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天一大联考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测试(二)(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河南天一大联考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测试(二)(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本试题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代,贵族阶级普遍盛行孝友或孝梯观念,周公曾告诫卫康叔,“不孝不友是最大的罪恶”。由此可知,西周时期 A.儒家伦理观念已初步确立 B.统治秩序借助于道德观念 C.贵族阶级内部实现了团结 D.社会道德体系已基本建立 ‎2.表l ‎ 表1为不同地区发现的战国晚期手工制品署名统计表。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官营手工者私造现象严重 B.国家已无力垄断商品生产 C.民间手工业已经普遍存在 D.官营手工业注重品牌效应 ‎3.西汉皇帝朝会时,官俸只有六百石的刺史的班序远在官体两千石的郡国守相之后,但刺史与郡国守相因政务而单独会见时,则要以刺史为尊。这主要是因为 A.刺史代表中央管理地方 B.郡国守相畏惧刺史权威 C.汉代朝廷礼仪规定混乱 D.刺史职权是皇权的延伸 ‎4.据《邦计部·河渠二》记载,唐代宗“大历初,李栖筠为工部侍郎,时关中沃野千里,旧资郑、白二渠,为豪家贵戚雍隔上流,置私碾(磨面)百余所,以收末利,农夫所得十夺六、七”。这说明当时 A.农田水利工程严重失修 B.农业生产的商品化明显 C.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D.家庭手工业的规模扩大 ‎5.据记载,宋仁宗景佑四年(1037年)因吕夷简、王曾两位宰相“论议多不合”,且相互攻击,“至交论帝前”,参知政事宋缓、蔡齐也因分别助吕夷简和王曾,四人一起被罢免。由此可知,当时 A.多相制导致了争权激烈 B.参知政事已拥有议政权 C.集体领导追求和谐理政 D.宰相的职权极其不稳定 ‎6.清人顾公燮在《消夏闲记摘抄》卷中说:“前明数百家布号,皆在松江枫径、洙径乐业,而染坊、踹坊、商贾悉从之。”这反映出明代 A.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繁荣 B.松江是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C.新的生产关系萌芽已产生 D.棉纺织业出现专业化经营 ‎7. 1860年,《北京条约》签字后英国驻华公使布鲁斯说:“我们永久性的利益在于贸易,而贸易的繁荣全赖于秩序和安定”, “中国政府的垮台只会对英国的非领土权益造成严重损失……英国的利益依靠一个中央政府的存在”。为此,英国 A.放弃了割占中国领土的要求 B.要求中国开放全部沿海港口 C.提出外国公使必须进驻北京 D.积极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军 ‎8. 1906年,清政府批准商部的奏议,允许各省机器局于“制造军火之暇,兼造各种机器”,“供各省随时订用”。这说明清政府 A.顺应了实业救国的潮流 B.开始转向发展民用企业 C.放弃了军事立国的方针 D.经济政策开始了近代化 ‎9.武昌起义爆发后,一个突出的现象是众多的原立宪派人士纷纷加入各地的起义之中,极大促进了南北各省的独立。此现象主要说明了 A.封建统治基础走向全面崩溃 B.立宪派与革命派有共同政治诉求 C.“反满革命”已成为时代主流 D.立宪派人士试图排挤革命党人 ‎10.图1是1912-1920年间我国华商煤矿产量占全国机械采煤产量比重变化示意图。‎ 据此可知 A.民国初期重工业发展迅速 B.工厂已普遍使用蒸汽动力 C.交通运输近代化程度提高 D.外国资本仍控制着采煤业 ‎11.据统计,1927年11月后,中共中央各类文献中频繁出现“割据”一词,如:“暴动割据”“农民割据, “农村割据”“割据局面”“割据地带”“割据区域”等。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 A.对革命方式有了新认识 B.放弃了城市革命中心论 C.支持井冈山式革命道路 D.开始注重农民阶级力量 ‎12. 1948年7月,国民政府虽发行了面额25万元的纸币,但城市中的大宗买卖基本上都使用黄金、美元结算,农村中则恢复了银元交易,甚至用实物粮食来计价。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市场上货币流通量严重缺乏 B.官僚资本大肆搜刮社会财富 C.国民党统治区货币严重贬值 D.国统区的社会经济走向崩溃 ‎13. 1954年宪法草案审定时,在文字表述上将原先条文中的“为、时、应、得、其、凡”等字,全部改为“是、的、时候、应当可以、他们或它的、任何或一切”, “规定之”中的“之”也都去掉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力求表述更加准确 B.更好地体现人民性 C.强化宪法的权威性 D.尽量体现社会转型 ‎14.1963年6月,李先念在给毛泽东的报告中写道:“农村中生猪、家禽发展很快,收购量大大增加。”“市场上许多传统的小吃已经恢复起来,饮食业比过去活跃了。”这说明当时 A.集体经济走向规模化生产 B.经济建设重心已转向农业 C.农村经济得到了全面振兴 D.农村的经济政策有所松动 ‎15.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实现了从“中国之世界”到“世界之中国”、从世界体系的“局外者”到“局内者”的转变。在这一转变中,我国 A.全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B.全方位地展开了多边外交活动 C.结束了与美国等国的长期对抗 D.开始放弃意识形态的外交导向 ‎16. 20世纪80年代初,当绝大部分中国人尚不知股票为何物时,深圳已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宝安股票(1983年7月8日)”。这说明当时深圳 A.最先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B.开始大规模引进外国资本 C.尝试与世界经济模式接轨 D.正式确立了对外开放政策 ‎17.雅典克利斯提尼时期制定了陶片放逐法,它规定在公民大会上公民可通过投票来决定是否实行放逐及放逐何人,凡达到六千以上票数的人就会被放逐。由此可知,陶片放逐法 A.突出了公民的公共权力 B.保证了民主政治的公平 C.彰显了雅典法律的正义 D.提高了公民的参政热情 ‎18.有学者统计,16——18世纪从美洲流入西欧的白银总量达10万吨,但同时有3.2万吨被分流到亚洲,1.1万吨被分流到了东欧和西亚,美洲白银在西欧的实际存量只有5.7万吨。材料中的“分流”现象 A.缓解了欧洲货币过剩问题 B.加速了欧洲物价的上涨 C.导致了欧洲对外贸易衰落 D.不利于欧洲经济的稳定 ‎19.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对国会两院通过的任何法案,“除非因国会休会而使该项法案不能退回,在此情况下,该项法案不能成为法律”,因而总统常借国会休会而搁置国会议案,被人称为“口袋否决”。这表明“口袋否决”‎ A.明确了总统立法否决权 B.导致了总统权力扩张 C.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异化 D.削弱了国会的立法权 ‎20.图2是1756~1793年英国兰开夏郡男性工人实际工资指数变化示意图。图2 客观上反映了当地 A. 工人已经摆脱了贫困境地 B.工农业人员收人差距拉大 C.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提高 D. 工业化水平得到持续发展 ‎21.巴黎公社成立初期,许多公社公职人员身兼数职,针对此情况公社规定:“除去本人日常工作之外,从事其他工作的公社公职人员,没有权利再领到任何报酬。”此“兼职不兼薪”的规定 A.杜绝了职务腐败的产生 B. 保证了民主政治广泛性 C.体现了奉献的公仆精神 D. 说明公社财政经济困难 ‎22. 1924 年苏联颁布法令,将农民所担负的各种国家实物税全部改征为货币税,国家所需粮食和农副产品一律通过市场收购来完成。这说明 A.国家经济弓实现了好转 B.农民负担得到了减轻 C. 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 D.自由贸易进一步活跃 ‎23.图3 是二战后的一幅欧洲形势漫画。该漫画所反映的事件 A.导致德国走向了分裂 B.促进了欧洲市场统一 C.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 D.加速了西欧经济复兴 ‎24.据联合国统计,2004年跨国公司的跨国并购值达到7160亿美元,交易数达6 134 起,价值10亿美元以上的特大交易有141起。这说明 A.发达国家主导了全球贸易 B.经济全球化发展存在阻力 C.全球投资自由化得到发展 D.国家间经济斗争日趋激烈 ‎25. 2016年,美国在西亚地区最重要的盟国土耳其与美国分道扬镳,东南亚的菲律宾杜特尔特政府表示也坚决不做美国的“小跟班”。上述现象反映了 A.美国对世界控制力开始减弱 B.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C. 地区和国家间冲突日益加剧 D.美国干涉他国内政受阻 第Ⅱ卷 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我国古代监察官在行使监察权力时,一般说来不仅不受同级乃至上级行政长官的干预,也可以不受上一级监察长官的左右。隋唐时期,其独立性更加明显,一般御史在执行监察任务时,不仅不受任何官员的约束,甚至连御史台长官也无权过问,直接对皇帝本人负责,且可以闻风奏事。清代还规定“御史言事,不先自台长”。‎ ‎——摘编百张立武《试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 古罗马监察官制度从公元前443年到公元前22年一共持续了421年。一般认为监察官制度在苏拉独裁期间被废除,因为在这近十年间没有作过人口普查。尽管后来在庞培和克拉苏任执政官期间,监察官制度又被恢复了,但其权力受到保民官克劳狄制定的一项法律的限制。该法律规定,监察官必须遵循特定的程序才能把某位元老驱逐出元老院,同时两位监察官必须就此处罚达成一致意见。庞培第三次担任执政官期间废除了该法律,但监察官的权力和影响再也无法恢复。随后的内战期间没有再选举监察官,公元前22年以后,罗马不再设监察官。‎ ‎——摘编自李阳华《古罗马监察官制度及其评析》‎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及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相比,古代罗马监察官制度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不同的主要原因。(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凯恩斯认为,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长期需要看,政府对经济一味采取自由放任的不干预政策,单纯依靠私人经济的市场自动调节,不可能做到使资本主义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持续增长。因此,凯恩斯大声疾呼要实行政府干预经济,并且凯恩斯在为政府设计干预经济的政策时,着眼点放在社会总需求方面。为此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应以需求管理为主,要以扩大政府开支、扩张政府需求的方法来弥补私人有效需求的不足。凯恩斯的理论及其政策主张提出后,很快风靡于西方各国经济学界,成为居主流地位的一大经济学流派。‎ ‎——摘编自王东京《凯恩斯“革命”与他的充分就业理论》‎ 材料二 罗斯福考虑到要维护失业者的尊严和身心健康,政府准备发动一系列大规模公共工程,以促进经济的恢复,扩大就业。1933年3月31日,成立“国内资源保护队”( CCC,亦叫民间资源保护队)。受雇的失业青年,从事诸如预防土壤侵蚀、修筑森林道路、植树、造林、美化公园之类的工作。每人每月工资30美元,其中22美元(亦说25美元)寄回其家中。四个月内共招募了第一批的25万人,在大约1500个营地劳动,遍及各州。“这是美国和平时期规模最大和最迅速的动员”。‎ ‎——摘编自《浅析罗斯福新政的就业政策》‎ ‎(l)根据材料一,概括凯恩斯的主要经济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凯恩斯理论很快风靡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新政所采取的就业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政策所产生的影响。(6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英国之所以从1949年初起就开始限制它对中国大陆的出口,其背后最重要的一个推动力是美国的对华政策。美英都主张用经济手段分离中苏关系,重视经济手段的作用。英国主张给予中国一定程度的经济制裁,只是没有美国的程度严格。英国支持对华实行经济封锁,并希望它可能对固守香港产生一些作用。英国政府开始禁止从香港转运武器去中国大陆,但除了军火,英国不愿对其他物资实行美国所要求的严格控制。‎ ‎——摘编自原喜云《建国初期美英对华贸易政策探析(1949~1954)》‎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正确的对英政策,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制订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等外交方针,坚持在英国断绝与国民党的关系,放弃在华特权之前不与之建立官方外交关系。但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并未向英国关上大门,英国官方驻华代表一直保持着与中共的接触与联系,尽管中共不承认这些代表的官方身份,但这种接触对双方关系无疑是有益的。对于英国在华侨民,中共采取了友好态度,尽量不去触犯英国在华商业利益,并致力于发展两国之间的经贫关系。‎ ‎——摘编自张淑华《试论建国前夕英国的对华政策》‎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对华贸易政策上与美国的主要分歧及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对英国政策的特点和影响。(6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2 1887~1936年中国机器生产与手工生产的增长及比重变化 单位:亿元 机器生产 手工生产 合计 ‎1887年 产值 ‎0‎ ‎114.34‎ ‎114.34‎ 比重(%)‎ ‎0‎ ‎100.00‎ ‎100.00‎ ‎1914年 产值 ‎2.90‎ ‎149.91‎ ‎152.81‎ 比重(%)‎ ‎1.89‎ ‎98.11‎ ‎100.00‎ ‎1936年 产值 ‎13.12‎ ‎193.35‎ ‎206.47‎ 比重(%)‎ ‎6.35‎ ‎93.65‎ ‎100.00‎ ‎1914~1936年增长率 ‎7.10‎ ‎1.16‎ ‎—‎ ‎——资料来源:赵津《中国近代经济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3页 从表2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1~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B 2.C 3.D 4.B 5.C 6.A 7.D 8.A 9.B 10.D ‎11.A 12.C 13.B 14.D 15.B 16.C 17.A 18.A 19.C 20.D ‎21.C 22.D 23.A 24.C 25.B ‎26.(1)特点:监察权力具有独立性;监察官员依附于皇权;监察体系完整而连续。(4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 ‎ 作用:保证了监察制度的正常运行;提高了监察机构的实效性;维护了君主专制统治;有利于吏治清明。(4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 ‎ (2)不同:古代罗马监察官由选举产生;古代罗马监察官权力逐步削弱;缺少持续性。(4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 ‎ 主要原因:中国古代是君主专制体制,古代罗马是民主共和制。(2分,言之成理即可)‎ ‎27.(1)主张:政府要动用力量干预经济;要以充分就业拉动社会需求;要以政府的需求带动社会总需求。(2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 原因: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处于困境;旧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不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凯恩斯理论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4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 ‎ (2)特点:将扩大就业与提高社会消费相结合。(2分,言之成理即可)‎ ‎ 影响:遏制了经济危机的加深;扩大了社会救济群体;提高了青年人的自信心;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 (4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 ‎28.(1)分歧:美国对华实行严厉的禁运政策,而英国则将禁运限制在军火上。(2分)‎ 原因:英国希望借对华贸易促进经济恢复;英国因香港问题不愿与中国关系过于紧张。(4分,言之成理即可)‎ ‎(2)特点: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2分,言之成理即可)‎ 影响:有利于分化英美对华阵营;有利于维持对英贸易的进行;有利于改善当时中国的外交环境。(4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 ‎29.示例1:‎ 论题:1887-1936年间中国工业化程度不断提升。(3分)‎ 阐述:1887年中国机器生产产值和比重为0,1914年和1936年的比重分别增长到了1.89%和6.35%,这说明近代工业产生并得到了发展。19世纪60、70年代,随着洋务运动和民族工业的产生,中国近代工业开始诞生;1914年后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一战的爆发,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机器生产得到大幅增长;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国民经济建设,极大地推动了机器工业的发展。(9分,言之成理即可)‎ ‎ 示例2:‎ ‎ 论题:1887-1936年间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程度不断加深。(3分)‎ ‎ 阐述:中国传统经济是耕织结合的自然经济,1887年中国手工生产比重是100%,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主导地位;1914年和1936年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机器生产比重大幅增加,冲击并瓦解了传统手工业,手工生产比重出现一定的下降,反映了自然经济瓦解的程度不断加深。(9分,言之成理即可)‎ ‎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