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七年级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江西宜春市)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2018七年级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江西宜春市)》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江西省宜春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小林是一位善于思考的同学,最近他一到傍晚就看不清物体,且有轻度的贫血症状。他思考后说出如下观点,你不赞同的是(  ) ‎ A. 多吃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缓解贫血症状         B. 自己(小林)可能患了夜盲症,应多吃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 C.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自己(小林)眼睛后,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         D. 思考过程中,所需能量主要由食物中的糖类提供 ‎【答案】C ‎ ‎ ‎ ‎【解析】【解答】A.多吃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缓解贫血症状,A不符合题意; B.自己(小林)可能患了夜盲症,应多吃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B不符合题意; C.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自己(小林)眼睛后,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视觉中枢形成视觉,C符合题意; D.思考过程中,所需能量主要由食物中的糖类提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光→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质(视觉中枢)。 物像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而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的。‎ ‎2.美国研发出可吞咽电子胶囊,这款电子胶囊可穿过人体消化道,探测消化道疾病,从而取代传统的胃肠镜检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电子胶囊在人体的“探测路径”为: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B. 胃病患者对于瘦肉的消化会受到影响 C. 电子胶囊在消化道内“看”过的“最长的风景点”是小肠         D. 小肠炎症不会影响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答案】D ‎ ‎ ‎ ‎【解析】【解答】A.食物经过消化道的顺序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电子胶囊在人体的“探测路径”为: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A不符合题意; B.瘦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胃内初步消化,所以胃病患者对于瘦肉的消化会受到影响,B不符合题意; C.小肠约5---6米,是消化道内最长的一段,所以电子胶囊在消化道内“看”过的“最长的风景点”是小肠,C不符合题意; D.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小肠炎症会影响对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作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①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小肠为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②消化腺: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含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胃腺(胃液含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 10‎ 白质)、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可以乳化脂肪),胰腺和肠腺(胰液和肠液都能消化脂肪、糖类、蛋白质),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 ‎3.图一为人体消化系统图,图二中X、Y、Z代表三种大分子营养物质,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 A. 图一中1分泌的消化液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B. 图二中D段是图一的4部位 C. 图二中X在图一的2、4中被消化                          D. 图一中2可消化图二中的Z ‎【答案】B ‎ ‎ ‎ ‎【解析】【解答】图一:1是肝脏、2是胆囊、3是十二指肠、4是小肠、5是胃、6是胰腺、7是大肠;图二:A口腔、B咽和食道、C胃、D小肠、E大肠。X的消化从A口腔开始,所以X是淀粉;Y的消化从C胃开始,所以Y是蛋白质;Z的消化从D小肠开始,所以Z是脂肪。 A.图一中1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是胆汁,胆汁不含有消化脂肪的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属于物理性消化,A不符合题意; B.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图二中D段是图一的4部位,B符合题意; C.图二中X是淀粉,淀粉的消化在口腔和4小肠,2是胆囊,储存胆汁,不能消化图二中的X淀粉,C不符合题意; D.图一中2是胆囊,储存胆汁,不能消化图二中的Z脂肪,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①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小肠为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②消化腺: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含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胃腺(胃液含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可以乳化脂肪),胰腺和肠腺(胰液和肠液都能消化脂肪、糖类、蛋白质),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 2、人体需要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维生素不需要消化就可被吸收。三大有机物的消化起始部位:淀粉——口腔,蛋白质——胃,脂肪——小肠。三大有机物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彻底消化的产物分别是:淀粉——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甘油和脂肪酸。‎ ‎4.人工心肺机可将人体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的静脉血经管道引出,流入“氧合器”(即人工肺)进行氧合后,再经“血泵”将血液泵回人体的动脉。该仪器被广泛应用于心脏、肺部手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10‎ A. 氧合器模拟了肺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B. 人工心肺机帮助患者在体外完成体循环 C. 血液流经氧合器后,变成动脉血                         D. “血泵”模拟的是心脏 ‎【答案】B ‎ ‎【考点】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 ‎【解析】【解答】 A.“氧合器”(即人工肺)可将人体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的静脉血经管道引出,流入“氧合器”(即人工肺)进行氧合后,再经“血泵”将血液泵回人体的动脉,模拟了肺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A不符合题意; B.人体肺循环途径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人工心肺机帮助患者在体外完成肺循环,B符合题意; C.流入“氧合器”(即人工肺)进行氧合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到“氧合器(即人工肺)”,外界氧气扩散到“氧合器(即人工肺)”,进行氧合后,血液变成动脉血,C不符合题意; D.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能够自动有节律的收缩,推动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间往返流动,因此“血泵”模拟的是心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完成。当人体吸入气体时,肺泡中氧气的含量大于血液中的氧的含量,氧气就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扩散进入血液中,同理,由肺动脉运输来的静脉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肺泡中的含量,这样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就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扩散进入到肺泡,气体交换后,血液变为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随着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 2、人体的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且通过心脏连通在一起,组成完整的人体血液循环途径。 (1)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 、下腔静脉→右心房     (动脉血→静脉血) (2)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静脉血→动脉血)。‎ ‎5.下列是健康人血液中血细胞及几种物质的含量,其中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尿素(mmol/L)‎ 白细胞 (109个/L)‎ 红细胞 (1012个/L)‎ 血糖 (g/L)‎ ‎2.77-7.35‎ ‎8-10‎ ‎4.5-5.5‎ ‎0.8-1.2‎ A. 若某人患有肾衰,则血液中的尿素含量低于2.77 mmol/L           B. 若某人被确诊为细菌性肺炎,则白细胞含量高于10×109个/L C. 来自高原的藏民,他的红细胞含量可能高于5.5×1012个/L           D. 正常情况下,当血液中血糖高于1.2 g/L时胰岛素分泌增加 ‎【答案】A ‎ ‎【考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 ‎【解析】【解答】A、肾衰是肾脏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的病理状态,对体内产生的废物不能正常的排出,血液中的尿素含量高于2.77mmol/L,A符合题意; B、白细胞有吞噬细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的作用,当发生炎症时,体内的白细胞数量会增多,因此某 10‎ 人被确诊为细菌性肺炎,则白细胞含量高于正常值10×109个/L,B不符合题意; C、来自高原的藏民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高,从而增强血液的供氧能力,因此他的红细胞含量可能高于5.5×1012个/L,C不符合题意; D、正常血液中血糖0.8-1.2g/L,当高于1.2 g/L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进行吸收、转化和调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可见红细胞具有携带氧的功能; 白细胞能够变形穿透毛细血管壁,吞噬细菌,对人体具有防御功能; 血小板能够堵塞伤口,其中还含有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6.学习生物学,可以让我们学会更健康地生活。下列叙述或做法正确的是(  ) ‎ A. 藿香正气水属于OTC药物,可治疗中暑,因此夏天要多喝         B. 当上臂肱动脉破裂出血时,应在破裂血管的远心端止血 C. 经常近距离看书会使晶状体曲度变大,引发近视,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D. 有人吃海鲜会出现皮肤奇痒等过敏反应,引发人体过敏反应的物质在免疫学上称为抗体 ‎【答案】C ‎ ‎ ‎ ‎【解析】【解答】A.藿香正气水属于OTC药物,可治疗中暑,但属于药物,根据病情,按说明书服用,不能多喝,A不符合题意; B.用指压止血法抢救较大动脉出血的伤员时,要压迫近心端,B不符合题意; C.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C符合题意; D.过敏反应是人体免疫功能过强形成的,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在医学上称为抗原,而不是抗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血管出血时的症状及止血方法: (1)动脉出血时颜色鲜红,血流猛急,呈喷射状。止血时一般在受伤动脉的近心端,采用指压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进行止血。 (2)静脉出血对血色暗红,血流较缓和,一般是将受伤静脉的远心端压住而止血。 (3)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呈红色,慢慢渗出,血量少,一般会由于血液凝固而自然止血。处理时可先时伤口进行消毒,再用消毒纱布包扎。 2、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抗原可能是病原体,也可能是自身细胞或其他异物。抗体是一种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被免疫系统用来鉴别与中和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的大型蛋白质。‎ ‎7.如图为人体三种血管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能正确表示血流速度关系的是(  ) ‎ 10‎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③>①>②                       D. ②>③>①‎ ‎【答案】C ‎ ‎【考点】血管 ‎ ‎【解析】【解答】③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的管腔很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①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管壁薄、弹性小、官腔大,管内血流速度慢;因此血液流速关系可表示为:③动脉>①静脉>②毛细血管,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血管的种类与结构特点:‎ 种类 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管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有的较深, 有的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较慢,内表面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额血管,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 管壁极薄,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内径很小,只允许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8.如图表示血液循环的示意图,其中甲、乙表示血管,A代表器官,箭头表示血液的流动方向。下列有关的叙述,你不认同的是(  ) ‎ A. 若A代表肺,则血管甲是肺动脉,血管乙是肺静脉         B. 若A代表小肠,则乙的血液最先流回到心脏的右心房 C. 若此图表示体循环,则与血管甲相连的是右心室         D. 若A代表肾脏,则血管乙与血管甲相比,尿素的含量降低 ‎【答案】C ‎ ‎【考点】尿的形成 ‎ ‎【解析】【解答】A.若A代表肺,血液经肺动脉到达肺部,则血管甲是肺动脉,血管乙是肺静脉,A不符合题意; B.若A代表小肠,则从小肠流出的血液经下腔静脉最先流回右心房,所以乙的血液最先流回到心脏的右心房,B不符合题意; C.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 10‎ 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若此图表示体循环,则与血管甲相连的是左心室,C符合题意; D.若A代表肾脏,则血管乙内流的是含尿素量最少的静脉血,因此与血管甲相比,尿素的含量降低,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的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且通过心脏连通在一起,组成完整的人体血液循环途径。 (1)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 、下腔静脉→右心房     (动脉血→静脉血) (2)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静脉血→动脉血). 2、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 ‎9.欣怡的爷爷去医院检查,发现尿液中有蛋白质和血细胞,据此推测,与爷爷出现该症状有关的结构最可能是(  ) ‎ A. 肾小球                                B. 肾小囊                                C. 肾小管                                D. 集合管 ‎【答案】A ‎ ‎【考点】尿的形成 ‎ ‎【解析】【解答】肾小球的结构类似滤过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分子较大的蛋白质以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都可以通过滤过屏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时,肾小球的通透性会增加,原来不能滤过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被滤过掉;而肾小管对这些物质没有重吸收能力,因而在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和血细胞。 故答案为:A 【分析】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过滤,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10.关于人体生理活动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A. 甲状腺激素幼年时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               B. 某同学抓起一烫手山芋,先感觉烫后迅速松手 C. 吃山芋时分泌唾液,控制该反射的神经中枢是脊髓         D. 运动员平衡能力强是因为大脑发达 ‎【答案】C ‎ ‎【考点】神经系统的组成 ‎ ‎【解析】【解答】A.如果甲状腺激素幼年时分泌不足会呆小症,A不符合题意; B.同学抓起一烫手山芋,来不及考虑就迅速松开,可以判定此动作没有经过大脑皮层的参与,这是一个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在脊髓。因此,是先迅速松手后感觉烫,B不符合题意; C.在吃山芋时,唾液腺会分泌很多唾液,是生来就有的反射,属于简单反射,控制该反射的神经中枢是脊髓,C符合题意; ‎ 10‎ D.运动员平衡能力强是因为小脑能调节身体的平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如下:‎ 反射类型 形成过程 神经中枢 举例 非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的 一般在脊髓, 低级反射 吮奶、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 条件反射 后天形成的 一般在大脑皮质 高级反射 望梅止渴、听到铃声进教室等 ‎11.某人外伤,造成右下肢运动障碍,但仍有感觉,则其可能伤到了下图中的(     ) ‎ A. ①感受器                        B. ②传入神经                        C. ③神经中枢                        D. ④传出神经 ‎【答案】D ‎ ‎【考点】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 ‎【解析】【解答】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据题意可知,人体的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神经冲动就不能由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效应器就无法做出反应,即反射活动不能进行。因此,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脊髓里的神经中枢可以将神经冲动传递给大脑皮层,所以此人仍有感觉。因此该病人受伤的部位可能是反射弧的传出神经。故选D。 故答案为:D 【分析】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包括5个基本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弧必须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进行。‎ ‎12.夏季是细菌性痢疾多发季节,为预防该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某校严禁学校食堂二次销售剩余饭菜。引起该传染病的细菌和学校采取的预防措施分别属于(  ) ‎ A.病原体、控制传染源 B.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 C.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D.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B ‎ ‎【考点】传染病及其预防 ‎ ‎【解析】【解答】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因此,细菌属于病原体。细菌性痢疾是消化道类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饮食传播,因此某校严禁学校食堂二次销售剩余饭菜,其防护措施属 10‎ 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B 【分析】1、病原体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或其他媒介。 2、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1)控制传染源:“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消灭病畜(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媒介 (3)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加强锻炼。‎ 二、综合题 ‎13.宜春市中考体育测试于5月15日顺利结束。如图甲是李亮在体育测试时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①~⑦表示相关的生理过程,A、B、C、D代表相关的系统或器官,a是可被直接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图乙是李亮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1)李亮为保证测试时充足的能量供应,早晨吃了富含营养的鸡蛋、牛奶和面包等食物。若a代表鸡蛋中主要营养成分被消化后的终产物,则a是________。 ‎ ‎(2)测试过程中,李亮会消耗大量的氧,呼吸频率和深度都会增加。当李亮进行图甲中③所示过程时,其膈肌和肋间外肌处于________状态;此时其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符合图乙中的________段。 ‎ ‎(3)李亮在体育考试期间大量出汗,而较少饮水,为了减少体内水分散失,甲图中D器官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会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甲图中属于排泄途径的有________。 ‎ ‎【答案】(1)氨基酸  (2)  舒张;BC (3)增强;③⑤⑥ ‎ ‎【考点】排泄及其途径,肺泡与外界气体的交换,尿的形成 ‎ ‎【解析】【解答】图甲表示了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过程,包括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血液循环、呼吸的过程等生理过程;图示中,①表示消化,②表示吸收,③表示呼气,④表示吸气,⑤汗液的形成,⑥尿的形成,⑦表示排遗。(1)蛋白质的消化最终产物是氨基酸。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2)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膈肌顶部上 10‎ 升,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图乙中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外界气体进入肺内,表示吸气过程;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表示呼气过程。测试过程中,李亮会消耗大量的氧,呼吸频率和深度都会增加。当李亮进行图甲中③呼气过程时,其膈肌和肋间外肌处于舒张状态。此时其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符合图乙中的BC段。(3)李亮在体育考试期间大量出汗,而较少饮水。在没有及时补充水分时,由于无机盐增加了,体内水少了,所以肾脏中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会增强。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人体的排泄有呼吸、泌尿、排汗三个途径,即图中的④⑤⑥所示的过程。 【分析】1、人体需要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维生素不需要消化就可被吸收。三大有机物的消化起始部位:淀粉——口腔,蛋白质——胃,脂肪——小肠。三大有机物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彻底消化的产物分别是:淀粉——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甘油和脂肪酸。 2、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来完成。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 人体平静状态下呼吸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情况如下:‎ 呼吸状态 肋间肌及肋骨位置变化 膈肌及膈的位置变化 胸廓容积的大小 空气进出肺的状况 吸气 收缩、上升 收缩、下降 扩大 进入 呼气 舒张、下降 舒张、上升 缩小 排出 ‎3、排泄途径:(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14.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儿童期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常规治疗以A药为主。为了研究B药的辅助治疗是否有效,研究人员进行了儿童水痘治疗的临床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人数 A药 B药 治疗疗程 总有效率 ‎1‎ ‎46‎ 相同剂量注射 服用 ‎1周 ‎97.83%‎ ‎2‎ ‎46‎ 相同剂量注射 不服用 ‎1周 ‎76.09%‎ 请回答以下问题 ‎ ‎(1)感染水痘的儿童通常被隔离两周,痊愈后再返校,这是为了控制________。 ‎ ‎(2)儿童注射水痘疫苗可以避免患病,这属于________(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接种的疫苗可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________。 ‎ ‎(3)上述临床研究中,第________组起对照作用。该实验中1、2组的人数相同,每位同学注射剂量也相同,这体现了对照实验中的________原则。 ‎ ‎【答案】(1)传染源  (2)特异性免疫;抗体 (3)  2;控制单一变量 ‎ ‎【考点】传染病及其预防 ‎ ‎【解析】【解答】(1)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隔离治疗患水痘的儿童,属于控制传染源。(2)水痘疫苗注射到人体内会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水痘病 10‎ 毒的抗体,产生抗体属于免疫的第三道防线,该抗体只对水痘病毒有免疫作用,因此这种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接种的疫苗可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3)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表中第2组起对照作用。该实验中1、2组的人数相同,每位同学注射剂量也相同,这体现了对照实验中的控制单一变量原则。。 【分析】1、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人体的第三道免疫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这种免疫叫特异性免疫。抗体是一种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被免疫系统用来鉴别与中和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的大型蛋白质。 3、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干扰实验结果。‎ ‎15.  2018年5月12日是全国第10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宜春很多中学在这一天组织学生进行了防震逃生演习。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警报响起,同学们纷纷抱头躲在桌子下,这种反射属于________反射;同学们接受警报声波信息的感受器是________。 ‎ ‎(2)逃生演习中,大家情绪激动、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是神经调节和________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 ‎【答案】(1)复杂;耳蜗 (2)激素 ‎ ‎【考点】激素调节(总) ‎ ‎【解析】【解答】(1)警报响起,同学们纷纷抱头躲在桌子下,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复杂反射。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可见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内。(2)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项生命活动要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协调、配合下才能完成。当人情绪激动时,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促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因此,逃生演习中,大家情绪激动、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分析】1、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如下:‎ 反射类型 形成过程 神经中枢 举例 非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的 一般在脊髓, 低级反射 吮奶、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 条件反射 后天形成的 一般在大脑皮质 高级反射 望梅止渴、听到铃声进教室等 ‎2、听觉形成过程:声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振动)→听小骨传递放大→内耳(刺激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皮质(听觉中枢)。 3、人体是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协调体内各系统的相互联系,以完成生命活动的。‎ 10‎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