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中原名校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
高三地理试题
命题:名校九校地理命题研究组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X级别的太阳耀斑,是太阳风暴中最强烈的一个级别,这起源于2015年爆发的著名的大阳黑子Active Region 12297(AR12297)。下面是NASA大阳动力天文台捕捉到的这个巨大的X级别太阳耀斑爆发的图像。据此回答1~3题。
1.这个著名的太阳黑子Active Region 12297
(AR12297)下一次爆发的时间可能是
A.2020年 B.2046年
C.2025年 D.2030年
2.此次太阳黑子活动时,可能带来的影响
A.太阳黑子能影响地球气候,从而影响
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
B.太阳黑子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
C.太阳黑子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黑子发出的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
3.这次太阳爆发的超级耀斑强烈的喷发,可能使
地球
A.可见光减少 B.红外线减少
C.紫外线增多 D.太阳常数减小
太阳辐射中被绿色植物用来进行光合作用的那部分能量称为光合有效辐射,简称PAR,它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产品质量。读“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Q)与PAR的多年月平均值变化曲线图”,回答4~5题。
4.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Q)与PAR的季节变化
特点是
A.Q值夏秋季节小,冬春季节大 B.PAR值冬春季节小,夏秋季节大
C.PAR值比Q值季节变化更小 D.Q值与PAR值在同一个月达到最大值
5.造成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Q)8月达最高值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高度最大 B.白昼最长
C.炎热干燥的天气 D.硬化路面剧增
读“同一时刻不同日期昼夜分布图”,图中最外圈纬线为60°N,虚线为北极圈,阴影区域为T1时刻黑夜范围,斜线区域为T1时刻过后的T2时刻黑夜范围。据此完成6~8题。
6.T1时刻,世界时为
A.5月6日6:00 B.5月6日20:00
C.11月7日6:00 D.11月7日20:00
7.自T1至T2时期,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上海市盛行西北风
B.北京市正值多雨季节
C.亚洲高压势力增强
D.澳大利亚正值麦播忙季
8.北京再次出现与T1时期昼长相同的日期约为
A.2月8日前后 B.5月6日前后
C.8月8日前后 D.11月6日前后
9.读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年较差随纬度变化曲线分布示意图,某地一年中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为50°,正午太阳高度年较差为40°,则该地纬度为
A.16°34′S B.30°S C.19°34′N D.60°N
辽宁气象台2016年9月9日5时15分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预计9日6时至11时,普兰店区、瓦房店市及周边海域局部将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浓雾且能持续。据此完成10~11题。
10.秋季是该地区大雾的多发期,其原因是
A.多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B.多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C.多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D.多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11.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大雾增强大气逆辐射 B.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D.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读“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12~13题。
12.图中甲、乙、丙、丁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A.甲——春寒料峭 B.乙——漫天飞雪
C.丙——阴雨连绵 D.丁——秋高气爽
13.戊地区为低压中心,则a和b两条等压线的数值可能为
A.1010 1010 B.1005 1005 C.1010 1005 D.1005 1010
下表为2016年10月我国某地天气变化表,完成14~15题。
14.7日到12日,该地区气温上升较快,主要原因有
①太阳辐射较强 ②盆地地形,热量积聚 ③暖气团持续补充 ④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5.13日该地有冷空气影响,其冷空气前锋到达的时间大约是
A.凌晨 B.中午 C.午夜 D.傍晚
下图中箭头为不同地区的风向。读图,完成16~17题。
16.①②④⑤风向中,主要是由于海陆热
力差异引起的是
A.① B.②
C.④ D.⑤
17.下列关于风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叙述,
正确的是
A.甲岛东侧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与
②无关
B.乙地区受③影响,降水较同纬度
其他地区偏少
C.丙地在④盛行的季节,草木茂盛
D.丁地全年受⑤的控制,温和湿润
2016年第1号台风“尼伯特”于7月3日8时生成,这是1949年以来生成时间第二晚的“1号台风”。读“‘尼伯特’移动路径示意图”,完成18~19题。
18.下面四图中能正确反映“尼伯特”的是
19.“尼伯特”
A.生成于西北太平洋洋面 B.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移动路径受西风漂流的影响 D.自西向东穿过国际日期变更线
下图为某水循环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是
A.①海洋 ②地表径流 ③蒸发
B.①地表径流 ②蒸发 ③海洋
C.①蒸发 ②地下径流 ③海洋
D.①蒸发 ②海洋 ③地下径流
21.关于图示水循环类型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地表水不断增多
B.维持了水的动态平衡
C.促成高原和山地的形成
D.加速了冰川的融化
读“某海域洋流(图中①②③④)和海水等温线(图中曲线)示意图”,完成22~23题。
22.图中①③两个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暖流,③是寒流,均是自南向北流
B.①是暖流,自北向南流;③是寒流,自
南向北流
C.①是寒流,③是暖流,均是自北向南流
D.①是寒流,自南向北流;③是暖流,自
北向南流
23.下列有关②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北赤道暖流 B.是西风漂流
C.主要驱动力是东北信风 D.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完成24~26题。
24.下列关于洋流甲、乙的叙述,正确
的是
A.甲是自南向北流动的暖流
B.乙是自南向北流动的寒流
C.甲是自北向南流动的寒流
D.乙是自北向南流动的暖流
25.若仅考虑受洋流影响,M地气候较
N地
A.干冷 B.湿热
C.温湿 D.湿冷
26.图中丙河流
A.自南向北流
B.北部比南部年降水丰富
C.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D.冬季有漫长的冰期
下图为某年新疆境内某条河流的各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百分比和径流变差系数(反映某地月径流量年际变化幅度)。读图完成27~28题。
27.该河径流量年际变化最大的是
A.第一季度
B.第二季度
C.第三季度
D.第四季度
28.近些年来,随着春季沙尘暴的
频繁发生,该河流夏季的径流
量变大,主要是因为沙尘暴使得
A.夏季降水变多 B.冬季降雪量增多
C.冰川吸收太阳辐射多 D.夏季气温升高
马斯达尔城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的东郊,将成为世界首个达到零碳、零废物标准的城市,被誉为“沙漠中的乌托邦”。据此完成29~30题。
29.能反映马斯达尔城气候特点的正确组合是
A.甲和① B.乙和② C.丙和① D.丁和②
30.能实现马斯达尔城零碳、零废物标准的有效措施是
①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水能发电 ②街道设计得很狭窄,为了增加阴凉 ③99%的垃圾回收,以防二次污染 ④种植大量亚热带硬叶林,绿化美化环境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第Ⅱ卷(综合题 共40分)
二、综合题(共4小题,40分)
31.(10分)下图为某日观测到的90°W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落地方时刻(图中虚线为极圈)。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__。(1分)
(2)该经线与60°N纬度线交点日落时,与我国日期相同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2分)
(3)该日图中②地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__;③地昼长约为__________小时;①地日出的地方时约为__________时。(3分)
(4)试简述图示纬度范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4分)
32.(10分)甲图为某季节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乙图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所示季节为北半球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该季节北半球昼夜长短的情况是___________。该季节乙图中④地区降水___________(多或少)。(4分)
(2)B风带的名称是___________。受A气压带和B风带交替控制,②地区形成___________气候。(2分)
(3)乙图中洋流H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___,图中渔场的主要成因是___________。(2分)
(4)分析M地降水十分丰沛的原因。(2分)
33.(10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面图1为世界某区域图,图2为该区域A、B两城市气候统计图。
(1)简析甲水域对A、B两城市气候特征影响的异同。(6分)
(2)比较甲、乙两水域航运价值的差异,并分析原因。(4分)
34.(10分)读“南美某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甲地区偏北是热带雨林气候区,试分析此气
候在该处的形成原因。(2分)
(2)若某一海轮从城市甲经海峡至城市乙,写出
其沿途经过的洋流名称并分析洋流对该海
轮航行的影响。(3分)
(3)厄尔尼诺年图示风带的风力较正常年份
___________(填“减弱”或“增强”),分
析其对西部沿岸气候及渔业生产的影响。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