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试题(有答案陕西渭南尚德中学)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试题(有答案陕西渭南尚德中学)》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尚德中学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 史 试 题 ‎ 命题人:课程研发中心:王耀辉 任军战 贺晶 ‎ 范围:必修一(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部分内容)‎ ‎ 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侯建新在《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一文中说:“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据此,与“封建”含义相近的是 (  ) ‎ A.宗法制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君主专制 ‎2“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 ‎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下列选项中,通过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  ) ‎ A.西汉设置刺史 B.西汉设中外朝制度 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D.清朝设军机处 ‎4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召开后,巡视制度作为反腐利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下列古代官职中,具备这种职能的是 (  ) ‎ A.太尉 B.太守 C.刺史 D.司空 ‎5.提高皇帝身边近臣的权力来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强化君主专制的一种方式。以下机构的设置能体现这种方式的是 (  ) ‎ A.枢密院、中书省、军机处 B.中朝、内阁、军机处 C.中书门下、枢密院、内阁 D.中朝、三司、尚书省 ‎6.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官员为相。这些非三省长官的宰相有各种名义,如参知机务、参预朝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加强政府办事能力 B.减少皇帝决策失误 C.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D.帮助皇帝处理政务 7. ‎《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七三称:(元代)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据此可知,元行省 (  ) ‎ A.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B.辖区广阔但权力不大 C.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行使权力受中央节制 ‎8.宋太宗初年,西北边境上的州郡大都以文官充任,在官衔前加上“权知”二字,如“权知州事”,以表示其“名若不正”,“任若不久”,并规定“三岁一易”。这表明当时(  ) ‎ A.地方武将拥兵自重现象普遍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趋加强 C.西北边患的威胁得到了缓解 D.事权分割导致冗官现象严重 9. 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 ‎(  ) ‎ 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 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 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 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 ‎10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  ) ‎ A.汉朝的刺史 B.宋朝的通判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11.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则的是 (  )‎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12.有学者认为:希腊诸邦,虽则有他们共同的文化,却从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反映了希腊 (  ) ‎ A.独立自主的城邦特征 B.小国寡民的城邦特征 C.人民主权的政治特点 D.轮番而治的政治特点 ‎13.“据统计,当时希腊共有300多个城邦,其中90%左右的小邦都是弹丸之地,人口不超过几千,面积不过几十平方千米或更小。”这段材料能够说明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  )‎ A.独立自治 B.小国寡民 C.封闭保守 D.彼此隔绝 ‎14.《十二铜表法》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这表明该法律 (  ) ‎ A.意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主要是维护平民的利益 C.以调节经济纠纷为主要内容 D.有保护私有财产的思想 15.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世界古代史的一些表述,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古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 是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根本原因 B 古雅典的民主政治 是近代西方代议制产生的根源 C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使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D 万民法的形成 确立了罗马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16.1621‎ 年,英国下议院的一个委员会来觐见国王詹姆士一世时,他无奈地对侍从吩咐道:“你们摆好十二把交椅吧,我要接待十二位国王!”这反映了此时的英国(  ) ‎ A.君主立宪制已经建立 B.议会对国王形成了制约 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完全激化 D.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17.1785年美国首任驻英大使亚当斯赴任时,英国外交官讽刺挖苦:“怎么只有你一个人来到伦敦?应该有十三位大使才对呀!”这位外交官针对的是 (  ) ‎ A.美国邦联制松散无力 B.十三块殖民地都有大使 C.美国没有统一的中央政权 D.英国尚未承认北美独立 ‎18.麦迪逊在《联邦党文集》中提出:“要形成一个以人管理人的政府,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首先必须使政府能够控制被统治者;其次必须迫使政府控制自己。”美国的成功做法是 (  )‎ A.中央集权 B.地方分权 C.民主选举 D.分权制衡 ‎19.关于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 B.都赋予了议会至高无上的权力 C.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律总结 D.以法律形式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共和政体 ‎20.如图漫画《丢弃领航员》所示,1890年新继位不久的德皇威廉二世,决定革除权倾一世的俾斯麦在帝国政府中的首相职务。对此事件最为合理的评述是 (  )‎ A.帝国议会行使了对俾斯麦的弹劾权 ‎ B.威廉二世的决定符合帝国宪法精神 C.德意志帝国军国主义色彩依然浓厚 ‎ ‎ D.德意志帝国仍然实行封建君主专制 ‎21.美国1787年宪法与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中都规定 (  )‎ A.国家结构形式为联邦制 B.国家权力之间相互制衡 C.国家元首可以解散议会 D.政府首脑对国家元首负责 ‎22.资本主义议会制度的发展是民主制度的重大进步。英美俄德的议会制度在19世纪末20‎ 世纪初都得到较大发展,但英美的议会政治远比俄德成熟,形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 A.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不同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C.思想文化的历史渊源不同 D.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 23. ‎“但这一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他们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这段话中的“战争”是指 (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24.1875年,英国怡和洋行的“海洋”号轮船在黄海海域将中国轮船招商局的“福星”号货轮撞沉,造成中国大量财物损失和63人罹难。然而“海洋”号及其船长却被上海的英国领事法庭放走,没有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究其原因是英国在中国享有(  ) ‎ A.领事裁判权 B.领海航行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自由通商权 ‎25.下图是一位学生在学习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时制作的通商口岸示意图,他据此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 ‎ ‎①总体来看通商口岸的开设由沿海向内地深入 ‎②通商口岸的开设反映了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 ‎③通商口岸的开设均与列强的侵略路线相关  ‎ ‎④通商口岸的开设均与列强的侵略意图相关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6.下图是西方杂志刊登的一幅漫画,其寓意是 (  )‎ A.同情中国所受遭遇 ‎ B.揭露日本侵华野心 C.讥讽清朝腐败无能 ‎ D.策划共同瓜分中国 ‎27.英国《当代评论》刊载:“大沽口有三名正在为各国轮船装卸货物的工人……都成了俄军的射击目标。……通州已是死亡之城……白河两岸的房屋被洗劫一空。这些都是那些文明使节的所作所为。”上述事件发生于 (  ) ‎ A.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B.中日甲午战争时期 C.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28.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材料不能表明太平天国 (  )‎ A.带有近代化的倾向 B.具有小生产者的局限性 C.并未完全满足农民诉求 D.具有宗教迷信色彩 ‎29.“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  ) ‎ A.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 B.不能承担民主革命重任 C.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30.1862年,马克思在《中国记事》中写道:“……在中国,在这块活的化石上,就开始闹革命了。这种现象本身并不是什么特殊的东西,因为在东方各国,我们经常看到社会基础不动而夺取到政治上层建筑的人物和种族不断更迭的情形。”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  )‎ A.仍属改朝换代范畴 B.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C.提出新的革命方案 D.动摇了清朝统治基础 ‎ 第II卷(非选择题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6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 分,共40分)‎ ‎31.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与政治发展变化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祚(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 ‎ ——(明)张燧《千百年眼》‎ 材料二 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千互通,相为消长,这些情况皆足以动摇政局。‎ ‎ ——据钱穆《秦汉史》整理 材料三 行省品秩高,权势重,对所辖路府州县官的统摄和节制力自然较强。行省辖区广,数量有限,又便于朝廷的最高指挥和节制……弥补了秦汉以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1)材料一中“封建”指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封建”所存在的弊端。(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汉王国对中央构成哪些方面的威胁?汉代地方行政体制变革实践的效果说明的本质问题是什么?(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行省制度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综合以上分析,指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所反映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6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皇明祖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敕问文学之士》)而黄宗羲则认为,明朝“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材料二 19世纪60‎ 年代,地方督抚以平乱起家,较早接触到西方文明,对内外局势有更深刻的感悟,有更强烈的危机意识与变局思想。认识到自强求富及引进西器、设局制造的必要性,地方督抚开始实现思想行为观念上的现代化转变。当传统体制需要变通而中央体制不愿变通之际,改革先从地方做起。晚清督抚势力的兴起,打破了清政府的传统政局,政治权力由中央向地方转移,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 ‎——李绮《晚清督抚势力与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和黄宗羲对丞相制度的看法,分别说明他们持这种看法的原因。(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地方督抚势力崛起的影响。(4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制宪会议代表麦迪逊认为:1787年制宪会议的与会者担负着伟大而艰巨的任务,以无比纯正的动机,彻底的献身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全心全意投入会议工作,以实现人民所寄托的伟大目标,即:设计并提出一套完整的宪法体系,补充原有宪法的不足。‎ ‎——摘编自戴维·惠特尼《美国总统列传》‎ 材料二 宪法在各州的通过是艰难的,并附加了一些条件。当南卡罗来纳州偏远地区的农民听说他们的州已经批准了宪法时,他们将一口棺材涂黑,拉着它举行丧礼,并庄严地把它入土,以象征公共自由的寿终正寝。‎ ‎——摘编自佟德志《美国宪法的民主批判》‎ 材料三 美国历史学家查尔斯·比尔德认为:美国宪法制定的动机是取决于制宪者各自所寻求的经济利益,其制定过程明显反映出是不同利益集团互相角逐的过程,而宪法之制定便是此种角逐的结果。‎ ‎——摘编自查尔斯·比尔德《美国宪法的经济观》‎ ‎(1)以上三段材料分别从哪些视角对美国1787年宪法进行了怎样的评价?(9分)‎ ‎(2)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3分)‎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C C B C B 6-----10.C D B A D 11-----15.D A B D C ‎16----20.B A D C B 21----25.A B A A C 26----30.C C D D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6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40分)‎ ‎31. (1)封建:实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弊端:地方权力过大,中央难以控制。(4分)‎ ‎(2)威胁:经济上,诸侯王铸造钱币,实施商品专卖,严重扰乱国家的经济秩序,影响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政治上,诸侯王发展个人势力,借以对抗中央,严重威胁中央集权。(4分)‎ 问题:分封制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郡县制是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地方行政制度。(2分)‎ ‎(3)影响: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2分)‎ 趋势: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逐渐趋于多层次;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渐加强。(4分)‎ ‎32.(1)朱元璋:①看法:丞相制度导致政治混乱。②原因:因为他认为容易出现丞相专权,威胁君主专制权力。(4分)‎ 黄宗羲:①看法:明朝废除丞相导致政治的黑暗。②原因:因为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废除丞相不利于制约君主权力。(4分)‎ ‎(2)促进了洋务运动和近代工业的兴起;削弱了专制集权统治,促进了政治和社会变革。(4分)‎ ‎33.(1)视角一:从当事人(会议代表)角度,认为宪法的制定秉持了公平正义,宪法体系完整。 视角二:从当时人(农民、民众)角度,认为宪法没有保障公共自由,反对宪法。 视角三:从后来人(历史 学家)角度,认为宪法的制定是不同利益集团角逐和妥协的结果。(9分)‎ 评价: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也存在不足,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后陆续以修正案的形式加以弥补。(3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