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九中2018届高三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卷历史部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300分
命题人:朱瀛 贾正有 陈鑫 审核人:许辉、李琴、彭季芳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籍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荀子曰:“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胡适讲道:“礼”字广义颇含法律的性质。儒家的‘礼’和后来法家的‘法’同是社会国家的一种裁制力。”这表明
A.先秦统治强调“隆礼重法” B.礼制是诸侯治国的依据
C.儒家和法家有渊源关系 D.“礼”和“法”功能异步同趋
25. “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亦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
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 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
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 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26. 康熙三十九年苏州踹匠(又称“踏布匠”)由于包工头克扣工钱罢工将近一年,最后是以清政府的司法介入暂告结束的。康熙五十四年踹匠再次罢工,要用增加的工价,办理普济院、育婴堂,并建立“踹匠会馆”。清政府以 “无籍之徒,结党群来,害将叵测”,立石严禁。这反映该历史时期
A.罢工仅仅以经济目的为主 B.政府执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C.农耕文明中分离出一些变异 D.政府立法以管理官营手工业
27.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资政新篇》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D.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28. 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在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29.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
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
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30.“奴隶是根据万民法的制度,一人违反自然的权利沦为他人财产的一部分……一切奴隶地位没有任何差别”,“对于一切被释放的自由人(原奴隶),不问被释放者的年龄、释放者的权益或释放的方式,一律给予罗马公民资格”。由此可见
A.罗马法保护奴隶制 B.奴隶作为法律客体受到保护
C.法律赋予奴隶人格平等 D.罗马人均为社会的权利主体
31.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430匹和15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450匹和3000匹。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产量下降的原因是
A.商业革命的影响 B.价格革命的影响
C.意大利不重视技术革新 D.英法重视技术革新
32.美国学者勒纳认为,18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是,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说明
A.科学发展推动思想解放运动 B.近代科技取得重大进展
C.思想解放是科学发展的基础 D.科技作用大于思想启蒙
33.在苏联七十多年历史上,大规模的饥荒有三次,即1922—1923年、1932-1933年、1946—1947年饥荒。其中1932—1933年大饥荒的程度最为严重,1932年苏联主要农业区乌克兰地区谷物产量仅是1930的36.8%,据估计饥荒死亡人数的在600—800
万之间,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错误 B.斯大林模式排斥市场价值规律
C.农业集体化目的与客观效果相悖 D.苏联利用大危机巨资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
34.二战后,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提出了所谓的“烂苹果理论”:“就像一个烂苹果会引起一桶苹果都烂掉一样,希腊的腐烂会传染给伊朗以东的所有国家,它还会通过小亚细亚和埃及传染给非洲,并通过意大利和法国传染给欧洲……。”下列各项对“烂苹果理论”理解不准确的是
A.为战后的美国遏制战略造势 B.与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如出一辙
C.主张加强合作应对恐怖主义 D.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美苏博弈的缘起
35.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C.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及45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1.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如不得本人的同意,不能把任何人置于这种状态外,使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力。任何人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种种限制的唯一的方法,是同其他人协议联合组成为一个共同体,以谋他们彼此间的舒适、安全和和平的生活,以便安稳地享受他们的财产并且有更大的保障来防止共同体以外任何人的侵犯。……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者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当法律制定以后,立法者重新分散,自己也受他们所制定的法律支配;……但是,执行机关却必须经常存在,因为法律具有持续的效力,并且需要经常加以执行和注意,行政机关就应当担此重任。
——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 一切特惠或限制的制度,一经完全废除,最明白最单纯的合乎自然的自由的制度就会树立起来。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 总之,一种事业若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就愈利于社会。……政府基本上只具有三个功能:(1)保护社会免遭其他独立的社会之暴力和入侵的职能;(2)尽可能地保护每个社会成员免受其他社会成员之不正义和压迫的职能;(3)建立和维护特定的公共工程和特定的公共制度的职能。
——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
材料三 我们盼望有一个建立在四项人类基本自由之上的世界。第一是在全世界任何地方发表言论和表达意见的自由。第二是在全世界任何地方,人人有以自己的方式来崇拜上帝的自由。第三免于匮乏的自由——这种自由,就世界范围来讲,就是一种经济上的融洽关系,它将保证全世界每一个国家的居民都过健全的、和平时期的生活。第四是免除恐惧的自由——这种自由,就世界范围来讲,就是世界性的裁减军备,要以一种彻底的方法把它裁减到这样的程度,使世界上没有一国家有能力向全世界任何地区的任何邻国进行武力侵略。
—— 富兰克林·罗斯福《国情咨文》(1941年1月)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洛克“自由”思想的内涵。(6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亚当·斯密产生这一思想的原因。(6分)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自由思想的特点,并结合二战后史实说明这一思想的实践。(13分)
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与改良都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国家生存发展的出路,实现民族复兴的主要手段。有人据此图示梳理了中国近代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间的关系。
图10
——改编自张福运《对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改良的再认识——民族复兴的视角》
运用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对图示革命、改良与民族复兴之间的关系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4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造成北魏后来局面的根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孝文帝改革。因为,孝文帝舍平城迁洛阳,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文弱之风,进一步削弱北魏军事力量,这是他终不能强大魏国的重要原因。并说孝文帝的改革,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文缛节,丢掉的恰恰是拓跋部的长处——勇武质朴,这就加速了北魏的衰亡。
材料二
以忽必烈为代表的蒙古上层统治集团,在完成统治重心的转变、大体上接受了前代中原王朝的一套典章制度以后,迅速向保守的方面转化。他们对推行汉法的工作采取消极态度,对残留的许多蒙古落后制度拒绝进一步变革,使大量的蒙古旧制得到保留,同时却热衷于对外穷兵黩武、对内搜刮财富,使刚刚略显平缓的社会矛盾重新激化起来,元朝过早地出现了中衰的征兆。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笔记》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两次改革方式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8分)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少数民族传统这一问题的认识。(7分)
银川九中2018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24--28 DCCCC 29—33 CBAAC 34、35 CB
二、非选择题
41. (1)思想内涵:自由是天生的基本人权;为了维护人民的自由需要构建政府;实行法治保障人民自由;分权以限制政府权力,维护自由。(6分) 原因:工业革命;政府过度干预经济阻碍经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启蒙思想。(6分)
(2)特点:自由具有世界性;政府给予人民享有自由的经济保障;世界和平是自由的有力保障;(4分)
实践:构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实施欧洲复兴计划;组建联合国;颁布《世界人权宣言》;建设福利国家;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等。(9分)
42.(12分)评分说明:
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看法
一等
(12~9分)
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②能够准确、充分运用中国近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严密。
二等
(8~5分)
①观点明确,理由较充分。
②能够运用中国近代史实实予以说明,逻辑关系较清楚。
三等
(4~0分)
①观点不明确,缺少论证。
②运用中国近代史史实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
示例1:对材料观点进行修改补充:推动民族复兴大业的并非只有革命与改良,其中还应有列强不断侵略,民族危机不断被激化的因素,这些因素互相作用,从不同层面、不同程度推进了中国的民族复兴大业。(论述略)
示例2:不赞同材料中的观点。像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这样的“革命”,更多的是破坏,甚至是反现代化的,从长远看,对民族复兴大业是不利的。(论述略)
45.答案要点:(15分)
(1)方式:通过接受汉族社会制度完成政权的汉化(关键词:少数民族汉化,类似意思表达正确即可得分)(2分)
原因:中原农耕文明的程度较高,形成较为系统的典章制度;北魏和元都是少数民族政权,社会发展程度较汉族落后;希望通过政权的汉化,维护统治。(6分)
(2)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汉化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汉化政策不是要全盘改变少数民族传统,是借鉴吸收汉族制度文化的合理部分。是否改变传统,要看少数民族传统是否符合民族发展需要及社会发展趋势。如果不符合,就一定要调整。(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