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卷(附答案四川成都龙泉中学)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卷(附答案四川成都龙泉中学)》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成都龙泉中学2015级高三上期9月月考测试卷 文科综合能力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 ‎24.制度设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其所肯定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世官制 ‎25.康德生活在严格实行新闻检查制度的普鲁士的统治之下。他一再强调,必须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认为,“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这表明 ‎ A.启蒙的目的就是获得言论自由 ‎ ‎ B.康德将宣扬理性与反对专制相结合 ‎ ‎ C.普鲁士人无法进行真正的思考 ‎ ‎ D.康德为争得自己的自由而倡导启蒙 ‎ ‎26.成书于唐代的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戒,第一戒不违戾父母师长,第二戒不杀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这反映了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道教地位上升 C.道教深受理学影响 D.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27. 欧阳修、苏洵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收族、义恤乡里;范仲淹创有范氏义庄赡 养族人,各地士绅纷纷效仿,办有“义仓”、“义学”、“义冢”等等。这一风气逐渐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 A.儒学深入社会生活 B.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重建三代宗法制度 D.强化对乡里的控制 ‎28.学者丛日云在从多种维度来考察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之后,将其概括为“一”与“多”。并认为古代中国的政治主体对任何外界事物都要将其纳入“一”的框架,面对有悖于“一”的秩序,就会激发出改造与整合它使之归于“一”的冲动。古代中国有悖于“一”这个秩序的制度是 A.郡县制 B.郡国并行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29.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认为:“历史事件是一次性的,或自以为是独一无二的;杂事则反复发生,经多次反复而取得一般性,甚至变成结构。它侵入社会的每个层次,在世代相传的生存方式和行为方式上刻下印记……我们发掘琐闻轶事和游记,便能显露社会的面目。社会各层次的衣、食、住方式决不是无关紧要的。”在材料中,布罗代尔强调 A. 日常生活的琐碎性使其不能成为独立、完整的史学体系 B. 可以用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变化考察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C. 可站在欧洲史学家的立场从总体考察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 D. 史学家的主要工作是挖掘琐闻轶事显露社会的真实面目 ‎30. 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A. 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 B. B.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 C. 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 D. 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31.亚里士多德说:“有些批评家所以要责备梭伦也就在这一点上,他们论证梭伦把审判一切案件的权力交给这些由拈阄法复选出来的公民法官所组成的法庭,……这些法庭的权威日益增强,历任的执政好像谄媚僭主那样谄媚平民。”这样的批评是因为雅典 ‎ ‎ A.司法权被梭伦操纵 ‎ ‎ B.民主制度的弊端显现 ‎ C.德才之人遭到排斥 ‎ ‎ D.陪审法庭垄断行政权 ‎ ‎32. 1978~1988年,我国国家招工的农民为1110万,而在各类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达到9000多万人。镇成为当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最主要目的地。以小城镇为主导的“自下而上”农村城市化模式逐步建立。上述现象 ‎ A.改变了城乡二元结构 B.导致了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 ‎ C.促进了国有企业改革 D.推动了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33.1872年,马克思提出:“工人总有一天必须夺取政权……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国家,像美国、英国……也许还可以加上荷兰,——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这些国家 ‎ A.工人阶级力量较强大 B.无产阶级政党成熟 ‎ C.代议制政治比较完善 D.工业革命进展迅猛 ‎34 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资本与商品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安全与增值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的确立,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下列现象符合以上表述的是 ‎ A.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了《航海条例》‎ ‎ B.鸦片战争后,“值百抽五”关税税则的逐步形成 ‎ ‎ C.拿破仑三世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 ‎ D.《南京条约》附件关于最惠国待遇的规定 35.1842年,《英国劳工人口状况报告》出版,针对大城市死亡人数甚至超过出生人数,提出首先和最重要的办法,同时也是最可行的办法,就是修建下水道,移除生活场所、街道和马路上的垃圾,以及供水系统的改进。六年后,英国第一部《公共卫生法》颁布。这反映出英国城市化 A.降低了人口平均寿命 B.造成了城市环境的严重破坏 C.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D.推动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 ‎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 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发展之间关系密切,既是一个时代的表征,也是时代发展的重要原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仅用数学便得到如此严格的证明,这使我心中充满又惊又喜的感觉。……大炮和迫击炮轰击时,最大射程(即炮弹发射的最远距离),是在仰角45度时获得的……但是要理解为什么发生这种情况,这比从别人那里得到证据甚至反复实验得到的证据重要得多……通过探索原因而达到对某一效应的理解会使人顿开茅塞,从而使理解和确证其他事实无须再借助实验,目前的例子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伽利略《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 材料二 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随着各门科学的发展,一种以静观反思代替盲目信仰、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代替经验古训的怀疑批判的近代理性精神产生了……人们热烈地崇尚以科学为代表的理性,在欧洲大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理性主义思潮,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 ——沈之兴、张幼香《西方文化史》‎ 材料三 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 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理性的国家完全破产了。卢梭的社会契约在恐怖时代获得了实现,对自己的政治能力丧失了信心的市民等级,为了摆脱这种恐怖,起初求助于腐败的督政府,最后则托庇于拿破仑的专制统治。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战争。‎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并指出这一观点的主要历史价值。(6分)‎ ‎(2)根据材料二,近代自然科学形成对欧洲思想领域产生什么影响?试举例说明新思潮对欧美社会革命的作用。(5分)‎ ‎(3)材料三中,作者对由理性主义指导而建立起来的社会持什么看法?试举一例文学作品佐证这一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8分)‎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的关系?(6分)‎ ‎41. (12分)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后初期至60年代末,美国对经济的积极干预……充分发挥凯恩斯主义的财政赤字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大力刺激经济的增长……逐步健全和完善政府经济的机构,通过立法手段将政府经济干预深入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争夺世界霸权,政府将经济与军事生产相结合,庞大的军工生产和军事开支成了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的重要的经常化的手段之一。‎ ‎——陆月娟《二战后美国政府干预经济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1980年竞选胜利的里根,身边聚集了一批经济顾问,有弗里德曼、格林斯潘、拉弗、里斯顿、麦克拉肯等货币学派和供应学派经济学家。上台后的施政纲领主要包括下述方面:大规模削减个人及公司所得税;大规模削减非国防开支;放慢货币增长速度,抑制通货膨胀;切实放松政府管制。……‎ ‎——赫伯特·斯坦《总统经济学》‎ 材料三  克林顿政府的经济政策,既有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基础也有所创新,人们称之为新凯恩斯主义或克林顿经济学。就是把凯恩斯主义、现代货币主义、供应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与政策主张综合在一起。‎ ‎——刘绪贻《新凯恩斯主义对美国经济的现实影响》‎ 请回答: ‎ ‎(1)概括指出材料二的经济政策与材料一相比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4分) ‎ ‎(2)据材料三指出克林顿经济学的理论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经济政策取得的显著成就的时代原因。(5分) ‎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发展的关系。(3分)‎ 请考生在第44、45、46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道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并用签字笔将所选的题号填入括号内。‎ ‎44、【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问眸】(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纵观中国教育发展史,到鸦片战争前,中国一直是传统的封建教育一统天下,只有研读经书的各级官学和书院、私塾,“中举”是读书人的最高目标,根本不知近代教育为何物。从十九世纪中期起,受到西方洋枪洋炮和文化教育的冲击,洋务派开始提倡洋务教育,主张在不变更封建教育制度的前提下,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方针,以“西文”和“西艺”为主要内容,兴办了一些近代新式学堂,并开始向国外派遣留学生。‎ ‎——康云峰、刘莉莉《戊戌维新运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材料二 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故欲兴学校、养人才,以强中国,惟变科举为第一义。 粱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尝考泰西之所以富强,不在炮械军兵,而在穷理劝学。彼自七八岁人皆入学,有不学者责其父母,故乡塾甚多。其各国读书识字者,百人中率有七十人。而我中国文明之邦,读书识字仅百之二十,学塾经费少于兵饷数十倍,士人能通古今达中外者,郡县乃或无人焉。夫才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士少则国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材料四 在维新时期,政府兴办学堂经费不足时,便鼓励官员以捐助和民间集股的方式办学,当时在职官员和民间出资办学的人很多。粱启超说:“政变以后,下诏废止各省学校,然而民间私立者尚纷纷,亦由民智已开,不可抑遏。”维新派积极创办学堂的同时,还掀起了办报馆、译西文、创学会、建社团的文化革命运动,并且建立译书局和编译学堂,编译外国教科书及其他书籍。所译西书不仅供学校使用,更重要的是向社会推广西学。‎ ‎——郭田田《戊戌变法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戊戌变法前中国教育发展的阶段特点。(3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主张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3分)‎ ‎(3)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维新派提出这些言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分)‎ ‎(4)材料四认为在维新期间出现的有利于新学推广的现象是什么?维新派教育改革主张产生了哪些历史作用?(6分)‎ 45.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那一晚(‎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人们在街上跳舞,但我不能跳,我知道,我们面临战争。 ——以色列首任总理本·古里安的回忆录 材料二 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以石油武器支持同以色列交战的国家,在两次提价后,石油由每桶3.01美元上涨到11.56美元,导致西方工业生产下降8.1%,钢产量下降14.5%,并导致大量公司破产,失业人数激增。西方大部分国家开始改变对阿以战争的立场。阿拉伯国家以成功的团结合作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反对霸权主义,维护民族利益的信心和勇气。 ——马广东《论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石油武器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9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产生的结果。(6分)‎ ‎4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1年3月4日,林肯发表就职演说。他指出:“我要根据宪法通过的最短的途径来挽救联邦,在奴隶制和有色人种问题上,凡有利于拯救联邦的事,我就做;凡无助于拯救联邦的事,我就不做……”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反脱离联邦法》便脱颖而出,在国会审议通过时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干扰和阻碍。‎ 材料二  ‎2008年11月5日,网易新闻登载了一篇题为“林肯的狡猾:‘解放黑奴’只是为了战争胜利”的文章,称林肯为“狡猾保守的废奴主义者”。‎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林肯政治主张的最高原则是什么?他实践这一原则的主要手段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林肯政府制定《反脱离联邦法》的历史背景。(9分)‎ ‎(2)请谈谈你对材料二所持观点的看法。(6分)‎ 成都龙泉中学2015级高三上期9月月考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参考答案 ‎24-28 CBAAB 29-33 DDBDC 34-35 CD ‎40(25分).(1)观点:近代科学研究的方法应是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 价值:推动了经典力学的发展,也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2)影响:批判封建神学,形成理性主义思潮(启蒙运动)。‎ 举例:法国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任答一点即可)‎ ‎(3)看法:作者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举例:《唐璜》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4)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文学艺术源于社会生活,反映社会生活。(言之有理亦可)‎ ‎41.(12分)(1)变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1分)‎ 原因:经济“滞胀”;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凯思斯主义)失灵:“福利国家”制度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3分)‎ ‎(2)特征:多种理论综合基础上的创新.(2分)‎ 原因:“新经济”的出现:两极格局瓦解;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3分)‎ (3) 关系:经济理论、经济政策来源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并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3分)‎ ‎44.(1)特点:从传统教育开始转变为近代教育;从封闭教育开始转变为开放教育。(3分)‎ ‎(2)相同;兴办新式学堂(或培养近代人才)。(1分) 不同:变革科举制度;提倡教育为本。(2分)‎ ‎(3)目的:培养维新人才,推动维新变法运动发展;使国家富强(或救亡图存)。(只答1点1分,3分)‎ ‎(4)现象:官办学堂与民办学堂并举;创办学堂与兴办新文化事业并举。(2分)‎ 作用:促进近代思想启蒙;推进教育近代化;留下宝贵的文明遗产。(任答2点,共4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及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第一问依据材料,从“到鸦片战争前”、“十九世纪组织答案。第二问从比 较的角度,两则材料都在重视兴办学校的同时,材料二则强调要废科举。第三问结合所学知识,维新派重视教育直接目的就是为维 新变法提供人才。题干“夫才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士少则国弱”可得出要实现国家富强。第四问依据材料中“官员和民间出资 办学”“ 掀起了办报馆??推广西学”等有效信息中提炼。历史作用应结合所学知识从教育对政治和思想解放的角度回答。‎ ‎45.(1)原因:阿以矛盾冲突;巴以矛盾;大国插手其间;历史遗留问题。(3分,任答三点即可) 影响:中东局势长期动荡不安;给交战双方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对地区局势乃至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加强了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6分) (2)结果:引发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鼓舞了阿拉伯人民团结反帝、反霸的信心和力量;迫使西方国家在中东问题上改变外交方针。(6分)‎ ‎46.(1)原则:制止分裂,维护国家统一。(2分)‎ 手段:依靠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2分)‎ 历史背景:共和党执政,林肯当选为总统;南方公开分裂国家,损害联邦利益;独立战争后,根据1787年宪法,建立了统一的联邦制国家。 (5分)‎ ‎(2)不同意(2分)。林肯对奴隶制的态度是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的正确选择,只有避免国家分裂,维护统一,才有助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4分)‎ 同意(2分)。林肯不是一个坚定的废奴主义者,他颁布《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是为了取得废奴主义者支持,从而取得内战的胜利。(4分)‎ ‎(表明观点并能史论结合充分论证可得6分,只表明观点而无理由者不得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