)结合德黑兰会议的背景说明,材料中“彩虹”的寓意是什么?“我们”有什么共同的“理想”?
(2)为了看到“希望的彩虹”,会后盟军在欧洲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行动?这一行动有何意义?
【解析】 第(1)题要结合反法西斯战争的基本形势,说明“彩虹”寓意着合作,也就是要团结起来,共同为打败法西斯、实现世界和平而斗争。第(2)题说明诺曼底登陆的重大历史意义即可。
【答案】 (1)寓意:合作。共同理想:打败法西斯,实现世界和平。
(2)军事行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或“诺曼底登陆”)。
意义:使德军陷于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加快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若回答“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等也可)。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按照丘吉尔的意图,英国应当主要在外围作战,用局部性打击、海上封锁、空袭工业枢纽和居民点等办法削弱敌人的实力,竭力避免在西欧同德军主力激战,以免造成重大的实力伤亡。因此,1941—1942年,虽然苏联政府一再提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问题,但是丘吉尔总是顽固地拒绝这一正当要求。
材料二 美国首脑对开辟第二战场的看法与英国却不同,他们出于对战争全局利益的考虑,同意开辟第二战场。罗斯福清楚,纳粹头目们十分害怕第二战场,而开辟第二战场必将会大大缩短战争进程并减少牺牲。因此,1942年4月,美国总统私人代表哈里·霍普金斯和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到伦敦同丘吉尔以及英国其他领导人讨论在西欧登陆问题。
4
材料三 希腊记者在《丘吉尔的秘密》一书中写道:“丘吉尔希望苏联在战争中流血牺牲,希望在胜利前苏联已经完全筋疲力尽,无法在欧洲和世界起着首要作用。红军经过战争初期的短暂失利后,已经成为决定同盟国能否胜利的重要因素。这时,丘吉尔企图通过战争削弱苏联的想法更加强烈。战争主要是在陆地上进行的,俄国人单独承担对德作战的重担,他们希望形成钳形攻势夹击敌人……斯大林紧急呼吁开辟西线第二战场,可是丘吉尔却一味搪塞,他希望俄国孤立地同德国人斗,这样不论结局如何,双方都将财尽力竭。”
材料四 1944年6月,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丘吉尔在1941—1942年拒绝开辟第二战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希望尽早开辟第二战场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该记者的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到1944年时,美英最终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5)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导致第二战场开辟问题之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解析】 第(1)(2)题根据材料信息进行概括即可。第(3)题该记者的分析道出了丘吉尔拒绝开辟第二战场的原因,即国家利益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冲突。第(4)题,可以从双方力量的对比、限制苏联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第(5)题根据材料信息回答即可。
【答案】 (1)丘吉尔认为英国此时不具备开辟第二战场的条件;主张从外围打击德国,避免重大伤亡。
(2)美国从确定它亚欧乃至世界霸权地位的根本利益考虑;希望开辟第二战场,使苏联得到实际的援助,坚定苏联与美国合作的决心,以便减少美国的压力和损失。
(3)正确。因为英国和苏联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国家,丘吉尔不愿看到战后出现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4)军事力量对比有利于同盟国,希望尽早结束战争;力图限制苏联的影响,争取在战后欧洲取得有利地位。
(5)国家根本利益的不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