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期中试题
2017、10
一、(单选题,共40小题,60分)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中所示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把四块区域命名为“黄色中国”、“绿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各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各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 地貌
B.各区域间具有明确的界限
C.各区域内部没有明显的分异[KS5UKS5U.KS5U
D.各区域间不存在广泛的联系
2.各色分区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①—“金色中国”—海陆位置影响
B.②—“银色中国”—纬度位置影响
C.③—“绿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
D.④—“黄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读图完成3~6题。
3 . 图中地理信息体现了区域的哪些特征( )
①具有一定的界线 ②区域之间具有相似性 ③每个农业带均有一定的特色和功能 ④区域之
间具有明确的联系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 . 甲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源 D.土壤
5 . 该图描述的地理事物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______状( )
A.面 B.线 C.网络 D.岛
6 . 图中大部分区域的产业比重最可能呈现________的格局( )
A.一、二、三 B.三、二、一 C.三、一、二 D.二、三、一
根据新、渝、黔、川人口及各部门产值占西部十省区比重表和图示资料,完成7~9题。
人口(%)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新疆
6.7
10.4
10.5
10.3
重庆
10.8
10.2
11.7
13.7
贵州
12.3[KS5UKS5UKS5U]
9.8
6.9
7.1
四川
29.1[KS5UKS5UKS5U]
33.8
30.7
28.9
7.第三产业产值最少的是( )
A.新 B.渝 C.黔 D.川
8.人均第一产业产值最高的是( )
A.新 B.渝 C.黔 D.川
9.对渝、黔、新三地产业结构的错误描述是( )
A.第一产业的比重均占末位 B.第二产业的比重均不低于第三产业
C.第二产业的比重均高于第三产业 D.第三产业的比重均超过1/3
下图为“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 . 图中a、b、c三条曲线,表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曲线分别是( )
A. c、b、a B. a、b、c C. b、c、a D .c、a、b
11 . 从各产业劳动力的比例情况看,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国家领导人近期出访了俄罗斯等四国,行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12~13题。
12.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
①温带草原带 ②热带雨林带 ③热带草原带 ④热带荒漠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我国在非洲投资时优先选择的产业类型有( )
A.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 B.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
C.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D.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完成第14-15题。
14 . 图中③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空气污染
15. 关于跨区域资源调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应加大调入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B.应提高调入区的资源开发保护意识
C.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加快调入区的资源开发,带来生态破坏;改善调出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污染
下图为“某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读图,回答16~18题。
16.我国东、中、西部能源状况差异的原因是( )
①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能源资源缺少 ②东部地区能源出口量大
③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消费量小 ④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交通不畅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7.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下列节流方面的措施可行的是( )
①降低能耗 ②进口煤炭 ③开发新能源 ④调整产业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18.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在区际协调方面的对策可行的是( )
A.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 B.东部地区大力支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C.将东部的工业转移到西部 D.加大东西部之间人口流动与文化交流
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600亩,每年四月、六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多得。据此回答19-20题。www.21-cn-jy.com
19.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可以推知,三次锄草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四月、五月 B.四月 C.六月 D.十一月
20.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分解者 B.缺少枯枝落叶
C.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 D.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
下图是“某区域能源调配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图中“西电东送”南线工程的电力构成是( )
A.火电 B.以火电为主,水电为辅 C.水电 D.以水电为主,火电为辅
22.近年来该区域从越南中部进口煤炭数量逐渐超过晋煤,原因是( )
A.越南煤储量丰富,质优价廉 B.晋煤面临枯竭,产量减少
C.越南距珠三角近,运费低廉 D.晋煤综合开发利用,外运减少
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山东省水资源优化配置、缓解胶东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水利基础设施。读图,完成23~24题。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降水最丰富的区域位于鲁中南低山丘陵
B.自西向东输水是因为降水西多东少
C.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加大是胶东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
D.南水北调对调入区和调出区均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24.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建成后计划每年11月至次年2月调水,其原因是( )
A.冬季山东降水稀少,胶东地区缺水最严重
B.冬季黄河含沙量较低,同时可避开春秋季农业用水高峰
C.胶东地区冬季工业生产需水量最大
D.冬季黄河流域的降雪对引黄调水工程的水源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21世纪前20年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东南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期。据此完成第25~26题。
25.对于东南部企业来说,产业转移可以( )
①摆脱企业成本不断上升的“瓶颈” ②集中资金进行产业升级 ③占有中西部蓬勃发展的市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6.中西部在承接东南部产业转移时( )
①要警惕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转移 ②要鼓励引进高耗能、高耗水的产业 ③要降低“进门”产业的选择标准 ④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在马来半岛沿海平原和中央山脉之间的山麓丘陵地带,不仅适于种植橡胶,而且又是锡矿带的主体,成为举世闻名的“胶锡地带”。近年来,“胶锡地带”的橡胶和锡矿石的生产出现滑坡,而电子装配、化工、机械等一大批工业部门代之而起,“胶锡地带”已向“制造 业带”转化。结合以上材料,完成27~28题。 21*cnjy*com
27.该区域由“胶锡地带”向“制造业带”转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胶”“锡”属于初级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居于不利地位 ②马来西亚利用本国自然环境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 ③科技力量雄厚,国内市场广阔 ④有效的产业政策和高水平的教育投入,推动了产业升级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8.目前,该区域正处于( )
A.初期阶段 B.工业化阶段 C.衰落阶段 D.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读河北“环京新城”位置示意图,回答29~30题。
29.“环京新城”吸引珠三角地区企业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A.“环京新城”劳动力价格和生产成本较低 B.“环京新城”科技力量雄厚
C.两地原有工业企业类型相同 D.两地之间交通便利
30.珠三角地区产业向环渤海地区转移将( )
A.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B.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C.使环渤海地区由城市化带动工业化 D.利于两地改善交通条件、缓解就业压力
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成为国家重大战略。读图完成31~32题。
31.保定在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具有的突出优势条件是( )
A.科技力量雄厚 B.距离北京、天津和石家庄较近,交通便捷
C.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 D.市场广阔
32.保定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
①建设产业转移基地 ②为大力发展重化工业腾出足够的空间
③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④快速推动城市化,为产业转入储备足够的劳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沙漠、沙地分布及内蒙古某县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统计图”,读图回答33~34题。
33.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县荒漠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 B.过度开垦 C.开采矿产 D.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34.针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不断发展的问题,应该采取的整治措施是( )
A.恢复地表植被,退耕还 B.实施人工降雨
C.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粮食生 D.发展立体农业
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据此回答35~36题。
35.在一年中,塔里木河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 )
A.6月 B.7月 C.8月 D.9月
36.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 )
A.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 B.从上中游向下游方向迁移
C.往返迁移 D.向两侧迁移
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
意图”。读图,回答37~38题。
37.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 )
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
38.下列关于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 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剧
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D.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下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据此完成39-40题。
39.读图a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 B.地势平缓,排水不畅
C.大气降水稳定,季节变化小 D.有湖泊水连续补给
40.读图b种植速生桉后当地环境影响变化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速生桉使地面蒸发加强,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KS5UKS5UKS5U]
B.速生桉涵养水源能力强,使沼泽面积扩大
C.速生桉保持水土能力强,使天然次生林和灌木丛林更加发育
D.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使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
二、综合题(共4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把新疆建成依托内地、面向中亚乃至欧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
材料二 浙江省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长期以来,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还远销美国和欧盟,产业整体效益水平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近年来由于生产环境的变化,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浙江纺织服装业开始实施向中西部转移的策略。
材料三 浙江纺织服装业向新疆转移示意图。
(1)从产品生产成本角度,说出新疆承接浙江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有利条件。
(2)分析浙江将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部门保留在原地的原因。
(3)分别说出产业转移对新疆、浙江两省区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
42.下图是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调
水方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美国的北水南调 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
(1)美国太平洋沿岸为什么北部水资源富余,南部水资源贫乏?造成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
(2)从工程建设的角度看,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哪个难度大、投资高?理由是什么?(5分)
(3)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实施后,西部调入区出现土壤盐碱化加重的现象。请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5分)
43.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1:每当来到贺兰山下的银川,都会被那一片片迷人的湖泊湿地和悠闲的水乡风光所打动。上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银川湿地的储水量一度大幅下降。如今从黄河灌区逶迤而来的一条条水渠,将湖泊湿地重新连通,塞上湖城风采得以重现。
材料2:“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和“年蒸发量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1)银川湿地对当地环境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
(2)分别分析上世纪60年代、90年代造成银川湿地的储水量一度大幅下降的原因?
(3)近年来,贺兰山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趋势,当地可能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高二地理期中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共40小题,60分)
1-5 AABCA 6-10 ACACA 11-15 BCABC
16-20 DDACD 21-25 DCABD 26-30 DABAB
31-35 BCBAC 36-40 ABDAD
二、综合题(共40分)
41.(13分)
(1)接近原料产区(或原料丰富);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
(2)接近东部科技发达区,人才聚集;具有稳定的消费市场(或原有的销售渠道好,或消费市场广阔);易于获取市场信息。
(3)对新疆: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对浙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速了经济发展。
42 (15分)
(1)①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南部是地中海气候,降水较少;②南部城市和人口比北部多,水资源需求量大。墨累—达令盆地农业生产需水量不断增大,且该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
(2)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难度大、投资高。理由:美国输水路线位于盆地,与山脉走向一致;而澳大利亚输水路线与山脉相交,需开凿隧道,工程量大。
(3)西部调入区土壤盐碱化加重的原因:大量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治理措施:①建设排水工程,做到有灌有排;②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③调整种植结构,减少耗水量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等。
43. (12分)[KS5UKS5UKS5U]
(1)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大气环境。
(2)60年代主要是因人口增长要解决粮食问题,围湖造田发展农业。90年代城市建设加快,围湖造陆。
(3)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保护天然林,封山育林育草;发展节水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生态移民等。(任答三点)