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时作业与专题训练(23份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时作业与专题训练(23份含答案)》 共有 24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课时作业 11 地域联系与资源调配 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8·郑州质检]读美国各类运输方式按里程增长变化示意图(含预测),回答1~2题。‎ ‎1.①②③④分别表示的运输方式是(  )‎ A.①河运 ②铁路运输 ③公路运输 ④航空运输 B.①河运 ②公路运输 ③铁路运输 ④航空运输 C.①铁路运输 ②河运 ③公路运输 ④航空运输 D.①河运 ②公路运输 ③航空运输 ④铁路运输 ‎2.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美国运输方式增长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每一条曲线的最高点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B.新兴的运输方式可能使原有运输方式地位相对下降 C.随着经济的发展,河流运输、铁路运输的里程将快速增长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D.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可能使货物运输更注重提高运输质量 解析:第1题,从四种交通运输方式发展历史来看,美国最早发展的运输方式是河运,然后是铁路和公路,最晚的是航空运输。第2题,从图中四种交通运输方式里程的变化可知,水运的运输里程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1.A 2.C ‎[2018·长沙市二模]1964年日本东京与大阪间新干线的开通,开启了世界高速铁路建设的先河,目前欧洲和东亚是世界上高速铁路两大集聚区。2003年中国秦皇岛-沈阳客运专线的开通,标志着中国步入“高铁时代”。东亚高速铁路网络的空间模式及其所产生的空间经济影响,有3种抽象模式。其中,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高速铁路网络基本上以“廊道型”发展模式为主,而中国大陆高速铁路网络整体上呈现出“网络型”发展模式,但局部地区呈现出“星型”模式(城市群地区)和“廊道型”模式(如主要高速铁路线路沿线)。据此完成3~5题。‎ ‎3.影响高速铁路集聚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   B.地形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C.矿产资源 D.科技 ‎4.日本、中国台湾等高速铁路采用“廊道型”模式的原因主要是(  )‎ A.受地形影响,城市群多呈条带状分布 B.受矿产分布影响,铁路多沿山脉延伸 C.受地势起伏较大影响,铁路多呈“之”字形 D.“廊道型”模式有利于各区域的紧密联系 ‎5.与日本相比,我国高速铁路(  )‎ A.货运量大 B.发展起步早 C.发展速度快 D.通车里程短 解析:第3题,欧洲和东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交通需求量大,因而高速铁路集聚。选A。第4题,中国台湾地区和日本的主要岛屿中间高四周低,以山地为主。受地形影响,城市群多呈条带状沿岛屿外围分布,受交通需求的影响,高速铁路采用“廊道型”模式。选A。第5题,高铁是以客运为主而不是货运;我国高铁起步晚,发展速度快,通车里程长。选C。‎ 答案:3.A 4.A 5.C ‎(原创)南疆策勒恰哈桥是315国道上的重要交通设施,以前旧桥极少受风沙危害。后来紧邻旧桥建设了高度、长度、宽度均大于旧桥的新桥。自恰哈新桥建成投入使用以来,3~9月桥(路)面风沙堆积成为困扰交通的重要难题。据此完成6~8题。‎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6.恰哈新桥积沙的主要来源是(  )‎ A.甲处戈壁 B.乙处河谷 C.丙处戈壁 D.丁处河谷 ‎7.造成恰哈新桥和旧桥积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距沙源地远近 B.植被覆盖率 C.桥栏阻风程度 D.桥梁宽度 ‎8.恰哈新桥3~9月桥(路)面积沙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植被覆盖差 B.大气运动活跃 C.河流水位高 D.降水稀少 解析:‎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积沙区主要位于桥西侧,而我国西北地区盛行西北风,所以其沙源地可能在西北方向的甲处。此外,结合图中阻沙栅栏的位置可断定甲处为主要沙源地。选A。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旧桥高度低,透风式桥栏可以让风沙穿桥而过,因而不易产生积沙;新桥的密实桥栏对风沙阻挡作用明显,在桥栏的下风向风速减小,沙尘堆积。选C。第8题,积沙是沙随风运动至桥(路)面上并堆积而形成的,主要和大气运动状况有关。选B。‎ 答案:6.A 7.C 8.B ‎[2018·青海市二模]下图为我国天然气资源生产与消费的空间迁移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9.2000年,我国天然气资源的生产重心接近(  )‎ A.四川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鄂尔多斯高原 D.柴达木盆地 ‎10.2000—2011年,我国天然气生产重心迁移的原因是(  )‎ A.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枯竭 B.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大规模开发 C.中东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枯竭 D.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大规模向东部输送 ‎11.图示天然气生产与消费重心的空间变化将会(  )‎ A.解决东部严重的雾霾问题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B.促进东部产业结构的改变 C.阻碍西部高技术产业发展 D.使西北荒漠化问题得以缓解 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2000年我国天然气的生产重心在(33.5°N,107.5°E)附近,地理位置离四川盆地最近。第10题,据图中天然气资源生产重心的经纬度变化可知,2000—2011年生产重心总体上往西北移动,说明我国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大规模开发,导致天然气资源生产重心西移。第11题,天然气生产重心总体上往西北移,消费重心往东南移,有利于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改善环境,但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未发生改变,故东部雾霾问题不能得到解决;东部地区资源紧缺状况得以缓解,有助于其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东部产业结构的改变;西部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不会阻碍西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其对西北荒漠化问题影响不大。‎ 答案:9.A 10.B 11.B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46分)‎ ‎12.[2018·石家庄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贵州省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山阻水隔的封闭环境,使其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经济长期落后。近年来,贵州省实施“县县通高速”计划,至2015年底,成为我国西部第一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份,为其冲出“经济洼地”、总攻“绝对贫困”‎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下图示意贵州省高速公路分布。‎ ‎(1)描述贵州省高速公路的布局特点。(6分)‎ ‎(2)分析贵州省高速公路每千米造价远高于平原地区的原因。(8分)‎ ‎(3)简述高速公路建设对贵州省冲出“经济洼地”、总攻“绝对贫困”的积极作用。(10分)‎ 解析:第(1)题,布局特点可从线路疏密程度、形状等角度分析,注意图中关键城市的作用。第(2)题,注意材料中“贵州省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山阻水隔”,同时贵州多喀斯特地貌,多地下暗河。说明在该地修建高速公路,隧道、桥梁里程占比较大,则建设难度、工期要大于平原地区。第(3)题,注意材料中“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经济长期落后”,则交通线路建设利于资源开发,促进经济发展;“经济洼地”,说明周边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则交通线路建设能加强与周边地区联系,便于资金、信息、技术、产业等交流,促进地区发展。‎ 答案:‎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线路分布比较均衡;交织形成网络;以贵阳为中心,构成方格放射式格局。‎ ‎(2)山地多,平地少,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地质构造复杂;河网密布,多地下暗河;线路勘察困难,桥梁涵洞里程长;施工难度大、工期长、投资大,因此造价远高于平原地区。‎ ‎(3)高速公路建设能够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有利于贵州快速融入周边经济圈(带),加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交往和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扩大市场,加速商贸旅游业等产业发展;利于引进人才,发展教育与科技,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脱贫扶贫的步伐,走向小康社会。‎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阿尔卑斯山地貌复杂,地势险峻,将广袤山区与苏黎世、米兰、都灵等文化、经济中心相隔离。最初圣哥达地区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每年大约有120万辆重型卡车从圣哥达山区乡村呼啸而过,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瑞士决定兴建世界最长最深的铁路隧道——圣哥达隧道。隧道施工人员前后累计有数千人,耗资超过100亿美元,整个工程共挖掘出巨量的土石。‎2016年6月1日隧道正式通车。‎ ‎(1)简述“最初”公路运输成为圣哥达地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原因。(6分)‎ ‎(2)说出大量重型卡车呼啸而过对圣哥达山区环境造成的“‎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严重破坏”。(6分)‎ ‎(3)分析促使瑞士决定耗费巨资兴建圣哥达隧道的原因。(6分)‎ ‎(4)提出合理的措施处理隧道工程挖出的大量土石。(4分)‎ 解析:第(1)题,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两个关键的地方,首先是“最初”这个信息,需要考生结合所在时期特征去考虑;其次考虑公路这个关键信息,找出公路运输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的优点即可。第(2)题,交通运输对环境的破坏,主要考虑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注意本题所给关键词“大量”“重型”“呼啸而过”等,进而可以得出该地公路运输具有运输总量大和卡车吨位大、速度快等特征。由此可以分析其造成的环境破坏。第(3)题,本题考查交通建设的原因,一般是社会经济因素为主导,即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方式、运能等有了新的需要,或者说原有的交通运输方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第(4)题,对于各类经济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其处理方式一般考虑“3R”原则,即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对于土石来说,主要考虑再使用方向,可以考虑作为建筑材料等使用。‎ 答案:(1)圣哥达地区位于山区,地表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修建交通线路对技术和资金要求高;公路建设成本低,技术要求低,适应性强;“最初”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比较落后。‎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2)破坏道路;造成噪声污染;汽车尾气造成大气污染,危害当地珍稀动植物;容易造成交通拥堵。‎ ‎(3)阿尔卑斯山将瑞士北部与南部地区隔开,交通需求量大;原有交通方式不能满足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求;充足的资金和技术为隧道建设提供了保障。‎ ‎(4)作为混凝土、水泥生产的原料,用于隧道建设;用于铺填铁道、填湖造岛等。‎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