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题(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山东潍坊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题(附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山东省潍坊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宋代理学家们提倡的“节孝”观念,其实并不是他们的首创。至少从汉代以来,国家政府都曾经对社会上的节孝行为进行过表彰和奖励。到了宋代,一方面,政府基本上持续了历代政府对旌表节孝的重视;另一方面,理学家们为强调士大夫应注重气节的道德标准,对“节孝”观也作出了更明确的表述。然而直至宋元时期,国家政府对于旌表节孝的行为,更多的是停留在倡导个案“典型”的层面上。有学者把明以前到明代的旌表贞节行为的演变过程,形象地描述为“由典范到规范”。典范是由倡导所致,而成为规范则必须要有一整套严格的制度化设计来加以保障和推行。明代在固定的审核标准下,对来自全国各地大量的旌表案件,予以定期、集体和分类处理,从而形成了明代旌表节孝的制度化、规律化和等级化,乃至演变至激烈化的特质。‎ 与之相伴相行的是以朱熹为核心的理学成为明代政府所认可推行的政治意识形态范本,这就促使明朝的许多士大夫从理学的角度来诠释和欣赏政府的旌表节孝制度。这样,明政府所推行的节孝行为,就不仅仅是一种制度政策,同时也成为一种社会道德的教化行为。在制度与教化的双重作用下,明清时期的节孝行为,越来越出现违反人性的激烈化特质。《儒林外史》中所描述的父亲眼看着女儿自尽殉夫并大赞“死得好”的故事,在明清两代的文献中并不罕见。在朱熹悟道、传道的福建地区,清代竞有胁迫寡妇殉节的风气。‎ ‎“孝道”本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但是经过明清时期的制度化推进之后,也在不同程度上走上了泛政治化的极端道路。在上层统治者眼里,孝道的体现就是臣下的“死忠”:所谓“以孝治天下”,实际上就是天下服从一尊。就一般士庶之家而言,争取“孝行”的褒奖可以获取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实际利益。正因如此,为博得孝名而导致明清时期惨无人道的“割股疗亲”行为盛行,显然也是政府对于“节孝”制度化与教化灌输的后果。‎ 宋代理学所倡导的“节孝”,更多的是强调士人自身的道德气节与行为准则,而到了明清时期经过专制政府的制度化、规范化之后,传统的“节孝”观被引入到激烈化的歧途。特别是随着明清时期皇权专制体制的强化和官僚阶层奴庸化的加剧,朱子及理学家们所提倡的勇于坚持士人气节的义理观,基本上成了政治上的一种“摆设”。而某些部分被强调而形成制度化的诸如“贞节”“孝道”,则根据统治者的需求而经过了新的改造和诠释。正因如此,宋代朱子及理学家们所倡导的“义理”“气节”等命题所蕴含的道德价值,还是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加以继承、‎ ‎(摘编自陈支平《朱子学·理学:唐宋变革与明清实践》)‎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节孝”观并非始于宋代,只是宋代持续了历代对旌表节孝的重视,并对其作了更明确的表述。‎ B. “由典范到规范”中的“典范”是指明之前的倡导个案典型,“规范”指明代的制度化设计。‎ C. 节孝行为成为明代社会的一种制度政策后,朱子理学就变成了政府认可的政治意识形态范本。‎ D. 对节孝行为进行制度化设计并使之成为道德的教化行为,是“节孝”观在明清发生变异的原因。‎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通过分析“节孝”观在明朝前后的演变,告诉人们要客观看待宋理学的内容和价值。‎ B. 文章运用例证法,用“割股疗亲”等事例,证明了明清时期的节孝行为违反人性的特质。‎ C. 文章论证“孝道”走上泛政治化道路,是从上层统治者和一般士庶之家两方面来分析的。‎ D. 文章先叙说节孝观的演变过程,然后溯根源,析危害,先立后破,逐层深入,说理透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明朝士大夫们从理学角度诠释和欣赏旌表节孝行为,助推了旌表节孝制度的形成。‎ B. 本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节孝”走上泛政治化道路后,势必会改变原本意义。‎ C. 没有良好的国家体制和社会风气,朱子的“气节”“义理”就没有被实践的可能。‎ D. 现在重新审视宋理学,我们既要重视和继承其道德价值,又不能忽视其反人性特点。‎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C 项,“节孝行为成为明代社会的一种制度政策后,朱子理学就变成了……”不正确,原文说的是“与之相伴相行的是以朱熹为核心的理学成为明代政府所认可推行的政治意识形态范本”,是“与之相伴相行”,而不是“之后”。故选C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表述进行认真比照,考查其表述正确与否。D项,“先立后破”不正确,由原文来看,应为“先破后立”。故选D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为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A项,“助推了旌表节孝制度的形成”不正确,原文说的是“这就促使明朝的许多士大夫从理学的角度来诠释和欣赏政府的旌表节孝制度”,可见,“明朝士大夫们从理学角度诠释和欣赏” 的就是“旌表节孝制度”,而不是“助推了”旌表节孝制度的形成。C项,无中生有,文中没有依据,且“没有……就没有被实践的可能”表述过于绝对。D项,“宋理学……反人性特点”不正确,原文说的是“明清时期的节孝行为,越来越出现违反人性的激烈化特质”。故选B项。‎ ‎【点睛】第2题解答时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那一排钻天杨 肖复兴 ‎①四十多年前,我家搬到北京陶然亭南、附近马路旁有一排新栽不久的钻天杨,瘦弱的树后有两间同样瘦弱的小平房,这是一家小小的副食品商店,卖些油盐酱醋,同时兼管每天牛奶的发送:‎ ‎②母亲那一阵子大病初愈,我给她订了一袋牛奶。由于每天到那里取奶,我和店里的售货员很熟。其中一位很年轻,刚来不久。她面容清秀,长得纤弱,快言快语。熟了之后,她曾经不好意思地告诉我:没考上大学,家里非催着赶紧找工作,只好到这里上班了。‎ ‎③知道我在中学里当老师,她让我帮她找一些高考复习材料,想明年接着考。她又听说我爱看书,还写点儿东西在报刊上发表,就对我另眼相看。‎ ‎④那时候,买麻酱要证,买香油要票,带鱼则只有过春节才有。打香油的时候,都得用一个老式的长把儿小吊勺作为量器,盛满之后,通过漏斗倒进瓶里,手稍微抖喽一下,就会使盛进瓶里的香油的分量大不相同。每次我去打香油,她都会满满打上来,动作麻利,每次我去买带鱼,她会把早挑好的宽一些的带鱼,从台子底下拿给我,我感受到她的一番好意。‎ ‎⑤除了书和杂志,我无以相报。好在她爱看书,我就把看过的杂志和旧书借给她看:她见到我就叫我肖老师,我管她叫小冯同学:‎ ‎⑥她曾经悄悄地对我说她不喜欢待在这么个小铺里卖一辈子香油麻酱和带鱼,告诉我想复读,明年重新参加高考。‎ ‎⑦刚恢复高考的那一年,她参加了高考,没考上。第二年又去高考,结果差的分比前一年还多。从此以后,她不再提高考的事了。‎ ‎⑧我读大学期间,很少回家,和她见面少了,几乎断了音讯。‎ ‎⑨六年过后,正是文学复兴的时期,我家有很多杂志,把床铺底下挤得满满堂堂便想起了这位小冯同学,她爱看书,把这些杂志送给她正好 ‎⑩我来到副食店,一眼就看见她坐在柜台里。看见我进来,她忙走了出来,笑吟吟地叫我。我这才注意,她挺着个大肚子,小山包一样。‎ ‎⑪我把杂志给了她,说:家里还有好多,你这样子不方便到我家去拿,待会儿我给你送来!她一摆手说:那哪儿行啊!那显得我的心多不诚呀!便跟着我回家抱回好多本杂志,我只好帮她提着一大摞,护送她回到副食店,对她说:这么沉,你怎么拿回家?她说:一会儿打电话,让孩子他爸来帮我扛回家。这可是我们一家三口的宝贝呀!说完,她咯咯又笑了起来。‎ ‎⑫那天告别时,她挺着大肚子,特意送我走出副食店.正是四月开春的季节,路旁那一排钻天杨的枝头露出了鹅黄色的小叶子,迎风摇曳,格外明亮打眼在这里住了小九年,我似乎是第一次发现这钻天杨的小叶子这么清新,这么好看。‎ ‎⑬从那以后,我再没见过小冯同学 ‎⑭前些日子,我参加一个会议,到一座宾馆报到宽阔的大厅里,从天而降的瀑布一般的吊灯,晶光闪烁。一位身穿藏蓝色职业西式裙装的女士,大老远挥着手臂径直走到我的面前,伸出手来笑吟吟地问我:您是肖老师吧?我是小冯呀!看我盯着她发愣,她补充道:陶然亭南那个副食店的小冯,您忘了吗?‎ ‎⑮我忽然想起来了,但是,真的不敢认了,她似乎比以前更漂亮了,也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 ‎⑯“我是专门等您的,我在会议名单上看到您的名字,就一直等着这一天呢!我和您有三十多年没有见了:今晚,我得请您吃饭!我已经定好了房间!您可一定等着我呀!”她热情地说,‎ ‎⑰晚餐丰盛又美味:边吃边谈,我知道了她的经历:生完孩子没多久,她就辞掉副食店的工作,在家带孩子;孩子上幼儿园后,她不甘心总这么憋在家里,便和丈夫一起下海折腾;折腾得一溜儿够,赔了钱,也赚了钱,最后合伙投资承包了这个宾馆,她忙里忙外,统管这里的一切。‎ ‎⑱告别时,我问她,那个小小的副食店,现在还有吗?‎ ‎⑲她忍不住又笑了起来:芝麻粒那么大的副食店,现在还能有吗?早被连锁的超市取代了。那一带,二十多年前就都被拆平,盖起了高楼大厦。不过,副食店前路旁那一排钻天杨,倒是没有被砍掉,现在都长得有两三层楼高了,已经成了那个地带的一景儿了呢!‎ ‎⑳钻天杨,她居然还记得那一排钻天杨。‎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11月30日,有删改)‎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选用的副食品商店、麻酱证、香油票等事物极具典型性,能够唤起一代人对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贫穷与落后的集体记忆。‎ B. 第④段中“每次我去打香油,她都会满满打上来,动作麻利”,运用细节描写,意在表现小冯技艺娴熟,是一名称职的店员。‎ C. 作者三十多年后再见到小冯,“她似乎比以前更漂亮了,也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暗示小冯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改善了很多。‎ D. 文章多次写到小冯的笑,如“笑吟吟地叫我”“咯咯又笑了起来”“忍不住又笑了起来”等,表现了小冯不同情景下的心理特点。‎ ‎5. “钻天杨”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 本文已被《光明日报》“中国故事”栏目登载,假如你是该栏目组编审,请谈谈选用本文的理由。‎ ‎【答案】4. B 5. ‎ ‎①是时代的见证者,见证了小冯的成长和时代的发展变化。②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以“小冯”为代表的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祖国的飞速发展。③饱含着作者对小冯的进取精神和祖国发展的热情赞颂。 ‎ ‎6. ①选材典型,以小见大。小冯的经历代表着千万中国人的经历,陶然亭一带的变化是中国巨变的缩影。②剪裁精当。选取作者与小冯交往的几个片段,凸显了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时代变化。③构思巧妙。将小冯成长历程和陶然亭一带前后面貌的变化交织在一起,侧面展现了四十年来的巨大变化。④内容和主题与栏目要求十分契合。‎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B项,“在表现小冯技艺娴熟,是一名称职的店员”不正确,从原文来看,意在表现小冯对“我”的尊重。故选B项。‎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探讨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重点考查的是某物象的作用,这类题目解答时可先通读全文,找到文中描写该物象的段落或语句,结合上下文,从物象本身特点和对表达主题的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本文中多次写到“钻天杨”,开头写“新栽不久的钻天杨”,那时小冯刚来到副食店;第12段写已经怀孕的小冯收下书后送“我”出副食店时,我看到“一排钻天杨的枝头露出了鹅黄色的小叶子”“我似乎是第一次发现这钻天杨的小叶子这么清新”;结尾写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小冯又提到了那排“钻天杨”,小冯说那里的平房“都被拆平,盖起了高楼大厦”,但是钻天杨还在,可见“钻天杨”是见证者,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见证了小冯的成长。从表达主题的角度来看,小冯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一直没有停止奋斗的脚步,她身上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小冯在成长,祖国在发展,“钻天杨”由小树苗长成大树,可见“钻天杨”具有象征意义,象征了中国人的这种奋斗精神和祖国的飞速发展,作者借对“钻天杨”的赞美,也就表达出对小冯的进取精神和祖国的发展的赞美之情。‎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然后联系文本或现实作答。如本题问的是“假如你是该栏目组编审,请谈谈选用本文的理由”,考生可结合文本,从选材、剪裁、构思等角度进行分析。从选材上来看,小冯只是一个普通人,但她的经历却是千万中国人的代表,而小冯所生活的陶然亭一带的变化,也正反映出中国社会的变化,可见此文选材典型,以小见大。从剪裁的角度来看,小冯的成长经历可写的内容很多,陶然亭一带的变化可写的内容也很多,但作者只选择了自己与小冯交往的几个片断来写,这几个片断从小冯初到副食店到小冯结婚,再到小冯下海经商,写出小冯的成长历程,表现出小冯的精神面貌,也反映出时代的变化。从构思的角度来看,文章在写作中既写了小冯的成长经历,又写了小冯生活的陶然亭一带的变化,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反映的却是祖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变化,可见构思巧妙。另外,作为栏目编审,还要考虑到所选文章是否符合栏目要求,因此还应答出文章内容和主题与栏目要求契合。‎ ‎【点睛】第2题考查鉴赏作品中的物象与作者写作意图关系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分析这个物象本身的特点;其次,分析这个物象与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情感表达、环境背景等之间的联系;再次,分析这个物象与表达主旨之间的关系;最后考虑这个物象的使用对读者阅读带来什么情感体验或审美体验。‎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首次对部分劳动性所得实行综合征税,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万元),优化调整了税率结构等,首次增加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个专项附加扣除、此次个税制度改革走出了我国个人所得税由分类征收向综合征收转换的关键一步,有助于解决分类征税方式下不同所得项目之间税负不平衡的问题;将大幅降低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更好地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实现从普惠制改革到定点减负的转变,财政部部长刘昆说,个税起征标准综合考虑了人民群众消费支出水平增长等各方面因素,并体现了一定的前瞻性。‎ 同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办法》是在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和充分凝聚各方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从公开征求意见到《办法》公布后各方面的反映看,社会各界对《办法》的评价是积极的、正面的,普遍认为专项附加扣除力度之大,超出预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减负政策。”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说,财政部将会同税务总局等相关部门,全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要做好信息系统优化和数据共享工作,通过部门间信息共享交换,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使纳税人能够充分、便捷地享受到扣除政策。‎ ‎(摘编自《中国经济周刊》《经济日报》)‎ 材料二:‎ 表一: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5000元后不同收入水平的减税情况(单位:元)‎ ‎(摘自《中国经济周刊》)‎ 表二:赡养老人和子女教育扣除情况测算 ‎(摘自田志伟、田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可能的减税成效及完善方向》)‎ ‎[注]扣除款:指按照《办法》规定从享有该专项扣除政策的纳税人的应税收入中减除的款项。如王某扣除五险一金每月实发工资8000元,减除5000元免税额,其应税收入为3000元,现在其享有子女教育专项扣除每月再扣除2000元,那么这2000元即扣除款。‎ 材料三:‎ 目前一个典型的城市家庭抚养一个小孩的成本每年大约是3万元,考虑到边际成本递减,抚养两个小孩的成本大概为5万元。如果夫妻两人年总收入为25万元,按目前的抵扣方案,养育两孩每年抵扣额为2.4万元,在20%的税率下,这意味着家庭一年只能节省4800元,与年均5万元的养育成本相比微不足道。‎ ‎(摘自梁建章《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应该按小孩人头抵税》)‎ 材料四:‎ 依据《办法》,夫妻双方只能在负责自己的父母养老时获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若夫妻双方仅有一方具有工作收入,实际上承担着夫妻双方父母共同的养老,但法律却只允许其在缴纳个税时抵扣自己父母的养老费用支出,不允许抵扣对方父母的养老费用支出,这不仅不合理,而且可能引发家庭内部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摘自田志伟、田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可能的减税成效及完善方向》‎ ‎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5000元后,纳税人的收入与纳税额、减税额成正比,但与降税幅度成反比,月薪2万元以下的收入群体税负下降明显:‎ B. 收入高的群体纳税额高而降税幅度小,收入低的群体纳税额低而降税幅度大,体现税收调节个人收入的作用,低收入者是最大收益者。‎ C. 高收入人群享有赡养老人扣除的人数多、扣除款多,中低收入人群享有子女教育扣除的人数多、扣除款多,体现了专项附加扣除定点减负作用。‎ D. 高收入人群享有子女教育扣除的比例最小且其平均扣除费用最少,因此较赡养老人费用扣除,子女教育扣除会给高收入人群带来更大利益。‎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个人所得税法具有创新性与前瞻性,实行部分劳动性所得综合征税、提高个税起征点、增加专项附加扣除、优化调整税率结构是其突出亮点。‎ B. 我国个人所得税以前是分类征收,新个人所得税法向综合征收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对解决税负不平衡有帮助作用。‎ C.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在制定时虽然广泛听取了民意但在赡养老人、子女教育等方面并未充分凝聚各方共识。‎ D. 要使纳税人能充分、便捷地享受到专项附加扣除政策需要多部门协同工作,其中信息系统优化和数据共享工作成为重要的一环。‎ ‎9. 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内容,给《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提一条修订建议并至少给出两点理由。‎ ‎【答案】7. D 8. C ‎ ‎9. 示例一建议:加大子女教育专项扣除额度;理由:①能够减轻中青年的家庭负担;②有助于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投入;③会让政策更加惠及低收入人群;④有助于提升人口生育率。‎ 示例二建议:将岳父母和公婆纳入赡养父母专项扣除的范围;理由:①更符合家庭实际情况;②有利于倡导孝敬父母的社会风尚;③有利于家庭社会的和谐;④让纳税人更能切实地感受到减税效果,更有获得感。‎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和解读图表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以及图表中相对应的信息,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及图表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D项,“因此较赡养老人费用扣除,子女教育扣除会给高收入人群带来更大利益”不正确,应是赡养老人费用扣除比子女教育扣除会给高收入人群带来更大利益。故选D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信息概括文章要点的题目,采用的是选择题形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做出判断。C项,“并未充分凝聚各方共识”不正确。材料一原文说的是“《办法》是在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和充分凝聚各方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故选C项。‎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材料三分析了城市家庭抚养孩子的成本,由所列出的数字,可以看出一般家庭养育孩子的成本高,中青年的家庭负担过重,孩子越多,负担越重,现在的税率下,一般家庭一年节省的费用与年均养育成本相比微不足道,根据这些情况,可提出加大子女教育专项扣除额度的建议,并阐明理由。材料四分析了《办法》中赡养老人的相关规定,指出其中规定的“夫妻双方只能在负责自己的父母养老时获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有其不合理之处,并结合现实进行了分析,指出《办法》中的此项规定“不仅不合理,而且可能引发家庭内部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据此可提出将岳父母和公婆纳入赡养父母专项扣除的范围的建议,并阐明理由。‎ ‎【点睛】第2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荀羡字令则。清和有准。才年七岁,遇苏峻难,随父在石头,峻甚爱之,恒置膝上。羡阴白其母,曰:“得一利刀子,足以杀贼。”母掩其口,曰:“无妄言!”年十五将尚寻阳公主羡不欲连婚帝室乃远遁去监司追不得已乃出尚公主拜驸马都尉弱冠,与琅邪王洽齐名。穆帝以为抚军参军,征补太常博士,皆不就:后拜秘书丞、义兴太守。征北将军褚裒以为长史。既到,裒谓佐吏曰:“荀生资逸群之气,将有冲天之举,诸君宜善事之。”寻迁建成将军、吴国内史。除北中郎将、徐州刺史,监徐兖二州、扬州之晋陵诸军事。殷浩以羡在事有能名,故居以重任二时年二十八,中兴方伯,未有如羡之少者。羡寻北镇准阴,屯田于东阳之石鳖。寻加监青州诸军事,又领兖州刺史,镇下邳。羡自镇来朝,时蔡谟固让司徒,不起,中军将军殷浩欲加大辟,以问于羡。羡曰:“蔡公今日事危,明日必有桓文①之举。”浩乃止。及慕容俊攻段兰于青州,诏使羡救之。俊将王腾、赵盘寇琅邪、鄄城,北境骚动。羡讨之,擒腾,盘迸走。军次琅邪,而兰已没,羡退还下邳。是时,慕容兰以数万众屯汴城,甚为边害。羡自光水引汶通渠,至于东阿以征之。临阵,斩兰。帝将封之,羡固辞不受。先是,石季龙死,胡中大乱,羡抚纳降附,甚得众心。以疾笃解职。后除右军将军,加散骑常侍,让不拜。升平二年卒,时年三十八。帝闻之,叹曰:“荀令则、王敬和相继凋落,股肱腹心将复谁寄乎!”追赠骠骑将军。‎ ‎(节选自《晋书·荀羡传》)‎ ‎[注]桓文:齐桓公和晋文公,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的国君,春秋时期的霸主,二人都以“尊王”相号召而成就霸业。‎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年十五/将尚寻阳公主/羡不欲连婚帝室/乃远遁去/监司追/不得已/乃出尚公主/拜驸马都尉/‎ B. 年十五/将尚寻阳公主/羡不欲连婚/帝室乃远遁去/监司追不得/已乃出尚公主/拜驸马都尉/‎ C. 年十五/将尚寻阳公主/羡不欲连婚/帝室乃远通去/监司追/不得已/乃出尚公主/拜驸马都尉/‎ D. 年十五/将尚寻阳公主/羡不欲连婚帝室/乃远遁去/监司追不得/已乃出尚公主/拜驸马都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足 A. 弱冠,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而体犹未壮,故称。后用以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 B. 屯田,汉以后政府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饷和税粮。‎ C. 领,指在原有官职之外又兼任其他官职,一般是兼任较低的职务。‎ D. 追赠,是在官员退休或去世后加封某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封、追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荀羡很有个性,遇事颇有主见。他七岁时深受谋反的苏峻喜爱,却暗地里有杀贼之念;在殷浩询问蔡漠一事时也有不同见解。‎ B. 荀羡不慕荣利,多次辞不就命。将迎娶公主时他逃跑了;先后被授职抚军参军、太常博士、右军将军、散骑常侍,却均未接受。‎ C. 荀羡骁勇善战,屡次立下军功。王腾、赵盘侵犯琅邪、鄄城时,荀羡讨伐他们,捉拿了王腾,打跑了赵盘,同时斩杀了慕容兰。‎ D. 荀羡极有声望,深得皇帝信任。他年轻时就与王洽齐名,任职时被殷浩认为处事有能力,死后又被皇帝评价为重臣和心腹。‎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荀生资逸群之气,将有冲天之举,诸君宜善事之。‎ ‎(2)时蔡谟固让司徒,不起,中军将军殷浩欲加大辟,以问于羡。‎ ‎【答案】10. A 11. D 12. C ‎ ‎13. (1)荀羡凭借出众的才气,将会有惊人的壮举,各位应当好好侍奉他。‎ ‎(2)当时碰上蔡谟坚决辞让司徒的官职,不出来任职,中军将军殷浩想治他死罪,就此事询问荀羡。‎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画线句子中,“羡”是人名,指荀羡,“羡不欲连婚帝室”是省略句,应为“羡不欲连婚(于)帝室”,意思是荀羡不想与皇家联姻,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两项。再比较A、D两项,“不得已”的主语是“荀羡”,因此“监司追”“不得已”中间应断开,排除D项,答案为A项。‎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官员退休”不正确,“追赠”是加封死者官职、勋位。故选D项。‎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同时斩杀了慕容兰”不正确。原文说的是“是时,慕容兰以数万众屯汴城,甚为边害。羡自光水引汶通渠,至于东阿以征之。临阵,斩兰”,意思是这时慕容兰率领数万兵马屯据汴城,给东晋造成极大边患。荀羡便开通河渠从光水引汶水,一直到达东阿来征讨慕容兰。荀羡亲临战阵,斩杀了慕容兰。可见,斩杀慕容兰是后来的事,并不是“同时”。故选C项。‎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资”,凭借;“逸群”,出众;“之”,助词,的;“冲天”,这里指“惊人”;“举”,壮举;“诸”,各个;“宜”,应当;“善”,好好地;“事”,侍奉;“之”,代词,他。(2)“时”,当时;“固”,坚决;“让”,辞让;“不起”,不出来任职;“加大辟”,处以死罪;“以”,介词,拿、就;“于”,介词,向;“以问于羡”,省略句,也是状语后置句,应为“以(之)于羡问”,就此事向荀羡询问,也可译为“就此事询问荀羡”。‎ ‎【点睛】第1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荀羡字令则。为人清静平和而有准则。年仅七岁时,碰上苏峻发动叛乱,荀羡跟随父亲在石头城,苏峻很喜欢他,经常抱他坐在膝盖上。荀羡暗地里告诉自己的母亲,说:“我如果有一把锋利的刀子,就足以杀死这个叛贼。”母亲掩住他的嘴巴,说:“不要乱说!”荀羡十五岁时,将娶寻阳公主为妻,荀羡不想与皇家联姻,于是逃往远处。监司追赶,荀羡不得已,才出来与公主结婚,被授予驸马都尉的官职。二十岁时,与琅邪人王洽齐名。晋穆帝又让他担任抚军参军,征召他补任太常博士,荀羡都不赴任。后被授予秘书丞、义兴太守的官职。征北将军褚裒让他担任长史。荀羡到任后,褚裒对他的僚属说:“荀羡凭借出众的才气,将会有惊人的壮举,各位应当好好侍奉他。”不久荀羡就升任建威将军、吴国内史。授予北中郎将、徐州刺史,监徐州、兖州二州及扬州之晋陵诸军事。殷浩因为荀羡居官任事有能干的名声,所以委以重任。荀羡当时只有二十八岁,晋朝中兴以来的地方长官中,没有像他那样年轻的。荀羡不久往北亲自镇守淮阴,在东阳的石鳖屯田。不久又增加监管青州各项军事的任务,并兼任兖州刺史,镇守下邳。荀羡从下邳来到朝廷,当时碰上蔡谟坚决辞让司徒的官职,不出来任职,中军将军殷浩想治他死罪,就此事询问荀羡。荀羡说:“如果现在蔡公遭遇不测,他日一定会发生齐桓公、晋文公那样兴兵问罪的事。”殷浩于是作罢。等到慕容俊在青州攻打段兰,皇帝下诏让荀羡前去救援段兰。慕容俊的属将王腾、赵盘侵犯琅邪、鄄城,北部边境不得安宁。荀羡前去征讨他们,擒获了王腾,赵盘逃走。军队驻扎在琅邪,可段兰已全军覆没,荀羡于是退还到下邳。这时,慕容兰率领数万兵马屯据汴城,给东晋造成极大边患。荀羡便开通河渠从光水引汶水,一直到达东阿来征讨慕容兰。荀羡亲临战阵,斩杀了慕容兰。皇帝准备封给荀羡爵位,荀羡坚决推辞不接受。此前,石季龙去世,胡人统治的地区大乱,荀羡安抚收纳前来投降和归附的,深得人心。荀羡因为病重而被解除职务。后来被授予右将军的职务,加散骑常侍,荀羡推让不接受。升平二年荀羡去世,当时只有三十八岁。皇帝听说荀羡去世,叹息说:“荀令则、王敬和相继去世,还有谁能成为我的得力助手与亲信呢?”追赠荀羡骠骑将军。‎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咏梅 ‎【宋】王安石 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 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 触拨清诗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诗人借世俗之人对梅花的不解,突显梅花“有意待春来”的志向。‎ B. 颔联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的高洁幽香和不畏严寒傲雪独放的品格与神韵。‎ C. 颈联写梅花触发作者诗兴,笔走龙蛇;唤酒畅饮而弄湿了自己的衣袖。‎ D. 该首诗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借物言志,意味深远。‎ ‎15. 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意为世俗之人满眼看到的只是艳丽的桃杏,却不识凌寒独放色香俱佳的梅花。诗人把世俗之人对桃杏和梅花的态度作对比,讥讽世俗之人的浅薄与庸俗。借梅花自喻,暗示自己的改革志向不被世人理解的复杂心情。‎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把握意象,分析意境,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C项,“唤酒畅饮而弄湿了自己的衣袖”不正确,“淋漓红袖”指美貌女子,“淋漓红袖趣传杯”意思是呼唤侍女传递酒杯。故选C项。‎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鉴赏的是哪些诗句,然后找到诗句在诗中的位置,结合上下文,从内容、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本题要求分析的诗句是诗歌的最后两句,需要结合上文来分析。从内容上来看,尾联“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结合上文可知,“此”指的是梅花凌寒独自开放色香俱佳的特点,尾联诗句的意思是,世俗中人的眼中哪知道梅花的这些高贵品质,他们只知道买一些艳丽的桃花、杏花来栽种。上下句之间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世俗之人对梅花和对桃杏的态度进行了对比,说明世俗之人只喜欢桃杏,反映出世俗之人的浅薄和庸俗,表达出诗人的讥讽之意。另一方面,联系诗人毕生的理想和追求,结合全诗内容,可知诗人写梅花,也是在写自己,借梅花自喻,表达出自己改革志向不被理解的复杂心情。‎ ‎【点睛】第1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其中A项鉴赏诗句内容和意象,B项鉴赏诗歌修辞手法及意象,C项鉴赏诗句内容,D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泰伯》中“________”表明知识分子必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而其原因是“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景入情,自然过渡到下片对周瑜的追忆。‎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无论身居何处都要心系百姓、心忧国事的崇高境界。‎ ‎【答案】 (1). 士不可以不弘毅 (2). 任重而道远 (3). 江山如画 (4). 一时多少豪杰 (5).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6).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要注意下列字词的正确写法:弘毅、豪、庙、忧。‎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降落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成为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人类探测器。月球背面是天文学家 的观测场所,将填补低频射电观测点的空白。整个降落过程可谓 ,嫦娥四号继承了嫦娥三号绝大部分月面软着陆技术,但落月难度更大。‎ 嫦娥四号与地面交流需要通过“鹊桥”中继卫星中转,其间会产生约60秒的延时,这对于 的降落过程显然太久,因此落月全程需要由它自主完成。嫦娥四号探测器之所以能够完全自主判断,实现“盲降”,靠的是CNC系统。研发费时三年的CNC系统担负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组合体环月、奔月、落月整个过程的控制。为了防范在最紧张的、不可逆的月球背面着陆过程中“鹊桥”出现问题,影响数据上传,CNC系统设计了数据延时注入功能,即把要注入着陆器计算机的数据做成带有时间标签的数据包提前发送到着陆器的某个地方暂存.( )。CNC系统还可以“全程自主故障诊断与重构”,万一发生故障,系统可以随时自己给自己进行“诊断”,找到并剔除病灶,保障机体整体功能的正常,确保落月过程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朝思暮想惊心动魄变幻莫测万无一失 B. 梦寐以求触目惊心瞬息万变安然无恙 C. 朝思暮想触目惊心变幻莫测安然无恙 D. 梦寐以求惊心动魄瞬息万变万无一失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待到着陆器上的时间和该标签时间相同时,数据便自动注入 B. 待到该标签时间和着陆器上的时间相同时,数据便自动注入 C. 待到着陆器上的时间和该标签时间相同时,自动被数据注入 D. 待到该标签时间和着陆器上的时间相同时,自动被数据注入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研发费时三年的CNC系统担负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组合体奔月、环月、落月整个过程的控制。‎ B. 费时三年研发的CNC系统负责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组合体奔月、环月、落月整个过程的控制。‎ C. 费时三年研发的CNC系统担负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组合体环月、奔月、落月整个过程的控制。‎ D. 研发费时三年的GNC系统负责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组合体环月、奔月、落月整个过程的控制。‎ ‎【答案】17. D 18. A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应首先明确成语的基本意思、感情色彩、适用对象、习惯搭配等,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梦寐以求:睡觉做梦时也在追求,形容迫切期望。朝思暮想:形容时刻想念。材料中说天文学家迫切期望了解月球的背面,应选用“梦寐以求”。惊心动魄:原形容作品的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触目惊心: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材料中用来形容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的降落过程,用“惊心动魄”恰当。变幻莫测:变化多端,难以揣测。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千变万化,形容变化很快、很多。材料中指嫦娥四号降落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变化,用“瞬息万变”恰当。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万无一失:十分稳妥,绝对不会出差错。材料中指“落月过程”不出现任何问题,用“万无一失”恰当。故选D项。‎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以语句复位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话题统一、内容前后勾连、事理相承、意境协调、‎ 句式一致等角度思考。本题括号所在位置是对“数据延时注入功能”的具体阐述,陈述的对象是“数据”,从陈述对象一致性的角度分析,可排除C、D两项。再比较A、B两项,“标签时间”是固定的,而“着陆器”上的时间是变化的,因此应选择“待到着陆器上的时间和该标签时间相同时”,排除B项,答案为A项。‎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答题时应先分析原句,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审主干再查附加成分,找出语病,并加以修改,再仔细比对选项所给出的修改方案,找出答案。本题画线句子中,“研发费时三年的”语序不当,应改为“费时三年研发的”;“担负……整个过程的控制”搭配不当,应改为“负责……整个过程的控制”;“环月、奔月、落月”语序不当,应改为“奔月、环月、落月”。所给选项中,A项,“研发费时三年的”语序不当,“担负……整个过程的控制”搭配不当;B项,修改正确;C项,“担负……整个过程的控制”搭配不当,“环月、奔月、落月”语序不当;D项,“研发费时三年的”语序不当,“环月、奔月、落月”语序不当。故选B项。‎ ‎【点睛】第1题考查近义成语辨析的能力。所谓近义成语,是指语义相同或相近,但感情色彩、词义轻重、适用对象等有所不同的成语。这类题目测试重点是:感情色彩的误用,望文生义,适用对象弄错,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语境或逻辑错误。本题以选词填空的形式考查成语的使用能力,解答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 ‎20.下面是某大学生求职信的主体部分,其中有几处表达不恰当,请指出5处并修改。‎ 我是xx学院2018届工程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本人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学习认真刻苦,成绩出类拔萃,曾多次获得院奖学金。‎ 我生长于农村,农村生活磨练了我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质。我相信我的素质与能力正是贵公司必需的。值此择业之际,我真诚地期盼与责公司合作,为公司发展做出伟大贡献。‎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翻阅我的求职信,热切期盼得到您的惠顾。‎ ‎【答案】①“出类拔萃”改为“突出”或“优秀”。②“必需”改为。需要”。③“与贵公司合作”改为“加盟贵公司”或“成为贵公司的一员”。④“伟大贡献”改为“贡献我的力量”或删掉“伟大”。⑤“惠顾”改为“垂顾”或“认可”。‎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依据语境,看准对象,注意适应场合,把握语体,仔细判断。①“出类拔萃”,指超出一般(多用于形容品德、才能),句中用来指自己成绩优秀,使用不恰当,也不够谦虚,不得体,应改为“突出”或“优秀”。②“必需”,一定要有,不可少。句中说自己的素质与能力是对方“必需的”,不得体,应改为“需要”。③“与贵公司合作”不得体,“合作”指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彼此之间为平等关系,用在求职信中,不得体,应改为“加盟贵公司”或“成为贵公司的一员”。④“伟大贡献”,指卓越而崇高的贡献,“伟大”表示十分崇高卓越,用在自己身上,不得体,应改为“贡献我的力量”或删掉“伟大”。⑤“惠顾”指光临,惠临,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此处指得到对方认可,使用不恰当,可改为“垂顾”或“认可”。‎ ‎【点睛】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命题往往着眼于:①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②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③适应场合,巧妙用语;④把握语体,既要注意区分书面语和口语,还要注意区分各类文章的语体要求,如书信、公文、广播稿等等。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解答时一定要考虑交际场合、对象和目的。‎ ‎21.下面是某单位工作人员请假、销假流程图,请用一段文字介绍该图。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表述有条理,不超过100个字。‎ ‎【答案】示例一:请假时,填写请假条后找部门领导签字,然后上交人力部审核、备案;销假时,直接报人力部。若请假超过3天或假期超期,还需请人事领导签字后再报人力部审核、备案、销假。‎ 示例二:请假时,填写请假条后找领导签字:3天内,只需部门领导签字;超过3天,还需人事领导签字。然后上交人力部审核、备案。销假时,未超假,直接报人力部;若超假,由人事领导签字后再报人力部审核、备案、销假。‎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试题的图表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所给的图表是流程图。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首先审清题干,勾画出要点;然后解读图片,确定起点顺序,表达时要注意准确连贯,内容全面完整,思路清晰。本题由题干可知,所给图表是“某单位工作人员请假、销假流程图”,由图片可知,起点为“填写请假条”,然后是“部门领导签字”。由图表来看,请假“超过三天”,首先要找“人事领导签字”,然后才是“人力部审核、备案”,“人力部销假”;如果请假“三天之内”,则越过“人事领导签字”一栏,直接是“人力部审核、备案”,然后是“人力部销假”,如果“超假”,还要再找“人事领导签字”。考生按照流程图自上而下的顺序及箭头指示方向,表述清楚即可。‎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 ‎②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文天祥《念奴娇》)‎ ‎③四十年来,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从跟随世界走向引领世界。‎ ‎④某居委会主任由“致富带头人”蜕变为贪污腐败分子,某演员由明星变成了偷税漏税“名人”。‎ ‎⑤“退休干部楷模”杨善洲,用二十年改变荒山,但不变的是他一生为民的执着和信念。‎ ‎⑥十九大报告主题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变的意义 疾步向斑马线赶去,虽然只有最后几秒的绿灯时间,却仍然抱着侥幸,可以躲避五十几秒在原地被骄阳烘烤的等待。‎ ‎  被身前一对母子挡住了去路,来不及改变向前的方向,红灯已经无情的亮了。在高高矗立的红灯下,我像是被枷锁铐牢的奴役。只能在心里暗暗的埋怨。烦躁的挪移着双脚,一股从下至上的狂热窜上脚底,几遍穿着鞋,却似光脚站在高温地面煎烤般痛苦。‎ ‎  急躁的望着缓慢而持久的红灯,欲抬头斥责不近人情的太阳,却被它的光芒摄退,简直亮瞎了眼!不管了,我要翻身农奴做主人,我要冲过去,不要当“有素质的学生一代”了,反正又没有车。‎ ‎  偷偷向前移,用余光瞟过旁边的母子。心里有些暗暗的谴责,他们也都自觉的在遵守,‎ ‎  不过真的是太热了,你们有遮阳伞,我可没有。再说,我也实在挨不过剩下三十几秒。‎ ‎  “妈妈,我们走吧,好热啊,反正没有警察叔叔,又没有汽车,好热啊!”稚嫩的同音在我提脚的同时发出。这是个好机会,和他们一起闯总不会被鄙视了。‎ ‎  “这个是交通规则,你看你旁边的姐姐都在等,她还没雨伞呢。红灯停绿灯行,幼儿园的老师可都是教过的。不能看有没有警察叔叔和车才等的!”男孩若有所思的盯着我点点头。我嘿嘿的笑笑,心虚极了。也改变了向前走的想法,收回了迈出的步子和向前穿越的心。更有一股由内至外的愧疚涌出,只希望他们看见我脸上呈出的尴尬红晕时,会理解为是晒红的。‎ ‎  才低头抬头的霎那,就已经是绿灯了。我跟在那对母子背后,踩着绿灯倒计时的秒数安稳的走着。‎ ‎  小小的改变有很大的差别。只是收回了闯过红灯的小小一步,就顺着一个母亲教育孩子的心,做了一个大大的优秀例子。若毅然向前跨步,这孩子的心就不会那样直面了吧。或许我的小小改变,男孩对于交通规则的认识会更加深刻。改变自己的同时,我也就这么改变了别人。‎ ‎  改变别人,改变家庭,改变国家,改变世界看似很难。如果我们从自身做起,从改变自己做起,用自己的好行为影响着其他人,慢慢的去改变,从小到大的改变。似等待红灯的一件小事,我们自觉遵守,旁人看见也不好意思去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等待红灯的队伍,就有越来越少的事故发生,越来越稳定的交通秩序被建立,一个文明国家的出现会远吗?‎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写作时要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把握材料中心,确定立意。本题由六则材料组成,材料①出自《周易》,强调的是“变”和“通”;材料②出自文天祥《念奴娇》,说的是信念和忠心永不改变;材料③说的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材料④说的是一些人忘记了初心,自甘堕落;材料⑤说的是杨善洲不忘初心的优秀事迹;材料⑥是十九大报告的主题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题干要求考生“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考生可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改革开放、变与不变等角度来立意。如作文立意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行文时可从材料分析入手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论证时可以结合古今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个人方面,如苏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国家方面,如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领导中国人民砥砺奋进,使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等,让文章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立意角度参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改革开放,砥砺奋进;变的是方法,不变的是初心;等等。‎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从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 ‎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