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一中2018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卷
生 物
一 选择题
1. 下列有关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霉菌、乳酸菌都是真菌,且都能进行有丝分裂,都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B. 酵母菌、硝化细菌都不含叶绿素,都是分解者,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C. 蘑菇、大肠杆菌都是异养生物,都有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D. 黑藻、小球藻、发菜都有细胞壁,都含有DNA和RNA
【答案】D
【解析】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属于真菌原核生物进行二分裂,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A错误;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属于生产者,B错误;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有内质网,C错误;黑藻和小球藻属于真核生物,发菜属于原核生物,它们都有细胞壁,都含有DNA和RNA,D正确。
【考点定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名师点睛】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2. 观察细胞结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细准焦螺旋
B.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蓝藻细胞,可以观察到核糖体,以及中心体等结构
C. 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物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则异物在目镜上
D.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上滴加1~2滴清水,再盖上盖玻片
【答案】C
【解析】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光圈或反光镜,A错误;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中心体,并且核糖体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B错误;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物镜发现异物不动,说明不在物镜上,移动装片也不动,说明不在装片上,则异物在目镜上,C正确;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上滴加1~2滴生理盐水,并且盖玻片首先一边接触载玻片,然后再慢慢放下,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观察实验
【名师点睛】显微镜中视野中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物镜、目镜或装片.一般利用排除法进行判断,方法如下:先移动装片,污物动则在装片上;不动再转换目镜,污物动在目镜上,不动就在物镜上。
3. 下列关于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根据作用的大小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B. 糖蛋白、抗体、RNA聚合酶都是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
C.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部分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RNA
D. 组成活细胞的主要元素中C的含量最高,因此C是细胞内最基本、最核心的元素
【答案】B
【解析】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是根据含量多少,而不是根据作用大小划分的,A项错误;糖蛋白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识别,抗体可特异性地与抗原结合,RNA聚合酶可与启动子结合,催化RNA的合成,B项正确;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项错误;组成活细胞的主要元素中O的含量最高,D项错误。
4. 玉米种子发育到玉米幼苗的过程中,关于细胞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玉米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主要以被动运输的方式从外界吸收水和无机盐
B. 玉米幼苗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 储存于玉米种子的细胞内,可用于细胞代谢的水主要是自由水
D. 适宜环境中,玉米幼苗生长较快,每个细胞内无机物的积累量越来越多
【答案】C
【解析】细胞吸收无机盐主要是主动运输的方式,A错误;玉米幼苗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B错误;细胞内的水份自由水和结合水,其中可用于细胞代谢的水主要是自由水,C正确;细胞体积是有限的,细胞内的无机物需要量不会无限增多,D错误。
【考点定位】组成细胞的水和无机盐
【名师点睛】本题需要注意两点:一是细胞吸收无机盐例子主要是主动运输;二是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是通过蒸腾作用散失。
5.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也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物,下列关于蛋白质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病毒生物蛋白质的合成不需要核糖体
②少数抗体不是蛋白质
③所有的抗原都是蛋白质
④部分激素是蛋白质
⑤生物膜上的载体都是蛋白质,且蛋白质的活性与空间结构也有关系
⑥神经递质的成分都是蛋白质
⑦所有的蛋白质都含S元素
A. ①②⑤ B. ②③④⑤ C. ④⑤ D. ④⑤⑦
【答案】C
【解析】病毒生物的蛋白质是在宿主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的,①错误;抗体都是蛋白质,②错误;并非所有的抗原都是蛋白质,有少部分抗原是多糖,③错误;部分激素是蛋白质,如胰岛素等,④正确;生物膜上的载体都是蛋白质,且蛋白质的活性与空间结构有关系,⑤正确;神经递质有多种,一部分是蛋白质,⑥错误;部分蛋白质中含有S元素,⑦错误。因此,C项正确,A、B、D项错误。
【考点定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名师点睛】一些功能物质是否为蛋白质的判断方法
一些功能物质的化学本质如下:①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激素中,有些是蛋白质,有些不是蛋白质。②抗体和载体的本质都是蛋白质,但结构各不相同。蛋白质与酶、激素、抗体、载体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6. 不同生物含有的核酸种类不同,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病毒体内含有DNA或RNA,下列各种生物中关于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的描述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HIV
烟草叶肉细胞
烟草花叶病毒
豌豆根毛细胞
碱基
5种
8种
4种
8种
核苷酸
5种
8种
4种
5种
五碳糖
1种
2种
1种
2种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HIV为RNA病毒,含有的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为4种、4种、1种,A错误;烟草为植物,含有的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为5种、8种、2种,B错误;烟草花叶病毒为RNA病毒,含有的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为4种、4种、1种,C正确;豌豆为植物,含有的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为5种、8种、2种,D错误。
【考点定位】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名师点睛】DNA和RNA化学组成的比较:
英文缩写
基本组成单位
五碳糖
含氮碱基
DNA
脱氧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糖
A、C、G、T
RNA
核糖核苷酸
核糖
A、C、G、U
7. 下列有关糖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等质量的糖原和脂肪相比,前者体积小而储能多
②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和果糖
③对人来说,蔗糖溶液可以口服但不能静脉注射
④等质量的葡萄糖和脂肪相比,彻底氧化时后者耗氧多
A. ①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等质量的糖原和脂肪相比,后者体积小而储能多;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蔗糖是植物特有的二糖,对人来说,蔗糖溶液可以口服但不能静脉注射;等质量的葡萄糖和脂肪相比,彻底氧化时后者耗氧多。①②错误。选B。
8. 下列试剂与鉴定的物质及颜色变化对应,不正确的一组是
A. 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紫色;醋酸洋红染液—染色体—红色
B. 碘液—淀粉—蓝色;重铬酸钾溶液—酒精—灰绿色
C. 甲基绿—DNA—绿色;斐林试剂—麦芽糖—砖红色
D. 健那绿染液—线粒体—绿色;苏丹Ⅳ染液—脂肪—橘红色
【答案】D
【解析】双缩脲试剂能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醋酸洋红染液—染色体—红色,A正确;淀粉遇碘液变蓝,在酸性条件下,酒精与重铬酸钾呈灰绿色,B正确;DNA会被甲基绿染成绿色,麦芽糖属于还原糖,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产生砖红色沉淀,C正确;健那绿染液能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脂肪能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D错误。
【考点定位】检测蛋白质的实验;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
【名师点睛】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5)线粒体可被活性染料健那绿染成蓝绿色.
(6)在酸性条件下,酒精与重铬酸钾呈灰绿色.
(7)DNA可以用二苯胺试剂鉴定,呈蓝色.
(8)染色体可以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9. 科研小组将分离得到的某动物细胞膜放在特制的槽中央,左侧加入5%葡萄糖溶液,右侧加入蒸馏水.一段时间后,从右侧取少量溶液用斐林试剂检测呈蓝色.将动物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加到左侧后,发现右侧用斐林试剂检测呈砖红色.下列有关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质基质提供了运输葡萄糖的载体
B. 用斐林试剂检测时需要水浴加热
C. 水分子在膜两侧双向移动
D. 葡萄糖跨膜运输需要能量
【答案】A
【解析】运输葡萄糖的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细胞质基质为葡萄糖运输提供了能量,A错误;用斐林试剂检测时需要水浴加热,B正确;水分子在膜两侧双向移动,C正确;葡萄糖跨膜运输需要能量,D正确。
【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10. 关于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仁与D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B. 不同细胞的细胞核数量和结构都是相同的
C. 核孔是DNA、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
D.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答案】D
【解析】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A错误;不同细胞的细胞核数量并非相同,有些细胞有多个细胞核,B错误;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DNA不能通过核孔,C错误;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名师点睛】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RNA和某些蛋白质等大分子的运输通道,但遗传物质DNA不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
11. 下列关于细胞器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可以将细胞内衰老的细胞器吞噬处理
B. 动物、低等植物细胞都有两个中心粒,分裂前期发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 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D. 葡萄糖在线粒体内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
【答案】D
【解析】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可以将细胞内衰老的细胞器吞噬处理,A项正确;动物、低等植物细胞具有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有两个中心粒,分裂前期发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B项正确;线粒体、叶绿体含有DNA,可进行转录、翻译过程,核糖体是翻译过程的场所,三者均存在碱基互补配对,C项正确;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内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线粒体内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项错误。
12. 下列有关细胞中“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光合作用一定在叶绿体中进行
②有氧呼吸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
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④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⑤所有生物的多肽一定是在核糖体上合成
⑥有中心体的生物一定不是高等植物
A. ①③⑤⑥ B. ②④⑥ C. ④⑤ D. ⑤⑥
【答案】D
【解析】①蓝藻没有叶绿体,但是含有叶绿素,因此能够进行光合作用,①错误; ②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但有的原核生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硝化细菌、蓝藻等,②错误;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病毒,原核生物具有细胞结构,③错误; ④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是病毒,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④错误;⑤所有生物的蛋白质一定是在核糖体上合成,⑤正确; ⑥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因此有中心体的生物一定不是高等植物,⑥正确。
【考点定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名师点睛】生物包括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非细胞生物是指病毒类生物,而细胞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存在统一性,即生物界中含有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均能找到。
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而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但是部分生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但是原核细胞中没有叶绿体,而蓝藻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13. 将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甲、乙溶液中,对细胞失水量进行统计后绘制出如下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溶液比乙溶液浓度高导致植物细胞失水较多
B. 植物细胞在乙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和自动复原
C. 图中放入甲、乙溶液的细胞质壁分离后放入清水中都有可能复原
D. 若乙溶液的浓度稍增大,则曲线的变化可能为a点上升,b点左移
【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植物细胞在甲溶液中,细胞逐渐失水然后达到稳定;植物细胞在乙溶液中,先失水后吸水,且曲线甲在曲线乙的上方,说明甲溶液的浓度高于乙溶液,A正确;植物细胞在乙溶液中先失水,说明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10分钟后开始吸水,说明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B正确;放入甲、乙溶液的细胞质壁分离后放在清水中,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C正确;若适当增加乙溶液的浓度,导致细胞失水程度加大,复原的时间相对较长,即a点上移,b点右移,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14. 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可来自ATP或离子电化学梯度等。如图为N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图中物质跨膜运输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A. 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都是主动运输
B. Na+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是需要消耗ATP的主动运输
C. 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与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相伴随
D. 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以及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到组织液均为被动运输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协助扩散,出小肠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A错误;Na+从小肠上皮细胞进人组织液是需要消耗ATP的主动运输,B正确;葡萄糖从肠腔进人小肠上皮细胞与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相伴随,C正确;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以及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到组织液均为被动运输,D正确。
【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名师点睛】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如Na+、K+等各种离子进入细胞。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15.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全部正确的组合是
①绝大多数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生物体缺乏某种酶就可能出现这种酶缺乏症
②胰岛B细胞一定能产生酶;酶只有在细胞内才起催化作用
③生物体内的酶都是由活细胞产生的,都经过细胞膜分泌出去
④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⑤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⑥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⑦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
A. ②③⑤⑥ B. ①④⑥⑦ C. ①③⑥⑦ D. ③④⑥⑦
【答案】B
【解析】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故酶绝大多数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酶通过影响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即体内各种化学反应间接影响生物的性状,所以生物体缺乏某种酶就可能出现这种酶缺乏症,①正确;只要条件适宜,酶在细胞内和细胞外都能起催化作用,②错误;酶有胞内酶和胞外酶,胞外酶经过细胞膜分泌出去,但胞内酶不经过细胞膜分泌出去,③错误;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如呼吸酶,④正确;低温只是降低了酶的活性,空间结构没有发生改变,温度升高酶活性还能恢复,⑤错误;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这是酶快速催化的实质, ⑥正确;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如唾液淀粉酶到了胃液中会被胃蛋白酶分解,⑦正确。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考点定位】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16. 下列各项与ATP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IP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
B. 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大部分转化成ATP
C. 线粒体是醋酸菌产生ATP的主要场所
D. ATP在细胞中含量不高,能与ADP相互转化
【答案】D
【解析】AIP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A错误。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大部分转化成热能,少部分转化为ATP,B错误。醋酸菌为原核生物,无线粒体,C错误。ATP在细胞中含量不高,能与ADP相互转化,D正确。
【考点定位】ATP
17.
下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的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甲中T0为淀粉酶的最适温度
②图乙A点对应的温度为T0
③图乙中Tb~Tc麦芽糖积累量相同说明此时酶活性最高
④图甲中Ta、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极低的原理不同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从图甲可知,温度为T0时酶的活性最高,故T0就是该酶催化相应反应的最适温度,①正确;图乙中曲线斜率最大时的温度(A点对应的温度)就是最适温度T0,②正确;图乙中Tb至T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麦芽糖量不再上升,表示反应停止,不再分解了,原因可能是酶因高温失活,③错误;Ta是低温,Tb是高温,两者都能使酶的活性下降,但高温下酶会因变性而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后,空间结构并没有被破坏,活性是可以恢复的,两者对酶活性的影响有本质的区别,④正确。因此,D项正确,A、B、C项错误。
【考点定位】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名师点睛】解读影响酶活性因素的相关曲线
(1)温度和pH: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或pH)升高,酶的活性增强;超过最适温度(或最适pH),随着温度(或pH
)升高,酶的活性降低。低温和高温都能降低酶的活性,但低温不使酶失活,只起到抑制作用,高温能使酶(蛋白质类)变性而失去活性。过酸或过碱都会使酶失去活性。
(2)底物浓度:在一定的底物浓度范围内,酶的催化速率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达到一定浓度后因为酶的数量有限(所有酶都参加了反应),反应速率变化不明显。
(3)反应时间:酶有它的产生和消亡过程,当酶发挥作用一段时间后,由于钝化而使其活性降低,最终被分解。
(4)酶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酶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之后由于底物有限,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18. 关于生物体内一些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绿色植物从光照转入黑暗条件后,叶肉细胞内五碳化合物含量上升
B. 酶与底物分子的结合,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 当种子从休眠进入萌发状态后,自由水/结合水比值下降
D. 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中的ATP/ADP比值上升
【答案】B
【解析】绿色植物从光照转入黑暗条件后,光反应停止,产生的[H]和ATP减少,还原三碳化合物的能力下降,所以叶肉细胞内五碳化合物含量下降,三碳化合物含量上升,A错误;酶与底物分子的结合,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的速度,B正确;当种子从休眠进入萌发状态后,代谢逐渐旺盛,自由水/结合水比值上升,C错误;剧烈运动时,肌细胞因供氧不足,有氧呼吸减弱,会导致ATP/ADP比值下降,D错误。
【考点定位】酶促反应的原理;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19. 下图所示为水稻叶肉细胞内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过程①消耗CO2释放O2,过程③消耗O2释放CO2
B. 过程②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过程③只发生在线粒体基质
C. 过程①产生[H],过程②消耗[H],过程③产生[H]也消耗[H]
D. 若过程②的速率大于过程③的速率,则水稻的干重必然增加
【答案】C
【解析】①过程是光反应释放O2但不消耗CO2,A错误;过程②发生在叶绿体基质正确,过程③有氧呼吸第一步发生在细胞基质,无氧呼吸也发生在细胞基质,B错误;过程①产生[H],过程②消耗[H],用来还原三碳化合物,过程③有氧呼吸中前两步产生的[H]传递给O2生成水,无氧呼吸中产生的[H]用来还原丙酮酸产生乳酸或酒精,C正确;因为①②过程需要光的参与,有机物的积累除了②大于③外还要取决光照的时间,因为呼吸是一直进行的,一昼夜有机物消耗大于积累,D错误。
【考点定位】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20. 吡唑醚菌酯是一种线粒体呼吸抑制剂,通过阻止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过程而抑制细胞呼吸,生产上常应用于防治真菌引起的农作物病害.下列关于吡唑醚菌酯作用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 吡唑醚菌酯主要抑制真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B. 吡唑醚菌酯可通过抑制ATP的产生导致真菌的死亡
C. 长期使用吡唑醚菌酯可导致真菌种群抗药性增强
D. 吡唑醚菌酯可用于治理由蓝藻等微生物引起的环境污染
【答案】D
【解析】吡唑醚菌酯通过阻止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过程而抑制细胞呼吸,而线粒体内膜是细胞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由此可见,吡唑醚菌酯主要抑制真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A正确;吡唑醚菌酯通过阻止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过程而抑制细胞呼吸,而线粒体内膜是细胞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能产生大量的ATP,由此可见,吡唑醚菌酯可通过抑制ATP的产生导致真菌的死亡,B正确;吡唑醚菌酯对真菌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因此长期使用吡唑醚菌酯可导致真菌种群抗药性增强,C正确;吡唑醚菌酯可用于治理由需氧微生物引起的环境污染,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名师点睛】有氧呼吸
阶段
场所
物质变化
产能情况
第一阶段
细胞质基质
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
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
线粒体基质
2丙酮酸+6H2O6CO2+20[H]+能量
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
线粒体内膜
24[H]+6O212H2O+能量
大量能量
21. 关于马铃薯块茎细胞呼吸中[H]的来源和用途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①只来源于葡萄糖
②只来源于丙酮酸
③来源于葡萄糖、丙酮酸和水
④用于生成水
⑤用于生成酒精
⑥用于生成乳酸
A. 无氧呼吸为①④ B. 无氧呼吸为②⑥
C. 有氧呼吸为①⑤ D. 有氧呼吸为③④
【答案】D
【解析】(1)根据无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可知,无氧呼吸过程中,马铃薯块茎细胞呼吸中[H]只来自葡萄糖,用于生成乳酸,即①⑥;(2)根据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可知,有氧呼吸过程中,马铃薯块茎细胞呼吸中[H]来自来源于葡萄糖、丙酮酸和水,用于生成水,即③④。
【考点定位】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22. 用等体积的三个玻璃瓶甲、乙、丙,同时从某池塘水深0.5m处的同一位置取满水样,立即测定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并将乙、丙瓶密封后沉回原处。一昼夜后取出玻璃瓶,分别测定两瓶中的氧气含量,结一果如下(不考虑化能合成作用)。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产生[H]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B. 在一昼夜内,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为1.1 mg
C. 在一昼夜后,乙瓶水样的pH比丙瓶的低
D. 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约为1.8 mg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不透光的丙瓶中的浮游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细胞产生[H]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A项正确;3瓶初始氧气含量相同都等于甲瓶氧气含量4.9mg,由于丙为不透光的玻璃瓶,消耗的氧气可代表浮游植物的呼吸消耗,因此在一昼夜内,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4.9-3.8=1.1mg,B项正确;乙瓶中由于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使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而丙瓶是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在一昼夜后,乙瓶水样的pH比丙瓶的高,故C项错误;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净光合作用释放+呼吸作用消耗=5.6-4.9+1.1=1.8mg,故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3. 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探究,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酵母菌常被用作研究细胞呼吸的实验材料,其主要原因是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生物
B. 在有氧呼吸的装置中,可将空气直接通入酵母菌的培养液
C. 在无氧呼吸的装置中,需将酵母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将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 该实验采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
【答案】B
【解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即在有氧条件下能进行有氧呼吸,在缺氧条件下也能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在有氧呼吸的装置中,先将空气通入NaOH溶液吸收空气中的CO2,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干扰,B错误;无氧呼吸的装置中,应封口将酵母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将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这是为了消耗掉瓶中的氧气,创造无氧环境,C正确;该实验是对比实验不是对照实验,因为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实验都是实验组,属于对比实验,D正确。
【考点定位】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名师点睛】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CO2和H2O,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和酒精。有氧呼吸装置需要将空气通入NaOH溶液吸收空气中的CO2,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两个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能检测CO2的产生。无氧呼吸装置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澄清石灰水瓶,这是为了消耗掉瓶中的氧气,创造无氧环境。
24. 为完成实验,需要细胞始终处于生活状态的是
①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②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③格尔曼用水绵观察光合作用场所
④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
⑤观察黑藻叶片中叶绿体的形态和细胞质流动
⑥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
A. ②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④⑤ D. ②④⑤
【答案】A
【解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加二氧化硅进行研磨,破坏细胞结构,①不需要;
②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时如果细胞死亡将不会出现质壁分离复原,所以此实验需保证细胞处于生活状态,②需要;恩格尔曼用水绵观察光合作用的场所,如果细胞死亡,光合作用将无法进行,③需要;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细胞在解离期在由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组成的解离液的作用下死亡,④不需要;用黑藻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制作藓类叶片临时装片,叶片要保持有水状态,⑤需要;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酒精灯烘干及用盐酸处理,使细胞死亡,⑥不需要。
所以细胞始终处于生活状态的实验是②③⑤。
【考点定位】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名师点睛】在生物学实验中,有些实验进行时,需要保持细胞活性,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恩格尔曼用水绵观察光合作用场所实验、观察黑藻叶片中叶绿体的形态和细胞质流动实验。
25. 下列各项实验中所用的试剂,作用相同的是:
A. “体验细胞膜的制备”和“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实验中,蒸馏水的作用
B.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中,酒精的作用
C.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实验中,CuSO4的作用
D.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盐酸的作用
【答案】D
【解析】制备细胞膜实验中蒸馏水的作用是使细胞吸水涨破,而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实验中蒸馏水可以保持细胞的活性,A项错误;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实验中,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脂肪检测过程中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B
项错误;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实验中,用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与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等量混合配制成斐林试剂,用的是新鲜CuOH,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实验中,用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与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组成双缩脲试剂,用的是铜离子,C项错误;“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盐酸的作用都是使细胞相互分离,D项正确。
【考点定位】生物实验中常用的试剂
26. 如图为有关细胞分裂的概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蛙的红细胞通过①过程分裂时,核DNA不复制
B. 精原细胞可通过②过程增殖,没有细胞周期
C. 卵原细胞通过③方式增殖,形成卵细胞和极体
D. 细胞中的染色体在③过程中有相对稳定的形态和结构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在蛙的红细胞发生无丝分裂①过程中,同样有核DNA的复制,A错误。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②过程增殖,与其他细胞连续发生有丝分裂一样,有细胞周期,B错误。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③过程增殖,产生卵细胞和极体,C正确。细胞在减数分裂③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在不段变化,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增殖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7. 下图表示同一生物体内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是①③
B. 一般情况下,正在发生的基因分离的是细胞②
C. 细胞③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数量之比为1:2:2
D. 细胞③和细胞④所示过程不可能发生在同一器官中
【答案】D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考点定位】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28. 下列哪项可以说明细胞已发生分化( )
A. 细胞中有生长激素基因
B. 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C. 细胞中出现血红蛋白的mRNA
D. 细胞中ATP的合成与分解速度发生改变
【答案】C
【考点定位】细胞的分化
【名师点睛】易错点分析:
1、细胞分化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原因: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3、同一生物体内不同部位的细胞DNA、基因、转运RNA相同,但RNA
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呼吸酶基因和ATP合成酶具有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与细胞分化无关。
29. 如图为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3和6过程均存在基因选择性表达
B. 4过程的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影响细胞代谢
C. 5过程细胞的遗传物质改变,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D. 6过程会引起人体的衰老与死亡
【答案】D
【解析】3为细胞分化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6为细胞凋亡过程,该过程是由基因决定的,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4为细胞衰老过程,该过程中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B正确;5为细胞癌变,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因此遗传物质改变,同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也发生了改变,C正确;6为细胞凋亡过程,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的凋亡不会引起个体的衰老和死亡,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30. 下列有关教材生物学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解离根尖的同时也为龙胆紫染色创造了酸性环境
B.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需将酶与底物分别在设定的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
C. 为区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需要用醋酸洋红或龙胆紫染液对细胞核进行染色
D. 长时间低温处理制成的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装片,很容易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答案】B
【解析】盐酸解离后是酸性环境,需要漂洗,否则会破坏龙胆紫染色,A错误;研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为了防止底物和酶的起始温度对实验的影响,应将底物和酶先分别恒温,再混合恒温,B正确;要区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差别,应该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比较,C错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但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数目较少,D错误。
【考点定位】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名师点睛】1、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装片制作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解离利用的是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在此溶液中细胞失活死亡,被固定在某个分裂相。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在于:真核细胞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原核细胞没有;
3、出于细胞周期中的细胞,大部分出于间期,少数出于分裂期。
31. 下列关于生物实验所用方法及选用这种方法的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选项
方法
原因
A
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叶绿体中的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
B
用卡诺氏液处理洋葱根尖细胞
维持细胞处于生活状态
C
用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蔗糖分子不能透过细胞壁
D
调差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将各小组调查的数据汇总
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原因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根据这个原理就可以将叶绿体中不同的色素分离开来,A错误;卡诺氏液是固定细胞形态的,经其处理之后的洋葱根尖细胞为死细胞,B错误;用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蔗糖分能透过细胞壁(细胞壁具有全透性),不能通过原生质层,C错误;调差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需要在足够大的群体中进行调查,D正确。
【考点定位】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名师点睛】1
、叶绿体色素提取的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所以,可以在叶片被磨碎以后用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色素分离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根据这个原理就可以将叶绿体中不同的色素分离开来。
2、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试剂不止一种蔗糖,只要对细胞没有毒害作用即可。常用的试剂是0.3g/mL的蔗糖溶液,用0.3g/mL的蔗糖溶液做分离试剂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速度比较缓慢,便于观察变化过程。用适当浓度的乙醇、乙二醇、甘油溶液、硝酸钾溶液也可以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但这些物质可以通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导致细胞液浓度变大,细胞又通过渗透作用吸水,从而会自动复原。
3、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低温诱导后的根尖可先用卡诺氏液处理并冲洗,然后再制作临时装片。
32. 同位素示踪技术广泛应用在生物学领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用含3H标记的T的营养液培养洋葱根尖,可以在细胞核和线粒体处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而在核糖体处则检测不到
B. 14C标记C02最终探明了C0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C. 32P标记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共培养时间过长,搅拌离心后上清液放射性强度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
D. 小白鼠吸入1802后呼出的二氧化碳可能含有180,尿液中含有H218O
【答案】C
【解析】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合成DNA的原料,洋葱根尖细胞中的细胞核和线粒体含有DNA,因此在细胞核和线粒体处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因此在核糖体处则检测不到放射性,A正确;卡尔文通过追踪检测14C标记的二氧化碳最终探明了二氧化碳中的碳在光合这一过程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转移途径,B错误;32P标记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共培养时间过长,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就会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搅拌离心后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强度偏大,C错误;小白鼠吸入的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生成H218O,H218O又可以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呼出的二氧化碳会含有18O,同时H218O还可以经肾脏随尿排出,D正确。
【考点定位】同位素标记法
33. 如图所示为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和他们子女的基因型及对应的表现型(秃顶与非秃顶)。有另一对夫妇的基因型为b+b和bb,则生一个非秃顶孩子的概率为:
A. 1/2 B. 1/3 C. 1/4 D. 3/4
【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b+b+在男性和女性中均表现为非秃顶,bb在男性和女性在均表现为秃顶,而杂合子b+b(或bb+)在女性中为非秃顶,在男性中为秃顶。b+b×bb→b+b∶bb=1∶1,故非秃顶孩子的概率=1/2×1/2=1/4。C项正确,A、B、D项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
【名师点睛】遗传中致死现象和从性遗传的分析
(1)某些致死现象及原因
①隐性致死:隐性基因存在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对个体有致死作用。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红细胞异常,使人死亡);植物中的白化基因,使植物不能形成叶绿素,从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②显性致死:显性基因具有致死作用,如人的神经胶症基因(皮肤畸形生长,智力严重缺陷,出现多发性肿瘤等症状)。显性致死又分为显性纯合致死和显性杂合致死,若为显性纯合致死,杂合子自交后代显∶隐=2∶1。
③配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有生命力的配子的现象。
(2)从性遗传
从性遗传是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由于性别的差异而表现出男女性分布比例上或表现程度上的差别。如男性秃顶的基因型为Bb、bb,女性秃顶的基因型只有bb。此类问题仍然遵循基因的基本遗传规律,解答的关键是准确区分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34. 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中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和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中一个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进行比较,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红绿色盲基因数目比值为1∶1
B. 染色单体数目比值为4∶1
C. 染色体上的DNA数目比值为4∶1
D. 常染色体数目比值为2∶1
【答案】D
【解析】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中色盲基因数目为2,女性携带者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则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色盲基因数目为0或者2,A错误;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单体数目为0,B错误;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数目92个,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DNA数目46个,C错误;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则比值为4:1,D正确。
【考点定位】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35. 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异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 基因突变;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受到一些辐射等外界因素的诱导
B. 基因重组;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C.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的片段缺失、重复、倒位或易位
D.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经秋水仙素处理后,中心体无法复制,导致纺锤体无法形成
【答案】D
【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受到一些辐射等外界因素的诱导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A正确;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B正确;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包括染色体的片段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C正确;秋水仙素不能抑制中心体的形成,D错误。
【考点定位】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名师点睛】1、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数目的变异。
2、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基本类型:
(1)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
如:21三体综合征,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
(2)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增加或减少。
36. 中心法则反映了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间转移的基本法则,RNA病毒的发现丰富了经典中心法则的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DNA分子和RNA分子的复制均为半保留复制
B. DNA分子复制中模板链和子链的A+T/G+C互为倒数
C. 各种RNA分子都可以作为翻译的模板
D. 图中遗传信息传递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NA分子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RNA分子通常为单链,其复制不是半保留复制,A项错误;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复制中模板链和子链的A+T/G+C相等,B项错误;RNA分子包括tRNA、mRNA、rRNA,只有mRNA才可作为翻译的模板,C项错误;图中遗传信息传递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中心法则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37. 图甲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图乙表示突触。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在a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B. a兴奋时一定会使b产生图甲所示的电位变化
C. 处于④状态时的K+外流不需要消耗ATP
D. 若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液体环境中,③的位点将向下移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处为突触小体,当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轴突传到突触小体时会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因此在a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A项正确;图甲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b为突触后膜,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时,会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a兴奋不一定会使b产生图甲所示的变化,B项错误;神经纤维处于④状态时,是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的过程,此时钾离子是顺浓度梯度外流,不需要消耗ATP,C项正确;图甲中的③为动作电位的峰值,神经细胞内的Na+浓度比膜外低,受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的内流,这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若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液体环境中,由于Na+的内流减少,所以③的位点将向下移,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8.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脱落酸能够通过调控细胞基因组的表达,促进果实的衰老与脱落
B. 植物激素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C. 使不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相同
D. 摘除植物的顶芽后,侧芽发育成侧枝的速度会因生长素浓度降低而变慢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因此脱落酸能够通过调控细胞基因组的表达,促进果实的衰老与脱落,A项正确;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B项错误;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所以使不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不同,C项错误;摘除植物的顶芽后,侧芽发育成侧枝的速度会因生长素浓度降低而变快,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39.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群落的组成单位
B. 影响群落中动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食物
C. 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D. 即使无人为的破坏,有些群落也不可能演替到森林阶段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种群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因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所以种群也是群落的组成单位,A项正确;影响群落中动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B项错误;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数量的比例,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C项正确;即使无人为的破坏,如果气候等条件不适宜,有些群落也不可能演替到森林阶段,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40. 下列对生态学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
B. 生态农业实现废物资源化,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C. 雄鸟的求偶炫耀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繁衍
D. 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生态系统功能增强,生态系统多样性降低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也存在负反馈调节,A项正确;生态农业实现废物资源化,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B项正确;雄鸟的求偶炫耀属于行为信息,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繁衍,C项正确;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进而引起生态系统功能减弱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二 非选择题
41. 看图回答下列有关合作的问题:
(1)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上。图1表示纸层析法分离绿叶中色素的结果,条带1表示_________(填色素名称),条带3和条带4中的色素主要吸收_________。
(2)将对称叶片左侧遮光右侧曝光(如图2),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值两部分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12小时后,从两侧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a和b(单位:g)。则b—a 代表的是__________。
(3)图3表示种植蔬菜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图中能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是_____________,一昼夜内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是_____________。
(4)图4表示在不同温度下光照强度对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影响。图中该植物在15 ℃、8千勒克斯的光照条件下,单位叶面积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___________mg。在25 ℃、4千勒克斯的光照条件下,植物单位叶面积在一天内(15小时白天)葡萄糖的积累量是__________mg。
【答案】 (1). 类囊体薄膜 (2). 胡萝卜素 (3). 红光和蓝紫光 (4). 真光合作用 (5). BD (6). D (7). 50 (8). 112.5
【解析】(1)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的囊体薄膜上,图1表示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结果,1是胡萝卜素,2是叶黄素,3是叶绿素a,4是叶绿素b,叶绿素a和是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2)图2是半叶法测定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实验,根据题意,右侧曝光在适宜光照下照射12小时后,烘干后得到的b是净光合作用积累量和原叶片的质量之和,左侧遮光在适宜光照下照射12小时后,烘干后得到的a是原叶片经呼吸作用消耗后的干重,真正的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b-a,所代表的是12小时内右侧截取部分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
(3)由图可知,在B和D
点,大棚中二氧化碳含量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此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在D点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超过D点,呼吸作用增强,将消耗有机物,(4)据图4分析,该植物在15℃、8千勒克斯的光照条件下,呼吸作用速率为每小时10mg氧气,净光合作用速率为每小时40mg,单位叶面积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10+40=50mg.在25℃、4千勒克斯的光照条件下,净光合作用速率为每小时20mg氧气,呼吸作用速率为每小时20mg氧气,植物单位叶面积在一天内(15小时白天)释放的氧气总量为15×(20+20)-(24-15)×20=120mg,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可知植物单位叶面积在一天内(15小时白天)葡萄糖积累量是120×180÷6÷32=112.5mg。
【考点定位】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名师点睛】
42. 在哺乳类实验动物中,由于小鼠体小,饲养管理方便,易于控制,生产繁殖快,是常用的实验材料。请回答下列关于鼠类的相关问题:
(1)现用标志重捕法测定某一区域内野生小鼠的种群密度,若释放的标志小鼠有部分标志脱落,则测得的种群密度______(小于/等于/大于)实际种群密度;
(2)用小鼠作实验研究,结果发现约有70个基因在40个不同位点上对黑色素细胞(简称黑素细胞)产生影响,说明______。
(3)一个研究小组,经大量重复实验,在小鼠毛色遗传的研究中发现如下现象:
①黑色×黑色→黑色 ②黄色×黄色→2黄色:1黑色 ③黄色×黑色→1黄色:1黑色
推测胚胎致死(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4)在小鼠遗传实验中,一黑色小鼠与白色小鼠杂交(白色与黑色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F1均为黑色。F1个体间随机交配得F2,F2中出现黑色:浅黄色:白色=12:3:1,则F2黑色个体中杂合子比例为_____,浅黄色个体中杂合子比例分别为_________。
【答案】 (1). 大于 (2). 同一性状受多个基因控制 (3). 显性纯合子 (4). 5/6 (5). 2/3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调查、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解答此题,可根据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结果迁移应用,分析12∶3∶1对应的各种基因型及其比例。
(1)用标志重捕法测定某一区域内野生小鼠的种群密度,释放的标志小鼠有部分标志脱落,则再次捕捉时被标记个体比例偏少,测得的种群密度大于实际种群密度;
(2)约有70个基因在40
个不同位点上对黑色素细胞产生影响,说明同一性状受多个基因控制。
(3)根据黄色×黄色→2黄色∶1黑色,可推断黄色为显性,显性纯合子会导致胚胎致死,所以后代没有出现3黄色∶1黑色。
(4)一黑色小鼠与白色小鼠杂交(白色与黑色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F1均为黑色。F1个体间随机交配得F2,F2中出现黑色∶浅黄色∶白色=12∶3∶1,推测双隐性表现为白色,F2黑色个体包括双显性和单显性两种类型,纯合子比例为2/12=1/6,则杂合子比例为1—1/6=5/6,浅黄色个体中包括两种基因型,杂合子比例分别为2/3。
【点睛】解答第(4)小题时,由于纯合子比例一般较少,可先求出纯合子比例,然后再去计算杂合子比例。
43. 下图为人体稳态调节的部分过程,其中①②③④为激素。仔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②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___③的作用的靶细胞________(具有/不具有)专一性;③含量增多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起抑制作用,这种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调节。
(2)当人体内缺乏某种激素时,可以直接口服的是_________(用图中序号来回答),医院在给甲亢病人注射某种药物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溶解药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既能够传到兴奋又能够分泌激素的器官是_____________;该器官受到来自冷觉感受器的冲动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到______形成冷觉。
(4)部分甲状腺疾病患者血中可检验出针对甲状腺抗原的甲状球蛋白抗体,由此引起的该类疾病称为________;与此病作用原理相同的疾病还有__________(试举一例)。
【答案】 (1). 甲状腺细胞或性腺细胞 (2). 不具有 (3). 负反馈 (4). ③④ (5). 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 (6). 下丘脑 (7). 大脑皮层 (8). 自身免疫病 (9). 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体液调节、免疫,考查对激素调节、免疫功能异常的理解与识记。解答本题,可根据激素的化学成分推测其补充方法,根据其功能推测其作用的靶细胞。
(1)②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或促性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或性腺细胞;③为甲状腺激素,几乎可作用于全身所有细胞,作用不具有专一性;③含量增多时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
(2)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为小分子的氨基酸的衍生物,④性激素的化学成分为脂质中的固醇类,二者均可以直接口服,给甲亢病人注射某种药物时使用生理盐水溶解药物的目的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3) 下丘脑既能够传导兴奋又能够分泌激素;冷觉形成于大脑皮层。
(4甲状球蛋白抗体特异性的与甲状腺抗原结合,由此引起的疾病称为自身免疫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与此病作用原理相同。
44. 培养微生物和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作食品,在人类健康、社会经济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所学相关知识, 请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的一些问题:
(1)微生物的分布:微生物主要分布在富含_________的土壤表层。
(2)微生物的消毒和灭菌: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__,静止空气中的细菌可用紫外线杀灭,其原因是紫外线能使蛋白质变性,还能损伤_____________。
(3)微生物的应用:由于封口不严,某瓶果酒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带有明显的酸味,使果酒变酸的主要微生物是_______。
(4)微生物接种与计数:若要检测所得果酒中活体酵母菌的密度时,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法,但此种方法中根据培养基上出现的菌落数目和稀释倍数计算得出细菌数目往往比实际的数目低最终计算得出菌体数目往往比实际的数目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微生物的鉴定:为了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和进一步纯化菌种,常用的染色剂是_________。将筛选获得的菌液稀释后接种到鉴别培养基上,然后挑选产生__________的菌落作为菌种进行扩大培养。为检测尿素分解菌的存在与否,在以尿素维唯一氮源的_________(选择、鉴别)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指示剂,如果存在尿素分解菌,则指示剂将变红色。
【答案】 (1). 有机质 (2). 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3). DNA(的结构) (4). 醋酸菌 (5). 稀释涂布平板法 (6). 当两个或多个细菌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7). 刚果红 (8). 透明圈 (9). 选择 (10). 酚红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分离与利用,考查对微生物培养的灭菌技术、分离技术、果酒和果醋制作原理的理解与识记。
(1)微生物大多为异养型,主要分布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表层。
(2)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其他杂菌的污染,紫外线能损伤静止空气中细菌的DNA,达到灭菌的目的。
(3)由于封口不严,某瓶果酒放置一段时间后,醋酸菌代谢加强,导致果酒变酸。
(4)检测所得果酒中活体酵母菌的密度时,一般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由于两个或多个细菌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此种方法中根据培养基上出现的菌落数目和稀释倍数计算得出细菌数目往往比实际的数目低最终计算得出菌体数目往往比实际的数目低。
(5)纤维素和刚果红染料结合显为红色。纤维素分解菌分解纤维素,使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将筛选获得的菌液稀释后接种到鉴别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作为菌种进行扩大培养。检测尿素分解菌的存在与否,应在以尿素维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尿素分解菌非分解尿素,产生的氨使酚红指示剂变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