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有解析共8套)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武汉市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黑夜中也健步如飞的人 ①大学四年,我听了无数次讲座和演讲。在所有这些演讲中,听众最多的,当然是那些 创业成功者来做的演讲。有趣的是,这些以招聘和广告为目的的演讲,题目中一定包含着“梦 想”两个字。从那时候开始,我对“梦想”这个词产生了怀疑。 ②现在,当我打开电视,听到最多的词也是梦想。选秀节目的评委问:“你的梦想是什 么?”台上的选手说:“唱歌给更多的人听。”其实意思是:我想红。成为明星是梦想,成 为冠军是梦想,答对 5 道题目打败 4 个人闯过 3 关也是梦想。 ③我们是多容易被词汇迷惑啊。自从有了“成功人士”这个称谓,我们对于“成功”的 想象就是“白玉为堂金作马”;自从“梦想”这个词被滥用,它所指代的内容就是:有朝一 日,“大鸣大放”,路人皆知。 ④一次,我在异地看了一部电影——《世界第一麦方》,梗概是:作为主角的年轻人有 着坎坷的童年,经过不断地打拼奋斗和经历挫折,终于成为世界面包冠军。“做最好的厨 子”,这是电影对年轻人的励志教育。说实话,看了之后,我颇为我们的梦想感到自豪,他 们的梦想竟然这样“不入流”。 ⑤后来,我见到一个报社的社长,他说他的儿子读了当地最好的大学,然后去哈佛读了 经济学,又去伯克利修了 EMBA,等到全部的学位修完之后,他的儿子对他说.“爸,我该 念的书都念完了,我不欠你的啦。现在,我要去实现我的梦想了。”按照我们的猜测,他儿 子应该是去创业了才对,结果,那个年轻人现在成了一名很优秀的西餐厨师。我听完这个故 事,忙不迭地对社长表示同情,他却非常诧异,他说自己非常为孩子感到自豪。 ⑥“做世界上最好吃的面包”也能被称为梦想;高学历的年轻人去做饭,他的父亲根为 这种选择骄傲……这种种命题,我也是经历了很长时间才能消化和理解,或许这些才是正常 的,不正常的是我。 ⑦地球上的居民多半是为了生存而工作,因为不得不工作,他们选择这项或那项职业, 不是出于内心的热爱,生存环境才是他们选择的依据。 ⑧可厌的工作、无趣的工作,仅仅因为待遇高于其他人而备受重视—一这是人类最残酷 无情的磨难之一。2 ⑨我们长久以来受此磨难而不自知,每日万分苦闷却不知它何起何终。 ⑩我们长久以来只承认一种“成功”而否定其他生活方式,同时也否定自己的内心。 我们长久以来以他人的目光来审视自己,以他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去听来自“过来人” 的每一句规劝和告诫。 我们长久以来,都陷入对他人光鲜生活的羡慕,想走他人走过的路,到达他人所在的地 方。 我们长久以来都忽视的一个简单真理是:每个人选择的路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对一 条道路的尝试,是一条小径的悄然召唤。 我同意顾城的话:“一个彻底诚实的人是从不面对选择的,那条路永远会清楚地呈现在 你面前,这和你的憧憬无关,就像你是一棵苹果树,你憧憬结橘子,但是你还是诚实地结出 苹果一样。” 一个彻底诚实的人,如同黑夜中也健步如飞的人。他的内心只有一种声音,世俗的虚荣、 生活的诱惑、他人的劝诫、权力的胁迫,这一切都无法入耳、入心。当一个人有所追寻时, 他只会看到它所追寻的东西。 坚定地成为自己,同时关心他人的命运。学会爱这个世界,但随时准备好与之抗争。这 就是我每日对自己说的。 (原文/蒋方舟,基于命题需要有改动) 13. 请解释下面加点部分在文中的意思。 (1)我们对于“成功”的想象就是“白玉为堂金作马” (2)有朝一日,“大鸣大放”,路人皆知 14. 文章①-③段讲述了当前社会人的“梦想”,结合全文说说这一“梦想”的特点及其 产生的原因。 15. 关注第④-⑤段中加点的两个“自豪”,同为“自豪”,原因大不同。请简要概括“我” 和“社长”感到自豪的原因。 “我”感到自豪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长”感到自豪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如何理解作者所说“一个彻底诚实的人,如同黑夜中也健步如飞的人”这句话? 【答案】13. (1)财富和地位 (2)出名(走红) 14. (1)特点;功利的、外在的(2)原因:社会风气的影响,自己无法抵御名利的诱 惑(或听信他人的劝诫,受到生活的诱惑)。 3 15. (1). “我”:为我们追求的梦想是远大的(或不平凡的)而自豪。 (2). “社 长”:为儿子的梦想是出于内心的热爱(或遵从自己的内心)而自豪。 16. 一个彻底诚实的人,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真正知道自己的梦想,不会受外部环境的 各种干扰,专注而坚定地追寻自己的梦想。 【解析】 13. 本题考查对关键语句含义的理解。解释某句话的含义,是中考阅读试题中常见的题 型。解答这类试题,既要紧扣目标段,又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理解其深层含义。“白 玉为堂金作马”出自《红楼梦》,原句为“贾不贾,白玉为堂金作马”,形容的是贾家的富有, 在这里指财富和地位。“大鸣大放,路人皆知”出自亦舒的《流金岁月》,在这里指的是“出 名”。 14. 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 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可厌的 工作、无趣的工作,仅仅因为待遇高于其他人而备受重视”可知社会人的“梦想”是功利的。 分析原因时应该从社会方面和个人方面两个角度进行阐述。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 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 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作答。 15. 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自豪”的意思是:为自己或与自己 有关的集体、个人所取得成就、荣誉而感到光荣、骄傲。“我”是在看了电影《世界第一麦 方》以后有所感触的,是为目标的远大感到自豪;“社长”是为儿子的选择感到自豪,他认 为梦想必须遵从于内心。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要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品味语 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 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彻底诚实”指的是能够清醒地认 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追求与目标;“黑夜中也健步如飞”是比喻的说法,指的是目标坚定的 人是不会受环境的影响的。 黄石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鳝孔 曾庆升4 ①久旱不雨,村子像个火炉。 ②田二闷闷地吃罢晚饭,静静地吸完一袋旱烟,又往肚里灌过半壶水,并严严地给两个 儿子一番嘱咐,自己才扛上锄头去田边转悠。 ③夜幕拉下,田二的两个儿子奉命拿了棍棒,在自家院子矮墙边潜下身来。 ④这园子是田二和谢芳家的菜地。早先没有矮栅,两家菜地间是一条窄窄的土沟。苗儿 不分界地长,常有田家整地不小心损了谢家的苗,谢家占了田家的沟。于是几次脸红争执, 两家积下怨来。再后来,便垒起这矮墙。现在田家园里种着冬瓜,谢家园里种着南瓜,瓜藤 仍不分界地长。南瓜爬到冬瓜园,冬瓜爬向南瓜园。开始,两家都细心捡摆自家的瓜藤,不 让爬过矮墙,可后来园田里工夫紧,便失去了那份细心。瓜藤长势旺,便越过墙来,在田家 园里结了两个脚盆大的鲜红的南瓜。田二昨天上自家园子摘冬瓜时,有了这意外发现,便特 地扒开杂草,让南瓜露着,他料定谢家发现后,会爬过来摘瓜,好趁机給谢家一个难堪。今 晨,田二发现谢芳上园子时瞅见了这瓜,估计谢家晚上会有“行动”,特派两个儿子看守, 好痛痛快快地抓次“偷瓜贼”。 ⑤再说田二出了家门,使在村中樟树下的石板上呆坐着。旱烟抽了一锅又一锅,他手里 的旱烟“喇叭”,连着田里卷筒的禾叶,以及揪得疼痛的心都在一同冒烟。 ⑥田二与谢芳家的稻田也紧挨着,只是田家的稻田挨着南面的山,谢家的稻田靠着北面 的河。昔日两家稻田都用山塘水灌溉,可今年大旱,山塘干涸,渠道枯竭,得各自找水。谢 家稻田靠河,得天独厚,可从河里抽水;田家精田挨山,只能靠老天。田二抬头望望夜空, 没一丝下雨的迹象。谢芳田边抽水机“突突突”地响,白花花的河水提上岸来,滋润着谢家 的禾苗,田二心里难受极了。要救活田家禾苗,必须通过谢家稻田引河水灌溉,否则将白费 一年辛劳,颗粒无收!田二去找谢芳说情吧,说不定谢芳也会给他难堪。田二性子耿,宁愿 饿一年肚皮也不受那个屈。他坐在樟树下的石头上抽闷烟,心里抱怨说:老天爷可是要存心 惩处我呀!……直到后半夜,空气爽润了许多,田二才站起身,向着自家干裂的稻田走去。 ⑦田二勾着头,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田埂上,当他来到与谢家相邻的那丘稻田时,却惊 奇地发现了水!汩汩的水,穿过因埂孔道,从谢芳的田里流向他的田里。水将砖头般干硬的 泥土变得软软的,禾苗开始舒叶。田二庆幸谢芳粗心,没把田埂上的鳝孔堵上。他在心里高 兴地喊着:流吧,流吧,给我灌上满满一丘!田二心里说着,很快又回到了橡树下的石板上 ----他怕撞见谢芳,说他干不光明正大的事。约摸过了个把钟头,田二再次起身偷偷地向自 家的稻田走去。这次,田二更有新的发现:第一丘稻田流满水后,又是几道鳝孔穿过田埂, 把水引向第二丘稻田。哪来这么多鳝孔?田二是捕鳝的好手,他用手触摸孔道,发觉不5 像……莫非这鳝孔…田二陷入了沉思…… ⑧深夜,凉风拂过,火炉般的村子,变得凉爽起来。朦胧雾气中,园里的藤蔓也潮润鲜 活起来。潜伏在园子中的田家兄弟忽然发现:一个黑影在园里晃动,正猫着腰,轻手轻脚地 抱起那似脚盆的南瓜向谢家园子移动。 ⑨“抓贼啊?”隐蔽着的田家兄弟忽地跃上去,举着棍棒大声叫喊着。 ⑩“混蛋,连老子都不认识了? ⑪田家兄弟顿时傻了眼----他们听得很真切,答话者竟是自家老爸田二。 19. 梳理文章第⑥段----第⑦段田二的心理活动,在横线上填出恰当的词语。每空限填 两个字。 无法引河水灌溉,心里___________------不愿求人,心里抱怨-----发现鳝孔漏水,内 心____________------有新的发现,陷入沉思,内心惭愧。 20. 结合语境,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分析第④段画线文字“今晨,田二发现谢芳上园子时瞅见了这瓜”这一细节在情 节上的作用。 (2)请分析第④段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21. 请结合小说,简要概括并分析田二这一人物的可贵品质。 22. 关于这篇小说,有人说,田二是小说的主人公;也有人说,谢芳才是小说的主人公。 你的看法呢?请说明理由。 【答案】19. (1). 难受 (2). 庆幸(高兴) 20. (1)①推动情节发展。因为有了这个发现,才有了田二嘱咐两个儿子抓偷瓜贼的情 节。②铺垫,为下文田二将瓜送回谢家子作铺垫。(2)①反映人物心理变化。反映田二醒悟 后(或答“善意被唤醒后”)的愉悦心情。(3)②暗示情节,暗示下文田二主动将瓜送回谢家 园子。 21. ①本性善良,田二虽与谢家有积怨,并一心想给谢芳难堪,但最终还是以善报善, 回应了谢芳的善举。②知错就改(勇于改错),田二虽与谢家产生积怨并设计给谢芳难堪。但 在发现谢芳的善举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送回南瓜,③为人正直。宁可让禾苗枯死, 也没想过要偷谢家的水来灌溉,④勤劳,田二晚饭后就到田里看禾苗,直到夜深。 22. (1)田二。小说围绕田二的活动展开,用大量的笔墨写田二,并通过田二的行为与 思想变化来表现人性善良这一主题。(2)谢芳,小说虽然表面上围绕田二的活动展开,但实 际上谢芳的活动始终随存在,谢芳主动用善举感染了田二,彰显了人性善良这一主题。6 【解析】 19. 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情感变化过程的梳理。要仔细阅读文章,理清故事情节,分 析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情感的变化,可以用文中词语概括,如果不明显,可以自己概括。仔 细阅读⑥⑦段内容,可以看出,因为无法引河水灌溉,田二心里难受;但他不愿求人,心里 抱怨;当发现鳝孔漏水,内心高兴;当有了新的发现,陷入沉思,感到惭愧。 20.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作用的分析能力。仔细阅读文章,第④段“今晨,田二发现谢 芳上园子时瞅见了这瓜”一句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田二将瓜送回谢家子作铺垫。第④段中 环境描写提示了故事情节,暗示下文田二主动将瓜送回谢家园子。 21.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 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 概括,学会结合原文找依据。结合具体情节,围绕“本性善良、知错能改、勤劳”分析作答 即可。 点睛: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 品读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 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 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 2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人公的判断能力。判断小说的主人公主要看人物在小说情节、 结构、矛盾冲突中是否占中心地位,是否通过他来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文学作品中的主要 人物,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或几个在作品中居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是矛盾冲突的主体。 主人公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直接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从田二的角度看,小说通过田二的行 为与思想变化来表现人性善良这一主题;从谢芳角度看,小说谢芳主动用善举感染了田二, 彰显了人性善良这一主题。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作答即可。 十堰市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迎着风,一顶草帽 ①一顶金黄的草帽,是父亲刚从集市上买来的,还带着干燥的草香。 ②小时候的我,总喜欢在夏天枕着父亲的草帽酣眠,尤其是在夜晚露天的打麦场上,我 们一家人吃过了饭,聚集到这里,一边看守麦子,一边聊天,望着满天眨眼的星光,一盏茶 工夫,我就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天光大亮,口水溢湿了父亲的草帽,抖一抖,像荷叶上 的水珠。7 ③白天的草帽多半属于父亲,父亲要么用它来遮挡毒辣的阳光,要么用它来遮挡被风吹 散的麦糠。所以,在我的印象里,父亲的草帽里总有淡淡的麦香,那是收获的气息。 ④一场活忙下来,那草帽,就属于我了,我把它连同叔叔的那一顶扣在一起,“砰—— 哐哐,砰——哐哐……”两顶草帽,像乐器中的铙儿一样碰在一起,草帽相撞哪里会有声音? 那声音,是农场上闲下来的父亲的杰作,父亲,成了我童年记忆里最优秀的配乐大师。 ⑤清楚地记得,父亲帮我“配乐”时,还会禁不住手舞足蹈,那舞蹈,像极了蒙古的摔 跤。当然了,蒙古摔跤是我后来才知道的。那是在电视上,早已忘记了那是一档什么综艺节 目,只记得我拉着厨房里忙碌的妈妈,“妈妈快看,那两个人在学爸爸……”妈妈扑哧一声 笑了,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那是‘蒙古摔跤’!我哪里信妈妈的话,因为,在我童年 的印象里,只有爸爸才会把舞蹈跳成那样夸张。 ⑥“砰——哐哐”,爸爸黝黑的脸膛上盛放着璀璨的笑容,那笑起来的皱纹,分明就是 夏天成熟的麦浪,一波又一波,伴随着两顶碰在一起的草帽,爸爸的脸上浪花浮动。爸爸一 跳起这种舞蹈,仿佛从来就没有疲惫过,直到我拿草帽的手累酸了,爸爸才停下来擦汗。 ⑦记得有一两次,我也抢过毛巾给爸爸擦过汗,当时的爸爸突然变得好安静,高兴地让 我擦,不知为什么,每次还都闭上眼睛,可能是也想起了他的童年吧,要不然,为什么每当 爸爸睁开眼睛,总会眼眶湿润呢? ⑧爸爸的草帽,不止能在夏天发挥作用。到了来年春天也一样。到了春天,爸爸用一种 最简单的办法就让草帽飞上天。他先用两片细长的竹篾撑在帽肚里,然后,随便在帽檐上系 上一根长长的布条,再绑上一条长线,一顶草帽做成的风筝就这样飞上天了! ⑨现在依稀记得,那系在帽檐上的布条总是红色的,像一面细长的旗帜在空中飘扬,又 多像一只金黄色的鸟,摆动着火红的尾天空遨游。春天的旷野里,我和父亲奔跑着,翻越一 个又一个田垄,直跑到村口的妈妈唤起我的名字,那是要吃饭了。 ⑩那时候,我总会边吃边说,说爸爸是个发明家。每当我这样夸奖爸爸,一旁的妈妈总 会撅起嘴唇。我一看妈妈吃醋了,忙用爸爸交给我的“招数”----妈妈,你是个美食家啊! 接着,我们一家人都哄堂大笑。 ⑪光阴荏苒,记不得这样的场景过了多少个年头。现在,我定居城市,父母依然留在 乡下。前几天,母亲从乡下打来电话,结束时,母亲突然说:“你们要个孩子吧,你爸爸整 天念叨着重操旧业呢!” ⑫我明白爸爸“重操旧业”的意思,眼泪簌簌地流了下来,脑海里重现多年前的场景: 一样热闹的打麦场,一样的旷野,一顶草帽,迎着风!8 9. 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0.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我”的印象里,爸爸练习蒙古摔跤,为“我”嬉戏,伴“我”童年。 B. 文中第②段,“我”喜欢在夏天枕着父亲的草帽酣眠的叙述,为下文情节起到了铺 垫的作用。 C. 文中第③段,爸爸笑起来的皱纹分明是夏天成熟的麦浪,一波又一波在脸上浮动, 说明爸爸为“我”跳起舞来,仿佛从来没有疲惫过。 D. 文章善于捕捉细节,语言清新隽永,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11. 草帽相撞怎会发出“哐哐”的声音?请结合第④段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12. 请用简洁的语言赏析第⑨段画线句子。 13.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⑫段中“重操旧业”在文中的意思。 14. 分析示题“迎着风,一顶草帽“的含义和作用。 【答案】9. 文章以“爸爸的草帽”为线索,回忆了爸爸带给自己童年的欢乐,表达了 父子相爱相怜的朴素感情。 10. A 11. 草帽相撞的“声音”是父亲用自己的声音给儿子配的“音”,表明父亲疼爱儿子, 希望儿子高兴。愿意放下身份,和儿子一起天真、快乐。 12. 此句用两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草帽带给自己的快乐时光,留给自己的难以 抹灭的印象。是父亲这样的陪伴,使自己快乐成长,飞向远方。 13. “重操旧业”意思再给儿子(孙子)的草帽配音;再给儿子(孙子)放飞系着红绸 的草帽。暗写了父亲对儿子的思念,和父亲老年的孤单、寂寞。 14. 题目充满画面感和动感,像一幅素描展示了一个父亲在那贫困的年代,用自己唯一 的身外之物,极力给儿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题目既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也是文章展开 情节的线索,还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 【解析】 9. 试题分析: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主要 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进行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 言要简洁通顺。 10.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A 文中爸爸并没有练习蒙古摔跤,只是 他的手舞足蹈像蒙古摔跤。表现了父亲的笨拙,但为儿子高兴的努力付出。据此,A 项中的 “爸爸练习蒙古摔跤”的说法是错误的。9 11. 试题分析: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在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结合语句进行分析。从 文章中“那声音,是农场上闲下来的父亲的杰作,父亲,成了我童年记忆里最优秀的配乐大 师”这句话可以看出,这“哐哐”的声音并不是草帽“撞击”发出的,而是父亲为了逗“我” 开心而伴着儿子的动作发出的。通过这一描写,写出了父亲疼爱儿子,希望儿子高兴的心理。 据此理解作答。 12. 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 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 XX 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 (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注意:在写其作用时,一 定要结合文章的实质意义来写,否则就会显得内容过于笼统)。本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草帽带给自己的快乐时光,留给自己的难以抹灭的印象。据此理解 作答。 13. 试题分析: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作用。解题时要解释词语本义,结合文章解释在文 中的含义,指出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分析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答题格式: “××”一词原指……,在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4. 试题分析:(1)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 上,依据内容和主旨理解题目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 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 挖掘出来。(2)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 联主要情节,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 标题有独特之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可以从寓意含蓄深刻、制造悬念、引人深思、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去分析。 襄阳市 (三)记叙文阅读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徐光惠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 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 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 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的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10 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 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 过阳光雨露的沭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 似乎只一夜之问,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 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 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 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橙 橙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 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 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 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 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地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 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 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 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 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 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④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 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摘自《中国电视报》2018 年 04 月 19 日(有删改) 17. 文章以“开在心里的橘了花”为标题,有何作用? 18. 从记叙顺序角度看,上掉第①②段将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请说明理由。 19. 结合语境,品味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 20. 怎样理解第⑧段画线句“于我,它们一定开丁,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11 一天”的含义? 2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选文语言形象生动,情真意切,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B. 第③段中“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一句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形象写 出了父亲对橘子丰收的憧憬。 C. 阅读第③④段,可以感受到作者故乡民风的淳朴和家庭的温馨和睦。 D. 第⑤段中“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是景物描写,生动写出 了橘子熟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看到满树红橘子的喜悦心情。 【答案】17. 暗示文章主旨,饱含对父亲的热爱和感激;橘子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并 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8. 前两段运用倒叙手法;交待发现橘林的过程,自然引出下文;有悬念效果。 19. 都是叠词,语言亲切、灵动,富有音韵美;形象写出了花蕊多而密集的特点,表达 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0. 对于我来说,橘子花的香味使我想起了父亲的教导,它一直留在我的心中影响着我; 抒发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21. B 【解析】 17. 试题分析:考查标题的作用。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理解内容后再作答。标题“开 在心里的橘了花”从结构上说,橘子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并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从内容 上讲,暗示文章主旨,饱含对父亲的热爱和感激。这样分点来答,既使答案内容层次清晰, 又使答案内容完整无缺。 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 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意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 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从作用是注意结合内容和形式作答,内容上就答上面的含义,形式 上主要回答是否为文章的线索,或是运用什么特殊的手法等。 18. 试题分析:考查记叙顺序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可分析标志性的句子“我的心里充 盈着满满的感动”,表明下文要进行回忆。所以第①②段运用的是倒叙手法。内容上:交待 发现橘林的过程。结构上:引出下文并设置悬念。 19. 试题分析: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品味词 语的角度分析作答。“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明显是运用了叠词的表现手法。语言角 度的作用:亲切、灵动,富有音韵美。内容方面的作用:形象写出了花蕊多而密集的特点,12 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要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 的人物情感。 20. 试题分析:考查对语句的深刻含意的把握。考查语句的作用,要考虑到语句在文章 位置上的意义。语句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就有收束全文,点明主旨的作用。要把表现的 文章中心即抒发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答出来。 21. 试题分析:B 项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 缀满枝头”此句不是比喻。是一种猜测与想象。 咸宁市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父亲因腹痛难忍进医院急诊,B 超显示是急性阑尾炎,肠腔上还有一个直径 4 厘米的 不明包块,医生怀疑这个包块是癌. “如果在阑尾手术中病人因其他病灶的影响而死在:手 术台上,本院不承担医疗责任。同意的话,请你们在手术单上签字。” ②“你们”是指大哥和我。医生的话让大哥的脸“刷”地变白,手术单在他手中“噗噗” 地抖动。他把目光投向我,突然的灾难让他的脸.上充满同舟共济的企盼。他问,二子,你 看呢? ③“签就签呗! 我漠然地说。甚至我还打了一个哈欠,不耐烦地说:“昨晚我打 了通 宵麻将,太困了,想早点回家,手术时你就一个人待在这儿吧! ④我想,既然没有大祸临头的感觉,何必要虚张声势地悲伤。大哥最终还是忍住了愤怒, 在手术单上赌博一样谨慎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⑤我的冷血是存心的,因为我对父亲有着深深的不满。父亲原来是一名工人,45 岁那年 他病退回家,让与我同班读书的大哥辍学“顶替”。大哥比我大一岁,我俩的成绩不相,上 下,都是班上的尖子生。可那时家里穷,父亲怕我俩都考上又都读不“终局”,于是决定让 大哥回来“顶替”。 ⑥就这样,我和大哥开始了不同的人生。大哥进厂不久,厂里更新了机器设备,他的工 作只是坐在电脑监控室里按电钮,轻松自在,养得白白胖胖,并按部就班地娶了妻,生了子, 节假日一家三口共用一辆摩托车,像一串幸福的糖葫芦在大街小巷兜风,活得好不滋润。而 我这个世纪末的大学生却赶上不包分配,在一个又一个人才市场里兜售了两年,赔尽了笑脸, 仍然没能把白己推销出去,个中辛酸,-言难尽。正是我们兄弟俩截然不同的生活境况让我 开始憎恨父亲,他明知我自幼体弱多病,为什么不以保险起见让我“顶替”呢?既然父亲把13 他的爱以最实惠的方式给了大哥一个人,那么就让大哥一个人来承担养老送终的义务吧!我 虽然冷血却不矫情,言为心声是我最大的优点。所以我说要回家睡觉。 ⑦“请你们帮着把病人抬上手术床。”医生对我们说。我只好跟着大哥来到父亲的病房。 病床上的父亲已被自己的汗水淋湿,扭曲的表情昭示着体内的疼痛正像风暴一样肆虐。生命 在这一刻显得无比脆弱,大哥的眼睛终于坚持不住漾出红红的雾气,这份柔情有悖于他一贯 的钢铁个性。父亲瞬间明白了自己的病情,他忽然想起什么来,吃力地叮嘱大哥:“假如我 就这么走了,你只能给我立一根孝子棒(我们的风俗,一个儿子立一根),写上你的名字.... ⑧“为什么?”大哥吃惊地问。我也对父亲的“遗言”感到不满。到死还在偏心眼儿, 这不是变相地骂我不孝,不认我这个儿子吗! ⑨“因为二子是我捡来的孩子,我得把这个权利留给他的亲生父母,万一他们以后有机 会相认,我可不能昧了良心……父亲说着又把眼光移到我脸,上,“二子到现在还没 找到 工作,我实在不放心。谁会料到大学生就业这么难。那时让他多读书,我是想不能亏待了人 家的孩子……二子啊,你别怨爸,爸就这点儿能耐。往后,让大哥多照顾着点儿一一大明, 记着我的话,对弟弟要多帮衬,啊。”父亲艰难地说完这些,汗水已几乎将他淹没。他疼爱 的目光久久地停在我脸上,眼眶里溢出浑浊的泪珠。而他对我二十多年的疼爱却得不到回报, 他要把写有我的名字的孝子棒给别人一为了良心。 ⑽回我的身世让我震惊。 ⑾我的狭隘让我羞愧。 ⑿四我的灵魂被父亲的良心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⒀国我没有离开医院,直至手术结束。医生告诉我们,“不明包块”原来是肠腔积液, 真是虚惊一场。 ⒁而我,已学着乌鸦反哺的姿势,给父亲喂饭。我的良心会背负如山的父爱,走过今生。 8. 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⑤⑥段运用插叙的手法,回溯了父子三人的生活经历,使故事情节更加充实 完整。 B. 文章语言形象细腻。“他疼爱的目光久久地停在我脸上,眼眶里溢出浑浊的泪珠” 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对我深藏的爱和愧疚。 C. 第②段中,对大哥的神态、动作、心理和语言的描写,表现了大哥对父亲病情的担 忧和他的毫无主见。 D. “我”大学毕业后漂泊辛酸的生活和大哥按部就班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照,让我开14 始了对父亲的憎恨。 9. 阅读文章,依据“我”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在括号中填入合适的词语。 不满一(____)一(____)一羞愧一-(______) 10. 仔细阅读文章,说说你对第④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我的良心会背负如山的父爱,走过今生。 11. 好的标题能提示文章内容,揭示文章主题。请你仔细阅读文章,谈谈文章以“良心” 为标题的作用。 【答案】8. C 9. (1). 憎恨 (2). 震惊 (3). 感激/感恩/感动 10. 我终于发现自己误会了父亲,内心感到羞愧,良心受到谴责,懂得了父爱的崇高, 将终身铭记父爱。 11. “良心”是父亲朴实的做事宗旨,(为了良心,父亲把上:学的机会给了别人的孩子, 把立条子棒的机会留给了别人,无视养有多年的孩子对自己的憎恨和不满,把无限的愧疚和 白责留给了白己,)以“良心”为题突出了父亲朴实而高大的形象。同时,父亲的良心也唤醒 了“我”的良心和良知,凸显了文章的主题。 荆州市 现代文阅读 最后一堂语文课 ①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儿像火锅边放的瓜子,可有可无。但黄 老师并不这么看,他说:“即使你今后是一个修电视机收音机的,多知道一点儿祖先传下来 的文字之美,也是没有坏处的!” ②这句话与其说是开导学生,倒不如说是在开导自己——作为一位老语文教师,他像一 个上错了船的游客,明明是要到上海,却被拉到了湖北,那种不安与不甘可想而知。 ③黄老师上课,可以用一个“酷”字来形容。他通常是左手捻一本语文书,右手揣在裤 兜里,上半身最常穿的,是一件蓝底却洗得灰白,看着旧却很齐整的中山装,头发散着灰白 的光泽。老师年轻时,应该是帅气的,这种帅气,穿透岁月,留在他的眉眼、言词和举手投 足之间。 ④黄老师上课,通常是不怎么看课本的。他要讲的课文早已烂熟于心,张口即吟,抬手 即写,举手投足间,有一种不容阻断的气韵,即使平常最不喜欢学习的同学,在那抑扬顿挫 的诵读和讲解中,也体会到了文字的美感与魅力。 ⑤然而,走得最急的总是最美的时光。当我们度过漫长的暑假升到二年级的时候,我们15 发现,我们喜爱的语文课,已离开了课程表。 ⑥关于语文课的取消,有多种传说。有说是因为新近要开电工基础等专业课程,有说是 因为黄老师的语文课有喧宾夺主之嫌,还有阴谋论说学校教导主任原来也是教语文的,想来 接手过把瘾。不管哪一种原因,都指向了我们并不情愿的结果。于是我们展开了一场有声的 反抗,开学第一堂课,不知是谁发起,整个教室里哼起了国际歌的旋律,就像某电视剧里苏 联战俘们在德国军官视察时的场景,不动嘴,只是让声音在喉头低沉地哼。这种声音整齐地 汇聚在一起,其震撼和共鸣的感覺可想而知,无怪乎电视里那位不可一世的德国将军,感到 了无比的恐惧。 ⑦我们那位无辜的不知就里的电工基础老师,神经当然没有将军那么粗,被墙一样厚重 的歌声一挡,仿佛头撞在岩壁上的小鹿,负痛仓皇逃去。不一会儿,班主任、教导主任、副 校长闻风而来,消防车一般匆忙而焦急。 ⑧从校领导到班主任,一个个轮番上阵,从学校的办学宗旨,到专业课程设置的紧迫性, 再到黄老师的健康等,都做了苦口婆心的解释。为了增加可信度,还特意安排黄老师回学校 一趟。 ⑨那天,黄老师依旧穿着那件熟悉的旧衣服,只是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似乎更白更深了些。 9 月的阳光,在他身后,把他镀成了一个披满金光的雕塑。他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 学校希望我们的一二三四。同样的内容,被他一说,我们毫无排斥感地完全接受了。 ⑩接下来,他又说:“同学们,听到你们为挽留语文课……所做的,我感到……万 分……荣幸。我很荣幸,你们通过我,看到了文字之美文化之美。但我的学养有限,只给你 们开了一扇小小的窗,你们通过这扇窗,看到一点一滴的星空与苍穹,那是一个你完全想象 不到的广阔世界。一辈子很长,有很多东西需要坚持!即使你是一个修收音机的师傅……” 那是黄老师最后一次在讲台上说话,也是我的最后一堂语文课。 但那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是让我把语文和写作,不再当成一门课程,而是将它当成望 向世界的小窗的开始。从那天起,三十多年时间,没有一天止息。 (作者:曾颖,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4. 小说分两个部分写黄老师的课,请分别概括其特点。 平时的课:_______。 最后一课:______。 15. 下面两个句子特别有趣味,请选择一句简要赏析。 ①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儿像火锅边放的瓜子,可有可无。16 ②不一会儿,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闻风而来,消防车一般匆忙而焦急。 16. 如果对第⑨段作如下批注,请摘录出与之对应的句子。 ①写出了黄老师的不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看得出黄老师的不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读完全文,你觉得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18. 下面是小说结尾删减的一段,请结合对小说的理解,接着写几句。 我的同学里,多年以后,他们有人成了央视主持,有的成了书法家或画家,还有的成了 公务员、商人或工人,不管当下在做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 (1). 气定神闲,娓娓道来 (2). 奉命疏导,语重心长 15. ⑴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家电专业语文课的可有可无,很有画面感, 让人易于理解接受。⑵也使用了比喻修辞,幽默、风趣,又形象生动的把各级领导的心急火 燎,焦急“灭火”的心态描摹的栩栩如生,淋漓尽致。 16. (1). ①那天,黄老师依旧穿着那件熟悉的旧衣服,只是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似 乎更白更深了些。 (2). ②他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学校希望我们的一二三四 17. 黄老师是一个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热爱语文的普通老师。他希望自己的学生不论干 什么,都能感受语文的魅力,却又不得不接受无法改变现实的残酷。 18. 语文都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只要你不忘却她,时不时和她有个亲密接触,她就会和 你分享快乐,排解忧伤;陪伴你成长,帮助你翱翔! 【解析】 14.试题分析:考查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把握。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 提取关键句分析作答即可。如第一个空可分析“张口即吟,抬手即写,举手投足间,有一种 不容阻断的气韵……在那抑扬顿挫的诵读和讲解中,也体会到了文字的美感与魅力”,说明 他讲课气定神闲,娓娓道来。第二个空可分析“一辈子很长,有很多东西需要坚持!即使你 是一个修收音机的师傅……”说明他此时是奉命疏导,语言语重心长。 15. 试题分析:欣赏文句。“语文课颇有点儿像火锅边放的瓜子,可有可无”运用了比 喻的手法。答作用要答出形象的写出了家电专业语文课的可有可无的情况。“班主任、教导 主任、副校长闻风而来,消防车一般匆忙而焦急”也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答作用时除了答 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人物的状态外,还要答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16.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文章的后一部分,把握内容,然后根 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如写出了黄老师的不安可提取第 9 段“那天,黄老师依旧17 穿着那件熟悉的旧衣服,只是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似乎更白更深了些”一句作为答案。看得出 黄老师的不甘可提取第 9 段的“他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学校希望我们的一二三四” 一句作为答案。 17.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 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一辈子 很长,有很多东西需要坚持!即使你是一个修收音机的师傅”等语重心长的语言即可概括出 他的一个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热爱语文、热爱学生的普通老师。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与描写。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 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 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 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 征。 18. 试题分析:情景补写。补写语段或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 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此题要 注意补写的语句在结尾,首先要读懂原文,读懂上文。可从语文对生活的意义的角度作答。 语言要生动流畅。 黄冈市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后面小题。 爷爷的黄豆 王琼华 爷爷是染布的。他爱吃黄豆出了名。 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这吃饭的手艺是“偷”来的。 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玩耍。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在 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爷爷蹲着看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粒炒熟的黄豆 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呆瓜!”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当爷爷染 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并不呆。 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起几口大锅开始染布。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 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 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把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当爷爷嚼 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青色衬着爷爷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18 后来,爷爷的技艺越来越精湛,生意越做越大。于是,成了镇子里最大的染坊。那名声 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 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 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地多嚼几把黄豆,还娶了奶奶。 在我的记忆里,爷爷一谈到自己就笑呵呵,一谈到父亲就唉声叹气。 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地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他说,父亲 是一个“倒钱筒”。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 开始进大烟馆。没钱,就赊账。烟馆老板拿着赊账本来讨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 我十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大染坊被抵了赌债。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 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 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地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 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 没几年,爷爷病得不行了。父亲依然整天不着家,爷爷的安危只是他耳边刮过的一阵微 风。 临终前的那个晚上,爷爷示意我到他跟前,他手中攥着一个小布袋,打开来,是些黄豆。 昏暗的灯光下,豆子显得金灿灿的,爷爷说,这辈子只剩下这点黄豆了。他的声音很轻,连 他旁边油灯的火苗都没有动一下。他颤巍巍地拈出一颗豆子,习惯性地放入口中,又想嚼它。 不知是黄豆太硬还是爷爷老了,牙口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中。 他叹叹气,说这辈子就爱这黄豆,人走了带上它,也算来这世上留个念想。他慈爱地对 我说,如果你长大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爷爷这里来拿这黄豆吃。不过,你要是争气,最 好就别来扰我了。他语气中满是沮丧。 我愣愣的,不太明白,点了点头。 第二天早晨,爷爷走了,手里紧紧攥着那小袋嚼不动的黄豆。邻居帮忙葬了爷爷后,父 亲才回来。没人怪他,他在邻里眼中只是一个能够看得见的影子。 父亲长号着,声音凄厉,如同塌了脊梁。大家都知道他为什么哭。整整两天两夜,他雇 了好几个人把小院子掏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连瓦背也全掀掉了,还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爷爷那 几坨金子。他疯了。 后来,一个金匠跟我说爷爷确实有几坨金子。不过,爷爷临终前偷偷让他把它们打成了 一颗颗金珠子。19 我蓦然明白,爷爷那小袋黄豆是什么了。爷爷给我留了一笔活命钱。 这笔活命钱,我一直没有拿,爷爷给予我的财富远比那些金珠子还要金贵。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企业,人们称我是什么“著名企业家”。不久前,一次慈善大会上, 我说了,死后捐出全部财产。 为什么这么做?有记者问我,我一时语塞,眼前浮现出爷爷那小袋最后的黄豆。 (根据王琼华《最后一碗黄豆》删改) 22. 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事,叙写了祖孙三代人的人生故事,语言平实,感情真挚, 情节发展脉络清晰。 B. 小说中的“父亲”赌钱输掉染坊,“爷爷”搬家那一天“没有嚼他的黄豆”,表现了 “爷爷”对生活彻底绝望的心情。 C. 小说中的“我”明明知道金珠子在哪里,但他坚决不取用,这与“父亲”的所作所 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 作者综合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手法,尤其擅长于捕捉典型的细节,将人 物个性刻画得鲜明突出。 23. 小说中画横线的语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加以分析。 24. 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爷爷”的个性特征。 25. 小说中说“爷爷给予我的财富远比那些金珠子还要金贵”,“爷爷给了,我的财富” 具体指的是什么?请写两条你读这篇小说所收获的人生感悟。 【答案】22. B 23. 结构上:这一段是个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这一段 是全文叙事的转折点,上文与爷爷创业的成功,下文开始写到父亲,写了父亲的败家给爷爷 带来的伤痛。 24. ①聪明好学,技艺精湛。他“偷学”染布,无师自通,而且技艺越来越精湛,善于 经营,生意越做越大。②吃苦耐劳,勤奋苦干。他刚开染布坊,没钱请帮工,全靠白己挥汗 如雨地苦干;③生活简朴,专注执著。他有了钱仍旧过普通人的生活,只是每天有滋有味地 多嚼几把黄豆;他对生意过于专注执著,忽视了对于儿子的教育。④慈爱温和,内心项强。 他经常跟孙子聊天,希望孙子“争气”,临死给孙子留“活命钱”;他对溺爱儿子的妻子、败 家的儿子尽管失望,对生活并不绝望。 25. 爷爷给予我的财高指的是精神财富,具体指爷爷的精神品质对我的影响以及爷爷的 人生经验和教训给我的启示,尤其是对物质财富要有清醒认识。人生感悟:①精神财富的传20 承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精神的力量才能真正改变人生;②幸福生活靠自己的奋斗得来的; ③真正的爱不是溺爱,是要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重视精神品质的养成;④单纯的物质 财富并不会让人幸福,相反可能带来生活中的不幸⑤人的健康成长需要长辈的正确教有、引 导。⑥人要善于吸收经验教训,成就梦想。 【解析】 22.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 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逐项进行分析即可。B 项理解分析 错误,小说写“爷爷”搬家那一天“没有嚼他的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反映出“爷 爷”对儿子败家异常气愤和痛苦的心理,“对生活切底绝望”言过其实,不符合人物性格。 23. 本题是对段落作用的考查, 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内容上一般是对前文内容 的总结或补充,或者引起下文。思路:这一段写出了……,突出了……,(这是内容)为下 文……作铺垫。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小说中画横线的语段结 构上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写了父亲的败家给爷爷带来的伤痛。 24. 本题考查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 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 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爷爷是一个聪明好学、技艺精湛、吃苦耐劳、勤奋苦干、 生活简朴、专注执着、慈爱温和的人。 点睛: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 品读全文,防止答得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 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 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 25.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 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 语言通顺、有条理。我们可以得到的人生感悟有:精神财富的传承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幸 福生活是靠自己的奋斗得来的。 随州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鸥小姐 王佳琦21 ①如果微信朋友圈是一场艺术展的话,那么半年前的鸥小姐一定是这个圈子中的达·芬 奇。 ②她的手机中装有十个图片编辑软件,内置上百种不同的字体和滤镜,让她第一时间将 灵感转化为点赞数。比如,她能把蛋炒饭拍出米其林三星大餐的效果,把小区游泳池拍出希 尔顿大饭店的气势。此外,她的收藏夹里还精挑细选了几个文学爱好者论坛,不过鸥小姐从 不发言,但从里面抄几行诗歌或者美句来配图发表状态,她干得还是很熟练的。 ③但她说她自己并不喜爱这种生活,这么做是迫于互联网社交时代的大势所趋。如果一 个周末过去,“达·芬奇”不秀秀自己“过得有多好”,那就会有“拉斐尔”或者“米开朗 琪罗”抢占高地。 ④于是她除了精心处理自拍照片,还统筹规划发送时间,认真回复每一条评论,同时不 忘偶尔也给“拉斐尔们”点个谦逊而不失自信的赞,在心中默默给每一条最新动态打一个分,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⑤通过如此心思缜密地经营,鸥小姐的朋友圈可以说是自成一片风景,其中的内容可谓 雅俗共赏、包罗万象。时而关心社会民生,时而放眼国际格局;时而午后闲笔三行小诗,时 而长篇抒发人生感怀;当然也少不了最吸引眼球的自拍美照——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 高雅大气品位佳;海滩、椰树、下午茶,阳光流水笑春花。不过如果现在点开她的朋友圈, 这些视觉盛宴都已经不见踪影——她自认已经是个“圈外人”了。 ⑥鸥小姐偶然得知可以设置“关闭朋友圈”的那一天,距今已有 5 个月了。小半年来, “刷朋友圈”这个事儿逐渐变得矜持而精简,曾经的追捧评论、跟风留言、争抢首赞,如今 已变为每周日晚睡前的规律性“开圈”。说来也怪,自从关圈,鸥小姐的心态似乎上升了好 几个层次:以前她是粉丝心态,每分每秒关注着所有人的风吹草动,身处争奇斗艳的漩涡中, 被动而焦灼;现在却像圈中前辈一样定期视察,举手投足全是从容,慢悠悠翻过这一周的悲 欢离合,点赞率控制在百分之十以下。更别提那些好几天前的热点朋友圈,唯有她迟来的一 句精炼点评,才算为这条状态收了尾、点了睛。 ⑦关圈更大的好处在于,鸥小姐自己的朋友圈面对来访者时,只能让他们看见一幅精心 挑选、含义百转千回的封面图片,一个赏心悦目的头像,以及一行小字“该朋友已关闭朋友 圈”,这些元素共同组合,就像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好事窥私者在此遭到当头一棒,仰慕 追求者则在冥思苦想与不得其解中更为之沉醉倾倒。鸥小姐对这件事越想越高兴,她感觉自 己撇开一团缠绕鸡毛蒜皮芸芸众生的乱麻,而后打开了一片直指蓝天的窗。 ⑧但对鸥小姐来说,关圈并不意味着彻底抛弃它。一次同学聚会后她还是忍不住发了一22 句北岛的诗——“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事后证明她真的是个“圈中奇才”。 第二天同事随口八卦时提到,一位平日总板着脸的单位高层领导深夜时分给那条朋友圈点了 赞。鸥小姐满心欢喜藏也藏不住,四下无人时,偷偷点进那条状态细细查看,点赞的一列头 像后面果然多出了一个。 ⑨自那之后,鸥小姐的“圈外”潇洒要减去了三分。圈虽还是关着,只是一有间隙的时 间就要把自己以往的朋友圈一一点开咂摸,像数钱一样一张张使劲摩擦着那些赞与评论,只 怕错过了这愉快的时光。 ⑩而“拉斐尔们”的朋友圈毕竟还是太诱人,鸥小姐再次开始偷偷关注着他们。她总直 接点开头像,看完就走,不留一丝痕迹,但在这之后,那些漂亮的图片在她心里搅起的波澜 却能摇得很远。但最近几天,她都吃了闭门羹——越来越多的朋友不知有心还是无意,纷纷 选择了关闭朋友圈。鸥小姐往往颗粒无收。她引以为豪的“洒脱自在”,渐渐又变得焦虑不 安起来。 ⑪鸥小姐打算复出。她打定主意,要再次在朋友圈中掀起波澜,寻找素材的眼睛已经 擦得锃亮。一天晚上她回家乘电梯上楼,突然看见电梯中贴着一张停电通知,那时候灵感女 神就在她肩头敲响了三角铁。短短三层楼的时间,她已经构思好了一整条朋友圈的内容。电 梯缓缓停下,鸥小姐举起手机拍下停电通知的照片,款款走出梯厢,她觉得自己整个人再次 焕发着破网突围的激情。 ⑫那天晚上,鸥小姐把那张映着电梯里昏黄光晕与自己曼妙身材的阴影照片精心修整, 并配了一句白先勇引过的“我好比浅水龙,被困在沙滩。”多么精彩,她想。她现在对朋友 圈的心态才最有情怀,马上人们又将感叹于她的绝美视角。 ⑬没什么意外,这条状态刚发出去半小时就博得了一百多个赞,这也坚定了她复出的 决心。直到晚上十一点半,点赞数还攀升,鸥小姐靠在沙发垫上刷手机,客厅中的吊灯与氛 围灯互相配合,把整个房间照得透亮。突然,通明的灯火像被人拦腰掐断,黑暗劈头盖脸地 砸在鸥小姐身上,像生活的真相一样沉重。鸥小姐有点儿恍惚,这才想起停电通知来,忽地 觉得自己到头来,什么“圈”也没进过,也什么“圈”都没出过。四下漆黑中,她只和荧荧 发亮的手机屏幕对望着,却再也按不动刷新键了。 (选自 2017 年 10 月 27 日“中国作家网”) 21. 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22. 结合语境,说说第⑨段加点词语的含义及其作用。 圈虽还是关着,只是一有间隙的时间就要把自己以往的朋友圈一一点开咂摸,像数钱一23 样一张张使劲摩擦着那些赞与评论,只怕错过了这愉快的时光。 23. 自选角度,对第⑦段画线句子作批注。 鸥小姐对这件事越想越高兴,她感觉自己撇开一团缠绕鸡毛蒜皮芸芸众生的乱麻,而后 打开了一片直指蓝天的窗。 批注: 24. 概括鸥小姐的性格特征。 25. 揣摩第⑬段画线句子,探究小说主题,大胆说出你的理解。 忽地觉得自己到头来,什么“圈”都没进过,什么“圈”都没出过。 【答案】21. 鸥小姐几番进出(经营)微信朋友圈的经历和感受。 22. “咂摸”,仔细品味、玩赏,运用动作(心理)描写(比喻,把玩味朋友圈比作数 钱),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鸥小姐玩赏朋友圈中的赞与评论的愉快感受(陶醉于那些赞与评论, 内心有极大的满足感)。 23. 示例:运用比喻,把费心经营朋友圈的生活比作一团乱麻,把关圈后的生活比作一 片直指蓝天的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鸥小姐关圈后轻松愉快的感受。 示例二:运用心理描写,通过描写鸥小姐关圈前后的心理变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鸥小 姐关圈后轻松愉快的感受。 示例三:运用对比,把鸥小姐关圈前后的心理作对比,突出了鸥小姐关圈后轻松愉快的 感受。 24. ①渴望被关注(肯定、欣赏、崇拜)。②热爱三活(生活内容丰富,爱好广泛)。 ③心思细腻,情感丰富。④有虚荣心(爱慕虚荣,争强好胜)。⑤能思考(反思)生活。 25. 网络社交带给人们困惑和思考(人应追求真实美好的生活)。 【解析】 21. 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 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文章的主要人物是鸥小姐,主要事件为“经营朋友圈”,可 据此进行概括,语言要简洁。 22. 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解释某句话或某句话中关键词的含义,是中考 阅读试题中常见的题型。解答这类试题,既要紧扣目标段,又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 理解其深层含义。“咂摸”指仔细辨别(滋味、意思等),用在这里形象地写出了鸥小姐对朋 友圈的“赞与评论”非常在意,陶醉于其中。24 23.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 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 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这句话运用 了比喻的修辞,用“打开了一片直指蓝天的窗”形象地写出了鸥小姐内心的轻松。 24.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 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 突出重点,根据文中情节可知人物形象。从“鸥小姐的朋友圈可以说是自成一片风景,其中 的内容可谓雅俗共赏、包罗万象”可知鸥小姐爱好广泛;从“鸥小姐满心欢喜藏也藏不住, 四下无人时,偷偷点进那条状态细细查看,点赞的一列头像后面果然多出了一个”可知其虚 荣;从“四下漆黑中,她只和荧荧发亮的手机屏幕对望着,却再也按不动刷新键了”可知鸥 小姐善于反思。 点睛: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 品读全文,防止回答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 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 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 25.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这类自主探究的题目,是中考的主流题型,具有 较大的开放性。做这类试题,一方面要结合全文内容,另一方面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 自己的真实感受。此题应该围绕“生活要真实”来回答。 江汉油田、潜江、天门、仙桃 (五)散文阅读(15 分) 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 蒋 勋 ① ②年的时候,有诗句陪伴,可以一个人躲起来,在河边、堤上、树林里、小角落里,不 理会外面世界轰轰烈烈发生什么事。也可以背包里带一册诗,或者,就是一本手抄笔记,或 者就是脑子里背诵记忆的一些诗句,也足够用。可以一路念着,唱着,一个人独自行走天涯 海角。 ③有诗就够了,我年轻的时候常常这么想。行囊里有诗,口中有诗,心里有诗,四处流 浪,很狂放,也很寂寞。 ④相信可以在世界各处流浪,相信可以在任何陌生的地方醒来,大梦醒来,或是大哭醒25 来,满天星辰,可以和一千年前流浪的诗人一样,醒来时随口念一句:今宵酒醒何处?无论 大梦或大哭,仿佛只要还能在诗句里醒来,生命就有了意义。 ⑤少年时候,有过一些一起读诗写诗的朋友。现在也还记得名字,也还记得那些青涩的 面容,笑得很腼腆。读自己的诗或读别人的诗,都有一点悸动,像是害羞,也像是狂妄。 ⑥后来星散各地,杳无音信,心里有惆怅唏嘘,不知道他们流浪途中,是否还会在大梦 或大哭中醒来,是否还会狂放又寂寞地跟自己说:今宵酒醒何处? ⑦我习惯走出书房,在生活里听诗的声音。 ⑧小时候,听街坊邻居闲聊,常常出口就是一句诗:虎死留皮人留名啊。那人是街角捡 字纸的阿伯,但常常出口成章,我以为是字纸捡多了也会有诗。邻居们见了面总问一句:吃 饭了吗?也让我想到乐府诗里动人的一句叮咛:上言加餐饭。生活里,文学里,“加餐饭” 都一样重要。 ⑨有些诗,是因为惩罚才记住的。在惩罚里大声朗读: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 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朗读是肺腑的声音,无怨无恨,像天山明月,像长风万里,那样辽阔 大气,那样澄澈光明。诗句让惩罚也不像惩罚了。 ⑩小时候顽皮,一伙儿童去偷挖地瓜,被老农民发现,手持长竹竿追出来。他一路追一 路骂,口干舌燥,追到家里,告了状。父亲板着脸,要我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为惩罚。 背到“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时,我好像忽然读懂了杜甫,在此后的一生里,记得人在生活 里的艰难,记得杜甫或老农民,会为几根茅草或几块地瓜,唇焦口燥地追骂顽童。 ⑪我们都曾是杜甫诗里欺负老阿伯的“南村群童”,在诗句中长大,知道领悟和反省, 懂得敬重一句诗,懂得在诗里尊重生命。 ⑫有诗,就没有了惩罚。苏轼总是在政治的惩罚里写诗,越惩罚,诗越好。流放途中, 诗是他的救赎。 ⑬家家户户门联上都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那是《诗经》的声音与节奏。 ⑭在一个春天走到江南,偶遇花神庙,读到门楹上两行长联,真是美丽的句子: 风风雨雨,寒寒暖暖,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⑮那一对长联,霎时让我觉得骄傲,是在汉字与汉语的美丽中长大的骄傲,只有汉字 汉语可以创作出这样美丽工整的句子。平仄、对仗、格律,仿佛不只是技巧,而是一个民族 传下来可以进入“春天”,可以遇见“花神”的通关密语。 ⑯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26 (选自《文苑》2018 年第 5 期,有删 改) 13.请为文章补写一个总领全文的简短开头。(字数在 15 字以内)(2 分) 14.文章第⑦段说“我习惯走出书房,在生活里听诗的声音”,下文写了“我”在哪几 种生活情境中“听诗的声音”?请简要概括。(3 分) 20.请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 分) ⑴生活里,文学里,“加餐饭”都一样重要。(“加餐饭”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那一对长联,霎时让我觉得骄傲,是在汉字与汉语的美丽中长大的骄傲,只有汉 字汉语可以创作出这样美丽工整的句子。(请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5.第⑫段中“有诗,就没有了惩罚”有何含义?(3 分) 16. “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这是作者读诗的深切体验。在你心中,什么是美的 钥匙呢?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简述。(3 分) (五)散文阅读(15 分) 18.示例:①我喜欢诗,喜欢读诗、写诗。②我喜欢诗,喜欢与诗相伴的时光。③我爱 在生活中读诗、听诗。④美好生活不能没有诗。 解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本题题目已经写明补写的开头要简短,在 15 字以内,补写 的内容要能够总领全文。阅读全文可知,本文主要写了诗对于作者的意义,记录了自己少年 时的读诗(读自己的诗和别人的诗)、写诗的时光,写诗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影响了自己对 美、对生命的理解,表达了对诗歌的喜爱和不可割舍。据此在限定字数内补写开头即可,注 意语言风格要婉约,要与文章风格统一。 19.示例:(1)在街坊邻居闲聊间听诗。(2)在惩罚里听诗。(3)在门联、门楹上 听诗。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概括。阅读题目,确定答题范围。即第⑦段以下的内 容中寻找“我”在生活中听诗的声音。筛选可知,第⑧段写了“我”“听街坊邻居闲聊,常 常出口就是一句诗”;“邻居们见了面总是问一句:吃饭了吗”也让“我”想到乐府诗“上 言加餐饭”,即在街坊邻居闲聊间听诗。第⑨段“有些诗,是因为惩罚才记住的”,第⑩段 “父亲板着脸,要我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为惩罚”,“我”听懂了“南村群童欺我老 无力”:写出“我”在惩罚里听诗。第⑬段~第⑮段则写了我在家家户户的门联上听到了 《诗经》的声音与节奏,在江南花神庙的“门楹”上听到了让我骄傲的美丽诗句,写出了我27 在门联和门楹长联上听诗。据此分别概括即可。 20. (1)生活里,文学里,“加餐饭”都一样重要。(“加餐饭”在这里是什么意 思?) 示例:“加餐饭”的表层含义是指多吃一点,保重身体;深层含义是指要多阅读、多积 累,补充精神食粮,厚实自己的文化底蕴。 解析:本题考查对关键词句含义的理解,作答时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作答。 “加餐饭”表面意思是多吃一点饭,结合整句“生活里”“文学里”,“加餐饭”都一样重 要,则“加餐饭”应指两个方面,一个是生活上要多加餐饭,保重身体;同时在文学上,在 精神上也要多“加餐饭”,多阅读精神食粮,充实自己的思想和精神世界,厚实自己的文化 底蕴。据此回答即可。 (2)示例:“长大”一词形象地写出了美丽的汉字汉语给予我的自豪感越来越强烈, 表现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强烈的文化自信。 解析:本题考查词句赏析。“长大”写出了作者所受美丽的汉字与汉语的浸淫之深,写 出了时间之过渡,联系“骄傲”一词,以及后半句“只有汉字汉语可以创作出这样美丽工整 的句子”,可以看出这骄傲是“美丽的汉字汉语”给予“我”的,且这骄傲感越来越强烈, 充分表现了“我”对传统文化(“诗”“长联”“汉字汉语”)的热爱,传递出了作者强烈 的文化自信。据此概括即可。 示例:因为在惩罚中我感受到了诗歌之美,懂得了领悟与反省,懂得了敬重生命,有了 精神寄托,懂得了应该持有豁达的人生态度。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句子含义的理解。联系上文,作者在惩罚中听诗,但是诗让作者 读懂了杜甫(第⑩段),“知道领悟和反省”“懂得在诗里尊重生命”(第⑫段),因此, 作者说有了诗,就没有惩罚;同时结合下文作者提到“苏轼总是在政治的惩罚里写诗,越惩 罚,诗越好。流放途中,诗是他的救赎”,可知,诗是苏轼在苦难的受到政治惩罚的人生中 的精神寄托,苏轼一生豁达,作者从苏轼和他的诗中也体悟到了这一点。结合上下文进行概 括即可。21.示例:①我认为,音乐是美的钥匙。音乐能让人在浅唱高歌中放飞心灵,获得 美的享受。②我认为,书法是美的钥匙。在横竖撇捺的书写中,我感受到了流动的美,懂得 了做人的道理。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主题的迁移。考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让自己的精神得到陶 冶、思想得到提升,享受观察到生活的美的事物及其原因进行相应阐述即可。 鄂州市28 (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 16—20 题(共 15 分) 米粽之忆 雷抒雁 ①一想到端午节就要到了,心里就不免浸淫出一些温馨的情绪来,一整夜一整夜都会沉 进回忆里,想的都是家乡和儿时的那些事情。 ②想得最多的,自然是母亲。端午的先几天,母亲就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又一针针用 五彩丝线在那红布上刺绣一些蛤蟆、蜈蚣、蜘蛛,以及蛇蝎之类的小动物。那时,并不知绣 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只是觉得五颜六色,绣的好看;妈妈那时年轻,手巧眼也明亮,一边绣 着一边还低声唱着歌儿,我只是趴在一旁,不眨眼地看着,一声不吱地听着。 ③接着是包粽子。早一个月,妈妈就到远处的苇塘里打下一把把宽宽的苇叶,阴干在屋 里。又从路旁的马兰草上剪下一根根长长的草叶。红枣大米红红白白,泡在瓷盆里;包粽时, 便一张张捋平苇叶,包上糯米和红枣,菱形的粽子包好之后,再抽出泡在水里的马兰草叶一 头用牙咬住,另一头去捆那米粽。那时,妈妈年轻,手脚灵活,干什么活儿都利索。 ④端午的头天晚上,开始煮粽子。只一阵时间,满屋里都是米的清香,枣的清香,以及 苇叶、马兰草甜丝丝的青草香。从米粽一下锅,我就像只小苍蝇,总围着锅台转,怎么也轰 不走。妈妈说:睡觉去吧,粽子得煮一夜,明早吃才香哩!我说:不睡,我不困么。 ⑤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唱歌;经不住这歌声和香味的催促,我的眼皮开始打架。 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母亲抱到炕上,一睁眼,却天亮了。枕头边是母亲放在碗里的一只粽子, 香喷喷的味道直往鼻子里钻,也不管没有洗手洗脸,端起碗就吃。我想我这一生再也没有吃 过那么香的粽子,妈妈包的粽子。 ⑥这时,父亲已站在门前,手里握着一把镰刀,要到野外割艾草去。我便三下五除二, 穿衣登鞋,要跟父亲“趟露水”去。 ⑦端午时节,已是仲夏季节,草木茂盛,到处是浓密的树叶,高深的青草。鸟儿藏在树 林深处,不管有没有人走过,依旧长一声短一声地鸣叫。麦子已一片一片黄熟,心急的人家 已开始开镰割麦了。在阡陌上行走,不一会露水就打湿了鞋袜,打湿了裤脚。不管!那时, 父亲在前边割艾草,闻着那带有苦味的草香,我便想起了妈妈给爷爷熬药的味道来。 ⑧一大捆艾草,父亲选了一些插在门楣上;剩余的,爷爷会把它拧成草绳。夏天蚊子多, 点燃草绳,闻着苦艾燃烧的味道,蚊子就不敢飞过来了。 ⑨哎,一说到这些事,我就忍不住想掉眼泪。全是 60 年以前的事了。我的爷爷,那个 默默劳作一生的人 1962 年就去世了;我的父亲去世 25 年了,而母亲离开我也已近 10 年了。29 端午节其实也是个祭祀的日子,写这篇小文,想想那些逝去的亲人,也算是一个纪念吧。 ⑩我面前现在正放着几个米粽,是从超市购来的。我不想急急忙忙打开它,那形状使我 想起既往的端午节,想起永远不会再有的妈妈给我煮的红枣米粽,香喷喷的,让人止不住要 落泪…… (选自《今晚报》,有删除) 16.文题“米粽之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 分) 17.文中作者围绕“米粽”回忆里那几件往事?(3 分) 18.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你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第⑤段划线句子。(3 分) 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唱歌。 19.读完全文说说你对文章第⑩段划线句“让人止不住要落泪”这句话的理解。(3 分) 20.请结合全文的语句分析母亲的性格特点。 (3 分) 16.(3 分)概括了文章所叙之事,标明文章行文线索。 17.(3 分)家乡包粽插艾的端午习俗以及端午节的来历。 18.(3 分)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米粽在锅里头跳跃的情形;表达了作者 对米粽的热切期盼之情。 19.(3 分)表达了我对端午节和母亲的怀念之情。 20.(3 分)母亲是一个勤劳能干、心灵手巧、乐观爱子的人。比如:“母亲赶夜给我 做红布肚兜”表现母亲勤劳,融入浓浓的母爱;“绣的好看”“手巧眼也明亮”“手脚灵活, 干什么活儿都利索”表现母亲能干、心灵手巧;“一边绣着一边还低声唱着歌儿”表现母亲 乐观的性格。 荆门市 记叙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1 题。 两张纸条 那天,我妈骑三轮从外面回来,一进门就说,她遇着好人了。 坐在沙发上,还自顾自絮叨起米。 当我听见“那人把我的三轮碰歪了”,我这才把头转向母亲,发现她衣服上粘满尘土。 我妈却仿佛捡了大便宜似的,仍滔滔不绝。 “马路上一一个人也没有,他却制住车子,跑过来扶我,问我摔坏了没有。我踢蹬踢蹬 腿,再甩甩胳膊,说,没事儿。他仍然不走,非让我走几步。确定我真的没事后,又把我搀30 到车上,说,骑上去试试,看车摔坏了没有。 你说一个大男人家怎么婆婆妈妈的,于是,我推开他说,快走吧,我也该回家做饭了。 我蹬起三轮就走了。哪曾想,他又追了上来,塞给我一张纸条,说是他的手机号...... 这时,我忙不迭地问我妈,纸条呢?我妈说扔了。说完,站起身来就往厨房走。我妈突 然哎哟-声。我问怎么了,她朝我摆摆手说,没事儿。可是,第二天,我妈就起不来床了。 我把我妈送进医院。当我把做 B 超,CT 等检查单拿蛤医生时,医生说得马上做手术。 我在办理住院手续时不停地抱怨母亲,狠狠地想,一定把那个“好人”找出来。面对一-笔 不菲的费用,我用命令的语气对妈说,你再好好想想那条。我妈迟迟疑疑地说,想不起来了, 一边不停地在各个衣克里摸来摸去。我妈突然颤抖着声音喊,找着了。真是老天有眼。 我用发颤的手指按下那个号码。关机。一连几天, 都是这两个字。这就是您老人家遇 见的好人! 我妈却仍然辩护说,兴许人家手机没电了呢。但明显没了底气。 那天是个很好的天气。然而,阳光有多明娟,我心里就有多阴晦。但我不敢再埋怨我妈。 这件事情以后,她在我面前像个债务人似的,一天到晚大气都不敢喘,让人心疼。 出院后一天,我家门铃响了,我开门一看,一位头发花白,脊背略为佝偻的大叔,手里 拎着一口袋水果,拘训地站在我家门前。木等我开口,母亲急慌着把他让进屋里。 他吞吞吐吐地说,家里出了点事,一直脱不开身…… 我明白了,打断他说,您啥也别说了,十万元的住院费。 我妈连忙打圆场;你是怎么找到这里的?他说,那天悠走后,我不放心,悄悄跟着,您进 了家门才离开。他忽而把头转向我说,您请假照顾大娘,单位要扣钱的吧,一并算到我头上。 我妈接过去说,这可使不得,要不这样吧,十万,咱们一人摊一半。再说,那天要不是 我急着回家做饭,也不会*.* 他说,这钱怎么能让您拿呢?稍作犹豫,他不好意思地接着说,我一下拿不出这么多, 我先给您打个欠条行不行?您放心,我一定尽快还清。 我没好气地说,又来一张没用的纸条? 他的脸腾地红了,说,对不起,那天我手机丢了,换了新号。 说完,他一癀一拐地走向书来,准备蛤我打欠条。他注意到,我有意无意看着他不太自 然的走姿,于是,提起裤脚,坦然地说,两条假腿,车祸中没的,撞他的人跑了。 …… (选自赛博中学金银花李传鹏《小小说月刊》),有删节) 18.文章中,随着情节的发展,“我”的心理发生了五次变化,请根据示例进行概括。(3 分) (1)冷淡 (2) (3) _(4) (5)纠结 19.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4 分) (1)那天是个很好的天气。然而,阳光有多明媚,我心里就有多阴晦。31 20.从全文看,以“两张纸条”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 分) 21.小说以省略号结尾,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如果将情节补充完整,你认为“我”还 会要求“大叔”还钱吗?请作出选择并简要说明理由。(5 分) 18.(2)焦急(3)埋怨(抱怨) (4) 愤怒(生气) 19. (1)运用反衬(或对比)的手法,表现了我在母亲车祸后,既心疼母亲,又愤怒被人 欺 骗的郁闷心情。(2)通过肖像(或外貌)描写,表现大叔生活困难,处境不如意,暗示他诚 信、善良的性格特点,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0. ①标题新颖别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线索作用,纸条贯穿全文,由“失号码 条”到“得号码条”,最后“打欠条”,使文章结构连贯,一步推动情节的发展。 ③刻画 人物形象,正是通过这两张纸条的展示,揭示大叔诚信、善良的性格。④深化文章主题,大 叔作为车祸的受害者,反而始终坚守诚信的美德,发人深省。 21.(1)不会。结尾处既点出了大叔同样是车祸受害者、生活十分困难的事实,也通过 “有意无意”这神态描写,暗示了“我”态度的变化。“我”放弃让大叔还钱情节的补充, 更能表现出对善良、诚信美德的褒扬。(能从“情节”“人物形象”“主题”等方面阐述理 由,言之成理即可。)(2)会。从全文来看,“我”的家庭并不富裕,十万元并不是个小数目, 情节中也有“母亲”“人摊半”的暗示,而且“我”的态度一直比较恶劣。通过要求“还钱” 这一结尾的补充,更能流露出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日益论丧的忧虑与反思。 恩施州 (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 11-15 题。(13 分) 奶奶的玉簪子 王秋珍 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 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奶奶的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每天 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 它安安稳稳地插在奶奶的发髫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 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 奶奶终日愁眉紧锁。 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了那头。“咱们眼睛花了记性差了,还是叫儿子回来找吧。小时 候,他找东西可机灵了。”奶奶茫然而凄切的眼神,让爷爷心痛。爷爷想不出别的法子,就 五次三番地给父亲打电话。 父亲回家了。 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32 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地会长 了翅膀飞走。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回忆。玉簪子丢之前,自己去过哪些地方。 父亲跟着奶奶来到了田野。 田垄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奶奶轻 轻地碰了碰它们的小脑袋说:“两天不见,又长大了。”父亲蹲下身,拨弄起扁豆。也许奶 奶和扁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来。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说:“小时候,你不爱吃扁豆, 却爱画扁豆花。我就买了个大花盆,把扁豆种在家门口。”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来, 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 走进菜地,一畦畦的菜好水灵呀。它们被奶奶伺候得像她的发髻一样,整整齐齐,乖巧 听话。奶奶带父亲来到空心菜前。奶奶问:“还记得那个空心菜的故事吗?”父亲站在陌生 的土地上,拨弄着和他生分的空心菜说:“记得记得。狐狸精妲己在纣王面前进谗言,要宰 相比干挖心表忠诚。比干临死前,姜子牙给了他一道符,教他挖心后,将符贴于胸口,立即 策马飞奔,不要回头,即使无心也不会死。比干照着做了,没想到中途遇到一个妇人,在叫 卖空心菜。比干好奇地一回头,理科摔下马死了。” 奶奶点了点共,说:“小时候,你最爱看小人书。”奶奶老了,也许,她只想陷进回忆, 徜徉老时光了。 奶奶又带着父亲来到老房子里。老房子并不住人,但奶奶还是经常要去走走。二楼放着 奶奶的织布机。这些年,奶奶不用它了,可她还是经常要去擦拭一番。父亲埋头细细地查找, 织布机的上上下下、角角落落都不放过。奶奶在一边絮絮叨叨:“咱们东阳的土布没有名, 你以前盖的荷花被就是我在这儿织的。”父亲不由得感叹道:“想不到一晃就这么多年 了。” 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木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显然是有 人经常打开它。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父亲打开了樟木箱,他的眼睛突然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 一把已经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沓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鸦着很多扁 豆花的画。 奶奶正要开口,父亲抢了先:“就是用这把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着我向 人家登门道歉,还给人家装上了新玻璃。这个风车,是有一次赶会场时看见的,我很喜欢, 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着说着,眼睛有些发涩了。 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33 他看到了什么? 一只玉簪子!一只剔透的玉簪子! 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 如今,当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到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 前总也找不到? 奶奶总是笑而不语。 一旁的父亲搔了搔头皮,说:“那时,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 年第 7 期) 11.根据下面的提示填空,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2 分) 不见簪子→爷爷寻找→ →(田垄上找→菜地里找→ )→找到簪子 12.文中划线处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奶奶怎样的内心世界?(3 分) 13.“玉簪子”这一物品在小说结构上起到了什么作用?(2 分) 14.阅读全文,概括小说的主题。(3 分) 15.小说最后三段能否删去?为什么?(3 分) (二)小说阅读(13 分) 11.(2 分)父亲寻找 老屋里找 12.(3 分)奶奶心中充满了对儿子的慈爱,(2 分)十分珍惜相见的时光,生怕 儿子很快离开。(1 分) 13.(2 分)起到了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 14.(3 分)小说叙述了奶奶“骗”父亲回家找玉簪子的故事,(1 分)表现老人 需要子女更多的关爱,(1 分)子女应该常回家陪伴老人的主题。(1 分) 15.(3 分) 不能删去。因为:①交代了奶奶要父亲回家的真正原因,情节更加完整;②深化了 小说主题;③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④结尾产生了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 能删去。因为:①删去后情节结构是完整的;②仍有明确的主题;③仍有较鲜明的人 物形象;④结尾“奶奶的精气神又回来了”照应前文。 孝感市 (三)现代文阅读(30 分) 幽幽七里香 ①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34 ②三层小楼,粉墙黛瓦,阅览室设在二层。靠楼梯的一面墙上,满满当当的,摆的全是 书。朝南的窗户外面,植着七里香。人坐在室内看书,总有花香飘进来,深深浅浅,缠绵不 绝。 ③这是当年我念大学时学校的阅览室。对于像我那样痴迷读书而又无钱买书的穷学生来 说,这间免费开放的阅览室,无疑是上帝赐予的一座宝藏。在那里,我如饥似渴,阅读了大 量的中外文学书籍。 ④其实那时,我心卑微。我来自贫困的乡下,无家室可炫耀,又不貌美,穿衣简朴,囊 中时常羞涩。在一群光华灼灼的城里同学跟前,我觉得自己真是既渺小又丑陋。 ⑤是读书使我的内心慢慢地变得丰盈。那真是一段妙不可言的光阴。每日黄昏,一下课, 我匆匆跑回宿舍,胡乱塞点食物当晚饭,就直奔阅览室。看管阅览室的管理员,是个三十多 岁的年轻人,个高,肤黑,表情严肃。他一见我跑去,就把我看的《诗经》取出来,交到我 手上,把我的借书卡拿去,插到书架上。这一连串的动作,跟上了发条似的,机械连贯,滴 水不漏。我起初还对他说声“谢谢”,但看他反应冷淡,后来,我连“谢谢”两字也免了, 只管捧了书去读。 ⑥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据为己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 办法——抄写。一本《诗经》连同它的解析,我一字不落地抄着,常常抄着抄着,就忘了时 间。年轻的管理员站在我身边许久,我也没有发觉,直到他不耐烦地伸出两指,在桌上轻叩, “该走了,要关门了。”语调冷冷的。我才吃一惊,抬头,阅览室的人已走光,夜已深。 ⑦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归还了书。窗外七里香的花香,蛇样游走,带着露水的清凉。我 心情愉悦,摸黑蹦跳着下楼,才走两级楼梯,身后突然传来管理员的声音:“慢点走,楼梯 口黑。”依旧是冷冷的语调,我却听出了温度。我站在黑地里,独自微笑很久。 ⑧那些日子,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我蓬勃如 水边的荇菜、野地里的卷耳和蔓草。我只是单纯地迷恋着、挚爱着,无关其他。 ⑨很快,我要毕业了。我突然收到了一份礼物,是一本《诗集传·楚辞章句》,岳麓书 社出版的,定价七元六角,厚厚的一本。扉页上写着:赠给丁小姐,一个爱读书的好姑娘。 下面没有落款。 ⑩我不知道是谁寄的,我猜过是阅览室那个年轻的管理员。我再去借书,探寻似的看他, 他却无毫无异常,仍是一副冰冰冷的样子,表情严肃。我又怀疑过经常坐我旁边读书的男生 和女生,或许是他?或许是她?他们却埋首在书里面,无波,亦无浪。窗外的七里香,兀自 幽幽地吐着芬芳。 ⑾我最终没有相问。这份特殊的礼物,被我带回了故乡。后来,又随我进城,摆到了我 的办公桌上。我结婚后,数次搬家,东迁西走,丢了很多东西,但它却一直被我珍藏。每当 我的目光抚过它时,心中总有一丝细微的温暖。我知道,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总有一种 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35 (丁立梅文,选自《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有删改) 15.联系全文,体会标题中“七里香”的含义。(2 分) 16.梳理全文,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3 分) 故事情节 阅读书籍 抄写《诗经》 A 珍藏礼物 内心感受 B 愉悦 猜疑 C 17.语言品味。(4 分) (1)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据为己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 最原始的办法——抄写。(赏析加点词语) (2)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从修辞的 角度赏析句子) 18.第二段或第十段的划线句,任选一处,说说有什么作用。(3 分) 19.猜一猜谁最有可能送“我”礼物,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3 分) 15.表面意是指窗外种着的七里香,深层意是指他人的友善和关爱让“我”感受到 的温暖和美好。 16.A 收到礼物;B 美妙(丰盈、痴迷);C 感动(感恩、温暖) 17.(1)本意为贪得无厌,不知足,这里贬词褒用,写出了“我”对知识的渴求 (对读书的痴迷热爱)。(2)示例:运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三句(个)“忘 了”强调了读书(《诗经》)对“我”的影响(改变)之大。 18.示例一:选第二段。作用:照应文章标题,交代了看书清雅的环境,烘托了“我” 读书时愉悦的心情。 示例二:选第十段,作用:照应前文(标题),交代了看书清雅的环境,烘托了乐 于助人者的人物形象。 19.可以是图书管理员或坐在“我”身边的男生或女生 示例一:是图书管理员。根据文中“我”每次来读书他熟练地帮“我”取书,可见 他知道“我”读书喜好;“我”抄写《诗经》时,他在“我”身边站了许久;夜里“我” 下楼时他善意提醒“我”慢点走,可见他是一个表面冷漠内心和善的人;他根据借书证 知道“我”姓“丁”;从文章的详略安排看出,“我”在文中对图书管理员花的笔墨最 多,所以他送书给“我”的可能性最大。 示例二:是身边的男生(女生)。在阅览室他(她)经常坐在“我”的身边,知道 “我”读书的喜好;见“我”衣服简朴,估计“我”囊中羞涩,为了让“我”毕业后还 能继续读到古诗,所以送书给“我”。 宜昌市 五、殚竭心力终为子 可怜天下父母心(12 分)36 北野武 上学时,母亲是如何逼我读书,而我又是如何不肯读书,一直是我最深的记忆,也一直 是我们母子之间的较量。 邻居大婶看我那么爱打棒球却没有手套,于是在我生日时偷偷买给了我。但母亲不准我 打棒球,甚至连拥有手套也会生气。 我家院子,种着一棵低矮的银杏树。于是我把手套包在塑料袋里,偷偷埋在树下。有一 天,当我挖开泥土时,手套不见了,塑料袋里竟装着一堆参考书……为了阻止我打棒球,母 亲又安排我去英语和书法补习班,结果都无功而返。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对母亲来说,是个小小的胜利。不过,我最终以退学这个最坏的 结果,结束了母子俩在读书领域的较量。 我开始打工,自信可以赚到房租和零用钱,于是决定搬出来住。本想趁着母亲外出时搬 家,不料却被她迎面撞见。 “小武,你干什么?”“我要搬出去。”我别过脸去,听见雷鸣般的怒吼:“想走就走, 又不是小孩子。走了就别回来,从今天起,我不是你妈,你不是我儿子!” 尽管如此,她还是一直站在门外,茫然地看着货车消失在荒川对面。我心里也难过,可 是我坚信,不这样做,我就无法自立。 啊!新生活!起初几天,我早上六点起床做广播体操,然后精神抖擞地度过一天。但很 快地,我就陷入自甘堕落的日子。每天游手好闲。一回神,发现房租已拖欠了半年。我不好 意思面对房东,只好偷偷摸摸爬窗出入。一个寒风呼啸的中午,我照例还躺在被窝里。房东 来敲门:“哪里有你这样的蠢蛋?欠了这么多房租,你以为还住得下去吗?” “不,我想你肯定会叫我滚。”我低头回答。“那你为什么还在这里?”“因为房东很 仁慈。”“你真是幼稚又愚蠢。”房东叹了口气,“半年前你搬来的时候,你母亲坐出租车 紧跟着过来了。” 我一惊,满脸通红。 “她说:‘这孩子傻傻的,肯定会欠房租,如果一个月没交,您就来找我拿。’我是收 到了房租,但没有一毛钱是你自己掏的。” 房东走后,我瘫坐许久。些许感谢的心情,混杂着永远躲不开母亲的懊恼…… 第二次交手,我又彻底输了。处在这个屡屡被母亲算计的世界,我总感到有些不满。 终于有一天,当我上电视演出,酬劳过百万时,不知怎么,我又想回那个久别的家了。 打电话时,心脏猛跳。母亲问:“最近上电视,赚到钱啦?”语气非常温柔。不料,我才说 “还可以啦”,她立刻缠着我说:“那要给我零用钱!”这当妈的怎么回事,真扫兴。既然 如此,就让她见识一下。我准备了三十万现金,请她到寿司店。 “妈,这是给你的零用钱。”我想让她惊喜。得意地说,“三十万。”37 “就这么一点?”不变的刻薄语气,“不过才三十万,就一副了不起的样子!” 我能怎么办?当然是不欢而散,发誓再也不回家了。从那以来,过两三个月,母亲必定 打电话要钱。这样一直不停,直到她生命快结束的时候。 “我要走了。小武!”母亲突然握住我的首,眼眶湿润。我安慰她说我还会再来。 她突然回我:“不来也行,只要最后再来一次。”语气变得强硬。“葬礼在长野举行, 你只要来烧香就好。”她又恢复成彻底好强的母亲。 葬礼之后,姐姐交给我一个有点脏的小袋子和一封信。打开袋子,竟然是用我的名字开 的储蓄存折!翻开来看,排列着遥远记忆中的数字:×年×月× 日 300,000;×年×月× 日 200,000…… 我给她的钱,一毛也没花,全都存着。最新的日期是一个月前,总共将近一千万日元。 母亲写道:“武儿,在几个儿女当中,我最担心你,你从小就不喜欢念书,又乱花钱, 当你说要去东京打拼时,我总担心你会变成一个落魄的穷光蛋,因此我从不间断地要你寄钱 回家,一方面可以刺激你去赚更多的钱,另一方面也为了替你储蓄。你给我的钱,一毛都没 有花,你的钱还是你的钱,现在就拿去好好利用吧丨” 这场最后的较量,小武自以为明明该有九分九的胜算,却在最终回合翻盘。 28.请用文中的关键词为本文拟题。 (2 分) 29.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母亲”与小武的矛盾本质上是一种什么矛盾?〔2 分) 30.请从正反两方面各举一例,说说“母亲”的性格特征。(2 分) 31.请问“母亲”一直瞒着小武为他交房租可能有哪两方面的原因?(2 分) 32.分别说说最后一段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2 分) 33.积累链接:请默写出杜甫《望岳》中的尾联。(2 分) 注:因命题需要,本试卷所选文段均有删改,特此说明。 28.(2 分)示例:较量 母子的较量 与母亲的较量(此題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关 键词句为文章拟题的能力.) 29.(2 分)母亲与小武的矛盾本质上是“教育方式与教育目的的矛盾”或“爱的 方式与爱的目的的矛盾”、“严格要求与自由成长的矛盾”、“管与放的矛盾’、“望 子成龙和能力不济的矛盾”等。(凡能贴近文章主旨,从教育观念的角度,列举一对矛 盾的即可赋分) (此题旨在 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与理解能力.) 30.(2 分)略.(母亲是善良的,是宽容的,是细腻的,是充满爱心的。同时又是 粗暴的, 是严厉的,是不善沟通的,考生只要能抓住任何对应的两方面各举一例说明 即可赋分。)(此題旨在考查学生通过事例或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31.(2 分)“母亲”一直瞒着小武为他交房租,可能一是怕他因此懈怠而放弃工 作;二是怕伤他的自尊。(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人物性格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38 32.(2 分)胜算:这里指“小武”认为在这最后的较量中,不但将用行动证明自己 的成功,而且将迅速摆脱母亲的束缚。翻盘:这里指母亲不仅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爱心, 而且用行动纠正了“小武”的误解。(意近即可)(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和 人物性格揣摩词 语语境义的能力.) 33.(2 分)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上下句各 1 分,每句见错无分。)(此题旨 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中课内古诗文背诵的掌握情况.) 【注】语文答案具有很强的即时性和情景性,很多字词的理解和文章的解读,离开 了现有的问题和语境,可能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目,甚至同一问題同一语境,不同学 生的解答, 也可能呈现出不同的情态,所以,阅卷老师在评阅过程之中,务必认真通 读原文,仔细揣摩题意,去芜取精,把握要旨,让每一份答卷做到对无一遗,错无一漏。 无味之味 李锐 (1)曾见过齐白石一幅斗方:一棵肥硕的白菜配两枚鲜红辣椒,题曰:““牡丹为花 之王,荔枝为果之先,独不识白菜为菜之王,何也?”白石大师勤奋一生,不失农家本色, 深知白菜性格,才写得出这样深切的颂辞。 ②对于这个称赞,天下白菜确也当之无愧。白菜即菘。《本草》曰:“菘性冬晚凋,四 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除不择时地,易于生长之外,比一般蔬菜,白菜还易于高产, 便于保存,“盖易具而可常享也”(苏轼《菜羹赋》)。然而齐白石的称颂,当有另一层深意。 ③人们大体都有这样的经验,不论什么佳肴美味,不要说天天吃,就是连续多餐,也会 腻的。如果吃得过分,反是“腐肠之药”。白菜却百吃不厌,更不要说“腐肠”了。这是什 么缘故呢? ④仔细一想,其故大概就在一个“淡”字。同水一样,白菜的性格是淡的,也即是“有 自然之味”(《菜羹赋》)。清淡,自然之味,可说是蔬菜的通性。惟有白菜之淡,淡得更纯 正,更接近水性之淡。提到淡,总不免想起“淡而无味”的解释,至少是味道很薄。可是, 这正是白菜最值得宝贵的性格。古人说,“大味必淡”。这是指“淡”本身没有什么至极或 特殊之味,而是一切味的本原。“淡者水之本原也,故曰天一生水,五味之始,以淡为 本。”(《管子·水地》)这种本味,可以同一切味相谋、相济,而不相侵、相扰;它平淡无 奇,不自命不凡;它平易近人,不巧言令色;正像“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⑤至于五味,( )、( )、( )、( )、( ),究竟以何者为上? 何者能算“大味”呢?恐怕访遍神州,也得不到一个完满的答案。江浙人做菜喜欢放糖;湖39 南、四川人要辣;城里人口轻,乡下人口重;苦瓜则只有南方几省熟悉;看来只有酸,天南 地北,男女老少,都爱吃一点,然而绝不能多吃,否则就会倒牙。因此很显然,五味之病, 就在厚重,即至极、过分;“五味令人口爽(伤)”(《老子》),它的优点也就是它的缺点, 反而不如淡薄无味而能持久不厌了。 ⑥这就是白菜的辩证法:淡薄才会 ,无味才会 ,清淡、自然、平常才会淡而 不厌,久而不倦。 ⑦古人很懂得“淡”的道理:“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 惟其淡如水,故无不相调。孔子这话的开首,还有这样三句话:“君子不以辞尽人。故天下 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这就是说,要“听其言,观其行”,天下有道, 行胜于言,德厚为先,自然百业兴旺,蒸蒸日上;天下无道,言胜于行,虚辞绞绕,自然礼 崩乐坏,江河日下。历史总是无情的:花言巧语,哗众取宠,弄权玩术,文过饰非,虽能高 论惑人,愚弄一时,但终究是不能长久的。 23.请问古人为什么又称白菜为“菘”?(2 分) 24.请问“白菜之淡”有什么特点?(2 分) 25.我们常说的“五味”是指哪五味?请将其填充到第⑤自然段的括号中。(2 分) 26.白菜的辩证法是什么?请在第⑥自然段横线上各填—个合适的词语。(2 分) 27.积累链接:请默写出苏轼《惠崇》中的后两句。(2 分) 23.(2 分)性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用自己的语言陈述大意亦 可。)(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厘清相关概念的能力。) 24.(2 分)白菜是淡的,淡得更纯正,更接近水性之淡。(这里学生极易把白菜之淡与 一般蔬菜的通性之淡相混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辨伪存真,准确把握表达重点的能力) 25.〔2 分)酸甜苦辣咸(错-个扣 0.5 分,扣完为止。)(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传统文 化及生活常识的掌握情况) 26.(2 分)示例:浓厚 醇厚:甜美 有味(只要白菜“无味”与“有味”之间的辩证 关系对应正确,即可赋分。)(此題旨在考查学生对关键字词的理解与准确表达的能力) 27.(2 分)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上下句各 1 分,每句见错无分)(此 题 旨在考查学生对小学必背古诗词的掌握情况。)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