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文科综合试卷-历史
24.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该学者揭示了
A.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B.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25.有学者对《新唐书》列传中1 443名官员的来源进行分析如下:
入仕途径
科举制入仕
胥吏出职等
杂色入仕
开国功臣与
降归入仕
门荫入仕
入仕途
径不详
人数
540
344
162
92
306
比例
37%
24%
11%
7%
21%
这说明
A.唐代“文官政治”特色明显 B.门阀政治彻底被科举政治取代
C.唐代政治具有一定开放性 D.选官制度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
26.《中华文化史》中写道:“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及宋代理学,构成了一个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崛起,这就是在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粗俗而生动的市井文化。”这反映了宋代
A.理学推动了贵族文化的兴起 B.创造了古典文化辉煌的顶峰
C.市井文化冲击了贵族的文化 D.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加强
27.乌青镇(乌镇)南北各与钱塘江和太湖相通,又与京杭大运河相贯连。明成化、弘治年间,“宛然府城气象”,清乾隆朝乌镇“升平既久,户口日繁”,成为江南市镇中人口最多的大市镇之一。乌镇发展的主要条件是
A. 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B.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C. 纺织业发展最迅速 D. 政府赋税重要来源地
28.“窃惟通商以来…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材料反映出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明显的意图是
A. 抵制外商,寓强于富 B. 吸纳民间资本
C. 发展民企,辅助军事 D. 发展资本主义
29.1912年颁发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强烈的排满色彩 B.缺乏明确反帝要求
C.明显的限袁倾向 D.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30. 下面表格是日本统计的在某一战场中的日军伤亡数字。以下对表中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项目和时间
上海方向
华北方向
死
伤
计
死
伤
计
1937年8月
234
1112
1346
615
2367
2982
同年9月29日前
2528
9806
12334
2300
6262
8562
同年10月14日前
3908
15843
19351
不明
同年11月8日前
9115
31259
40374
不明
A.表明中国抗战减轻盟军压力 B.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
C.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结果 D.中共持久抗战日军伤亡巨大
31.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毛泽东同志通过一系列文章表达了他对中国革命及其建设的主要观点。以下言论出自建国前夕的是
A.“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B.“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又必须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C.“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
D.“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
32.《十二铜表法》中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而在曹魏时的《新律》中则首次入律了所谓“八议”(亲,故,贤,能,功,贵,勤,宾),是指法律规定的以上八种人犯罪,—般司法机关无权审判,必須奏请皇帝裁决,由皇帝根据其身份及具体情况减免刑罚的制度。《十二铜表法》与《新律》的最大区别在于
A. 是否注重君主权力 B. 是否重视纲常伦理
C. 是否注重公平公正 D. 是否保护个人利益
33. 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引起“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世界市场的形成 B. “商业革命”的影响
C. 工业革命的开展 D. 亚洲人口的膨胀
34.1973 年英国加入欧共体,1974 年英国设立了两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负责审读有关欧共体的文件和制定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政策。英国议会审读机制的建立
A.为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相应保障 B.不利于英国进一步地融入欧共体
C.是为英国退出欧共体埋下了伏笔 D.是对“孤立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35.图6反映了当前跨国公司各产业链的利润情况,形成图中抛物线的主要原因是
图6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深入发展 B.世界多极化使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C.发达国家转移落后产业的结果 D.国际经济旧秩序带来的影响
40.国家的实力有两种,一种是硬实力,指国家的经济、军事等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指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实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开创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儒重人道,道重天道,墨重科技,相得益彰,互补生辉;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和五千年文明不间断的良好氛围,北魏之鲜卑、辽之契丹、金之女真、元之蒙古、清之满族,都与汉族文化交融会通、包容共进。……公元前后的三四百年间,儒学文化就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北部地区,逐渐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至明末清初,前来中国交流的欧洲宗教人士、学者、商人和一些官员、使节,既向中国传播“西学”,又把“中学”带回欧洲,把中日历史文化典籍如《诗经》、《易经》、《大学》、《中庸》、《老子》、《论语》等翻译成拉丁文本。另一方面,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在日渐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也给包括儒学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借鉴和营养。明末,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以科学为传教工具,引进了古希腊哲学、伦理学、语言学、逻辑学、地理学、医药、数学、生物学及美术、音乐、建筑、水利等,都给中国传统文化以积极的影响。
――摘编自仲呈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中国人痛定思痛,开始了一场前无古人的文化反思,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失败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中国文化。近代以来的文化变革运动多以否定中国文化为前提,这对于开放学习,特别是向西方学习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长期观察我们便会发现,这种文化变革运动对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挥,也起到了阻碍作用。
――摘编自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图文化软实力之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文化软实力的表现及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在文化变革方面的实践及对中国传统文化软实力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当今中国提升文化自信的主要途径。(13分)
41. 阅读有关美国政体及评价的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二十七部首,分东西两路,而公举一大酋总摄之……议事听讼,选官聚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循同,即在下预议之人,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
——(1842年)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以前曾被(法国)君主体制视作奇闻的美国各项创制,应当成为共和政体的法国的学习对象……美国社会呈现的画面覆有一层民主的外罩,透过这层外罩随时可以看到贵族制度的遗痕。
——(1848年)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三 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因为按照宪法规定,必须有一定财产的人才享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最高法院曾多次帮助美国资本家宣布罢工为非法,残酷地镇压革命的工人……它所宣布的自由意味着种植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意味着剥夺的自由。
——(1958年)中国历史教科书《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四 (美国政体)意味着一种有限的政府,即政府只能拥有和行使人民同意授予它的权力,并只能为人民同意的目的去施政。
——(1996年)美国法学家路易斯·亨金《宪政,民主·外交事务》
根据以上一则或多则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西周工匠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职业世袭,世代为官府劳作。长期以来,官营作坊的工匠主要来自官奴婢、刑徒和征调来无偿服役的民间工匠。元代实行匠籍制度,官府工匠世代不得脱籍,不允许从事私人生产。明代匠籍制度下的工匠必须定期到官府作坊服役,在政治上社会地位低下。明代民户为三等,“曰民、曰军、曰匠”,匠户最为卑贱。其中“匠”世代不能转业脱籍,不得做官。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一四八五年),发布了班匠以银代役的法令,根据法令,凡愿出银者可以出银代役,不愿者仍旧当班,这是双轨并行的办法。清王朝建立后,于顺治二年就下令废除匠籍。班匠制度废除后,官营手工业缺乏必要的技术工匠和一般工匠,致使官营手工业逐渐趋于衰落。
——转引自《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匠籍制度的变化趋势及原因(6分)
(2)分析清朝废除匠籍制度的影响。(9分)
4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美国在1947年间选择了退出东亚大陆,转向构建以日本为中心的亚洲战略;苏联选择在东亚地区(包括南亚)推进革命运动。
材料二 从20世纪70年代前期开始,苏联急剧扩大对外援助和军事干涉,使很多东亚国家因感受到苏联威胁而逐步走上联合的道路。当时东亚主要国家都把防止苏联扩张视为战略优先,它们之间作出各种妥协,搁置诸多争议,建立起反苏联合战线,获得了安心进行经济建设的安全保障。所以,冷战就是通过这样的战略共识和战术妥协构建了东亚地区繁荣所必不可少的合作条件,从而成就了当今的东亚繁荣。
——以上材料均据《冷战与战后东亚国际秩序:影响及后果》整理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7年美苏对东亚政策转变的原因和影响。(9分)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的观点。(6分)
4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顾维钧,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1918年11月,代表中国政府出席巴黎和会。会上日本政府要求以战胜国的身份接管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顾维钧为此准备了《山东问题说贴》,力陈中国不能放弃孔夫子的诞生地山东,犹如基督徒不能放弃圣地耶路撒冷,震撼欧美代表,扭转了舆论形势并博取列强同情。后由于意大利退出和会,英、法、美害怕日本也退出而导致和会流产,于是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此时中国代表团团长陆征祥离开巴黎。因此顾维钧实际上暂摄团长职权,在他的主持下,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摘编自熊志勇、苏浩《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维钧代表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顾维钧巴黎之行。( 9分)
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B
C
D
A
A
C
B
A
C
B
A
D
40.
(1)表现:思想文化上:诸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基础。科技文化上: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并推动世界文明发展,中华(或儒家)文化圈形成;对周边国家文化发展影响深远;中国文化对欧洲有一定的影响。(6分)
原因:兼容整合、交流互鉴;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不断巩固发展;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科技文化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6分)
(2)新文化运动意图利用西方文化扫除中国传统文化来实现民主政治,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有利于促进思想解放;但过于强调西方文化的有效性,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性。(6分)
主要途径: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坚持改革开放;文化教育:大力宣传中国优秀文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对外积极传播中国文化;外交: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维护世界和平,加强与各国的交流增进了解。(7分)
41.(12分)
示例一:观点:鸦片战争后,传统夷夏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论述:鸦片战争后,以魏源为代表的部分士大夫阶层主张“师夷长技”,向国人介绍西方的地理、政治。材料一中魏源了解到美国的联邦制、总统制、人民主权(部酋、大酋总、皆自下始)等美国民主政治的零星状况。使用中国传统的政治观念(周政)进行主观理解。体现了对美国政体的肯定,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念,开启丁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潮流。
示例二:观点:19世纪中叶,法国学术界对美国民主既有批判也有借鉴。
论述:法国大革命后,法兰西政局动荡,民主与专制激烈斗争,材料二中托克维尔从美国民主政治出发,对法国现实政治进行了批判。认识到美国共和制应是法国的学习对象,但也批判了美国民主中的贵族政治的痕迹。表达了贵族制度必然衰落和民主平等势不可挡的主观愿望。
示例三:观点:建国初历史教科书对美国政体存在一定偏见。
论述:20世纪50年代,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对抗加剧。美国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政策,中美关系恶化。50年代末受国内左倾思潮影响,为了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材料三中历史教科书对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等进行了批判,具有一定偏见。这反映了政治环境影响历史评价。
示例四:美国政体优越性与局限性兼具。
论述:美国民主制度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材料一中魏源从民本思想的角度肯定了美国民主制度的优越性。材料四中当代美国政治家亦肯定美国宪政中的人民主权原则。美国政体也存在局限性,例如保留了大量贵族政治的痕迹(如精英政治)。同时,美国民主也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黑人和工人的权利得不到保障。美国民主既有优越性也有局限性。这反映了民主制度必须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示例五:历史认识受时代背景、政治立场、个人身份、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影响。
论述:面对民族危亡,魏源通过介绍西方以期抵御外侮,救亡图存;托克维尔眼见法国革命后政治动荡的社会现实,通过探讨美国民主的优劣表达对自由平等的诉求;而50年代的中国受国内外形势影响,侧重批判美国政治的弊端;当代美国政治家从美国的价值观念出发,颂扬了美国宪政民主的优越性。以上反映了不同时代、立场、身份、价值观下的多元历史认识。
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趋势:官府对工匠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2分)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匠制度的改革;官营手工业管理的弊端。(按2点给分,每点2分,共4分)
(2)影响: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减轻工匠负担;促进民间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官营手工业渐趋衰落。(每点3分,共9分)
4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1)原因:美苏冷战的重点在欧洲,美国集中力量保持在欧洲的优势;美国要避免在东亚大陆与苏联的直接对抗;二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具有在日本建立亚洲战略中心的优势;苏联力图扩大在东亚的势力范围和影响力。(任答3点,言之有理即可,6分)
影响:加剧了欧洲的紧张局势;客观上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使日本获得了美国的扶植而迅速崛起。(言之有理即可,3分)
(2)20世纪70年代前期,面对苏联的安全威胁,中国缓和与美国、日本的关系,加强与东亚其他国家的合作,建立了反苏统一战线;东亚国家之间加强合作,日本、亚洲“四小龙”先后崛起,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东亚地区出现经济繁荣局面。(言之有理即可,6分)
4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一战期间,日本宣布对德作战,趁机出兵占领中国山东。一战结束,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试图收回对山东的主权。(6分)
(2)巴黎和会上,日本代表团率先提出接管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顾维钧据理力争山东主权回归;他不畏强权,但因为弱国地位,无力改变现实;以顾维钧为代表的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勇于抗争的典范 ,同为华盛顿会议上山东主权回归埋下了伏笔。他在巴黎和会上的表现,被国内外公认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杰出的外交家。(9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