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临沧一中2017-2018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云南临沧一中2017-2018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7~2018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 文 试 卷 ‎(时间:150分钟 分数: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考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 一、 现代文阅读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 ‎ 论《诗经》的伦理思想 王云飞 ‎ 《诗经》中关于孝悌的观念产生较早,大致上反映了西周初年已有的关于调节家庭宗族关系的范畴。“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说明周成王有信用,可为下民的模范。祭祀他的人,永远要孝顺先王,以他为榜样。“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永锡尔类。”信、顺在孝之中,孝子之诚无穷尽,永远赐予其幸福。‎ ‎ 《诗经》所反映的周代关于“孝悌”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对先祖的祭祀上,与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孝”的观念还是有区别的。孔子的“孝”主要是指事亲,他扩大了“孝”的概念。如孔子答樊迟道:“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他还在答子夏问时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所以,孔子不仅要求祭祀,而且侍奉前辈要以礼,要让父母和祖父母先享用酒食,恭恭敬敬,如此等等才算作“孝”。《诗经》里的“孝”是以“我”为中心,祭祀先祖的目的是为了让先祖的灵魂保佑自己福寿安康;而到孔子、孟子时则是要求以好好奉养活着的先辈为至孝。同是一个“孝”字,目的倒了过来,由《诗经》中的“为我”转变成“为人”;由形式上的祭祀祖先活动为主转变为服侍长者为主。孔子要求以在世的父祖为中心,尽可能服侍长辈,多做奉献。“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 人之事者也。”当然,说得更具体些,就是要求继承先祖的事业。‎ ‎ 《孟子》论述了不孝的五种表现,说明懒惰、赌博、嗜酒、贪婪、偏爱老婆孩子、纵声色之欲、打架斗殴、祸害乡里,这些都是不孝的表现。孟子还要求,尽孝悌的义务不附加任何条件,不可怀有任何个人目的。他说:“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孟轲在这里所说的“仁义”和“孝悌忠恕”的意义是相通的,主要是教导贵族子弟以仁义之心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原则。他认为,做到了这一层,那就会无利而王。既然王道备而天下安泰,又何必言利?所以,孔子倡导的奉养活着的父母和老人以及孟子的照顾鳏寡孤独的思想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孟子所说的“王道”就是开明君主政治下的和谐社会。现在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如果每个家庭的子女都能尽到“养老”这一份义务,那么就给国家、社会减轻了负担,就会使社会生活更加和谐。所以这一点至今仍应作为一项美德向青少年们提倡。 ‎ 西周统治阶级不仅在家庭伦理上要求“孝悌”,而且要求臣僚对国君要“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汝)”,这就是说,不要对周王朝三心二意,怀有背叛的阴谋,并且警告对方“上帝在看着你们呢!”这实际上是“忠”的思想萌芽,只是未用此字表述。至于宽恕的思想,与不虐待俘虏的思想是一致的。 ‎ ‎ (节选自2015年第2期《名作欣赏·中旬刊》)‎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经》反映的周代关于“孝悌”的思想,大致上反映了西周初年已有的关于调节家庭宗族关系的范畴。‎ ‎ B、《诗经》中的句子“成王之孚,下土之式”,说明周成王有信用,可为下民的模范;而“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则说孝子之诚无穷尽,永远赐予其幸福。‎ ‎ C、孔子提倡的“孝”,既包含了祭祀,也指要以礼侍奉前辈,要让父母和祖父母先享用酒食,要恭恭敬敬的。‎ D、孔子的“孝”主要是指事亲,而《诗经》扩大了“孝”的概念,《诗经》所反映的周代关于“孝悌”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对先祖的祭祀上。‎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要“怀仁义”来“事其君”“事其父”“事其兄”,因此,也就是说尽孝悌之时,只要不以取得私利为目的就可以。‎ B、孔子要求以在世的父祖为中心,尽可能服侍长辈,这样同是一个“孝”字,目的到了过来,由《诗经》中形式上的祭祀祖先活动为主转变为服侍长者为主。‎ C、不孝不一定是对父母的不顺,在孟子的理解里懒惰、赌博、嗜酒、贪婪、偏爱老婆孩子、纵声色之欲、打架斗殴、祸害乡里,都是不孝的表现。‎ D、《诗经》中的“孝”和孔孟所讲的“孝”的最大不同,是《诗经》里的“孝” 以“我”为中心,而孔子、孟子则是要求好好奉养活着的先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孝悌的观念产生很早,《诗经》就有周代关于“孝悌”的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对先祖的祭祀上,目的是让先祖的灵魂保佑自己福寿安康。‎ ‎ B.孝悌的观念在今天有现实意义,先祖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如果子女能尽到“养老”的义务,那么国家、社会负担就能减轻,社会生活就更加和谐。‎ ‎ C.《诗经》中也反映了要求臣僚对国君要“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汝)”观念,虽然没有用“忠”字表述,但这实际上是“忠”的思想萌芽。‎ D.在孟轲看来,“仁义”和“孝悌忠恕”的意义是相通的,也就是说孝悌是教导贵族子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原则。‎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3分)‎ 活着的手艺 活着的手艺王往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   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面子要多大,腿要多高,他都说了尺寸。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要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他就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个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他的眼力就这样厉害。   长大了,他学了木匠。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木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木匠的天才。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让他修饰为鲤鱼划出的水波或 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让他修饰为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鲤鱼的眼睛。他雕的蝴蝶、鲤鱼,让那要出嫁的女孩看得目不转睛,真害怕那蝴蝶飞了,那鲤鱼游走了。树,死,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   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料说:“他来了,他来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   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活。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弋……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我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和滞涩,直击那“木头”的要害;我要细致而完美地再现我想象的艺术境界……多年努力,我未臻此境。   但是,这个木匠,他,在我们村里人缘并不好。村里人叫他懒木匠。他是懒,除了花钱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外,请他做一些小活儿,他不干。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他都回答:没空儿。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做什么做什么。   有一年,我从郑州回去,恰逢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菜地去。找粪舀,粪舀的柄坏了,我刚好看见了他,递上一支烟:你忙不忙?他说不忙。我说,帮我安个粪舀柄。他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他烟没点上就走了。我有些生气。   村里另一个木匠过来了,说:“你请他?请不动的。没听人说,他是懒木匠?我来帮你安上。”这个木匠边给我安着粪舀子,边说走了的木匠:“他啊,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什么钱,你知道为什么?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木匠做的都是这些事,动斧头锯子的少了。他转了几家工地,说,我又不是铁匠,我干不了。他去路边等活儿干,等人家找他做木匠活儿,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我说:“这人,怪啊。”   我很少回老家,去年,在广州,有一天,竟想起这个木匠来了。那天,我躺在床上,想着自己的事,一些声音在耳边聒噪:   ——你给我们写纪实吧,千字千元,找个新闻,编点故事就行。   ——我们杂志才办,你编个读者来信吧,说几句好话,抛砖引玉嘛。   ——你给我写本书,就讲讲大学生如何实现在网上做生意赚钱的致富经历。   我什么也没写,一个也没答应。我知道得罪了人,也亏待了自己的钱包。我想着这些烦人的事,就想到了木匠。他那样一个天赋极高的木匠,怎么愿意给人打猪圈门,安粪舀柄?职业要有职业的尊严。他不懒,他只是孤独。   春节回去,听人说木匠挣大钱了,两年间就把小瓦房变成了两层小楼。我想,他可能改 行了。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我恭敬地递给他一支烟。我问他:“你在哪儿打工?”他说:“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8000元呢。”我说:“好啊,这个适合你!”他笑笑说:“别的不想做。”   (摘编自《百花园》,有删改) ‎ ‎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懒木匠“他”从小就对木工有兴趣和天赋,随着年龄的增长,凭借他无师自通的雕刻技艺,很善于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   B、木匠的高超技艺给了“我”写作上的启示,“我”一直希望自己的写作能像他的手艺那样达到高超的境界,但终因懒惰而没实现。   C、文章主要借其他人之口,从侧面介绍了文中懒木匠“他”这些年的打工经历,既节约了文章篇幅,又巧妙地展示了懒木匠的性格特征。   D、在广州,“我”拒绝了一些人让“我”写胡编乱造的东西的要求,主要懒得去做这些烦人的琐碎小事,正如木匠不愿做一些小活儿一样。   E、本篇小说中“我”对木匠“他”由不理解到理解,最后到敬重的转变过程,可以使读者看出现代人在迷茫中寻求自我的心理路程。‎ ‎5、请概括小说中木匠“他”的形象特征并简要分析。 (5分)‎ ‎6、对于这篇小说,有人认为木匠是小说的主要人物,还有人认为木匠与我都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具体理由。(4分)‎ 一、 古代诗文鉴赏 阅读文本,完成7——9题(每题:2分;共:6分)‎ 文言文阅读(一)‎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侍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 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逍遥游》)‎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 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节选自《秋水》)‎ ‎7、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定乎内外之分 定:安定。‎ B.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泠:轻妙飘然 C.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相:做相国。‎ D.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 止:栖息。‎ ‎8、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B.旬有五日而后反 C.而御六气之辩 D.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比起前四种人,列子和宋荣子能区别“小大之辩”,都可算是达到了“逍遥游”的境界。‎ B.“无己”、“无功”、“无名”也即“无所待”,就要培育一个充满无限自由的精神世界,反映了庄子追求心灵绝对自由的要求。‎ C.《秋水》中,庄子拒聘、讥讽惠子,说明庄子是一个不求闻达的人,也符合庄子淡薄 功名利禄的思想。‎ D.《庄子》使用了多个寓言故事,充满了奇特的想象,体现了庄子散文的独特风格和感人的艺术魅力。‎ 阅读文本,10——13题(共:19分)‎ ‎ 文言文阅读(二)‎ 韩偓,字致光,京兆万年人。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以疾解。宰相崔胤判度支,表以自副。王溥荐为翰林学士。偓尝与胤定策诛刘季述,昭宗反正,为功臣。帝疾宦人骄横,欲尽去之。偓曰:“陛下诛季述时,余皆赦不问,今又诛之,谁不惧死?宦人忠厚可任者,假以恩幸,使自翦其党,蔑有不济。今食度支者乃八千人,虽诛六七巨魁,未见有益,适固其逆心耳。”帝前膝曰:“此一事终始属卿。”‎ 中书舍人令狐涣任机巧,帝尝欲以当国,俄又悔曰:“涣作宰相或误国,朕当先用卿。”辞曰:“涣再世宰相,练故事,陛下业已许之。若许涣可改,许臣独不可移乎?”帝曰:“我未尝面命,亦何惮?”偓因荐御史大夫赵崇劲正雅重,可以准绳中外。帝知偓,崇门生也,叹其能让。‎ 宰相韦贻范母丧,诏还位,偓当草制,上言:“贻范处丧未数月,遽使视事,伤孝子心。今中书事,一相可办。陛下诚惜贻范才,俟变縗而召可也。”学士使马从皓逼偓求草,偓曰:“腕可断,麻不可草!”从皓曰:“君求死邪?”偓曰:“吾职内署,可默默乎?”姚洎闻曰:“使我当直,亦继以死。”自是宦党怒偓甚。‎ 帝反正,励精政事,偓处可机密,率与帝意合,欲相者三四,让不敢当。初,偓侍宴,与京兆郑元规、威远使陈班并席,辞曰:“学士不与外班接。”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全忠见帝,斥偓罪,帝数顾胤,胤不为解。全忠至中书,欲召偓杀之。郑元规曰:“偓位侍郎、学士承旨,公无遽。”全忠乃止,贬濮州司马。帝执其手流涕曰:“我左右无人矣。”天祐二年,复召为学士,还故官。偓不敢入朝,挈其族南依王审知而卒。‎ ‎(选自《新唐书·韩偓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召拜左拾遗,以疾解      解:离职 B、欲尽去之           去:离开 C、适固其逆心耳         固:使之固 D、涣再世宰相,练故事      练:熟悉,通晓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B、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C、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D、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韩偓受到宰相崔胤的举荐,也得到了皇上的信任。崔胤上表请求让韩偓做自己的副手;皇上因韩偓表达对宦官的处理意见而把处理宦官的事交托给他。‎ B、韩偓做事讲原则,懂得谦让。皇上曾想让令狐涣掌管国事,不久又想任用韩偓,韩偓不同意;韩偓推荐赵崇,皇上知道他因是赵崇的门生而谦让。‎ C、韩偓恪尽职守,受到同行效仿。宰相韦贻范服丧期未满,皇上下诏让他复职,韩偓坚决不草诏,姚洎听说后说:“假使轮到我值班,也要以死相继。”‎ D、韩偓受到皇上的重用,也受到权臣的排挤。韩偓参与机要,与皇帝心意相合,皇上三四次想要让他任宰相,而朱全忠、崔胤却因私怨想要杀了韩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宦人忠厚可任者,假以恩幸,使自翦其党,蔑有不济。(5分)‎ ‎ ‎ ‎(2)偓因荐御史大夫赵崇劲正雅重,可以准绳中外。(5分)‎ ‎ ‎ ‎ ‎ (一) 古代诗歌鉴赏(共:14分)‎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4、对这首诗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4分)‎ A、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 B、第二联上下句构成对比,生动地表现出山中有时喧响有时静穆的景象。‎ C、第三联将"胭脂"和"白雪"拟人化,生动地描绘出山村绚丽多彩的秋景。‎ D、最后两句运用反问,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E、全诗触景生情,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5、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开头四句,碧云,黄叶,绿波,翠烟,作者从远近两个角度描写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景图。‎ B、“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 C、“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D、“黯乡魂,追旅思”是说作者面对秋景更加思念故乡,回首望去,一片幽暗,不禁追忆起旅途行程。‎ E、这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虽悲凉哀婉,气却沉雄刚健。‎ 不正确的两项及分析:‎ ‎(1)选 错因分析 ‎ ‎ ‎ ‎(2)选 错因分析 ‎ ‎ ‎ ‎16、下片“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这句诗的含义是什么?表情达意的特点是什么?(6分)‎ ‎17、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5分)‎ ‎(1)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 ‎ , , 。‎ ‎(2)杜牧《赤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表达(18分)‎ ‎18、下列各句加点成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印度和中国军方在洞朗地区的对峙已经接近一个月,中方表示,印度将为自己在中印边境的危言危行负责。‎ ‎②现在一些大学生制作简历时,多彩色打印,铜版纸印刷,贴艺术照,不惜工本,然而那些华而不实的简历即使投到用人单位也不过是泥牛入海,起不到实际的求职作用。‎ ‎③七月流火,全国多地迎来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热夏季,而以“气候凉爽、空气清爽、好客直爽”著称的贵州则迎来避暑旅游的旺季。‎ ‎④天才少年家境贫困,但他天资聪颖,反应敏捷,虽说没有进过正规的学堂,拜过正式的老师,但是数千字的文章常常一挥而就,被当地人传为佳话。‎ ‎⑤小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工厂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已娴熟地掌握了专业技术,达到了目无全牛的境界。‎ ‎⑥吴京自导自演的军事动作片《战狼2》上映12天后,票房达34亿元,火爆荧屏,其他同步上映的电影与之相比显得相形见绌。‎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 我国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历史悠久的证明,是我们与祖先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坚实根基,我们应当永远保持对古代文明成果的尊重和珍惜,以及祖先的缅怀和感恩。‎ B. 近几年了,我国领海不断被侵扰,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海上变化,中国海监局调整了工作规划,加大了海上巡航密度和执法装备的质量。‎ C. 春节临近,商家打折促销,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五折、四折甚至三折,平日里价格不菲的商品此时显得格外诱人。‎ D. 有人批评“汉字听写大会”听写的字词古怪生僻,有故意刁难人之嫌,但更多的人则赞扬这种比赛有助于拯救汉字危机,弘扬中华文化。‎ ‎20、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 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 B. 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C. 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 D. 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 ‎21、下列是汉字“初”“仁”的篆体写法,请用平实的语言写出你对每一个汉字的形与义的 正确理解.要求:对每一个字的解释不超过35个字. (4分) ‎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没出不超过15个字。(5分)‎ 西方古代很早就有关于抑郁症的记载,直到20世纪末,我们才有了百忧解这种神奇的抗抑郁药。 ① 。著名的医学杂志《英国医学期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称,即使是对严重的抑郁症患者,“行为—认知”心理疗法的功效都不啻于抗抑郁药。研究人员随机挑选了11个患有严重抑郁症的患者,分别采用抗抑郁药物和“行为—认知”疗法治疗,结果发现这两种方式在治疗效果上没有明显区别。 ② ,“行为—认知”疗法被证明比抗抑郁药更为有效。因此,法国健康管理局也建议,抑郁障碍初期,在症状尚属轻微的时候, ③ 。‎ 四、拓张延伸题(共:6分)‎ ‎(一)边城(3分)‎ ‎ 23、“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面前的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这一节对翠翠的描写,可看出她是一个什么时候样的少女?‎ ‎(二)逻辑推理题(3分)‎ ‎24、文饰作用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或适应行为,指一个人为掩饰不符合社会价值标准,明显不合理行为,或不能达到个人追求的目标时,往往在自己身上或周围环境中找一些理由来为自己辩护,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正当合理的,以隐瞒自己的真实动机或愿望。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属于“文饰作用”的是:( ) A、 小明因为没有复习功课,不惜把自己的手弄伤以逃避考试 B、 某犯罪嫌疑人为了逃避法律制裁,串通证人作伪证,编造不在场证明为自己开脱 C、 某电子公司新产品投放市场失败,经过研究,管理层认定失败的原因是前期宣传没有做好 D、 小王想成为公司经理,但他认为自己能力不够,没有报名竞聘,时候却对人说自己不屑参加 五、作文。60分(作文:57分;书写整洁:3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勤能补拙似乎一直是至理名言,然而,一个著名咨询集团合伙人却不这样认为,他语出惊人:勤可致拙。我的很多同行失败就失败在太勤奋。因为太过勤奋,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我总是想着懒,而不是懒得想。有时候这就是效率。   另一位网评家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人勤于思考,才会分清事情主次轻重,珍惜自己的精力,做到低成本、高效益……总之,这样的人长于把握一切、不急不躁、有条不紊,善于从繁杂和忙乱中解脱自己,这是一种人生艺术。   人生是越努力才会越幸运。每天给自己找一点事儿做,每天勤奋一点点,努力一点点,收获一点“小确幸”,终有一天会积累成人生的“大满足”。而天天不做事,最后可能会没事做,或者做不了、做不完。别让脑袋停止思考。‎ 根据所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给定材料,但不拘泥于给定材料,联系实际;观点正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字数8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1.答案:D“《诗经》扩大了‘孝’的概念”表述有误,原文为“他扩大了‘孝’的概念”,“他”指的是“孔子”。见第2段。‎ ‎2.答案:A ”……因此……”强加因果;‚只要不以取得私利为目的就可以‛分析有误,原文为‚尽孝悌的义务不附加任何条件,不可怀有任何个人目的‛。见第2段。‎ ‎3.答案:D”也就是说孝悌是教导……‛理解有误,原文为‚主要是教导贵族子弟以仁义之心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原则‛。见第2段。‎ ‎4.答案:CE(A“凭借他无师自通的雕刻技艺”错,B“但终因懒惰而没实现”错,D“主要懒得去做这些烦人的琐碎小事,正如木匠不愿做一些小活儿一样”错)‎ ‎5.答案:①技艺高超。其木工手艺有着独到、非同寻常的眼光、灵感和技巧。②不惧世俗。自信而不随波逐流。③有坚定的人生追求,即便生活贫困,也对自己的传统手艺一如既往地热爱和敬重。(每点2分,答对3点5分)‎ ‎6.【观点一】木匠是小说的主要人物。①从结构上看,“我”是线索,只是故事的见证者和叙述者。②从内容上看,文章主要是写木匠的生活,对木匠的描写占了主要的篇幅,小说的开头部分全部描写木匠的高超技艺和人们对木匠的看法,而“我”的经历只是来衬托木匠的思想和行为。③从主旨上看,文章题为“活着的手艺”,就是要借写木匠的经历来表现人们在困境中的坚守。(观点明确1分;分析合理3分。)   【观点二】木匠与我都是小说的主要人物。①从内容上看,对木匠的描写虽然占了大量的篇幅。但是“我”的行为和木匠相互补充,来表明主旨。②从结构上看,文中是通过我的经历来写出对木匠认识的变化的。③从主旨上看,木匠和我都遇到了相似的困境,都用相近的行为来表达着自己对职业的理解和人格的不屈。(观点明确1分;分析合理3分。)‎ ‎7.【答案】A ‎【解析】‎ 定:认识,审定。‎ ‎8.【答案】D ‎【解析】‎ 前三个分别通假为“智”、“又”、“变”。涂:泥水,稀泥巴,没有通假。‎ ‎9.【答案】A ‎【解析】‎ 列子和宋荣子依然“有所待”,算不上真正的“逍遥游”‎ ‎10.答案:B (去:铲除,消灭)‎ ‎11.答案:D ‎12.答案:B (“他因是赵崇的门生而谦让”错)‎ ‎13.(1)对忠诚老实可以重用的宦官,给他们恩宠,让他们自己去剪除同党,这个办法绝不会失败。(定语后置句1分,“假”1分,“翦”1分,“蔑”1分)‎ ‎(2)韩偓乘机举荐御史大夫赵崇说他刚正稳重,可以统领朝廷内外。(“因”1分,“准绳”1分,“中外”1分,大意1分)‎ ‎14.答:AE(B.动静结合,C.比喻,D.设问 )‎ ‎15.答:AD(A从俯仰远近多个角度D思乡之情黯然销魂,纠缠着羁旅之思)‎ ‎16.答:意思是说,除非好梦才能使诗人入睡,否则乡思旅愁萦绕心头无法入睡;好梦显然指梦中返乡与亲人团聚。  这句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羁旅愁思。‎ ‎17.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8.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望文生义。泥牛入海:泥塑的牛掉到海里。比喻一去不再回来。七月流火:指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望文生义。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目无全牛: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相形见绌: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19.答案:C ‎【解析】。A项成分残缺,“对祖先的缅怀和感恩”;B项搭配不当,“加大了……执法装备的质量”动宾不搭配;D项“故意刁难”语意重复。‎ ‎20.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考生交际用语的考查,主要考查说话得体的能力 。所谓得体,就是说话符合特定的场合,符合人物的身份。“敝”是谦辞,用于与自己有关的事物,而不能用于他人或相关事物。从B项来看,当为说话人面对其校友而言。校友之间称自己的学校,怎能说是“敝校”呢?应将“敝校”改为“母校”,但不能改为“贵校”。如果向非校友介绍自己的学校,可用“敝校”,以示谦虚。看来对于一些常见的表谦辞与敬辞的词语还是掌握一些的。‎ ‎21.答案:  初:由“衣”和“刀”构成.用剪刀从始端裁剪衣服,含义为起始(开端)  仁:由“人”和“二”构成.两个人走在一起却亲近如一人,含义为两人亲近友爱.‎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汉字的字形的基本能力.‎ ‎22.答案:‎ ‎①但并非得了抑郁症就要服用药物 ‎②对于轻度或中度的患者来说 ‎③应首先采用“行为—认知”疗法 ‎23.答:她既是人之子,也是大自然的女儿,她的灵性和乖巧,善良和纯真,都令人感到她具有一种质相、淳厚,一种纯自然的美感。‎ ‎【答案】:D 【答案解析】:文饰作用是“在自己身上或周围环境中找一些理由”,而A项中小明不是找理由而是故意制造困难,所以排除;B项是制造伪证,不符合定义所以排除;C项为分析失败理由,没有“隐瞒自己的真实动机或愿望”;只有D项中小王说“自己不屑参加”来掩饰“自己能力不够”的原因。故答案为D。‎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