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五校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联考试卷(一)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河北五校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联考试卷(一)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河北省“名校联盟”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一)历史试卷 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卷Ⅰ(选择题 共50分) ‎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选项)‎ ‎1.考古资料表明,西周时期,一些异姓诸侯国虽然远离王畿地区,但是其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风格上也都与周王朝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这主要说明当时 A.礼乐制度日渐受各诸侯的冲击 B.工官制实现了礼器标准化生产 C.分封制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 D.华夷观念推动民族间文化交流 ‎2.有学者对“忠”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忠”所占的比例为7.97%,宋代为15.89%,清代为22.71%。这反映出 A.伦理教化逐步加强 B.专制主义日益强化 C.思想控制日趋严密 D.史官思想日益僵化 ‎3.据《三国志》记载,阮籍“才藻艳逸,而倜傥放荡,行己寡欲,以庄周为模则”。下列选项中能与阮籍的行为理念产生共鸣观点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C.“越名教而任自然” D.“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4.唐代招生限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子孙,宋代招生可招庶民的俊异者。这一变化有助于 A.皇权向社会基层扩展 B.增强中央政府的向心力 C.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 D.强化基层百姓德行修养 ‎5. “自嘉靖中年,田赋日增,田价日减,细户不支……则人逃,即不逃而丁口不复隶于图册……今日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是以租税不亏而庸调不足,生齿日繁,游手日众。”材料反映了当时 A.土地兼并的现象日趋严重          B.赋税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C.政府对农民迁徙限制放松        D.社会风气日益消靡没落 6.明朝科举曾采取分卷录取制度,明仁宗规定“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到明宣宗、英宗时,又分为南卷、北卷、中卷,各区分卷录取,占比为55%、35%、10%。这反映出 A.遴选优秀人才利国利民 B.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C.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D.科举选才公正公平 ‎7.《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 ‎ 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其技能,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材料中值得肯定的地方在于 A.“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辨证思想 B.认识到西方科学技术的进步性 C.认识到中西方之间的民族差异性 D.维护国家荣誉的强烈民族自尊心 ‎8. 晚清时期有思想家提出:“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泯中西之界,化新旧之门户,庶体用并举,人多通才。”该主张 A.本质上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思想 B.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发展 C.否定了传统文化,主张全面学习 D.提倡维护传统文化,反对西方学说 ‎9. 《南京条约》申明:“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剖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后来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又于“平行之礼”一条无不详为备列。“平行之礼”的提出,对当时中国的主要影响为 A.推动向西方学习思潮出现      B.推动传统礼仪制度的进步 C.传播资本主义的平等观念         D.使夷夏之防观念受到冲击 10.在中国近代,五四时代的思想是非常活跃的。“五四时期对人格的尊严,对人的自由,对学术的独立探讨精神,这些价值正是当前我们开发社会资本,培养文化能力,发展有创见性的理论思维、道德理性和精神价值的必要条件”。五四时期,思想多元化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B.各种政治力量寻找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 ‎ C.当时的中国政府推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 D.帝国主义对华文化侵略的放松 ‎11.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中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它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世界。” ‎ 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A.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B.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C.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 D.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12.抗日战争爆发后,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大量内迁。下表是截止1939年沦陷区企业内迁的情况,对其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 钢铁厂 纺织厂 机械厂 食品厂 电器厂 化学厂 文教用品厂 其它 ‎1家 ‎92家 ‎168家 ‎22家 ‎28家 ‎54家 ‎31家 ‎14家 A.内迁企业类型存在不平衡性       B.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为西南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D.中国工业基础仍旧非常薄弱 ‎13.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举动“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此军事举动 A.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        B.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C.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 ‎14.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反映出 A.新中国试图摆脱两极格局影响    B.“求同存异”的思想得到实践 C.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特征   D.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 15.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中国对全国工业布局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其核心是在内地建设一批以军工企业为核心的工业基地,并将东部部分重工业企业内迁。这一调整主要是为了 A.奠定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基础       B.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 C.贯彻落实“八字方针”            D.加速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 ‎16.毛泽东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C.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7. 古希腊雅典公民尽管在公民大会上可以提出新的议案,或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但是如果他的提议没有通过,就会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性命之虞。这表明 A.公民大会只注重公民形式上的民主     B.雅典人非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 C.雅典城邦的司法程序十分严肃缜密      D.雅典公民的言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18.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在《法学阶梯》中说:“通过合意缔结契约之债是因为,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语言或文字,只需要实施交易行为的人们相互同意。这种交易也可在未出席者之间缔结”。这反映了当时罗马法 A.重视保护居民的意愿 B.突破了形式主义的束缚 C.注重对法律追本求源 D.二元法律体系最终消亡 ‎19. “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 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          B.教育使人认识美德 C.人非达到目的工具          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20.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的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A.社会契约论 B.人民主权说 C.自由平等 D.三权分立学说 ‎21.下面是1500年---1640年英国小麦价格变化示意图,对该变化趋势的成因评述正确的是 A.货币贬值引起商品价格持续上升       B.殖民地为小麦出口提供广阔市场 C.工业城市发展使粮食需求量大增       D.市场经济环境下价格随需求波动 ‎22.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任何贵族爵位,凡是在合众国担任受益职务……非经国会同意,不得从任何国王、君主或外国接受任何种类的……官职或爵位。”这一规定旨在 A.保持国会绝对权威 B.加强联邦政府权力 C.防止封建君主专制 D.保障民主共和政体 23.有学者指出,与其说是历史选择了列宁、选择了布尔什维克,不如说在1917年这个关键时刻,是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据此可知,该学者 A.否定了列宁革命策略的灵活性 B.强调十月革命顺应了民心民意 C.认为十月革命不符合俄国国情 D.夸大了一战对俄国革命的影响 ‎24.“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材料中美元两度贬值的共同目的是 A.刺激国内消费市场             B.维护与黄金的固定比值 C.开拓国际贸易市场              D.巩固美国金融霸主地位 25.有海外媒体提出,“一带一路规划就是确定让中国过剩产能‘走出去’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而中国学者对此基本持反对观点,其原因有可能是马歇尔计划实际上 A.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B.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C.把欧洲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      D.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 卷Ⅱ(非选择题 共50分) ‎ 二. 非选择题:(共50分。第26-2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8-3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 必考题:共26、27两题。共37分。‎ ‎26. (本题2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窗见河,出门过桥”的江南水乡双林镇,元明以来,史载“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五月载银而至,委积如瓦砾。”“吾镇之乡村无不栽桑”,“近镇数村,以织绢为业,男子或从事绞线,常出市买丝卖绢”。外来商人形成规模,出现了泾县会馆、宁绍会馆等。随着外来定居的商人通过家族繁衍和科举考试成为本地的缙绅,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都较前大为减淡。士绅并不像某种“经纪”或者“代理人”,他们似乎在这个官府不在场的地方扮演着官府的角色。崇善堂等地方慈善组织逐渐向地方自治组织转化,基于共同利害的社区认同开始形成。 ‎ ‎——据赵世瑜《市镇权力关系与江南社会变迁》等 材料二 中世纪 晚期以来,几乎所有威尼斯人都是商人,他们的活动使得地中海的商业网络扩大,甚至进入中亚、印度和中国去寻找商业机遇。威尼斯货币是当时欧洲普遍流通的货币。银行家们向从事远距离贸易的商人发放信贷凭证,商人们发明了分散商业投资的新方法,有限责任促进了商业合伙关系的形成。关于债务、破产等的商业习惯法得到推广。威尼斯还成立了城市共和国,他们自己管理城市事务。每一种公共设施都可在威尼斯找到典范:退休公务人员的年金制,对孤寡的照顾,医院的医疗福利制度等等。威尼斯作为“自由的长女,闪烁着自由之光的童贞城市”,堪称世界上早期第一个近代化(城市)国家。 ‎ ‎ ——据[美]本特利《新全球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双林镇和威尼斯城市发展特点的异同。(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双林镇为代表的江南市镇和以威尼斯为代表的意大利城市对两国社会转型影响不同的原因。(13分)‎ ‎27.(本题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 材料 外交是国家实施政策的手段之一,外交的目的归根结底也是国家的目的。一个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从根本上说不是国际环境决定的,而是由这个国家的内部政治决定的。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提供了不同的历史经验:晚清并非弱国,晚清及近代中国的经验不是“弱国无外交”,而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美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需)外交,有实力即可,这是强权政治的逻辑;不少小国成功的经验是,外交是国家存亡和兴替的关键、立国之本和“小而不弱”的保证;曾经发动世界大战的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是,选择战争走向毁灭;而放弃战争、选择合乎的外交战略,则走向繁荣。 ‎ ‎——摘编自张清敏《外交的本质与崛起大国的战略选择》‎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外交与国家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三道历史选考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28.【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元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以土官治土民”。明政府开始废除世袭土官,代之以由中央任命的、有一定任期的“流官”,即所谓的“改土归流”。清朝雍正时期,全国统一基本实现,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盛世局面正在形成。同时,内地人民逐渐南迁,西南地区和内地经济上互通有无,民族融合日益加强。但各土司辖地如同一个个封闭王国,土司对土民进行敲骨吸髓的剥削和压迫,有的甚至拥兵反叛。因此,有识之士改流的呼声日益强烈。雍正帝委任云贵总督鄂尔泰主持改流工作。鄂尔泰采取“剿抚并用”、以剿为主的方针,在大规模用兵告一段落后,进行了大量的善后工作:妥善安置被革土司,慎重选任新设流官;解放奴仆,推行保甲制度;禁革各种旧制陋规;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开路办学等。‎ ‎——摘编自李世愉《清代土司制度论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雍正时期改土归流能够成功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雍正时期改土归流的意义。(8分)‎ ‎29.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鮮自由与独立。 ‎ ‎--中美英《开罗宣言》‎ ‎(1)根据材料,概括该文件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发表的历史背景。(8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罗宣言》发表的意义。 (7分) ‎ ‎30.【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邹容(1885年—1905年),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同盟会会员,清末革命烈士。邹容所著《革命军》1903年由上海大同书局正式出版。在这本书中,邹容主张:驱逐住居中国之满洲人,或杀以报仇;抹杀满洲人所立之皇帝,以做万世不复有专制之君主;建立中国政府,为全国办事之总机关;定名中华共和国;中华共和国,为自由独立之国。第二章《革命之原因》中详细论述了“革命必先排满”的道理,指出当时的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奴隶,而汉人则是奴隶的奴隶。因此,他大声疾呼革命,认为革命是天演之公理,世界之公理,得之则生,失之则死。号召人们以华盛顿为榜样,高举卢梭等人宣传的自由、民主旗帜,彻底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独立、民主的“中华共和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邹容撰写《革命军》一书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邹容的思想进行评价。(9分)‎ 河北省“名校联盟”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1-10 CBCBC CBBDB 11-20 BAACB DBBBB 21-25 ADBCA 二、非选择题 ‎(一)必做题答案 ‎26.(25分)‎ ‎(1)(12分)同:商业发达;都具有自治功能;慈善事业发展。(两点,4分)‎ ‎ 不同:双林镇:农业、手工业商品化程度高;国内市场大;商帮、会馆的推动作用大;社会阶层变化大;士绅占据主导地位。(4分)‎ ‎ 威尼斯:社会阶层固定单一;国外市场大;金融业发达;独立自治;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国功能完善。(4分)‎ ‎(2)(13分)中国: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士绅化的商人成为封建王朝强化社会治理的力量,维护了封建统治,商人没有转化为资产阶级;传统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共7分,答出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7分)‎ 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迅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形成和壮大;文艺复兴兴起和扩展,形成了近代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每点2分,共6分)‎ ‎27.(12分)‎ 示例一:观点:晚清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力衰弱、国家失败.论述:晚清外交走向失败的过程是国力逐渐衰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是因为晚清国力不济导致外交失败,而是外交失败导致国家衰落.在与西方列强相比,晚清政府所抱的不是弱国心态,而是始终坚持以天朝上国自居,夜郎自大.从第一次鸦片战争至被推翻的70余年间,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先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不仅迫使清政府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而且还将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以国际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外交的失败成为中国从世界中心被排挤到世界边缘的原因. 因此,晚清的失败决非由于国力不支,而是由于观念的陈腐和制度的落后.外交失败是国家失败的一个表现,晚清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力衰弱、国家失败. 示例二:观点:新中国的外交与国家综合国力的壮大. 论述:1949年,新中国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政策,改变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地位,打破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对新中国政权的封杀,为新中国的建设争取了相应的安全和资源.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为国内建设提供了比较稳定、安全的周边环境.1955年亚非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中国与亚非国家建立良好的外交的关系奠定了基础.1970年代,中国与美国关系的缓和并走向正常化,更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转机和突破,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关系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之后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新时期以来,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改革开放和平崛起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强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 ‎ ‎ 示例三:苏联争霸外交导致国力衰败最终解体 二战后,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强国,出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需要,积极与美国争夺全球霸权.先后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华约等组织,将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纳入到其争霸的轨道上来,并将苏联模式推广到了这些国家.苏联为了建立霸权,不断的将资源投入到相关的军事等重工业领域,导致农业等部门的生产遇到严重困难.期间虽有赫鲁晓夫进行农业改革,但是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方向.在军事上投入了过多的资源,并且为了维持其势力范围,还粗暴的干涉他国内政,甚至直接出兵他国,严重影响其国际声誉.最终积重难返,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 ‎(观点3分。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准确,史论结合。)‎ ‎(二)选做题答案 ‎28.(15分)‎ ‎(1)原因:土司统治腐朽落后;清政府国家统一,国力增强,出现盛世局面;经济交流和民族融合趋势加强;正确的改流策略与方针,“剿抚并用”、以剿为主。(7分)‎ ‎(2)意义:打破了西南地区封闭状态,促进了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促进了民族融合(8分)‎ ‎29.(15分)‎ ‎(1)内容:强调中美英三国对日统一行动;归还被日本夺取或占领的中国等相关国家的领土; 强调维护世界和平和反殖民的理念。 (6分) 历史背景:世界反法西斯大战形势发生大转折,胜利已初现曙光。(2分) (2)意义:《开罗宣言》表达了同盟国打击并惩罚侵略者、维护国际正义的政治意愿,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为二战后中国收复被日本军国主义掠夺和窃取的领土提供了重要的国际法依据;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7分) 30.(15分)‎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严重;《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列强的代理人;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丢掉对清政府的幻想,宣传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6分)‎ ‎(2)进步性:邹容在《革命军》中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号召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6分)‎ 局限性:反满革命思想具有狭隘的大汉族主义情绪,不利于团结各族人民共同斗争。(3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