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学年第一学期9月月考
高三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为试卷Ⅰ和试卷II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商代的国家政体是方国联盟制,商王不过是“盟主”,而周王却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见,与商代相比,西周
A.对地方实行间接统治 B.依靠血缘关系维系统治
C.依靠分封以开疆拓土 D.王权政治得到一定加强
2、汉语中,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这与英语中将自己父母的兄、弟统称为“uncle”完全不同。可见,这些汉语称谓语体现出
A.明亲疏的家族追求 B.辨等级的阶级理论
C.别长幼的宗法意识 D .重家庭的人伦观念
3、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由此可见,“推恩令”有效地解决了封国问题的原因是
A.王国从此受汉郡管辖 B.列侯数多则王国力弱
C.王国嫡长子没有领地 D.西汉从此不再有王国
4.范文澜先生曾考证,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制度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考察封国国王,有罪状便奏闻。不法的国王因此受到惩罚。据此推知,汉武帝设置刺史
A.旨在削弱国王势力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重在整肃地方吏治 D.使监察制度趋于完善
5、唐朝科举考试中,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其考生有两个来源,即生徒和乡贡。“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官办学校)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乡贡”是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由此可知,唐朝的科举考试
A. 承认私立教育的合法性 B. 注重考试资格的公平性
C. 排除恩荫入仕的可能性 D. 堵塞了门阀入仕的途径
6、司马睿(晋元帝)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这说明当时
A.外戚独揽国家大权 B.门阀政治影响政局
C.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D.国家处于四分五裂
7
、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
A.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
B.区域文化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原则
C.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
D.行省制度有利于扩大元朝的统治疆域
8、《清太祖实录》记载:努尔哈赤曾对自己身后国家政治制度提前作出安排“继朕而嗣大位者,毋令强梁有力者为也……且一人纵有知识,终不及众人之谋,今命尔八子为八和硕贝勒,同心谋国,庶几无失。尔八和硕贝勒内择其能受谏而有德者,嗣朕登大位。若不能受谏,所行非善,更择善者立焉。……”这一安排
A. 遵从了“禅让制”的古代传统 B. 奠定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基础
C. 顺应了民主取代专制的历史趋势 D. 形成了君主与大臣相互制约的局面
9、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
C.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 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
10、有学者认为专制君主集权始终面临两个无法解脱的困境。其一,只要君主运用官僚体制来管理社会,就会受到官僚集团的制约。其二,君主为了防止其坐大,必然采取各种手段来削弱。但是,皇帝越是打击,官僚集团的规摸越庞大,组织越严密。由此可知
A. 君主加强皇权的措施经历了由内官到外官的演化
B. 专制君主必须要依靠官僚体制才能统治整个社会
C. 君主大权独揽的说法某种程度上不具有可操作性
D. 皇权加强官僚体制的削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1、上海《申报》的一则新闻报道中写道:“赣匪因石城兴国失守,知残局不能再支,朱毛彭等股约八万放弃云都、瑞金老巢西窜。”这份报道应该发布于
A. 国民大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2、在清政府决定利用义和团反帝之后,清廷主管外交的大臣许景澄、袁昶联名上书道:“今朝廷方与各国讲信修睦,忽创灭洋之说,是为横挑边衅,以天下为戏。……团民非义民,不可恃以御敌,无故不可轻与各国开衅”。对这份上书最准确的理解是
A.义和团运动凸显了民族矛盾的加剧
B.两人反对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
C.清政府内部关于是否开展反侵略斗争矛盾尖锐
D.两人反对清政府支持义和团运动“灭洋”
13、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孙文指出:“(中国)每省对于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统御整理之责;但于各省上建设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联贯矣。”此语表明孙中山
A.认同自由平等的观念 B.放弃民主共和的道路
C.主张三权分立的原则 D.汲取分权制衡的思想
14、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的成熟。”以下属于这一时期政治上成熟的表现的是
A.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B.找到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C.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提出了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
15、1937年8月,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在中国妇女慰劳抗战将士大会陈词: “我们要保全国家的完整,保护民族的生命,应该尽人人的力量,来抵抗敌人的侵略,我们妇女也是国民一分子,打仗的时候男子要上前线杀敌,后方工作是我们的责任。”宋美岭意在强调
A、争取国家胜利是公民的基本责任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存在的重要性
C、前线杀敌和后方工作同是胜利的保障 D、男子妇女均享有同等的权利和责任
16、据郑超麟回忆:“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
A.爱国救亡精神 B.自由开放意识 C.民主法治观念 D.实业救国愿望
17、香港《大公报》社评:“国共两党的最高领导人自1946年之后,再也没有会面。悠悠五十九载,接近一个甲子。第一代的会面,间隔了第二代、第三代的跨越,如今第四代再会面,这样的‘历史剧情’,意义非凡。若江山有思,亦会动容。”这次会面
A.使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B.是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握手
C.国共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 D.使得两岸关系由对抗开始走向和解
18、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年5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3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年7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 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B.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C. 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D. 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19、台湾著名舞台剧导演赖川声执导的相声式的舞台剧《那一夜,谁来说相声》中一段写道,某老兵“第一次出国就是为了回国”。对材料反映的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A.出国与回国的“国”分别指“台湾”与“大陆”
B.老兵“回国”应该不早于1980年
C.“老兵”回国是海峡两岸实现“三通”后的结果
D.当时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开始被打破
20、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城邦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任职期限均为一年;已任过公职者,在其他公民尚未任过一次之前,不得连续担任公职。这一规定
A.保障公民决策的正确性 B.强化公民参政的责任意识
C.保证公职人员的廉洁性 D.体现轮番而治的民主精神
21、《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受惩罚,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这体现了罗马法
A.内容和体系丰富而完备 B.是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C.具有超越时间和民族的永恒价值 D.具有理性和人文精神的价值追求
22、英国哲学家罗素在评论雅典政治时指出:“我们习惯于指责雅典人的‘民主’是不充分的,因为它排除了妇女和奴隶。但我们并不总能意识到,它比起当政府的范围扩大时所可能有的民主来,要更加民主,因为每位公民对一个问题都能够解决。”材料意在说明
A. 雅典政府危害公民的民主权利 B. 雅典的直接民主有其合理性
C. 雅典的直接民主有明显的局限 D. 直接民主制度具有示范性
23、恩格斯指出,罗马对所有被征服国家的占领破坏了“过去的政治秩序”和‘旧有的社会生活条件”,其办法之一是“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和罗马法制不相符”。这表明
A. 罗马帝国的对外征服活动极其野蛮 B. 罗马法曾是对外扩张的重要工具
C. 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 D. 罗马法中包含了人人平等的原则
24、尽管40年代的革命风暴给予王权以沉重打击,但50年代共和制试验失败,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及政局的长期动荡不安,使国内有产阶级普遍认为,要确保社会稳定和财产安全,必须赋予国王以强大的权力,重建“有效统治”。由此可见当时英国
A.议会主权原则已确立起来 B.王权神圣而不可侵犯
C.存在尊崇王室的民族心理 D.议会与国王矛盾尖锐
25、1871年德意志帝国在讨论制定宪法时,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曾希望自己能称为“德国皇帝”,但却遭到巴伐利亚国王为首的很多国王的反对,因为它意味着正式承认普鲁士国王居于帝国内其他国王之上,最后威廉一世只得接受“德意志皇帝”的称号。这说明德意志帝国
A.实行联邦制原则 B.国家统一尚未完成 C.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D.皇帝权力受到限制
26、1999年10月,英国议会两院经过激烈辩论,最终通过《上院法案》及其修正案,取消了所有世袭贵族拥有的作为上院议员的特权。这表明英国
A.代议制民主发展落后 B.专制制度的残余己经消灭
C.修补政治体制的缺陷 D.民众获得了参政议政权利
27、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完全消失
28、英国1973年加入欧共体,1975年对是否留在欧共体内讲行了全民公投。1997年,英国决定不加入欧元区,也一直没有签署申根协议。2016年6月,英国以51.9%的公投得票率脱离欧盟。英国与欧洲一体化进程保持一定距离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相对独立于欧洲大陆 B.英国具有孤立土义传统
C.二战后英国长期追随美国 D.英国自身利益得失判断
29、下表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准确的是
1957年11月14日到16日
十三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会议要求团结起来,反对外部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在内部消除机会主义。
1957年12月19日
北约组织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美国对此项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权。
A.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B.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C.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30、“历史研究,无论其研究的内容是多么遥远的过去,在本质上却从不曾脱离现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史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就是倾听时代的呼声,回答时代要求解决的重大问题。”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历史研究关乎国家兴衰和民族兴亡 B.以古喻今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功能
C.历史研究是为现实政治服务的 D.历史研究体现鲜明的时代精神
试卷II
非选择(31题25分;32题1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城邦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任职期限均为一年;已任过公职者,在其他公民尚未任过一次之前,不得连续担任公职。
——摘自蒋云芳、胡长林《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材料二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摘编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美国政治的伟大之处在于作为一个“制衡机器”,它具有相当的自我纠错能力……权利制衡意味着强制性的对话,有利于促进利益均衡。比如:2006年纽约地铁工人大罢工,最后,一方面工人的养老金低贡献率得以维系,另一方面工人又必须略微提高对医疗保险的贡献率,同样是“斗争双方”都必须做出妥协。……一个充分制衡的政治制度,等于无形中增加这个制度里的“协商点”,从而尽显消减公共政策中的专断性……当无数普通民众开始走进大都会博物馆欣赏艺术品,去林肯中心听歌剧,坐在咖啡馆里聊政治,谈论貌似“事不关已”的全球变暖问题,我们甚至可以说,美国民主最后的结果不仅是“大量贵族的平民化”,更是“大量平民的贵族化”。
——摘自刘瑜《民主的细节》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与中国封建社会在政治上的不同特征,并分析原因。(13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述美国政治与古希腊、中国相比的优势及其作用。(12分)
3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美国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中指出:“„„当两种各有其特殊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熟的文化相接触时,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鸦片战争)”。
材料二: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材料三: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关于鸦片战争起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4分)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两种观点进行简要评价?(2分)
(2)结合抗日战争的史实,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二的观点?(6分)
(3)依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3分)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三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5 DCBBA 6-10 BADBA 11-15 BDDBA
16-20 ACBCD 21-25 DBBCA 26-30 CBDAD
31. (1)特征:古希腊:直接民主;轮蕃而治;公民政治;法治。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皇位世袭;精英政治;人治。(6分,各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原因:古希腊:城邦体制;奴隶制工商业发达;开放、公平、自由的价值取向。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统一;农耕经济发达;封闭、保守、重宗法、等级的社会观念。(7分,各二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优势:代议制民主;权利主体相对广泛;分权制衡。(6分)
作用:促进利益均衡;维护民主,提高政治决策的理性成分;促进美国的长期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在广泛民主基础上,优者胜出机制促进了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的繁荣。(6分,任答三点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2. (1)观点: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拒绝与英国发展平等国家关系,张认为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中英两国文化相互冲突。
评价:两人对鸦片战争的认识都是错误的,掩盖了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市场的根本目的。
(2)政治基础: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军事基础: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军。
(3)主要: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
次要:世界反法斯西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宣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