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附答案云南玉溪一中)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附答案云南玉溪一中)》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玉溪一中2018届2017---2018学年第二次月考 ‎ 文科综合试卷历史部分 ‎ 命题人:刘学成 冯玲 雷芳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必考题)和第二部分(选考题)两部分,共46题,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第一部分(必考题)时,选择题部分在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需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二部分(选考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 ‎ 第一部分 必考题 ‎24.《礼记·乐记》中载:“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仁以爱之,义以正之。如此则民治行矣。”这最能说明礼乐制度 A. 强化等级观念、和谐等级关系 ‎ B. 以礼乐来区分尊卑,亲疏,贵贱 C. 成为维系西周统治的重要制度 ‎ D. 礼中有乐,烘托崇高和谐的氛围 ‎25.《汉书·食货志》认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南宋陈旁认为,对待不同土壤只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这反映了古代农业( )‎ A.需要大量劳力 B.适时增加肥力 C.提倡精耕细作 D.善于积累经验 ‎26.明中叶以后,地方官府所制定的集市日渐次频繁,间隔缩短。江南有许多乡村市集,也是超越了定期市的阶段,如苏州昆山县的半山桥市,“民居辐辏,朝夕为市”。这反映了当时江南( )‎ A.商品经济日益繁荣 B.抑商政策开始松动 C.工商市镇日渐兴起 D.生活观念发生转变 ‎27.清政府下令不许地方绅士自行救灾,救济灾荒均以国家为主导,以免引发社会治安问题。到了光绪初年,来自江浙等东南沿海的地方绅士,开始跨越江南,进入华北地区去救灾。这说明 A. 民间救灾开始居主导地位 ‎ B.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C. 政府的救灾政策发生变化 ‎ D. 晚清中央权威趋于衰弱 ‎28. 下表是中国近代某学堂制订的学员课程计划。据此判断这类学堂最早创立于( )‎ ‎ ‎ A.鸦片战争期间 B.洋务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29. 经济学家马寅初1935年在《中国经济改造》一书中认为:面对西方国家的倾销政策,中国保护幼稚工业,除保护税外,用统制的办法,发展国内工业与之相抗,亦为今日国际经济竞争之武器。但到1940年,马寅初就对传统制经济提出批评:“吾人以千数百万同胞之死伤,数百万财产之损失,希冀获得胜利以求民族之快快复兴,决不愿以如是巨大之牺牲来交换几个大财神,将吾人经济命脉操在手中。”马寅初对统制经济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A.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 B. 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C. 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 D.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盛行 ‎30. 阅读材料 ‎ ‎ ‎ ‎ 上表中从甲到乙的变化反映的历史过程是( )‎ A.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 ‎ B.从“一五”计划到“大跃进”‎ C.从“大跃进 ”到国民经济调整 ‎ D.从国民经济调整到“文革”发动 ‎31. 426年,罗马帝国颁布《引证法》规定: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则依照五大法学家(生活于二三世纪之交)的法律著述来解决——若他们的著述观点有分歧,则以多数为准;如不能形成多数,则以伯比尼安(五大法学家之一)的观点为准;如伯比尼安 未有意见表示,则由执法者自行选择。这则材料说明在当时罗马帝国司法裁判中( )‎ A.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之权 B.五大法学家的意志可凌驾于法律之上 C.贵族意志等同于法律条文 D.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具有法律效力 ‎32.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对该现象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 ‎ A. 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 ‎ B. 实现了贸易中心地理转移 C. 引发了1789年的法国革命 ‎ D. 促成了西欧的“价格革命”‎ ‎33.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34.20世纪30年代后,美国一直将农业作为特殊行业给予国家补贴。二战后,欧洲国家和日本也实行农业补贴政策。西方国家这一做法 A. 旨在保护小农经济 ‎ B. 是凯思斯主义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 C. 制约农业生产发展 ‎ D. 表明农业是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35.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斯人( )‎ 咨询答案 ‎1990(%)‎ ‎1997(%) ‎ ‎2004(%)‎ ‎2006(%)‎ 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 ‎23‎ ‎23‎ ‎30‎ ‎30‎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6‎ ‎26‎ ‎27‎ ‎30‎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18‎ ‎19‎ ‎16‎ ‎16‎ 是一场灾祸 ‎12‎ ‎16‎ ‎14‎ ‎10‎ 难以回答 ‎21‎ ‎16‎ ‎13‎ ‎13‎ ‎①仍在反思十月革命 ②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③依然怀有大国情结 ‎ ‎④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 ‎ ‎ ‎40.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业可以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等不同历史形态,它们是依次演进的。……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 ——摘编自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材料二 为了获得足够的粮食、棉花、油料等产品,保证城市居民的生活消费和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就要对农副产品实行贸易垄断即统购派购的制度。为了确保在低价统购派购的条件下农民仍然能把资源投入到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农产品生产中,就要求作出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使国家能够以行政力量直接控制农业的生产。按照这种逻辑,实行主要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之后,(1953年)农业集体化运动随之开始并不断加速……‎ ‎ ——林毅夫等著《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 材料三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在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他们的退休金。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占比达41.6%。截至今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9分)‎ ‎ ‎ ‎(2)据根材料二,说明国家对农业进行的“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主要指什么?其根本目的是什么?(9分)‎ ‎ ‎ ‎(3)根据材料三反映的问题,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你对福利制度改 革的认识.(7分)‎ ‎ ‎ ‎ ‎ ‎41.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 材料一 明中叶以降,江南市镇经济进入高度成长时期,工商业蓬勃发展。多层次市场的形成,市场经济的活跃,刺激了这一地区经济与社会更加繁荣。这一地区的经济中心——苏州,成为全国最为奢华的城市。苏州的奢侈风尚,逐渐弥漫于邻近各府县、各市镇。康熙《淞南志》说,自明朝以来“人有恒产,多奢少俭”。清以后,“饮食服饰竞以奢靡相尚”。如徽州盐商“入则击钟,出则连骑,暇则招客高会,侍越女,拥吴姬,四坐尽欢,夜以继日,世所谓纷华盛丽非不足也。至其子弟,靡不斗鸡走狗,五雉六枭,捐佩外家。”‎ ‎ ——摘编自樊树志《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 材料二 奢侈消费在当时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地区已经形成一股相当盛行的风气了。15世纪中期,意大利的许多城市都颁布了“禁奢条例”,企图限制人们的过度的消费,特别是在女性的服饰和宴会的用度方面。但是强烈的虚荣心让人们无视这些法律的存在,每当上流社会大摆筵席或是举办各种社交活动时,宾客们的穿戴总是争芳斗艳,琳琅满目。‎ ‎ ——摘自范广寅《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奢侈消费》‎ 提取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对比明清时期中国江南地区和十五世纪欧洲的社会消费观并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 第二部分 选 考 题 ‎ ‎ 请考生在第44、45、46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4. (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材料 雅典历史上有两次重要的改革。公元前621年,在平民的压力下,贵族表示让步,授权执政官德拉古进行改革,制定了成文法。德拉古制定的法律,课罪极重,处刑严峻。他仍站在氏族权贵一边,从维护贵族的利益和安全出发,竟允许债权人可以将逾期不能归还负债的债务人及其家属卖至国外或沦为奴隶。对纵火、杀人、渎神乃至一般的盗窃,即使只是盗窃水果或蔬菜,也都要一律处以死刑。公元前594年,梭伦在平民的支持下,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并进行了重大的政治改革。梭伦改革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最主要的是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债,取消以往一切公私债务,废除债务奴隶制,并由国家赎田为负债而被到国外为奴的雅典人。这一法案,以“解负令”闻名,在政治制度上,梭伦根据财产多少将全体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 ‎——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 ‎ ‎(1)比较材料中提到的两次改革的异同点。(9分)‎ ‎ ‎ ‎ ‎ ‎(2)对材料中提到的两次改革进行简要评价。(6分)‎ ‎ ‎ ‎ ‎ ‎ ‎ ‎45. (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材料 1943年举行的开罗会议上,中美两国政府首脑就战后问题进行了一次广泛详尽的讨论,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一致。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中方欣然领诺。关于对日本的军事管制,美方希望以中国为主,中方要求美国主持,中国派兵协助。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美方询问中国是否希望获得琉球群岛,中方提出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美方提议由中国先行收回香港,然后宣布与九龙合成为全世界自由港,中方深以为然,但后为丘吉尔拒绝。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中方提议让这些国家独立,美方表示同意。此外,双方还讨论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日本以实物进行赔偿、美国对华经济援助、军事合作等问题。‎ ‎ ——摘编自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双方就中国领土问题达成一致并写入《开罗宣言》的内容,说明其意义。(7分)‎ ‎ ‎ ‎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政府首脑会晤所反映的美国战后东亚秩序构想。(8分)‎ ‎ ‎ ‎ ‎ ‎46. (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鸦片战争结束后,徐继畲先后出任福建布政使、巡抚,并办理厦门、福州两口的通商事务。他利用一切机会,访问西人,耳闻笔录,搜集资料,“披阅旧籍,推敲考订”,最终于1848年创作出版《瀛环志略》十卷,书中介绍了世界一百多个国家的情况。该书不仅介绍了各国的地理、器物,还详细介绍了欧美各国的选举制、议会制和立宪制等。一些士大夫们强烈攻击徐继畲,痛骂他身为朝廷命官,竟敢影射抨击天朝制度,公开赞美外国元首,与西洋传教士沆瀣一气,“称颂夷人,献媚夷酋”。‎ ‎ 1851年,徐继畲因主张以缓和手段“驱夷”,被贬为四品京官,不久后又罢官归里。1852‎ 年,魏源增轩《海国图志》为100卷,辑录了《瀛环志略》的许多内容,1859年,日本开始一再翻印《瀛环志略》。1865年,两宫皇太后命其入京,担任总理衙门行走。1866年,总理衙门重印《瀛环志略》,“中外奉为指南”。1867年,兼总理同文馆事务大臣,推行同文馆改革计划,遭倭仁等守旧官僚阻扰而失败。康有为看《瀛环志略》后才“知万国之故,地球之理”,梁启超自述读此书后“始知有五大洲各国”。‎ ‎——摘编自王龙《思想先驱徐继畲被林则徐诬指“卖国“》等 ‎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瀛环志略》的内容特点和历史贡献。(9分)‎ ‎ ‎ ‎ ‎ ‎ ‎ ‎ ‎ ‎(2)根据材料,分析归纳徐继畲个人的优秀品质。(6分)‎ ‎ ‎ ‎ ‎ ‎ ‎ ‎ ‎ 历史答案 ‎24--28:ACADB 29---33:CCDAD 34---35:B B ‎40. (25分)(1)特点:分散经营(或小农户个体经营);劳动效率低下;经济资源协调能力不高。(每点3分,共9分)‎ ‎(2)安排:对农副产品实行贸易垄断(或统购统销、统购派购);农业集体化。‎ 根本目的是:实现工业化。 (每点3分,共9分)‎ ‎(3)福利制度本身能够缓和社会矛盾,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但是它也存在弊端,过度的福利也降低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过高的福利开支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是导致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之后出现“滞胀”现象,需要削减社会福利开支,以提升民众生产劳动的积极性从而走出困境。(7分)‎ ‎41. (12分)观点:明清时期的中国江南地区和十五世纪时期的欧洲在社会消费观上都崇尚奢侈的消费(奢侈之风突破了社会等级限制或逾越社会限制)。(2分)‎ 原因:中国: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统治集团生活腐朽;市民阶级的产生;消费观念的变化。(任答两点即可,4分)‎ ‎ 欧洲:发达的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较早产生;人文主义思潮对天主教会禁欲观的冲击;人们追求虚荣和展示经济实力的消费心理。(任答两点即可,4分)‎ ‎ 总之,中国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和十五世纪时期欧洲的社会消费观都助长了社会奢侈不良风气的形成发展。畸形消费不利于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加速了统治阶级的腐化堕落,对社会财富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所以,我们应该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只要言之成理,立意正确,均可酌情给分,2分)‎ ‎44.(1)同:目的都在缓和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性质都是奴隶主阶级为稳固统治而进行的改革。异:德拉古侧重于用严酷的法律制裁债务人和平民,以稳定秩序;梭伦改革侧重于改善债务人和平民的经济地位,提高平民的政治地位,以缓和矛盾。(9分)‎ ‎ (2)评价:两次改革都旨在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德拉古的改革刑罚残酷,使得平民反贵族的斗争更加激烈;梭伦改革运用中庸手段缓和矛盾,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6分)‎ ‎45. (1)内容: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意义:《开罗宣言》是确认台湾等地属于中国领土的国际性文件,它明确了日本侵占台湾等中国领土的非法性,为战后中国处置台湾等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有利于捍卫中国的领土完整与国家主权,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威望,提高了中国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 (2)构想: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战后东亚秩序的责任,对日本的军事管制以中国为主,削弱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力,利用中国制衡英苏等国,扶持一个亲美的中国政府。‎ ‎46. (1)特点:分述五大洲各国的历史地理和器物;注重介绍欧关民主制度。(3分)‎ ‎ 贡献:帮助中国人认识、了解世界,丰富了《海国图志》的内容;(2分)有利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2分)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也有所帮助。(2分)‎ ‎ (2)品质:视野开阔,勇于向西方学习;(2分)脚踏实地,经世致用,著书严谨;(2分)为推动中国的学习与改革。直面谩骂阻扰。(2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