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带答案安徽屯溪一中)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带答案安徽屯溪一中)》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7年10月高三历史月考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山西省因历史上有韩、赵、魏三国而被称为“三晋之地”,但山西省的简称是晋,而不是韩、赵或魏。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晋国代表统一的潮流 B.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 C.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D.晋国的历史更为悠久 ‎2.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不同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这种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 ‎ A. 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 B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 C. 使华夏民族得以形成 D. 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 ‎3.“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B.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C.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 ‎4.汉代官秩仅六百石的三十州刺史,可监督秩三千石的郡守,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察官秩万石之丞相;唐代官仅七品的察院长,可察尚书省。隋、唐时期监察御史也称巡按使主要掌分察州县,还“分察尚书六司,纠其过失,及知太府司农出纳”。可见古代中国 A.监察官员位高权重 B.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和选任 C.形成了“以卑察尊,以小制大”的监察制度 D.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监察体系 ‎5.隋至唐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本不负担琐碎事务;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 书门下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在“丛脞芜杂”的表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上述变化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B. 反映出对官员的专业化要求加强 ‎ C. 进一步遏制了专制皇权的膨胀 D. 协调了中央政府各部门的关系 ‎6.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朝廷昭示:“国家开赏举之门,广收罗之路……如工商、杂类人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这反映出宋朝的科举制度 A.取消了对应试者身份职业的限制 B.是普通人进入仕途的主要途径 C.选拔官员的方式不断更新 D.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7.《元史》载:“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每省置丞相一员,从一品;平章二员,从一品。”材料主要表明元朝(  )‎ A.地方行政管理上开创了新的政治制度 B.在统治区域范围内全部推行行省制度 C.正式建立后开始走上统一全国的进程 D.创立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8.公元前430年,雅典有三分之二的公民居住在农村,四分之三的城市公民在农村拥有地产。雅典耕地缺乏,公民内部有约五分之一的人从事非农业生产。外邦人可以在雅典经商、生活、可以拥有大量的财富,但不能购置田产、买卖房屋,因此拥有土地是公民权的重要标志。这说明 A.农业和工商业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 B.手工业者和商人地位低,农民地位较高 C.拥有土地是享有公民权的必要条件 D.工商业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 ‎9.雅典的公民被称为自由民,也就是脱离了生产劳动的公民,他们不用关心生产的事,他们虽然利用这个自由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但在这自由的背后是更多人的不自由。雅典的民主制有着这样一个不可调和得矛盾:创造自由的人没有自由,而有自由的人不创造自由。作者意在阐明雅典 A.民众思想深受束缚 B. 经济发展水平落后C.民主制的衰落根源 D.政治生活特色鲜明 ‎10.古罗马法关于所有权是所有人“对物的最完全的支配权”的定义以及关于占有、使用、受益、处分各种权能的理论,直接被归纳到拿破仑法典的第544条中,备受当代各国民法学界的推崇,陆续被各国民法所采用。这表明 ‎ A.罗马法拥有普遍合理性的特质 B.罗马法具有适用性被有效继承 ‎ C.法律制定具有一定的发展性特征 D.近现代法律重视维护私有制度 ‎11.18 世纪初,英国平静地经历了从斯图亚特王朝到汉诺威王朝的转变,对新国王乔治一世,“在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反对他的连一个耗子也没有”。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斯图亚特王朝不得人心 B.新国王的军事实力强大 C.君主立宪剥夺国王实权 D.英国议会内缺乏反对派 ‎12.有学者指出:“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对这一时期英国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理解正确的是 ‎ A.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确立 B.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国家政权 ‎ ‎ C.选举中的高额财产限制被打破 D.议会开始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13、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A.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B.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C.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14.19世纪中期,美国的文官一般是跟随本政党在政治上共进退。1893美国通过了彭德尔顿法,规定文官不从属于任何政党,并将文官固定化和职业化。这种变化 ‎ A.改变了美国民主制度的结构 B.推动了美国政府管理的科学化 ‎ C.削弱了政党对国家政治的控制 D.强化了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 ‎15.右图漫画《玛丽安娜女郎(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帽子了》描绘的是一票赢得的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有人称其为“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多年之久。这其中最主要的是 A.对封建势力的荡涤彻底           ‎ B.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帝制独裁对比,共和体制的确立是历史的进步 C.共和派经艰苦斗争,终于掌握了国家政权中的关键职位 D.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为法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6.有学者这样描述:“这个帝国既不发展英国式的强有力的立宪政体,也不借鉴作为法国特征的民主与平等。俾斯麦为了争取公众支持他的计划,利用当时存在的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感情,许诺……”。俾斯麦的“许诺”最有可能是 A.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     B.宰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 C.皇帝是帝国的元首         D.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 ‎17.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对此理解不合理的是 ‎ A.前一个“不公正”指中国自认是天朝上国,视外国为蛮夷 ‎ B.后一个“不公正”指列强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 ‎ C.后一个“不公正”是前一个“不公正”引起的 ‎ D.西方对中国不公正主要是为了满足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的需要 ‎18..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迫求自己的理想。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一观点旨在强调 ‎ A.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具有空想性 B.太平天国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 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革命失败 D.太平天国的失败缘于时代局限 ‎19.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说:“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这段材料说明平民革命是 A.“家天下”式的旧式革命 B.反满复汉的狭隘民族革命 C.变革专制制度的国民革命 D.实现君主立宪的平民革命 ‎20.一位学者曾发表这样的感慨“一场运动,使一个缺乏群众基础的‘在野党’,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执政党’;一个由少数知识精英聚集的幼年的党迅速成长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成千上万工农群众卷入这场洪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他谈到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国民革命 D.抗日战争 ‎21.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A.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B.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 C.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22.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近代军阀的跋扈.看似扰乱了中国好几十年,然这一班并无大略,至少是思想落伍,不失现代潮流的人,在今日的情势之下,复何能为?而在今日,国内即无问题之后,对外的难关,仍成为我们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吕思勉意在强调 ‎ A.思想落后是军阀混战根源 B.当时中国内部已实现合作 ‎ C.中国革命的前途在内不在外 D.中国自存之理在于打退侵略 ‎23.中共某部队曾于1946年向中央发出此电文:“我们提议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该电文发出的背景应该是 ‎ 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 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     D.解放军决定进行战略反攻 ‎24《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 A.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B.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C. 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D. 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25.列宁曾经这样概括俄国某一时期的特点:“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这个时期最有可能是 A.二月革命进行时 B.《四月提纲》发表前后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D.攻占冬宫之后 二、材料题(共2个大题50分)‎ ‎26. (25分)古今中外,政治制度在历史变革中不断被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如何打破了“部落政治”?试举两例汉朝武帝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打破贵族政治的局面?试列举古代雅典和罗马打破贵族专权的事例各一项。(11分)‎ 材料二 美国1787年宪法第十款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颁发捕获敌船许可状;铸造货币;发行纸币……”,1792年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 ‎(2)材料中这两项规定的核心是什么?试简要评述之。(7分)‎ 材料三 由今而言,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机。俄罗斯之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西之任,而东西文明真正之调和,则终非二种文明本身之觉醒,万不为功。‎ ‎——李大钊《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1918年)‎ ‎(3)材料三中能救世界之危机的“第三新文明”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李大钊是怎样宣传“第三新文明”的。(7分)‎ ‎27.(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 ‎ 中国青铜时代的法律,注重法以“刑”为核心的同时,“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大夫、士、庶民成一道德团体”,制度和礼皆是道德之器械。这种纳法律于道德的传统,流衍于后世。 ——梁治平《中华文明读本·法律体系篇》‎ ‎《十二表法》将作为家庭首领的家父享有独特的巨大权力具体化并且细分化。其对家父唯一的明确限制是有一条“若家父出卖家子三次,家子即脱离家父”的规则。家父对隶属于他的后裔的财产和生命拥有绝对支配权。当家父欲行使对其后裔处以死刑的权力时,必须召集理事会进行听审,家父的行为要受到这个理事会裁决的约束。处在绝对家父权之下的家子,能够和家父一样自由地投票和担任执法官,公法与私法并不相矛盾。‎ ‎ ——[英]H.F 乔洛维茨 巴里·尼古拉斯《罗马法研究历史导论》‎ ‎(1)概括“中国青铜时代的法律”与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的不同。(4分)‎ 政治意义上的“宪法”一词在英美两国含义迥然不同。于美国意味着某个特定时刻颁布的作为国家最高法律的成文法律文件,而对于英国人而言意味着其实际的社会政治秩序——经由数个世纪渐积而成的——从前代继承下来的且规范当下政府操作行为的法律、习惯和先例。 ——[英]沃尔特·白芝浩《英国宪法》‎ ‎(2)说出“宪法在英美两国迥然不同”的表现形式,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国宪法特点的理解。(8 分)‎ ‎ 1911一1928年间的这段历史是国人寻求宪政救国而归于失败的历史,袁世凯及北洋系在其中无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把这段历史称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则明显是用一个集团来代替整个时代,而且,这段历史在国民党看来就是北洋军阀扰乱宪政,分裂割据的历史。在我们传统注重“大一统”历史观的民众看来,国民党无疑把这段历史的混乱责任简单地推给了北洋军阀。今日如果抛开党派的偏见来看待这段历史就会发现:民初宪政失败,最终归于分裂和政局动荡,并非全然是北洋系的责任,即使是北洋系上台的民初总统和政治治理也并非乏善可陈。 ——摘编自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民国初年宪政失败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史实进行评析,不少于三例,史论结合。)(13分)‎ ‎2017年10月高三历史月考卷答案 ‎1-5 BDACB 6-10 DAACB 11-15 CBABD ‎ ‎16-20 DCDCC 21-25 CDBAB ‎26.(1)打破:分封制。(3分) ‎ 措施:(逐步废除分封;)提拔身份低微士人参与中枢决策;设太学;实行察举制。(4分)‎ 事例:雅典:梭伦——按财产划分四个等级;(克里斯提尼——五百人会议,全开放;)伯里克利——各级官职抽签产生,公民大会经常化,陪审法庭人数众多。(2分)‎ 罗马:习惯法到成文法,前449年《十二铜表法》。(2分)‎ ‎(2)核心:中央与地方(联邦政府和各州)间分权制衡 。(3分)‎ 评述:在加强联邦中央权力的同时,使各州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拥有一些州权;既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端,又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协调了中央和地方间的关系。(4分)‎ ‎(3)文明:社会主义文明(或马克思主义)。(3分)‎ 宣传:著书立说,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开设课程,开坛讲学;组织团体——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4分)‎ ‎27.(25分)‎ ‎(1)夏商周时代的中国法律重刑法.与血缘政治相结合,强调法律是道德的补充。(2分)‎ 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以私法为核心,注重维护家父的支配权,注重法律程序,公法与私法并立。(2分)‎ ‎(2)英国没有统一的成文宪法,是由一系列的法律、习惯和先例构成;美国宪法是由1787年制定的成文宪法及宪法修正案构成;(2分)英国宪法是历经几个世纪的渐积而成,美国1787年宪法由制宪会议制定。(2分)‎ 从13世纪的《大宪章》到17世纪的《权利法案》及其后一系列的法律文件,最终确立了议会主权(王在法下),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2分)具有尊重传统、渐进创新的特点。(2分)‎ ‎(3)‎ 示例一:我认同民国初年宪政失败并不全是北洋军阀的责任这一观点。(2分)‎ 理由:民国初年宪政失败是多种原因造成的。(2分)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同盟会力量涣散,革命党脱离广大人民群众,旧三民主义号召力不足;帝国主义威胁革命党,先扶植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扶植军阀混战;封建势力强大,反对和破坏宪政;袁世凯窃权后实行专制统治,破坏《临时约法》和国会等。(9分,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二:作者认为民国初年宪政失败并不全是北洋军阀的责任,我不认同这一观点。(2分)‎ 理由:我认为北洋军阀统治是造成民国初年宪政失败的主要原因。(2分)这是因为袁世凯代表的封建势力强大,造成宪政阻力大;袁世凯复辟帝制;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破坏《临时约法》和国会;北洋军阀镇压“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北洋军阀镇压五四运动和国民大革命;军阀割掘混战不断,使宪政缺乏社会环境。(9分,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