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河北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清徐栋《牧令书》载:“天下真实紧要之官,只有二员,在内则宰相,在外則县令。”以具体史实论证这一观点确凿无误的是 A.宰相制在秦代首次确定下来,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 B.元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后期其权势大大削弱 C.县官是普通百姓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朝廷命官 D.秦代县令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郡 ‎2. 王家范先生认为,西周是中国真正进入“文明时代”的关键,后世的中国文明,其深基正是从这里扎下了根。西周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A.等级分明的礼乐制度 B. “四方•”臣服中央的国家观念 C.世代公卿的选宫制度 D. “封建”式的地方管理方式 ‎3.《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泰山封禅大典后的刻辞中写道:“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进职事。”强调礼、等级和恪守等级下的各自职责。以后他又多处题辞,提倡“合同父子",即子孝父慈,强调男女各修其业等家庭礼教。由此说明秦始皇 A.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B.并没有完全废除儒家的治国思想 C.旨在传播儒家贵贱尊卑等级思想 D.以恪守宗法伦理进徳为最高理想 ‎4.明朝科举曾采取分卷录取制度,明仁宗规定“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到明宣宗、英宗时,又分为南卷、北卷、中卷,各区分卷录取,占比为55%、35%、10%。这反映出 ‎ A.遴选优秀人才利国利民 B.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C.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D.科举选才公正公平 ‎5.近年考古发拥的西汉海昏侯刘贺(公元前93/92年一前59年)墓,出土有两枚印章(见下图),还有数量惊人的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陶瓷器以及大量竹簡、木牍。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印章沿用了秦统一文字的字体 B.精美器皿大多出自田庄手工业 C.竹简木牍可能记载有佛教经典 D.王国侯国对中央集权威胁巨大 ‎6.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平公之母为杞国女子。晋国(周成王弟弟叔虞的封国)因此帮助杞国(夏禹后代东楼公的封国)修筑城墙。郑国批评说:‘晋国不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其弃诸姬,亦可知也己。诸姬是弃,其谁归之?是谓离徳。’”对以上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周王室对各诸侯国不分亲疏 B.宗法制度影响西周封国间的关系 C.当时强调同宗族的国家相互帮助 D.周王和诸侯是宗法制的核心所在 ‎7.我国古代居于中原的人们自称华夏,将“东夷”“南蛮”“西戎” “北狄”指代边远少数民族。据载,春秋时楚武王自谓“我蛮夷也”,“楚自东夷伐陈”,“楚破南阳九夷”;另有“公会戎于潜(山东曹县)” “公及戎盟于府(山东鱼台县)”等。这说明 ‎ A.夷蛮戎狄与华夏族地域差异明显 B.楚国是最早的少数民族混居国家 C.存秋时期的民族融合以山东为主 D.中国境内民族融合现象出现较早 ‎8.明朝《虎墩崔氏族谱》“族约”载:“立族长,立族正、族副,劾查良莠,宣圣谕,敦族义,创祠宇,置祭田,守坟墓,重谱牒,立宗会,叙伦理,正闺门,端蒙养。”这说明“族约”的主要功能是 A.注重血缘纽带,捍卫贵族政治 B.约束家族成员,追求政治平等 C.维护宗族特权,强化专制统治 D.凝聚宗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 ‎9.《寿县志》载:“夏禹定九州,寿地属扬州,殷商如制:周为六、蓼国地•;襄王三十年,地入于楚;景王十六年,吴占寿地;贞定王二十二年,复入于楚;楚考烈王二十二年,置寿春县。” 对“寿地”沿革理解正确的是 A.行政级别由州降县 B.诸侯争霸影响地方沿革 C.中央集权由《到弱 D.贵族政治决定沿革结果 ‎10.《左传•庄公二十三年》记载了朝会的功能:“夫礼.所以整民也。故会以训上下之則,制财 用之节,贡赋多少;朝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征伐以讨其不然。诸侯有王,王有巡守, 以大习之。”据此可知,朝会 A.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集中体现 B.在于确认右臣贵贱的等级和秩序 C.旨在君臣平等议亊共同作出决策 D.有利于维护政权稳定和君臣关系 ‎11.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下列与材料主旨相符的是 ‎ A.统治者以占卜方式决定国家大亊 B.神权长期被政权所控制 C.统治者借神权抬高自己权威 D.统泊者借武力强化统治 ‎12. 王国维 《殷周制度论》载:“连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逮克殷(商)践奄, 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丧服,则渚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由此可见,西周时期 A.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先代贵族 B.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 C. 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D.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13. 春秋初诸侯追行采邑(封地),中后期始行县一郡制度,“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战国时边地繁荣,始于郡下设县,形成郡一县两级制。以上历史现象根源于 A.诸侯争霸的推动 B.铁犁牛供的使用 C.分封制走向崩溃 D.法家思想的推广 ‎14. “至迟在公元前七世纪的末年,王畿内原邑的人民,便会以‘夫谁非王之亲’自夸”。材料反映出 A. “人民”以与周王室联姻为荣 B.分封制疏远了同族同宗的关系 C.王畿内的人比诸侯国的地位高 D.宗法制把王庶子的后裔逐步推向社会下层 ‎15. 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周王以“天子”白居,但“汤武革命”使周天子感到“天命无常”,于是提出“順天应民”的观点,以后历代都遵循。这反映了周以后 ‎ A.天命思想强化了宗法制度 B.人民的主体地位被确立 C.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D.天命观被賦予实际内容 ‎16.下表是中国19世纪70〜90年代进出口商品价值简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单位:万海关两)‎ 年份 进出口总值 进口总值 出口总值 出超或入超 ‎1871 (同治十年)‎ ‎13695‎ ‎7010‎ ‎6685‎ 入超325‎ ‎1876 (光绪二年〉‎ ‎15112‎ ‎7027‎ ‎8085‎ 出超1058‎ ‎1881 (光绪七年)‎ ‎16336‎ ‎9191‎ ‎7145‎ 入超2046‎ ‎1886(光绪十二年)‎ ‎16469‎ ‎8748‎ ‎7721‎ 入超1027‎ ‎1891 (光绪十七年〉‎ ‎23495‎ ‎13400‎ ‎10095‎ 入超3305‎ ‎1896 (光绪二十二年〉‎ ‎33367‎ ‎20259‎ ‎13108‎ 入超7151‎ ‎1901 (光绪二十七年〉‎ ‎43796‎ ‎26830‎ ‎16966‎ 入超9864‎ A.西方国家利用科技进步和流通的发展,对中国展开巨大贸岛攻势 ‎ B.外国商品输入的优势主要依靠鸦片贸易获得 ‎ C.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己经无法抵挡外国资本主义商品的洪流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歩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有—定的抵制作用 ‎17.盛宣怀在其所拟《电报局招商章程》中说:“中国兴造电线,固以传通军报为笫—要务,而其本則尤在厚利商民力图久计。”根据材料推断,盛宜怀认为应如何发展近代电讯亊业 ‎ A.引进西方电讯技术 B.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 C.结合商业化运转推动发展 D.提高电讯行业的利润 ‎18.辛亥革命后两年里,全国出现了500多家报馆,标榜民主,评价时政。其中胡鄂公就在天津《大中华报》上“无日不骂项城(袁世凯)”。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 ‎ A.社会资讯传播方式的改变 B.传统社会道徳观念被打破 C.言论出版自由制度受尊甩 D.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19.吴剑杰《关于近代史研究“新范式”的若干思考》中提到某亊件“脱离了循序渐进的常轨,且尚未得到充分发展,赶在激进的政治浪漫主义支配下人为选择的结果,因而造成中国现代化的一次又一次的严重挫折,有人将其称为‘中国现代化的超前和失序’,并且‘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调理,遂使矛盾愈积愈深,终于演化成一次又一次的激进运动,结果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中国的现代化一次又一次地陷入困境。”该事件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淸末新政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20.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观点,下列组合对应正确的是 A、 发昌机器厂一农工商总局一《新青年》一中国共产党建立 B、 京师同文馆一轮船招商局—《新学伪经考》一同盟会成立 C、 金田起义一总理衙门一《钦定宪法大纲>—国民党一大召开 D、大生纱厂一京张铁路局一《新民主主义论》一一届人大召开 ‎21. 唐法典《仪制令》规定:“行路,贱避贵,来避去,少避老,轻避重,违者笞五十”‎,这表明唐朝时 A.礼让行人是法律的强制要求 B.法律制定凸显三纲五常思想 C.严刑梭法是立法的指导思想 D.社会生活全面体现等级观念 ‎22. 自唐初至武后时期,主要派遣御史监军。玄宗开始,改派宦官监军,一方面派宦官担任出征军队的都监,一方面在各藩镇设置监军使,以监护将帅,控制军队。这一变化反映了 A.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 B.军事指挥系统的紊乱 C.地方割据势力的削弱 D.中央权势集团的消长 ‎23.自秦朝推行郡县制以来.为强化地方管理,汉代置州,唐代置道,宋代置路,元代置省。纵观这一现象,可知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纷繁杂乱 B.疆域扩大导致管理难度上升 C.县制是中央集权的坚实基础 D.中央集权遭遇地方挑战倍增 ‎24.讼师,指古代中国替打官司的人出主意、写状纸的人。《唐律•斗讼》规定:“诸为人作辞蝶, 加增其状,不如所告者,笞五十。”宋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衙门每结案之前,几乎必先办讼师。由此可见,讼师 A.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民间权士 B.是处于边缘地位的司法从业者 C.是政府部门专职司法的官吏 D.是崇尚外儒内法的科举落魄者 ‎25.西汉以前中国都城布局坐西朝东,东汉以后都城布局改为坐北朝南。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政治制度演进 B.主流思想变化 C.商品经济发展 D.气候条件改变 ‎26.下图是西方杂志刊登的一幅漫画,其寓意是 ()‎ A.同情中国所受遭遇 B.揭露日本侵华野心 C.讥讽清朝腐敗无能 D.策划共同瓜分中国 ‎27.英国《当代评论》刊载:“大沽口有三名正在为各国轮船装卸货物的工人……都成了俄军的射击目标,……通州己是死亡之城……白河两岸的房屋被洗劫一空。这些都是那些文明使节的所作所为。”上述亊件发生于 A.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B.中日甲午战争时期 C.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28.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材料不能表明太平天国 A.带有近代化的倾向 B.具有小生产者的局限性 C.并未完全满足农民诉求 D.具有宗教迷信色彩 ‎29.“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 A.沉重打击了淸政府统治 B.不能承担民主革命重任 C.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30.1862年,马克思在《中国记事》中写道;“……在中国,在这块活的化石上,就开始闹革命了。这种现象本身并不是什么特殊的东西,因为在东方各国,我们经常看到社会基础不动而夺取到政治上层建筑的人物和种族不断更迭的情形。”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 A.仍属改朝换代范畴 B.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C.提出新的革命方案 D.动摇了清朝统治基础 ‎31.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賦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 ”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成为改良思想的开端 C.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D.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32.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丰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 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 A.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B.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33. 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C.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D.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34. 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C.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D.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35. 近代某画家的油画中这样描绘:画面中央矗立着天主教堂,它的塔尖直指天空;画面下方 是一群卑微的人,正在河边工作;右边是幽静的小镇和高高的拱桥:天上的云彩和落日似乎在保佑着教堂和小镇。这一切让人显得格外渺小。有学者认为,该画充满对自然的赞美,富有宗教神秘感。据此判断这幅画属于()‎ A.现实主义流派 B.浪漫主义流派 C.印象主义流派 D.现代主义流派 ‎ ‎36.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題、为走路而准备着。该学者强调辛亥革命 A.激发了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 B.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政体 C.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的觉醒 D.推动了中国社会移风易俗 ‎37.1939年1月,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指出:“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的游击战争;没有同处于敌后的友军之配合,也不能得到这样大的成绩。”据此,毛泽东旨在 ‎ A.肯定正面战场对敌后战场的支持 B.赞扬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的贡献 C.突出游击战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 D.高度概括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8. 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 “使苏维埃本身适应当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 ‎ A.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B.指引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 C.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条件 D.为持久抗战奠定思想基础 ‎3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己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40. 抗战胜利后,重庆政协制定的宪法提到:“中华民国人民,无分男女、宗教、种族、阶级、党派,在法律一律平等。依据省县自治通则,制定省自治法……全国陆海空军,须超出于个人、 地域及党派关系以外,效忠国家,爱护人民任何党派及个人,不得以武装力量为政争之工具。”这体现的原则是 A.民主共和、地方自治、党政分离 B.民主共和、分权制衡、党政军分离 C.人人平等、分权制衡、党政分离 D.人人平等、地方自治、党政军分离 ‎41. 1942年初,戴安澜师长率国民党第200师入缅与日作战,不幸牺牲。‎1943年4月1日,‎ 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香山寺为戴安澜举行了国葬仪式。‎1956年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这表明 A.国共共同抗日 B.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敬仰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情感 D.民族英雄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 ‎42.有学者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大的战斗有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材料可以说明 A.相持阶段,国民党积极抗战 B.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 ‎43.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淸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 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A.武昌首义带有一定偶然性 B.淸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 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D.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44.李立三(1899〜1967年),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优秀党员,新中国的创建者之一。1930年 6月,他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遒路 B.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他注意联合农民阶级 D.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45.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政治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主要指的是 A.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C.中共領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D.各民主党派轮流上台执政 ‎4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61年来,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确立了正确的前进方向。这一制度 A.间接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B.决定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C.厲于代议制,保障了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 ‎ D.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4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査,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 “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8.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发行了《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一个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 “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 “斗笠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 “求同存异”、 “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 “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第II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49题25分,50题12分,51題15分,共52分。)‎ ‎49.(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不同的国情采用不同的政治体制,才能促进毎个国家的发展。权力集中于中央在中国当时是一种普遍的政治体制,这一点从秦朝开始体现的很明显。虽然地方权力有时会威胁中央,但集权在古代中国是一个常态这应该是没有异议的,这说明其实用性很强。也就是说,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与中国的封建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作为封建国家的管理体制……中国产生了高于同一时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解胜华《中央集权制度的利与弊》 ‎ 材料二 在和英国打的时候,十三个邦(州)联合起来,等到把英国打敗后,各自还是分散治理。1777年召开“大陆会议”,通过了《邦联条款》,宜布结成“永久性的同盟”,名称叫“英利坚联邦”(中文译作“美利坚合众国”)。各邦(州)仍保有自己的独立自主权,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越来越复杂,有些人就主张应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管理这个联邦。于是1787年各邦代表举行了一次有名的会议,史称“联邦制宪法会议” 。‎ ‎——资中筠《美国十讲》‎ ‎(1)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朝与美国的政治创举,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社会背景。(12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与美国政治制度的本质区别,并分析其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的认识。(3分)‎ ‎50.(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皇明祖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威成福而致是欤?抑君忠政而有此欤?(《敕问文学之士》)而黄宗羲则认为,明朝“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地方督抚以平乱起家,较早接触到西方文明,对内外局势有更深刻的感悟,有更强烈的危机意识与变局思想。认识到自强求富及引进西器、设局制造的必要性,地方督抚开始实现思想行为观念上的现代化转变。当传统体制需要变通而中央体制不愿变通之际,改革先从地方做起。晚清督抚势力的兴起,打破了清政府的传统政局,政治权力由中央向地方转移,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 ‎——李绮《晚清督抚势力与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和黄宗羲对丞相制度的看法,分别说明他们持这种看法的原因。(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淸地方督抚势力崛起的影响。(4分)‎ ‎51.(14分)70年前,联合国这一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建立,开启了人类合作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相逢之歌 ‎1945年6月26日‎,《联合国宪章》接受各国代表的签字认可。按照四个邀请国英文字母的顺序,中国是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的国家。董必武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唯一代表,郑重地在文件上签字。签字仪式结束,根据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相逢之歌》填词而成的《联合国之歌》在会场上响起!“奋起解除我国的束缚,在黑暗压迫下,人民怒吼声如雷鸣,如光阴流水般无情。太阳必然迎着清晨,江河自然流入海洋。人类新世纪已经来临,我子孙多自由光荣。”《联合国之歌》的名字原来是“相逢”!我们的国家,今天才与世界各国相逢么?!藿必武静静地思考着......‎ ‎——黎风《联合国里大决策内幕揭秘》‎ 材料二 重返之旅 ‎1950年9月,在美国操纵下,第五届联大否决了苏联和印度分别提出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1951年,美国操纵第六届联大否决了苏联等国代表提出的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问题列入联大议程的提案,并通过了“延期审议”中国代表权问题的决议。1961年,第16届联大决定将中国代表权问题列入联大议程。这是对美国为阻挠恢复新中国合法权利而设置的重重障碍的重大突破。1971年7月,美国仍然继续阻挠联合国正确解决中国代表权问题。‎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1976次全体会议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的2758号决议。‎1971年11月15日上午10时,风度翩翩的乔冠华率领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出现在联合国会议大厅,正式参加第26届联大会议。他不仅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与文采,更体现了中国这个泱泱大国的风度和气质,使新中国代表团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完成了在联大的首次“亮相”。‎ ‎——《羊城晚报》‎ 材料三 维和之美 ‎1988年9月,中国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1990年4月,中国首次向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派出5名军事观察员。1992年4月,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军事工程大队赴柬埔寨执行任务。……25年来,中国军队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忠实履行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使命。无论在战火纷飞的马里,还是疾病肆虐的刚果(金);无论在炎热无比的苏丹,还是险情重重的黎巴嫩,处处活跃着中国维和军人的身影。据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宣统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中国军队累计派出维和官兵30178人,先后有10名官兵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献出宝贵生命。中国维和官兵新建、修复1.1万余公里道路和300多座桥梁,排除地雷及各类未爆炸物9400余枚;接诊病人14.9万多人次;运送各类物资器材110万吨,运输总里程12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300圈。‎ ‎——人民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们的国家,今天才与世界各国相逢”的理解。(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曲折历程反映了世界格局怎样的变 化?(2分)分析新中国代表团在联大首次完美“亮相”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特点。(4分)对此,你有何认识?(2分)‎ ‎1-10:CBBCA CDDBD 11-20:CCBDD ACDCA 21-30:ADCBA CCDDA ‎ ‎31-40:DADDB CACCD 41-48:CAABC DBD ‎49.(1)创举:泰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分)美国:联邦制。(2分)‎ 背景:秦朝:战国长期分裂,兼并战争频繁;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增强,统一全国;铁器牛耕使生产力得到发展,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变;法家思想提供理论支撑。(4分,答对2点即可。)‎ 美国:政治上是松散的联盟,邦联政府软弱无力,州权较大;各地骚乱,社会动荡;财政不统一,制约经济发展(或答中央无关税权,既难以抵制英国商品倾销,又阻碍州际贸易);启蒙思想的影响。(4分,答对2点即可)‎ ‎(2) 区别:秦朝:封建君主专制:(1分)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1分)‎ 作用:秦朝: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化;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维护了国家统―;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4分,答对2点即可)‎ 美国:加强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权力,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权力,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利益;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开创了近代民主政体的新模式,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4分,答对2点即可)‎ ‎(3) 认识:政治制度要与国情相适应;政治制度应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政治制度可以相互借鉴等等。(3分,答对1点给1分,答对2点给3分。)‎ ‎50.(1)朱元璋:①看法:丞相制度导致政治混乱。‎ ‎②原因:因为他认为容易出现丞相专权,威胁君主专制权力。(4分)‎ 黄宗羲:①看法:明朝废除丞相导致政治的黑暗。‎ ‎②原因:因为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废除丞相不利于制约君主权力。(4分)‎ ‎(2)促进了洋务运动和近代工业的兴起;削弱了专制集权统治,促进了政治和社会变革。(4分)‎ ‎51、(1)理解示例: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落后挨打,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为东方主战场,抗击了日本法西斯主要兵力,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救亡图存,支援了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反法西斯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贏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与承认,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若从其它角度理解,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 变化:由美苏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笫三世界国家的支持;美国霸权主义的削弱;乔冠华的个人魅力。‎ ‎(3) 特点:积极主动参与;力度逐步加大;维和对象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不畏艰难险阻;参与人员多,涉及领域广,贡献大。‎ 认识:中国是一个热爱和平,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负责任大国。实现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围的崇高目标。应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