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全卷34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考生答题前,须将自己的性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答题前请仔细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脱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左传》记载:“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禰庙。是故鲁为诸姬,临于周庙。为邢、凡、蒋、茅、胙、祭临于周公之庙。”此材料中的规定
A. 催生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B. 形成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C. 强化了嫡长子的政治地位
D. 逐渐削弱了周王的统治权威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宗法制度使嫡长子的政治地位得以强化,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宗法制度、分封制度,和中央集权无关,不会催生中央集权政治制度,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王权至上”的信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加强了而非削弱了周王的统治权威,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 “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莞库,悉隶三司。”此中央官制对应的朝代是
A. 汉
B. 唐
C. 宋
D. 明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三司”是在宋代设立而非在汉代、唐代、明代设立,所以本题只有选C是符合题意的。
3. 下表中有关古代中国手工业历史信息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司母戊鼎
商代青铜器礼器
B
素纱禅衣
汉代丝绸“丝国”
C
“釉下彩绘”
唐代瓷器铜官窑
D
孩儿枕
宋代青瓷定窑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孩儿枕是宋代定窑白瓷,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司母戊鼎的确是商代青铜器礼器,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素纱禅衣能够证明汉代是丝绸“丝国”,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釉下彩绘”的确是唐代瓷器铜官窑的技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4. 汤显祖任遂昌知县期间,勤政惠盯民,春耕时节都要率衙役带着花酒和春鞭,举行“班(颁)春劝农”仪式,劝农人勤作农事。这一材料主要印证了
A. 政府重视农业的思想
B. 农业生产耕作上的适时性
C. 经济形态上的封闭性
D. 农业经营方式上的分散性
【答案】A
【解析】“劝农人勤作农事”等字眼表明材料只是强调政府重视农业,即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农业生产耕作上的适时性的信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出小农经济的封闭性,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农业经营的分散性,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劝农人勤作农事”就是重视农业的意思。
5. 史学家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中提到:“道家之学,实为诸家之纲领。诸家皆于明一节之用,道家则总揽其全,诸家皆其用,而道家则其体。”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根在道家。”两者对道家思想高度肯定的主要依据是道家
A. 哲学有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B. “无为而治”的理念影响深远
C. 对世界本原进行了深刻探讨
D. 经典著作充满了中国人的智慧
【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了道家是根,是因为道家对世界本原进行了探讨,是因为道家研究的是世界的本源问题,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辩证法思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无为而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自身正确但和题意无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6. (陆九渊的弟子傅子渊、陈正己之间的一段对话)陈问:“陆先生教人何先?”对曰:“辩志(志:意识动机)”正己复问曰:“何辩?”对曰:“义利之辩。”陆九渊闻此对话,说:“若子渊之对,可谓切要。”可见,陆九渊强调的是
A. 格物致知
B. 发明本心
C. 知行合一
D. 天人感应
【答案】B
【解析】材料考查的是陆九渊的心学,“意识动机”等字眼表明材料强调的是发明本心,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格物致知是朱熹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天人感应是董仲舒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7. 中国“福文化”渊源深厚,每逢春节家家户户有在屋门、门相、窗户等醒目的地方贴“福”字的习俗,祈福盼福。下列“福”字与“柳体”风格最接近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柳体”的字体偏瘦,选B的字体就属于偏廋的,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是小篆,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是行书,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是草书,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8.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帝阔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尔尔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这一材料木质上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A. 认为税率不高可以接受
B. 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C. 推行灵活务实外交原则
D. 近代国家的书权意识模糊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贪图小便宜,因小失大,在本质上反映出国家的主权意识的模糊,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属于表面现象而非本质,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出“天朝上国”自居,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清朝统治者没有灵活务实外交,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9. 荣氏兄弟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中国有名的“面粉大王”。荣氏兄弟在1902年创立的保兴面粉厂位于下图中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保兴面粉厂在无锡,选C属于无锡,而其他的地方不是无锡,本题只有选C是符合题意的。
10. 近代中国交通艰难起步,步履蹒跚,而如今的交通事业成就斐然。下列有关近代以来中国交通事业发展正确的是
①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近代航运的开端
②20世纪40年代中国民航事业起步
③19世纪末收回利权运动使铁路事业较快发展
④20世纪早期一些沿海城市开始出现公共汽车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20世纪初中国民航事业已经起步,本题凡是含②均是错误的,①、③、④又均是正确的描述,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含②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含②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含②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利用排除法,首先知道中国民航事业已经起步时间是20世纪初。
11. 梁启超在1896年给严复的信中自述:“实则启超生平最恶人引中国古事以证西政,谓彼之所长,皆我所有。此实吾国虚骄之结习,初不欲蹈之,然在报中为中等人说法,又往往自不免。”梁启超这一自述旨在
A. 批判了严复“中体西用”观点
B. 证明中国传统文化是西学源头
C. 深刻认识到西方政治的片面性
D. 说明宣传维新思想采取的策略
【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梁启超在宣传维新思想时是采取了策略的,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批判严复“中体西用”方面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传统文化也不是西学源头,选项B自身就是错误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认识到西方政治的合理性而非片面性,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12. 作曲家麦新1937年7月创作了歌曲《大刀进行曲》,又名《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副标题是:献给二十九军大刀队。该歌曲创作的事件原型是
A. 蔡廷错、蒋光鼎率军坚守淞沪
B. 安德馨全营力战殉国
C. 吉鸿昌、冯玉祥率军收复多伦
D. 宋哲元率军血战长城
【答案】D
【解析】《大刀进行曲》反映的是宋哲元率军血战长城的历史事件,而和蔡廷错、蒋光鼎率军坚守淞沪、安德馨全营力战殉国、吉鸿昌、冯玉祥率军收复多伦均无关系,故本题只有选D是符合题意的。
13. 1948年7月19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一封电文的部分内容“徐向前、周士第诸同志及华北和晋绥人民解放军全体同志们:……晋中战役,在向前、士第两同志直接指挥之下,由
于全军奋战,……获得如此辉煌战绩,对于整个战局帮助极大。”对于“整个战局帮助极大”是指
A. 有利于百团大战取得胜利
B. 为战略决战提供了有力支持
C. 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
D. 为准备渡江战役奠定了基础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晋中战役有利于战略决战的开展,为战略决战提供了有力支持,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百团大战在1940年,选项A在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是三大战役而非材料中的晋中战役,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为准备渡江战役奠定了基础是三大战役的胜利而非材料中的晋中战役,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4. 1950年10月28日,中国芬兰就两国建交事宜正式达成协议,芬兰成为第五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这一外交活动
①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引下的产物
②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胜利
③说明芬兰当时未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
④体现了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国际格局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D
【解析】1950年尚未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0年尚未出现多极化,即本题凡是含①或④均是错误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含①和④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含④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含①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15. 2017年2月12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科院院士任新民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下列对新中国“两弹一星”事业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964年中国试爆第一颗原子弹成功
B. l967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 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防科技水平
D. 中国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结果
【答案】B
【解析】“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964年中国的确试爆第一颗原子弹成功,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两弹一星”的确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防科技水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两弹一星”事业也是中国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结果,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而非l967年。
16. 1984年起.我国开始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主要目标是
A. 经营权所有权适当分离
B. 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 实行多种形式的责任制
D. 建立适应市场的现代企业制度
【答案】D
【解析】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教材基本识记点,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B、C均属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内容而非目标,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分清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内容和目标。
17. 西寒罗说:“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下列对西塞罗提到的“法”理解有误的是
A. 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思想
B. 成为判断是否违法的具体标准
C. 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
D. 奠定古罗马政治法律哲学基础
【答案】B
【解析】西塞罗提到的“法”是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而非判断是否违法的标准,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理性主义思想和材料中的“理性”是吻合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西塞罗提到的“法”是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西塞罗的“法”的确奠定古罗马政治法律哲学基础,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看清题目——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而非是否违
法的具体标准。
18. 彼特拉克在散文《秘密》中热烈地为爱情和荣誉辩护:认为爱情同热爱上帝,追求人间的幸福同追求永恒的幸福是一致的。由此反映了彼特拉克
A. 关注凡人的世俗生活
B. 追求人的宗教信仰自由
C. 抨击贵族的等级观念
D. 主张基督教的禁欲主义
【答案】A
【解析】彼特拉克是人文主义之父,他关注的是凡人的世俗生活,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彼特拉克和宗教信仰自由无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抨击贵族的等级观念是启蒙思想家,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反对而非主张基督教的禁欲主义,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本题考查的是人文主义。
19. 新航路开辟使欧洲掀起一场“商业革命”,其中大西洋沿岸取代原来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枢纽。以下属于欧洲新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有
①里斯木
②塞维利亚
③安特卫普
④伦敦
A. ①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里斯木、塞维利亚、安特卫普、伦敦均在大西洋沿岸,所以均属于欧洲新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所以本题只有选D是符合题意的。
20. 美国联邦法院法官裁定美国总统特朗普2017年l月签署的暂停中东七国移民入境的行政命令(“禁穆令”)违反宪法,立即暂停。这一裁定直接反映了美国
A. 三权分仪制约平衡的机制
B. 总统不再是国家权力中心
C. 行政权受到司法权的制约
D. 行政权受到立法权的制约
【答案】C
【解析】总统违反宪法,立即暂停直接说明了总统的行政权受到司法权的制约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不是直接反映,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不存在国家权力中心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行政权受到司法权的制约而非立法权的制约,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直接反映。
21. “但是这些模范社会将如何取代现存社会,他们从未认真考虑过,他们对于从富裕的或有权势的资助人那里得到帮助这一点抱有模糊的期望。”他们是指
A. 革命民主主义者
B. 共产主义者
C. 空想社会主义者
D. 无政府主义者
【答案】C
【解析】模范社会是空想社会主义者所主张和建立的,所以他们是指空想社会主义者而非革命民主主义者、共产主义者以及无政府主义者,故本题只有选C才是符合题意的。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模范社会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主张。
22. 2017年5月5日,中国首款国际主流水准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客机
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都成功。下列有关近代以来飞机发展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莱特兄弟在19世纪初期发明
B.带动石油化学工业部门的发展
C.对世界一体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D.深刻影响改变人类的战争形态
【答案】A
..............................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发明飞机的时间是1903年。
23. 下图所示是二战中场重要战役,这场战役
A. 宣告了德国法西斯“闪电战”的破产
B. 为二战反法西斯盟军反攻保存了实力
C. 使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
D. 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柄登陆战
【答案】D
24. 下表是“1937一1948年主要帝国土义国家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各项指标变化表”。
该表数据变化
工业生产总值
对外贸易比重
黄金储备(亿美元)
1937年
1948年
1937年
1948年
1937年
1948年
美国
42%
53.4%
13%
22%
127.9
228.7
英国
11%
11.2%
16%
13%
41.4
20.2
法国
5%
3.9%
5%
5%
27.2
5.5
德国
12%
3.6%
9%
小于1%
0.3
0
日本
4%
1%
4%
小于1%
2.6
0
①表明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占据优势
②体现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③有利于美国二战后主导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
④反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美国所占比例高反映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占据优势,也就有利于美国二战后主导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同时也反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但是未涉及经济发展的全球化问题,本题凡是含②均是错误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含②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含②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含②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5. 西方学者评价道:美军与苏军“在易北河的会师”,意味着传统欧洲在国际中心舞台的“隐退消失”。为防止传统欧洲“隐退消失”,战后西欧的联合自强活动是
A. 发表“铁幕”演说
B. 参与欧洲经济援助计划
C. 加入“北约”组织
D. 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
【答案】D
【解析】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是战后西欧的联合自强的活动,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发表“铁幕”演说是英国首相丘吉尔,不属于联合自强活动,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欧洲经济援助计划是美国的,不是联合自强活动,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加入“北约”组织是受美国的控制,不是联合自强活动,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本题考查的是欧洲一体化进程。
26. 【加试题】《旧店书》评价唐太宗说:“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迹其听断不惑,
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王夫之则说:“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而人心无毫发之存者也。,有关历史人物的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官方史书比私人言论更能反映真实
B. 理学家的一己之见不足为信
C. 人物评价角度立场不同结论也不同
D.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定论
【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了评价人物时立场不同结论也就不会相同,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官方史书比一定比私人言论更能反映真实,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一己之见也不一定不足为信,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是有定论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7. 【加试题】对比下面两幅地图,对一战前后欧洲版图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德意志帝国失去的领土面积最大
B. 奥匈帝国的政治版图的变化较大
C. 民族自决原则得到了一定的肯定
D. 为欧洲国家间的新矛盾埋下隐患
【答案】A
【解析】德意志帝国尽管是一战的战败国,受到了惩罚,但并未失去很多领土,失去的领土面积不是最大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奥匈帝国分裂,政治版图的变化的确较大,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一战后承认一些国家独立,说明民族自决原则是得到了一定肯定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分赃不均也为欧洲国家间的新矛盾埋下隐患,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28.
【加试题】“天陨巨人辞宇去,龙族十亿动真情……谁扭乾坤振华夏,家祭三叩谢邓公。”下列有关该人物的历史活动依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主持制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②提出检验改革开放事业的“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
③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④发表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
A. ①②④③
B. ①④②③
C. ④①③②
D. ③①④②
【答案】C
【解析】《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是邓小平1980年8月1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1981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在一九八八年九月五日,出检验改革开放事业的“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是在1992年,综上所述本题只有选C是符合题意的。
29. 【加试题】1920年,许多农民向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奥格涅茨的一个农民在信中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的斗争己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负担……”。这说明
A. 农民对苏维埃政府有不满情绪
B. 农民拥护和支持余粮收集制
C. 二年国内战争中农民贡献最大
D. 粮食税的实施增加农民负担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战争结束后农民对苏维埃政府仍然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即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农民反对余粮收集制,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农民贡献巨大而非最大,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是余粮收集制实施增加农民负担,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考查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农民的不满。
30. 【加试题】“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哦,请听从
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与该文学作品创作风格相似的美术作品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该文学作品创作风格属于浪漫主义,而选A《自由引导人民》也属于浪漫主义,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现实主义绘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拾穗者》是现实主义绘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是立体画派,不属于浪漫主义,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 处理好民族之间的关系,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古以来,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时期,中国更是一个有空前统一规模的多民族国家。这时,汉族作为主体民族还没形成,在其境内及其周围,存在着许多民族和部落。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1937年5月
陡甘宁豫海县回族自治政府成立
1938年10月
毛泽东发表《论新阶段》,对民族自治问题做了探索思考
1945年
党中央派出以乌兰夫为首的大批共产党员达到内蒙古地区开展工作,成立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
1946年4月
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和东蒙自治政府在承德举行了统一内蒙古自治运动的会议。
1947年3月
中共中央东北局起草了《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等文件。
1947年4月23日至5月3日
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大会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召开。有来自内蒙古大部分盟旗的蒙古、达斡尔、鄂温克、汉、满、回、朝鲜等各民族代表,包括工人、农民、牧民、人士、地方士绅和民族、知识分子、革命干部和军人,以及部分工商界宗教上层人士。
——根据蒲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核理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秦始皇对“境内及其周围”“许多民族和部落”有效政治控制的措施,并概括这些措施产生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主要条件和意义。
【答案】(1)措施:北击匈奴,夺河套,筑长城,修直道;南征越族,修灵渠,置郡县;西南地区
开辟五尺道,任命官吏;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道”地方行政机构;
影响:扩大了统一帝国的版图;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2)条件:中共领导下对民族自治的尝试;毛泽东等的理论探索;内蒙古各族各界人民的努力;意义:开创了内蒙古历史的新纪元;为新中国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样板。(从内蒙古内部、国家制度建设两个层面答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秦始皇对“境内及其周围”“许多民族和部落”有效政治控制的措施在材料中是找不到答案的,只要根据所学教材知识进行解答即可,例如,北击匈奴,夺取河套,修筑长城等具体的措施均可。措施产生的积极影响则要从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的角度进行解答。
(2)从材料二表格的具体内容来看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主要条件应该从党的尝试、毛泽东的理论探索、内蒙古自治区各族各界人民的个人努力多方面综合论述。意义要从对内蒙古自身的意义和国家制度建设的意义两个方面分层次论述即可。
32. 在启蒙时代,欧洲知识界对西方文明传统信仰和价值观重新思考,强有力地扫荡了笼罩着西方世界的封建思想和宗教神学的迷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帝不是一个有人格的存在者,而是一个无限的、永恒的“智慧的实体”,是“世界理性”;……我们深信有一个神存在,我们是他的作品
——伏尔泰《形而上学论》
从事物的表象来论上帝,无疑是自然哲学份内的事。只有在科学工作里揭示和发现上帝对万物的最聪明和最巧妙的安排,以及最终的原因,才时上帝有所认识。
——牛
材料二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立法之权
——伏尔泰《以英国人的口吻》
我们可以断言,在自然状态中,不平等几乎是不存在的。由于人类能力的发展和人类智慧的进步,不平等才获得了它的力量并成长起来;由于私有制和法律的建立,不平等终于变得根深蒂固而成为合法的了。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l)概括材料一中伏尔泰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牛顿“在科学工作里揭示和发现上帝对万物的最聪明和最巧妙的安排”的主要著作。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卢梭在私有制和国家政治制度一上的主要观点。简述他们的政治启蒙对欧洲社会进程的影响。
【答案】(1)主要观点:上帝是理性的、充满智慧的。
主要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观点:私有制:伏尔泰不反对财产上的不平等,卢梭认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政治制度:伏尔泰主张“开明君主专制”,卢梭主张“民主共和”。
影响:以理性主义为思想武器,将批判矛头指封建主义,为推翻欧洲封建专制制度做了思想和舆论上的准备。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伏尔泰的主要观点按材料进行大致概括即可,例如,上帝是智慧的实体、上帝是充满理性的等均是可以作为答案的。主要著作只学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所以答案也就显而易见了。
(2)在私有制度上要突出伏尔泰不反对财产上的不平等、不反对私有制而卢梭明确反对私有制,在国家制度上要突出伏尔泰主张“开明君主专制”而卢梭却主张“民主共和”制,二者是不一样的。他们的政治启蒙对欧洲社会进程的影响主要从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理论条件或者为推翻欧洲封建专制制度做了准备即可。
33. 【加试题】伴随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经济思想理论层出不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个人对自身利益的关注自然会,或者说,必然会使他青睐最利于社会的用途。这就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引导着他去尽力达到一个他并不想要达到的目的.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根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
——摘编自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对于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有着不同的认识。认识①:从国家政府的职能看,认为它有着重大的缺陷。认识②:从经济运行机制看,认为它对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西方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借鉴。
(l)指出材料一中的核心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在其影响下的当时英国的法制建设和对外政策。
(2)对材料二中的两种认识,您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结合所学知识阐释这一认识并以史实说明。
【答案】(1)主要主张: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
英国法制建设:废除阻碍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旧法令,维护资本主义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生产的原则;(写出具体法令即可得分。)
英国对外政策:推行“炮舰政策”以海军力量控制海洋,强制推行自由贸易,打开落后国家的门户。
(2)侧重认识①:(选择观点不给分)政府的自由放任容易刺激资本家盲目和无限制生产,使国家经济处于无政府状态,并造成其他社会问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在自由竞争中产生垄断和垄断组织,造成经济发展的一些问题;20年代末,盲目生产、无序竞争以及政府的不干预,美国陷入空前的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并使世界经济秩序陷于混乱。
侧重认识②:(选择观点不给分)70年代后,西方国家经济运行机制新的思路;适当减少政府的干预加强市场的调节作用。例如美国克林顿政府以“宏观调控,微观自主”为指导思想既,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政府干预;英国撒切尔政府强调“多市场,少政府”,由国家过多的干预向经济自由主义转变;法国80年代中期以后受经济自由主义影响开始私有化的浪潮。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亚当·斯密是主张自由放任的、是主张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所以核心主张的答案也就出来了。当时英国的法制建设要突出废除了阻碍经济发展的法令,对外政策主要突出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等。
(2)本问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自由放任,也可以肯定政府干预经济,列举出具体的史实即可。
34. 【加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08年,康熙帝下令编绘《康熙皇典全览图》。这是中国第一幅绘有经纬网的全国地图。聘请西洋传教士经过经纬度测量绘制而成。其中,实测经纬度值的地点有六百徐处,多处使用三角测量法,并使用少数的天文测量法.比例为四十万分之一。地图描绘范围东北至库页岛,东南至台湾,西至伊犁河,北至北海(贝加尔湖),南至崖州(今海南岛)。绘图人士有耶稣会的欧洲人士雷孝思、马国贤、白晋、杜德美及中国学者何国栋、索柱、白映棠、贡额、明安图以及钦天监的喇嘛楚儿沁藏布兰木占巴、理藩院主事胜住等十余人
——根据《清廷三大实测全图集》整理
材料二由于中国人特别强势的群体观念,很早以来就发展了群体构图的概念:建筑群以院落的形式横向伸展,占据很大一片面积.这就产生了外部空间的课题,即通过多样化的院落方式,把各个构图因素有机组织起来,包括各单体之间的烘枉对比、院庭的流通变化、空间与实体的虚实材料相映、室内外空间的交融过渡,以形成总体上童的壮丽和形的丰富,演染出强烈的气氛,给人以深刻感受
——萧默《建筑的意境》
(l)概括材料一中《康熙皇舆全览图》编绘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确定当时清朝东北边界的法律依据。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中国建筑的主要特点。以故宫为例,予以说明。
【答案】(1)政治条件:统一多民族的巩固;技术条件:“西学东渐”(西方先进技术的应用)。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的《尼布楚条约》。
(2)主要特点:中国注重群体构图
故宫:采取严格对称的三进院落式的布局;一条贯通南北的中轴线,主体建筑集中在中轴线上;宫内建筑按照前朝后寝的格局布置,外朝以三大殿为中心,内廷院落重重;为了突出太和殿主体地位,在殿前中轴线上先后设置了天安门、端门、午门等。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康熙皇舆全览图》编绘的条件要从政治条件、技术条件两个方面分别论述。清朝东北边界的法律依据就是要回答出《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即可
(2)首先应该明白材料二强调了群体构图,所以古代中国建筑的主要特点就要突出注重群体构图,本问其实就是回答出故宫的具体构造来印证群体构图即可,例如,以中轴线、三大殿为中心、太和殿主体地位等具体构造为线索回答出注重群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