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沙市中学2017-2018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双周试题(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湖北沙市中学2017-2018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双周试题(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7—2018学年上学期2017级 第一次双周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17年9月14日 ‎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诗的“变”与“常”‎ 吕进 新诗是中国诗歌的现代形态。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到了现代发生了巨变,所以“变”是新诗的根本。对新诗的“新”的误读,造成了新诗百年发展道路的曲折,造成了在新文学中充当先锋和旗帜的新诗至今还处在现代文学的边缘,还在大多数国人的艺术鉴赏视野之外。在一些论者那里,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放任的艺术。‎ 其实,“变”中还有一个“常”的问题。“变”就是“常”,而且是一种永恒的“常”。中国新诗的繁荣程度取决于它对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精神的适应程度,新诗的“变”又和中国诗歌的“常”联系在一起。诗既然是诗,就有它的一些“常态”的美学元素。无论怎么变,这些“常”总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重新认领这些“常”,是当下新诗振衰起弊的前提。‎ 中国诗歌的“常”来源于又外在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也就是说,“常”不是诗体,不是古典诗歌本身,“常”是诗歌精神,是审美精神。‎ 在诗歌精神上,中国诗歌从来崇尚家国为上。气不可御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虽然他们的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是他们的诗词总是以家国为本位的。他们对个人命运的咏叹和同情,常常是和对家国的兴衰的关注联系在一起的。“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是古诗发展的一个规律。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必然寻求审美静观,他走出世界以观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观照人生。没有“走出”,没有审美距离,就没有诗美体验,也就没有诗。但这是创作状态。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中国诗歌的评价标准从来讲究“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以匡时济世、同情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这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常”。‎ 新诗可以不都写现代格律诗。但是,中国古典诗歌是格律诗传统,而格律诗的要义就是诗对形式和音乐性的寻求。注重听觉,注重吟诵,因而注重格律,这是中国古诗的“常”。用心从诗质上去捕捉诗情的音乐性,用耳从形式上去捕捉诗的音乐性,这是中国诗歌为读者造就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标准。许多新诗人对此有所感悟。徐志摩在《翡冷翠的一夜》的创作中加强了音乐性,闻一多说,这是徐诗“一个绝大的进步”。从“感情泛滥”到“情感羁勒”,说明徐志摩的形式感和音乐感的加强。没有形式感和音乐感的人绝对称不上是诗人。‎ 中国诗歌在传播上也有“常”。在诗歌创作寻言的时候,总是尽量用最浅显的语言来构成 诗的言说方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诸如此类的诗章在我们民族中流传千年,和言说方式非常有关。重建写诗的难度,重建读诗的易度,这是新诗必须注意的我们民族诗歌之“常”。‎ 新诗,新其形式需是诗。新诗在“变”中就有时时回望“故乡”的必要。在 “变”中继承“常”是非常重要的。 ‎ ‎1.下列关于中国诗歌的“常”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诗歌在精神上从来崇尚家国为上,以匡时济世、同情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 B.新诗无论怎么变,“常”都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所以新诗有的时候要在“变”中继承“常”。‎ C.在传播上,尽量用最浅显的语言来构成诗的言说方式,并且要注重听觉,注重吟诵。‎ D.中国诗歌的“常”来源于又外在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常”是诗歌的精神,是审美精神。 ‎ ‎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诗歌一直讲究以“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为评价标准,而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 B.中国诗歌为读者造就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标准是用心从诗质上去捕捉诗情的音乐性,用耳从形式上去捕捉诗的音乐性。‎ C.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必然寻求审美静观,他走出世界以观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观照人生。这便是创作的境界。‎ D.当徐志摩的诗从“情感泛滥”到“情感羁勒”时,证明了他在诗歌创作上形式感和音乐感的加强。 ‎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变是新诗的根本,作者认为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放任的艺术。‎ B.重建写诗的难度,重建读诗的易度是民族诗歌之“常”,在新诗未来发展创作过程中也同样值得我们重视。‎ C.现今中国新诗的繁荣程度彰显了新诗对新时代精神和审美精神的适应程度。‎ D.在“变”中继承“常”,在“变”中时时回望“故乡”,新诗就会在未来文学中充任先锋和旗帜的作用,就一定可以进入国人艺术鉴赏的视野之内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江 南 雨 巷 董滇宁 ‎①有人说,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是啊!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 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辨识来去,不妨就让这江南雨巷的烟雨旧梦浸润你已疲惫的心灵!‎ ‎②轻轻地走入小巷。暮春的细雨在两旁的瓦楞上跳跃,忽而又顽皮地跳到青石板的路上,和他们在青石板上的伙伴们嬉闹着、喧哗着。踩在青石板的路上,这一刻,随着细雨,滑入历史的最深处……‎ ‎③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呼吸着空气里的清新,和岁月积淀下来的味道;江南的盛世在烟雨中落下了帷幕,惟有这雨后的江南小巷,褪尽铅华,延展着世人的想象。‎ ‎④空气中浸透着静谧。幽远的小巷中,我的移动和杂着雨儿们的跳动,成全了小巷的生动。小巷的两边是安然矗立着的老屋子。一幢幢灰瓦白墙的老屋子,饱受了风雨的侵袭,彰显着一种沧桑积淀后的黯然。灰白色的墙面在斑驳间隐现时光的痕迹,青黑的瓦片耐不住寂寞,邀了几根闲草做伴。‎ ‎⑤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铺内,几人横靠着帐台边的木柱,正在打盹;忙碌着的小二,手脚极为麻利地端茶递水之间,仿佛都不会激起哪怕一丝尘屑的飞扬。大多数的屋子已是人去楼空,一把铁锁,锁住了一屋子的寂寞春秋。透过门扉间的夹缝,瞅见一口八角的古井,井沿上残留着几片风吹落的树叶;眨眼间,似乎看见一个梳着两条小辫儿的蓝衣少女蹲在井边,手中拿着极粗的衣槌,露出一口极白的牙齿,对着这边轻轻地微笑;一阵风吹过,扫落了井沿的树叶,也带走了姑娘的影像……依然是个空落落的院落,一把生了锈的铁锁!‎ ‎⑥雨停了。收起纸伞,听着檐下滴答的水声,由心底升腾起一种恍如隔世的落寞。风儿抚过脸颊,把雨的湿气驻留在我的眼窝。眼前的小巷变的迷蒙,心在此刻却显得犹为的澄净。‎ ‎⑦一些墨绿的青苔粘在墙角,吮吸着雨露,淡漠了这多情的江南,绵绵的愁绪。抬眼望去,一只燕子飞掠而去。是否是从王谢堂下飞出的那只?可还能在这物是人非之外,辨识出你的故居吗?‎ ‎⑧巷的尽头,是一座小石桥。扶栏上的雨滴落入水中,荡起一层层的涟漪。在繁华与颓废之间,吹箫女子的面庞有了几多的改变?碧波还聚而来的,不是那提着油纸伞的栗色长发,却是那伤心桥下的惊鸿艳影。‎ ‎⑨沉浸在江南的幽幽梦幻里,抬头,眼前已是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街市。回望小巷,雨后的它显得更为平静与安宁。寥落的水泡,在小巷的那头冉冉升空;街市这头袭来一阵强流,一瞬的光景,五彩的霓虹映亮整个天宇,嘈杂与躁动在这个世界中无限延伸!小巷深处隐隐透出的阑珊灯火,闪动着清亮的光芒,也足以照亮夜归人的路!一座小桥,两方天地,是两势对立下的无奈疏离,也是历史白描地书写下的自然并存!是也罢,不是也罢,小巷犹在,而雨——今年下,明年下,一千年以后,还会下。‎ ‎⑩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作者以时空为序,给我们描绘了具有幽雅恬静、古老纯朴特点的江南雨巷,读后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B.本文和戴望舒的诗歌《雨巷》都有着浓郁的江南地域文化韵味,描绘了江南雨巷烟雨迷蒙的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C.文章第⑤段,作者写雨巷两旁屋子里面的人,有的打着盹,有的忙碌着,刚写完人接着就写人去楼空。这样描写一方面以动写静,突出江南雨巷的寂静;另一方面又不至于给人以“闹”的印象,更能突出雨巷的自然、古老与宁静。‎ D.文章第⑨段,作者用现实的嘈杂与躁动反衬江南小巷的平静与安宁,从而表现出作者别样的思绪:现实紧张浮躁,侵扰人心;而江南小巷抚慰受伤的心灵,使人超脱于现实,让人得到慰藉。‎ E.通过文章我们可以感觉到,尽管作者对眼前的美好事物正在逐渐变得模糊而倍感落寞,但最后还是表现出顺其自然的洒脱。‎ ‎5.文中第③段说:“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综观全文,“莫名”实际上已“有名”,请概括说明这“悲”与“喜”的具体内容。(4分)‎ ‎ ‎ ‎6.第⑤段中描写的井边“蓝衣少女”与戴望舒诗歌《雨巷》中描写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有什么不同的作用。(6分)‎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光明网):‎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 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骛、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材料三(新浪网):‎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 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变,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5分)‎ A.材料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B.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C.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E.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鹜;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9.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4分)‎ ‎ ‎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某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某。虏赵王迁及齐将颜聚,遂灭赵。‎ ‎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备:防备 B.赵王让李牧 让:指使 C.王必用臣 必:一定要 D.悉勒习战 勒:统率,组织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B.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C.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D.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牧对待匈奴进犯的态度是防守不战,并“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原因是他明白攻打匈奴时机尚未成熟,不能够作无谓的牺牲,另一方面 是为了消磨匈奴的斗志。‎ B.“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以及“赵王乃使赵某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这些事例充分表面了李牧坚持固执的一面。‎ C.李牧复职后,依照王令施行严守政策。匈奴仍认为他是胆怯,后他一战大败匈奴,使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的边境的城池。‎ D.李牧不仅能守,而且善战。大战匈奴,他采取了一系列的准备措施,以充实强化自己,引诱麻痹敌人,最后战术得当,击败了入侵者。‎ ‎13.请把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州桥①‎ 王安石 州桥踏月想山椒②,回首哀湍未觉遥。‎ 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月话州桥。‎ ‎【注】①州桥:在汴京。这首诗是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时,回想旧游汴京所作。②山椒:山顶。这里指离王安石在金陵的住宅不远的钟山。‎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诗的起句扣题,承句进一步阐释。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当年在州桥赏月,想念自己在金陵的家。‎ B.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在金陵赏月,听着泉水呜咽,看着明月,又想起在州桥赏月的那晚。‎ C.前两句实写了州桥和溪流,后两句州桥是虚写,溪流是实写。时空不同,虚实也就不同。‎ D.本诗两次写到明丽动人的月色,以乐景写哀情,通过人事的变迁,表现诗人复杂的情感。‎ E.本诗通过时空的切换或剪辑,以跳跃幅度很大的意象联结,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难 以言传的情怀。‎ ‎15.读这首诗,很容易使人想起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请从内容或感情基调方面,简要分析两者的不同之处。(6分) ‎ ‎ ‎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深切回忆与同学们到湘冮中游泳,不畏艰险一幕的诗句是:‎ ‎ , 。‎ ‎(2)徐志摩在《再别康桥》第一节中,用人们习惯性的动作,对康桥说“再见”的两句诗是: ‎ ‎ , 。‎ ‎(3)李白在《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长风破浪会有时, ”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真正的君子不像那些_______________的伪君子,害了人还要往自己的脸上涂脂抹粉。‎ ‎②体验式德育教育注重自我体验与反思,这种方式比起_____________地说教更易于学生接受。‎ ‎③古人论文,讲究气贯长虹,力透纸背;今人为文亦应有丹田之气,不可_______________。‎ A.道貌岸然 装腔作势 一本正经 B.道貌岸然 一本正经 装腔作势 C.一本正经 装腔作势 道貌岸然 D.一本正经 道貌岸然 装腔作势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七大工程”,无一不是为了增加公共产品的有效投资,以满足人们快速增长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B.春晚好不好看,在于节目内容能否及时、深刻、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还在于有能让观众忍俊不禁且留下鲜明印象的语言类节目。‎ C.元宵节前后,学生、务工人员集中返程,全国铁路迎来节后新一轮客流高峰,仅‎3月5日就发送旅客635.2万人次,同比增长0.6%。‎ D.周迅在电视剧《红高粱》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气,加上曾经的作品中透露出来的鬼气、‎ 仙气,更是将她的演技地位继续稳稳地被锁定。‎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社会情绪能力”是继“情商”之后,目前国际上脑研究的前沿课题和热点。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是不一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去我们认为,这些问题说教就可以解决,但其实不然,这些都与脑的发展基础相关。‎ ‎①人的智商一直是可以完善、可以发展的 ‎②而智商的高低,至多影响你的生活质量,而不至于毁灭你的生活 ‎③只要你不断学习,知识就会长进,智商就会提高 ‎④你过得快不快乐,都取决于这五个方面 ‎⑤但社会情绪能力是决定人一生幸福的关键 ‎⑥社会情绪能力包括正确地评价自己、能了解别人的情感、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等五个方面 A.①②③⑤④⑥ B.①③②⑤⑥④‎ C.⑥②③⑤④① D.⑥④⑤①③② ‎ ‎20.某班举行现代诗朗诵会,请你为下面这两个节目写段串台词。(5分)‎ 上一个节目:《雨巷》‎ 串台词: ‎ ‎ ‎ ‎ ‎ 下一节目:《再别康桥》‎ ‎21.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在厦门举行。会晤主题为“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下面是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会标的主图案(每片帆颜色从左下往右上依次为蓝、红、绿、橙、黄,整体背景为淡蓝色),请写出该图标的构图要素及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20个字。(6分)‎ ‎22.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人生就是行走在天地间。‎ 告别懵懂青涩的少年时代,高中生正张开双臂拥抱五色斑斓的青春。一路走来,是谁在用心呵护照顾你,用理解的目光默默地注视你?又是什么在感动和激励着你,抑或常常困扰迷惑着你……‎ 是亲人的关爱,师友的支持,还是知识的指引,美丽的憧憬,或者是……‎ 在成功的道路上,一路有你。一路有你,我的心中有春天;一路有你,我的天空有阳光;一路有你……‎ 请以“一路有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高一年级第一次双周练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B(“新诗无论怎么变,‘常’都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所以新诗有的时候要在‘变’中继承 ‘常’ ”,前后强加因果)‎ ‎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其中,C项错误在于,根据原文,不是“创作过过程”,而是“创作状态”。‎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答案】B【解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答案】AE【解析】‎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答案】悲:①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辩识来去。(或:尘世纷扰,心灵疲惫)(1分)②江南盛世不再,小巷四处透露着沧桑、落寞与黯然。(1分)喜:①雨后的江南小巷,虽褪尽纤华,但依然延展着世人的想象。(实与虚)(1分)②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内心暂得宁静与慰藉。(景与情)(1分)‎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主要内容类题目,通过文章内容来看,“悲”与“喜”的具体内容各自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分析综合C。‎ ‎6.【答案】本文描写的井边的“蓝衣少女”主要作用是以动写静,表现小巷的幽雅与宁静,(2分)同时“姑娘”的影像出现又消失增加了小巷的虚幻感和历史的沧桑感。(2分)戴望舒的诗歌《雨巷》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是诗人美好理想的象征,这种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2分)‎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句作用类试题,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学生从结构作用、内容作用和表达作用三个方面入手。本处的描写侧重于内容作用和表达作用两个方面。‎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A (“这些企业”的说法不准确,文中说“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所以并不是“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都具备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的能力。)‎ ‎8.AE (B.“不在……而在”说法绝对;C.偷换概念,“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而非“生产一 个小小的圆珠笔”;D.混淆条件,绝对化,材料一原文“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这里误用为充分条件“只要…… 就”。)(5分,选对一项3分)‎ ‎9.问题:①技术上有差距。②缺乏工匠精神:心态、思维模式、文化和环境上有差距,整个制造业比较浮躁。③深层结构不合理:创新力不足。④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答三点即可,1点1分,共3分)‎ 对策: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 ①从人入手,重塑人力基因,注重人才培养;②从理念入手,企业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超越世俗的成就动机;③大力倡导“工匠精神”。(答出两点即可,1 点1 分,共2分,言之成理即可)‎ ‎10.B (让:责备)‎ ‎11.A ‎12.C (“如故令”是按照原的法规、号令办事)‎ ‎13.①他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教士兵射箭、骑马。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派侦察人员,优待战士。‎ ‎②大力组织放牧,让人民布满山野。匈奴派出小股兵力入侵,李牧率众假装败逃,丢下几千人给匈奴。‎ ‎《李牧传》参考翻译 李牧是赵国镇守北部边境的优秀将领,常年驻扎在代地,雁门郡,防御匈奴。他有权根据实际需要任命官吏,城市的税收都送进将军幕府中,作为士兵的费用。他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教士兵射箭、骑马。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派侦察人员,优待战士。制订规章说:“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抢掠,应立即进入营垒坚守,有胆敢擅自捕捉俘虏的处斩刑。”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就严谨地举烽火报警,战士们随即进入营垒防守,不敢应战。这样过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可是匈奴认为李牧是胆小怕事,即使是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的将军胆小怕事”。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仍然以前一样。赵王发怒,调他回京,派另外的人替代他边将的职务。‎ 一年多,匈奴每次侵犯,新将领都领兵出战。每次出战,多是失利,伤亡损失很多,边境上老百姓不能耕种、放牧。当时又请李牧出山,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就又强迫他出任边将,派他去统率军队。李牧说:“大王一定要任用我,要让我像以前那样做,我才敢接受命令。”赵王答应了他。‎ 李牧到达边境,按照原的法规、号令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但是人们始终认为 李牧胆怯。守边的士兵常得到奖赏却不被使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这时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出战马一万三千匹。还有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能拉硬弓的优秀射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进行军事演习。又大力组织放牧,让人民布满山野。匈奴派出小股兵力入侵,李牧部众假装败逃,丢下几千人给匈奴。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大量布下灵活奇特的战阵,从左右两边包抄反击匈奴,大败匈奴,斩杀匈奴十几万人马。接着消灭襜褴,打败东胡,迫使林胡投降,单于逃跑。这次战役以后的十几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上城邑。‎ 赵王迁七年,秦国派遣王翦攻打赵国,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用大笔金钱贿赂赵王的宠臣郭开,施行反间计,说李牧、司马尚想要谋反。赵王便派赵葱和齐将颜聚代替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赵王派人秘密逮捕了李牧,把他杀死了。撤销了司马尚的职务。这以后三个月,王翦乘势急速攻打赵国,大败赵葱的军队,杀了赵葱,俘虏了赵王赵迁和赵军将领颜聚,终于灭亡了赵国。‎ ‎ 14.CD(C项错误,前者的州桥是实写,溪流是虚写;后两句的州桥是虚写,溪流是实写。D项“以乐景写哀”错误)‎ ‎15.在内容上,李诗是由现在的巴山想到将来会面的长安,(3分)王诗是由现在的金陵想到过去的汴京;(3分)‎ 或在感情基调上,李诗是展望,王诗是回忆,(3分)因此,李诗格调轻快婉转,王诗格调显得沉重压抑。(3分)‎ ‎【词句注释】‎ 州桥:也叫天汉桥,在汴梁(今河南开封市)宣德门与朱雀门之间,横跨汴水。‎ 山椒:山顶。这里指王安石在金陵的住宅不远的钟山。‎ 哀湍:指山间发出凄切声音流得很快的溪流。‎ 旧呜咽:这里指依旧幽咽的泉水声。‎ 却看:回头看,这里有回想之意。‎ ‎【诗歌鉴赏】‎ 怀古诗与游览诗,大多数是在时空概念上做文章。或者通过同一地点的今昔对比,寄托胜事不常、沧海桑田的感慨;或者通过同一时间两地的不同,抒发由此而产生的喜怒哀乐。在绝句中,由于篇幅的限制,便把时空概念浓缩交织,给人以咀嚼品味的余地。王安石的这首《州桥》诗就是运用了这一手法。‎ 这首诗是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时,回想旧游汴京所作。前两句是写当年在州桥踏月,‎ 想念自己在金陵的家;后两句写在金陵赏月,又因听到当年想象中的凄切而急速的溪声,忆及汴京。前者的州桥是实写,溪流是虚写;后者的州桥是虚写,溪流是实写。所写的虚实的不同,也就是时空的不同,如此交叉渲染,人事的变迁,情感的变化也就都包含融会了进去。‎ ‎《州桥》诗,其意境有似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更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立足于今,想象未来,所写的是一个地方,但时间的不同,情感也将不同。通过时空变化,展示悲欢离合的演变,自己的相思之情得到了体现。王安石的《州桥》诗与李商隐诗一样,都是以景设情。但王诗是由现在的金陵想到过去的汴京,李诗是由现在的巴山想到将来会面的长安。一是回忆,一是展望。所以李诗格调轻快婉转,王诗就显得沉重压抑。‎ ‎16.(1)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2)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3)直挂云帆济沧海 ‎17.【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明确成语的意思即可。道貌岸然:形容神态庄重严肃;现在常用来形容故作正经,表里不一之状。一本正经:形容庄重规矩,非常认真。装腔作势:故意装出某种腔调,摆出某种姿态。‎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8.【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宾语残缺,“服务”后加“需求”;B两面对一面,在“有”后加“没有”;D结构混乱,“将……锁定”和“……被锁定”杂糅。‎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9.【答案】B【解析】‎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戴望舒在悠长的雨巷中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但留下的只是怅惘、迷茫和更深的寂寞与忧愁;徐志摩也有他的忧愁,告别康桥的时候,有种淡淡的哀愁环绕。请欣赏诗朗诵《再别康桥》,让我们共同感受徐志摩的离情别绪。(解析:串台词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即概括上一个节目的主要内容,同时引出下一个节目。可抓住《雨巷》的内容及它与《再别康桥》所表现出来的诗人的情感共通点进行拟写。)‎ ‎21.主图标既是鼓满的风帆,也是旋转的地球,五种颜色代表着金砖五国。会标图形既同“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的会晤主题相呼应,也体现了举办地厦门的海洋文化特色。图案下方嵌入金砖国家英文名称“BRICS”、年份“‎2017”‎、中国英文名称“CHINA”和 红色中国印。‎ ‎22.文题“一路有你”的关键词是“你”。本处的“你”,亦是一个泛化的概念,它并不囿于“人”的范畴。换言之,本文的写作对象“你”,既可指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个性鲜明的“人”——这个“人”,可以是对自己亲情奉献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等亲人,可以是给自己友情力量的同学朋友,可以是教给自己学业、让自己远离愚昧和平庸的老师,可以是倾心给予自己帮助、让阳光照耀自己生活的陌生人……;也可指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具体的“物”,如伴随自己走过无忧的童年生活的书籍,放飞思绪、记载心情、见证长大的心爱的日记,寄托自己情感、勾起美好回忆的文具……;还可指精神生活中抽象的概念,如引领自己到达成功彼岸的理想和信念,鼓舞自己跨越人生坎坷的勇气和信念,支撑自己战胜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写作对象的丰富性,决定了本文选择的写作题材的丰富性。 审题时要把握住关键词“你”、“一路”。‎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