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高二政治10月段考试题(带答案广东佛山一中)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2018高二政治10月段考试题(带答案广东佛山一中)》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7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级政治科(文科班)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30‎ 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当前的许多流行语都产生于中国语言创新最活跃的地方——互联网。“喜大普奔”是极受 ‎ 青睐的一个流行词语,表达极度激动和热情。它把“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四个词语糅合在一起,这个词语也逐渐在我们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这体现了 A.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 D.网络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2.2016年青岛书城全新亮相,如是书店鸣锣开张,良友书坊·有度空间喜迎书客……书店 不仅只是图书的售卖城,更成为了广大市民精神的慰藉所、诗意的栖息地。这是因为 ‎ ‎①文化能增强广大市民的精神力量  ‎ ‎②书香满城的文化决定了青岛的发展 ‎ ‎③优秀的书籍能陶冶情操,提升广大市民的文化素养 ‎ ‎④优秀的书籍为市民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诗经·小雅》有云,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 裁衣之褐,载弄之瓦。“重男轻女”本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但直至今日,这种思想 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这说明 ‎ ‎①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 ‎ ‎③文化可以脱离经济而存在  ④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圈子是中国社会结构中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同学圈、老乡 圈、影视圈……每个圈子都有特定的文化环境,并形成了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圈子文 化” ‎ ‎①既有独特性,又有局限性  ②源于实践,又促进实践 ‎ ‎③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  ④由人创造,又影响着人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5.经济学家冯·丹因认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如下图所示关系。据此,你认为下列表述 中合理的传导顺序为 ‎ ‎①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 ‎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 ‎③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 ‎④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 6. 目前,我国流动就业的农民工已达相当规模,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 量,为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提供有效服务,基层组织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 流动就业人口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增强对新城市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家园观念”。这表明 ‎①文化建设致力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文化差异 ‎ ‎②文化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文化载体 ‎ ‎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决定了文化观念的形成 ‎④人的文化观念或文化意识受文化环境影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对文化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地位与作 用的认识更加全面,把文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央高度关注文化是因为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是一种潜在的物质力量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为过眼烟云,不 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 生活和文字中。这说明  ‎ ‎①书籍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②书籍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 ‎③书籍引导人们的世界观,传递正能量  ④优秀书籍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9.“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待我长发及腰,少年你娶我可好”“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 有内涵”等流行语背后,都有一段令人产生共鸣的故事。这表明 ‎ A.文化是对社会生活现象的如实反映 B.不断注入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要求 C.文化创新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10. 由著名作家路遥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在乐视视频APP播出后,引起了 广大网友的热烈反响。《平凡的世界》为读者打开一扇精神世界的大门,是激励千万青年的 不朽经典小说。由此可见 ‎ ‎①文化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1.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 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 越强。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 ‎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 ‎③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④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受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启示,某县政府和企业把“文化车间”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并积极 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政府和企业这样做的理由有  ‎ ‎①“文化车间”建设能够丰富职工的精神世 ‎②“文化车间”建设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 ‎③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  ‎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许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都会提起他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趣味 物理学》《物理学的进化》等科普作品,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 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材料表明  ‎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②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  ④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甲乙两人约在地铁见面,出发前甲致电乙:“如果你到了我还没到,你就等着吧。如果我 到了你还没到,你就等着吧!”同样的“你就等着吧”让我们会心一笑,而在初学中文的外 国友人眼里则是莫明其妙,最后只能去翻字典查找句号与感叹句的含义和区别。这说明 ‎①知识素养影响人们认识的深度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 ‎ ‎③思维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2015年5月,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交易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拉开帷幕。‎ 为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文博会专门增设了丝绸之路馆,馆内优选15个“一带 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和国内15个丝绸之路城市的传统工艺美术、创意设计、文化旅游及演 艺等内容参展,以促进沿线国家地区文化产业的交流、对话与合作。材料表明 ‎ ‎①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 ‎③商业贸易能克服时空局限而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 ‎④大众传媒在推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中功不可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6.中国领导人提出共建贯穿欧亚腹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携手东盟共同打造21世纪海上丝 绸之路的倡议,被合称为“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对于加强亚欧大陆各国之间的文 化交流和文明对话具有重要意义。材料表明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 ‎③各国都坚持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④中华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7.2016年8月17日,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首次在微博、微信、直播软件等上面直播考古 实况,直接向公众展示西洋楼遗址区的远瀛观考古现场,让更多的人可以在网络上“近距 离”观看并了解考古工作。通过微博、微信等直播考古实况 ‎ ‎①说明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 ‎②对了解中华文化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 ‎③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 ‎④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活动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8.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电视剧已不再局限于客厅,多屏观看成为常态。这进 一步佐证了 ‎ ‎①大众传媒的发展能满足人们日趋多样的文化需求 ‎②现代信息技术使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手段发生变化 ‎③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④大众传媒是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蟠龙藻井变身雨伞,飞檐角上的瑞兽蹲踞在铅笔上,朝珠成了时尚耳机……北京故宫博 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馆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 这说明  ‎ A.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 C.文化遗存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 D.应当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20. ‎“歌剧虽是舶来品,但一味地模仿西洋,永远成不了威尔第(意大利歌剧艺术大师)!”“西 洋歌剧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但传统戏曲和民间音乐的宝库更不能丢。”下列各项与上 述观点相符的是 ‎ ‎①孤芳独美,固守传统  ②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 ‎③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④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的节味 随着五月飘溢的麦香撒遍了神州大地,飘入了千家万户,来到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端午 节作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  ‎ ‎①是宝贵的民族文化和精神财富  ②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 ‎ ‎③贯穿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全过程  ④承载着中华儿女的民族情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 饰中都能找到中华文化元素。同样,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国 读者。建交50年来,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因为两国文化 ‎ ‎①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  ②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 ‎③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④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我们在说“幽默”“基因”“沙发”的时候,会想到它们来自英语吗?我们总以为这就 是中文,其实它们落地融化到汉语中了。同样,老外在说“dim sum (点心)”“Kung Fu (功 夫)”“gelivable (给力)”时,他们也用习惯了,不会发问来自何方。这表明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优秀文化 ‎ ‎③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④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4.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我国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戏剧同样享誉 世界。习近平主席在访英期间倡议2016年中英两国共同纪念莎士比亚和汤显祖逝世400‎ 周年。这体现了 ‎ A.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C.不同民族文化渐趋融合 D.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 25. 从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纪录片在英国上线,到象征中英传统友谊的大熊猫雕塑落户伦敦 动物园,再到中英两国学者伦敦论道……这一切,都再清晰不过地体现出英伦大地正涌动 着浓浓的中国元素。材料表明 ‎ A.文化的交流借鉴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B.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C.文化传播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D.文化创新需要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 26. 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 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 海内外。我国现代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 ‎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 ‎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 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 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B.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家园 C.文化对人产生探远持久的影响 D.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28.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与教育不断融合,在线教育日益火爆,人们的学习 方式正发生深刻变化: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在网上找到为自己“量身定制”‎ 的课程,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和灵活。这说明  ‎ ‎①科技进步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前提  ②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 ‎ ‎③“互联网+教育”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④在线教育有利于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9.“新中装”在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上闪亮登场。“新中装”将民族传统、中国风范、领 袖气质、东方元素等要素融入其中,承载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表达了中国当代的 国家精神和崭新的国家面貌,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赞誉。这表明  ‎ ‎①健康向上的文化总是会被人们主动接受的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 ‎③中华文化既保持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时代性  ‎ ‎④不同文化之间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30.“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在中国历史上,伴随着每一次朝代更替,都会 涌现出一批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这说明  ‎ A. 乱世出英雄,社会变革是文化发展的原动力 ‎ B.社会制度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 ‎ D.文化的发展影响社会制度的更替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中华国学经济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专家疾呼“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不 少地方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每周1课时。‎ 请运用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知识,分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的合理性。‎ ‎(12分)‎ 32. 古梯田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活化石,是中国水土保持系统工程的范例。经过多年发掘 与考证,云南省红河哈尼梯田、湖南省紫鹊界梯田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脊梯田被水利部列 为我国三大古梯田。三大古梯田之美,在于“森林、水系、梯田、村寨”四素同构。今天,‎ 人们又发现了古梯田中蕴含着新的价值。首先是古梯田的文化价值,其开发与保护,将使 古梯田的旅游价值和文化价值都得到提升,是农业文明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领域。其次,古 梯田积淀的厚重的生态理念和建管经验。为现代坡耕地治理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因此,‎ 我们要保护古梯田,限制过度开发,实行生态补偿,并加强古梯田恢复和配套建设。‎ 结合材料,分析保护古梯田的文化意义。(14分)‎ 33. 南海很早就出现于我国的古籍中,早在《后汉书》和三国时期的《南州异物志》以及宋 代的《太平御览》都有对南海的记载,勤劳的中国人民通过航海实践发现了南沙群岛。唐、‎ 宋以来,中国人民已在南沙群岛生活和从事捕捞等生产活动。宋代,中国将南沙群岛命名 为万里石塘;在此之前的汉代,泛称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为崎头;在此之后至清 代,又有万里长沙、千里石塘、石塘等名称。明、清时代,中国政府明确将南沙群岛划归 广东琼州府(今海南省)管辖。‎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南海历来属于中国的依据。(14分)‎ ‎2017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级政治科(文科班)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ADDDC6—10DACDC11—15BBACA16—20ADACC ‎21—25BCDAC26—30DBDAB 二、非选择题 ‎31、(12分)‎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让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走进中小学课堂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4分)‎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 堂,有利于让中小学生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4分)‎ ‎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 色。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可以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4分)‎ ‎32、(14分)‎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 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4分)古梯田 作为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活化石,展现了我国古代农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它加以保护,‎ 不仅有利于更好地认识我国古代农耕文明,而且有利于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3分)‎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 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4分)古梯田的开发与 保护,将使古梯田的旅游价值和文化价值都得到提升,对经济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3分) ‎ ‎33、(14分)‎ ‎①文化产生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南海的文化记载反映了早期的中国人民就在南海 进行生产实践活动,表明南海自古就隶属中国。(4分)‎ ‎②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历史上中华文明经久不衰,说明我国的综合国力在历史 上的强盛可以实现对南海的管辖权。(4分)‎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早期对南海的文化记载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南海隶属我国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思想之中。(4分)‎ ‎④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我国古籍对南海的记载表明南海自古就是 中国的领土。(2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