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一中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福建莆田一中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友情提示: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祝你考试顺利!)‎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 “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 (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型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如果还能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就能留住乡愁,不会留下“乡痛”。‎ B. 把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保存下来,可以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C. 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 D. 发展教育、商业、娱乐休闲产业,使乡村记忆产生新的凝聚力,是留住乡愁的积极态度。‎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并提出具体措施。‎ B. 乡村记忆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作者系统地详述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C. 文章指出了保留乡村记忆的重要性,新型城镇化建设前期规划应将之放在首位。‎ D. 文章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大规模的城镇化让“乡愁”无处安放。‎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 B. 居民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人文关怀的体现。‎ C. 乡村祭祀场所属于封建思想残余,城镇化过程中应大刀阔斧让其全部消亡。‎ D. 新型城镇化的理想境界是让乡村记忆的内涵和外延在科学扬弃的前提下与时俱进,迸发出活力。‎ ‎【答案】1. A 2. A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原文“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选项“如果还能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就能留住乡愁,不会留下‘乡痛’”推理错误。‎ ‎2. ‎ 试题分析:应为“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选项中的“提出具体措施”无中生有。‎ 点睛:论述类文文章的结构较为简单,围绕一个概念展开,主要的行文方式是总分总的结构,或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结构,在总分总的结构中“分”的部分又有并列式和层进式之分,注意结合文章进行具体的分析。此题为总分总的方式,注意答出各部分的内容。‎ ‎3. 试题分析:原文“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选项“乡村祭祀场所属于封建思想残余”曲解文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这一辈子 石钟山 ‎①家是什么,每个人对家的理解或许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每个时期,对于家的概念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差别。家是藏在心底里的一个小巢,秘密而又温暖,不管什么人,只要一想起家,心里是热的,眼睛是潮湿的。 ‎ ‎②童年的家,是放在床头的一本小人书,是藏在床下角落里的一把弹弓,还有母亲的一声声呼唤。童年对家眷恋而又无知,有一串笑声,有一份梦想就足够了。它不需要有多大,只要能装载下那一点点玩梦便足够了。童年时对家没有更多的奢望,贫也好,富也好;大也罢,小也罢,它装载的都是童年天真的欢乐,真实的梦幻。父亲是座山,母亲是条河,父母的风景是流动的,是动人的。 ‎ ‎③青年人的家是一张床,是客栈。因为是青年了,就有了许多在外面的世界闯荡的理由,疲了,累了,那一张床便成了休身养息的地方。这里有父亲探询的目光,母亲无休止的唠叨。青年人对这一切都习惯了,吃了,喝了,睡了,力气和勇气又重新回到了身上,一虎身站起来,青年已人高马大,个头早已超过了父母。父母小心仰视着眼前的青年,青年人无所顾忌地甩一下头,很响地带上房门,走了。留在家里的是父母双亲担心的叹息。‎ ‎④青年人闯荡出了一些眉目,便在家里大着声音讲话,指点江山;失意了,家就是一个港湾,是父亲伸过来的一条臂膀,是母亲盛满爱意的热面。青年人忍不住,流泪了。在家里流下的眼泪,是咸是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换来了同情和鼓励。这时的家,更像是一座加油站,避风港。 ‎ ‎⑤青年人有时对家也会生出烦来,母亲的唠叨,父亲的阻止,让青年人觉得碍手碍脚,然后就一门心思地想,要是没有家里的管束多好,想干嘛就干嘛,于是就盼着自己有个家。日子复日子地过着,青年人长大了,大到了谈婚论嫁,成家立业了。 ‎ ‎⑥终于,青年人成家了,有了自己的家。从父母的家里分离出来,正如当年从父母的身体里分裂出来一样。青年人有了妻子或丈夫,两个人构筑一个爱的小巢,每天清晨在门口分别,爱意缠在心口,一天都是温暖、踏实的。终于盼到适于重逢的时候,厨房里是两个人忙碌的身影,然后是饭桌前的恩爱,和着有一搭、无一搭的拌嘴,这时的家甜蜜又温馨。 ‎ ‎⑦一晃,他们生子了。随着一声啼哭,小家便红火了,热闹了,接下来的日子里,苦苦辣辣酸酸甜甜。年轻的父母开始为家牵肠挂肚,孩子吃饱了吗,喝水了吗,睡觉了吗?出去玩儿得小心,要注意安全。提心吊胆了一整日,下班铃一响,抓起包往家赶。推开门,看见孩子仰着小脸正冲着自己笑,叫一声爸爸和妈妈,这一刻,就是家的全部。 ‎ ‎⑧游子的家又是另一番模样了,在遥远的异地,不管成功与失败,不管成家立业多少年,他们的背后都仍然有另外一个家,那就是他们曾经出生、成长,后来又离开的家。身在异地他们总是感到不踏实,梦也总是出奇得多,这些梦大都和家有关。年迈的双亲,儿时的伙伴,还有门前流淌的河——无一不在梦中迭现。抹一把脸颊,才发现已被梦中的泪水打湿。忙也好,闲也罢,下了决心,挤出时间,焦渴地说一声:回家。‎ ‎⑨此时游子已然忘了自己的小家,想的更多的是故乡那个家。坐火车,坐飞机,回来了,远远地望见了故乡上空飘着的炊烟,又看见了那条青石板路,还有那条已经干涸的小河,热热地唤一声:到家了。‎ ‎⑩直到这时,游子的心才是踏实的,坐在父母面前,听父亲因操劳一辈子而发出的叹息,和母亲衰弱的唠叨,游子流泪了。泪热热的一直流到父母的心里。‎ 游子心安神泰地住上几日,便又挂念起远在千里的小家了。孩子还好吗,家里还好吗?于是,又心神不定地踏上了回程。匆匆推开家门,看着熟悉的一切,心踏实了下来。这样的心情不会持续太久,遥远的那个家,又成了永远的想念。于是又一番的重复,时光荏苒,就有了日子,有了年头。‎ 家,永远是人们心口的痛。‎ ‎(摘编自《美文》2013年第12期)‎ ‎4. 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第②段画线句运用比喻,把父亲比作“山”,写出父亲的伟岸、深沉,把母亲比作“河”,凸显母亲性情的灵动与温柔。‎ B. 第⑥段画线句意在表明青年人成家,是生命成长的一种必然,这种分离对于父母来说,有欣喜也有疼痛。‎ C. 第⑦段着意营造了家的温馨氛围,既表现年轻父母的幸福,也表现青年人随着身份的改变而自觉强化了的责任与牵挂。‎ D. 第⑨段画线句,意在抒发游子对家乡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的不满和忧伤之情,表明故乡是游子的心灵归宿和情感寄托。‎ E. 本文透视生活,领悟人生,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以其强烈深沉的抒情性,获得了感人的力量。‎ ‎5. 文章依次写了哪几个家,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6. 第③段画线语句揭示了父母怎样的内心感受?请简析。‎ ‎7. 有人建议把标题“人这一辈子”改为“家是人们心口的痛”,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 DE 5. 童年的家,简单的,单纯的,装载着童年的欢乐;青年人的家,是休身养息、汲取力量的地方;青年人自己的小家,是甜蜜温馨让自己牵肠挂肚的地方;游子的老家,是他们魂牵梦绕的根之所在;游子的小家,是甜蜜温馨让自己牵肠挂肚的地方。 ‎ ‎6. “小心仰视”表现出父母对子女成长壮大的关心和谨慎的欣喜,“双亲担心的叹息”流露出父母为不成熟的子女可能遭遇的人生挫折而担心。 ‎ ‎7. 示例一:以“人这一辈子”为题合适。理由:①与文章分阶段叙说人生体验相照应。 ②突出“人这一辈子”与家的千丝万缕的联系。③口语化的标题,有生活气息。示例二:以“家是人们心口的痛”为题合适。理由:①突出人们对家有着无法割舍的情感。②“家”是全文的线索,以此为题,使文章结构严谨。③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4. 试题分析:D项,“对家乡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的不满和忧伤之情”曲解文意;E项,“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不明显。‎ ‎5. 试题分析:情节的概括是散文常见的命题方式,往往概括物象的特征,事情的经过,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注意锁定文章的区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此题注意抓住“童年的家”“青年人的家”“青年人自己的小家”“游子的老家”“游子的小家”的角度分析。‎ ‎6. 试题分析:注意抓住“小心仰视”“双亲担心的叹息”等重点词句进行分析。‎ ‎7. 试题分析: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分析理由,重点答出“照应”“线索”等作用。‎ ‎..................‎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垝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尚书左仆射裴頠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转豫章内史,以母忧,不之官。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宜谥曰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朝廷惮焉。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艾言于冏曰:“嵇侍中善于丝竹,公可令操之。”左右进琴,绍推不受。冏曰:“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冏大惭。艾等不自得而退。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交兵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 ‎ (节选自《晋书·忠义传·嵇绍》)‎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垝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 B. 《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垝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 C. 《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垝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 D. 《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垝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 ‎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B. 谥号,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C. 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所祭祀的土神谷神,后来也用来指国家。‎ D. 行在所,也称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有时也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文中指后者。‎ ‎10.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父得罪 曩将罪之,今召以为子傅 B. 以母忧,不之官 晋近,奚不之晋 C. 而卒不能用 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 D. 绍虽虚鄙 逮至远鄙郊外之臣 ‎11. 下列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 当轨物作则 名之者谁 B. 垂之于后 无案牍之劳形 C. 若释公服从私宴 而疑邻人之父 D. 飞箭雨集 山水之乐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嵇绍有知人之明,交友谨慎。他不去趋附受宠信的外戚贾谧,甚至拒绝与之交往, 贾谧后因合谋陷害太子被杀。‎ B. 嵇绍不畏权贵,正直敢言。大胆指出广陵公陈准的谥号不合实情,建议修改谥号;劝阻齐王冏大兴土木,鼓励他学习尧舜。‎ C. 嵇绍明礼知耻,坚持原则。他认为作为官员,身穿朝服时,只能谈论时政不能弹琴作乐,拒绝了齐王等人的要求。‎ D. 嵇绍忠于职守,视死如归。朝廷征召,他火速前往荡阴;打败战时众人仓皇溃逃,只有嵇绍挺身保护天子。‎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 ‎(2)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 ‎【答案】8. C 9. C 10. B 11. C 12. D ‎ ‎13. (1)等到贾谧被处死,嵇绍正在官署,因为他不迎合亲附(勾结)恶人,被封为弋阳子, 又升为散骑常侍。 (译出大意给1分;“诛”“阿比”“迁”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嵇绍于是被害死(被射死)在皇帝的身旁,鲜血溅染了御衣,天子为他的死沉痛悲叹。(译出大意给1分;“遂”“哀叹”二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解析】‎ ‎8. 试题分析:原文“《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垝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 ”帝谓 涛 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 “贤侔垝缺”“宜加旌命”之间是因果关系,中间断开,“何”句首语气词,前面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贤侔垝缺”“宜加旌命”之间是因果关系,中间断开,“何”句首语气词,前面断开。‎ ‎9. 试题分析:谥号有褒有贬。‎ ‎10. 试题分析:B项,往,到;A项,罪名,治罪;C项,采用,因为;D项,鄙陋;边远的地方。‎ ‎11. 试题分析:A项,“轨”“名”名词活用做动词,制定法度/命名;B项,“垂”“劳”,使动用法,使……流传/使……辛劳;D项,名词做状语,像雨一样/名词活用做动词,欣赏山水。‎ ‎12. 试题分析:原文“承诏驰诣行在所”,选项“火速前往荡阴”地点错误。‎ ‎13.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诛”“阿比”“迁”“遂”“哀叹”的翻译。‎ 参考译文:‎ 嵇绍,字延祖,曹魏中散大夫嵇康之子。十岁时失去父亲,奉养母亲孝顺恭敬。因为父亲(的缘故)被降罪,闲居在家。山涛主管挑选官员,对武帝说:“《康诰》中说‘父子之间的罪过不应相互牵累’,嵇绍的贤能与垝缺相齐,应该加以表扬征召,请任命他为秘书郎一职。”皇帝对山涛说:“像你所说的,(他的才能)完全能够担任秘书丞,何止(仅仅)授予秘书郎呢。”于是下发诏书征用他,嵇绍离开家去做秘书丞。尚书左仆射裴頠(wěi)也很器重他,常说:“如果让嵇延祖任吏部尚书,可使天下不会再遗漏人才了。”沛国的戴晞年轻有才气,当时人们相信他将来必有大用,嵇绍却认为他一定不会成大器。戴晞后来任司州主簿,因为行为不端被驱逐,州里民众都说嵇绍有知人之明。后转任豫章郡内史,因母亲去世,未到任。元康初年,任给事黄门侍郎。当时侍中贾谧凭借着受宠爱的外戚的身份,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潘岳、杜斌等人都依附他。贾谧请求与嵇绍交好,嵇绍拒绝不理。等到贾谧被处死,嵇绍正在官署,因为他不亲附恶人,被封为弋阳子,又升为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去世了,太常奏请加给谥号,嵇绍反驳说:“谥号是用来使死者垂名不朽的,大德之人应当授予大名 ,微德之人就应授予微名,“文武”这些谥号,显扬死者的功德,“灵厉”这些谥号,标志着死者的糊涂昏昧。由于近来掌礼治之官附和情弊,谥法便不依据原则。加给陈准的谥号过誉,应该加谥号为‘缪’。”这件事交给太常处理。当时虽然没有听从嵇绍的意见,但是朝廷大臣都有些惧怕他。 齐王冏辅理朝政后,大兴土木,骄奢更加厉害,嵇绍用谏书规劝说:“夏禹因住房低矮而受人称羡,唐虞因住房简陋而彰显美德,应当去掉大兴土木的烦琐,仔细考虑谦损的道理。”齐王冏虽然以谦顺的态度来回应他,但最终也没能采用(他的谏书)。嵇绍曾经到齐王冏处谈论国事,遇到王冏大设宴会,召集董艾等人共论时政。董艾对齐王冏说:“嵇侍中善于音乐,您可让他弹奏。”身边伺候的人呈上琴,嵇绍推辞不接受。齐王冏说:“今天是欢乐的日子,您为何吝啬弹奏呢?”嵇绍回答说:“您挽救振兴国家,应当制定法度作为准则,使它流传给后人。我虽然浅鄙,身居官位,身穿朝服,在朝廷上谈论时政,怎么可以手持乐器,来做伶人的事情呢!如果脱去公服来参加私宴,就不敢推辞了。”齐王冏非常惭愧。董艾等人不自在就退下了。不久朝廷又有向北征伐的战役,征召嵇绍。嵇绍因天子蒙受风尘,接奉诏书驰往行驾住处。恰逢王师在荡阴战败,百官及侍卫人员都纷纷溃逃,只有嵇绍庄重地端正冠带,挺身保卫天子,军队接近鸾驾,飞箭如雨,嵇绍于是被射死在皇帝的身旁,鲜血溅染了御衣,天子为他的死沉痛悲叹。等到战事平定,侍从要浣洗御衣,皇帝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生平不详。‎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故将军”指李广,他罢官闲居时,夜出饮酒,被霸陵尉以‘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 ’为由拒之门外。‎ B. 第五句直接把司马迁对李广的赞辞“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当作李广的代称,表示对李广的赞赏。‎ C. “射虎”二句写李广单人独骑横山射虎,可见胆气之豪;弓弦惊响而矢发裂石,可见筋力之健。‎ D. 下阕前三句,化用杜甫思慕李广的典故,隐喻晁、杨亲爱自己之意,表达词人决心和朋友安度晚年的愿望。‎ E. 汉时开边拓境,号召立功绝域,健如李广者竟亦投闲,这几句意在痛斥汉统治者进奸佞而逐贤良。‎ ‎15. 这首词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DE 15. ①词人借李广劳苦而不得功勋,英勇而反遭罢黜的故事,申诉自己无端落职、赋闲家居的 不平,表达对当权派倾轧忠良的不满。②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 朋友不以穷达异交的高风;③就算是落魄闲居,也要学李广,要风流潇洒,慷慨激昂,表现了作者宠辱不惊、无所悔恨的坚强自信。④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进奸佞而逐贤良不满。⑤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同时抒写自己虽遭打击而意志不衰的壮士怀抱。‎ ‎【解析】‎ ‎14. 试题分析:D 项,“决心安度晚年”词中并无此意;E项,这是借汉言宋,实则是痛恨南宋朝政腐败,进奸佞而逐贤良,深恐国势更趋衰弱。‎ ‎15. 试题分析:注意结合诗中的重点词语分析“对当权派倾轧忠良的不满”“赞赏朋友不以穷达异交的高风”“宠辱不惊、无所悔恨的坚强自信”“对南宋当局进奸佞而逐贤良不满”“壮志难酬的悲凉”。‎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重点词语分析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9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醉翁亭记》 中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 ‎(2)《爱莲说》中作者从生长环境的角度表示自己对莲花情有独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送东阳马生序》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作者乐以忘忧,不重视物质享受的精神。‎ ‎(4)《记承天寺夜游》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净,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答案】 (1).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朝暮之景”“生长环境”“乐以忘忧,不重视物质享受的精神”“空明澄净,疏影摇曳,亦真亦幻”,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霏”“暝”“淤”“濯”“藻”“荇”的写法。‎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诸葛亮是中国古代最受赞誉且最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出山辅佐刘备,简直是为虎傅翼。‎ ‎②被白蚁潮覆盖的区域,每隔几分钟,便会有断裂的枝桠,或者擎天的巨木主干,呼啦啦落下,轰隆隆倒掉,此起彼伏蔚为大观。‎ ‎③ 国际田联专家诊断,男子‎110米栏项目仍是刘翔和罗伯斯的天下,刘翔的竞技状态与日俱增,而罗伯斯则稍欠稳定且实力有所下滑。‎ ‎④大明朝历经2百多年,不思进取, 颓势久己,崇祯皇帝虽宵衣旰食,终难力挽狂澜,悲凉地吊死在煤山之上。‎ ‎⑤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经常有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会聚在这里,他们各具民族风格与艺术特色的优美歌声在大厅内交相辉映,久久回荡。‎ ‎⑥今年东北大部分地区五风十雨,丰收在望,尤其是三江平原,粮食产量有望突破历史最高值。‎ A. 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④⑤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①为虎傅翼: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褒贬色彩不对。③与日俱增:与:跟,和。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形容不断增长。形容对象不对。⑤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互相映照。形容对象不对错了。②蔚为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④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⑥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次雨。形容风调雨顺。②④⑥使用正确。‎ 点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成语注意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此题考核成语,注意分析褒贬误用和对象错配。‎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后,各参研参试单位纷纷表示,要发奋努力把大型客机打造成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制造强国的标志性工程。‎ B. 《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光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诵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朗诵的行列。‎ C.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发展势头迅猛:无论是在大学校园,还是在产业园区,抑或是在街道社区,各类创业创新赛事如火如荼。‎ D. 桃花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建成生态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乡,制定了五年发展建设规划。‎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项,搭配不当,“大型客机”与“标志性工程”不搭配,应是“努力把大型客机项目打造成……的标志性工程”。B项,定语语序不当,“许多”应放到“朗诵爱好者”前,并在“等”后加“的”;D项,“按照”缺少宾语中心语。‎ 点睛:解答语病类题目,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等。‎ ‎1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韩国乐天集团自签署供地协议后,中国游客抵制韩国的声音就此起彼伏,鉴于目前的情势,不少旅行社下架了赴韩国的旅游产品。‎ B. 改善就业率不是简单的追市场、设置热门专业,更不是让学生“被就业”,而应该更新高校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C. 朗读不仅是一种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手段,更是一种学习语文的方式。央视《朗读者》以其精美的文字、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好评如潮。‎ D. 2017年高考加分政策在 2014年和2015年连续瘦身的基础上再次大规模瘦身,这使得自主招生成为高考录取前获得加分的最珍稀的途径。‎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韩国乐天集团自签署供地协议后”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前一句没有说完,后一句就另起话头,应将“自”放在“韩国乐天集团”之前。B项,“改善就业率”搭配不当,“改善”与“就业率”不搭配。C项,语序不当,应为“朗读不仅仅是一种学习语文的方式,更是一种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手段”。‎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 一个人总是上网,不读书,我认为他是没有文化的。 ______?文化就是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而这个传统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网络的长处是迅速传递当下的信息,它不让人思考。当然如果你素质好,你上网的时候也会思考。 ______?我相信不是从网络上得来的,而是 ______,有了这个底蕴。这样的人上网不怕,他不会被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所左右,所淹没,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答案】 (1). 什么叫文化 (2). 但一个人的好素质从何而来 (3). 他自己真正读过一点书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答题时,应根据对语段内容的感知与理解,结合着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由上文的“没有文化”和下文的“文化就是”这一解释来看,第一空应从什么是文化的角度作答。由上文的“素质”和下文的“不是从网上得来”“有了这个底蕴”“上网不怕”可知,第二空应从“好的素质是从哪里来”的角度作答。第三空自然是从读书的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名字不够响亮不一定影响经济发展 (2). 更名不一定会带来本市的经济腾飞 四、写作 ‎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德国国柏林一个公园里,有十几条长椅,椅下藏有4厘米长的锥形钢刺。只要人们坐下来时间超过10分钟,椅子就会发出警告,钢刺就会冒出来。许多游客说这样的椅子中看不中坐,而当地居民知道,这长椅是最人性化的设计。‎ 对此你有何看法或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得套作、抄袭。‎ ‎【答案】另一种人性化 有一种人性叫钢刺。‎ 柏林公园中,那藏着钢刺的长椅,在游人看来是如此的不合理。殊不知,那正是最人性化的设计。‎ 当你闲庭漫步,坐在长椅上逐渐沉浸于手机的虚拟世界中,那钢刺的出现正是为了提醒你要适可而止。这是多么人性化的一面啊!‎ 我们并非圣贤,总会被乱花迷了眼,被浅草没了蹄。这时,请为自己准备一些钢刺吧。‎ 悬梁刺股亦为人性。也许我们会讶异,少年受此摧残,还曰人性,岂不笑话?但若无那悬梁之绳吊住他的头发,若无那刺骨之锥将他扎醒,有哪有那努力与勤奋呢?若非如此,恐怕早就进了梦乡,只能在梦里金榜题名了吧。‎ 虎妈狼爸亦显人情。提及此只怕我们大多数人不敢苟同,严厉至此,何谈人情?一声呵责,一次鞭笞不就是那钢刺吗?有了错误,屡说不改,若就不闻不问,宽容骄纵,难道就可以称之为人性吗?果然如此,那么也许那些顽童早就成了流连于网吧,混迹于社会的小混混吧。而那些看似不近人情的呵责和鞭策,才是真正的将你从悬崖边往回拽的绳索,人性如此,无需多言。‎ 想必“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言也正是此意,棍棒有时也是人性。‎ 有人把人性比作一张吊床,柔软才应是它本来该有的面目。而钢刺的出现,实在让人难以苟同。可是,你是否留意过架起吊床的钢钉?柔软舒适依然存在,但那结实的钢钉也着实不可或缺。钢钉用它的坚硬与力量托起了柔性的吊床,那其中的柔情与人性化又怎能不被人知晓?我们不能只看到吊床的柔软,看不到钢钉的坚持与执着。‎ 乱花迷眼,浅草没蹄在如今的社会早已变了调调。杂花乱开,野草疯长。这样的处境,你是否敢于长坐?长坐固然无妨,景色倒也合眼,不过只怕那繁花浅草间正游走着毒蛇,一不小心,便会命丧黄泉吧。所以,请给自己一点钢刺,请给自己一点钢刺般的人性。‎ 放眼满山,纵歌驰骋。陌上景色虽独好,但请带上钢刺同行。‎ 因为钢刺亦是另一种人性。‎ ‎【解析】试题分析:参考立意,①爱的真谛(钢刺看上去“邪恶”,让人“扫兴”,实则是在对人们善意的提醒)。 ②自律与他律(自律是人的最高境界,但有时需要从他律开始)。 ③换个角度看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游客与居民的不同观点只是因为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④带刺的长椅告诉(警告)我们什么(放下手机,拥抱真实;手机之外,风景更美……)‎ 点睛:这则材料具有多向性特点学生习作中可能出现的几个常见的立意:①手机的利弊;②不要忽略身边的美;③珍惜时光;④学会交流;⑤生命在于运动;⑥人性化的设计。 显然,①②的立意比较大众,也较切题,③④⑤的立意显得一般。而第⑥点关于“人性化”的写作应是此次习作中最可挖掘的方面,但学生对此的了解不可能深入,习作中可能很少涉及,即便是涉及,也大多属于浅层次的。 其实,人性化指的是一种理念,它要求设计者既能满足消费者的功能诉求,又能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人性化包含三个自然属性: ①人的生理层面的自然属性:“人类总是要求拥有快乐而不是痛苦”。 ②人的心理层面的自然属性:“人类总是要求得到尊重而不是贬抑”。 ‎ ‎③人的心灵层面的自然属性:“人类总是希望有长久的目标而不是虚度一生”。‎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