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三亚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监测试题
(时间60分钟 共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35题共70分)
1.下列营养成分中能提供能量的是( )
A.水分 B.无机盐 C.维生素 D.糖类
2.下列营养成分无需消化能直接被吸收的是( )
A.糖类 B.无机盐 C.蛋白质 D.脂肪
3.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 )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D.维生素
4.成年人正常的血压值12.0-18.7/8.0-12.OKpa,李爷爷的血压经常在19.8-20.5/9.5-10.2Kpa之间波动,那么李爷爷可能患有( )
A.低血压 B.高血压 C.贫血 D.糖尿病
5.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是( )
A.支气管 B.鼻 C.气管 D.肺
6.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它们都只有( )
A.一层细胞 B.二层细胞 C.三层细胞 D.无法判断
7.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是由下列哪一部位产生的( )
A.组织细胞 B.肺 C.气管 D.血管
8.关于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作用完成的
B.肺的换气实现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C.组织间气体交换实现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D.肺的换气和组织间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9.皮肤烧伤、烫伤后容易留下疤痕,这至少伤到了( )
A.表皮生发层 B.表皮角质层 C.真皮 D.皮下组织
10.某病人每天的排尿次数和尿量都比正常人多,可能是哪种结构发生病变所致( )
A.肾小管 B.肾小球 C.肾动脉 D.肾小囊
11.水是生命之源。科学家建议9~13岁的孩子,每天喝水1.68升;14~18岁少年,每天饮水量要达到2升。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7
A.人体内的水分通过泌尿、排汗两条途径排出体外
B.天气炎热时或剧烈运动后,需要及时补充淡盐水
C.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需要溶解在水中才能排出体外
D.水参与人体的物质运输、体温调节等重要生理活动
12.汗液的成分与尿液的成分中都含有( )
A.水、无机盐、尿酸 B.水、无机盐、尿素
C.水、无机盐、葡萄糖 D.水、无机盐
13.原尿与血液相比主要区别是原尿中不含( )
A.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B.血细胞和葡萄糖
C.尿素和无机盐 D.血细胞和无机盐
14.如果发现某人尿液中有红细胞和蛋白质筹,估计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A.肾小体 B.肾小囊 C.肾小球 D.肾小管
15.脊髓从胸段折断的病人,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的原因是( )
A.排尿、排便的信息错误传导到脊髓
B.大脑不能控制脊髓的反射活动
C.脊髓灰质失去反射功能
D.大小便活动不受脊髓控制
16.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
A.视网膜,视网膜 B.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C.视网膜,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视网膜
17.人体内血液呈现红色是由于血液中含有( )
A.血浆 B.白细胞 C.红细胞 D.血小板
18.下列各项中,属于激素调节的是( )
A.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B.强光射来,迅速眨眼
C.看电影感动得流泪 D.男同学在青春期喉结突出
19.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目前地球每分钟有超过20hm平方的森林被毁,( )
下列哪项不是森林的破坏带来严重的后果
A.资源匮乏 B.气候恶化 C.土地沙漠化 D.伐木为薪
20.下列属于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的是( )
7
A.吃杨梅分泌唾液 B.看杨梅分泌唾液
C.听人家讲杨梅分泌唾液 D.三者都是
21.小肠有利消化的主要特点是( )
A.小肠的内表面有许多皱襞
B.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
C.小肠表面有绒毛
D.小肠内有胆汁、胰液、肠液等多种消化液
22.国家实行醉驾入刑制度,原因是醉驾容易导致车祸。其主要原因是醉酒容易造成( )
A.肌肉损伤 B.骨骼损伤
C.神经系统功能受抑制 D.消化功能受影响
23.一般所说的血压是( )
A.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B.体循环的静脉血压
C.肺循环的动脉血压 D.肺循环的静脉血压
24.正常情况下心脏四个腔中相通的是( )
A.左心房和右心房 B.左心室和右心室
C.左心房和右心室 D.左心房和左心室
25.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反复一段对间后,可见石灰水出现哪种现象,同时说明了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A.澄清、氧气 B.浑浊、二氧化碳
B.澄清、二氧化碳 D.浑浊、氧气
26.试管中有少量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后,置于37℃温水中,一段时间后,植物油不见了,实验中配制的消化液最合理的一组是( )
A.唾液、胃液、肠液 B.胃液、胆汁
C.胆汁、胰液、肠液 D.肠液、胰液
27.下列人体的生理过程中,不属于排泄的是( )
A.食物残渣的排出 B.二氧化碳和水分由呼吸系统排出
C.汗液的排出 D.尿液的排出
28.环境监测涉及范围广泛,方法多种多样。常用不同的指示植物进行野外大气污染的监测。下列哪种植物是常用来监测二氧化硫的( )
7
A.烟草 B.菜豆 C.苔藓 D.舟藻
29.有些人在乘船、乘车、乘飞机时会发生晕船、晕车、晕飞机的现象,这主要与下列哪个耳的结构有关( )
A.鼓膜 B.听小骨 C.前庭和半规管 D.耳廓
30.下列有关献血和输血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B.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C.献血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
D.输血时血型不同就会造成血液凝固
31.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淀粉在口腔内开始被消化
B.蛋白质消化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C.胆囊分泌的胆汁对脂肪起乳化作用
D.胃是消化器官
3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大大增加呼吸功能,其根本原因是( )
A.胸廓扩张的范围加大 B.呼吸深度增加
C.胸围差加大 D.呼吸肌收缩力增加
33.生病打针时,药物最先达到心脏的( )
A.左心房 B.右心房 C.左心室 D.右心室
34.如果某人的右臂动脉断裂,这对你正在旁边,你怎样紧急抢救( )
A.包扎近手端的已断静脉 B.包扎近心端的已断静脉
C.包扎近手端舶已断动脉 D.包扎近心端的已断动脉
35.血液流经肺循环后,发生的变化是( )
A.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B.养料增多,颜色由暗红色变成鲜红色
C.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D.废物增多,颜色由鲜红变成暗红色
二、非选择题:(除特别备注外,每空1分,共30分)
7
36.完成填空:(共5分)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神经系统调节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 。
(2)“红灯停,绿灯行”属于 。(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
(3)海南省特别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了“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实践证明,建立 和实施 是恢复和改建生态环境的重大有效措施。
37.连线题:(每线1分,共9分)
(1)请将左右两部分相关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缺维生素A 坏血病
缺维生素Bl 佝偻病
缺维生素B2 脚气病
缺维生素C 口腔溃疡
缺维生素D 夜盲症
(2)请将以下血液中的成分与它们具有的功能用线连起来。
血浆 携带氧
红细胞 运输养料和废物
自细胞 促进止血,加速血液凝固
血小板 吞噬病菌
38.识图回答:(共7分)
(1)请根据眼球的基本结构图,写出有关结构的名称和功能:[③]____ 透明而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 而成像;[⑤] 白色坚固,能保护眼球的 ;[⑨] 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受光的刺激。
(2)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引起眼球的功能异常,形成近视。请指出两种不良的用眼习惯。(2分)
39.
7
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大地震,在这场特大自然灾害面前,灾区群众与全国人民一起,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地震后,灾区随时可能爆发由细菌、病毒等引起的疫情,这些引起传染病的微生物属于 (“病原体”或“传染源”),当人体被感染后就成了 (“病原体”或“传染源”)。
(2)一旦发现传染病患者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其目的是控制 ;此外还应对水源、厕所、帐篷等场所喷洒消毒药物,其目的是切断 。
(3)给灾民注射乙脑、麻疹、甲肝等疫苗,这一措施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讲是为了保护 。从免疫角度讲,注射的疫苗相当于 ,导致体内产生 ,,从而使机体获得 性免疫。
(4)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那么你认为皮肤的防御功能应属于 性免疫。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七年级生物科期末学业水平质量监测试卷参考答案
7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35题共7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B
A
B
D
A
A
D
A
A
A
B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
C
B
C
C
D
D
C
D
C
A
D
题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B
C
A
C
C
D
B
D
B
D
C
二、非选择题:(除特别备注外,每空1分,共30分)
36、(1)神经细胞或神经元、反射;(2)条件反射;(3)自然保护区、大型生态工程;
37、(1)请将左右两部分相关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缺维生素A 坏血病
缺维生素B1 佝偻病
缺维生素B2 脚气病
缺维生素C 口腔溃疡
缺维生素D 夜盲症
(2)请将以下血液中的成分与它们具有的功能用线连起来。
血浆 携带氧
红细胞 运输养料和废物
白细胞 促进止血,加速血液凝固
血小板 吞噬病菌
38、 (1)晶状体、折射光线、巩膜、内部结构、视网膜;
(2) 在暗弱光线下或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躺在床上,在车上或走路时看书;看字体太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看电视时间太久等等。(答合题意即可得分)
39、(1)病原体、传染源;(2)传染源、传播途径;(3)易感人群、抗原、抗体、特异;(4)非特异。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