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试卷(有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河北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试卷(有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亳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试顺序号、考场、座位号填写淸楚,并用2B铅笔在规定的位置涂好考试顺序号。‎ ‎2.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Ⅱ卷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N-14 O-16 S-32 Fe-56 Cu-64 Sn-119‎ 卷I(选择题共45分)‎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題意,1-15题每题2分,16-20题每题3分)‎ ‎1. 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B. 为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因被氧化而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或硅胶 C.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D. “外观如雪,强烧之,紫青烟起”,该过程中利用了焰色反应 ‎【答案】B ‎【解析】A.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铁与硫酸铜发生了置换反应,A正确;B. 生石灰或硅胶是常用的干燥剂,没有抗氧化能力。 为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因被氧化而变质,应加入抗氧化剂,B不正确;C.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C正确;D. “外观如雪,强烧之,紫青烟起”,该过程中某些化合物在灼烧时发生了焰色反应,D正确。本题选D。‎ ‎2.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 B. Ho中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是99‎ C. 在空气中加热金属锂:4Li+O22Li2O D. 溴化铵的电子式:‎ ‎【答案】D ‎【解析】A. 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A正确;B. Ho中的原子核内质量数为166、质子数为67,所以中子数是99,B正确;C. 在空气中加热金属锂:4Li+O22Li2O,C正确;D. 溴化铵的电子式不正确,溴离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本题选D。‎ ‎3.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 常温下水电离出的c(H+)水·c(OH-‎)水=10-20的溶液中:Na+、Cl-、S2-、SO32-‎ B. 能与金属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中:K+、NO3-、Cl-、NH4+‎ C. 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无色溶液中:Na、CO32-、K+、ClO-‎ D. 无色透明溶液:K+、HCO3-、NO3-、SO42-、Fe3+‎ ‎【答案】A ‎【解析】A. 常温下c(H+)·c(OH-)=10-14,水电离出的c(H+)水·c(OH-)水=10-20的溶液中,水的电离受到抑制,则c(H+)水=c(OH-)水=10-10,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S2-、SO32-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但可以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A正确;B. 能与金属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强碱性,在酸性溶液中NO3-有强氧化性,与铝反应不生成氢气,在强碱性溶液中NH4+不能大量存在,B不正确; C. 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无色溶液,肯定不是碱性的溶液, CO32-和ClO-只能存在于碱性溶液中,所以C不正确;D. 无色透明溶液中Fe3+不能大量存在,它不仅能使溶液呈黄色,还能与 HCO3-发生双水解,D不正确。本题选A .‎ ‎4.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40gCuO和Cu2S混合物中所含铜原子的数目不等于0.5 NA B. lmo HNO3见光分解,转移的电子数为4NA C. 向含FeI2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当有lmolFe2+被氧化时,该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3NA D. 在常温常压下,2.8gN2和CO的混合气体所含电子数为1.4NA ‎【答案】D ‎【解析】A. 40gCuO的物质的量为0.5mol,所含铜原子的数目等于0.5 NA;40g Cu2S的物质的量为0.25mol,所含铜原子的数目等于0.5 NA。所以40gCuO和Cu2S混合物中所含铜原子的数目一定等于0.5 NA,A不正确;B. lmo HNO3见光分解,N由+5价降为+4价,转移的电子数为NA,B不正确;C. 因为碘离子的还原性大于亚铁离子,所以向含FeI2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时,氯气先与碘离子反应。由于不知道FeI2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当有lmolFe2+被氧化时,不知道有多少I-被氧化,所以无法计算转移电子数目,C不正确;D. 因为氮气和CO的摩尔质量相同(都是28g/mol),分子内的电子数也相同(都是14个电子),所以2.8gN2和CO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1mol,所含电子数为1.4NA,D正确。本题选D。‎ ‎5. H2和I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H2(g)+I2(g)2HI(g) △H=-akJ·mol-1‎ 已知:‎ 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 断开1 molH-H键和molI-I键所需能量大于断开2 mol H-I键所需能量 C. 断开2molH-I键所需能量约为(c+b+a)kJ D. 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H2和2molI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2akJ ‎【答案】B ‎【解析】A.H2和I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H2(g)+I2(g)⇌2HI(g)△H=-a kJ•mol-1 ,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故A正确;B.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大于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断开1mol H-H键和1mol I-I键所需能量小于断开2mol H-I键所需能量,故B错误;C.△H=反应物断裂化学键需要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bkJ/mol+ckJ/mol-2H-I=-akJ/mol,得到断开2mol H-I键所需能量约为(a+b+c)kJ,故C正确;D.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依据焓变意义分析,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H2和2mol I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2a kJ,故D正确;故答案为B。‎ 点睛:化学反应的本质是键的断裂与形成,且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则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根据反应焓变=反应物断裂化学键需要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判断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并由此分析解题。‎ ‎6.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化学性质 实际应用 A SO2具有还原性 用SO2漂白纸浆 B Fe3+具有氧化性 硫酸铁可用作净水剂 C 维生素C易被氧气氧化 用作食品抗氧化剂 D H2O2受热或光照易分解 双氧水用作医疗上的消毒剂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A、SO2具有漂白性,可漂白纸浆,A错误;B、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可作净水剂,B错误;C、维生素C易被氧气氧化,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C正确;D、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可作医疗上的消毒剂,D错误,答案选C。‎ ‎7. 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 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 C. 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D. 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2·4H2O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二氧化锰与浓盐酸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制取氯气,A不正确;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应该用饱和食盐水,且导管是长口进短口出,B不正确;C、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因此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需要过滤,装置丙是过滤装置,C正确;D、蒸干时晶体会失去结晶水,D不正确,答案选C。‎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氯气制备有关的实验操作,涉及氯气的制备、除杂、分离回收反应溶液等 ‎【名师点晴】本题的解题要点为:实验基本操作与实验目的,学生首先应熟悉常见物质的制备、除杂、干燥、收集、尾气处理,物质的分离、检验等操作,并能对实验基本操作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对常见实验操作中的关键点要熟练掌握,避免失分。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实验基本操作时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气体的制备、除杂及反应后溶液的回收利用等操作,体现实验的基础性。易错选项是D。‎ ‎8.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用氨水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硫:NH3·H2O+SO2=NH4++HSO3-‎ B. 用过氧化氢从酸化的海带灰浸出液中提取碘:2I-+H2O2+2H+=I2+2H2O C.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H2O2溶液混合:2MnO4-+5H2O2+6H+=2Mn2++5O2↑+8H2O D. 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恰好使SO42-完全沉淀:2Ba2++Al3++SO42-+4OH-=AlO2-+2BaSO4↓+2H2O ‎【答案】D ‎【解析】A. 用氨水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氢铵,离子方程式为NH3·H2O+SO2=NH4++HSO3-,A正确;B. 用过氧化氢从酸化的海带灰浸出液中提取碘的离子反应为2I-+H2O2+2H+=I2+2H2O,B正确;C.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H2O2溶液混合的离子反应为2MnO4-+5H2O2+6H+=2Mn2++5O2↑+8H2O,C正确;D. 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恰好使SO42-完全沉淀,离子方程式为NH4++2Ba2++Al3++2SO42-+4OH-=Al(OH)3↓+2BaSO4↓+NH3 •H2O,D不正确。本题选D。‎ ‎9.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X的最低负价与Y的最髙正价代数和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分别与Z、W形成的化合物熔点顺序:Z>W B. 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X)>r(Y)>r(Z)>r(W)‎ C. 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比W的强 D. 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W的弱 ‎【答案】A ‎【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X的最低负价与Y的最髙正价代数和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试题分析:由题意知,X、Y、Z、W分别为O、Mg、Si、P。A. X分别与Z、W形成的化合物是二氧化硅和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五氧化二磷是分子晶体,所以二氧化硅熔点较高,A正确;B. 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Y)>r(Z)>r(W) > r(X),B不正确;C. 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硅酸酸性比硫酸弱,C不正确;D. 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水的稳定性比硫化氢强,D不正确。本题选A。‎ ‎10. —定条件下A、B、C的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且△H=△H1+△H2。 则A、C可能是 ‎①Fe、 FeCl3 ②C、CO2 ③AlCl3、NaAlO2‎ ‎④NaOH、NaHCO3 ⑤S、CuS ⑥Na2CO3、CO2‎ A. ②③④⑥ B. 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①FeCl2FeCl3,不存在上述转化,错误;②为CCOCO2,CCO2的转化,符合,正确;③为AlCl3Al(OH)3NaAlO2的转化,AlCl3NaAlO2,符合,正确;④为NaOHNa2CO3NaHCO3,NaOHNaHCO3,正确;⑤S与氧气不能反应生成SO3,不符合A、X的转化,错误;⑥为Na2CO3NaHCO3CO2的转化,‎ Na2CO3CO2,符合转化关系,正确;答案选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查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转化 ‎【名师点晴】由图可知,图示既是盖斯定律的应用,也是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符合转化关系的有变价物质的氧化反应、两性物质的转化以及多元酸对应的盐类之间的反应等。该题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学生需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以及灵活应变能力,该题也可以通过排除法,进行筛选得到正确的答案。‎ ‎11. 现有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石墨电极和如图所示的电解槽。用氯碱工业中的离子交换膜技术原理,可电解Na2SO4溶液生产NaOH溶液和H2SO4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是阴离子交换膜,允许Na+通过 B. 从A口出来的是H2SO4溶液 C. 阴极反应式为 4OH--4e-=2H2O+O2↑‎ D. Na2SO4溶液从G口加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知,硫酸钠溶液从F通入,阴极上H+放电生成氢气,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生成氢气和OH-,b为阳离子交换膜,允许Na+通过,从G通入稀氢氧化钠溶液,D口出来的是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阳极上OH-放电生成氧气和H+,a为阴离子交换膜,允许SO42-通过,从E通入稀硫酸,A口出来的较浓的硫酸。综上所述,B正确。本题选B。‎ 点睛: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 ‎12. 下列各组微粒能大量共存,当加入相应试剂后会发生化学变化,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选项 微粒组 所加试剂 离子方程式 A NH4+、Mg2+、SO42-‎ 少量Ba(OH)2溶液 NH4++SO42-+Ba2++OH-‎=BaSO4+NH3·H2O B Mg2+、HCO3-、Cl-‎ 过量NaOH溶液 Mg2++2HCO3-+4OH-=Mg(OH)2↓‎ ‎+2CO32- +2H2O C Fe2+、NO3-、 Cl-‎ NaHSO4溶液 ‎3Fe2++4H++NO3-=3Fe3++NO↑+2H2O D K+、NH3·H2O、CO32-‎ 通入过量CO2‎ NH3·H2O+CO2==NH4++HCO3-‎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A. 加入少量氢氧化钡,钡离子与氢氧根的个数比为1:2,氢氧根不可能剩余,所以A不正确; B.因为不知道Mg2+和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所以无法判断其发生反应时 化学计量数, B不正确;C. 硝酸根在酸性条件下有强氧化性,可以把亚铁离子氧化,C正确;D. 通入过量CO2后,碳酸根也参与反应,转化为碳酸氢根,D漏离子反应,不正确。本题选C。‎ 点睛:要判断有关离子共存的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时,题中没有给出相关数据时,切不能主观臆断各离子的数目之比。‎ ‎13. 下列关于下列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将等物质的量的①Na②Na2O③Na2O2④NaOH⑤Na2CO3露置于空气中,最后质量变化由小到大的顺序⑤ c(Na+),A不正确;B. 点②所示溶液中pH>7,恰好有一半氯化铵发生反应NH4Cl+NaOH= NH3·H2O +NaCl,因为溶液显碱性,所以一水合氨的电离作用超过了铵根的水解作用,c(Cl-) > c (NH4+) >c(Na+) >c(NH3·H2O),B不正确;C. 点③所示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氯化钠和氨水,由于一水合氨及水的电离平衡的存在,所以c(Cl-)>c(NH3·H2O)>c(OH-)>c(NH4+),C正确;D.由物料守恒知,c(Cl-)= c(NH4+)+c(NH3·H2O), 整个过程中不可能出现c(OH-)+c(Cl-)= c(NH4+)+c(NH3·H2O),D不正确。本题选C。‎ 点睛:解电解质溶液的滴定图像问题时,要抓住几个特殊点,如起点、pH=7的点、反应一半的点、恰好反应的点等等,以这些点做平台,研究其他与之邻近的点,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分 析溶液中电解质的电离作用和水解作用的相对大小,结合溶液中的三大守恒(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解决溶液中各种微粒浓度的大小关系和等量关系。‎ ‎15. 下列图示内容的对应说明错误的是 ‎ ‎ A B C D ‎ ‎ 图示 说明 该仪器用于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表示溴水中滴Na2SO3溶液的PH变化曲线 该装置可保护钢闸门不被腐蚀 该化学反应为吸热反应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项容量瓶不是用来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而是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内容较多,但难度不大,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16. 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mol充入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 +Y(g)2Z(g) △HA B. B与C形成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能稳定存在 C. C与D不可能形成化合物C2D2 D. B与D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所得溶液显酸性 ‎【答案】D ‎【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己知A、C的原子序数之差为8,则A和C同主族。A、B、C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B为第IIIA族的,A和C为第VIA族的,所以A、B、C、D分别为O、Al、S、Cl。A. 简单离子的半径,氧离子大于铝离子,硫离子大于氯离子,前两者有2个电子层,后两者有3个电子层,所以 C>D>A> B,A不正确; B. B与C形成的化合物硫化铝在水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会发生完全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硫化氢,B不正确;C. 根据硫和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分析,硫与氯可以形成化合物S2Cl2,C不正确; D. B与D形成的化合物三氯化铝溶于水会发生水解生成盐酸,所得溶液显酸性,D正确。‎ 点睛:元素推断题中,当最后一种元素没有充足信息时,一般都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最大的主族元素氯。‎ ‎18.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解释或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或解释 A 向黄色的Fe(NO)3溶 液中滴加氢碘酸 溶液变为紫红色 氧化性:Fe3+>I2‎ B 将一片铝箔置于酒精灯外焰上灼烧 铝箔熔化但不滴落下来 铝箔表面有致密Al2O3薄膜,‎ A12O3且熔点高于Al C 向新收集的酸雨中滴加硝酸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酸雨中一定含有SO42-‎ D 取久置的Na2O2粉末,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盐酸 产生无色气体 Na2O2没有变质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A. 向黄色的Fe(NO)3溶液中滴加氢碘酸,+3价铁离子可以把碘离子氧化为碘得到碘水,但溶液不是紫红色的,A不正确; B. 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氧化铝的熔点远远高于铝,所以内部熔化的铝不会滴落,B正确; C. 酸雨呈酸性,在酸性条件下,硝酸根可以表现强氧化性把酸雨中的亚硫酸氧化为硫酸,所以向新收集的酸雨中滴加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说明一定有硫酸根, C不正确; D. 取久置的Na2O2粉末,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盐酸产生无色气体,有可能是过氧化钠变质后生成的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 体,所以无法据此判断其是否变质,D不正确。本题选B。‎ ‎1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1‎mol/LpH为4的NaHB溶液中:c(HB-)>c(H2B)>c(B2-)‎ B. 左图表示25℃时,用0.1mol·L-1盐酸滴定20mL0.1mol·L-1Na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 C. 在pH=2的NaHSO4溶液中c(H+)=c(OH-)+ c(SO42-)‎ D. pH=2的两种一元酸x和y,体积均为100 mL,稀释过程中pH与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分别滴加NaOH溶液(c=0.1mol·L-1)至pH=3,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Vx、Vy,则x为强酸,y为弱酸且Vx>Vy ‎【答案】C ‎【解析】A. 由于0.1mol/L NaHB溶液pH为4,所以NaHB在水溶液中既能电离又能水解,但其电离作用大于其水解作用,所以在该溶液中c(HB-)> c(B2-)>c(H2B),A不正确;B. 分析左图曲线,在滴定终点pH=7附近没有出现明显的突变,可以判断B不正确; C. 在pH=2的NaHSO4溶液中,由电荷守恒c(H+)+ c(Na+)=c(OH-)+ 2c(SO42-),因为c(Na+)= c(SO42-),所以c(H+)=c(OH-)+ c(SO42-),C正确;D. pH=2的两种一元酸x和y,体积均为100 mL,稀释到1000mL时,x的pH分别变为3而y小于2.5,所以x是强酸、y是弱酸。因为它们起始时pH相同,所以弱酸y的物质的量浓度远远大于强酸x,所以在分别滴加NaOH溶液(c=0.1mol·L-1)至pH=3过程中,y可以继续电离,因此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Vx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