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物理双基突破--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共2套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实验目的 ‎(1)掌握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及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方法。‎ ‎(2)会用伏安法测电阻,进一步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2.实验原理 由R=ρ得ρ=,因此,只要测出金属丝的长度和它的直径d,计算出横截面积S,并用伏安法测出电阻Rx,即可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 ‎3.实验器材 被测金属丝,直流电源(4 V),电流表(0~0。6 A),电压表(0~3 V),滑动变阻器(50 Ω),开关,导线若干,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 ‎4.实验步骤 ‎(1)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丝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 ‎(2)连接好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 ‎(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三次,求出其平均值l。‎ ‎(4)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 ‎(5)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填入记录表格内。‎ ‎(6)拆除实验线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7)将测得的Rx、l、d值,代入公式R=ρ和S=中,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 ‎5.注意事项 ‎(1)先测直径,再连电路:为了方便,测量直径时应在金属丝连入电路之前测量。为了准确,应测量拉直悬空的连入电路的导线的有效长度,且各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2)测量待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待测金属丝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表两端点间的待测金属丝长度,测量时应将金属丝拉直,反复测量三次,求其平均值。‎ ‎(3)实验连线时,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将电源、开关、电流表、待测金属丝、滑动变阻器连成主干线路(闭合电路),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待测金属丝的两端。‎ ‎(4)电流表外接法:本实验中被测金属丝的阻值较小,故采用电流表外接法。且测电阻时,电流不宜过大,通电时间不宜太长。‎ ‎(5)电流控制:电流不宜过大,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丝温度过高,导致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变大。‎ ‎(5)闭合开关S之前,一定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处在有效电阻值最大的位置。‎ ‎(6)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过待测金属丝的电流强度I不宜过大(电流表用0~0。6 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丝的温度明显升高,造成其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 ‎(7)为准确求出R的平均值,应多测几组U、I数值,若采用图象法求R的平均值时,在描点时,要尽量使各点间的距离拉大一些,连线时要尽可能地让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个别明显偏离较远的点可以不予考虑。 ‎ ‎6.数据处理 ‎(1)在求Rx的平均值时可用两种方法 ‎①用Rx= 分别算出各次的数值,再取平均值。②用U−I图线的斜率求出。‎ ‎(2)计算电阻率:将记录的数据Rx、l、d的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式ρ=Rx=。‎ ‎7.误差分析 ‎(1)金属丝的横截面积是利用直径计算而得,直径的测量是产生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 ‎(2)采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时,由于采用的是电流表外接法,测量值小于真实值,使电阻率的测量值偏小。‎ ‎(3)金属丝的长度测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等会带来偶然误差。‎ ‎(4)由于金属丝通电后发热升温,会使金属丝的电阻率变大,造成测量误差。‎ ‎ 突破点一、实验原理与操作 ‎【题1】在测量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可供选用的器材如下:‎ 待测金属丝:Rx(阻值约4 Ω,额定电流约0.5 A);‎ 电压表:V(量程3 V,内阻约3 kΩ);‎ 电流表:A1(量程0.6 A,内阻约0.2 Ω);‎ A2(量程3 A,内阻约0.05 Ω);‎ 电源:E1(电动势3 V,内阻不计);‎ E2(电动势12 V,内阻不计);‎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20 Ω);‎ 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开关S;导线。‎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所示,读数为________mm。‎ ‎(2)若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接法,为使测量尽量精确,电流表应选________,电源应选________(均填器材代号),在虚线框内完成电路原理图。‎ ‎ 【答案】(1)1.773(1.771~1.775均正确) (2)A1 E1 见解析图 ‎【题2】为了测量某待测电阻Rx的阻值(约为30 Ω),有以下一些器材可供选择。‎ 电流表A1(量程0~50 mA,内阻约10 Ω);‎ 电流表A2(量程0~3 A,内阻约0.12 Ω);‎ 电压表V1(量程0~3 V,内阻很大);‎ ‎ 电压表V2(量程0~15 V,内阻很大);‎ 电源E(电动势约为3 V,内阻约为0.2 Ω);‎ 定值电阻R(20 Ω,允许最大电流1.0 A);‎ 滑动变阻器R1(0~10 Ω,允许最大电流2.0 A);‎ 滑动变阻器R2(0~1 kΩ,允许最大电流0.5 A);‎ ‎ 单刀单掷开关S一个,导线若干。‎ ‎(1)电流表应选________,电压表应选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填字母代号)‎ ‎(2)请在下面的虚线框内画出测量电阻Rx的实验电路图。(要求所测量范围尽可能大)‎ ‎(3)某次测量中,电压表示数为U时,电流表示数为I,则计算待测电阻阻值的表达式为Rx=________。‎ ‎【答案】(1)A1 V1 R1 (2)见解析图 (3)-R ‎(2)因为实验要求所测量范围尽可能大,所以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接法;因为待测电阻Rx的阻值远小于电压表内阻,所以电流表采用外接法;为了使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不超过其最大量程,即50 mA,应给待测电阻串联一个定值电阻R,起保护作用.实验原理图如图所示。‎ ‎(3)根据欧姆定律可得Rx=-R。 ‎ ‎【题4】某同学通过实验测量一种合金的电阻率。‎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合金丝的直径。为防止读数时测微螺杆发生转动,读数前应先旋紧图1所示的部件________(选填“A”、“B”、“C”或“D”)。从图中的示数可读出合金丝的直径为________mm。‎ ‎(2)图2所示是测量合金丝电阻的电路,相关器材的规格已在图中标出.合上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左端的过程中,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针只在图示位置发生很小的变化。由此可以推断:电路中________(选填图中表示接线柱的数字)之间出现了________(选填“短路”或“断路”)。‎ ‎ (3)在电路故障被排除后,调节滑动变阻器,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2.23 V和38 mA,由此,该同学算出接入电路部分的合金丝的阻值为58.7 Ω。为了更准确地测出合金丝的阻值,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条件下,对实验应作怎样的改进?请写出两条建议。‎ ‎【答案】(1)B 0.410 (2)7、9 断路(3)电流表改为内接;测量多组电流和电压值,计算出电阻的平均值。(或测量多组电流和电压值,用图象法求电阻值)‎ ‎(2)7、9之间发生断路,则内阻较大的电压表和内阻较小的电流表一起串联于电路中,此时改变阻值较小的滑动变阻器阻值时,对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影响很小,符合题述现象,同时满足两表读数。‎ ‎(3)因为Rx=58.7 Ω>=30 Ω,所以应选用电流表内接法。为了减小偶然误差可测量多组电流和电压值,计算电阻的平均值。或测量多组电流和电压值,用图象法求电阻值。‎ ‎【题5】为测定一段金属丝的电阻率ρ,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ab是一段电阻率较大的粗细均匀的电阻丝,电路中的保护电阻R0=4.0 Ω,电源的电动势E=3.0 V,电流表内阻忽略不计,滑片P与电阻丝始终接触良。‎ ‎(1)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得电阻丝的直径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d=________ mm。‎ ‎(2)实验时闭合开关,调节滑片P的位置,分别测量出每次实验中aP长度x及对应的电流值I,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x()m)‎ ‎0.10‎ ‎0.20‎ ‎0.30‎ ‎0.40 ‎ ‎0.50‎ ‎0.60‎ I(A)‎ ‎0.49‎ ‎0.43‎ ‎0.38‎ ‎0.33‎ ‎0.31‎ ‎0.28‎ (A-1)‎ ‎2.04‎ ‎2.33‎ ‎2.63‎ ‎3.03‎ ‎3.23‎ ‎3.57‎ ‎①将表中数据描在-x坐标纸中,如图所示.试作出其关系图线,图象中直线的斜率的表达式k=________(用题中字母表示),由图线求得电阻丝的电阻率ρ为________ Ω·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根据-x关系图线纵轴截距的物理意义,可求得电源的内阻为________ 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1)0.400 (2)①图线见解析图  1.1×10-6 ②1.4‎ 根据图象由电阻定律可得R=ρ,由欧姆定律可得:R=,则图象斜率k=,S= 联立解得:k== 代入数据得:k==3‎ 联立解得电阻率为:ρ= 代入数据得:ρ≈1.1×10-6 Ω·m;‎ 突破点三、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 1.实验原理的创新 ‎ (1)教材中实验是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而本实验是采用教材实验的原理测定导线的长度。‎ ‎(2)考查本实验的题目还可以将测金属丝的电阻率,改为测圆柱体金属、圆桶形薄片、电解液等的电阻率。‎ ‎(3)测量电阻时还可应用等效替代法、半偏法、多用电表、电桥法、双电流表法、双电压表法等。‎ ‎2.实验器材的创新 ‎ (1)本实验考虑导线电阻Rx较小,而未直接测量Rx的阻值,而是测量Rx与定值电阻的串联阻值。‎ ‎ (2)实验中若没有螺旋测微器测电阻丝的直径,可将电阻丝紧密的缠绕在圆柱形铅笔上30~50匝,测总长度,然后求出直径。‎ ‎【题6】某同学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电阻率,需要测量圆柱体的尺寸和电阻。‎ ‎(1)分别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圆柱体的长度和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a)和图(b)所示,长度为________ cm,直径为________ mm。‎ ‎(2)按图(c)连接电路后,实验操作如下:‎ ‎(a)将滑动变阻器R1的阻值置于最________处(填“大”或“小”);将S2拨向接点1,闭合S1,调节R1,使电流表示数为I0;‎ ‎(b)将电阻箱R2的阻值调至最________(填“大”或“小”),将S2拨向接点2;保持R1不变,调节R2,使电流表示数仍为I0,此时R2阻值为1 280 Ω;‎ ‎(3)由此可知,圆柱体的电阻为________ Ω。‎ ‎【答案】(1)5.01 5.315 (2)(a)大 (b)大(3)1 280‎ ‎(2)(a)为了保护电流表,在接通电路之前,要使电路中的总电阻尽可能大,然后慢慢减小电路中的电阻。‎ ‎ (b)为使电路电流较小,使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大,电阻箱阻值也应先调至最大。‎ ‎(3)将S1闭合,S2拨向接点1时,其等效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 ‎ 当S2拨向2时,其等效电路图如图乙所示。‎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知I=,当I相同均为I0时,R2=R圆柱体,所以R圆柱体=1 280 Ω。 ‎ ‎【题7】现在要测量一段电阻丝的电阻率ρ,其阻值Rx≈0.5 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5 A。现有如下器材可供选择: ‎ 电流表A(量程0.6 A,内阻约为0.6 Ω)‎ 电压表V(量程3 V,内阻约为3 kΩ)‎ 待测的电阻丝Rx(阻值约为0。5 Ω)‎ 标准电阻R0(阻值5 Ω)‎ 滑动变阻器R1(5 Ω,2 A)‎ 滑动变阻器R2(200 Ω,1.5 A)‎ 直流电源E(E=6 V,内阻不计)‎ 开关S、导线若干 ‎(1)图甲为四位同学分别设计的“测量部分”的电路,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__。‎ ‎ ‎ ‎(2)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该选择________(选填“R1”或“R2”),并采用________接法。‎ ‎(3)根据你在(1)、(2)中的选择,在图乙上完成实验电路的连接。‎ ‎ ‎ ‎(4)某次测量中,电压表示数为U时,电流表示数为I,则计算待测电阻丝的电阻率的表达式为ρ=________。‎ ‎(5)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电阻丝的直径,其中某一次测量结果如丙图所示,其读数应为________。‎ ‎【答案】(1)C (2)R1 分压 (3)见解析图 (4) (5)1.205 mm(1.203 mm~1.207 mm均正确)‎ ‎(2)滑动变阻器若选用R2限流接法,电流调控范围小,操作不便,所以应选择R1,并采用分压接法 ‎。(3)根据测量电路图和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实物连线如图所示。‎ ‎(4)待测电阻Rx=-R0,由电阻定律有Rx==,联立解得ρ=。‎ ‎(5)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1 mm+0.01×20.5 mm=1.205 mm。‎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