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检测题(附解析山东省临沂市)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检测题(附解析山东省临沂市)》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一教学质量抽测考试 生物 ‎1.螺旋藻(属蓝藻)和小球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被认为是21世纪理想的健康食品。下列对螺旋藻和小球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螺旋藻和小球藻的遗传物质均为DNA B. 两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 C. 两者光合作用的场所都是叶绿体 D. 小球藻有核膜、核仁,而螺旋藻没有 ‎【答案】C ‎【解析】‎ ‎【分析】‎ 小球藻属于真核生物,螺旋藻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也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小球藻和螺旋藻都属于细胞类生物,两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正确;小球藻属于真核生物,螺旋藻属于原核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B正确;螺旋藻属于原核生物,不含叶绿体,C错误;小球藻属于真核生物,有核膜和核仁,而螺旋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和核仁,D正确。 ​故选C。‎ ‎2.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组成丙酮酸和脂肪的元素种类不同 B. 区分蛋白质和核酸的特征元素分别是P和S C. 人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分子都是蛋白质 D. 晒干的种子因自由水过少而不能萌发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丙酮酸是葡萄糖分解的中间产物,组成元素和脂肪相同,均为C、H、O三种,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为C、H、O、N,有些还含有P和S元素。激素和神经递质等可以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其成分不都是蛋白质。‎ ‎【详解】丙酮酸和脂肪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A错误;蛋白质含有C、H、O、N元素,有的含有P和S元素,核酸的元素组成为C、H、O、N、P,B错误;人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分子不都是蛋白质,如性激素,C错误;种子晾晒过程失去的水主要是自由水,自由水减少,代谢减弱,故晒干的种子因自由水过少而不能萌发,D正确。‎ 故选D。‎ ‎3.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④决定氨基酸的不同种类 B. 组成生物体蛋白质氨基酸的R基约有20种 C. 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中的氢来自于②和③‎ D. n个氨基酸形成一条多肽链生成n-1个H2O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①为氨基,②为连在中心碳原子上的H,③为羧基,④为R基,氨基酸的种类因R基的不同而不同。‎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氨基酸的种类因④R基的种类不同而不同,A正确;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故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R基约有20种,B正确;脱水缩合时氨基脱掉一个H,羧基脱掉OH,形成一分子水,故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中的氢来自于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C错误;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时,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故n个氨基酸形成一条多肽链可生成n-1个H2O,D正确。‎ 故选C。‎ ‎4.关于细胞中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B. DNA和RNA都由磷酸、五碳糖和含氮碱基组成 C. 大肠杆菌细胞中含有的碱基有A、T、G、C四种 D. DNA与RNA相比,只有组成成分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详解】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A错误;核酸的组成单位是核苷酸,一分子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故DNA和RNA都由磷酸、五碳糖和含氮碱基组成,B正确;大肠杆菌细胞中既含有DNA又含有RNA,故细胞中含有的碱基有A、T、G、C、U共五种,C错误;DNA与RNA相比,除组成成分不同,空间结构也不同,DNA一般为双链结构,RNA一般为单链结构,D错误。‎ 故选B。‎ ‎5.关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葡萄糖、核糖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 B. 二糖需要水解为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 C. 构成糖原和纤维素的单体均为葡萄糖 D. 蔗糖分子水解生成两个相同的单糖分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详解】‎ 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核糖是构成RNA的组成成分,故葡萄糖、核糖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A正确;二糖不能直接被吸收,需要水解为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B正确;糖原、纤维素、淀粉都是由葡萄糖构成的多糖,C正确;蔗糖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形成的二糖,故一分子蔗糖水解可形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D错误。‎ 故选D。‎ ‎6.人们直接饮用的纯净水是将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去除有机杂质、微生物和部分无机盐处理后的水。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一细胞中的水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 B. 细胞中自由水含量越高,其代谢越旺盛 C. 纯净水中无机盐可以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D. 严重脱水的病人需要用纯净水输液治疗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自由移动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 2、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离子,有的无机盐还是某些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还参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 ‎【详解】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为自由水和结合水,A正确;自由水既是细胞的良好溶剂,又是生物体内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的主要介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代谢越旺盛,B正确;无机盐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和细胞的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C正确;严重脱水时人体内的无机盐离子也大量丢失,故输液时补水的同时也应补充无机盐,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水和无机盐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水和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及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7.关于生物体内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B. Mg是叶绿体中各种色素的组成元素 C. 无机盐的浓度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形态和代谢活动 D. 缺铁性贫血是因缺铁导致血红蛋白的合成障碍所致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Fe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某些无机盐缺乏会患相应的疾病,有的无机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 ‎【详解】由分析可知,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A正确;Mg是组成叶绿体中叶绿素的重要成分,B错误;有些无机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生物体内无机盐浓度的大小会影响细胞的形态和功能,C正确;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的合成障碍进而形成缺铁性贫血症,D正确。‎ 故选B。‎ ‎8.关于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根据糖蛋白的分布可判断细胞膜内、外侧 B. 能溶解脂质的溶剂和蛋白酶都会破坏生物膜 C. 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分子都是跨膜运输的载体 D. 生物膜功能复杂程度关键取决于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脂质中主要是磷脂,磷脂是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在细胞膜的外侧,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形成糖蛋白;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详解】‎ 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故可根据糖蛋白的分布判断细胞膜内、外侧,A正确;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故能溶解脂质的溶剂和蛋白酶都会破坏生物膜,B正确;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分子不都是跨膜运输的载体,还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等,C错误;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功能越复杂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D正确。‎ 故选C。‎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霜叶”和“二月花”呈现颜色的色素分布的结构依次是 A. 叶绿体、液泡 B. 液泡、液泡 C. 叶绿体和液泡、液泡 D. 叶绿体、细胞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液泡。正常生长的枫叶是绿色的,这是因为枫叶中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在正常光合作用期间,叶绿体中的色素对绿光的吸收量非常少,几乎都反射出来了,造成了叶片的绿色.而到了秋天,叶片衰老,由于叶绿素不够稳定,逐渐分解,而失去了反射绿光的作用,而这时花青素的颜色就显现出来了,花青素又称红色素,位于叶片细胞中的液泡内,它与叶片中其他色素不同,不参与光合作用。‎ ‎【详解】植物细胞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中,叶绿体中的色素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的含量多使植物呈现绿色,到了秋天,叶片中叶绿素不够稳定,逐渐分解,失去了反射绿光的作用,而这时花青素的颜色就显现出来了,花青素位于叶片细胞中的液泡内,故呈现“霜叶”颜色与叶绿体和液泡中色素有关,植物花瓣细胞的大液泡中含有花青素,使花瓣呈现一定的颜色,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0.下图表示某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的部分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图示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B. 囊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不消耗ATP C. 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的化学成分相似 D. 线粒体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分泌蛋白的运输过程依靠膜的流动性发生了生物膜的融合,A正确;囊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B错误;在化学成分上,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具有相似性,都主要含有磷脂和蛋白质,C正确;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提供能量,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11.下图为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③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会形成染色体 B. 物质进出细胞核都要经过②‎ C. 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与④有密切关系 D. ①和④在有丝分裂中规律性地消失和重建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①为细胞核的核膜,为双层膜结构,②为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③为染色质,④为核仁,与核糖体和某种RNA的形成有关。‎ ‎【详解】③为染色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分裂期会形成染色体,A正确;②为核孔,它是某些大分子,如蛋白质、RNA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小分子物质一般不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B错误;④是核仁,它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C正确;①是核膜、④是核仁,在有丝分裂的前期消失,在有丝分裂的末期重现,D正确。 ‎ 故选B。‎ ‎12.下图为物质P和Q跨膜运输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P可能是C02 B. Q一定是H2 0‎ C. P和Q运出细胞都需要载体 D. P和Q运出细胞并不都消耗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物质P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到高浓度,表示主动运输,特点需要载体和能量;物质Q的运输方向是高浓度到低浓度,表示被动运输,包括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自由扩散的特点是不需要载体和能量。‎ ‎【详解】C02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根据分析可知,P表示主动运输的物质,Q可表示自由扩散运输的物质,故Q可能是C02,A错误;水分子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可用物质Q表示,但物质Q不一定是水,B错误;物质P出细胞需要载体,物质Q出细胞是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而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C错误;物质P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到高浓度,表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物质Q的运输方向是高浓度到低浓度,可表示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以及相关实例,同时根据图中物质运输的特点判断运输方式,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13.质膜外某物质浓度与该物质进入质膜内速率的关系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B. 该物质通过质膜时必须与载体蛋白结合 C. 该物质可能是葡萄糖或O2‎ D. 质膜内该物质浓度一定小于质膜外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物质浓度的增加,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增加,到达一定浓度时,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不再增加,可推断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二者都与载体数量有关。‎ ‎【详解】自由扩散的动力是浓度差,与膜外物质浓度成正比,A错误;物质到达一定浓度时,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不再增加,可推断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二者都与载体数量有关,B正确;氧气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膜的,C错误;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主动运输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D错误。 故选B。‎ ‎14.关于“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原生质体的体积不断变大 B. 在盖玻片一侧滴加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 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D. 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有正常生理功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 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详解】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由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原生质体的体积缩小,细胞发生质壁分离,A错误;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由于细胞壁的存在,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B正确;当蔗糖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时,不会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的时候,说明细胞已经死亡,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功能,D错误。‎ 故选B。‎ ‎15.‎ 脂肪酸合酶(FAS)是合成长链脂肪酸的关键酶,其在动物一般组织细胞中合成量很低,但在乳腺癌、卵巢癌等肿瘤细胞中合成量很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FAS具有催化和调节作用 B. 温度越高,FAS的活性越强 C. FAS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D. FAS可由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产生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酶具有催化作用,激素具有调节功能,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酶发挥作用的场所可以是细胞内也可以是细胞外。‎ ‎【详解】FAS即脂肪酸合酶,酶的作用是催化,没有调节功能,A错误;高温、过酸、过碱酶都会失活,B错误;FAS是一种酶,酶既可以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又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C错误;根据“脂肪酸合酶(FAS)在动物一般组织细胞中合成量很低,但在乳腺癌、卵巢癌等肿瘤细胞中合成量很高”,说明FAS可由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产生,D正确。‎ 故选D。‎ ‎16.在生产啤酒时,麦芽中多酚氧化酶(PPO)会降低啤酒质量。pH和温度对PP0活性影响的曲线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PP0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 PP0的最适温度为‎80℃‎ C. 制备啤酒的最适pH为8.4‎ D. ‎90℃‎高温下,PP0因空间结构破坏永久失活 ‎【答案】A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故麦芽中多酚氧化酶(PPO) 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三条曲线对比可知该酶的最适温度在‎80℃‎左右,不一定为‎80℃‎,B错误;该酶会降低啤酒的质量,因此酿酒时应降低该酶活性,而pH控制在8.4,该酶的活性最高,C错误;由图可知,‎90℃‎时PP0仍有活性,故‎90℃‎使PP0的空间结构发生不可逆性改变导致酶活性降低,D错误。‎ 故选A。‎ ‎17.绿叶海蜗牛可将食物中海藻的叶绿体保留下来吸收到自身细胞中利用,其一生进食一次后就可仅靠阳光饱食终日。下列有关绿叶海蜗牛细胞中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TP合成所需要的能量全部来自于光能 B. ATP和ADP中都含有高能磷酸键和腺苷 C. ATP的合成与分解所需酶的种类不同 D. 黑暗中ATP合成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 ‎【答案】A ‎【解析】‎ ‎【分析】‎ ‎1、ATP分子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ATP分子不稳定,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容易断裂,并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  2、生物体内ATP的含量很少,但其与ADP相互转化的速度很快,这样可以保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供应。‎ ‎【详解】绿叶海蜗牛细胞中ATP可来源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A错误;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断裂一个高能磷酸键可形成ADP和Pi,ADP含一个高能磷酸键,ATP中的A为腺苷,由一分子腺嘌呤和一分子核糖组成,B正确;ATP的合成需要ATP合成酶催化,ATP的分解需要ATP的水解酶催化,C正确;黑暗中通过细胞呼吸合成ATP,即ATP的合成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D正确。‎ 故选A。‎ ‎18.细胞内糖分解代谢过程如图,①~④代表不同生理过程,甲~丙代表不同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细胞中能发生过程③或④‎ B. ②过程只能发生在线粒体中 C. 只有①、②过程能产生ATP D. 过程②比①释放的能量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的阶段,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①②为有氧呼吸;③、④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①③和①④均属于无氧呼吸过程。‎ ‎【详解】③为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马铃薯的块茎、甜菜的块根等无氧呼吸可产生乳酸,④为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过程,大部分植物组织无氧呼吸可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A正确;②过程为有氧呼吸的二、三阶段,真核生物该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原核生物该过程发生在细胞质中,B错误;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均能产生ATP,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故图示中只有①、②过程能产生ATP,C正确;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释放了大量的能量,①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故过程②比①释放的能量多,D正确。‎ 故选B。‎ ‎19.在适宜温度下测得的小麦种子气体交换相对值与02浓度之间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02浓度≥l0%时,产生C0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B. O2浓度增加时,无氧呼吸受抑制导致QR段曲线下降 C. 若图中AB与BC等长,则C点时有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多于无氧呼吸 D. 若将实验材料换为等量花生种子,在只进行有氧呼吸时02的吸收量将增加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表示小麦种子在不同氧气浓度下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P点之前,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说明植物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P点后,O2的吸收量等于CO2释放量,说明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 ‎【详解】02浓度≥l0%时,O2的吸收量等于CO2释放量,说明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0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A正确;O2浓度增加时,无氧呼吸受抑制同时有氧呼吸较低,故导致QR段释放二氧化碳减少,曲线下降,B正确;若图中AB与BC等长,说明C点时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等于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而消耗的有机物则是有氧呼吸小于无氧呼吸,C错误;若将实验材料换为等量花生种子,由于花生种子中含有脂肪较多,脂肪在氧化分解时需要消耗较多的氧,故在只进行有氧呼吸时02的吸收量将增加,D正确。‎ 故选C。‎ ‎20.关于实验中酒精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检测花生子叶切片中的脂肪时,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 B. 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需加入适量的无水碳酸钠 C. 可用无水乙醇代替层析液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D. 可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与质量分数为l5%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制备根尖的解离液 ‎【答案】C ‎【解析】‎ 检测花生子叶切片中的脂肪时,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经过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染色后的浮色,A正确;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通常用无水乙醇提取,无水碳酸钠具有吸湿作用,能够除去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中的水分,所以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需加入适量的无水碳酸钠,B正确;分离绿叶中的色素,不能用无水乙醇代替层析液,C错误;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可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与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制备根尖的解离液,以用于根尖细胞的解离,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中“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相关生物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理解相关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以达到举一反三。‎ ‎21.下列有关探索光合作用的实验中,叙述错误的是 A. 与黑藻相比,水绵更适合用作探究光合作用场所的材料 B. 金鱼藻是水生植物,利于探究光合作用产生02时收集气体 C. 卡尔文利用小球藻,探明了光合作用中C02中碳的转移途径 D. 经暗处理的天竺葵叶片曝光后,不用脱色可直接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萨克斯的实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 (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详解】与黑藻相比,水绵具有螺旋状的叶绿体,更适宜用作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A正确;金鱼藻是水生生物,用作探究光合作用产物O2时,利于收聚气体,B正确;卡尔文利用小球藻,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先形成三碳化合物,再形成葡萄糖,C正确;经暗处理的天竺葵叶片曝光后,必需经酒精脱色后再加碘液检测有无淀粉生成,以防止叶片中的叶绿素的颜色干扰实验结果的观察,D错误。 故选D。‎ ‎22.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光反应阶段不需要酶的参与 B. CO2的消耗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C. 光合作用中既有[H]产生又有[H]消耗 D. O2的生成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以及C5。‎ ‎【详解】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都需要酶的参与,A错误;CO2的消耗属于暗反应,在有光和无光条件下均可进行,B错误;光反应过程水的光解可产生还原氢,暗反应过程C3的还原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C正确;氧气是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 ‎23.人工一次性施加C02和自然种植两种条件下,测得大棚油桃光合速率的变化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人工施加C02的时间应在8时前 B. 13时胞间C02供应不足使光合速率较低 C. 阴影面积表示人工施加C02条件下多积累的有机物量 D. 15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叶绿体、线粒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自然种植的大棚和人工施加CO2的大棚内油桃光合速率变化曲线,从8点~13点,人工一次性施加CO2的大棚内油桃光合速率快于自然种植的大棚。‎ ‎【详解】从8点开始,人工一次性施加CO2的大棚内油桃光合速率快于自然种植的大棚,说明人工施加C02的时间应在8时前,A正确;13时光照较强,植物气孔关闭,人工一次性施加CO2的大棚和自然种植的大棚内均会导致胞间C02‎ 供应不足,光合速率下降,B正确;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人工施加CO2后,油桃多积累有机物的量,C正确;15时叶肉细胞积累有机物为正值,故产生ATP的部位有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D错误。‎ 故选D。‎ ‎24.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机体内的体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 B. 在间期DNA分子复制但染色体数目未加倍 C. 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D. 细胞周期中的大部分细胞都处于分裂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个细胞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括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分裂间期主要是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提供物质准备。‎ ‎【详解】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机体内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比如已经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能进行有丝分裂,A错误;分裂间期随着DNA的复制完成,核DNA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B正确;细胞分裂间期进行DNA复制,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C错误;分裂间期所占的时间通常占细胞周期的90%-95%,故细胞周期中的大部分细胞都处于分裂间期,D错误。‎ 故选B。‎ ‎25.下图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显微镜下可清晰地看到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是①‎ B. 处于细胞分裂间期的是②‎ C. ③细胞内的高尔基体的活动显著加强 D. ④细胞中DNA数量不变,但染色体数目加倍 ‎【答案】C ‎【解析】‎ ‎【分析】‎ ‎①图中染色体的着丝点全部排列在赤道板上,为有丝分裂的中期,②图中存在细胞核,中心体正在复制,应为有丝分裂的间期,③图中细胞膜从中间缢裂,细胞两极重新形成细胞核的核膜,为有丝分裂的末期,④图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为有丝分裂的后期。‎ ‎【详解】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故显微镜下可清晰地看到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是①中期,A正确;根据分析可知,②为有丝分裂间期,B正确;③为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末期图,细胞膜从中间缢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高尔基体活动加强,在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将细胞分成两个子细胞,C错误;④为有丝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细胞中DNA数量不变,但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 故选C。‎ ‎26.洋葱体细胞有l6条染色体,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数依次是 A. 16、32、32 B. 32、32、‎32 C. 32、0、32 D. 16、0、32‎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中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加倍,分开的姐妹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分向两极的两套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 ‎【详解】洋葱体细胞有l6条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变化特点是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两极,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每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没有姐妹染色单体,因此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数依次为32、0、32,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7.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关系如图。此时细胞内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 纺锤体形成 B. 着丝点分裂 C. 细胞板形成 D. 出现新的核膜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b:c=1:2:2,即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DNA分子数目=1:2:2,说明此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或有丝分裂中期。‎ ‎【详解】纺锤体在有丝分裂的前期形成,有丝分裂的前期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DNA分子数目=1:2:2,符合图示,A正确;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后期,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DNA分子数目=1:0:1,与图示不符,B错误;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没有细胞板的形成,C错误;有丝分裂的末期重新形成核膜、核仁,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DNA分子数目=1:0:1,与图示不符,D错误。‎ 故选A。‎ ‎28. 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细胞分化具有持久性、不可逆性和遗传物质多变性等特点 B. 细胞分化增加了细胞的种类 C. 细胞分化有利于提高机体生理功能的效率 D. 细胞分化的原因是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意义: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解:A、细胞分化具有持久性、不可逆性,但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A错误;‎ B、细胞分化增加了细胞的种类,B正确;‎ C、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C正确;‎ D、细胞分化的原因是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 故选:A.‎ 考点:细胞的分化.‎ ‎29.研究人员发现,一组非肽类Caspase抑制剂能够抑制细胞凋亡中信号的传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凋亡中的信号传递与某种蛋白质有关 B.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编程性死亡 C. Caspase抑制剂在核糖体上合成 D.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失控都会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叫细胞编程性死亡。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详解】细胞凋亡中的信号传递需要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接受信号分子,故与受体蛋白有关,A正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叫细胞编程性死亡,B正确;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Caspase抑制剂为非肽类,故不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C错误;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活动,但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失控都会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D正确。‎ 故选C。‎ ‎30.关于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体只有体细胞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套基因 B.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只有处于离体状态时才有可能表现出全能性 C. 动物体细胞不能表现出全能性,其原因是所含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D. 由于细胞分化,生物体内的细胞全能性不能表达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细胞的全能性以产生个体为标志,若无个体产生,则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详解】在生殖细胞中也含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因此生殖细胞也具有全能性,A错误;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只有处于离体状态时才有可能表现出全能性,在生物体内,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不能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为不同的组织器官,B正确;动物体细胞不能表现出全能性,其原因是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全能性逐渐受到抑制,细胞分化潜能变窄,但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C错误;生物体内的细胞由于未离体,而只能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分化成不同的组织或器官,而不能表现全能性,D错误。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实例,要求考生识记全能性的概念,掌握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具体实例进行判断。‎ ‎31.人体细胞中甲、乙、丙三种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如图,a、b、c为小分子有机物。据图回答:‎ ‎(1)图中元素X为__________,甲的中文名称为______________。在细胞分裂间期中Ⅰ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 ‎(2)在人体细胞中a和b共有________种,a与b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与c之间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称为____________,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c是丙具有多样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N、P (2). 脱氧核糖核酸 (3). 染色质 (4). 8 (5). 五碳糖不同、含氮碱基不完全相同 (6). 肽键 (7). —CO—NH— (8). c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不同均会形成丙的多样性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结构Ⅰ是染色质(染色体),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结构Ⅱ是合成蛋白质的机器,即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故甲为DNA,乙为RNA,丙为蛋白质,a为脱氧核糖核苷酸,b为核糖核苷酸,c为氨基酸,X为N、P元素,Y为N元素。‎ ‎【详解】‎ ‎(1)根据分析可知,a为脱氧核糖核苷酸,b为核糖核苷酸,其组成元素为C、H、O、N、P,故元素X为N、P。甲为脱氧核糖核酸,丙为蛋白质,结构Ⅰ在细胞分裂的间期为细丝状的染色质,分裂期螺旋形成染色体。‎ ‎(2)a为脱氧核糖核苷酸,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b为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人体细胞中既有DNA又有RNA,含有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即在人体细胞中a和b共有8种,组成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的五碳糖不同,核糖核苷酸中为核糖,脱氧核糖核苷酸中为脱氧核糖,含氮碱基也不完全相同,核糖核苷酸组成的RNA含有A、U、G、C四种碱基,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的DNA含有A、T、G、C四种碱基。‎ ‎(3)c为氨基酸,c与c之间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称为肽键,可表示为-CO-NH-。丙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多样性从氨基酸的角度分析有:c(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不同均会形成丙(蛋白质)的多样性。‎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蛋白质、核酸、核糖体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核糖体、蛋白质、核酸的元素组成、蛋白质的结构、染色体和染色质的组成和特点。‎ ‎32.我国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具有分泌功能的高等植物新种,该植物细胞的局部结构模式图如下。据图回答:‎ ‎(1)上图为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它是通过_______________观察得到的。通常判断某细胞为高等植物细胞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结构A为______________;能实现相邻细胞之间信息交流的结构F为_________________;E是细胞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要场所。‎ ‎(3)研究各种细胞器结构和功能常用的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西瓜的红色果肉细胞而言,色素存在于液泡中,该细胞器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检验,该分泌物是一种蛋白质。研究分泌蛋白的运输途径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该分泌物从合成到分泌经过的细胞器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和字母表示)。‎ ‎【答案】 (1). 电子显微镜 (2). 有细胞壁,没有中心体 (3). 核孔 (4). 胞间连丝 (5). 有氧呼吸 (6). 差速离心法 (7). 调节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8). 同位素标记法 (9). B→C→G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A表示核孔, B表示核糖体,C表示内质网,M表示内质网产生的囊泡,G表示高尔基体,N表示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E为线粒体,F为胞间连丝。‎ ‎【详解】(1)图示中显示了复杂的细胞器和细胞核的核孔等结构,应为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亚显微结构。该细胞含有细胞壁,没有中心体,应为高等植物细胞结构图。‎ ‎(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结构A应为核孔。相邻的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完成信息交流,则F代表胞间连丝。E是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3)分离细胞器常用差速离心法。液泡内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可以调节细胞内的液体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4)研究分泌蛋白的运输途径常用的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在图示细胞中,B表示核糖体,C表示内质网,M表示内质网产生的囊泡,G表示高尔基体,N表示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故该分泌物从合成到分泌经过的细胞器依次为B→C→G。‎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理解、综合能力和识图能力。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3.某小组拟验证“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受pH影响”,设计实验操作步骤如下。分析回答问题:‎ 步骤 ‎ 组别 甲 乙 丙 ‎①加入H202溶液 ‎2mL ‎2mL ‎2mL ‎②滴加新鲜猪肝研磨液 ‎2滴 ‎2滴 ‎2滴 ‎③不同实验条件处理 lml5%的盐酸溶液 lml5%的氢氧化钠溶液 A ‎④保温 ‎5分钟 ‎⑤观察试管中的变化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的可观测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的A应为__________________。上述操作步骤存在明显的缺陷,请写出改正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欲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能用过氧化氢作为底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PH (2). 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3). 单位时间内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量 (4). 1mL蒸馏水 (5). 步骤②与③互换顺序 (6). 甲、乙组气泡产生速率比丙组小 (7). 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解析】‎ ‎【分析】‎ 本题为验证 “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受pH影响”,故实验自变量为pH,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可用过氧化氢酶的分解速率表示,可观测指标是分解过氧化氢产生的气泡数量;设置试验时应注意设置对照组;温度升高会加速过氧化氢自身的分解速度。‎ ‎【详解】(1)本题研究的问题是“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受pH影响”,故实验自变量为pH,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可观测指标是单位时间内分解过氧化氢产生的气泡数量。‎ ‎(2)实验自变量为PH不同,甲试管加的盐酸,为酸性条件,乙试管加的氢氧化钠,为碱性条件,故丙试管为对照组,步骤③中的A应为1mL蒸馏水;因为酶具有高效性,为保证反应结果为相应PH值下酶作用的结果,应先处理酶到相应PH值下在进行实验,故步骤②与③应互换顺序。‎ ‎(3)由于低于或高于酶的最适PH,酶活性均会降低,故甲、乙组气泡产生速率比丙组小。‎ ‎(4)由于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温度不同时,过氧化氢自身分解的速率不同,故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能用过氧化氢作为底物。‎ ‎【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验证酶活性的影响因素,要求考生明确实验的目的,正确区分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能对实验进行修正。‎ ‎34.水果蔬菜的智能温室大棚种植为现代农业创造了更美好的发展前景。图1为大棚蔬菜西兰花叶片的叶绿体中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其中甲~丁表示不同的物质;图2为叶片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C02吸收和释放速率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回答:‎ ‎(1)叶片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产生的_____________可以被暗反应利用;光照下,图1中ATP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影响叶片叶绿体中暗反应的外部环境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t2~t3时,限制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t2~t3时相比,t3~t4时和t4后短时间内,图1中丙的含量变化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t1~t2时,给予充足恒定的光照,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场所)上色素吸收光能增加,使水在光下分解加快,进而加快暗反应中______________(选填“甲、乙、丙、丁”)的利用。有利于提高西兰花的产量。‎ ‎【答案】 (1). [H]和ATP (2). A→B (3). 光照强度、C02浓度 (4). C02浓度 (5). 增加 (6). 增加 (7). 类囊体薄膜 (8). 乙、丙、丁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A为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B为叶绿体基质,甲为葡萄糖,乙为二氧化碳,丙为三碳化合物,丁为五碳化合物。‎ 分析图2,图示为不同处理条件下光合速率的变化,t1‎ 之前,光合速率较慢,且保持相对稳定;t1→t2,光照增强,光合速率逐渐加快;t2→t3,光合速率保持相对稳定;t3→t4,CO2浓度升高后,光合速率加快;t4后,没有光照,光合速率迅速降低。‎ ‎【详解】(1)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可用于暗反应C3的还原。图1中A为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B为叶绿体基质,光照下,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光反应产生ATP用于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暗反应,故图1中ATP的移动方向是A→B。‎ ‎(2)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还原,外界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直接影响二氧化碳的固定,光照强度可通过影响光反应产生还原氢和ATP的量影响C3的还原进而影响暗反应,故影响叶片叶绿体中暗反应的外部环境因素可能有光照强度和C02浓度。‎ ‎(3)图2中t2~t3段光照充足,t3时充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增加,说明t2~t3限制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是二氧化碳浓度。t3~t4段与t2~t3段相比,t2~t3段二氧化碳浓度较低,t3~t4段二氧化碳浓度较高,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固定形成三碳化合物的速率加快,形成C3的速率加快,图1中的丙是C3含量,即丙增加。t4遮光后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减少,所以C3积累,即丙也增加。‎ ‎(4)图2中,t1~t2段光照增强,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加,类囊体膜上水光解加快、氧气释放增多,[H]和ATP生成增多,最终导致暗反应加快,二氧化碳、五碳化合物和三碳化合物的消耗增多,由分析可知,甲为葡萄糖,乙为二氧化碳,丙为三碳化合物,丁为五碳化合物,即加快暗反应中乙、丙、丁的利用,有利于提高西兰花的产量。‎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中光反应与暗反应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35.科学家研究发现,抽取扁桃体中的干细胞可用来修复受损的肝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干细胞是指动物和人体内_____________的细胞。‎ ‎(2)人体内的骨髓造血干细胞能分化出的细胞有______,其中较适合提取纯净细胞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体干细胞有丝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变化如图。其中0→B为有丝分裂的_________期,此时细胞内的主要物质变化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E→F所示分裂时期,该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体受损的肝脏中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完成的。‎ ‎【答案】 (1). 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 (2).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 (3). 成熟的红细胞 (4). 间 (5). DNA的复制 (6). 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7). 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8). 细胞凋亡 ‎【解析】‎ ‎【分析】‎ 干细胞是指动物和人体内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图示中AB段由于DNA复制使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一条变为两条,BC段表示前期,CD段表示中期,由于后期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上变为一条DNA,故D-E为后期,E→F为末期。‎ ‎【详解】(1)干细胞是指个体发育过程中,少数具有分裂能力,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分化成一种以上类型细胞的多潜能细胞。‎ ‎(2)造血干细胞属于多功能干细胞,可分化成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各种血细胞。人(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核膜和其他各种细胞器膜,所以是制备纯净细胞膜的最佳材料。‎ ‎(3)AB段由于DNA复制,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一条变为两条。DNA复制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故0→B为有丝分裂的间期,此时细胞内的主要物质变化是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由于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上变为一条DNA,故D-E为后期,E→F为末期,有丝分裂末期时动物细胞膜从中间缢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则在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将细胞分裂形成两个。‎ ‎(4)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来完成的。‎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