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试卷(带答案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2018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试卷(带答案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大庆铁人中学高二年级暑假学习效果验收考试 语 文 试 题 试卷说明 ‎1、本试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直接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 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 ‎(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 B.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C.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 D.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 ‎ B. 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C. 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 ‎ D. 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青花瓷外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重要作用。‎ B.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 ‎ C.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元和开放。‎ D.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青花瓷可能就不会崛起。‎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 天 嚣 赵长天 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遨游。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 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这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辱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   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 ”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而此刻,个个都象喝足了人参汤。   “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   “门别开得太大!”   “ 找根棍子撑住!”    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他朝后看看。 ‎ ‎“开啦! ”撤掉顶门柱,他慢慢移动门闩。   门闩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当门终于脱离了销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紧接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屋里刹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   “快,关门!”他喊,却喊不出声,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   门终于关上了,一伙人,都顺门板滑到地上,瘫成一堆稀泥。   谁也不作声,谁也不想动,直到桌上亮起一盏暗淡的马灯,大家才记起滚进来的那团灰扑扑的东西。 ‎ ‎   是个人,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穿着战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语,他知道别人听不懂,所以不多说,便动手解皮口袋。   西瓜!从皮口袋里滚出来,竟是大西瓜!绿生生,油津津,像是刚从藤上摘下,有一只还带着一片叶儿呢!   戈壁滩有好西瓜,西瓜能一直吃到冬天,还不稀罕,稀罕的是现在,当一口水都成了奢饰品的时候,谁还敢想西瓜!   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开西瓜,红红的枝叶,顺着刀把滴滴答答淌,馋人极了!   应该是平生吃过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谁也说不出味来,谁都不知道,那几块西瓜是怎么落进肚子里去的。   至于送西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里。(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3分) A.小说开头不仅形象地描写了风沙的狂暴,也细致具体地表现了人物的直觉印象与切身感受,烘托并渲染了“天嚣”的恐怖气氛。 B.被困队员身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迹般的出现,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开门前试验队员一句“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进去”,就体现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 D.试验队被困队员与素不相识的送瓜人之间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示出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5.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5分) 6.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 材料一:    ‎ 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语言会通中外思想,超越文化藩篱,推动文明创新,是促进人文交流,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工具,是服务“互联互通”建设的重要支撑。   ‎ ‎“一带一路”不仅是经贸通道,也是文明互鉴之路。语言教育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通过掌握彼此的语言,可以获得一种观察世界的新途径和新起点,增进彼此的交流与对话。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中,加强语言教育与语言传播,能够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语言互通和文化交流,进而实现“民心相通”。   在全球化时代,欧美著名的跨国公司纷纷制定语言战略,用以处理和解决世界市场带来的跨文化沟通问题,从而消除误解,减少冲突。以美国IBM为例,该公司不仅指定英语作为公司通用语言,同时还确定其他八种语言作为公司沟通语言的选择,为跨文化团队管理和沟通,以及本地化战略积极开展规划。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进行海外投资,都需要语言文化知识作为重要支撑。在对我国海外直接投资风险评估中,与语言紧密相关的文化风险覆盖率高达71.3%,高于主权风险(46.9%).近来中国企业在乌兹别克斯坦生存和发展境遇即表明,中国企业遭遇到的语言障碍,给合资企业或独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甚至导致企业的倒闭和破产。语言是互联互通基础工程的重要支撑,建设“一带一路”,必须语言先行! ‎ ‎(摘编自光明网《沈骑:语言能力建设是“一带一路”的基础性工作》,2017年5月8 日)‎ 材料二:    ‎ ‎“一带一路”涵盖世界三大宗教、四种文明、上百种语言,如何在不同文明、文化之间取得共识将是“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成功的基石。   在人类文化的基底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体现出“一带一路”大战略的高远文明境界。因此中国最终在一带一路上的崛起,必须是以一个文化强国的姿态崛起。 历史上,每一个帝国崛起都有与它崛起相关的全球化地带和文化影响圈,如何建设“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文化圈、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呢?   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应该能较好地与该国的标志性公司及个人相结合,即能够比较自然且有效地被呈现。比如微软和比尔•盖茨,苹果和乔布斯,“脸书”和扎克伯格,谷歌和拉里•佩奇,特斯拉和埃隆•马斯克等就成为“美国梦”的新偶像……如何把中国明星公司及其创始人与中国精神、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更好地相结合并加以有效传递,我们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还要避免一些认知误区,比如简单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其实传统文化更多是资源,只有被成功转化,才能转化为软实力。要想实现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的目标,需要整合和转化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全球资源,才能打造出既有中国特色又能为国际社会所接受的文化价值体系。   ‎ 应对文化挑战还要善于利用宗教规律,解决宗教问题。一带一路沿线众多国家的广大民众都是某一种宗教的信仰者。如果不尊重宗教规律,甚至回避、抑制宗教,必然导致沿线诸多信教民众的疏离感。中国企业在海外遭遇的一些突发事件,往往与员工无意识地侵犯了驻在国民众的宗教禁忌有关。 (摘编自中华网《建设“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文化圈》,2017年5月15日)‎ 材料三:    ‎ 从现实情况来看,“一带一路”沿线上有多种文明和上百种语言并存,国家(地区)间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因此,在实施“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应以沿线国家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差异为着眼点,通过大力促进双边文化的对话与交流、碰撞及融合等方式来化解潜在的壁垒,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关系持续稳定发展,促进“一带一路”建设蓝图的顺利实现。对于文化对话的内容,我们一方面要注重加强中华文化“走出去”,以展示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另一方面也要将丰富多样、精彩纷呈的中国现代文化门类和成果展示在各国民众面前,增加文化的辨识度和亲近感。中华文化要想得到“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认同,就要加强双向良性互动和合作沟通,即考虑各国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社会风俗和阅读习惯、风土人情和价值取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宣传。   我国边疆地区一些民族与境外使用相近的语言,他们的民族语言同时也是“跨境语言”,对不同文化的融合能起到很强的润滑和推动作用。北京语言大学等学校已为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几十万留学生,其汉语教育几乎涵盖了“一带一路”沿线所有国家,培养了大量国际知名汉学家,这些人都是文化对话的潜在参与者。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约有50多种国家通用语和200多种民族语言,且大多为非通用语种。而目前我国此类人才奇缺,亟须培养大量精通沿线国家语言的高层次外语专业人才和语言能力过硬、具有国际视野、能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的领域和行业专才。   由于我国自身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不足,如国际传播力不够、少数商品的质量问题、一些国人在国外旅游中存在不文明行为等问题,对国家形象造成了影响。对此,我们必须主动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国家形象,赢得周边国家的普遍好感与认同。 ‎ ‎(摘编自《光明日报》《以文化对话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2017年05月20日 02版)‎ ‎7.针对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则材料都是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深度思考,都强调了语言对文化的互通、共识和共融的重要性,并积极寻求解决现存问题的办法。 B.材料一中我国海外投资风险评估中文化风险的高覆盖率,充分说明了“一带一路”建设中加强语言教育与语言传播对跨国企业的重要性。 C ‎.材料二中每一个帝国崛起的事实,说明建设“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文化圈、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是中国以文化强国的姿态崛起的必经之路。 D.材料三着眼沿线国家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差异,以双边文化的对话与交流、碰撞及融合等方式来确保周边国家和地区对我国“一代一路”建设的认同。 8.针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不准确的两项是( )(5分) A.材料一认为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的语言,既是促进“民心相通”的保障,也是服务“互联互通”基础工程的重要支撑。 B.材料一中美国IBM的语言战略和中国企业在国外的生存和发展境遇,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语言在世界跨文化沟通中的重要性。 C.材料二侧重报道的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复杂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挑战,及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强国所采取的应对策略。 D.材料三指出了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在与沿线国家文化对话方面的优势、劣势及不足,这些劣势和不足急需语言建设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来消除和弥补。 E.三则材料摘编自两家不同的媒体,文章风格虽相近,但由于考虑所面对的读者群体,两家媒体在用词方面还是有各自的特点的。 9.要打造既有中国特色又能为国际社会所接受的价值文化体系,除加强语言能力建设外,我们还需做出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4小题,19分)   沈有容,字士弘,宣城人。幼走马击剑,好兵略。举万历七年武乡试。蓟辽总督梁梦龙见而异之,用为昌平千总。复受知总督张佳胤,调蓟镇东路,辖南兵后营。   十二年秋,朵颜长昂以三千骑犯刘家口。有容夜半率健卒二十九人迎击,身中二矢,斩首六级,寇退乃还,由是知名。十四年从李成梁出塞,抵可可毋林,斩馘多。明年再出,亦有功。成梁攻北关,有容陷阵,马再易再毙,卒拔其城。   从宋应昌援朝鲜,乞归。日本封事坏,福建巡抚金学曾欲用奇捣其穴,起有容守浯屿、铜山。二十九年,倭掠诸寨,有容击败之。倭据东番。有容守石湖,谋尽歼之,以二十一舟出海,遇风,存十四舟。过彭湖,与倭遇,格杀数人,纵火沈其六舟,斩首十五级,夺还男妇三百七十余人。 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   ‎ 三十二年七月,西洋红毛番长韦麻郎驾三大艘至彭湖,求互市,税使高寀召之也。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由浙江游击调天津,迁温处参将,罢归。四十四年,倭犯福建。巡抚黄承元请特设水师,起有容统之,擒倭东沙。   泰昌元年,辽事棘,始设山东副总兵,驻登州,以命有容。八月,毛文龙有镇江之捷。诏有容统水师万,偕天津水师直抵镇江策应。有容叹曰“率一旅之师,当方张之敌,吾知其不克济也。” 无何,镇江果失,水师遂不进。明年,广宁覆,辽民走避诸岛,日望登师救援。朗先下令,敢渡一人者斩。有容争之,立命数十艘往,获济者数万人。时金、复、盖三卫俱空无人,有欲据守金州者。有容言金州孤悬海外,登州、皮岛俱远隔大洋,声援不及,不可守。迨文龙取金州,未几复失。四年,有容以年老乞骸骨,归,卒。 (选自《明史•沈有容传》,有删改)‎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B.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C.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D.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乡试”是古代科举的地方考试,又称“大比”。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B.“倭”指倭寇。是指元末到明中叶在朝鲜和我国沿海抢劫骚扰的日本海盗。 C.“海外”与古代的“海内”相对,“海内”指国内,“海外”则古今同义,指国外。 D.“乞骸骨”意思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沈有容热爱军事。他从小就会骑马击剑,后考中武生乡试,梁梦龙、张佳胤都欣赏器重他,让他担任要职。 B.沈有容作战勇猛,指挥夺取刘家口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虽身中两箭,但仍斩首六级,等敌人退走了才回来。 C.沈有容有计谋。他曾想用奇兵攻打倭寇的巢穴,可惜福建巡抚金学曾不按他的计划行事,导致部队攻打失败。 D.沈有容爱护百姓。郎先发布禁令不让人去救百姓时,他表示反对并下令让几十艘船开往各岛,从而使数万人获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①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 ②有容叹曰“率一旅之师,当方张之敌,吾知其不克济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吧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和抒情融为一体,笔力道劲,境界宏阔,词中“ _____ , ____ ”两句起承上启下作用,过渡自然。 (2)《蜀道难》中描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如雷的句子是 “____ __” 。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搀扶老人反被讹诈的事件,使许多人面对摔倒的老人变得犹豫不决, 期期艾艾,这不禁让人感叹信任危机已经出现。 ‎ ‎②某些现代作家的作品思想深刻,但用现代汉语语法标准衡量,其作品中某些语言的表述显然并不规范, 不足为训。 ③在朋友的帮助下,杨苡和资中筠这两位翻译家终于得偿所愿,异地重逢,虽然时隔多年,但两人仍是 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④中国和本地区国家就解决南海分歧达成了有效共识,希望域外国家支持而不是干扰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努力,不要 节外生枝。 ⑤年终,各种盘点 甚嚣尘上,其中年度汉字的评选备受关注。“微”字当选年度汉字,“莫言”“你幸福吗”等入选年度关键词。 ⑥《美人鱼》公映12天就收获了24•65亿的票房佳绩,依照目前走势,《美人鱼》票房超过30亿 指日可待。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矿难发生后,大批子弟兵在前往救援时,许多专业心理救助人员也赶赴救援现场,第一时间对获救矿工及遇难矿工家属进行心理治疗。 B.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17年1月25日签署行政命令,在美国和墨西哥边界修建高墙,其目的是为了阻止非法移民涌入美国。 C.“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推选活动旨在寻找、发现、推选身边好青年,引领广大青年崇德向善,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 D.海关将进一步加大对上海等自贸试验区先进经验的复制推广,提高通关效率,与口岸相关单位携手打造新型口岸监管体系,全面促进贸易便利化。‎ ‎19.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电商搞促销的目的无外乎两个,其一,增加销量;其二,吸引更多的顾客, ①促进良性循环。陈静表示,从一些官方统计数据来看,很少有能做到第二点,即通过促销带来更多新增顾客的。有的商家 ②没有做好促销规划预案, ③是过了促销期之后,产生高库存,为了消化库存,不得已而延长促销期。这样一来, ④形成了恶性循环, ⑤整个店铺的长期发展而言,负面影响是很大的。 ‎ ‎①‎ ‎②‎ ‎③‎ ‎④‎ ‎⑤‎ A 所以 不但 而且 只有 对于 B 进而 因为 往往 就 对于 C 所以 因为 往往 只有 对 D 进而 不但 而且 就 对 A. A B. B C. C D. 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地铁是以在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大城市土地资源稀缺,地铁建于地底,① ______ 。地铁运量大,使用电能,节约能源,减少城市污染。地铁速度快,准点率高,② ______ ,既快捷又经济,民众乐于搭乘。总之,与其他城市交通工具相比,③ ______ 。‎ ‎21. 阅读下面两首咏物小诗,任选其中一首进行仿写。‎ 要求:句式、逻辑关系基本一致,字数不必与原诗完全相同。‎ ‎(一)            (二)‎ 钥匙 地图 打开的不仅是门 对着小的天地 更是门后的世界 寻找大的空间    ‎ 仿写:                                                                                     ‎ ‎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①“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孟子》)‎ 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③“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 ④“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 ⑤“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毛泽东)‎ ⑥“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和解析 ‎ (一)‎ ‎1.答案C :A.强加因果,原文最后一段为“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B.“明代”错,应为“明初”,原文最后一段为“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D.“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错,与第二段意思相反,原文第二段为“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 ‎2.答案B :“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错,从第一段段意看,其目的并非为论证瓷器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而在于论述“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3答案B:   “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于文无据. ‎ ‎(二)‎ ‎4. B 5.①作为线索贯穿情节始终.全文情节围绕“渴”这一中心,从队员受困受渴,到渴望被救,最后得瓜解渴展开故事. ②塑造人物形象.通过队员受困受渴这一事件,塑造出不畏艰险,认真负责,热心救人的科研工作者形象. ③揭示主题.围绕受困受渴到得瓜解渴这一事件,揭示出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人生哲理. ‎ ‎ 6.①因为听不懂蒙族群众的话所以成了谜,文章以美好圆满的“美好的谜”为结尾,突出了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一温暖主旨. ②以这个未解的“美好的谜”为结尾,留有想象空间,引发读者的想象. ③以得瓜解渴的“美好的谜”为结尾,使情节反转,出人意料,增强小说的戏剧张力. (三)‎ ‎7.C :A项,“都强调了语言对文化的互通”错误,材料二并未涉及语言建设方面的内容;B项,“我国海外投资风险评估中文化风险的高覆盖率”错误,应该是“与语言紧密相关的文化风险”的高覆盖率;D项,“对我国‘一代一路’建设的认同”错误,应该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故选C. 8.CD :C项,“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强国”不准确,原文表述为“因此中国最终在一带一路上的崛起,必须是以一个文化强国的姿态崛起”;D项,“商品质量、国家形象”等方面的不足非“语言能力建设”可弥补.故选CD. 9.①把中国精神、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与中国明星公司及其创始人相结合,使之自然有效传播;②走出认知误区,整合和转化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全球资源;③通过与沿线国家的双边对话与交流,展示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中华现代文化门类和成果丰富多样,化解潜在壁垒,增加文化的辨识度和亲切感;④文化宣传要有针对性,要尊重沿线国家的宗教规律,关注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风俗和阅读习惯、风土人情和价值取向;⑤主动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国家形象,赢得周边国家的普遍认同和好感.‎ ‎(四)‎ ‎【答案】 10.A;A 根据句子结构,“有容白当事”一句中,“当事”做“白”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B项;“悟”与“呼”表示两种行为,前者是“麻郎醒悟”,语意已经完整,后者则是“叫来高寀的使者”,语意完整,故中间要断开,可排除C项;“索还”指“讨要”,中间不能断开,“所赂寀金”意为“贿赂高寀的金钱”,语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D项.译文为: 有容告诉当权的人,自己请求前往劝说他们.见到麻郎,指明陈述利害关系.麻郎醒悟,叫来高寀的使者,讨回贿赂高寀的金钱,扬帆而去.‎ ‎11.C;C 文中的“海外”指远离内陆的地方,不是指国外.‎ ‎12.C ;C 由原文“日本封事坏,福建巡抚金学曾欲用奇捣其穴,起有容守浯屿、铜山”可知,“想用奇兵”的是福建巡抚金学曾,这里对象有误;且“福建巡抚金学曾不按他的计划行事”于文无据. ‎ ‎13. (1)“去”:离开;“息肩”:平息;“赉”:赏赐.‎ 译文为:倭寇于是离开东番,海上平息了十年.捷报上达,文官武将们都论功受赏,有容只是受赏白银而已. (2)“率” “当”“克”“ 济”‎ 译文为:有容叹息说:“率领一支部队,去抵抗正嚣张的敌人,我知道那是不可能成功的.”‎ ‎(五)‎ ‎14. BE :B项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无哗战士衔枚勇,无哗就是没有声,然后战士,把考生们比喻成战士,然后衔枚勇,就是古代当中急行军为了赶路往往会在嘴上咬一块树枝,这实际上是战士行军过程的景象,而这里显然不是一个战场,不是实际真实的战场,实际上是比喻,把考生们比喻成战士.E项“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说法错误,从最后一句“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可以看出,拔超群的英才,全仗诸位来识别辨明,这是谦逊之辞,也暗含作者内心的无奈与歉疚. 15.‎ ‎①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描写了考场上考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 ‎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 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 ‎16.‎ ‎(1)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2)砯崖转石万壑雷(重点字:砯、壑) ‎ ‎(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17.B ‎①望文生义,期期艾艾”形容口吃.这里误以为“犹豫不决”; ‎ ‎②正确,不足为训:意为不值得作为效仿的准则.符合语境; ③不合语境,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很投缘,像老朋友一样.句中两人曾经认识; ④正确,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的问题.符合语境; ⑤对象错误,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不能形容“盘点”; ⑥正确,指日可待:(事情、希望等)不久就可以实现,通常指好的事物或情况.使用正确; ‎ ‎18. C A.结构混乱,“大批子弟兵在前往救援时,许多专业心理救助人员也赶赴救援现场”中途易辙,可将“在”提到“大批子弟兵”前面. B.句式杂糅,“其目的是为了阻止非法移民涌入美国”将“其目的是阻止非法移民涌入美国”和“是为了阻止非法移民涌入美国”杂糅,可二者取其一. C.正确. D.成分残缺,“海关将进一步加大对上海等自贸试验区先进经验的复制推广”中“加大”的宾语中心词残缺,可在“加复制推广”后加“力度”. ‎ ‎19.B根据“其一,增加销量;其二,吸引更多的顾客”和“促进良性循环”语意,这里应是递进关系,故排除A、C项;“没有做好促销规划预案”是“产生高库存,为了消化库存,不得已而延长促销期”原因,②处应是因果关系,故排除D项; ‎ ‎20. ‎ ‎①可以节省地面空间(2分) ②票价实惠(2分) ③地铁是最佳公共交通工具(2分) 21. 示例:‎ 太阳 投射的不仅是丝缕光线 更是背后无穷的能量 参考译文 ‎ 沈有容,字士弘,宣城人.幼时就会骑马击剑,爱好用兵的谋略.万历七年考中武生乡试.蓟辽总督梁梦龙看见他认为他不是平凡之人,任用他为昌平的千总.又受到总督张佳胤的赏识,调到蓟镇的东路军,管辖南方士兵的后营. 十二年秋天,朵颜长昂带领三千骑兵侵犯刘家口.有容半夜率领二十九名勇猛的士兵迎击,身中两箭,斩首六级,贼寇退走了才回来,由此知名.十四年跟随李成梁出塞,抵达可可毋林,斩杀敌人无数.次年再次出塞,也有功劳.成梁攻打北关,有容冲入敌阵,坐骑一再更换一再死去,最后攻下了那座城. 随从宋应昌支援朝鲜,要求回来.分封日本的事情失败,福建巡抚金学曾想用奇兵攻打他们的巢穴,启用有容防守浯屿、铜山.二十九年,倭寇劫掠各村寨,有容打败了他们.倭寇占据东番.有容防守石湖,计划全部歼灭他们,带了二十一条船出海,遇到风,存下十四条船.经过澎湖,与倭寇相遇,打死数人,放火烧沉他们六条船,斩首十五级,夺回 男女三 百七十多人.倭寇于是离开东番,海上平息了十年.捷报上达,文官武将们都论功受赏,有容只是受赏白银而已. 三十二年七月,西洋的红毛番酋长韦麻郎驾驶三艘大船到澎湖,要求互通贸易,他们是征收商税的使臣高寀召来的.有容告诉当权的人,自己请求前往劝说他们.见到麻郎,指明陈述利害关系.麻郎醒悟,叫来高寀的使者,讨回贿赂高寀的金钱,扬帆而去.从浙江游击将军任上调到天津,又调任温、处参军,被罢免回家.四十四年,倭寇侵犯福建.巡抚黄承元请求特别设立水师,起用有容统领,在东沙擒获倭寇. 泰昌元年,辽东事务棘手,朝廷开始设立山东副总兵,驻守登州,就任命有容担任这个职务.八月,毛文龙在镇江打了胜仗.诏令有容统帅水师万人,偕同天津的水师直达镇江策应.有容叹息说:“率领一支部队,去抵抗正嚣张的敌人,我知道那是不可能成功的.”没有多久,镇江果然丢失了,水师就不再前进.次年,广宁失守,辽民逃往各岛避难,每日盼望登州的部队救援.朗先下令,敢摆渡一个人过来的斩首.有容反对,立即命令几十艘船开往各岛,几万人获得了救援.当时金、复、盖三卫都空虚没有人,有人要据守金州.有容说金州孤立地远处海外,登州、皮岛都与它远隔大海,声援不到,不可据守.等到文龙取得金州,没有多久又丢失了.四年,有容因为年老请求退休,回到家中,去世.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